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课

古诗词诵读课
古诗词诵读课

师:长江黄河,奔流着,中华血脉。

五千年,涛声依旧,雄风犹在。

席卷神州血与火,倾注人间情和爱。

汇集成,诗词三百首,尽感慨。

同学们!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极其丰富。今天,就让我们徜徉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首先进入第一乐章——“四季篇”。

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大自然的美景总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不同的季节,显现出不同的味道。古往今来,有多少吟咏四季的诗文,让后人难以忘怀。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四季吧。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看,柳树发芽了;听,小燕子在叽叽喳喳地唱歌。真可谓“一年之计在春”。

生:我喜欢春天的柳树!《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我也来夸夸美丽的春天。《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在这明媚的春天,在郊外放风筝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生:《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生:春天还有黄鹂、白鹭。《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夏天,翠绿的莲叶,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熠熠生辉。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我们欣赏了夏日的荷花,接着跟随诗人范成大再来看看夏日古代人民农忙时的场景。

生:《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师: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夏日的白天十分热闹,夜晚也同样富有情趣。

生: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师:秋天,菊花怒放,姹紫嫣红,又让人不由得想吟一首《菊花》

生: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师:秋天,给人一种萧索之感,刘禹锡的《秋词》却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生: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师:冬天的清晨,推窗一看,到处白雪皑皑,让人不禁想起——《江雪》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盛世大唐的诗人岑参,描写雪景时,浑然磅礴,又充满浪漫气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在寒冷的冬天,只有梅花傲然独立,其铮铮傲骨的确令人敬佩。

生:《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春游芳草地,夏赏荷花池,秋诵枫叶红,冬吟白雪诗。接下来请欣赏分组诵读四季诗歌。

第一小队:春《春日》;第二小队:夏《小池》;第三小队:秋《山行》;第四小队: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分组诵读)

师:四季风光无限,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这样美丽的景色祖国处处可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有着其独特风光,请欣赏第二乐章-----“祖国颂”

生:我来赞美大草原的美景。《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生:你们知道泰山吗?(知道)它是我们山东人的骄傲。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男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生:江西的庐山更为壮观。《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不仅李白挥毫泼墨赞颂庐山之景,宋朝诗人苏轼,也在游览庐山之后,描述庐山的形态并表达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生13:比起壮观的庐山,我更偏爱西湖婉约的模样。《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生14:天门山的景象也十分奇特。《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15:夕阳渐渐落下,黄河奔流入海,多么壮观的景象!《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生16:江南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师:这样美丽的祖国,怎能不让我们深深爱着,正如现代著名诗人艾青所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三乐章——“爱国篇”

师:唐代诗人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逃亡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身陷长安。

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女齐:《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师:唐代诗人杜牧也于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写下名篇《泊秦淮》,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男齐:《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师: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后北宋亡国。朝廷仓皇南移,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史称南宋。然而南宋统治者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李清照在南渡之初,写下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讽刺统治者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女齐:《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师: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和李清照一样,经历了北宋灭亡的战乱,《示儿》诗是其临终对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收复北方失地、统一祖国的真挚强烈的爱国激情,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男齐:《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进行师生共同诵读。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生)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师:《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南宋抗金大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齐:《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师:爱国之情是蕴藏在内心深深的情感。除此之外,亲情、友情、思乡情,自古被多少人传颂着,接下来请欣赏组诗-----“感情颂”

生:我来说说思乡情吧!《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19::《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思乡的人啊,远处的父母何曾不在牵挂着自己的儿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生:《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亲情是珍贵的,而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需要友情的陪伴。

生:《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在灿烂悠久的古诗文长河中,有许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们用诗文记录生活点滴。至今读来,仍有亲切之感。让我们走进第五篇:节日篇

师:除夕之夜,爆竹声声,送来年的味道。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师:清明节快要到了,一幅雨中问路图仿佛在我眼前出现。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天晚上,对月当歌,又是何等惬意。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27:农历的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每当这天,我们都会想念家乡和亲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在诗歌的海洋中,我们尽情享受古典诗词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四季轮回,不变的是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山河壮丽,不变的是我们对祖国的深深眷恋;情

意绵长,不变的是我们对真情的珍惜与怀念;佳节美景,我们在回忆中感悟人间冷暖。让我们在回味中感受诗情画意,在诵读中再次感悟经典。

师:最后,让我们用《三字经》来结束这次诵读。

齐:《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初。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古诗词朗诵主题班会

古诗词朗诵主题班会 五(1)班 一、活动目的: 1、结合学校的书香读书活动,在古诗的海洋中,领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在古诗中感受到了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 2、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做少年君子”主题活动,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4、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作为班集体主人的意识。 5、检测班级的古诗的诵读情况和收集情况,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人文修养。 二、活动准备: 1、各小组综合实践收集整理诗词。 2、物色好主持人6人。 3、各小队组织熟练背诵古诗,根据诗意画好四季图,写好有关古诗的书法作品。课件制作。

