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

2021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
2021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

2021年高考小说阅读一轮复习:“戍边卫国”主题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分)

在神圣的天空飞翔(节选)

曾剑

风凛凛

雪飘飘

风雪中巡逻在边防前哨

铁脚走千里

汗水洗战·…….

这是夏士连到六连后,听的第一首歌。那时,班长把新兵集合在一起,教他们唱这首歌。这歌旋律美,词也写得好。它讲述了戍边战士驻守边防的故事,也唱出了为国戍边的骄傲和自豪。

不久,夏士连跟随班长,参加巡逻。这是他当兵后第一次执行任务。穿上厚厚的棉衣、沉重的大头鞋,整个人像一只大笨熊,心却跳得欢。班长提醒他系好鞋带,然后出发。

路是崎岖的。大雪封山,连队被阻隔在另一个世界,路的一头是闭塞的边关哨所。有一段路叫十八弯。弯弯转转,一边是山,一边是湖,稍不小心,就会滑下崖去,跌进湖里,要么在冰上摔死,要么被砸进冰窟,再也起不来。滴水成冰,路滑,就是有经验的老兵,当地的老猎人,对这段路也充满了恐惧,称它为“死人湾”。

月弯弯

星闪闪

战士执勤在祖国边关

钢枪手中握何惧冰雪寒….

夏士连跟着班长,走在巡逻的路上,班长不时哼起这首歌。兴凯湖面吹来的风,刀子般切割着他的脸。头顶的太阳,如冰雕般没有一丝暖意。这时候,是不宜唱歌的,冷风灌进肚子里,全身都冷。无疑,班长是在给他们鼓舞士气。

一行七人,夏士连走在最后。开始时他感到路还好走,心想,这巡逻也没歌里唱的那么邪乎,不就是走路吗?无非就是穿得多一点,走在雪地上,就当背沙袋跑步练体能。上了松阿察河的堤坝,一切都变了,每行一步,都那么难。被风吹散的雪堆积在凹处,以为是平地,一脚踏上去,没了膝盖,拔出来,鞋里全是雪。夏士连学着老兵的样子,把裤脚掖进鞋子里,深一脚浅一脚,走了两个多小时,腿肚子就开始酸软,迈的步子越来越小,越来越吃力,完全变成了一个小脚老太太。

累了,不能停下来休息,棉衣罩着的冷汗成冰。浑身酸疼,雪地又坐不得。望着眼前老兵们的背影,夏士连不知道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巡逻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一想到自己也将这么没完没了地走下去,心里就犯怵,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班长似乎察觉了他的困难,压下步子,队伍的前进速度稍稍慢下来。夏士连不好意思拖后腿,把牙咬得酸痛,可双腿还是不争气,就是迈不快。他气得捶打自己的腿。班长安慰他说,没关系,歇一歇,攒足精神,咬紧牙,你肯定能坚持下来。

夏士连受到鼓励,抬脚迈出一大步,没想到,一脚捅了个冰窟窿。就在他发出惊叫的那一刻,班长迅速回身,一把酶住他的衣领。夏士连没有受伤,也没有继续下陷,只是鞋湿了。夏士连的嘴蜃几乎是在瞬间变得乌紫、发青,不断地抖动。他丝丝地吐着冷气。班长弯腰、几下褪掉夏士连的鞋,又解开自己的鞋,给

夏士连换。夏士连缩回脚,班长一把抓住他的脚,就把挂往上套。丛班长说,赶紧换上,要不,时间长了,这腿就残废了。夏士连间,你呢,你的腿就不怕残废了?班长说,没关系,我是老边防,有经验。

夏士连换上班长的鞋,一时直不起腰,他在低头揉眼。他哭了。

班长所谓的对付寒冷,就是不断地跑动。夏士连他们跟不上他,他就原地跑,就是不让那双脚停下来。

中午,他们到了松阿察河源头,夏士连跟着班长,踏上了通往哨塔瞭望室的八十九级台阶。台阶一级一级叠向高空,他也一下一下,向着高远的天空迈去。台阶上的铁板,被老兵们的脚磨成白亮白亮的,在夏士连眼前闪动。是的,一步踏上去,没有脚印,时间长了,铁板都留下了印痕。这白亮的印痕,是他们一代又一代边防兵戍边信念的映照吗?

