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词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词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词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词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古潭乡中心小学:周燕妮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段目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词语教学与画面想象、情景创设、生活实际、查字典、概括文章内容、、指导朗读相结合起来。

正文:在中年级段,很多老师认为识字、学词是低年级的事,跟中年级的教学关系不大,词语的学习只是为学生的顺利阅读扫除障碍,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掌握,不必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认为中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较低年级的强些,作为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初步会借助工具书来理解词语意思了,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了,教师不需要“浓墨重彩”去做低年级教师的事情,,于是很多的教师在处理课后生字词时,无非就是读读抄抄,或自学了事,犹如蜻蜓点水,没有真正达到会读会写会用的目的。特别是公开课,对字词的教学更是微乎其微。课堂上教师或者避过词语直奔课文内容,或者简单地让学生读一读,总以为字词教学是比较简单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学过的词语学生能讲出词语的意思,换一个词学生就拿不准了,在课堂上,学生只会念字典上的解释,但当要求把词意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述出来时,欠准确。

如何使学生把使用工具书形成学生理解词语的习惯?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了词语的本意,如何使他们在理解词语本意的基础上,联系语言环境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如何使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想象画面,用语言描述画面?学生离开了工具书,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何多种方法并用来理解词语,本人就执教《搭石》这一课时的词语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

一、词语教学与画面想象相结合与情景创设相结合

1、其实,我们平时在读词语的时候,是不是常常忽视了词语本身也带着很强的画面感、形象感、情感?当我们出示词语的时候,你读、我读、大家读,这些读词语的形式最终导致学生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当我们把这些词语转化成画面后,让学生想象词语所蕴含的意象,有了质感的画面,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是更深入了吗?例如:在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先让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走石图”的美,你们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可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课文中找一些句子说明这个词的意思。)

再创设情景: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前面的---踏踏,后面的---踏踏;前

面的---踏踏,后面的---踏踏(师生合作读)

最后师提示: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师:其实没有人指挥,又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叫----协调有序

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指名边读正音,边看图,感受身临其境。这样利用图片展开充分的想象,接着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像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重现那样的情景,学生读起来也很投入。阅读时展开想象,可以拓宽认知领域,深入文本描述的意境,活现出塑造的事物形象,对于词语教学,学生如果没有获得对于词语感性的个人体验、感悟,这个词语在今后的生活中是不可能被学生顺利调遣或正确使用的。

二、词语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在词语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牢记这些词语,更要让学生透过词语的本质,去体会人物的品质。书本中的知识只有能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了的时候,才叫真正的知识,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例如我在教学词语“理所当然”一词时,我做法是:

师:那么“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1、指名读正音“伏”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

2、创设情景、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例如:“伏”分析字形,理解字义、请学生上台做动作。

创设情景:你真是年轻人的楷模,这样老人就能轻易的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地、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问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

问学生: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人们把这看成里--()的事

2、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师:透过“伏”字,你看出了什么?(尊敬老人)

师:他们的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到了什么?(生谈)

师:瞧,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生:一道风景。

师:当我们在学校遇到同学摔倒时,我们总是把他扶起来,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种没有人使唤,没有制度规定的做起来,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等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理所当然。联系学生的生活开展教学,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唤醒,这样就使他们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同时,学生原有的形象记忆被唤起,这样,就直奔学生的精神领域,深深地唤起了学生对年轻人敬意,也为理解下文作了铺垫。

四、词语教学与查字典在语境中理解相结合

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了词语的本意,如何使他们在理解词语本意的基础上,联系语言环境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对“行”字教学时,让学生掌握字音,接着让学生用多音字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对整个词语的意思学生掌握的较好,此时,对单个字“行”的理解并不见得到位,我巧妙的将“行”字在字典中的意思罗列出来,再根据画面理解,学生一眼就能将这两个词语中“行”字的不同解释理解正确。

五、词语教学与概括文章内容相结合

在词语教学环节完成后我对内容进行了小结,但课到这儿并没有停止,而是将先前所学的词语再次拎出来,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搭石、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伏、理所当然),理清课文的条理。概括能力的培养是中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与词语教学紧密联系,赋予词语教学以更多的内涵,使词语教学一举多得。

