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二则 教案

1 消息二则  教案
1 消息二则  教案

1 消息二则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消息相关知识。认识消息体裁的特点。了解消息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把握消息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情感鲜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

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

图片展示渡江战役图片渡江战役示意图

二、预习展示

根据你的课外预习,说说你了解的消息的有关常识:

1.定义

2.种类

3.特点

4.要素

5.结构

三、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消息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2、根据所学消息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学习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消息的有关知识:

(一)、消息的概念:

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

消息是一种报纸文体,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二)、消息的三个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三)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结构有五部分:

1、标题(分为:正题、引题、副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2、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4、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5、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四)消息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五、自主学习

1.根据所学消息知识分析《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消息要素,结构及语言特点。

2.感受学习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六、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各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留给别组或老师。

找出消息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了。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消息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1、分析消息的结构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2、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何时when 1949年4月20日

何地where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何人who解放军三十万大军、敌军

何事what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何故why

3、消息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4、“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消息的什么?在消息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消息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5、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6、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败。

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当。

⑵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7、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从理论上说,消息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学后怎么办?

8、字斟句酌

1)“南渡长江”,“南”怎么理解?(向南)

2)、在课文中勾画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写我方的有:“万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进击”

写敌方的有:“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

3)、导语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4)试找出“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一句中表现我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词语,并加以分析。

5)、试分析下列红色词语的作用:

①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②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6)、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行不行?

不行。因为消息必须具有真实性。

7)、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之后再写消息发表,不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

消息必须具有及时性。

8、拓展阅读: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八句话: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9、拓展:读消息,分析消息的结构

篡改同学志愿考生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批捕

2016年8月12日,胶州市检察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郭某某以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近日,备受关注的山东青岛胶州高三毕业生常升高考志愿被同学郭某某篡改一事有最新进展!2016年8月12日,胶州市检察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郭某某以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什么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刑法286条规定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零的突破!宫金杰钟天使夺中国自行车奥运首金

凤凰体育讯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消息,2016年里约奥运会场地自行车项目继续展开争夺,由钟天使和宫金杰组成的中国女队在女子团体竞速赛金牌争夺战中击败俄罗斯队获得金牌,中国军团也夺得了自行车进入奥运会以来的首枚金牌,宫金杰也弥补了2012年奥运会因裁判判罚遗憾失金的遗憾!

在此前的资格赛和晋级赛中,中国队已经展示了不可阻挡的夺金势头,两名女将先后打破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在决赛中,面对俄罗斯队的挑战,中国队显得霸气十足,从一开始就压制住老对手俄罗斯队,最终以32秒107的成绩打败俄罗斯队的32秒401夺得冠军(半决赛中,宫金杰/钟天使组成的中国队还以31秒928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

分析消息的结构。

中国8月15日前警告日政要勿参拜靖国神社

参考消息网8月13日报道境外媒体称,据悉,中国政府在8月11日之前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政府要求,日方内阁成员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多位日中有关人士证实了这一消息。中国方面特别点出了日本防卫大臣稻田朋美的名字,表达了担忧。8月15日(日本二战投降纪念日)即将到来,中国对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警惕情绪逐渐高涨。

据日本《朝日新闻》8月12日报道,一直以来,每当日本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中国政府都会通过外交途径进行抗议,但事先提出要求实属例外。从稻田朋美就任日本防卫大臣不久开始,中国国内的普遍认识就是“她具有右翼和军国主义倾向”。

六、牛刀小试

1.请你就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

第二课时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了解背景

当时战争场面: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背景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4月15日,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商定4月20日签字。但南京国民党政府却拒绝签字,人民解放军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20日夜发起渡江作战。中突击集团第一梯队第24、第25、第27、第21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冒着国民党军军舰和江防炮火的拦截,在100余公里的正面上,首先登船起渡,迅速攻占了鲫鱼洲等江心洲。接着,突破鲁港(芜湖西南)至铜陵段国民党军江防阵地,连续打退守军的多次反击,巩固了滩头阵地,尔后向纵深发展攻势,至21日,占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

二、复习回顾

消息的有关知识:

1、广义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是报纸常用的一种文章样式。《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狭义新闻,即消息。

2、消息的记叙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3、消息的结构要素

标题高度概括事件(迅速了解新闻主要内容,要看标题)

导语简洁明了的叙述事件。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较详细了解消息内容,要看导语)

主体导语后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详细地的了解消息内容,要看主体)

结语是消息的结尾,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从属部分,一般插在主体中,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中。

4、消息的特点: 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消息(消息)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特点:1、让事实说话;(真实性)2、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3、简明扼要。(简明性)

三、检查预习

1、请给下面蓝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è )芜湖(wú )荻港(dí )溃退(kuì )歼灭( jiān )

绥靖(suí)(jìng)瑰宝( guī)负隅顽抗(yù )高屋建瓴(líng )

气势磅礴(páng )(bó )豫( yù )鄂( è )锐不可当( dāng )

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瓴”,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

负隅顽抗——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遏——阻止。

溃退——败退。“溃”,溃败。

悍然——蛮横的样子。

四、朗读感知消息

要求:

请同学们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说出这则消息的内容。

请同学们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消息的内容。

请同学们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消息的内容。

思考题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消息的内容。

读消息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消息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画渡江示意图:

你能根据消息的主体部分绘出三路军渡江的示意图吗?