4、各类节目准备:相声、小合唱、小组诗等。 活动分步: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 三、活动过程: 揭示主题班会古诗词诵读开始。走进古诗词的世界,去感受诗人们朴质、真切的情思。徜徉在古诗词的长河中,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第一部(闲情) 1、播放音乐《水调歌头》带入诗境。 2、看图诵诗,春夏秋冬。 3、看图猜诗(放课件)。 第二部(亲情) 1、唱《游子吟》(播放《游子吟》(唱诵结合)。 2. 报答母爱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怎样去报答母亲的爱呢? 3、相声《慈母心》 4、一起来看看《七步诗》的创作过程。 第三部(友情) 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一组同学背诵的有关友情的古诗多。 2、齐唱一首古诗改编的歌《送孟浩然之广陵》。 3、下面请大家各自找曾帮助你学习,生活的好朋友送贺卡,说一句感谢的话。(放音乐《爱的奉献》)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教学要回归传统吟诵——以《使至塞上》为例

古诗词教学要回归传统吟诵——以《使至塞上》为例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不小,古诗词教学自然就成了重头戏。然而当下的古诗词教学无非就是创设情境,读读译译赏赏背背了事,乏有美感,学生兴趣不浓,教师思路打不开,在这种情况下,古诗词教学很有必要回归传统吟诵。 金盾出版社《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吟诵”:“吟咏;朗诵。如吟诵诗歌。”事实上,真正的吟诵是吟咏,包含着吟唱诗歌。“吟”的总体特征是拖长腔,即“歌永言”,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沉潜诗歌,理解诗意,进入诗境的目的。 刚刚结束的山东省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例《使至塞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执教者在诗教吟诵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来自章丘的刘霞老师着一身黑色稍宽松的类似唐装的衣服,袖口是一圈红边儿,黑色的秀发自然地飘在脑后,戴一副近视眼镜,朴素中透着智慧,灵秀中有天然的温情,即使不说话也显得儒雅光鲜,她不愠不火,恍如宋代的才女李清照;她秀外慧中,又如勤奋不倦的祝英台,一定是读过那么多的书籍,尤其是唐诗宋词,才落得即使“粗缯大布裹生涯”也一样“腹有诗书气自华”,让人无法不心生一种莫名的敬畏与尊重与爱戴来,真是“惟贤与德,能服于人”。而刘老师的这身衣服正好与所讲课题王维的名诗《使至塞上》相关,仿佛正要引领我们穿越千年的时空,走进那个诞生了无数杰出俊彦的盛唐时代一般。 关键是她这节能够回归传统语文教学的课,让我们当时即刻想化为课堂上的一员,和她一起去学诗,一起去读诗。 我以为,这首仅有四十个字的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并不好讲,倘若没有平时的积淀,没有深刻的挖掘,也一定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即使你有孙悟空一般变化多端的组织课堂的本领,效果也一定不好。可是刘霞老师起始阶段谈到自己对诗歌,对于王维的认识与体验的导语竟是那样的入情入心,便一下子让我肃然起敬刮目相看了,刘霞老师的导语大致是这样的(也可能是这段话早就写好了): “我昨晚很晚也睡不着,起来重读王维,重读王维的这首诗,它使我的心沉静下来------我们最美好的阅读是从诗开始的,阅读一首首唐诗宋词,我们在尘世中漂浮着的心便慢慢的静下来,生命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徜徉,和他一起看大漠孤烟,听汩汩清泉,赏明明如月------” 富有诗意的导入创设了优美的教学情境,虽然多是自身事先感受的发挥,然而却极能引领学生从情感上亲近唐诗,走进王维,初步了解王维,这是很有必要的,这就为整节课的学习创设了极富诗情画意的氛围。 其实绝不容质疑,这段话她一定写得出来,因为她有深厚的诗歌阅读的底子,后来刘霞老师的表现印证了这一点。 这个导入稍微有点长。更精彩的设计还在后面。 刘老师情境导入后的课堂主体部分的设计基本上分为四个部分:“《使至塞上》寻迹—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1)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学习古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这对理解文章名单句意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能力大有帮助。下面提供一些古诗文朗读停顿方法,供参考: 按意义兼顾章节来划分 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 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二、借助古汉语词语特点,做好停顿。 1、借助古汉语中多单节词,做好停顿。 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正确的朗读节奏: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借助词的古今义做好停顿。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的古义是指“妻子和儿女”,不是今天所说的“妻子”。这句的朗读节奏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又如:可以一战。“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可以”,朗读时的节奏为:可/以一战。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 例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的节奏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如还有: (1)、若夫/霪雨霏霏。(2)、其/如土石何?

