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预测卷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预测卷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预测卷

上册期末化学模拟预测卷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2.SO4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2 C.+4 D.+6

3.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

....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B.比较金属活动性

C.研究燃烧的条件D.研究二

氧化碳与水反应

4.小希设计如图的实验,并完成下列的操作步骤:

①未点燃酒精灯,观察白磷未燃烧

②点燃酒精灯片刻,观察到白磷燃烧

③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观察到水位上升到刻度 1 处

④点燃酒精灯,剩余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铜丝,白磷燃烧,铜丝变黑,可见白磷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操作②中除了观察到白磷燃烧,铜丝也变黑,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 1/5

C.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5.下列实验不可行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区分氯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B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

C除去CO中少量的CO2通过足量灼热的炭层

D 焊接金属时所用燃料乙炔(化学式

C2H2)充分燃烧时的产物检验

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一段时

间后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6.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2O3属于氧化物

B.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

C.C2O3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判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

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⑤B.①②⑥C.①③⑥D.①④⑤

8.下列示意图与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

A.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B.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C.氯化钠的形成

D.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9.现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同,则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的质量比为

A.4:1 B.1:1 C.16:3 D.32:3

10.蜡烛(足量)在如图所示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测得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开关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

I.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

Ⅱ.关闭K1,打开K2,通入O2,观察现象;

Ⅲ….

针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由步骤Ⅱ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步骤Ⅲ,若将装置B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不能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

D.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B中的红磷在通入氮气时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燃烧

12.现有A、B、C三种物质各15g,充分反应后生成D物质30g,此时C已完全反应,若再加入C物质5g,A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

A.3:2

B.3:1

C.1:1

D.2:3

13.“尾气催化转换器”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B.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C.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个数不变

14.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可能只有甲烷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15.某气体可能由H2、CO2、CO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④最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对该气体成分推断合理的是

A.一定含有H2、CO和CO2

B.一定含有CO、H2,一定不含CO2

C.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H2和CO2

D.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CO2,可能含有H2

16.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A B.B C.C D.D

17.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有错误的一组是()

A

安全常识

B

生活知识

瓦斯爆炸──天然气引起

煤气中毒──CO引起

硬水──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含量高

蜂窝煤易于燃烧──与空气充分接触

C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

物质分类

H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

N2作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空气──混合物

河水──氧化物

A.A B.B C.C D.D

1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C.③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④等质量形状相同铁和锌加入到足量的同一种稀硫酸中

19.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A.区分一氧化碳和甲烷:将燃烧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B.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木炭粉:向固体中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

C.检验甲烷中是否混有氢气: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

D.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20.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

A.50g B.100g C.150g D.200g

21.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性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

B.碳单质在不同的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同种原子化学性质不同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是因为微粒之间有空隙

22.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1.3 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D。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

A.4∶9 B.8∶1 C.10∶11 D.13∶44

2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O— 3个氧元素B.H— 1个氢分子C.K— l个钾原子D.Ca+2— 1个钙离子24.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19.78.721.60.4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19.40 3.6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比为87:36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25.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和l0.8g。反应中除氧气外,相关物质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其中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X Y Z W

分子微观示意图——

相对分子质量————46——

A.Z的化学式为C2 H6 O

B.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 g

C.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

D.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能否不用气球,改为直接用橡皮塞使锥形瓶密封?且说明理由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该同学联想到以前测定氧气体积分数时也用到红磷,且当时红磷必须过量,请解释原因。________。经过分析该同学认为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红磷也应过量,你认为她的观点正确吗?并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后,该同学为了验证锥形瓶内是否还有氧气剩余,用如下方法:打开瓶塞,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锥形瓶,发现木条继续燃烧,说明瓶内还有少量氧气剩余。请你评价其实验方法正确与否,并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27.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化学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进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集气瓶炸裂,原因是____________

(2)某同学做“给液体加热”实验时,试管炸裂了,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某学生如图2所示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选择图2代替课本实验图3的优点是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②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应停在刻度____________(填数字)处,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中的红磷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硫来代替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A、B、 C、 D、E五种物质都是已学过的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B是一种黑色粉末,E在常温下是一种液态物质(反应条件略去).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B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2)写出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3)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

29.如图A-E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一种元素或两种元素组成,其中A、D 均为氧化物;B、C是常温下状态相同的单质,E是常温下呈液态的银白色金属,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D的颜色_____________.

(2)保持E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填具体名称).

(3)写出化学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C和E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有A、B、C、D、E、F六种物质,A、B物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构成A分子的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食品包装袋常充入B物质来防腐,C在A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E在A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F。

(1)根据以上现象,写出这几种物质的名称B______、D________、E_______、

F__________

(2)保持A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A、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正确;

B、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C、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铁粉生成氢气质量多,错

误;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溶质质量增多,当溶液饱和以后溶质质量不再增多,正确。故选C。

点睛:图像表示的化学意义。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SO4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

2-

x-2

SO

4

X+(-2×4)=-2

X=+6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化合价的计算,本题需注意到,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总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

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符合题意;

B、Zn和Ag分别与CuSO4溶液接触,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Zn>Cu;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通过对比可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C、过程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通过对比可知,燃烧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实验过程中,左边集气瓶中的干花不变色,右边集气瓶中的湿花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色,通过对比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白磷是非金属,不能与铜比较金属活动性,选项说法错误;

