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弦音蜂鸣器

和弦音蜂鸣器
和弦音蜂鸣器

前言:现在一些带按键显示控制面板的家电(比较常见的是柜式空调)在按键操作的时候会有悦耳的和弦 音发出,特别是开关机或操作上下键时会有不同变调的和弦音,相比普通的嘀嘀声给人更愉悦的操作体验。
1.控制方式说明
此处以型号为 SH2225T2PA 的蜂鸣器(谐振频率 2.6KHz)为例。蜂鸣器模块有两个驱动引脚与 MCU 相连,一个是振荡信号输入引脚,由 MCU 提供相应频率的方波信号驱动蜂鸣器发声,一个是供电控制端, 供电切断后蜂鸣器靠电解电容放电维持其发声,会有音量渐渐变小的效果。
原理图如下所示, MC9 为供电控制端,MC8 为振荡信号输入端。MC9 为高电平时,三极管 Q4 导通, 然后 Q2 导通,蜂鸣器开始供电,同时电容 CD2 充电。若 MC8 有一定频率的方波信号发出,则蜂鸣器可 发出鸣叫。若此时先关掉供电,即 MC9 置低电平,MC8 依然发出方波信号,则蜂鸣器可依靠 CD2 放电 发出声音,但随着电容电量减少,音量会逐渐减小,形成蜂鸣声渐隐的和弦音效果。要实现变调的效果, 则可通过短时间内切换发出几种不同频率的蜂鸣声来实现。

以下是 3 种比较典型的和弦音的实现细节:(符号说明:Tf:频率给定持续时间(ms) Tv:电压给定持 续时间(ms) F:输出频率(KHz))
单声和弦音:短暂鸣响后音量渐隐
?
F=2.6,Tv=200,Tf=1000
开机和弦音:三升调,按音调分 3 个阶段
1. F=2.3,Tv=200,Tf=200 2. F=2.6,Tv=200,Tf=200 3. F=2.9,Tv=100,Tf=2100
关机和弦音:三降调,按音调分 3 个阶段
1. F=2.9,Tv=200,Tf=200 2. F=2.6,Tv=200,Tf=200 3. F=2.3,Tv=100,Tf=2100
2.编程实例
MCU:STM8S903K3 开发环境:STVD 4.1.6+Cosmic 4.2.8
/* buzzer.h 文件 */
?
[Copy to clipboard]View Code C
1 2 3 4 5 6 7 8 9
#ifndef __BUZZER_H #define __BUZZER_H #include "common.h" #include "beep.h" typedef enum { MONO = 0, //单音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POLY_ON = 1, POLY_OFF = 2 }Tone_Type;
//开机和弦 //关机和弦
//蜂鸣器声音类型
typedef struct { FREQ_Type Freq; //频率
u8 OSCTime; //振荡持续时间,最小单位为 10ms u8 PWRTime; //供电持续时间,最小单位为 10ms } TONE_Def; //音调结构体
void BuzzerStart(Tone_Type ToneType); void BuzzerCtrl(void); #endif /* __BUZZER_H */
/* buzzer.c 文件 */
?
[Copy to clipboard]View Code C
1 2 3 4 5 6 7 8 9 10
#include "buzzer.h" const TONE_Def Tone1[] = {{FREQ_2K6, 100, 20},{FREQ_NO, 0, 0}};//单音 const TONE_Def Tone2[] = {{FREQ_2K3, 20, 20},{FREQ_2K6, 20, 20},{FREQ_2K9, 210, 10},{FREQ_NO, 0, 0}};//开机和弦

const TONE_Def Tone3[] = {{FREQ_2K9, 20, 20},{FREQ_2K6, 20, 20},{FREQ_2K3, 210, 10},{FREQ_NO, 0, 0}};//关机和弦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TONE_Def * pTone; static u8 BuzzerStatus = 0;
//蜂鸣器启动,需要发声时调用 void BuzzerStart(Tone_Type ToneType) { switch (ToneType) { case MONO: pTone = Tone1; break; case POLY_ON: pTone = Tone2; break; case POLY_OFF: pTone = Tone3; break; default: pTone = Tone1; break; } BuzzerStatus = 0; }
//蜂鸣器控制,每 10ms 执行一次 void BuzzerCtrl(void) { static TONE_Def Tone; switch (BuzzerStatus) { case 0: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Tone = *pTone; if (Tone.Freq != FREQ_NO) //非结束符 { //先判断供电持续时间 if (Tone.PWRTime != 0) { Tone.PWRTime --; BeepPwrOn(); } else { BuzzerStatus = 2; break; } //再判断振荡持续时间 if (Tone.OSCTime != 0) { Tone.OSCTime --; BEEP_SetFreq(Tone.Freq); BEEP_On(); } else { BeepPwrOff(); BuzzerStatus = 2; break; } //判断完成,开始递减计时 BuzzerStatus = 1; } else /* Tone.Freq == FREQ_NO */ //是结束符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 BuzzerStatus = 2; } break; case 1: if (Tone.PWRTime != 0) { Tone.PWRTime --; } else { BeepPwrOff(); } if (Tone.OSCTime != 0) { Tone.OSCTime --; } else { BEEP_Off(); pTone ++; //取下一个音调
BuzzerStatus = 0; } break; default: break; } }
以上代码中,BEEP_Off(),BEEP_On(),BeepPwrOff(),BEEP_SetFreq()都在头文件 beep.h 中声 明,由底层代码实现。
上层代码只需在主循环中每 10ms 调用一次 BuzzerCtrl()函数,在需要发音的地方调用一次 BuzzerStart()函数,即可实现和弦音的播放了。