六、词语教学与指导朗读结合起来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感情朗读课文。而感情朗读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就是像读文章那样,要抑扬顿挫、平仄起伏,用不同的语调来读词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词,而是一段灵魂的颤栗,在这样的词语教学中,给词语赋予了情感的温度,渲染上了生命的色彩。对以上前面提到的词语教学,我均让学生讲自己的送入到句子的朗读中去,朗读可以使语感细腻,学生在朗读中,能从言语的声音、语气、句式等多角度体察作品的内在意蕴,“使其言皆出于我口”,“使其意若出于我心”。

总之,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是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给词语教学一个切实的地位,挖掘词语教学的内涵,让词语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中既扎实又活泼的课堂新亮点,让词语教学为学生一生的语文素养奠基。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善于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生词,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履祥;《词语教学中应注意的两点》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0年01期

2、洪宗礼,程良方;《字词教学》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张天麟;《在关联词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天津教育;1980年03期

5 、小学中高年级用词练习的几种方式[J];湖南教育;1980年10期

6 、王榕春《小学高年级词语教学点滴体会》;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01期

7、关明正《词语教学小议》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精选1篇 英文及其它语种的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参照以下标准执行。 期刊论文 Bolinger, D. 1965. The atomization of word meaning [J]. Language 41 (4): 555-573. 朱永生,2006,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83-90。 论文集论文 Bybee, J. 1994. The grammaticization of zero: Asymmetries in tense and aspect systems [A]. In W. Pagliuca (ed.). Perspectives on Grammaticalization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35-254. 文秋芳,2003a,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 [A]。载文秋芳、王立非(编),《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55-259。 网上文献 Jiang, Yan. 2000. The Tao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An Elementary textbook on pragma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OL]. (accessed 30/04/2006). 王岳川,2004,当代传媒中的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OL], (2005年11月18日读取)。 专著 Bloomfield, L. 1933. Language [M]. New York: Holt. 吕叔湘、朱德熙,1952,《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译著 Nedjalkov, V. P. (ed.). 1983/1988. Typology of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 trans. Bernard Comrie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赵元任,1968/1980,《中国话的文法》(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丁邦新译。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编著/论文集

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立项号Xkt2013333 课题名称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 负责人吴小红所在单位汉阴县城关一小 课题研究 进展情况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1.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 调查我校一、二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调查报告;申报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参阅相关教学理论与识字教学专著,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与阶段研究实施计划。 2.第二阶段:实验操作阶段(2013年6月---2013年9月) 根据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课外的识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探索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激起学生识字兴趣;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开展字理识字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 3.第三阶段:提高发展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2月) 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让识字教学中枯燥识记的现状得到改变,让识字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引导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加强对部件意义的理解,体会汉字意象之美,领悟汉字文化涵,感受汉字独特魅力,增强自主识字能力。撰写中期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收集优秀教案、论文、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和课件等。

4.第四阶段:总结验证阶段(2014年3月---4月) 进行调查测试,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课题报告,举办研究成果展览,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利用字理识字教学方法,改进了低年级识字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体验字理识字的乐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我们的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快。为了激发识字兴趣,我们探究出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1、猜字谜记生字。字谜是以描述文字特征的方法作谜面,以汉字为谜底的一种谜语,它有利于启迪同学们的思维、开发智能、巩固识字、增长知识,把识字寓于娱乐之中,使同学们智趣双益。记得我教学汉字“选”时,出了字谜“一位老先生坐车走了。”待学生猜出后我又随机启发“你们会编字谜吗?”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一把大刀把西瓜切成八块”(分);“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美);“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着嘴,小口里面藏”(高);“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金)…….此时此刻,识字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小孩子的思维是多么活跃,想象力是多么丰富。我也体会到猜字谜识字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不但能激起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谓是两全其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 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要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才能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来向学生形象、直观地播放能够展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感受着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与优美。这比起枯燥的讲解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与