B.粗铜丝变黑消耗的是氧气,不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 1/5,选项错误;

C. ①未点燃酒精灯,②点燃酒精灯,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

点,选项错误;

D. ②中白磷燃烧,④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大试管内的氧气已经被过量的白磷消耗完,对比

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选项正确;

故选D。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区分氯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因为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故正确;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错误;

C、二氧化碳能和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

D、乙炔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乙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一段时间后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澄清石灰水,如果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乙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故选:B。

【点睛】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详解】

A、三氧化二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A正确;

B、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B正确;

C、根据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C2O3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C正确;

D、一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因此C2O3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错误;

故选:D。

【点睛】

此类试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三氧化二碳实际是对一氧化

碳性质的考查。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确定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来确定氧元素是否含有。

【详解】

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12

4.4g100%

44

??=1.2g

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

2

3.6g100%

18

??=0.4g

1.2g+0.4g=1.6g,与物质的质量相等,故一定不含氧元素。

C、H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g

12

0.4g

1

=1∶4,①②⑥正确。故选B。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由题意“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可计算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用两者之和与物质的质量比较即可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状态变化,分子间距变小,不符合题意;

B、水分子通电时变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一个氧气分子需要两个氧原子,所以微观电解示意图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C、钠失去电子,氯得到电子,分别变为离子,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27℃的速度小于127℃的速度,不符合题意。故选B。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同,根据相关化学方程式可知,铜粉和碳粉的质量和等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详解】

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2

2C+O CO 点燃

和2

Δ

2Cu+O 2CuO ,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

同,也就是说铜粉和碳粉的质量和等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推知碳粉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的质量比为64:16=4:1。故选A 。

1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19%,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除了含有氧气,还含有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 、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 、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总质量不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步骤Ⅱ中,A 中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无明显现象,

B 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B 、步骤Ⅱ中,A 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B 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

C 、木炭、红磷都是可燃物,步骤Ⅲ中,装置B 中红磷换成木炭,不能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即燃烧需要可燃物,正确;

D 、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B 中的红磷在通入氮气时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燃烧,正确; 故选:B 。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

B 、

C 三种物质各15g ,充分反应后生成

D 物质30g ,此时C 已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A 、B 的质量总和是15g ,若再加入C 物质5g ,与A 、B 反应生成10gD ,此时A 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15gA、20gC和B反应生成40g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40g-15g-20g=5g,故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15g:5g=3:1。

故选:B。

13.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故要把化学反应前后相同的分子去掉,故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比为2:2:2:1;由分子的构成可知,反应物属化合物,生成物中有一种是单质。故选C。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说明气体X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正确;

B、装置③里是浓硫酸,作用是吸收水分,增重1.8g,说明燃烧后生成1.8g的水,装置④是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增重2.2g,说明燃烧后生成2.2g的二氧化碳,即气体燃烧后生成的水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9:11,即原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

素,而根据甲烷燃烧的方程式:CH4+ 2O2点燃

CO2+ 2H2O 中H2O与CO2质量比就是9:

11,不正确;

C、由上分析可知可能只有甲烷,正确;

D、由上分析可知气体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正确;故选B。

1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含有还原性气体,其中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说明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可能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也可能是气体从澄清石灰水中带来的水蒸气;

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还原氧化铜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所以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可能含有氢气;故选D。

16.A

解析:A

【解析】A、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

B、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

D、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解:右图所示关系是交叉关系。

A、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正确;

B、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D、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二者是包含关系,故错误。

故选A。

17.D

解析:D

【解析】

A、瓦斯爆炸是甲烷引起的,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故A说法正确;

B、硬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高,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B说法正确;

C、氢气燃烧的发热量高,能用于高能燃料,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故C说法正确;

D、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河水中含有多种成分,都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D.

18.A

解析:A

【解析】A、红磷和氮气不反应,氮气质量不变,故A正确;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减少了氧气的质量),故B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增加,但是反应前铁丝为固体,所以固体的质量不能为0,故C错误;

D、相等质量形状相同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但是锌比铁活泼,因此锌比铁快,故D错误。

1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鉴别;

B.氧化铜也能和一氧化碳发生反应,不但除去了木炭也除去了氧化铜,不符合除杂的原则;

C.甲烷、氢气燃烧都能产生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都有水生成,所以不能检验是否含有氢气;

D.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区分。故选D。

2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碳元素的质量120克×20%=24克,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4克÷12/44×100%=88克;每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就能得到100份质量的碳酸钙,所以88克二氧化碳就会得到200克质量的碳酸钙。故选D。

2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碳单质在不同的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物质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得到的产物不同;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是因为微粒之间有空隙;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C

解析:C

【解析】根据“反应2A+5B═2C+4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可假设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a、22a,又因为1.3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D,设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x,

则2A+5B═2C+4D

18a 88a

x 4.4g

,则x=0.9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3g+B的质量为0.9g+4.4g,故B的质量为4g,则反应中B、D的质量比为:4g︰4.4g=10︰11;故答案为C。

点睛:根据“反应2A+5B=2C+4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可假设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a、22a,又因为1.3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gD,则可求C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守恒,可求B的质量,进而求出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

23.C

解析:C

【解析】

A. 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3O— 3个氧原子;

B. H— 1个氢原子;

C. K—微观表示l个钾原子;宏观表示钾元素,或金属钾;

D. 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Ca2+— 1个钙离子。选C

2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题中的表格可知C为反应物D和B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增加的质量为