回到连队,留守战士已进入梦乡。连长和军医在等他们。军医用雪给班长擦脚,两个多钟头后,班长那双冻得毫无血色的死人一样的脚,慢慢地变红,而军医那两双冻得通红的手,慢慢地苍白如纸。军医对夏士连说,再晚回一个小时,你们班长的肤就保不住了。夏士连只觉得脸上一阵阵发烫,眼睛一阵阵发酸。

夏士连走出宿舍,仰望满天繁星。月光从皎白的雾凇枝权空隙间穿过,印在营院的操场上,整个营院是明澈的。夏士连立在操场上空旷的世界里。班长巡逻的背影,班长救他,把鞋脱给他的情景,放电影一样,在他眼前飞逝。慢慢地,夏士连心如止水般静下来。他心里清楚,自己没有退路了,他已离不开班长。他只能沿着这边防路走下去,跟着班长的背影,直到自己变成班长,给新兵们一个班长那样的背影,像班长那样给新兵唱"风凛凛""月弯弯"……(有册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一首充满自豪和骄做的军歌开始,以夏士连希望像班长一样为后来的新

兵唱歌结束,首尾呼应,具有浓郁的军营特质。

B.夏士连落入冰窟后不愿穿上班长的鞋,班长说“我是老边防,有经验”,意在表明边防老兵对自己对抗严寒的经验有足够的自信。

C.夏士连一级一级登上通往瞭望室的八十九级台阶,这一细节颇具象征意味,说明其精神开始升华,照应题目“在神圣的天空飞翔”。

D.小说以新兵夏士连的视角展开,描写了一次看似平常却又惊心动魄的巡逻经过,展现了中国军人不畏艰难、为国奉献的精神。

解析班长这么说主要是为了宽慰夏士连,通过后文可知,他这么做还是冒着巨大风险的。

2.小说中,新兵夏士连在此次巡逻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3.赏析文章画线部分的动作描写。(6分)

答案。1、B

2、①出发时的徽动自豪;②巡逻途中对严寒和长途行军的畏惧;③落入冰窟时的惊恐;④班长把鞋让给他时的感动;⑤在瞭望塔上的沉思;⑥得知班长差点失去双影时的羞愧和自责;⑦在操场上的深思和精神升华。

3、①班长的动作连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作出一连串动作,将严寒对夏士连的伤害降到最低,显示了班长良好的军事素养。②动词使用准确有力。特别是"一把殡住""几下褪掉""往上套"等坚决的、不容置疑的动作描写,展现了班长对战友的关心。③描写简洁,不加多余修饰。在突发事件面前,班长没有任何犹豫,凭

着对战友朴素真诚的感情作出这一系列动作。④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描写,形成了对比。夏士连发出惊叫,抖动,吐着冷气,与班长快速、坚决的动作形形成了对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灯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

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

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让父亲变成了一名海军。他以为海军就是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

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父亲从没有一点儿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在大海里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

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

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翻

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

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抚摸着母亲干瘦的脸,自己的眼角却淌下了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作为一名海军战士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技能,来到远离大陆的小岛守护灯塔四十年,表现了对祖国的忠诚。

B.面对首长询间谁“能爬山”“会游泳”,父亲连用两个具有方言特色的“没啥说的”来回答首长问话,这突出父亲的单纯与土气。

C.排长说"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而"活着的东西"就是海鸟、海龟、螃蟹,语言幽默风趣,暗示了父亲在岛上的孤单、寂寞。

D.小说构思巧妙,祖孙三辈的名字依次是“海”“洋”“深蓝”,表现了父亲与“我”热爱大海,以及“我”对父亲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5.小说写到了母亲的哭与父亲的流泪,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 分)

5.小说在叙写普通人的平凡事时,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

4.B

5.①母亲哭是因为战胜了风浪,表现了劫后余生的欣喜与后怕,表达了对父亲为捍卫国家主权不顾个人安危的感动与佩服。②父亲流泪,是对母亲理解他并安排海葬的欣慰,被母亲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动。

6.(1)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的平凡之事∶①岛上生活单调枯燥,父亲不以为苦,学会许多技能;②凤大浪大,母亲无法上岛,却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是看中了父亲的乐观与可靠;③父母结婚后,两个人把寂寞过成了快乐。(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之事∶①恋爱时的鸿雁传书,书信上描述的岛上美好生活;②结婚时,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举行婚礼,简单而又热烈;③

约好去世后一起海葬,守护大海,对死亡淡然平静,对爱情忠贞不渝。(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小说阅读复习思维导图

小说阅读复习思维导图 第一节小说情节3大考点 考点一梳理、概括情节 考点二分析情节作用2题型 题型一如何解答小说中不同阶段(包括句段)情节的作用题型二如何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情节的作用考点三赏析情节与构思 一赏析小说情节的叙述手法 二怎样赏析小说情节的安排技巧 第二节形象考查2大考点 考点一鉴赏人物形象2题型 题型一人物形象的整体概括与分析 题型二人物形象的局部概括与分析 考点二分析形象作用3题型 题型一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8注意3考虑)

题型二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4作用) 题型三分析物象的作用(5方面) 第三节环境描写2大考点 考点一概括环境特点一概括社会环境特点的途径 二概括分析自然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考点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从哪些方面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3、社会环境作用分析角度(人物方面主体方面) 二具体场景描写有哪些方面的功能 第四节艺术手法——技巧运用与语言艺术 考点一赏析表达方式2题型 题型一赏析小说的描写手法(3步骤2注意) 题型二赏析小说的细节描写