五、课文分析:

一、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总领了下文。

二、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并加以分析:

1、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2、这几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的?

时间上:20日夜——21日下午5点——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

渡江部队: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内容上:第二层与第一层第三层与第二层并列

3、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

4、开头的括号部分是什么内容?

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

5、你能概括这则消息的中心吗?

这篇消息,气势磅礴,全面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役,这是中国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这一历史,让我们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六、问题探究(小组讨论)

1、本文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是怎样衔接的?

第二层开头“二十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开头“二十日夜起”紧相衔接;

第三层开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我军突破了”一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把第二层与第三层衔接起来了。

2、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消息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

作用: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七、质疑析疑

1、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在消息的主体里,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

破了”。话题巧妙而自然地从“西面”转到“东面”。

3、主体分述三路情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主体分述三路情况,三路三个层次,从上题的分析中可看到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八、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消息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九、拓展延伸

请找出下面这则消息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标题: 联合国报告称中国因吸烟年损失3500亿建议全国禁烟

导语:【环球时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4日发表报告《中国无法支付的账单》。报告指出,烟草消费在中国不仅造成大量人口过早死亡,从长远看,将造成无法承受的经济代价。该报告建议中国提高烟草税,及实行全国禁烟令。

主体:报告显示,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本世纪内在中国将一共造成2亿人死亡,并导致数千万人陷入贫困。据估计,在中国28%的成年人、50%的男性都是经常抽烟的“烟民”。

报道称,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和生产国,烟草业给政府提供了巨额税收。2015年,中国烟草业上报的利润总额为1.1万亿元人民币。据估计,2014年,中国烟草消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3500亿元人民币,是2000年的十倍。

十、揣摩语言

①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

②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①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东路军已战胜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封锁长江。

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上句只交代了我军取得了胜利并占领了哪些区,下句用“整天激战”、“歼灭”、“击溃”等词突出战斗的艰巨,表现我军的英勇无畏,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①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只是一般交代了时间,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句“二十一日”重复。小结:可见这则消息的语言用词准确精练,铿锵有力。另外还有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益得彰(如“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文气十足;“不想再打了”“都很泄气”——非常口语化),各有妙处。

十一、作业:写一则消息

报道学校或班上某人、某事或某项活动。

拟出恰当的标题。

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要简明,以200字左右为好。

十二、拓展阅读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消息特点:及时准确真实叙议结合

导语:渡江概况——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一、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略写)

主体:二、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详写)

三东路军渡江情况(较详)

1、新闻两则公开课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情感目标: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教学难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课时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获得信息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我们要知晓国内外的大事,一般得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但是,广播、电视、报纸都只是传播媒介,而报导这些事件的文字,才是最主要的,它们被称为"新闻"。 二、介绍新闻: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三、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介绍写作背景并背诵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1)时代背景简介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 文原文及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

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教案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

庄子二则教案知识分享

庄子二则教案

《庄子》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北冥有鱼》 一、情境导入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及其复杂的乱世。战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奸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无法在现实中实现,他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在想象上天马行空,神奇瑰丽,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作者介绍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相关作品资料。(教师补充)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3.题目解说 《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1、把握重点字词: (1)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2)怒而飞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息:气息,这里指风。 (4)野马: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5)志怪也志,记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 消息二则教案

1 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新闻(1)概念: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 专指消息,是以简洁的语言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的及 时、客观的报道。

,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引标题 ,用充分的事抵(dǐ)抵抗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教学过程 2. 结果:到21

切数字,不够严谨。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形象地写出了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的情况,满含讽刺之意;同时也衬托出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预示着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3.不到二十四小时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不到二十四小时”写出了人民解放军速度之迅猛,突出了渡江时间很短。 【把握文章主旨】 这则新闻及时地报道了三十万大军渡江的情况,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概,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快速默读本则新闻,理清结构和要素。 新闻的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2.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百万是实数。其中东路军、西路军各35万,中路军30万。可见新闻的真实性很重要。 3.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从渡江的作战兵力、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三个方面来总领了全

庄子二则教案

20 《<庄子>故事两则》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3.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学习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学习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2.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 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三、突破语言关: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 1.《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

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3.梳理两则消息的内容、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展示课件,通过观看表现渡江战役的影像资料,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课文旁批,引导学生掌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3.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