21.6g-3.2g-10.7g=7.7g;待测值为27.4g,故A正确;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7.4g,故B不正确;

C、反应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比为107:32,故C不正确;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A。

2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和l0.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8.8g+5.6g+10.8g-16.0g=9.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则可得,由于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因此,反应生成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是反应物Z提供的,由分子微观示意图

可得,生成物为CO2、CO、H2O,其中水中的氢元素质量为:10.8g×

2

18

×100%=1.2g,二

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8.8g×12

44

×100%=2.4g,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5.6g×12

28

×100%=2.4g,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原则可知,反应物Z中含有1.2g

氢元素,2.4g+2.4g碳元素,由于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9.2g大于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和,因此,反应物Z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9.2g-1.2g-2.4g-2.4g=3.2g,反应物Z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8g:1.2g:3.2g=12:3:8,假设Z的化学式为C m H n O p,则12m:n:16p=12:3:8,m:n:p=2:6:1,因此Z的化学式为C2 H6 O;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g,氧气16.0g,其中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ⅹ2=32,从表中可得,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假设氧气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x,Z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y,根据反应物的相对

分子质量总量比=反应物的实际质量比可得,46y

32x

=

9.2g

16g

,y:x=2:5,由此思路进行解析。

【详解】

A、由分析可知,Z的化学式为C2 H6O,故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 g,故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故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Z的化学式为C2 H6 O,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而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由表可知,生成物为:CO2、CO、H2O,都是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因此,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该题的解题关键是:牢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宏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原则。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不能,如果直接用橡皮塞使锥形瓶密封,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导致瓶内气压急剧增大,极可能导致瓶塞飞出,从而导致实验失败或发生安全事故。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导致瓶内气体急剧膨胀,气球变大,完全

解析:不能,如果直接用橡皮塞使锥形瓶密封,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导致瓶内气压急剧增大,极可能导致瓶塞飞出,从而导致实验失败或发生安全事故。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导致瓶内气体急剧膨胀,气球变大,完全反应冷却后,瓶内氧气被消耗,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气球变小。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过量的红磷能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不正确,这是因为即使白磷不足,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也是相等的,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正确,这是因为打开瓶塞时,空气进入锥形瓶中,进入的空气能使木条继续燃烧。

【解析】

【分析】

(1)根据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气压急剧增大分析解答;

(2)根据瓶内气压的变化分析解答;

(3)根据必须将氧气反应完解答;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相等分析解答;

(4)根据打开瓶塞时,空气进入锥形瓶中分析解答。

【详解】

(1)此实验不能将气球改为橡皮塞;如果直接用橡皮塞使锥形瓶密封,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导致瓶内气压急剧增大,极可能导致瓶塞飞出,从而导致实验失败或发生安全事故;

(2)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导致瓶内气体急剧膨胀,气球变大,完全反应冷却后,瓶内氧气被消耗,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气球变小;

(3)测定氧气体积分数时红磷必须过量的原因是: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过量的白

磷能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不正确,这是因为即使红磷不足,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也是相等的,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不正确,这是因为打开瓶塞时,空气进入锥形瓶中,进入的空气能使木条继续燃烧。27.预先没有盛少量水或垫一层细沙试管外壁有水(合理均可)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测量结果更准确,可以防止污染空气 8 红磷的量不足不能

【解析】

【分析】

(1

解析:预先没有盛少量水或垫一层细沙试管外壁有水(合理均可)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测量结果更准确,可以防止污染空气 8 红磷的量不足不能

【解析】

【分析】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能够产生高温的熔化物,如果直接落在集气瓶中会引起集气瓶的炸裂。

(2)根据实验中的不当操作来分析;

(3)①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②根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来分析;

③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

【详解】

(1)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防止生成的熔融物炸裂瓶底,在瓶底铺一层细沙或盛少量水,瓶底炸裂说明预先没有盛少量水或垫一层细沙。故填:预先没有盛少量水或垫一层细沙;

(2)给液体加热时,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外壁有水,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试管加热时没有进行均匀加热等;故填:试管外壁有水;

(3)①图2的设计操作与图3比较,其优点是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测量结果更准确,可以防止污染空气;故填: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测量结果更准确,可以防止污染空气;

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足量的红磷燃烧耗尽了装置内的氧气,氧气体积

为:

1

10mL=2mL

5

,则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应停在刻度:10mL-2mL=8mL处;

若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或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没有冷却至室温就读数均会导致测定结构不准确;故填:8;红磷的量不足;

③硫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所以不能用硫来代替红磷;故填:不能。

【点睛】

熟记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KCl 催化作用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供给呼吸 或 炼钢 或 医疗急救 或

气焊 或 气割 【解析】 【分析】

A 、

B 、

C 、

D 、

E 五种物质都是已学过的常见物质,其中A 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B 是一种黑色粉末,E 在常温下是一种液态物质,则A 可能是氯酸钾,B 可能是二氧化锰,E 是水,D 是氧气,C 是氯化钾。经推断,分析合理。 【详解】

(1)由分析可知,C 的化学式为:KCl 。B 是二氧化锰,在①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2)反应①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物质D 是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或炼钢或医疗急救或气焊或气割。 29.红色 汞原子 2H 2O 2H 2↑+O 2↑ 分解 2Hg+O 2

2HgO

【解析】

E 是常温下呈液态的银白色金属,所以E 为汞,则D 为氧化汞,氧化汞分解可生成汞和氧气,氧气和汞加热条件下可生成氧化汞,故C 为氧气;B 、C 是常温下状态相同的单质,结合图中转化关系可知,B 为氢气,A 为水,氢气和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水,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氧气和氢气。(1) 氧化汞(D )的颜色红色;(2)构成物质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汞是由原子构成,保持汞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汞原子;(3)水通电分解的化学

方程式:2H 2O ???

