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

连杆的运动的分析

一.连杆运动分析题目

图1-13 连杆机构简图

二.机构的结构分析及基本杆组划分

1.。结构分析与自由度计算

机构各构件都在同一平面内活动,活动构件数n=5, PL=7,分布在A、B、C、E、F。没有高副,则机构的自由度为

F=3n-2PL-PH=3*5-2*7-0=1

2.基本杆组划分

图1-13中1为原动件,先移除,之后按拆杆组法进行拆分,即可得到由杆3和滑块2组成的RPR II级杆组,杆4和滑块5组成的RRP II级杆组。机构分解图如下:

图二

图一

图三

三.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

图一为一级杆组,

?

c o s l A B x B =,

?

sin lAB y B =

图二为RPR II 杆组,

C

B C B j j

B E j B E y y B x x A A B S l

C E y x S l C E x x -=-==-+=-+=0000

)/a r c t a n (s i n )(c o s )(??

?

由此可求得E 点坐标,进而求得F 点坐标。 图三为RRP II 级杆组,

B

i i

E F i E F y H H A l E F A l E F y y l E F x x --==+=+=111)/a r c s i n (s i n c o s ???

对其求一阶导数为速度,求二阶导数为加速度。

lAB=108;

lCE=620;

lEF=300;

H1=350;

H=635;

syms t;

fai=(255*pi/30)*t;

xB=lAB*cos(fai);

yB=lAB*sin(fai);

xC=0;

yC=-350;

A0=xB-xC;

B0=yB-yC;

S=sqrt(A0.^2+B0.^2);

zj=atan(B0/A0);

xE=xB+(lCE-S)*cos(zj);

yE=yB+(lCE-S)*sin(zj);

a=0:0.0001:20/255;

Xe=subs(xE,t,a);

Ye=subs(yE,t,a);

A1=H-H1-yB;

zi=asin(A1/lEF);

xF=xE+lEF*cos(zi);

vF=diff(xF,t);

aF=diff(xF,t,2);

m=0:0.001:120/255;

xF=subs(xF,t,m);

vF=subs(vF,t,m);

aF=subs(aF,t,m);

plot(m,xF)

title('位移随时间变化图像') xlabel('t(s)'),ylabel(' x')

lAB=108;

lCE=620;

lEF=300;

H1=350;

H=635;

syms t;

fai=(255*pi/30)*t;

xB=lAB*cos(fai);

yB=lAB*sin(fai);

xC=0;

yC=-350;

A0=xB-xC;

B0=yB-yC;

S=sqrt(A0.^2+B0.^2);

zj=atan(B0/A0);

xE=xB+(lCE-S)*cos(zj);

yE=yB+(lCE-S)*sin(zj);

a=0:0.0001:20/255;

Xe=subs(xE,t,a);

Ye=subs(yE,t,a);

A1=H-H1-yB;

zi=asin(A1/lEF);

xF=xE+lEF*cos(zi);

vF=diff(xF,t);

aF=diff(xF,t,2);

m=0:0.001:120/255;

xF=subs(xF,t,m);

vF=subs(vF,t,m);

aF=subs(aF,t,m);

plot(m,vF)

title('速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xlabel('t(s)'),ylabel(' V')

lAB=108;

lCE=620;

lEF=300;

H1=350;

H=635;

syms t;

fai=(255*pi/30)*t;

xB=lAB*cos(fai);

yB=lAB*sin(fai);

xC=0;

yC=-350;

A0=xB-xC;

B0=yB-yC;

S=sqrt(A0.^2+B0.^2);

zj=atan(B0/A0);

xE=xB+(lCE-S)*cos(zj);

yE=yB+(lCE-S)*sin(zj);

a=0:0.0001:20/255;

Xe=subs(xE,t,a);

Ye=subs(yE,t,a);

A1=H-H1-yB;

zi=asin(A1/lEF);

xF=xE+lEF*cos(zi);

vF=diff(xF,t);

aF=diff(xF,t,2);

m=0:0.001:120/255;

xF=subs(xF,t,m);

vF=subs(vF,t,m);

aF=subs(aF,t,m);

plot(m,aF)

title('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xlabel('t(s)'),ylabel('a')

凸轮机构设计

2.凸轮的推程运动方程,回程运动方程与远休止,近休止方程。 a. 推程运动方程

)

2/3cos(5.47)

2/3sin(45))2/3cos(1(303/202

11?ω?ω?π?==-=≤≤a v S

b. 远休止运动方程

603/2====≤≤a v mm

h S π?π

C. 回程运动方程

/120)

/23(602

/31=-=-=≤≤a v

S π

ωπ?π?π

d.近休止运动方程

22/3====≤≤a v

h S π?π

计算机编程结果

推杆位移图像

x1=0:0.001:2*pi/3;

x2=2*pi/3:0.001:pi;

x3=pi:0.001:3*pi/2;

x4=3*pi/2:0.001:2*pi;

s1=30*(1-cos(3*x1/2));

s2=60;

s3=60*(3-2*x3/pi);

s4=0;

hold on

plot(x1,s1,'k');

plot(x2,s2,'k');

plot(x3,s3,'k');

plot(x4,s4,'k');

xlabel('\phi'),ylabel('s') title('s-\phi')

推杆速度图像

x1=0:0.001:2*pi/3;

x2=2*pi/3:0.001:pi;

x3=pi:0.001:3*pi/2;

x4=3*pi/2:0.001:2*pi;

v1=45*sin(3*x1/2);

v2=0;

v3=-1200/pi;

v4=0;

hold on

plot(x1,v1,'k');

plot(x2,v2,'k');

plot(x3,v3,'k');

plot(x4,v4,'k');

xlabel('\phi'),ylabel('v')

title('v-\phi')

推杆加速度图像

x1=0:0.001:2*pi/3;

x2=2*pi/3:0.001:pi;

x3=pi:0.001:3*pi/2;

x4=3*pi/2:0.001:2*pi;

a1=67.5*cos(3*x1/2);

a2=0;

a3=0;

a4=0;

hold on

plot(x1,a1,'k');

plot(x2,a2,'k');

plot(x3,a3,'k');

plot(x4,a4,'k');

xlabel('\phi'),ylabel('a')

title('a-\phi')

凸轮机构的

s d ds -?线图,并依次确定凸轮的基圆半径和偏距

1.凸轮机构s d ds -?