思维拓展:依据以上代码的结构,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定义 TONE_Def 数组实现任意节奏,任意曲调的输 出。如下段:
?
[Copy to clipboard]View Code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const TONE_Def Tone4[] = {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两只老
虎 跑得快 跑得快)
{FREQ_2K, 25, 25},//1 {FREQ_2K3, 25, 25},//2 {FREQ_2K6, 25, 25},//3 {FREQ_2K, 25, 25},//1 {FREQ_2K, 25, 25},//1 {FREQ_2K3, 25, 25},//2 {FREQ_2K6, 25, 25},//3 {FREQ_2K, 25, 25},//1 {FREQ_2K3, 25, 25},//2 {FREQ_2K6, 25, 25},//3 {FREQ_2K9, 50, 25},//4 稍有停顿 {FREQ_2K3, 25, 25},//2 {FREQ_2K6, 25, 25},//3 {FREQ_2K9, 100, 25},//4 和弦效果 {FREQ_NO, 0, 0} //停止 };
当然,你可以添加一些按键,为每个按键设定一个特定音调的和弦音输出,就做成一个电子琴了,音质很 不错的哦:)。

蜂鸣器工作原理介绍及并联电阻原理

蜂鸣器工作原理介绍及并联电阻原理 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蜂鸣器有电磁式与压电式,我司使用的蜂鸣器以压电式为主。 压电式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以压电陶瓷为主,如下图所示),阻抗匹配器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其主要原理是以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来带动金属片的震动而发声。 压电陶瓷其实是一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功能陶瓷材料。 所谓压电效应是指某些介质在受到机械压力时,哪怕这种压力微小得像声波振动那样小,都会产生压缩或伸长等形状变化,引起介质表面带电,便会产生电位差,这是正压电效应。反之,施加激励电场或电压,介质将产生机械变形,产生机械应力,称逆压电效应。如果压力是一种高频震动,则产生的就是高频电流。而高频电信号加在压电陶瓷上时,则产生高频声信号(机械震动),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超声波信号。也就是说,压电陶瓷具有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和逆转换的功能。压电式蜂鸣器就是运用其将电能转换问机械能的逆压电效应。 压电蜂鸣器的主要应用电路如下图所示,R为阻抗匹配电阻。 当脉冲信号为高电平时,通过三级管导通,则在蜂鸣器两端形成一个VDC的电压,使压电陶瓷产生形变。当脉冲信号为低电平时,通过三极管关断。此时压电陶瓷形变复原,则在其两端产生一个由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电压,此时的电压需要通过阻抗匹配电阻进行释放,从而可使蜂鸣器产生一个稳定频率的声音信号。如下图所示,幅值与VDC相等,频率与芯片控制端口频率相等。 压电蜂鸣片

蜂鸣器端口信号主控芯片端口信号 R=1K时蜂鸣器两端信号

蜂鸣器两端,以及当R=1K时,其等效电容的放电时间为46us 蜂鸣器两端,以及当R=100Ω时,其等效电容的放电时间为6.8us

单片机控制LED及蜂鸣器课程设计报告

单片机设计报告 课程单片机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LED灯及蜂鸣器 设计题目: 一、要求 1.了解LED显示流水灯的原理。 2.能够在LED上显示和控制蜂鸣器的工作。 3.熟悉掌握keil软件的使用。 二、分析 本设计使用AT89C52RC做为主控制模块,利用简单的外围电路来驱动LED蝴蝶。设计分为三个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输出显示模块和驱动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以单片机为核心,以软件KEIL编程实现信号输出,以驱动LED及蜂鸣器为目的。 三、设计 1、硬件方面 (1)、LED驱动模块 图文显示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方案,本设计中静动态都用到了。动态扫描的意思简单的说就是轮流点亮。具体就图案来说,把内部同行的发光管的阳极相连在一起,先送出对应行的发光管亮灭的数据并锁存,然后选通其它行使其燃亮相同的时间,然后熄灭。反复循环。 蜂鸣器的控制则是加入三极管接在VCC,单片机的第20引脚和负极上,以此来控制蜂鸣器的工作。 (2)、硬件设计 实验板上设计一个蝴蝶状的LED显示,可用于简单的图形图像。蝴蝶的图案是由74个LED绿灯、8个红灯、10个黄灯拼接而成。 其中绿灯直接接到正负极上,黄灯和红灯接到单片机的P2口,来控制其闪动。 2、软件编程(包括流程图、完整的汇编源程序及其注释) 1.电路图 本软件要求实现如下要求:外圈绿灯亮度明亮,红灯和黄灯都不停地闪动,蜂鸣器自动播放歌曲。 电路图如下:

2.主程序 本设计的系统软件能使系统LED各点亮度均匀,充足,可显示清晰图案,并且闪动。 系统主程序开始后,首先是对系统环境初始化,包括设置串口,中断和端口;然后闪动红黄灯,由于单片机没有停机指令,所以可以设置系统程序不断循环。 3.序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DY_PORT P2 //设置LED连接的I/O组 #define DY_SPEED 100 //设置每一个明亮级的停留时间(值域: 0~65535) struct music_type { uchar tone; uchar delay; }; void delay (unsigned int a){ // 1ms延时程序 unsigned int i; while( --a != 0){