及作者情感,并在交流互动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到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了解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学习为消息拟定标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1948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4月20日前表态。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教案

21 《庄子》二则 第1课时 北冥有鱼 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 3.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学习《庄子》特点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重点字词梳理 北冥.(míng) 鲲.鹏(kūn) 抟. (tuán) 徙.(xǐ) 齐谐.(xié) 正色邪. (yé) 2.通假字

《消息二则》最新优秀教案

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 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提问6: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提问7: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激情朗读课文。 三、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 胜利南渡长江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英勇善战(标题) 主体时间: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进军迅速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渡过长江 第2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重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难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

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

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那第9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明确学习目标 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朗读新闻,把握结构 (一)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主体)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结语) (二)新闻的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三)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 (四)新闻的要素 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114

21 《庄子》二则 1.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思想。 2.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3.理解文意,理清思路。 1.理解文意,理清思路。 2.把握寓言中的形象,理解寓意。 第1课时《北冥有鱼》 一、新课导入 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二、认识庄周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三、介绍《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四、自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一学生朗读,教师指正读音,全班同学齐读。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句子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 (2)南冥者,天池也。 南海,就是天然形成的水池。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五、再读课文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 ★ 目标定位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五部分,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3.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 ★ 过程设计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 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而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哪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 生答:新闻、消息、通讯。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 二、辅读资料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

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著有《毛泽东选集》。 文体知识: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结构: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一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对消息事实进行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的一句话。 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掌握生字生词。 渡.过(dù) 芜.湖(wú) 摧枯拉朽.(xiǔ) 溃.退(kuì)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2.根据辅读资料中的文体知识,给消息划分层次。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背景: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四、研读课文 1.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该问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庄子二则》导学案(精品教案)

21.《庄子》二则 1.

判断句: 是鱼之乐也(“… 1.怒而飞,

1.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 2.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形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脊背不知有几千里长。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人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词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参考译文:1.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论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感。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 你是如何理解庄子的反问的?(考点:反问句的作用) 庄子并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是采取反问的方法来回答。以“非我”者不如“我”者不知“我”知鱼。 点拨:以反问句的形式来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答在问中,语气肯切,坚定有力。 2. 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道”或“怎知道”,而惠子本意是 “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把握文章主旨】 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北冥有鱼》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人教八上《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设计 1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4教案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那第1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明确学习目标 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朗读新闻,把握结构 (一)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主体)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结语) (二)新闻的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三)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 (四)新闻的要素 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分析新闻的六要素。

《庄子二则》教学设计.doc

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课时安排 3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者 1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知识与能力 2 、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 、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教学难点 1 .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庄子》一书有极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于一般性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 学情分析 度。学习时,可以查阅有关庄子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庄子〉的主要艺术特点的资料, 以助于对本文的了解。也可以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以故事导入, 导语设计: 庄子生动引人,激快速导入新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 的故起学生的学课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大师笑道: 事导习兴趣。 “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 入 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 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 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 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 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 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 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 啄食先生。”大帅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 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 之食而给? 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 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 二、 资料齐读对庄子有个介绍庄子和《庄子》 介绍初步印象。 庄子( 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 ,名周,战国时宋国 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哲学家) 、文学家。道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 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 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

(完整版)消息二则教案

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3.梳理两则消息的内容、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展示课件,通过观看表现渡江战役的影像资料,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课文旁批,引导学生掌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3.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情感,并在交流互动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到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了解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学习为消息拟定标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1948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

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4月20日前表态。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决定着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时刻。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也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蝶恋花·答李淑一》等。 2.知识链接 (1)消息的概念。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消息是一种报纸文体,指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2)消息的三个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3)消息的结构。一般分为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①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也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新闻事件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③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④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⑤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 庄子二则 教学设计教案》最新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观摩课教案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21 《庄子》二则 1.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思想。 2.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3.理解文意,理清思路。 1.理解文意,理清思路。 2.把握寓言中的形象,理解寓意。 第1课时《北冥有鱼》 一、新课导入 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二、认识庄周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三、介绍《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四、自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一学生朗读,教师指正读音,全班同学齐读。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句子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 (2)南冥者,天池也。 南海,就是天然形成的水池。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五、再读课文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5.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1 消息二则 教案

1 消息二则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消息相关知识。认识消息体裁的特点。了解消息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把握消息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情感鲜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 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 图片展示渡江战役图片渡江战役示意图 二、预习展示 根据你的课外预习,说说你了解的消息的有关常识: 1.定义 2.种类 3.特点 4.要素 5.结构 三、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消息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2、根据所学消息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学习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消息的有关知识: (一)、消息的概念: 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 消息是一种报纸文体,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二)、消息的三个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三)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结构有五部分: 1、标题(分为:正题、引题、副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