图像

x1=0:0.001:2*pi/3; x2=2*pi/3:0.001:7*pi/6; x3=7*pi/6:0.001:5*pi/3; x4=5*pi/3:0.001:2*pi; s1=30*(1-cos(3*x1/2)); s2=60; s3=60*(3-2*x3/pi);

s4=0;

v1=45*sin(3*x1/2); v2=0; v3=-120/pi; v4=0;

plot(v1,s1,'k',v2,s2,'k',v3,s3,'k',v4,s4,'k') xlabel('ds/d\phi'),ylabel('s') xlim([-60,100]);

ylim([-100,100])

axis([-100,100,-100,100])

grid on

2.确定凸轮的基圆半径和偏距 由图可知:可取

mm

e mm S 20,800==

所以基圆半径 mm r 5.8220802

2

0=+=

偏距mm e 20=。

3.滚子半径的确定及凸轮理论轮廓和实际轮廓绘制 h=60;w=1;e=20;rr=20;s0=80;

q=120*pi/180;qs=(120+60)*pi/180;q1=(120+60+90)*pi/180; for i=1:1:120 qq(i)=i*pi/180.0;

s1=h/2-h/2*cos(pi*qq(i)/q); v1=(pi*w*h/q/2)*sin(pi*qq(i)/q); x(i)=(s0+s1)*cos(qq(i))-e*sin(qq(i)); y(i)=(s0+s1)*sin(qq(i))+e*cos(qq(i));

b(i)=(s0+s1)*cos(qq(i))-e*sin(qq(i))-v1*sin(qq(i)); a(i)=-(s0+s1)*sin(qq(i))-e*cos(qq(i))+v1*cos(qq(i)); xx(i)=x(i)-rr*b(i)/sqrt(a(i)*a(i)+b(i)*b(i)); yy(i)=y(i)+rr*a(i)/sqrt(a(i)*a(i)+b(i)*b(i)); end

for i=121:1:180

qq(i)=i*pi/180;

s2=h;

v2=0;

x(i)=(s0+s2)*cos(qq(i))-e*sin(qq(i));

y(i)=(s0+s2)*sin(qq(i))+e*cos(qq(i));

a(i)=-(s0+s2)*sin(qq(i))-e*cos(qq(i))+v2*cos(qq(i)); b(i)=(s0+s2)*cos(qq(i))-e*sin(qq(i))-v2*sin(qq(i)); xx(i)=x(i)-rr*b(i)/sqrt(a(i)*a(i)+b(i)*b(i));

yy(i)=y(i)+rr*a(i)/sqrt(a(i)*a(i)+b(i)*b(i));

end

for i=181:1:270

qq(i)=i*pi/180;

qq1(i)=qq(i)-(120*pi/180+60*pi/180);

s3=h-h*qq1(i)/(90*pi/180);

v3=-w*h/(90*pi/180);

x(i)=(s0+s3)*cos(qq(i))-e*sin(qq(i));

y(i)=(s0+s3)*sin(qq(i))+e*sin(qq(i));

a(i)=-(s0+s3)*sin(qq(i))-e*cos(qq(i))+v3*cos(qq(i)); b(i)=(s0+s3)*cos(qq(i))-e*sin(qq(i))-v3*sin(qq(i)); xx(i)=x(i)-rr*b(i)/sqrt(a(i)*a(i)+b(i)*b(i));

yy(i)=y(i)+rr*a(i)/sqrt(a(i)*a(i)+b(i)*b(i));

end

for i=271:1:360

qq(i)=i*pi/180;

x(i)=(s0+0)*cos(qq(i))-e*sin(qq(i));

y(i)=(s0+0)*sin(qq(i))+e*cos(qq(i));

a(i)=-(s0+0)*sin(qq(i))-e*cos(qq(i));

b(i)=(s0+0)*cos(qq(i))-e*sin(qq(i));

xx(i)=x(i)-rr*b(i)/sqrt(a(i)*a(i)+b(i)*b(i));

yy(i)=y(i)+rr*a(i)/sqrt(a(i)*a(i)+b(i)*b(i));

end

plot(x,y,'r',xx,yy,'g')

text(50,20,'实际轮廓')

text(65,40,'理论轮廓')

齿轮传动设计

序号

电机转速 (

min

/r ) 输出轴转速(min /r )

带传动最大传动比

滑移齿轮传动 定轴齿传动

最大传动比

模数 圆柱齿轮 圆锥齿轮 一对齿轮

最大传动比

模数

一对齿轮最

传动比

模数

5 745 12 17 23 5.2≤ 4≤ 2 4≤ 3

4≤

3

2.传动比的分配计算

根据传动系统的原始参数可知,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为 391

.32824.43083.623

32211==

====n n i n n i n n i 带传动的最大传动比为max p i ,滑移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为max v i ,定轴齿轮传动每对齿轮的最大传动比为max d i 。

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由带传动、滑移齿轮传动和定轴齿轮三部分实现。设带传动得传动比为

max p i ,滑移齿轮的传动比为1v i ,2v i 和3v i ,定轴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f i ,则总传动比

1i =max p i 1v i f i , 2i =max p i 2v i f i ,3i =max p i 3v i f i 令

1v i =2,p i =1.98

则 f i =

1

1v p i i i =15.678

所以 2v i =

f

p i i i 2=1.412 , 3v i =

f

p i i i 3=1.043

设定轴齿轮传动由n 对齿轮传动组成,则每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n

f d i i =

=2.503

以上传动比分配中,以尽量使传动比接近1,减小结构尺寸;若要不产生根切应使最小齿数不小于17,则对滑移齿轮传动,利用分配好的传动比并考虑每对相啮合的齿轮组中心距相等,则有

27

,2530,2235

,171098765======z z z z z z

对于定轴齿轮传动,兼顾减小结构尺寸与便于加工制造,相互啮合的各对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齿数分别相等,从而由传动比得