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从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生活阅历,让学生形成独特感悟 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每一篇文章都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在这些平凡的文字背后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凝聚着作者的智慧与心血,是作者基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对生活的再加工与再创造,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要想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有着丰富而多彩的心理世界与情感世界,这些差异性正是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资源。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并不是将文本简单地进行还原,更为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基于文本,以文本为中心,同时又超越文本,透过文字表面,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色彩的见解与看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设施再现教学,并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搭建起通往语文殿堂的桥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真正达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升华学生的认知

英语优秀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英语优秀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作者:————————————————————————————————日期: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I.文内引用 (一)直接引用 1.引用中的省略 原始资料的引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时,应给出作者、年份,并用带括号的数字标出页码。若有任何资料省略,使用英文时,应用3个省略号在句中标出(…),中文用6个(……);若两句间的资料省略,英文应用4个省略号标出(‥‥),中文用6个(……)。若要在直接引用插入自己的解释,应使用方括号[ ]。若在资料中有什么错误拼写、错误语法或标点错误会使读者糊涂,应在引用后立即插入[sic],中文用[原文如此]。下面是一些示例: 例一:The DSM IV defines the disorder [dysthymic] as being in a chronically depressed mood that occurs for "most of the day more days than not for at least two years (Criterion A) .... In children, the mood may be irritable rather than depressed, and the required minimum duration is only one year" (APA, 1994, p. 345). 例二:Issac (1995) states that bipolar disorder "is not only uncommon but may be the most diagnostic ent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imilar settings .... and may be the most common diagnosis in adolescents who are court-remanded to such settings" (p.275). 2.大段落引用 当中文引用超过16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4个空格,两端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当英文引用超过4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5个空格,左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Elkind (1978) states: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对新高中英语教材的新探索一、引言 现如今,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003年秋季教育部又开始在全国各地颁布执行新的教学大纲和与之相配套的以话题为形式、功能与结构相结合的“任务型”新教材。该教材要求课堂以结构和功能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教材要求教师教学应该以启发启发学生思考为主,提倡创新,给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在培养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新的教材和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面授记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的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学生反应等一系列的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的思维创新,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才能提高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探索出一条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特点的全新教学模式。 二、教学理念的反思 面对新教材,首先思想观念要转变,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的实施不能简单地被视为换一个大纲、换一套教材、调整一些课程内容。在语言环境的欠缺中不仅要崇尚“苦读”、“勤教”,更要以人为本;对学生“乐学”的潜能大力的开发,英语教学过程既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更要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教学观念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适应。因此,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 1 .培养学生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

针对案例《送别组诗教学实录》中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效果撰写600字评析文章

一、多读 阅读教学中最大量的活动应是学生自己的阅读, 因为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 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读中才能实现。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课堂上不仅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质量,注重读思结合。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读的时间,教师要少分析,少提问,包括关于“怎样读”的谈话也不宜多,而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那种过去在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或”一议到底“的做法都是应该避免的。另一方面,实施新课程也应防止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多,而与文本对话过少;非语文活动过多,语文本身的活动太少的倾向。 二、多领悟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发展正处于感性阶段,大多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分析推理。小学阅读教学应当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适当地创设情境,通过品读和想像、联想,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悟是一种顿悟。学生在阅读中触类旁通,豁然开朗,突发奇想,幡然醒悟,是一种突变和升华,它不是借助反复训练可以实现的。但是,思想的交流碰撞有助于这种突变和升华。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开展师生、生生对话,有助于学生的感悟。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是教师把统一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学生运用自己先前的知识去构建自己对新内容的理解。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所以,感悟必然是个性化的,要注重个体的独特感受。 三、积累 古诗从重理解到重积累,也是古诗阅读教学观念的一大转变。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博发”,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重积累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有没词语、精彩句段,进而多读多背,而不需要“讲深讲透”和“问个不休”。有的句段和篇章学生一时一知半解也没有关系,应当允许他们随着阅历的增长去逐步加深感悟。 重积累,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在这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一是扩大阅读面,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1-6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 复述有助于把课文语言转化成个人语言,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手段。复述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种类,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组织形式多样的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论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以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更多的是在课堂中完成,课前活动较少,课后以练习为例,阅读活动不多,很多学生都不喜欢阅读,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加强阅读教学,不仅要把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机地整合起来,还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参与,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有效阅读教学研究 就小学高段学生(这里指的高段学生为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经过之前的学习,能初步借助工具书而解决基本的生字词,在文本阅读中也能尝试根据上下文去了解内容,分析文本的内涵,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方法上还较为欠缺。结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阅读中的兴趣不高,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还是较为单调,课后阅读实践活动不够丰富,这些都是影响阅读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升小学高段阅读教学效率,还得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出发而思考相应的对策。 一、阅读前:培养学生兴趣,注重指导自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不注重课前阅读指导,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到课堂上进行讲解,而对课前活动和课后活动较为忽视。尤其是课前,更多的只是让学生简单的读读所要阅读的文章,或是就布置一些生字词的书写任务,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不熟悉,课堂中也就难以跟上教师的步伐,阅读活动难以顺利开展。提倡加强课前阅读活动指导,就是要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熟悉文本。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进入文本阅读前,教师除了要根据所要阅读的文本材料而布置学生完成生字词的认读等,还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而创设情境,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保证学生主动阅读的基础,教学中不能忽视了阅读兴趣的培养。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时,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看到过草原,如果