蜂鸣器有关知识

蜂鸣器的简单介绍: 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蜂鸣器在电路中用字母“H”或“HA”(旧标准用“FM”、“ZZG”、“LB”、“JD”等)表示。 1.分类: 蜂鸣器可分为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有源蜂鸣器与无源蜂鸣器的区别: 注意:这里的“源”不是指电源,而是指震荡源。也就是说,有源蜂鸣器内部带震荡源,所以只要一通电就会叫;而无源内部不带震荡源,所以如果用直流信号无法令其鸣叫。必须用2K-5K的方波去驱动它。有源蜂鸣器往往比无源的贵,就是因为里面多个震荡电路。 无源蜂鸣器的优点是: 1). 便宜 2). 声音频率可控,可以做出“多来米发索拉西”的效果 3). 在一些特例中,可以和LED复用一个控制口 有源蜂鸣器的优点是:程序控制方便。 2.蜂鸣器的驱动方式: 由于自激蜂鸣器是直流电压驱动的,不需要利用交流信号进行驱动,只需对驱动口输出驱动电平并通过三极管放大驱动电流就能使蜂鸣器发出声音,很简单,这里就不对自激蜂鸣器进行说明了。这里只对必须用1/2duty 的方波信号进行驱动的他激蜂鸣器进行说明。 单片机驱动他激蜂鸣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PWM 输出口直接驱动,另一种是利用I/O 定时翻转电平产生驱动波形对蜂鸣器进行驱动。 PWM 输出口直接驱动是利用PWM 输出口本身可以输出一定的方波来直接驱动蜂鸣器。在单片机的软件设置中有几个系统寄存器是用来设置PWM 口的输出的,可以设置占空比、周期等等,通过设置这些寄存器产生符合蜂鸣器要求的频率的波形之后,只要打开PWM 输出,PWM 输出口就能输出该频率的方波,这个时候利用这个波形就可以驱动蜂鸣器了。比如频率为2000Hz 的蜂鸣器的驱动,可以知道周期为500μs,这样只需要把PWM 的周期设置为500μs,占空比电平设置为250μs,就能产生一个频率为2000Hz 的方波,通过这个方波再利用三极管就可以去驱动这个蜂鸣器了。 而利用I/O 定时翻转电平来产生驱动波形的方式会比较麻烦一点,必须利用定时器来做定时,通过定时翻转电平产生符合蜂鸣器要求的频率的波形,这个波形就可以用来驱动蜂鸣器了。比如为2500Hz 的蜂鸣器的驱动,可以知道周期为400μs,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利用蜂鸣器播放音乐)

课程设计:电子设计 题目名称:音乐流水灯 姓名:戴锦超 学号:08123447 班级:信科12-3班 完成时间:2014年10月23日

1设计的任务 设计内容:动手焊接一个51单片机 设计目标:利用单片机上的蜂鸣器以及二极管实现音乐播放以及根据音乐的节奏而规律性闪亮的二极管。并且通过程序调节音乐节奏的快慢。 2 设计的过程 2.1 基本结构 1.STC89C52RC 在本次的试验中采用了STC89C52RC单片机,STC89C52RC单片机是宏晶科技推出的新一代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单片机,12时钟/机器周期,工作电压:5.5V~3.3V(5V单片机)/3.8V~2.0V(3V单片机),工作频率范围:0~40MHz,相当于普通8051的0~80MHz,实际工作频率可达48MHz,用户应用程序空间为8K字节。

(STC89C52RC引脚图) STC89C52RC单片机的工作模式: (1)典型功耗<0.1μA,可由外部中断唤醒,中断返回后,继续执行原程序 (2)空闲模式:典型功耗2mA (3)正常工作模式:典型功耗4Ma~7mA (4)唤醒,适用于水表、气表等电池供电系统及便携设备 2.蜂鸣器及其工作原理: 蜂鸣器按其结构分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电磁式蜂鸣器由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本实验采用的是电磁式 蜂鸣器。

蜂鸣器按其是否带有信号源又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类型。 有源蜂鸣器只需要在其供电端加上额定直流电压,其内部的震荡器就可以产生固定频率的信号,驱动蜂鸣器发出声音。无源 蜂鸣器可以理解成与喇叭一样,需要在其供电端上加上高低不断变化的电信号才可以驱动发出声音。本实验采用的是有源蜂鸣器。 (蜂鸣器与单片机连接电路图) 2.2 软件设计过程 1.蜂鸣器发声原理 本实验由于采用有源蜂鸣器,只需将引脚端口P1^4清

蜂鸣器工作基本知识介绍及并联电阻基础知识

压电蜂鸣器的主要应用电路如下图所示, R 为阻抗匹配电阻 蜂鸣器工作原理介绍及并联电阻原理 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蜂鸣器有电磁式与压电式,我司使用的蜂鸣器以压电式为主。 压电式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以压电陶瓷为主,如下图所示),阻抗匹 配器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其主要原理是以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 来带动金属片的震动而发声。 压电陶瓷其实是一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功能陶瓷材料 质在受到机械压力时,哪怕这种压力微小得像声波振动那样小, 都会产生压缩或伸长等形状变化, 引起介质表面带电,便会产生电位差,这是正压电效应。反之,施加激励电场或电压,介质将产 生机械变形,产生机械应力,称逆压电效应。如果压力是一种高频震动, 则产生的就是高频电流。 而高频电信号加在压电陶瓷上时,则产生高频声信号(机械震动)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超声 波信号。也就是说,压电陶瓷具有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和逆转换的功能。 压电式蜂鸣器就是 运用其将电能转换问机械能的逆压电效应。 压电蜂鸣片 所谓压电效应是指某些介

当脉冲信号为高电平时,通过三级管导通,则在蜂鸣器两端形成一个 陶瓷产生形变。当脉冲信号为低电平时,通过三极管关断。 此时压电陶瓷形变复原, 则在其两端 产生一个由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电压, 此时的电压需要通过阻抗匹配电阻进行释放, 从而可使蜂 鸣器产生一个稳定频率的声音信号。如下图所示,幅值与 VDC 相等,频率与芯片控制端口频率 VDC 的电压,使压电

R=1K时蜂鸣器两端信号 蜂鸣器两端,以及当R=1K 时,其等效电容的放电时间 为46us

若将其阻抗匹配电阻去除, 则压电陶瓷两端的电压无法释放, 定的电压,大小与 VDC 相等,具体如下图所示: 蜂鸣器两端,以及 间为6.8us 当R=100 Q 时,其 等效电容的放电时 蜂鸣器两端,以及 电完成 当R=10K 时,其等 效电容不能完全放 这样就会在其两端产生一个稳