53

21161412151311======z z z z z z

3.每对齿轮的几何尺寸及重合度

表1 滑移齿轮5、6参数

序号

项目

代号

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

1

齿数

齿轮5

5z 17 齿轮6

6z

35 2 模数 m

2 3 压力角 α

200 4 齿顶高系数 *

a h

1 5 顶隙系数 *

c

0.25

6 标准中心距 a

561()2

a m z z =

+=52

7 实际中心距 '

a

'

a =54.5

8

啮合角

'

α

26.3°

9

变位系数

齿轮5

5x 0.62

齿轮6 6x 0.83

10

齿顶高

齿轮5

5a h *

15()a a h m h x =+=3.24 齿轮6 6a h *26()a a h m h x =+=3.66

11

齿根高

齿轮5

5f h

**

55()f a h m h c x =+-=1.26 齿轮6 6f h

*

*

66()f a h m h c x =+-=0.84

12

分度圆直径

齿轮5

5d 55d m z ==34 齿轮6 6d 66d m z ==70 13

齿顶圆直径

齿轮5

5a d

5552a a d d h =+=40.48

齿轮6

6a d 6662a a d d h =+=77.32

14

齿根圆直径

齿轮5

5

f d

5552f f d d h =-=31.48

齿轮6

6

f d

6662f f d d h =-=68.32

15

齿顶圆压力

齿轮5

5

a α

555arccos(/)a b a d d α==37.88°

齿轮6

2a α

666arccos(/)a b a d d α==31.71

16 重合度

ε

'

'

55661[(tan tan )(tan tan )]2a a z z ααααπ

-+-=1.46

表2 滑移齿轮齿轮7、8参数

序号

项目

代号

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

1

齿数

齿轮7

7z 22 齿轮8

8z

30 2 模数 m

2 3 压力角 α

200 4 齿顶高系数 *

a h

1 5 顶隙系数 *

c

0.25

6 标准中心距 a

781()2

a m z z =

+=52

7 实际中心距 '

a

'

a =54.5

8

啮合角

'

α

26.3°

9

变位系数

齿轮7

7x 7x =0.65 齿轮8 8x 8x =0.8

10

齿顶高

齿轮7

7a h

*

77()a a h m h x y =+-?=

3.3

齿轮8

8a h *

88()a a h m h x y =+-?=3.6

11

齿根高

齿轮7

7f h

**

77()f a h m h c x =+-=1.2

齿轮8 8f h

**

88()f a h m h c x =+-=0.9

12

分度圆直径

齿轮7

7d 77d m z ==44

齿轮8 8d 88d m z ==60 13

齿顶圆直径

齿轮7

7a d 7772a a d d h =+=50.6 齿轮8

8a d 8882a a d d h =+=67.2

14

齿根圆直径

齿轮7

7

f d

7772f f d d h =-=41.6

齿轮8

8

f d

8882f f d d h =-=58.2

15

齿顶圆压力

齿轮7

7

a α

777arccos(/)a b a d d α==35.20° 齿轮8

2a α

888arccos(/)a b a d d α==32.96°

16 重合度

ε

'

'

55661[(tan tan )(tan tan )]2a a z z ααααπ

-+-=1.48

表3 滑移齿轮9、10参数

序号

项目

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

1 齿数

齿轮9

9z 25 齿轮10

10z

27 2 模数 m

2 3 压力角 α

200 4 齿顶高系数 *

a h

1 5 顶隙系数 *

c

0.25

6 标准中心距 a

9101()2

a m z z =

+=52

7 实际中心距 '

a

54.5 8

啮合角

'

α

26.3°

9

变位系数

齿轮9

9x

0.7

齿轮10 10x 0.75

10

齿顶高

齿轮9

9a h *

99()a a h m h x =+=3.4

齿轮10

10

a h

*

1010()a a h m h x =+=3.5

11

齿根高

齿轮9

9f h

**

99()f a h m h c x =+-=1.1

齿轮10

10

f h

*

*

1010()f a h m h c x =+-=1

12

分度圆直径

齿轮9

9d 99d m z ==50

齿轮10 10d 1010d m z ==54 13

齿顶圆直径

齿轮9

9a d

9992a a d d h =+=56.8

齿轮10

10

a d

1010102a a d d h =+=61

14

齿根圆直径

齿轮9

9

f d

9992f f d d h =-=47.8

齿轮10

10

f d

1010102f f d d h =-=52

15

齿顶圆压力

齿轮9

9

a α 999arccos(/)a

b a d d α==34.19°

齿轮10

10

a α

101010arccos(/)a b a d d α==33.71°

16

重合度

ε

'

'

55661[(tan tan )(tan tan )]2a a z z ααααπ

-+-=1.48

5.定轴齿轮变速传动中每对齿轮几何尺寸及重合度计算

表4 定轴圆柱齿轮11、12参数(齿轮13、14与11、12对应相同)

项目

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

1

齿数

齿轮11

11z

21 齿轮12

12z

53 2 模数 m

3 3 压力角 α

200 4 齿顶高系数 *

a h

1 5 顶隙系数 *

c

0.25

6 标准中心距 a

11121()2

a m z z =

+=74

7 实际中心距 '