(3)、盖/大苏泛赤壁云。(4)、盖/追先帝之殊遇。 (5)、故/君子有不战。 4、“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此句朗读时的节奏是:余闻之也/久。若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时,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5、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1)后/狼止而/狼又至。(2)人不知/而不愠。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三、借助语法结构,做好停顿。 读古文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句子成分结构,并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从而把握句子的停顿处。 主谓之间应加停顿。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辙乱。 在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做停顿。如: (1)恐/前后受其敌。(2)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 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如: (1)受任/于败军之际。(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做停顿。如: (1)今/天下三分。(2)今/南方已定。 四、根据文意,做好停顿。 例如:1、其一犬坐于前。“其一”,其中一只狼。“犬”修饰动词“坐”,即“像狗一样”。这句话朗读时的节奏为:其一/犬坐/于前。 类似的还有:“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是名词,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 五、掌握古文化知识,做好停顿。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如:

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

甘家厂小学2017—2018学年度 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基础工程。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 1、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4)每周利用星期一的朝读课进行赏析品诵,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5)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三、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内容:

参考《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及教研室发下来的必背古诗。选取以下内容 一级:必背古诗20首,校本教材前5首,共计25首。 二级:必背古诗40首,校本教材前10首,共计50首。 三级:必背古诗55首,校本教材前15首,共计70首。 四级:必背古诗前70首,校本教材前20首,共计首。 五级:必背古诗70首,古诗词6首,校本教材前25首,共计101首。 六级:必背古诗70首,古诗词6首,校本教材前30首,共计106首。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诵读要求。 1、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2.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3、推荐使用韵律诵读,并附之以韵律操(我校已编古诗文特色操共八节)。 4.规定在间操后固定做古诗特色操操。 (二)具体做法。 1、红领巾广播开辟诵读专栏。每天大课间时分,学校准时播放古诗,给学生营造古诗吟诵氛围。每周三中午红领巾广播站挑选出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古诗文的趣闻轶事等。 2、充分利用晨读的读书演讲交流时间,采取语文教师辅导、学生汇报交流等形式解读和欣赏古诗。即通过学校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忆。 3、利用班级手抄报,把对于古诗作者、背景、读音、朗诵、韵律诵读、古诗理解、相近古诗赏析、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学到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绘成题诗图等,每小组每周解读一首,对于他们好的作品要给予鼓励,并定期展示。各班板报专门开辟"古诗文园地",报道本班活动情况,发表诵读体会,通报诵读成果等。 4、班级举办诵诗会活动。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自由发挥表演等多种形式,并有接力赛、抽卡赛等种类。通过举行这一活动评出班级十强。各班主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与学生合作、竞争、交流,多发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夜上受降城闻笛》 主备人:涟水县方渡中学张建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指南》指出:对于诗歌,尤其是古代诗词,常常将三个方面作为考查重点:①诗歌名句积累与运用;②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③具备初步欣赏诗歌的能力。 3?因为是课外诵读,所以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注重方法的点拨和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课前完成,当堂检查),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默写(当堂完成); 2?结合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了解诗歌考察的形式(具体可查看《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指南》中“诗歌阅读指导”内容),结合试题,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默写。 教学难点:结合问题赏析诗歌,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学习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一)检查学生熟读、背诵情况;(齐读、点名背诵:建议中等生) (二)根据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结合课前预习情况,了解作者及写作景。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 1 / 2

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 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三)围绕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回答问题。 1?试分析诗中所写的作者离乡的时间、地点以及描写的景物。 明确:秋天的夜晚,峨眉山,主要描写了山、月、江水。 2?诗中五个地名连用,试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青衣江)、清溪、三峡、渝州;作用: 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文下解读中说“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再读全诗,试分析作者的复杂情感。 明确:对未来的憧憬、对家乡的依恋、对友人的思念等。 (四)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1.齐背; 2.独立默写; 3.对照文本订正(用不同色笔自己订正或互批) 二、按以上流程分别学习《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建议:(一)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注重方法的点拨和目标的达成; (二)尽量围绕“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设计问题; 1?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拓宽; 2?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提出问题。 (三)默写内容,下课收齐,教师再批阅。(了解默写情况) 三、完成《巩固练习》。