单片机蜂鸣器奏乐实验大全代码

单片机蜂鸣器奏乐实验大 全代码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O R G0000H LJMP START ORG 000BH INC 20H ;中断服务,中断计数器加1 MOV TH0,#0D8H MOV TL0,#0EFH ;12M晶振,形成10毫秒中断 RETI START: MOV SP,#50H MOV TH0,#0D8H MOV TL0,#0EFH MOV TMOD,#01H MOV IE,#82H MUSIC0: NOP MOV DPTR,#DAT ;表头地址送DPTR MOV 20H,#00H ;中断计数器清0 MUSIC1: NOP CLR A MOVC A,@A+DPTR ;查表取代码 JZ END0 ;是00H,则结束 CJNE A,#0FFH,MUSIC5 LJMP MUSIC3 MUSIC5:NOP MOV R6,A INC DPTR MOV A,#0 MOVC A,@A+DPTR MOV R7,A SETB TR0 MUSIC2:NOP CPL MOV A,R6 MOV R3,A LCALL DEL MOV A,R7 CJNE A,20H,MUSIC2 MOV 20H,#00H INC DPTR LJMP MUSIC1 MUSIC3:NOP CLR TR0

MOV R2,#0DH MUSIC4:NOP MOV R2,#0FFH LCALL DEL DJNZ R2,MUSIC4 INC DPTR LJMP MUSIC1 END0:NOP MOV R2,#0FFH MUSIC6:MOV R3,#00H LJMP MUSIC0 DEL:NOP DEL3:MOV R4,#02H DEL4:NOP DJNZ R4,DEL4 NOP DJNZ R3,DEL3 RET NOP DAT: DB 18H, 30H, 1CH, 10H DB 20H, 40H, 1CH, 10H DB 18H, 10H, 20H, 10H DB 1CH, 10H, 18H, 40H DB 1CH, 20H, 20H, 20H DB 1CH, 20H, 18H, 20H DB 20H, 80H, 0FFH, 20H DB 30H, 1CH, 10H , 18H DB 20H, 15H, 20H , 1CH DB 20H, 20H, 20H , 26H DB 40H, 20H , 20H , 2BH DB 20H, 26H, 20H , 20H DB 20H, 30H , 80H , 0FFH DB 20H, 20H, 1CH , 10H DB 18H, 10H, 20H , 20H DB 26H, 20H , 2BH , 20H DB 30H, 20H , 2BH , 40H DB 20H, 20H , 1CH , 10H DB 18H, 10H, 20H, 20H DB 26H, 20H , 2BH, 20H DB 30H, 20H, 2BH , 40H DB 20H, 30H, 1CH , 10H DB 18H, 20H , 15H , 20H DB 1CH, 20H , 20H , 20H

单片机 利用蜂鸣器演奏音乐

实验三-利用蜂鸣器演奏音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BlueSkyC51单片机实验板中蜂鸣器的硬件电路 2.学会利用蜂鸣器实现音乐的演奏 3.掌握蜂鸣器实现音乐演奏的编程 二、实验硬件设计及电路 1. BlueSkyC51单片机实验板 ` 2.单片机最小系统

。 3.蜂鸣器电路连接 三极管主要是做驱动用的。因为单片机的IO口驱动能力不够让蜂鸣器发出声音,所以

我们通过三极管放大驱动电流,从而可以让蜂鸣器发出声音,你要是输出高电平,三极管导通,集电极电流通过蜂鸣器让蜂鸣器发出声音,当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截止,没有电流流过蜂鸣器,所以就不会发出声音。 三、实验原理 1.音调及节拍 用一个口,输出方波,这个方波输入进蜂鸣器就会产生声音,通过控制方波的频率、时间,就能产生简单的音乐。一般说来,单片机演奏音乐基本都是单音频率,因此单片机奏乐只需控制音调和节拍。 (1)音调的确定 音调是由频率来确定的。通过单片机的定时器定时中断,将单片机上对应蜂鸣器的I/O 口来回取反,从而让蜂鸣器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只需将定时器给以不同的定时值就可实现。通过延时,即可发出所需要的频率。 … (2)节拍的确定 一拍的时长大约为400—500ms,每个音符的时长通过节拍来计算。详细见程序代码。 2.软件设计相关 (1)头文件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long unsigned long sbit beep=P1^4; 译实验相关问题 ; (1)实际发音颤音重 解决方法为修改蜂鸣器的驱动频率. (2)实际节奏过快或者过慢 调整延时 四、C51程序代码(部分来源于网络)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long unsigned long ~ sbit beep=P1^4; //蜂鸣器与口连接 uchar th0_f; //中断装载T0高8位 uchar tl0_f; //T0低8位 uchar code freq[36*2]={ //音阶码表 0xf7,0xd8, //440hz , 1 //0 0xf8,0x50, //466hz , 1# //1

蜂鸣器的介绍

蜂鸣器的介绍 推荐 一)蜂鸣器的介绍 1.蜂鸣器的作用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 2.蜂鸣器的分类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 3.蜂鸣器的电路图形符号蜂鸣器在电路中用字母“H”或“HA”(旧标准用“FM”、“LB”、“JD”等)表示。 (二)蜂鸣器的结构原理 1.压电式蜂鸣器压电式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阻抗匹配器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有的压电式蜂鸣器外壳上还装有发光二极管。 多谐振荡器由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构成。当接通电源后(1.5~15V直流工作电压),多谐振荡器起振,输出1.5~2.5kHZ的音频信号,阻抗匹配器推动压电蜂鸣片发声。 压电蜂鸣片由锆钛酸铅或铌镁酸铅压电陶瓷材料制成。在陶瓷片的两面镀上银电极,经极化和老化处理后,再与黄铜片或不锈钢片粘在一起。 2.电磁式蜂鸣器电磁式蜂鸣器由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 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 一、常规电磁蜂鸣器产品是如何工作的? 无源电磁蜂鸣器工作原理是:交流信号通过绕在支架上的线包在支架的芯柱上产生一交变的磁通,交变的磁通和磁环恒定磁通进行叠加,使钼片以给定的交流信号频率振动并配合共振腔发声。产品的整个频率和声压的响应曲线与间隙值、钼片的固有振动频率(可粗略折射为小钼片的厚度)、外壳(亥姆霍兹共振声腔)频率、磁环的磁强漆包线的线径有直接关系。 二、常规电磁无源蜂鸣器产品由哪些材料组成? 三、常规压电蜂鸣器产品是如何工作的?