a

77.1 8

啮合角

'α 25.55°

9

变位系数

齿轮11

11x

0.71

齿轮12 12x 1.14 10

齿顶高

齿轮11

11a h

*

1111()a a h m h x =+=3.42

齿轮12

12

a h

*

1212()a a h m h x =+=4.28

11

齿根高

齿轮11

11

f h

**

1111()f a h m h c x =+-=1.08

齿轮12

12

f h

**

1212()f a h m h c x =+-=0.22

12

分度圆直径

齿轮11

11d

1111d m z ==42

齿轮12

12d 1212d m z ==106

13

齿顶圆直径

齿轮11

11

a d

1111112a a d d h =+=48.84

齿轮12

12

a d

1212122a a d d h =+=114.56

14

齿根圆直径

齿轮11

11

f d 1111112f f d d h =-=39.84

哈工大卫星定位导航原理实验满分报告

卫星定位导航原理实验 班级:1105103班 学号:1110510304 姓名: 同组人: 2014年11月12日

实验一实时卫星位置解算及结果分析 一、实验原理 实时卫星位置解算在整个GPS接收机导航解算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卫星位置的解算是接收机导航解算(即解出本地接收机的纬度、经度、高度的三维位置)的基础。需要同时解算出至少四颗卫星的实时位置,才能最终确定接收机的三维位置。 对某一颗卫星进行实时位置的解算需要已知这颗卫星的星历和GPS时间。而星历和GPS 时间包含在速率为50比特/秒的导航电文中。导航电文与测距码(C/A码)共同调制L1载频后,由卫星发出。本地接收机相关接收到卫星发送的数据后,将导航电文解码得到导航数据。后续导航解算单元根据导航数据中提供的相应参数进行卫星位置解算、各种实时误差的消除、本地接收机位置解算以及定位精度因子(DOP)的计算等工作。关于各种实时误差的消除、本地接收机位置解算以及定位精度因子(DOP)的计算将在后续实验中陆续接触,这里不再赘述。 卫星的额定轨道周期是半个恒星日,或者说11小时58分钟2.05秒;各轨道接近于圆形,轨道半径(即从地球质心到卫星的额定距离)大约为26560km。由此可得卫星的平均角速度ω和平均的切向速度v s为: ω=2π/(11*3600+58*60+2.05)≈0.0001458rad/s (1.1) v s=rs*ω≈26560km*0.0001458≈3874m/s (1.2) 因此,卫星是在高速运动中的,根据GPS时间的不同以及卫星星历的不同(每颗卫星的星历两小时更新一次)可以解算出卫星的实时位置。本实验同时给出了根据当前星历推算出的卫星在11小时58分钟后的预测位置,以此来验证卫星的额定轨道周期。 本实验另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是对卫星进行相隔时间为1s的多点测量(本实验给出了三点),根据多个点的测量值,可以估计Doppler频移。 由于卫星与接收机有相对的径向运动,因此会产生Doppler效应,而出现频率偏移。Doppler频移的直接表现是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不恰好在L1(1575.42MHz)频率点上,而是在L1频率上叠加了一个最大值为±5KHz左右的频率偏移,这就给前端相关器进行频域搜索,捕获卫星信号带来了困难。如果能够事先估计出大概的Doppler频偏,就会大大减小相关器捕获卫星信号的难度,缩短捕获卫星信号的时间,进而缩短接收机的启动时间。GPS 接收机的启动时间是衡量接收机性能好坏的重要参数之一,而卫星信号的快速捕获,缩短接收机的启动时间也是目前GNSS业界的热点问题。 本实验中Doppler频移的预测与后续《可视卫星位置预测》实验是紧密联系的,可视卫星位置预测中也包括对Doppler频移的预测。本实验将给出根据卫星位置和本地接收机的初始位置预测Doppler频移的方法。 有了卫星位置和本地接收机的初始位置,就可以根据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出卫星距接收机的距离d。记录同一卫星在短时间t内经过的两点的空间坐标S1和S2,就可以分别得到这两点距接收机的距离d1和d2。只要相隔时间t取的较小(本实验取t=1s),|d1-d2|/t 就可以近似认为是卫星与接收机在t时间内的平均相对径向运动速度,再将此速度转换为频率的形式就可以得到大致的Doppler频移。 设本地接收机的初始位置为R(x r,y r,z r),记录的卫星两点空间坐标为S1(x1,y1,z1)、S2(x2,y2,z2),相隔时间为t,卫星与接收机平均相对径向运动速度为v d,光速为c,Doppler 频移为f d,则Doppler频移预测的具体公式如下所示: d1=[(x1-x r)2+(y1-yr)2+(z1-z r)2]1/2 (1.3) d2=[(x2-x r)2+(y2-y r)2+(z2-z r)2]1/2(1.4)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V带传动设计完美版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V带传动设计完美版

————————————————————————————————作者:————————————————————————————————日期: ?

Harbin Instituteof Technology 机械设计大作业说明书 大作业名称:机械设计大作业 设计题目:V带传动设计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2014.10.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一、大作业任务书 ........................................................................................................................... 1 二、电动机的选择 ........................................................................................................................... 1 三、确定设计功率d P ..................................................................................................................... 2 四、选择带的型号 ........................................................................................................................... 2 五、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1d d 和2d d ............................................................................................. 2 六、验算带的速度 ........................................................................................................................... 2 七、确定中心距a 和V 带基准长度d L ......................................................................................... 2 八、计算小轮包角 ........................................................................................................................... 3 九、确定V 带根数Z ........................................................................................................................ 3 十、确定初拉力0F ......................................................................................................................... 3 十一、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 4 十二、小V 带轮设计 .. (4) 1、带轮材料选择 ............................................................................................................. 4 2、带轮结构形式 . (4) 十二、参考文献 ............................................................................................................................... 6 ?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轴系

HarbinI n s t i tut e o fTech n o logy 机械设计大作业说明书大作业名称:轴系设计 设计题目: 5.1.5 班级:1208105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张锋 设计时间:2014.12.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作业任务书 题目___轴系部件设计____ 设计原始数据: 方案电动机 工作功 率P/k W 电动机满 载转速n m /(r/min) 工作机的 转速n w /(r/min) 第一级 传动比 i1 轴承座 中心高 度 H/mm 最短工 作年限 工作环 境 5.1.5 3 710 80 2 170 3年3 班 室内清 洁 目录 一、选择轴的材料 (1) 二、初算轴径 (1) 三、轴承部件结构设计 (1) 3.1轴向固定方式 (2) 3.2选择滚动轴承类型 (2) 3.3键连接设计 (2) 3.4阶梯轴各部分直径确定 (2) 3.5阶梯轴各部段长度及跨距的确定 (2) 四、轴的受力分析 (3) 4.1画轴的受力简图 (3) 4.2计算支反力 (3) 4.3画弯矩图 (3) 4.4画转矩图 (5) 五、校核轴的弯扭合成强度 (5)

六、轴的安全系数校核计算………………………………………………6 七、键的强度校核 (7) 八、校核轴承寿命 (8) 九、轴上其他零件设计 (9) 十、轴承座结构设计 (9) 十一、轴承端盖(透盖).........................................................9参考文献 (10)