《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临洮县站滩乡站滩小学夏林峰 【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活动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加强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的参与意识,在全校形成公共场合、课堂教学中说普通话的风气。 【活动准备】 古诗词朗诵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场词 经典使人生变得厚重与深刻,诵读使我们获得心灵的开发与启迪。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漫漫的历史星河中,闪耀着无数颗璀璨的星星。 这儿有诸子百家,有四书五经,有唐诗宋词……这儿有老子庄子,有孔子孟子,有杜甫李白…… 这儿闪烁着先人们的无上智慧,这儿呢喃着前辈们的悠悠情怀。今天,让我们走进悠远的古代,探求幽幽的情怀。 今天,让我们与圣贤为友,与诗词作伴;今天,让我们尽情歌诵,尽情吟唱。

二、诵读经典 1.《迢迢牵牛星》 2.《春江花月夜》(配乐) 3.《陋室铭》《爱莲说》 4.苏轼的《水调歌头》 5.(师)刚才咱们欣赏了这么美的诗词,老师也想参与到你们中间,咱们开展一个竞赛好不好咱们四个组,每组要说一个我限定内容的诗句,看看哪一组说的最多最好。 第一个题目由第一组说:谁能说出含有春夏秋冬字眼的诗来。 第二个题目由第二组说:谁能说出含有动植物字眼的诗来。 第三个题目由第三组说:谁能说出含有亲情意思的诗来。 第四个题目由第四组说:谁能说出含有离别意思的诗来。 三、结束语 琴声淡去,余音袅袅,诗词吟罢,口留清香。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 子孙代代无穷已,诵完经书唱诗词。 美好的人生是文采人生,美好的人生是诗意人生,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文采,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诗意吧!

古诗词诵读技巧知识分享

古诗词诵读技巧

古诗词诵读技巧 节奏 古诗词的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意划分。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按意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 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归园田居》其三),“夕露/沾/我衣”(同上),这主要是因为中间的这个词是动词,与后面的构成了动宾结构。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和“四、三”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同上);“水面初平/云脚低”(同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他们的区别在于意思的连贯性和成语的连读上。“水面初平”是主谓结构。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词主要是按意义单

位来划分。如“无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这是按照动宾之间划分。更应注意词中“一字领”的句子,如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其中的“对”“渐”字必须停顿并重读。语速 朗读速度的快慢是根据所表达的作品的具体内容来决定的,要与语意感情相协调。内容决定速度,一般地说,诗词特别是古典诗词要读得慢些,给人以体味的余地,景物描写也应读得慢些,给人清晰的印象。与此相反,快速的动作、紧张的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都应该读得快些。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激动情绪时语速较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迟疑情绪或心情沉痛及回忆往事时,语速比较缓慢。语速的快慢可根据诗文中作者情感的抒发或情节发展灵活处理。一般情绪欢快、情节紧张时快,情绪悲伤、情节舒缓时慢。例如,杜牧的《江南春》、朱熹的《春日》诗中充满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语速可稍快些;陆游的《示儿》表达出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情绪悲伤,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抒发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诵读语速可稍缓。 语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思教学理念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古诗词对学生思想情感具有熏陶感染作用。 但是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不容乐观,在平时的考试默写题中就能体现,丢分严重,学生苦于奔命的记背,忘了再背,背了再忘。每个初三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在如此紧张的复习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古诗词的复习上,学生提起来就头痛。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避而远之,毫无兴趣,谈何继承和发扬? 我们提倡高效快乐的语文课堂,或许我们只注重一节课的教学,只注重一个学期教学任务的关联。假如把初中三年的所有语文课当做一节语文课,每一天的语文课只是极小的一个环节;假如我们把初中所有的古诗词当成一大首诗来背诵,平时的每一首诗就好比一个字节。我问过学生一个问题:《十二章》初三中考要考,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不看不管不问,800天以后中考复习时,是否记得。学生肯定的回答:记不得。我又问:初一上学期《观沧海》初三必考,直到初三下学期中考复习时再来记背,记得否?记不住。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何为精准?精准早读到底要决解什么问题?能不能构想一个宏大的语文关,构想一堂超级高效快乐的大语文课堂? 关注学生体验,关注学生感受,从学生认知、兴趣出发,真正让学生做为