vhdl实验报告--蜂鸣器

VHDL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蜂鸣器的使用; 2、通过复杂实验,进一步加深对VHDL语言的掌握程度。 二、实验原理乐曲都是由一连串的音符组成,因此按照乐曲的乐谱依次输出这些音符所对应的频率,就可以在蜂鸣器上连续地发出各个音符的音调。而要准确地演奏出一首乐曲,仅仅让蜂鸣器能够发声是不够的,还必须准确地控制乐曲的节奏,即每个音符的持续时间。由此可见,乐曲中每个音符的发音频率及其持续的时间是乐曲能够连续演奏的两个关键因素。 乐曲的12 平均率规定:每2 个八度音(如简谱中的中音1 与高音1)之间的频率相差1 倍。在2个八度音之间,又可分为12个半音。另外,音符A(简谱中的低音6)的频率为440Hz, 音符B到C之间、E到F之间为半音,其余为全音。由此可以计算出简谱中从低音I至高音1 之间每个音符的频率,如表所示。 音名频率/Hz 音名频率/Hz 音名频率/Hz 低音1 中音1 高音1 低音2 中音2 高音2 低音3 中音3 高音3 低音4 中音4 高音4 低音5 392 中音5 784 高音5 1568 低音6 440 中音6 880 高音6 1760 低音7 中音7 高音7 表简谱音名与频率的对应关系 产生各音符所需的频率可用一分频器实现, 由于各音符对应的频率多为非整数, 而分频系数又不能为小数, 故必须将计算得到的分频数四舍五入取整。若分频器时钟频率过低, 则由于分频系数过小, 四舍五入取整后的误差较大;若时钟频率过高,虽然误差变小,但分频数将变大。实际的设计应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在尽量减小频率误差的前提下取合适的时钟频率。实际上,只要各个音符间的相对频率关系不变,演奏出的乐曲听起来都不会走调。 音符的持续时间须根据乐曲的速度及每个音符的节拍数来确定。因此, 要控制音符的音 长,就必须知道乐曲的速度和每个音符所对应的节拍数, 本例所演奏的乐曲的最短的音符为四分音符,如果将全音符的持续时间设为1s 的话,那么一拍所应该持续的时间为秒,则只需要提供一个4HZ的时钟频率即可产生四分音符的时长。 本例设计的音乐电子琴选取40MHZ的系统时钟频率。在数控分频器模块,首先对时钟频率进行40分频,得到1MHZ的输入频率,然后再次分频得到各音符的频率。由于数控分频器 输出的波形是脉宽极窄的脉冲波, 为了更好的驱动蜂鸣器发声, 在到达蜂鸣器之前需要均衡占空比, 从而生成各音符对应频率的对称方波输出。这个过程实际上进行了一次二分频, 频率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即。 因此,分频系数的计算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以中音1为例,对应的频率值为 523. 3Hz,它的分频系数应该为: 0.375MHZ 0.375 106 716 523.3 523.3

有源与无源蜂鸣器的区别

一)蜂鸣器的介绍 1.蜂鸣器的作用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 2.蜂鸣器的分类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 3.蜂鸣器的电路图形符号蜂鸣器在电路中用字母“H”或“HA”(旧标准用“FM”、“LB”、“JD”等)表示。 (二)蜂鸣器的结构原理 1.压电式蜂鸣器压电式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阻抗匹配器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有的压电式蜂鸣器外壳上还装有发光二极管。 多谐振荡器由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构成。当接通电源后(1.5~15V直流工作电压),多谐振荡器起振,输出1.5~2.5kHZ的音频信号,阻抗匹配器推动压电蜂鸣片发声。 压电蜂鸣片由锆钛酸铅或铌镁酸铅压电陶瓷材料制成。在陶瓷片的两面镀上银电极,经极化和老化处理后,再与黄铜片或不锈钢片粘在一起。 2.电磁式蜂鸣器电磁式蜂鸣器由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 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 蜂鸣器的制作 (1)制备电磁铁M:在长约6厘米的铁螺栓上绕100圈导线,线端留下5厘米作引线,用透明胶布把线圈粘好,以免线圈松开,再用胶布把它粘在一个盒子上,电磁铁就做好了. (2)制备弹片P:从铁罐头盒上剪下一条宽约2厘米的长铁片,弯成直角,把电磁铁的一条引线接在弹片上,再用胶布把弹片紧贴在木板上. (3)用曲别针做触头Q,用书把曲别针垫高,用胶布粘牢,引出一条导线,如图连接好电路. (4)调节M与P之间的距离(通过移动盒子),使电磁铁能吸引弹片,调节触点与弹片之间的距离,使它们能恰好接触,通电后就可以听到蜂鸣声.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 教你区分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小型蜂鸣器因其体积小(直径只有llmm)、重量轻、价格低、结构牢靠,而广泛地应用在各种需要发声的电器设备、电子制作和单片机等电路中。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的外观如图a、b所示。 图:有源和无源蜂鸣器的外观

蜂鸣器程序

单片机蜂鸣器实验 C程序: #include "reg51.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FM=P2^3; void delay ( uchar x) { uint y; for (; x > 0 x-- ) for( y=500 y>0;y--); } void main() { FM=0; while(1) { delay(20); FM=1; delay(20); FM=0; } } 因为单片机的IO口驱动能力不够让蜂鸣器发出声音,所以我们通过三极管放大驱动电流,从而可以让蜂鸣器发出声音,你要是输出高电平,三极管导通,集电极电流通过蜂鸣器让蜂鸣器发出声音,当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截止,没有电流流过蜂鸣器,所以就不会发出声音