一、选择轴的材料 该传动机所传递的功率属于中小型功率,因此轴所承受的扭矩不大。故选45号钢,并进行调质处理。 二、初算轴径 对于转轴,按扭转强度初算直径 3min m P d C n ≥ 式中: P ————轴传递的功率,KW ; m n ————轴的转速,r/mi n; C————由许用扭转剪应力确定的系数,查各种机械设计教材或机械设计手册。 根据参考文献1表9.4查得C=118~106,取C=118, 所以, mm n P C d 6.23355 85.211833==≥ 本方案中,轴颈上有一个键槽,应将轴径增大5%,即 ????d ≥23.6×(1+5%)=24.675mm 按照GB 2822-2005的a R 20系列圆整,取d=25mm。 根据GB/T1096—2003,键的公称尺寸78?=?h b ,轮毂上键槽的尺寸 b=8m m,mm t 2.0013.3+= 三、轴承部件结构设计 由于本设计中的轴需要安装带轮、齿轮、轴承等不同的零件,并且各处受力不同,因此,设计成阶梯轴形式,共分为七段。以下是轴段的草图: 3.1及轴向固定方式 因传递功率小,齿轮减速器效率高、发热小,估计轴不会长,故轴承部件的固定方式可采用两端固定方式。因此,所涉及的轴承部件的结构型式如图2所示。然后,可按轴上零件的安装顺序,从min d 处开始设计。 3.2选择滚动轴承类型 因轴承所受轴向力很小,选用深沟球轴承,因为齿轮的线速度,齿轮转动时飞溅的润滑油不足于润滑轴承,采用油脂对轴承润滑,由于该减速器的工作环境清 洁,脂润滑,密封处轴颈的线速度较低,故滚动轴承采用毡圈密封,由于是悬臂布置所以不用轴上安置挡油板。 3.3 键连接设计 轴段⑦ 轴段⑥ 轴段⑤ 轴段④ 轴段③ 轴段② 轴段① L1 L2 L3 图1

哈工大机械设计基础学时试题答案

班 级 姓 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分数 一、 填空题(共24 分,每空1分) 1)按照两表面间的润滑状况,可将摩擦分为 干摩擦 、 边界摩擦 、 流体摩擦 和 混合摩擦 。 2)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联接不需要经常装拆时,往往采用螺纹联接中的 螺钉 联接。 3)带传动中,带在带轮上即将打滑而尚未打滑的临界状态下,紧边拉力F 1与松边拉力F 2之间的关系为 112f F F e α=? 。 4)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L ,是指一批相同的轴承,在相同的条件 下运转,其中 90% 的轴承在疲劳点蚀前所能转过的总转数,单位为106r 。 5)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限制pv 值,主要是为了防止轴瓦 胶合 失效。 6)弹簧指数C= D/d ,C 越大,弹簧刚度越 小 。 7)当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机构的压力角为 90° 。 8)有一紧螺栓连接,已知预紧力'F =1500N ,轴向工作载荷F =1000N ,螺栓的刚度C b =2000N/mm ,被连接件的刚度C m =8000N/mm ,则螺栓所受的总拉力F 0= 1700 N ,剩余预紧力''F = 700 N ,保证结合面不出现缝隙的最大轴向工作载荷F max = 1875 N 。 9)对于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通常先按 齿面接触疲劳 强度进行设计,然后校核 齿根弯曲疲劳 强度。 10)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主要是 齿面点蚀 、 齿面胶合 和 齿面磨损 ,而且失效通常发生在 蜗轮轮齿上 。 哈工大2005 年秋季学期 机械设计基础(80学时)试题答案

11)在凸轮机构的几种基本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规律使凸轮机构产生刚性冲击,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则没有冲击,等加速等减速、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产生柔性冲击。 二、选择题(共11分,每小题1分) 1)一阀门螺旋弹簧,弹簧丝直径d=2.5mm,因环境条件限制,其弹簧外径D2不得大于17.5mm,则弹簧指数不应超过c) 。 a) 5 ; b) 6.5 ; c) 6 ; d) 7 。 2)平键的剖面尺寸b×h是根据d) 从标准中查取。 a) 传递转矩的大小; b) 载荷特性; c) 键的材料; d) 轴的直径。 3)带传动采用张紧轮的目的是d) 。 a)减轻带的弹性滑动; b) 提高带的寿命; c) 改变带的运动方向; d) 调节带的初拉力。 4)润滑良好的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最常见的失效形式为b) 。 a) 齿面磨损; b) 齿面疲劳点蚀; c) 齿面胶合; d) 齿面塑性变形。 5)在V带传动设计中,取小带轮基准直径d d1≥d dmin,主要是为了考虑 a) 对传动带疲劳强度的影响 a) 弯曲应力; b) 离心拉应力; c) 小带轮包角; d) 初拉力。 6)蜗杆传动中,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加蜗杆的头数,则传动效率 b) 。 a) 降低; b) 提高;c) 不变;d)可能提高,可能降低。 7)工作时只承受弯矩,不传递转矩的轴,称为a) 。 a) 心轴; b) 传动轴; c) 转轴; d) 曲轴。 8)半圆键连接的主要优点是c) 。 a) 对轴的强度削弱较轻; b) 键槽的应力集中较小; c) 适于锥形轴端的连接。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千斤顶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机械设计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 设计题目:螺旋起重器(千斤顶) 院系:机电学院 班级:1308103 设计者:王钤 学号:1130810320 指导教师:郝明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 设计题目 螺旋起重机是一种简单的起重装置,用手推动手柄即可起升重物。它一般由底座、螺杆、螺母、托杯、手柄等零件组成。起重机的原始数据如下所 二、 设计内容 1、 选择螺杆、螺母的材料 螺杆采用45号钢调质,由参考文献[2]表10.2查得抗拉强度 b 600 MPa σ=,s 355 MPa σ=。螺母材料用铝青铜CuAl10Fe3Z (考虑速度低) 。 2、 耐磨性计算 螺杆选用45钢,螺母选用铸造铝青铜CuAl10Fe3Z ,有参考文献[1]表8.11 查得[]p =18~25MPa ,人力驱动时[]p 值可以加大20%,则[]p =21.6~30MPa ,取 []25MPa p = 。按耐磨性条件设计螺纹中径2d ,选用梯形螺纹,则 2d ≥,由参考文献[1]查得,对于整体式螺母系数 1.2~2.5ψ=,取 1.5ψ=。则 222.6d mm ≥==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2d -----螺纹中径,mm ; []p -----许用压强,MPa ; F