→通电 2H 2↑+O 2↑,该反应属于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氧气和汞反应的方程式为:2Hg+O 2

Δ

2HgO

点睛:要想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特点、用途,即常发生的化学反应,甚至反应条件。如;反应条件高温的初中就两类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被还原。蓝色的溶液一定是含铜离子等。

30.氮气 二氧化碳 铁 四氧化三铁 氧分子(或O 2) 【解析】 【分析】

A 、

B 物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构成A 分子的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说明构成A 分子的原子是氧原子,因此A 物质是氧气;食品包装袋常充入B 物质来防腐,说明B 物质化学性质不活泼,则B 物质是氮气;

C 在A 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则D 物质是二氧化碳;

E 在A 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

F ,根据此实验现象,可判断出E 是铁,F 是四氧化三铁。 【详解】

(1)根据以上现象分析,有关物质的名称是:B 为氮气、D 为二氧化碳、E 为铁、F 为四

初三化学模拟试卷正式

初三化学模拟试卷正式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

化 学 试 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 Mn —55 Cu —64 Zn —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空气中氧气和氮气所占的体积分数之和为 A .21% B . 78% C . 99% D .% 2.下列自然现象的过程中,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B .臭氧O 3吸收紫外线后变成氧气O 2 C . 发生沙尘暴天气 D .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地球表面气温升高 3.下列元素符号中,表示金属元素的一组 A .Hg Ba Mn B .Fe He Mg C .Ca Na N D .H C O 4.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A . 破坏臭氧层 B . 产生温室效应 C . 产生酸雨 D .毒害作物 5.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2000年度诺贝尔 化学奖。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增强10倍,具有金属的导电能力。碘I2属于

A .金属单质 B .非金属单质 C .化合物 D .混合物 6.下列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和名称不相符... 的是 A .食盐NaCl B .天然气CH 4 C .铁锈Fe 3O 4 D.大理石CaCO 3 7.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木炭 B .镁 C .磷 D .铁 8.右图是某种化肥的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这种化肥属于 A .氮肥 B.磷肥 C .钾肥 D .复合肥料 9.下列物质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的是 A .生石灰 B .石灰石 C .石灰水 D .水银 10.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A .铁单质 B .铁元素 C .三氧化二铁 D . 四氧化三铁 1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下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 .随意丢弃废废旧电池 B . 不用或少用含磷洗涤剂 C .垃圾分类 D .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药品用 量 12.我国在1993年成功制取了一种由相对原子质量为18,核电荷数为8的氧原子构 成 的双原子分子气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种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 B .这种氧原子的中子数为 8

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 荐………………………………………………… 试卷类型:绝密★启用前 A 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九年级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和试卷类型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Si:28Ba:137Cl:35.5H:1S:32O:16Mg:24Al:27Na:23Ca:40Cu:64 亲爱的同学:请你细心阅读、用心思考、放心尝试、耐心解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生产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沼气

生产石油 蒸馏C.转炉炼钢D.高炉炼铁 2.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衣物上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这种加酶洗衣粉都能被分解而除去。下列衣料①羊毛织品;②棉织品;③化纤布料;④蚕丝织品。其中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A.①② B . ③ ④ 初中化学学业 水平模拟考试 C.①④ 第1页(共10 页) D.②③

3.下列场所中,不必张贴“严禁烟火”标志的是A.面粉加工厂B.加油站C.石灰厂D.煤矿矿井 4.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①NaOH溶液②大 理石③NaCl溶液④稀硝酸4 种试剂通常各自存放在下列 图示的某种试剂瓶 中。按照试剂瓶的顺 序存放试剂序号正确 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④①D.②①③④ 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室内 起火时, 不要急于 打开所有 门窗 B.火灾 中所处烟 雾较浓 时,应用 湿毛巾捂 住口鼻, 并尽量贴 近地面逃 离 C.将燃 气热水器 安装在浴 室里 D.用汽 油擦洗衣 服上的油 污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2 小题,每小题3分,共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6.下列关于金属和合金的 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青铜是人类历史上 最早使用的合金 B.锌比铁活泼,把锌 镀在铁表面能防止铁生 锈 C.铜的化学性质不活 泼,因此是制炊具、食 具的最好材料 D.合金的硬度一般 比各成分金属大,而多数 合金的熔点却低于它的成 分金属7.2004年3月,我 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二氧化 碳作为原料生产出了 一种无毒、阻气、透 明、全降解的塑 料――二氧化碳聚合 物。有关生产和使用 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减少二氧 化碳的排放,减 缓温室效应 B.可以充分利用 丰富的廉价资源 生产塑料 C.该塑料可广泛 应用于医药和食 品包装、一次性 餐具等方面 D.该塑料的应用 可减少臭氧层的 破坏 8.益阳松花皮蛋闻名 全国,远销东 南亚国家。其 制作的配料有 纯碱、食盐、 生石灰、草木 灰(内含碳酸 钾)、开水,以 及米糠、稻壳 等辅料。配料 之间首先是生 石灰与水反应 生成熟石灰, 试推断另外最 有可能发生的 化学反应是 初中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第2页(共10页)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Zn—65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南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用2%的小苏打漱口能有效预防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的发生或修复原有口腔黏膜的损伤。小苏打属于(A) A.盐B.酸C.碱D.有机物 2.有句谚语“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B) A.油脂B.维生素C.蛋白质D.无机盐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A.量取液体时读数B.稀释浓硫酸C.过滤D.酸碱中和 4.(2018?贵港)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B) A.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B.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C.复合肥料:尿素、*钾、氯化铵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B) 体液唾液胆汁胰液