语文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科学的指导教学。注重知识的积累,注重初中各学期知识的联系和有机整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这些是我最大的教育理想。 据于以上原因,结合本次工作坊"精准早读"这个主题,我从自身实际教学中深思反省。尝试做一些诵读古诗词的探究,希望以此改善一点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现状,希望能够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把握古诗词诵读的方法,让"精准早读"精准早读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学生记住的东西能保持更长远,是我这堂课生命的归宿。 二、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我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如下:能背诵并用楷书默写(知识与能力);运用合理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高效记忆古诗(过程与方法);能调动原有的古诗词储备,积累诗文,增强古文背诵信心(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这三个目标的设置定位是比较准确的比较朴实的,因为这仅仅是古诗词诵读的目标而不是古诗赏析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中,让学生用楷书默写其实考虑到现在好多学生书写不过关、质量差,说到底还是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原本我想在课堂上用毛笔现场楷书书写一首给学生看,考虑时间关系省去了了这一步。 本节课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运用合理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高效记忆古诗,在原来的设计中,我是想让学生感知不同的诵读法:韵脚法、理解记忆法、情景想象法、诵读记忆法、分析记忆法、对仗记忆法、歌曲串唱记忆法、反复朗读加尝试背诵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时间紧,考虑到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悟如何去精准诵读古诗词,做了取舍,仅仅展示了后两种。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 (1)绿叶发华滋.()(2)将以遗.所思() (3)馨香盈.怀袖()(4)剧.哉边海民() (5)妻子 ..象禽兽()(6)狐兔翔我宇. ( ) (7)风声一何 ..盛()(8)岂不罹.凝寒() (9)犹有竟.时()(10)烈士 ..暮年()二、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曹植《梁甫行》一诗的中间四句,展现百姓流离失所的困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赏析《龟虽寿》中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对《庭中有奇树》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开头两句是以树起兴。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 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已流露出了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些许责备。 E.整首诗围绕着折花“将以遗所思”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作者冯忠贵 一、思教学理念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古诗词对学生思想情感具有熏陶感染作用。 但是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不容乐观,在平时的考试默写题中就能体现,丢分严重,学生苦于奔命的记背,忘了再背,背了再忘。每个初三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在如此紧张的复习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古诗词的复习上,学生提起来就头痛。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避而远之,毫无兴趣,谈何继承和发扬? 我们提倡高效快乐的语文课堂,或许我们只注重一节课的教学,只注重一个学期教学任务的关联。假如把初中三年的所有语文课当做一节语文课,每一天的语文课只是极小的一个环节;假如我们把初中所有的古诗词当成一大首诗来背诵,平时的每一首诗就好比一个字节。我问过学生一个问题:《十二章》初三中考要考,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不看不管不问,800天以后中考复习时,是否记得。学生肯定的回答:记不得。我又问:初一上学期《观沧海》初三必考,直到初三下学期中考复习时再来记背,记得否?记不住。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何为精准?精准早读到底要决解什么问题?能不能构想一个宏大的语文关,构想一堂超级高效快乐的大语文课堂? 关注学生体验,关注学生感受,从学生认知、兴趣出发,真正让学生做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科学的指导教学。注重知识的积累,注重初中各学期知识的联系和有机整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这些是我最大的教育理想。 据于以上原因,结合本次工作坊”精准早读”这个主题,我从自身实际教学中深思反省。尝试做一些诵读古诗词的探究,希望以此改善一点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现状,希望能够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把握古诗词诵读的方法,让”精准早读”精准早读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学生记住的东西能保持更长远,是我这堂课生命的归宿。 二、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我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如下:能背诵并用楷书默写;运用合理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高效记忆古诗;能调动原有的古

古诗词诵读课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课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虽然初一学生在小学时就已接触、积累过一些古诗词,甚至有的在幼儿园时就已咿咿呀呀地背诵了一。但由于他们年纪还小,没有什么人生阅历,对于诗歌中所体现的心情、情感难于共鸣。较难掌握诗歌诵读的节奏、韵律,对诗歌的含义难以深刻理解,对诗歌的凝练美和韵律美更难以领会。但他们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乐于接受新东西。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晨读课进行引导、激趣待准备充分以后,再组织本课。 二、课前准备 按《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课题研究计划,利用每周的晨读课指导学生进行诵读积累,待学生对诵读产生浓厚兴趣,积累比较丰厚之后,筹备本节诵读展示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涵泳诗歌情味、意境。 过程与方法:自主选择,合作互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诵读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 四、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诗歌学习中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就是朗读与背诵,这正是我校开设晨读课及设立“朗读与背诵“课型的原因。训练学生朗读与背诵,应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之一。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与老师都急于了解训练情况,手法单一的线性展示已无法让学生提起兴趣,而诵读展示课的形式,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其成就感。 在这样的课堂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积累的平台,演绎吟诵的舞台,可以现场营造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中国

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优美的吟咏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感觉诗歌的韵律,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水平。 五、教学流程 (一)老师宣布上课 师告诉学生,本节课师生角色互换,由两名学生主持人组织课堂,师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课堂活动。 (二)主持人上场 (一班)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让我有请张宇同学演讲《语文是……》 是的,语文是美丽的,美丽的语文因有了诵读而更加美丽。自从跨进初中的校门,诵读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们。诵读承载我们最真纯的感动,诵读带我们遨游最广阔的时空,今天就让我们来上一节诵读展示课--我爱诵读。 (二班)合: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宣布按惯例演讲,生演讲《古诗词,我的最爱》 张萌同学的演读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爱古诗词,我们更爱现代诗词。主持人甲:好诗需要分享, 乙:诵读丰富人生。 合:欢迎参加阳光二班的诵读展示课。 甲:我们的主题是“我诵读,我快乐!” 乙:我们这节课共分三个板块。首先让我们共同进入第一环节:“小组对对碰”(甲板书) 口述本环节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选篇目,自选形式进行诵读,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分钟。