查参考文献[2]表11.3、11.4取公称直径32d =mm ,螺距6P =mm ,中径 229d =mm ,小径325d =mm ,内螺纹大径433D =mm 。 3、 螺杆强度校核 螺杆危险截面的强度条件为: e []σσ=≤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3d -----螺纹小径,mm ; 1T -----螺纹副摩擦力矩,N mm ?,2 1tan(') 2 Q d T F ψρ=+,ψ为螺纹升角,216 arctan arctan 3.767929 np d ψππ?===? 。 []σ-----螺杆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 查参考文献[1]表11.3得钢对青铜的当量摩擦因数'0.08~0.10f =,取 '0.09f =,螺纹副当量摩擦角'arctan 'arctan 0.09 5.1427f ρ=== 。把已知值代入1T 计算式中,得: 129 30000tan(3.7679 5.1427)682022 T N mm =? ?+?=? 72.2e MPa σ== 由参考文献[1]表8.12可以查得螺杆材料的许用应力s []3~5 σσ= ,其中 s 355 MPa σ=,则[]71~118 MPa σ=,取[]σ=100MPa 。 显然,e []σσ<,螺杆满足强度条件。 4、 螺母螺纹牙的强度校核 螺母螺纹牙根部的剪切强度条件为 4[]Q F Z D b ττπ= ≤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哈工大自动控制原理 大作业

自动控制原理 大作业 (设计任务书) 姓名: 院系: 班级: 学号: 5. 参考图5 所示的系统。试设计一个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使得稳态速度误差常数为20 秒-1,相位裕度为60

度,幅值裕度不小于8 分贝。利用MATLAB 画出 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和单位斜坡响应曲线。 + 一.人工设计过程 1.计算数据确定校正装置传递函数 为满足设计要求,这里将超前滞后装置的形式选为 ) 1)(() 1)(1()(2 12 1T s T s T s T s K s G c c ββ++++= 于是,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 G s G c 。这样就有 )5)(1()(lim )()(lim 00++==→→s s s K s sG s G s sG K c c s c s v 205 ==c K 所以 100=c K 这里我们令100=K ,1=c K ,则为校正系统开环传函) 5)(1(100 )(++= s s s s G

首先绘制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 由图1可知,增益已调整但尚校正的系统的相角裕度为? 23.6504-,这表明系统是不稳定的。超前滞后校正装置设计的下一步是选择一个新的增益穿越频率。由)(ωj G 的相角曲线可知,相角穿越频率为2rad/s ,将新的增益穿越频率仍选为2rad/s ,但要求2=ωrad/s 处的超前相角为? 60。单个超前滞后装置能够轻易提供这一超前角。 一旦选定增益频率为2rad/s ,就可以确定超前滞后校正装置中的相角滞后部分的转角频率。将转角频率2/1T =ω选得低于新的增益穿越频率1个十倍频程,即选择2.0=ωrad/s 。要获得另一个转角频率)/(12T βω=,需要知道β的数值, 对于超前校正,最大的超前相角m φ由下式确定 1 1 sin +-= ββφm 因此选)79.64(20 ==m φβ,那么,对应校正装置相角滞后部分的极点的转角频率为 )/(12T βω=就是01.0=ω,于是,超前滞后校正装置的相角滞后部分的传函为 1 1001 520 01.02.0++=++s s s s 相角超前部分:由图1知dB j G 10|)4.2(|=。因此,如果超前滞后校正装置在2=ωrad/s 处提供-10dB 的增益,新的增益穿越频率就是所期望的增益穿越频率。从这一要求出发,可 以画一条斜率为-20dB 且穿过(2rad/s ,-10dB )的直线。这条直线与0dB 和-26dB 线的交点就确定了转角频率。因此,超前部分的转角频率被确定为s rad s rad /10/5.021==ωω和。 因此,超前校正装置的超前部分传函为 )1 1.01 2(201105.0++=++s s s s 综合校正装置的超前与之后部分的传函,可以得到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S G c 。 即) 1100)(11.0() 15)(12(01.02.0105.0)(++++=++++= s s s s s s s s s G c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哈工大机械制造大作业

哈工大机械制造大作业

一、零件分析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操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55叉口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其生产纲领为批量生产,且为中批生产。

图1-1 CA6140拨叉零件图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材料采用HT200,加工性能一般,在铸造毛坯完成后,需进行机械加工,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小头孔Φ25:该加工面为内圆面,其尺寸精度要求为; 2、叉口半圆孔Φ55:该加工面为内圆面,其尺寸精度要求为; 3、拨叉左端面:该加工面为平面,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位置精度要求与内圆面圆心距离为; 4、叉口半圆孔两端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为,其垂直度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为; 5、拨叉左端槽口,其槽口两侧面内表面为平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为,其垂直度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为0.08mm。 6、孔圆柱外端铣削平面,加工表面是一个平面,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三、确定毛坯

1、确定毛坯种类: 零件材料为,查阅机械制造手册,有,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铸造毛坯。 图3-1 毛坯模型 2、毛坯特点: (1)性能特点: (2)结构特点:一般多设计为均匀壁厚,对于厚大断面件可采用空心结构。CA6140拨叉厚度较均匀,出现疏松和缩孔的概率低。 (3)铸造工艺参数: 铸件尺寸公差:铸件公称尺寸的两个允许极限尺寸之差成为铸件尺寸公差。成批和大量生产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基础轴系部件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大作业计算说明书 题目:朱自发 学院:航天学院 班号:1418201班 姓名:朱自发 日期:2016.12.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基础 大作业任务书题目:轴系部件设计 设计原始数据及要求:

目录 1.设计题目 (4) 2.设计原始数据 (4) 3.设计计算说明书 (5) 3.1 轴的结构设计 (5) 3.1.1 轴材料的选取 (5) 3.1.2初步计算轴径 (5) 3.1.3结构设计 (6) 3.2 校核计算 (8) 3.2.1轴的受力分析 (8) 3.2.2校核轴的强度 (10) 3.2.3校核键的强度 (11) 3.2.4校核轴承的寿命 (11) 4. 参考文献 (12)

1.设计题目 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轴系部件设计2.设计原始数据

3.设计计算说明书 3.1 轴的结构设计 3.1.1 轴材料的选取 大、小齿轮均选用45号钢,调制处理,采用软齿面,大小齿面硬度为241~286HBW ,平均硬度264HBW ;齿轮为8级精度。 因轴传递功率不大,对重量及结构尺寸无特殊要求,故选用常用材料45钢,调质处理。 3.1.2初步计算轴径 按照扭矩初算轴径: 6 3 39.55100.2[]P P n d n τ?≥ =式中: d ——轴的直径,mm ;

τ——轴剖面中最大扭转剪应力,MPa ; P ——轴传递的功率,kW ; n ——轴的转速,r /min ; []τ——许用扭转剪应力,MPa ; C ——由许用扭转剪应力确定的系数; 根据参考文献查得106~97C =,取106C = 故 10635.0mm d ≥== 本方案中,轴颈上有一个键槽,应将轴径增大5%,即 35(15%)36.75mm d ≥?+= 取圆整,38d mm =。 3.1.3结构设计 (1)轴承部件的支承结构形式 减速器的机体采用剖分式结构。轴承部件采用两端固定方式。 (2)轴承润滑方式 螺旋角: 12() arccos =162n m z z a β+= 齿轮线速度: -338310175 2.37/6060cos 60cos16n m zn dn v m s πππ β???==== 因3/v m s <, 故轴承用油润滑。

刘朝友-装备设计大作业

机械装备大作业 卧式升降台铣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 班级:1008104班 姓名:刘朝友 学号:11008010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一、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运动设计 (1) 1 确定转速系列 (1) 2 绘制转速图 (2) 3 确定变速组齿轮传动副的齿数及定比传动副带轮直径 (3) 4 绘制传动系统图 (5) 5 核算主轴转速误差 (6) 三、动力设计 (7) 1 传动轴的直径的确定 (7) 2 齿轮模数的初步计算 (8) 3、选择带轮传动带型及根数 (9) 参考文献 (9)

一、设计任务 设计题目:卧式升降台铣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已知条件:工作台面积320×12500mm2,最低转速31.5r/min ,公比φ=1.41,级数Z=12,切削功率N=5.5KW 。 设计任务: 1. 运动设计:确定系统的转速系列;分析比较拟定传动结构方案;确定传动副的传动 比和齿轮的齿数;画出传动系统图;计算主轴的实际转速与标准转速的相对误差。 2. 动力设计:确定各传动件的计算转速;初定传动轴直径、齿轮模数;选择机床主轴 结构尺寸。 二、运动设计 1、确定转速系列 已知最低转速为31.5r/min ,公比?=1.41,查教材表标准转速系列的本系统转速系列如下: 31.5 45 63 90 125 180 250 355 500 710 1000 1400r/min 则转速的调整范围max min 1400 44.4431.5 n n R n = == 1)传动组和传动副数可能的方案有: 12=4?3 12=3?4 12=3?2?2 12=2?3?2 12=2?2?3 前两个方案虽然可以减少轴的数目,但有一个传动组内有四个传动副。若采用一个四连滑移齿轮,则会增加轴向尺寸;若用两个双联滑移齿轮,操纵机构必须互锁防止两滑移齿轮同时啮合。故不采用。 对于后三个方案,遵循传动副“前多后少”的原则,选取方案12=3?2?2 2)确定结构式 12=3?2?2方案中,因基本组和扩大组排列顺序的不同而有以下6种扩大顺序方案: 63122312??=, 61222312??=, 16222312??= 36122312??=, 21422312??=, 12422312??= 方案1,2,3,4的第二扩大组26x =,2p =2,则2r = max ) 12(68r ==-??是可行的。方案5,6中,2x =4,23p =,则2r = max ) 13(416r ?=-??,不可行。 在可行的1,2,3,4方案中,为使中间传动轴变速范围最小,采用扩大顺序与传动顺序 一致的传动方案1,13612322=??。

哈工大导航原理大作业

《导航原理》作业 (惯性导航部分)