pH6.6~7.17.1~7.37.5~8.0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B)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容易锈蚀 B.酸溶液的pH<7,常温下测得某溶液的pH=3,所以该溶液一定是酸性的 C.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CO2溶于水后能跟酸一样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B.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C.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

衡水桃城中学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衡水桃城中学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有部分变质的NaOH 固体18. 6g ,加入100g 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14.2g ,将其蒸干得到固体28.4g ,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 元素与C 元素的质量比为 A .46:3 B .46:11 C .23:3 D .23:6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稀硫酸,242422NaOH+H SO =Na SO +2H O ,23242422Na CO +H SO =Na SO +CO +H O ↑,溶液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原固体混合物中的钠元素全部转化到了硫酸钠中,最后蒸干得到的固体即是硫酸钠的质量,故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3228.4g 100%=9.2g 232+32+164?? ???,原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4.4g 100%=1.2g 12+162 ???,故原固体混合物中Na 元素与C 元素的质量比为:9.2g :1.2g=23:3。故选C 。 2.将CO 通入盛有12.0g 的Fe 2O 3的试管内,加热至固体完全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 至试管冷却,并同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NaOH 溶液中,溶液质量增重6.6g 。Fe 2O 3还原过程中转化过程:Fe 2O 3→Fe 3O 4 →FeO →Fe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 B .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0.8g C .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 的质量为4.2g D .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 ,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来自于氧化铁。6.6g 二氧化碳中来自氧化铁的氧元素的质量为166.6g 100%=2.4g 44 ? ?,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2g-2.4g=9.6g ; 如果试管中残留固体全部是FeO ,设FeO 的质量为x

初三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八中化学组 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C-12 H-1 O-16 Al-27 Na-23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年4月哈尔滨市文昌街高架桥工程正式启动。大桥建成后,将是迄今为止哈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上跨立交桥,下列有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可有效的缓解市区交通压力 B. 建桥需要大量的钢筋和水泥属于合成材料 C.建桥促进了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D.建桥的同时要对原有树木进行移植 2.绿色能源不会产生或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下列利用能源中不能成为绿色能源的是--------------------------------------------------------------------------------------------------------() 3.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用聚乙烯塑料袋盛装食品 C.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家里发生火灾时立即躲在衣柜里等待救援 4.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5.下列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硝酸钠由咸味可以代替实验作调味品 B.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C.胃酸过多的人可空腹食用橘子 D.缺少铁元素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6.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药物,主要原料为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O5),其结构如图,碳原子和部分氢原子未画出,下列关于莽草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莽草酸中含有碳、氢、氧三类原子 B.每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22个原子核 C.莽草酸分子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42:5:40 D.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7.下列应用及相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都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B.用烧碱除去二氧化碳:CO2+2NaOH=Na2CO3+H2O C.用电解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2H2O=2H2↑+O2↑ D.用氢氧化钠制碳酸钠:Na2CO3+Ca(OH)2=CaCO3↓+2NaOH 选项事实解释 A 体温计的水银热胀冷缩分子间隔热胀冷缩 B CO 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2020年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0年九年级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 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将每题选项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B 、牛奶变酸,塑料降解 C 、 酒精挥发,石油蒸馏 D 、光合作用,蜡烛熔化 2.现有5种物质:①浓盐酸 ②烧碱 ③食盐 ④浓硫酸 ⑤铁 把它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其中 发生化学变化且质量增加的是( )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③⑤ 3.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 ) 4.给病人注射用的生理盐水是按H 2O ∶NaCl =110∶1质量比配制而成的,则生理盐水溶质的质量分 数是( ) A .0.88% B .0.9% C .0.85% D .0.91% 5.生活中常见的柠檬汁、蕃茄汁,柑桔汁、酸奶等物质的水溶液都有一定的酸性,这是由于它们 ( ) A .溶于水时生成了盐酸 B .水溶液中含有酸分子 C .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D .溶于水时,在水中解离产生了氢离子 6. 应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 后,溶液的pH 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试剂 X 是下列物质中的:( ) A.Mg B.H 2O C.NaOH D.CaCO 3 7.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从图表中获取的信息及应用不正 确的是( ) A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是否容易被盐酸腐蚀 B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溶液的溶质是酸还是碱 C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选择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 D .根据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通入CO 2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 2是酸 B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期末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 分,共18 分) 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奶制酸奶B.黄豆酿酱油C.糯米酿甜酒D.水果榨果汁 2. 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质如尿素[CO(NH2)2]等进入水体,水质会恶化,导致“水华”现象。尿素属于( )。 A.磷肥B.钾肥C.复合肥D.氮肥 3.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B.汽油可洗掉衣服上的油迹 C.水可洗去铁栅栏上的铁锈D.食醋可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4.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盐酸用于除铁锈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5.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氢氧化钠,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盐酸B.酚酞C.二氧化碳D.碳酸钠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3CO+Fe2O32Fe+3CO2B.Cu+AgNO3=Cu(NO3)2+Ag C.Cu+H2SO4=CuSO4+H2↑D.CuCl2+K2SO4=CuSO4+2KCl