单片机驱动蜂鸣器原理与设计 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本文介绍如何用单片机驱动蜂鸣器,他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话机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电磁式蜂鸣器由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压电式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阻抗匹配器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多谐振荡器由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构成,当接通电源后(1.5~15V直流工作电压),多谐振荡器起振,输出1.5~2.5kHZ的音频信号,阻抗匹配器推动压电蜂鸣片发声。下面是电磁式蜂鸣器的外形图片及结构图。。。电磁式蜂鸣器实物图:一、电磁式蜂鸣器驱动原理蜂鸣器发声原理是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来驱动振动膜发声的,因此需要一定的电流才能驱动它,单片机IO引脚输出的电流较小,单片机输出的TTL电平基本上驱动不了蜂鸣器,因此需要增加一个电流放大的电路。S51增强型单片机实验板通过一个三极管C8550来放大驱动蜂鸣器,原理图见下面图3:S51增强型单片机实验板蜂鸣器驱动原理图:如图所示,蜂鸣器的正极接到VCC(+5V)电源上面,蜂鸣器的负极接到三极管的发射极E,三极管的基级B经过限流电阻R1后由单片机的P3.7引脚控制,当P3.7输出高电平 时,三极管T1截止,没有电流流过线圈,蜂鸣器不发声;当P3.7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导通,这样蜂鸣器的电流形成回路,发出声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程序控制P3.7脚的电平来使蜂鸣器发出声音和关闭。程序中改变单片机P3.7引脚输出波形的频率,就可以调整控制蜂鸣器音调,产生各种不同音色、音调的声音。另外,改变P3.7输出电平的高低电平占空比,则可以控制蜂鸣器的声音大小,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编程实验来验证。二、蜂鸣器列子下面我们举几个简单的单片机驱动蜂鸣器的编程和电路设计的列子。1、简单的蜂鸣器实验程序:本程序通过在P3.7输出一个音频范围的方波,驱动实验板上的蜂鸣器发出蜂鸣声,其中DELAY延时子程序的作用是使输出的方波频率在人耳朵听觉能力之内的20KHZ以下,如果没有这个延时程序的话,输出的频率将大大超出人耳朵的听觉能力,我们将不能听到声音。更改延时常数,可以改变输出频率,也就可以调整蜂鸣器的音调。大家可以在实验中更改#228为其他值,听听蜂鸣器音调的改变。 ORG 0000H AJMP MAIN ;跳转到主程序 ORG 0030H MAIN: CPL P3.7 ;蜂鸣器驱动电平取反 LCALL DELAY 延时 AJMP MAIN 反复循环 DELAY:MOV R7,#228 ;延时子程序,更改该延时常数可以改变蜂鸣器发出的音调 DE1: DJNZ R7,DE1 RET

蜂鸣器驱动程序的设计说明

蜂鸣器驱动 课程设计 专业: xxxxxxxxxxxxxx 班级: x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 姓名: xxxx 设计题目:蜂鸣器驱动程序设计 2016年12月

目录 一.任务 (2) 1.目标 (2) 2.环境 (2) 3.需求: (2) 二.总体设计 (2) 1.处理流程 (2) 2.模块介绍 (3) 3.模块接口设计 (3) 4.各个模块设计 (3) 三.PWM蜂鸣器字符设备驱动 (3) 1.模块设计 (3) 1. 模块介绍 (3) 2. 模块结构图 (4) 2.接口设计 (4) 1. 数据结构设计 (4) 2. 驱动程序接口 (4) 3.函数设计 (4) 1.初始化函数 (5) 2. 字符设备打开函数 (6) 3. 字符设备关闭函数 (7) 4. 模块卸载函数................................................................... ...................... (8) 5. 文件操作接口函数 (8) 四. PWM蜂鸣器字符设备驱动测试 (8) 1.调用系统函数ioctl实现对蜂鸣器的控制 (8) 五.tiny210开发板调试............................................................................. (9)

六.综合设计总结与思考................................................................... .. (10) 一.任务 1.目标: 编写按键蜂鸣器驱动程序函数与测试文件,实现上位机与tiny210-SDK开发板的连接,利用函数实现对蜂鸣器通过按键来启动与关闭。 2.环境: ①软件环境:windows 7 系统和VMware Workstation 软件 ②硬件环境:tiny210 开发板,核部分 Linux-3.0.8 ,交叉编译版本arm-linux-gcc-4.5.1-v6-vfp1 Linux系统介绍: Linux是一种自由开发源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存在这许多不同的Linux 版本,但它们都使用了Linux核。Linux可安装在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中,比如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视频游戏控制台、台式计算机、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 Linux是一个领先的操作系统,世界上运算最快的10台超级计算机运行的都是Linux操作系统。严格来说,Linux这个词本身只表示Linux核,但实际上人们已经习惯了用Linux来形容整个基于Linux核,并且使用GNU工程各种工具和数据库的操作系统。Linux得名于天才程序员林纳斯·托瓦兹。 tiny210开发板中模块介绍: ①PWM蜂鸣器模块

蜂鸣器的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基于单片机的蜂鸣器音乐播放器设计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班级:15级电子一班 姓名:王珍 学号:150807141137 完成日期:2019年 04 月24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15级电子一班 学号:150807141137 姓名:王珍 指导老师:杨磊 设计题目:蜂鸣器放音乐设计 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1. 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能够按照自己的思想设计出所需的电路功能,并能明白其原理和应用。 2. 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电子器件图书。 3. 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 4. 能够熟练的使用单片机编程软件,实现硬件及软件的紧密结合,并能熟练地调试程序,明白程序的目的和编写步骤。 要求:掌握设计电路和写单片机程序及调试。 二、设计内容和方法: 用STC89C52单片机和电平转换芯片MAX232组成一个简单的控制电路,用以控制蜂鸣器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并利用虚拟仪器控制。通过电脑的串口写入一段程序到单片机中,实现单片机的控制作用。利用按键控制蜂鸣器的发声,经MAX232与电脑相连,用虚拟仪器实现对单片机的控制。 本设计是设计一个单片机控制的蜂鸣器发声系统的设计。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的走向深入,同时带动着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异更新。本秒表采用89c52为中心器件,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系统能够实现控制蜂鸣器发声。其软件系统采用c语言编写程序,并在keil下调试通过硬件电路通过MAX232与电脑相连,并与软件相结合,调试修改,使达到预期 的目的。 三、硬件部分: 3.1蜂鸣器电路设计 由于蜂鸣器的工作电流一般比较大, 以至于单片机的I/O口是无法直接驱动的, 所以要利用放大短路来驱动,一般使用三