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Jeremy Munday.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李德凤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初中英语教学研讨(内含4篇)

初中英语教学研讨4篇 第一篇 一、专研新教材,创设真情境 2012年的新教材注重语境体现语言的交际性,适合于学生的发展,而且选取贴近学生的话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与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所以教师突出语言实践,设法创设有效的交际情境,把语言形式,句子对话,语篇教学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在课堂中围绕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八年级上册五单元中谈论到电视节目,要求学生用英语说出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并且说出喜欢的理由,说到电视,学生都喜欢看,所以我建议让学生展开讨论看电视的利与弊。分开的两组学生讨论的非常激烈,长时间这样训练学生,无意间就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二、加强阅读教学,强化语篇意识 阅读语言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中考中阅读。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阶段有意识的加强阅读教学,要改变阅读教学中只对语言材料进行单纯的翻译串讲、偏重单项知识的讲授和语法分析等现象,始终将语篇意识渗透于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从篇章整体入手概括语篇意义的能力,在新教材中阅读文章中词汇量大,篇幅长,就要求教师在处理阅读时引导学生进行泛读,既整体感知找文章的主旨句,或者带着简单的问题去阅读,精读去获取更多更细的信息。 三、循序渐进,加强写作训练 在2012年版的新教材中,读后进行写作,同时阅读又为写作服务,它引导学生列出写作的提纲,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句子,所以,让学生有所想有所写。有素材,有话题。教师应对学生多加指导,按句——段——篇的顺序,采取课文仿写到半命题到命题循序渐进步步引导,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总之,教师应多研究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多学习教学理论,以平等的身份走进学生当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用心去浇灌属于我们的那片土地,一定会开出胜利的花朵。 作者:王艳单位:山西省汾阳市峪道河初中 第二篇 一、摒弃传统教学法,倡导新的教学法