7.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气体CO2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B NaOH 溶液Na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aO 固体CaCO3加水溶解,过滤 D FeSO4 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8.下列各组物质中,其成分或主要成分可以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是( )。 A.干冰、冰B.石灰石、大理石 C.纯碱、小苏打D.生石灰、消石灰 9.烟花燃烧后的烟雾中常含有CO、CO2、SO2等气体,这三种气体具有的共同点是( )。 A.都是无色B.都具有毒性C.都能燃烧D.都含有氧分子10.生活中的下列物品,用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 A.铝合金门窗B.不锈钢餐具C.塑料洗衣盆D.景德镇瓷器11.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有几种说法: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③酸雨主要是由含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所致④汽车排放的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的是( )。 A.元素种类B.原子的质子数

2017初三中考化学模拟试卷.docx

2017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一) 学校 考号 姓名 总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卷面总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0—16 C-12 Na-23 Cl-35. 5 Ca-40 1 2 A.工业用盐代替食盐烹调食物 B.长期饮用蒸憎水有利于身体 健康 C.缺少铁元素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D.只要胃液的pHv7人体就 是健康的 3?六偏磷酸钠(N^PsOis )常用于食品加工。六偏磷酸钠中磷元素的化合 价为 4.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出现时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了生 活物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A.铝合金门窗 B.塑料洗衣盆 瓷 5?下列实验中,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液变红 C ?CO 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变红D. 毛的气味 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所含杂 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2 C. +4 D. +5 D ?建水陶 向NaOH 溶液中滴入酚酥试液,溶 点燃棉花和羊毛,都产生烧焦羽 一、选择题(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D.盐 ?C1O2是生产饮用水的新一代消毒剂。从物质分类来看,C1O2属于 氧 化物 B.酸 C.碱 .下列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D HNO 3溶液 HC1 加适量AgNOa 溶液、过滤 7. 根据右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溶 A.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市堵夫 鮮85 B. t2 °C 时,80g 硝酸钾溶于100g 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淤 C. t 「C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D. 将t2°C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FC,有晶体析出 8. 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 完全反 应后,再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 A.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6分) 9. (9分)(1)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请选用下列物质填空(用序号填空): A.氮气 B.生石灰 C.碳酸氢钠 D.熟石灰 E.二氧化硫 F.酒精。回答下 列问题: ①可作燃料的是 ⑤可作食品发酵粉的是 ___________ ;⑥充入灯泡可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的 是 ____ O (2)请用相关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乱扔烟头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则烟头在引 发火灾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胃舒平(主要 成分是Al (0H )3)治疗胃酸的原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17. (13分)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滤纸上有Ag 、Cu,滤液中有Agt Fe 2\ Mg 2+ 滤纸上 有Ag 、Cu,滤液中有F/、Mg 2+ 滤纸上有Ag 、Cu 、 Fe,滤液中有Fe 气Mg 2+ 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 Ag\ Cu 2\ Fe 2\ Mg 2+ ;②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③能形成酸雨的是 ;④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氯化钠 "温番厂c

初三化学模拟试题

初三化学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4 N:14 O:16 Na:23 Cl:Fe:5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请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挑选原料B.加碱蒸煮C.竹帘捞纸D.剪裁纸张 2、科学家发现,在液晶电视等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NF3)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7万 倍。NF3中氟元素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0 C.+1 D.+3 3、在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液氧B.生铁C.石油D.干冰 4、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长期使用会对染发 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化学式为C6H8N2。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属于有机物 B.对苯二胺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1个氮分子构成 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D.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g 5、将25克甲物质与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 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A+B==2C+D B.A+2B===2C+D C.2A+B==C+2D D.A+2B==C+2D 6、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 溶液的PH值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X是 A.水B.澄清石灰水C.纯碱溶液D.稀盐酸 7、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向淀粉中滴加碘水,淀粉变蓝B..电解水产生氢气、氧气的体积比是1:2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耀眼的强光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8、已知NH4NO3和KH2PO4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混合物中KH2PO4的质量 分数为 A.20%B.25%C.85%D.80% 9、近段时间,我国某些地区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因而有些不法分子常售出不新鲜的猪肉来坑 害消费者。猪肉的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猪肉的新鲜度的关系名称新鲜肉次鲜肉变质肉 PH ~~﹥ 猪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变化为 A.逐渐变强B.逐渐变弱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 10、“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 碳生活” 的做法是 A.用篮子代替塑料袋B.经常开车上班C.使用节能灯泡D.节约每一滴水11、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述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A.放置酒精灯B.固定铁圈位置C.点燃酒精灯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12、常见的可溶性酸碱盐在水中都可以电离。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O4=H22++SO42—B.NaNO3=Na++NO3- C.Ba(OH)2=Ba2++2O2-+2H+D.K2MnO4=2K++MnO4- 13、KC1 温度/℃0 20 40 60 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A.KCl B.20℃时,100 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l 34.0 g C.40℃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D.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14、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B.食用抛光后的霉变大米 C.食用加铁酱油预防缺铁性贫血D.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食品 15、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已知Ti原子核内有22 个质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B.Ti4+核外有26个电子 C.TiO2中含有氧分子D.CaTiO3属于金属氧化物 二、选择题(第16题—第20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 题号16 17 18 19 20 答案 16 A.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通过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均可制得水 C.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棉花、羊毛、塑料和天然橡胶等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17、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 A 证明变质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B 确定成分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C 测定纯度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D 除去杂质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182 为: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 B.①为置换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2018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可能用到的原子质量:-1 C12 16 23 35.5 3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5个小题,共30分) 1、 A.金属材料 B.天然纤维 C.合成材料 D.天然橡胶 2、201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 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 的做法是( ) A .用篮子代替塑料袋 B .经常开车上班 C .使用节能灯泡 D .节约每一滴水 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取用药品 B .称取药品 C .量取液体 D .搅拌溶解 4、以下是一些食物的近似,对于胃酸过多的人比较适宜的食物是:( ) 物质 橘子 泡菜 葡萄 玉米粥 2.9~3.5 3.0~4.0 3.5~4.5 6.8-8.0 选项 A B C D 5、均衡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临近中考,小明为了给自己增加营养,制定了如下食谱: 主食 米饭 副食 红烧牛肉、花生米、清蒸鱼 饮料 牛奶 营养学家发现食谱中缺少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建议小明应该增加的食物是( ) A .凉拌黄瓜 B .红烧排骨 C .烧豆腐 D .炒鸡蛋 6、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 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原来,透明板的材料是科技工作者研究出的隔热材料制出的。你知道它属于下列哪种材料么?( )