蜂鸣器介绍

蜂鸣器是如何分类的 BUZZER蜂鸣器的分类: 1、按其驱动方式的原理分,可分为:有源蜂鸣器(内含驱动线路)和无源蜂鸣器(外部驱动); 2、按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磁式蜂鸣器和压电式蜂鸣器; 3、按封装的不同,可分为:DIP BUZZER(插针蜂鸣器)和SMD BUZZER(贴片式蜂鸣器); 4、按电流的不同,可分为:直流蜂鸣器和交流蜂鸣器,其中,以直流最为常见压电式蜂鸣器,用的是压电材料,即当受到外力导致压电材料发生形变时压电材料会产生电荷。同样,当通电时压电材料会发生形变。 电磁式蜂鸣器,主要是利用通电导体会产生磁场的特性,用一个固定的永久磁铁与通电导体产生磁力推动固定在线圈上的鼓膜。 由于两种蜂鸣器发音原理不同,压电式结构简单耐用但音调单一音色差,适用于报警器等设备。而电磁式由于音色好,所以多用于语音、音乐等设备。 蜂鸣器的工作原理 蜂鸣器的发声原理由振动装置和谐振装置组成,而蜂鸣器又分为无源他激型与有源自激型。 无源他激型蜂鸣器的工作发声原理是:方波信号输入谐振装置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无源他激型蜂鸣器的工作发声原理图如下: 有源自激型蜂鸣器的工作发声原理是:直流电源输入经过振荡系统的放大取样电路在谐振装置作用下产生声音信号,有源自激型蜂鸣器的工作发声原理图如下:

三极管在蜂鸣器用的作用? 三极管的作用是放大声音信号.三极管是一种控制元件,主要用来控制电流的大小,以共发射极接法为例(信号从基极输入,从集电极输出,发射极接地),当基极电压UB有一个微小的变化时,基极电流IB 也会随之有一小的变化,受基极电流IB的控制,集电极电流IC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基极电流IB越大,集电极电流IC也越大,反之,基极电流越小,集电极电流也越小,即基极电流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变化。但是集电极电流的变化比基极电流的变化大得多,这就是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利用蜂鸣器播放音乐

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应用 题目名称:利用蜂鸣器实现音乐播放功能 姓名: 学号: 班级: 完成时间:

1设计的任务 设计内容:动手焊接一个51单片机 设计目标:利用单片机上的蜂鸣器实现音乐播放功能 2 设计的过程 2.1 基本结构 1.STC89C52RC 在本次的试验中采用了STC89C52RC单片机,STC89C52RC单片机是宏晶科技推出的新一代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单片机,12时钟/机器周期,工作电压:5.5V~3.3V(5V单片机)/3.8V~2.0V(3V单片机),工作频率范围:0~40MHz,相当于普通8051的0~80MHz,实际工作频率可达48MHz,用户应用程序空间为8K 字节。 (STC89C52RC引脚图)

STC89C52RC单片机的工作模式: (1)典型功耗<0.1μA,可由外部中断唤醒,中断返回后,继续执行原程序(2)空闲模式:典型功耗2mA (3)正常工作模式:典型功耗4Ma~7mA (4)唤醒,适用于水表、气表等电池供电系统及便携设备 2.蜂鸣器及其工作原理: 蜂鸣器按其结构分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电磁式蜂鸣器由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 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 本实验采用的是电磁式蜂鸣器。 蜂鸣器按其是否带有信号源又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类型。有源蜂鸣器只需要在其供电端加上额定直流电压,其内部的震荡器就可以产生固定频率的信号,驱动蜂鸣器发出声音。无源蜂鸣器可以理解成与喇叭一

蜂鸣器

蜂鸣器驱动模块 在单片机应用的设计上,很多方案都会用到蜂鸣器,大部分都是使用蜂鸣器来做提示或报警,比如按键按下、开始工作、工作结束或是故障等等。这里对中颖电子的单片机在蜂鸣器驱动上的应用作一下描述。 1.驱动方式 由于自激蜂鸣器是直流电压驱动的,不需要利用交流信号进行驱动,只需对驱动口输出驱动电平并通过三极管放大驱动电流就能使蜂鸣器发出声音,很简单,这里就不对自激蜂鸣器进行说明了。这里只对必须用1/2duty的方波信号进行驱动的他激蜂鸣器进行说明。 单片机驱动他激蜂鸣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PWM输出口直接驱动,另一种是利用I/O定时翻转电平产生驱动波形对蜂鸣器进行驱动。 PWM输出口直接驱动是利用PWM输出口本身可以输出一定的方波来直接驱动蜂鸣器。在单片机的软件设置中有几个系统寄存器是用来设置PWM口的输出的,可以设置占空比、周期等等,通过设置这些寄存器产生符合蜂鸣器要求的频率的波形之后,只要打开PWM输出,PWM输出口就能输出该频率的方波,这个时候利用这个波形就可以驱动蜂鸣器了。比如频率为2000Hz的蜂鸣器的驱动,可以知道周期为500μs,这样只需要把PWM的周期设置为500μs,占空比电平设置为250μs,就能产生一个频率为2000Hz的方波,通过这个方波再利用三极管就可以去驱动这个蜂鸣器了。 而利用I/O定时翻转电平来产生驱动波形的方式会比较麻烦一点,必须利用定时器来做定时,通过定时翻转电平产生符合蜂鸣器要求的频率的波形,这个波形就可以用来驱动蜂鸣器了。比如为2500Hz的蜂鸣器的驱动,可以知道周期为400μs,这样只需要驱动蜂鸣器的I/O口每200μs翻转一次电平就可以产生一个频率为2500Hz,占空比为1/2duty的方波,再通过三极管放大就可以驱动这个蜂鸣器了。 2.蜂鸣器驱动电路 由于蜂鸣器的工作电流一般比较大,以致于单片机的I/O口是无法直接驱动的,所以要利用放大电路来驱动,一般使用三极管来放大电流就可以了。 蜂鸣器的驱动电路有很多种,这里举两个常用的例子,也是建议使用的驱动电路: 1.1.无源压电式蜂鸣器、无源电磁式蜂鸣器(他激)