中学教学论文撰写中常见问题诊断及写作指导

中学教学论文撰写中常见问题诊断及写作指导 作者:教研室教育科研来源:教研室点击数:620 更新时间:2009-10-26 中学教学论文撰写中常见问题诊断及写作指导 博兴教研室郭峰(整理提供)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经验与实践相互作用的教育活动,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教学实践的检验,可以不断丰富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撰写教学论文对于教师专业成长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可以促进工作反思,升华理论。撰写学科教学论文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过去工作深层次思考,有助于提高科研能力。二是,可以促进同行、同事切磋交流,共同进步。三是,可以训练思维,培养教科研能力。善教也要善写,经常撰写论文,可以提高个人分析、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 如果教师具备了学科教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并不断提高写作水平,那么,这样的教师将有利于向学者型和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 一、教学论文撰写中常见问题的病因及诊断 由于教师撰写论文容易受到经验的影响,同时缺乏一定的学科理论素养,论文撰写常常存在一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就教学论文撰写中常见问题,作一些病因分析及诊断。 问题l:为“写”而“写”,视“写”为“研” 诊断:有些教师不“研”而“写”,把研究与工作脱节,把研究与解决问题脱节,把一般的体会、工作总结、简单的“浅谈”都当成研究论文,使论文失去原有的价值,造成论文贬值,助长学术腐败。 问题2:“穿鞋戴帽”的“理论联系实践” 诊断:一些教师喜欢在一些文章的开头冠以“理论化”的流行术语,或者在末尾来一个“形式化”的结语,从而造成术语与实践没有内在的关联;有些教师将具体而小的实际操作戴上一个大大的帽子,穿上一双大大的鞋子,诸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新课程理念”等等让教育论文头重脚轻成为怪胎。还有些教师的“经验事实”原本容易引起读者共鸣,是具体的、个人化的、生活化的“问题解决”,但在写“经验总结”型教育论文时,为了提高文章理论水平,往往将“总结”转换为一种“概括”,而没有了“经验事实”,没有了“问题解决”,只剩下一堆似是而非的教育“大道理”,缺乏事实依据和教育情境。尤其是在写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时易出现此类问题。 问题3:从“概念”到“概念”的纯理论说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找准阅读落脚点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找准阅读落脚点,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学生的读写能力尤其重要。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的基础知识虽然掌握的非常扎实,却写不出象样的作文来。究其原因:读写各自孤立,不能紧密结合。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外,还要注意从课文中选出读写结合点和模仿点,给于适当的指点,让学生在读中悟写。真正落实读写结合,对于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很有帮助。 如何找准阅读落脚点,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学校这些年一直在研究探讨的内容。刚才我校张坤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完整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由整体感知入手,到局部品读,是由语言文字的品读赏析,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再回到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一过程。通过运用从课文中所学到的说明方法实现读写迁移。 如何引导学生由听到读,由读到写,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有哪些教学策略?带着这些困惑,我们学校的全体语文老师在教研员老师的点拨下,在学校聘请的教育专家的指导下,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熟读各册教材,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对如何找准读写结合点有了些许收获,做到读说迁移、读写迁移,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让学生在反复的读写训练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反

三'这个标准点,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课文分析中做到声情并茂,引领学生对课文深入感悟,但在分析完课文后却戛然而止了。殊不知这里才是起点。如果这时教师巧用语文教材这个“例子”,启发、引领学生去了解、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文章来向我们阐述内容的,文章是如何选材剪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起承转合的,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等,那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之初,我们认真聆听了教育专家孙一鸣校长的题为《研读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点》的讲座,了解了读写训练重点的一致性和渐进性。语文教育是一门科学,更应体现科学发展规律。读写训练的重点同样应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具体说来,学习语文必须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螺旋上升。明确了读写训练重点的阶段性,低年级以词句的训练迁移为主,如:认识句子是由词语合理搭配组成的;认识什么是完整的句子;体会怎样把句子写具体……中年级以自然段和意义段的训练迁移为主,如:认识自然段,从意义的联系上认识意义段;初步懂得围绕一个意思可以用几个自然段表达;领悟自然段里句子和句子的练习;了解“总—分—总”“总—分”等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构段方式的特点;了解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问题的基本构篇知识……高年级以篇章的阅读方法的训练迁移为主,扩大阅读量,提高习作表达的能力。如:领悟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写作方法的特点和各自的作用;领悟表达重人物

中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477329205.html, 中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立足校本,搞好中学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7期.刘丰玫. [2].韩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述评. 《外国中小学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3期.王栋. [3].电子书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8期.白若微.周榕.张文兰. [4].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32期.谢桂兰. [5].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初探. 《校园英语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年25期.王晓文. [7].刍议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读与写(上,下旬)》.2015年24期.钟霞. [8].陕西贫困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研究. 《英语教师》.2016年1期.李芳蕾.余博文.张陈刚.白海霞.王林环. [9].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年8期.王进军. [10].小学英语教学与生活的巧妙融合. 《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11期.黄蓉.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42 作者:张明娟.教育技术学曲阜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