A.挑选原料 B.加碱燕煮 C.竹帘捞纸 D.剪裁纸张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符合题意的是( ) A.稀盐酸除铁锈2O3+ 4 = 22+ 2H2O B.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3+ H24=4+ H2O +2 c.铝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薄膜 4 + 3O2= 22O3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2P2O5 事实解释 A在公共场所吸烟导致周围的人被动吸烟分子不断地运动 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C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坚硬而石墨很软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100水和100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分子之间有间隔 9、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使用了诱抗素制剂,以保持鲜花的盛开。诱抗素的分子式为C15H20O4,下列关于诱抗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诱抗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B.诱抗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诱抗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5︰5︰16 D.诱抗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10、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6H5),张华同学查资料得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可用做食品防腐剂。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 苯甲酸溶液的小于7 B. 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比醋酸的大 C. 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 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11、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任何温度下,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b的大 C.t1℃至t2 ℃之间b曲线以下区域为a、b两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对于a与b混合溶液,可利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来分离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溶液(K23)()2溶液、过滤 B N2气体(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C()稀硫酸溶液、过滤 D3()热水、降温结晶、过滤 1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4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23溶液;⑤加过量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A. ②④⑤①③ B. ⑤④②③① C. ②⑤④①③ D. ⑤②④③①

(完整版)初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第二学期化学中考模拟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27.生活中的以下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消毒酒精C.白醋D.蔗糖水 28.下列关于氢气的用途中,只利用了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充填探空气球B.作氢能源 C.作火箭燃料D.冶炼金属 29.在公共场所吸烟,会使周围的人被动吸“二手烟”。“二手烟”中含有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A.N2B.O2C.CO2D.CO 30.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 3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雨水B.蒸馏水C.汽水D.自来水 32.走进新装修的房屋常有一股异味,利用有关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的体积很小 33.下面是几种农作物生长时对土壤要求的最佳pH范围:茶5—5.5;西瓜6;大豆6—7; 甜菜7—7.5。如果某地区经常下酸雨,以上农作物最不适宜种植的是()。 A.茶B.西瓜C.大豆D.甜菜 34.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B.白磷、红磷 C.冰、水D.天然气、甲烷 35.欲将20℃时的硝酸钠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加入水 C.加入固体硝酸钠D.倒掉一半溶液 36.下列各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铁、铁锈B.石灰石、生石灰 C.熟石灰、氢氧化钙D.纯碱、烧碱 37.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A.蓝色B.红色C.紫色D.无色 38.我国最新研制的高温超导材料氮化硼,经测定该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之比为1:1,

初三化学试卷模拟卷四---难(有答案)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用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 3.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l: Ca:4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 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12月11 日在巴黎举行,会议旨在通过限制人类活动减少对环境的 破坏。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A.禁止农作物秸秆燃烧,减轻对雾霾影响 B.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减缓温室效应

C.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减少酸雨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 2.氧气是生活中不可缺的物质,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3.下图中,表示节水标志的是 4.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物质是 A.N2 B.N2O5 C.N2O3 D.NH3 5.全球近140个国家将在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出 口含汞产品,如 荧光灯、化妆品、血压计等。关于汞元素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2016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C-12 O-16 H-1 Cu-64 Zn-6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24分;1-8小题每题1分,9-16小题每题2分) 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 2.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 B.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 C.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 D.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 3. 2015年4月22日是第46个世界地球日,其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 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保护金属资源 B.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 C.大力发展新资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4.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 ]D.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实质是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 5.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是() A.冰和干冰B.银和水银C.烧碱和纯碱D.水和双氧水6.全球近140个国家将根据签署的《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在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出口含汞产品,如电池、荧光灯、化妆品、温度计、血压计等,分 析如图判断关于汞元素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A. 汞原子的质量为 B. 汞的化学式为Hg C. 汞原子的中子数是80 D. 汞为非金属元素 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水生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C.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 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地沟油经化学方法处理制成航空燃油,实现变废为宝 B.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许可,制作食品过程中可随意添加 C.脂肪、糖类、动物蛋白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吃得越多越好 D.生活污水不是化工废水,可向江河湖泊里任意排放