蜂鸣器程序

要求:让蜂鸣器响,频率为1KHZ 1、延时子程序实现 汇编: ORG 0000H SJMP START ORG 0030H START: MOV P2,#11110111B //P2^3控制蜂鸣器 LCALL DELAY MOV P2,#11111111B LCALL DELAY AJMP START DELAY:MOV R5,#125 L1:NOP //()ms us us us 5.0125211=?++ NOP DJNZ R5,L1 RET //返回主程序 END C 语言: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宏定义 void delay(uint z ) //延时0.5ms { uint i,j; for(i=z;i>0;i--) for(j=55;j>0;j--); } sbit beep=P2^3; //位定义 void main() { while(1) //大循环 { delay(1); //延时0.5ms beep=~beep; //取反 } } 2、用定时器1、方式2实现延时 方式2最大定时:256?1us=0.256ms 所以选择定时0.25ms ,那么循环2次实现0.5ms 延时 计数值0.25ms/1us=250 则256-250=06H 汇编: ORG 0000H SJMP START ORG 0030H

START: MOV P2,#11110111B LCALL DELAY MOV P2,#11111111B LCALL DELAY AJMP START DELAY:MOV R5,#02H //置计数循环初值2 MOV TMOD,#20H //置定时器1方式2 MOV TH1,#06H //置定时器初值 MOV TL1,#06H SETB TR1 //启动定时器1 LP1:JBC TF1,LP2 //查询计数溢出SJMP LP1 //未溢出继续计数LP2:DJNZ R5,LP1 //未到0.5ms继续循环RET //返回主程序 END C语言: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D0=P2^3; char num=0; //定义变量 void main() { TMOD=0x20; //定时器1方式2 TH1=6; //装入初值 TL1=6; EA=1; //开总中断 ET1=1; //开定时器1中断 TR1=1; //启动定时器1 D0=0; //蜂鸣器响 while (1); {if(num==2) //循环两次实现0.5ms延时 {num=0; //把num清零重新再计数 D0=~D0; //让蜂鸣器状态取反 } } } void T1_time()interrupt 3 { num++; }

有源与无源蜂鸣器的介绍及识别

有源与无源蜂鸣器的介绍及识别(驱动/电路) 一)蜂鸣器的介绍 1.蜂鸣器的作用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 2.蜂鸣器的分类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 3.蜂鸣器的电路图形符号蜂鸣器在电路中用字母“H”或“HA”(旧标准用“FM”、“LB”、“JD”等)表示。 (二)蜂鸣器的结构原理 1.压电式蜂鸣器压电式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阻抗匹配器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有的压电式蜂鸣器外壳上还装有发光二极管。 多谐振荡器由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构成。当接通电源后(1.5~15V直流工作电压),多谐振荡器起振,输出1.5~2.5kHZ的音频信号,阻抗匹配器推动压电蜂鸣片发声。 压电蜂鸣片由锆钛酸铅或铌镁酸铅压电陶瓷材料制成。在陶瓷片的两面镀上银电极,经极化和老化处理后,再与黄铜片或不锈钢片粘在一起。 2.电磁式蜂鸣器电磁式蜂鸣器由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 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 蜂鸣器的制作 (1)制备电磁铁M:在长约6厘米的铁螺栓上绕100圈导线,线端留下5厘米作引线,用透明胶布把线圈粘好,以免线圈松开,再用胶布把它粘在一个盒子上,电磁铁就做好了. (2)制备弹片P:从铁罐头盒上剪下一条宽约2厘米的长铁片,弯成直角,把电磁铁的一条引线接在弹片上,再用胶布把弹片紧贴在木板上. (3)用曲别针做触头Q,用书把曲别针垫高,用胶布粘牢,引出一条导线,如图连接好电路. (4)调节M与P之间的距离(通过移动盒子),使电磁铁能吸引弹片,调节触点与弹片之间的距离,使它们能恰好接触,通电后就可以听到蜂鸣声.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 教你区分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利用蜂鸣器播放音乐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利用蜂鸣器播放 音乐

课程设计:电子设计 题目名称:音乐流水灯 姓名:戴锦超 学号:08123447 班级:信科12-3班 完成时间: 10月23日 1设计的任务 设计内容:动手焊接一个51单片机

设计目标:利用单片机上的蜂鸣器以及二极管实现音乐播放以及根据音乐的节奏而规律性闪亮的二极管。而且经过程序调节音乐节奏的快慢。 2 设计的过程 2.1 基本结构 1.STC89C52RC 在本次的试验中采用了STC89C52RC单片机,STC89C52RC 单片机是宏晶科技推出的新一代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单片机,12时钟/机器周期,工作电压:5.5V~3.3V(5V单片机)/3.8V~2.0V(3V单片机),工作频率范围:0~40MHz,相当于普通8051的0~80MHz,实际工作频率可达48MHz,用户应用程序空间为8K 字节。 (STC89C52RC引脚图)

STC89C52RC单片机的工作模式: (1)典型功耗<0.1μA,可由外部中断唤醒,中断返回后,继续执行原程序 (2)空闲模式:典型功耗2mA (3)正常工作模式:典型功耗4Ma~7mA (4)唤醒,适用于水表、气表等电池供电系统及便携设备 2.蜂鸣器及其工作原理: 蜂鸣器按其结构分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电磁式蜂鸣器由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经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本实验采用的是电磁式蜂鸣器。 蜂鸣器按其是否带有信号源又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