古诗文吟诵教学初探

古诗文吟诵教学初探 兰州市民主西路小学邹洪涛程莉 摘要: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吟诵,让孩子们感受古诗文的声律美,真正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在吟诵古诗文教学中按照?半念半唱?的方式吟;借助歌曲的形式唱;借助肢体语言的形式舞,让古诗文走进孩子们的心中,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词:吟诵古诗文教学 自古读书皆吟诵。鲁迅诗曰:“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杜甫诗云:“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这两句诗文中说得非常清楚,诗文首先是声音的作品,而非文字。古人不是“写诗”,而是“作诗”。 叶嘉莹说,吟诵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能借着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为了能真正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我们就一定要让学生了解格律诗对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的要求。在诵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这种声律美来。 以下,我就自己在探索古诗文吟诵教学上谈几点做法: 一、按照“半念半唱”的方式吟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以欣赏为主的读书方法,是古人

学习的重要手段。吟:呻也,即曼声而唱;诵:读之而有音节者,即朗诵,它可以按照特定的吟诵曲来吟,也可以按照统一的调来吟,但两者都必须遵循平仄规律。吟诵调可一篇一律,亦可千篇一律,故吟诵看似变幻莫测,只要掌握平仄规律,也是有法可循的。 当今的诗文教学中,吟诵这一教学方法被人渐渐淡忘。而我认为“熟读成吟”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叶圣陶认为“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当学生对诗文内容熟知了以后,可以指导他们来吟一吟古诗。在舒缓的韵律中,在抑扬的节奏中,学生们曼声而唱,既增强了对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又深一层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真可以怡然入醉。在吟诵时如结合萧、古琴等乐器弹奏的乐曲,更能把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给学生一种不同寻常的艺术享受。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换了一位新的语文老师。我发现这位语文老师上的课很有趣,也最吸引我。以前,我一听到老师布置背书(尤其是文言文、古诗词)头就大了,但是这位语文老师却用唱歌的方法教我们背古诗词,每一首他都会先用一种调子来唱!他的这种方法不仅让我容易背,而且我还有点喜欢上了古诗词了,背书的烦恼远离我了。(任俊宇) 二、借助歌曲的形式唱

古诗文诵读有哪些技巧文档

古诗文诵读有哪些技巧文档What are the skills of reading ancient poems 编订:JinTai College

古诗文诵读有哪些技巧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朗诵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用响 亮有力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 语言艺术。本文档根据题材主题朗诵稿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 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古诗文诵读教学要取得迷人的魅力,诵读的技巧与方法 也要讲究。 1、诵读技巧的把握 ①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作品的神,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就像你如果不 了解白居易《琵琶行》中感伤的情感基调,就无法把离别之愁,琵琶声之悲,身世之悲,同病相怜之悲,触动自身坎坷之痛之悲,一层一层传达出来。如果你不了解李白《将进酒》那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满腔不合事宜借酒兴诗情,来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就不能表现那既豪放又感伤的复杂情怀。 ②注意作品的风格特征

古诗文作品因时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的时期 不同,其作品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或豪放,或婉约; 或浪漫,或现实;或轻快明丽,或沉郁悲壮……诵读时注意对 作品的风格加以仔细地体会,可更好地演绎作品,传达出作品的神韵。 ③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了解古诗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人物的语言口吻, 可以细致入微地传神地再现作品,达到更为动人的效果。如把握《诗经?卫风?氓》那女子的痴情、专 一、勤劳、善良,被弃后的坚强、果断,把握《孔雀东 南飞》里刘兰芝的忠贞、专 一、善良、倔强,焦仲卿的专 一、善良而懦弱,可凭借富有个性的形象的使作品的警 示力量更突出。如若能体会《项脊轩志》中母亲那慈爱的关切:“儿寒乎?欲食乎?”;祖母那怜爱、赞美及殷切的期待:“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妻子传达小妹之语的天真中含好奇与顽皮:“闻姊家有阁子,且何为阁子也?”并把这些人物的性格、口气准确地表现出来,更能突 出那言犹在、而母亲、祖母、妻子那人已去的那种刻骨的悲痛,更让人潸然而泪下。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朗读展开想象,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3.在初步分析欣赏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四首唐诗都是绝句。这四首诗像四幅画卷,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诗歌,透过文字,欣赏诗人描述的画面,领略诗人的情怀,感受诗歌的魅力。 (板书:课外古诗词诵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简短直白的语言导入,让学生快速明确学习这四首诗歌的切入点和需要达成的目标。 二、诵读诗歌品韵味 1.读准字音 自由朗读这四首诗歌,结合注释及资料,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诗后交流生字) 课件出示: 平羌.(qiānɡ)渝.州(yú)岐.王(qí)岑参 ..(cén shēn)芦.管(lú) 2.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体会节奏。 (2)根据指导,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 五言诗节奏:五言诗按“二三”格式或者“二二一”格式朗诵,如“举头/望明月”“离离/原上/草”。 七言诗节奏: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格式,如“两岸猿声/啼不住”。按节奏也可