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卷(一)通用版

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卷(一)通用版 【本讲主要内容】 中考模拟试卷(一) 【综合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l~35.5 S~32 Mg~24 Ca~40 Na~23 Fe~56 Zn~65 Cu~64 Ag~108 K~39 第I 卷(选择题 共2大题 共3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写在括号里。 1.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① 盐酸除锈、石蜡熔化 ② 白磷自燃,空气液化 ③ 三氧化硫溶于水,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 ④ 白色硫酸铜粉末通水变蓝,酸、碱溶液使指示剂变色 ⑤ 冰融化成水,倒置泡沫灭火器产生二氧化碳 ⑥ 汽油挥发,酒精燃烧 A. ①③ B. ②⑥ C. ④⑤ D. ⑤⑥ 2. 我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开发月球新能源——“氦—3”,10吨氦—3就能满足我国一年所有的能源需求。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3. “绿色奥运”是2020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为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 、NO 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该气体是( ) A. 2N 和2CO B. 2CO 和2NO C. 2CO 和2O D. 2CO 和 3NH 4. 新交通法规加大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测试酒精既可用于电子仪器,又可用化学方法。某兴趣小组利用物质颜色变化验证酒精的存在,其做法是:向盛有硫酸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红棕色三氧化铬晶体(CrO 3),然后向其中滴加酒精,生成了绿色硫酸铬溶液[342)(SO Cr ]和2CO 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Cr 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6,+3 B. CrO 3是一种单质 C. 反应前后Cr 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3,+6 D. 342 ) (SO Cr 中S 元素的化合价为+4 5. 下列物质久置于敞口容器中,其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 A. 固体氢氧化钠 B. 浓硫酸 C. 浓盐酸 D. 碳酸钠晶体 6. 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等有毒物质,不能饮用 B.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烹调 C.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 D. 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的开关排气 7. X 、Y 、Z 、W 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 ,则X 和Y 之间不可能是(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最新期末试卷

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试卷 (试卷满分:75分 考试时间:45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0-16 Na-23 C1-35.5 Zn-65 Mg-24 A1-27 S-32 Fe-56 Ca-40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题2分,本题共40分) 1、小明在一次晚会上表演了一个小魔术:他向事先做好的白花上喷一种无色试液后,白 花变成了鲜艳的红花。请你判断小明所喷的试液可能是 ( ) A .紫色石蕊试液 B .无色酚酞试液 C .无色稀硫酸 D .水 2、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 ) A .物质的质量总和 B .物质的分子个数 C .元素的种类 D .各种原子的总数 3、自来水生产中通常使用少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有下列一种化学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 ( ) A .酚酞试液 B .氯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银溶液 4、.在不同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变为中性,应该选用的试剂是 ( ) A .石灰石粉末 B .生石灰粉末 C .澄清石灰水 D .硝酸银 5、将热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在室内露置一段时间后,有少量硝酸钾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 ) A .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小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 .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D .溶剂的质量变大 6、为了除去KCI 溶液中混有的2CuCI ,得到尽可能纯净的KCI 溶液,可向溶液中逐滴滴 入下列溶液中的 ( ) A .2()Ca OH B .23K CO C .23Na CO D .3AgNo 7、将50g 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到200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 .20% B .10% C .5% D .1% 8、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 .HCI B .NaOH C .23Na CO D .3KNO 9、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一过滤一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 ) A .食盐(NaCI )和细砂 B .水和酒精 C .石灰石(3CaCO )和生石灰(CaO ) D .蔗糖和味精 10、下列各组内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 A .223SO Na SO → B .32BaCO BaCI → C .3CaCO CaO → D .2()CaO Cu OH → 11、下列实验装置不能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12、在5.6混有少量铜粉的铁粉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 ) A .大于0.2g B .等于0.2g C .小于0.2g D .无法确定 13、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航天飞机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隔热和保护作用,这是因为石墨 ( ) A .能导电 B .密度小 C .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 D .硬度小,有润滑作用 14、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 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巨大的能量, 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 A .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人教版初中化学模拟试卷(初中化学中考模拟卷)知识讲解

2018年初中毕业生中考模拟检测试卷(三) 化学 化学和物理合场考试,合计用时12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3页,第Ⅱ卷为第4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 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5题,共30分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Cl 35.5 Ca 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铸成锅B.矿石炼钢C.铜丝导电D.冰雪融化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 B. Si C. Al D. Fe 3. 将下列物质放入适量的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土B.植物油C.苏打D.面粉 4. 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A. NH3 B. N2 C. NO D.HNO3 5. 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有关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氟属于金属元素 B. 氟的原子序数是9 C. 氟原子中子数为19 D. 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g 6. 为保护水资源,酸性废液需要处理后排放,为减弱含硫酸废液的酸性,不能选用的物质是 A.废铁钉B.氯化钡C.熟石灰D.碳酸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