考点二赏析表现手法(3注意) 考点三品味语言艺术2角度 角度一赏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3角度) 角度二赏析作者语言风格 第五节探究题的5大考点 考点一意蕴启示类 考点二形象解读类(人物形象解读5角度) 考点三情节构思类(情节类探究2步骤) 考点四艺术特色类(艺术特色探究解题3步骤)考点五标题效果类(4角度4注意)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1、《锄》李锐(2016年全国1卷) 2、《战争》迈尔尼(2016年全国2卷) 3、《玻璃》贾平凹(2016年全国3卷)

小说阅读复习思维导图

小说阅读复习思维提纲 第一节小说情节3大考点 考点一梳理、概括情节 考点二分析情节作用2题型 题型一如何解答小说中不同阶段(包括句段)情节的作用 题型二如何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情节的作用考点三赏析情节与构思 一赏析小说情节的叙述手法 二怎样赏析小说情节的安排技巧 第二节形象考查2大考点 考点一鉴赏人物形象2题型 题型一人物形象的整体概括与分析 题型二人物形象的局部概括与分析 考点二分析形象作用3题型 题型一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8注意3考虑) 题型二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4作用) 题型三分析物象的作用(5方面) 第三节环境描写2大考点 考点一概括环境特点一概括社会环境特点的途径 二概括分析自然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考点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从哪些方面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3、社会环境作用分析角度(人物方面主体 方面) 二具体场景描写有哪些方面的功能 第四节艺术手法——技巧运用与语言艺术 考点一赏析表达方式2题型 题型一赏析小说的描写手法(3步骤2注意) 题型二赏析小说的细节描写 考点二赏析表现手法(3注意) 考点三品味语言艺术2角度 角度一赏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3角度) 角度二赏析作者语言风格 第五节探究题的5大考点 考点一意蕴启示类 考点二形象解读类(人物形象解读5角度) 考点三情节构思类(情节类探究2步骤) 考点四艺术特色类(艺术特色探究解题3步骤) 考点五标题效果类(4角度4注意)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1、《锄》李锐(2016年全国1卷) 2、《战争》迈尔尼(2016年全国2卷) 3、《玻璃》贾平凹(2016年全国3卷) 4、《马兰花》李德霞(2015年全国1卷) 5、《塾师老汪》(2015年全国2卷) 6、《古渡头》叶紫(2014年大纲全国卷) 7、《鞋》刘庆邦(2014年全国2) 8、《听雨》叶延滨(2014年大纲全国) 9、《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阿根廷]莱巴尔莱塔(2013年全国1卷) 10、《峡谷》阿城(2013年全国2卷)

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思维导图的策略

1、确定好中心主题词 中心主题词的确定是制作思维导图的关键。其它都是由此中心发散出去的与之相关联的重要内容。 一本书中很多的“点”都可以作为中心主题词。就成长类儿童小说而言,最常用的中心主题词有: (1)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山羊不吃天堂草》的明子、三和尚、黑罐、鸭子等等;《青铜葵花》的青铜、葵花、奶奶等;《草房子》的秃鹤、桑桑、杜小康等。 (2)事----关键事件,对主要人物的成长产生影响或转变的,如《山羊不吃天堂草》—明子被公安局抓的事件;《青铜葵花》---提着灯笼等妹妹的事件,《草房子》-----桑桑得鼠疮的事件,杜小康家道中落的事件等等。 (3)物--- 跟故事的发生、发展密切联系的,可以引发思考的。如《山羊不吃天堂草》---钱。 (4)品质—作者极力宣扬的,体现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比如,《青铜葵花》—坚持、责任、尊严;《山羊不吃天堂草》---忍耐、家庭的责任等。 此外还有题目、背景等等,选择哪一个“点”,主要看我们目标的设定或者小说的特点而定,等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的阅读方法后,就

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兴趣确定。 2、引发发散思维 确定好中心主题词,接下来就要组织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思维导图的核心。发散思维的质量保证思维导图的质量。不同的中心主题词,发散的思路流程是有所侧重的。 (1)以“人”为中心主题词。就要把与“人”有关的外貌----家庭----事件——性格——品质”等相关的内容整理出来做成思维导图,可以加深对书中人物的认识与把握。 这是五年(4)班同学读完《山羊不吃天堂草》后,以“人”为中心主题词,制作的思维导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对4位人物形象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心中有了评判的标准:做人当如“明子”那样讲义气,有正气,乐助人,有担当;像“黑罐”那样“善解人意”,维护兄弟的自尊;手艺当像“三和尚”那样精湛,精益求精等等。 (2)从“关键事件”入手,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探究事件的本质,从中获得成长的启示与教育。这是五(4)班学生,读完《山羊不吃天堂草》后,从“明子被公安局抓走”这件事入手,分析被抓的原因,以及明子、黑罐、尤其是三和尚在思想上、行为上产生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正是这件事激活了三和尚善良的本性,开始转变对徒弟的态度,还使黑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