划分为“二二三”格式,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格式,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听读,明确节奏。 (听名家朗读录音,学生标注出朗读节奏,并尝试朗读) 课件出示: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齐读,体会节奏。 3.读出韵味 古诗的音韵美体现在节奏上,体现在音韵和谐中,也体现在韵脚上。根据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我们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1)标注、认识韵脚。 课件出示: A.用“○”标示出这四首诗的韵脚。 B.写出每首诗所押的韵。 C.韵脚在朗读的时候,是有拖音的。试读出每首诗的韵脚的韵味来。 (2)教师范读,体会韵味。 (3)学生赛读,读出韵味。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诵读,读准了字音,读出了韵味。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中华古诗文诵读》主题班会教案讲解

《中华古诗文诵读》主题班会 活动流程 一、宣读班誓 二、全班齐唱《我快乐》 三、节目表演 1、背古诗《悯农》、《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 2、相声《慈母心》 3、舞蹈《读唐诗》 4、名诗对诵 5、女生唱《咏鹅》 6、全班齐背《弟子规》 四、班主任做总结

主持词 女:尊敬的各位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齐:大家好! 女: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中华古诗文又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 男: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极其丰富。 女:有的写景,有的写物; 男:有的抒情,有的叙事; 女:有的写人民的悲欢离合,有的写国家的治乱盛衰; 男:有的情意缠绵,有的豪迈奔放。 齐:今天,让我们徜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一年级(37)班《诵读经典诗文,学做少年君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男:全体起立,唱班歌《快乐鸟》。 女:嗳,你说,我们小学生最大的任务是什么? 女:那还用说,当然是学习了。 男:我国古代诗人写了许多有名的古诗,很多同学都会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生背古诗《悯农》、《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男:几位同学朗诵得真好。 女:他们真爱学习,我们一定要多向他们学习啊! 男:好了,好了,今天班会,我们就少谈一点学习,好吗? 男:在古诗文中,有许多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到现在还能指导我们的思想、行为。 女:是的,让我们通过相声《慈母心》来感受一下吧。 (两位同学表演相声) 女:嗳,你知道吗?唐朝可是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 男:是啊,那一首首唐诗如歌似画,有苦有乐,就好像是祖先在向我们诉说。请欣赏舞蹈《读唐诗》。

戴建荣古诗词吟诵教学法听课心得体会

戴建荣古诗词吟诵教学法听课心得体会 ——品经典诗文之味,在经典诗文中徜徉 文质兼美的经典诗文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性情得到陶冶,有利于孩子的文化积淀和语言发展。然而,如何使学生不增加负担,又乐于学习诗文,不再一味死气沉沉的背诵,而换之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记诵呢?下面是我聆听戴建荣老师讲座,来聊一聊他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法”,这是他经过长期探索寻找到的是一种古今结合的诵读形式。 1、按照“平长仄短”的方式读。 多年来,我们的教师们都是按照“两字一顿”的节奏来教古诗。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诗文朗读便成了“小和尚念经”。由于朗读呈“千篇一律”的状况,缺乏新意,学生对学习经典诗文的兴趣大大减弱。而戴老师将“平仄”引人诗文朗读,则能扬长避短,既朗朗上口,又抑扬顿挫,富有变化,增强了诗文的节奏感,体现了古诗词的音乐美。“平仄”是格律诗中最主要的语音规律。“平”指平声字,包括现在普通话中除去由古人声字变来的全部阴平和阳平的字。“仄”指上声、去声和入声的字。同样是两字一顿,如果结合了“平仄”,五言诗句看第2、4和末尾字,七言诗句看第2、4、6和末尾字,按照“平长