https://www.360docs.net/doc/477329205.html, [2].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11 作者:李春晖.教育技术学西南大学2010(学位年度) [3].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发展.被引次数:12 作者:欧阳胜美.教育管理湖南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 [4].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13 作者:李利娟.学科教学(英语)河南大学2013(学位年度) [5].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被引次数:23 作者:赵昱.学科教学(英语)东北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 [6].中小学英语教学参考书的教师专业发展功能研究. 作者:孙晓雨.课程与教学论江西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7].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被引次数:10 作者:夏旺.教育湖南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 [8].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6 作者:李欣.课程与教学论宁夏大学2013(学位年度) [9].自然拼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被引次数:6 作者:陈迎娟.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西华大学2011(学位年度) [10].小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何洁.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三、相关中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TeachingintroductoryinformationtechnologythroughEnglishinChina :Innovativeapproachestoinformationtechnologyeducation. HaifeiHuangTowey,Dave2010 [2]AnintegratedcourseinfundamentalengineeringandEnglishcompositio nusinginteractiveandprocesslearningmethodologies. OstheimerM.W.MylreaK.C.《IEEETransactionsonEdu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19942 [3]CoursewareDevelopmentForSemiconductorTechnologyAndItsApplicati onIntoInstruction. ShuchiaoTsai《Computers&Edu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 SCI.20094

882篇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882篇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英语初学者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的分析及对策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 高中英语问题式教学初探 三段式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参与、合作、探究的英语教学模式 浅谈中学英语兴趣教学 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多维互动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体系 初中英语教学中自主与合作学习方式的结合应用 词汇法教学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高中学生英语会话能力薄弱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在外语教学中培养为交际而运用英语的能力 英语教学要体现人文关怀 练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英语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开掘 中学初级阶段英语教学浅谈 英语探究性课堂教学法例谈 浅谈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方法 英语教师应把握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相关因素 初中英语口试的紧迫性和可行性研究 浅谈中小学生英语学习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浅谈高中英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的兴趣 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及克服方法初探 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浅谈 关于英语后阶段复习冲刺的学习策略与建议 英语课堂创设教学活动情境的途径 注意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注重方法培养能力提高质量——谈高中英语的复习 试谈思政课中案例与活动教学的有效整合 中学英语教学与“学困生”心理素质教育 语境设置与中学英语教学 外语教学中如何使用语言实验室