仄短”的方法(平声拖长音节,仄声声停气不停)去朗读,韵味就理浓了,古诗的音乐美在此充分体现。 同样是朗读王之涣的《凉州词》,按照“平仄”规律朗读,一句诗中平仄相间,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而且避免了千篇一律,读来跌荡回环,更觉意境深远,与“两字一顿”的“普通”朗读方法相比,优势不言而喻。 2、按照“半念半唱”的方式吟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以欣赏为主的读书方法,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手段。吟:呻也,即曼声而唱;诵:读之而有音节者,即朗诵,它可以按照特定的吟诵曲来吟,也可以按照统一的调来吟,但两者都必须遵循平仄规律来吟诵。吟诵调可一篇一律,亦可千篇一律,故吟诵看似变幻莫测,只要掌握平仄规律,也是有法可循的。 当今的诗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吟诵古诗这一教学方法被人渐渐淡忘。而我认为“熟读成吟”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叶圣陶认为:“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当我们的学生对诗文内容熟知了以后,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来吟一吟古诗。在舒缓的韵律中,

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法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古诗词蕴含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其内容丰满而有韵味,体现了优美的文学内涵,高中阶段正是培养和促进学生形成对中国古典文化理解和发扬意识的重要时期。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紧扣新课程大纲内容,依据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目标,探寻多种适合高中生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重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欣赏优美诗句的能力,进而提升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质量。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经验,谈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 1 扫除障碍,激发诵读兴趣 中国古典诗词大部分都和乐器的关系密切,大部分的诗歌题材都很适合演唱或者配合乐器演奏,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积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诵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古诗词中的深刻内涵和韵律美感也能形成一定的理解和内化。因此,高中生一般不会存在对古诗词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但是由于古诗词中生僻字和生僻词组偏多,常常会使得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从而消磨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高中生由于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对于诗词的学习已经不再满足于认读阶段,特别需要透过古诗词文字理解其内在含义和思想情感,因而,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高中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认读教学的同时,着重帮助学生扫除障碍,激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诵读兴趣。 例如,在学习《离骚》这节课时,由于文章中的生僻字词较多,学生需要用大量时间查找资料,明确字音和字义;且文章中应用了大量比喻修辞手法,故而使文章内容难以被学生理解,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集中为学生讲解文章中出现的生僻字词,为学生疏通语句,从

古诗词的解读与诵读技巧解析

古诗词的解读与诵读技巧解析 古典诗词,因其凝练集中、节奏和谐、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等特点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喜爱,对孩子的审美、情感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作为中国人,从《诗经》的质朴自然、到楚辞的音节和谐再到唐诗华美乐章,再到宋词的缠绵悱恻,可以说,古典诗歌承载着每个中国人对于爱和美的全部感受。 古典诗歌中的精品更是中小学教材中的必选,在上海市小学语文教材中共选古诗117首,初中语文教材共选古诗词128首,高中语文教材共选古诗词23首,也就是说,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共选古诗词270首左右。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且这些诗歌大多数老师都是要求背诵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把这些古诗词学懂学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可现实却总让人神伤,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小学,我们在课堂里还能听到朗朗读书声,甚至有的老师会指导学生进行吟诵,到了初中,还能基本顺利大声读出来,到了高中呢,一切诗词在很多学生眼里成了“背诵”的负担,“古典诗词”之美去了哪里? 这样的现状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反思。可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老师不重视,不是不想让孩子们在古典诗词的音韵中沉潜涵泳,而是很多语文老师对于古诗词的朗读技巧所知甚少,有时即使能够感觉出怎么读,但是为什么这么读却又一知半解,不能把握解读与诵读之间的联系。本文就古诗词的解读与诵读技巧简

单进行梳理,希望对教师教授古诗词的解读与诵读的关系有所帮助。 一、古诗词的意象与内在感受 “情动于中”方能“发之于外”,如果内在的情感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看到文字后心中没有感动,想要准确及有感情的表达,无异于痴人说梦。而诵读在这个方面要求就更加明显,作为诵读者必须在内心中激发起不得不表达的“欲望”,发声才能真挚自然,打动人心,感染听者。但我们也必须明白,这种内在的“冲动”不可能是“其来无端,其去无迹”的,一定是收到了文字的触发而产生的内在感受。 那么,初读古诗词是什么最先激发读者的感受呢? 明朝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诗数》),清代王国维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可见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是以凝练之语形象之物含蓄之情为基本特征的,所谓意象,即表意之象,表情之象,它是融合形象与情感意蕴的“合金”。意象能烘托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能使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显得委婉含蓄;能突出强调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所以感悟形象(意象)是激发内在感受,抒发作者情感的有效途径。 对中国古代文人来说,意象是其艺术的灵魂。对于诵读者来说,意象是其感受的渊源。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杨花有飘零之意;梅花,凌霜傲雪,迎风独立,不迎世俗,坚强高洁。只要看到这些形象,自然会产生相关联的内在感受,可以说,这些意象已经融入进中国人共同的情感记忆中。读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