谈谈教学论文的撰写

谈谈教学论文的撰写 作为一名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开展一些教学研究,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是提高自身业务理论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如果能够把自己独到的观点、见解撰写成文章,这不仅是对我们研究成果的一种记载,同时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现在想写文章的人不少,但真正写的人并不多。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自身业务理论水平方面的因素,也有我们教学研究开展的深广度问题,同时也存在写作技巧和方法方面的问题。笔者自1987年以来,曾先后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学》、《物理教学探讨》等报刊上发表教学文章90余篇。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和体会,与大家谈一谈教学研究与教学论文写作方面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论文题材的积累与选择 撰写教学论文,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写什么”,另一个是“怎么写”。其中“写什么”说的就是题材的选择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供我们研究的问题是非常广泛的,教育理论、教材教法、命题与解题、复习与考试、教学与教改等,凡是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关问题,都在我们研究的范畴之内。但教学研究与教学论文的写作却是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在教学研究上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具有写作价值。比如,你这样做效果很好,但别人也是这样做,这样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写。撰写教学论文,是介绍别人还没有认识到的一些新问题、新观点或新方法,所以说撰写教学论文应该具有创新性,这就是论文的写作价值所在。因此,撰写教学论文,不但要求我们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同时要注意归纳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为论文的撰写积累素材。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笔者在教学研究与教学论文素材积累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1、在备课中去发现问题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设计教学步骤等。关于以上诸方面的处理,既要考虑前人的做法,又要有我们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以上分析、研究过程中,很有可能就有我们自己独到的地方。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就遇到这样一种错误观点:有力拉物体,物体就运动;没有力拉物体,物体就要停下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不仅是两千多年前亚里斯多德的观点,同时也是很多中学生的看法。以往的教学,一般是在讲了牛顿第一定律以后再去分析这一观点的错误原因,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后来我在讲授这一内容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教学中,首先鼓励学生承认自己有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学生置身于强烈的求知欲望之中,然后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分析、讨论这一观点的错误根源。错误纠正了,正确的认识也就形成了,经过进一步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论文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论文 板桥小学付宗云 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低年级学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如学习“天”字,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字谜。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总结,参考文献论文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总结,参考文献论文 Bibliographies: [1]Samour,L.A.andR.EPorter.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AReader(5thed)[M].WadsworthPublish ingCo.,1988. [2]GoodmanK.S.Reading:ApsycholinguisticGuessingGame[J].JournalofReading,1976. [3]AndersonRC.FrameWorksforComprehendingDiscourse[J].AmericanEducationalResearchJournal, 1997,14:369. [4]胡文仲主编.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肖健壮.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7. [6]马博森.“阅读教学中的话语分析模式”,外语教学与研究[M].2000年第2期63-66页. [7]廖道胜.“中国学生英语阅读中的文化障碍”,外语教学[M].2001年第4期73-77. BiographicalData WangLin,holdsadoctorateinComparativeLiteratureandisvice-professorandDeanoftheEnglishDepa rtmentofFoshanUniversity.HespecializesinEnglishLiteratureandTranslation.HeteachesEnglishread ing,translation,Englishliterature,EnglishpoetryandhastranslatedmorethantwentyEnglishfictiona landnon-fictionalworks,suchasAesop’sFables,TheBlackPearl,TheNaturalism,ThePresidentLady,and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论文10篇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论文10篇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一)词汇教学方法单一 有调查显示,目前,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仅采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只有为数不多的教师采用了一种以上的方法。词汇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了词汇教学收效甚微。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直接讲解法是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最为广泛的方法。但众所周知,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最差。 (二)忽视英文单词与其含义及用法之间建立有效联系的重要性 在目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最为流行的做法是,由学生通过单词表进行词汇的学习,这种方式导致学生的词汇学习由于脱离了具体语言环境而无法将单词本身与其含义和用法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单词识记效率低、效果差强人意,最终导致英语词汇教学收效甚微。 (三)教学时间短,复现频率低 传统的英语词汇学习的理念是,词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语法学习做准备。基于此种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对词汇进行简单讲解、听写,所花时间只占整个单元教学所需课时的5%不到。此外,绝大多数教师对词汇的处理仅限在课堂上,课后的时间极少花在词汇学习上,学生词汇学习的时间无法得到保障。遗忘曲线规律表 明,在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对其进行多次重现,才能使学习者真正掌握该新知识。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对初中英语词汇的学习,学生要想真正掌握英语词汇,必须做到重复多见。但综观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笔者发现,部分英语教师缺乏对这一规律的足够认知,导致初中学生词汇学习效率低、词汇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成效的对策 (一)加强音标及拼读技巧的训练 正确认读是迅速有效掌握单词的前提。因此,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确保学生始终能正确拼读单词。此目的的达成需要教师做好以下两件事情:一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读音标。二是使学生掌握五个元音字母的开、闭音节拼读规律。 (二)多次对词汇进行重现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边学边忘是一个正常现象,但这种现象能对学生真正掌握词汇造成消极影响。要想避免这一现象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反复重现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词汇学习也不例外,对于所学的新词汇,必须通过多次重现才能使学生达到真正掌握。因此,教师应该对课堂时间及课后时间进行科学安排,同时采用多种有效手段对词汇进行重现,及时帮助学生不断巩固,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 (三)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词汇教学 方法单一将会使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从而使学习者丧失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的学习行为只会导致低下的学习效果。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相匹配的多种方法开展词汇教学活动,增强词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高词汇教学的成效。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开展词汇教学活动。一是图片或实物呈现法。这种方法通过直接向学生呈现图片或实物,以此来使学生能直观、现象地了解新词汇,同时也使学生能迅速有效地掌握新词汇。二是表情呈现法。在运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面部的表情或是情绪引导学生理解新单词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生不仅能迅速理解新单词,而且对该新单词的记忆也能保持长久、深刻。三是构词法。教师通过教授学生英语单词的构词规则,如前缀后缀规则等来开展词汇教学活动。只要能正确掌握这些规律,学生就可以做到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词汇,词汇教学的成效也因此得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