一、题目要求 A fighter equipped with SINS is initially at the position of ?35 NL ?122X G Y G Z G ,and three accelerometers, X A ,Y A ,Z A are installed along the axes b X ,b Y ,b Z of the body frame respectively. Case 1:stationary onboard test The body frame of the fighter initially coincides with the geographical frame, as shown in the figure, with its pitching axis b X pointing to the east,rolling axis b Y to the north, and azimuth axis b Z upward. Then the body of the fighter is made to rotate step by step relative to the geographical frame. (1) ?10around b X (2) ?30around b Y (3) ?50-around b Z After that, the body of the fighter stops rotating. You are required to compute the final output of the three accelerometers on the fighter, using both DCM and quaternion respectively,and ignoring the device errors. It is known that the magnitude of gravity acceleration is 2/8.9g s m =. Case 2:flight navigation Initially, the fighter is stationary on the motionless carrier with its board 25m above the sea level. Its pitching and rolling axes are both in the local horizon, and its rolling axis is ?45on the north by east, parallel with the runway onboard. Then the fighter accelerate along the runway and take off from the carrier. The output of the gyros and accelerometers are both pulse numbers,Each gyro pulse is an angular increment of sec arc 1.0-,and each accelerometer pulse is g 6e 1-,with 2/8.9g s m =.The gyro output frequency is 10 Hz,and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32分) 1. 按表面间摩擦状态不同,滑动轴承可分为 液体摩擦 滑动轴承和 非液体摩擦 滑动轴承 2. 普通螺栓连接的凸缘联轴器是通过 摩擦力矩 传递转矩的;铰制孔螺栓连接的凸缘联轴器是通过 剪切与挤压 传递转矩的。 3. 三角形螺纹的牙型角为 60度 ,因其具有较好的 自锁 性能,所以通常用于 连接 。 4. 滑动轴承轴瓦上浇铸轴承衬的目的是 提高轴瓦的减磨耐磨性能 写出一种常用轴承衬材料的名称 轴承合金 。 5. 普通平键的工作面是 两侧面 ,其主要失效形式为 平键被压溃 ,其剖面尺寸b*h 是根据 轴的直径 来选择的。 6. 轮齿折断一般发生在 齿根 部位,为防止轮齿折断,应进行 齿根弯曲疲劳 强度计算。 7. 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是指一批轴承,在相同运转条件下,其中 90 %的轴承不发生 疲劳点蚀 前所运转的总转数。 8. 按工作原理不同,螺纹连接的防松方法有 摩擦防松 、 机械防松 和 破坏螺纹副防松 。 9.转速与当量动载荷一定的球轴承,若基本额定动载荷增加一倍,其寿命为原来寿命的 8 倍。 10.蜗杆传动中,蜗杆分度圆柱上的螺旋线升角应等于蜗轮分度圆上的螺旋角,且两螺旋线方向应 相同 。 1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1) 机构自由度大于零 (2) 原动件数等于自由度数 。 12.曲柄摇杆机构中,当 曲柄 与 机架 处于两次共线位置之一时,出现最小传动角。 13.圆柱螺旋弹簧的特性线是表示弹簧 受力与变形 之间的关系曲线;弹簧受轴向工作载荷时,其簧丝横截面上的应力最大点在 簧丝内侧点 ; 哈工大2004年秋季学期 机械设计基础(80学时) 试题答案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作业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作业 一、大作业类型: 1.设计类 2.论文类 二、周知: 每位同学在课程结束前(16周)至少上交一份大作业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材料,占课程总成绩的70%。电子版和打印版各一份,由各班学习委员收齐上交,电子版由各班学习委员刻录光盘后统一上交存档。 三、设计或撰写要求 (一)设计类 1. 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设计目的:通过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设计理论,得到设计构思、方案分析、零件计算、查阅技术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机械系统设计和计算能力。 设计内容: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的运动设计和动力设计 (1)运动设计 根据给定的机床用途、规格、极限速度、转速数列公比(或转速级数),分析、比较、拟定传动结构方案(包括结构式、转速图和传动系统图),确定传动副的传动比及齿轮的齿数,并计算主轴的实际

转速与标准转速的相对误差。 (2)动力设计 根据给定的电动机功率和传动件的计算转速,初步计算传动轴直径、齿轮模数;确定皮带类型及根数,确定机床主轴结构尺寸。 设计要求: (1)机床的规格及用途; (2)运动计; (3)动力设计(包括零件及组件的初算); (4)其它需要说明或论证的问题; (5)参考文献。 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大作业篇幅不少于3000字。要求论证充分、计算正确、叙述简明、条理清楚、合乎逻辑、词句通顺、标点正确、文字工整、图表清晰。 大作业后须附有参考文献目录,包括作者、书刊名称、出版社和出版年份。在说明书中引用所列的参考文献时,只在方括号里注明所列文献序号即可。 设计题目:XX机床主传动系统运动和动力设计 (三相4极异步电机,同步转速1500rpm)

哈工大导航原理大作业

哈工大导航原理大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导航原理》作业 (惯性导航部分)

一、题目要求 A fighter equipped with SINS is initially at the position of ?35 NL and ?122 EL,stationary on a motionless carrier. Three gyros X G ,Y G ,Z G ,and three accelerometers, X A ,Y A ,Z A are installed along the axes b X ,b Y ,b Z of the body frame respectively. Case 1:stationary onboard test The body frame of the fighter initially coincides with the geographical frame, as shown in the figure, with its pitching axis b X pointing to the east,rolling axis b Y to the north, and azimuth axis b Z upward. Then the body of the fighter is made to rotate step by step relative to the geographical frame. (1) ?10around b X (2) ?30around b Y (3) ?50-around b Z After that, the body of the fighter stops rotating. You are required to compute the final output of the three accelerometers on the fighter, using both DCM and quaternion respectively,and ignoring the device errors. It is known that the magnitude of gravity acceleration is 2/8.9g s m =. Case 2:flight navigation Initially, the fighter is stationary on the motionless carrier with its board 25m above the sea level. Its pitching and rolling axes are both in the local horizon, and its rolling axis is ?45on the north by east, parallel with the runway onboard. Then the fighter accelerate along the runway and take off from the carrier. The output of the gyros and accelerometers are both pulse numbers,Each gyro pulse is an angular increment of sec arc 1.0-,and each accelerometer pulse is g 6e 1-,with 2/8.9g s m =.The gyro output frequency is 10 Hz,and the accelerometer ’s is 1Hz. The output of gyros and accelerometers within 5400s are stored in MATLAB data files named gout.mat and aout.mat, containing matrices gm of 35400? and am of 35400? respectively. The format of data as shown in the tables, with 10 rows of each matrix selected. Each row represents the out of the type of sensors at each sample time.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一千斤顶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作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题目:设计螺旋起重器(千斤顶) 系别: 班号: 姓名: 日期: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作业任务书 题目:设计螺旋起重器 设计原始数据:题号3.1.1 起重量Fq=30 kN 最大起重高度H=180mm

一 选择螺杆、螺母的材料 螺杆采用45#调制钢,由参考文献[2]表10.2查得抗拉强度b 600 MPa σ=,s 355 MPa σ=。 螺母材料用铝黄铜ZCuAl10Fe3。 二 耐磨性计算 螺杆选用45# 钢,螺母选用铸造铝黄铜ZCuAl10Fe3,由参考文献[1]表 5.8 查得[]p =18~25MPa 从表 5.8 的注释中可以查得,人力驱动时[]p 值可以加大20%,则[]p =21.6~30MPa 取[]25MPa p = 。 按耐磨性条件设计螺纹中径2d ,选用梯形螺纹,则 2d ≥ 由参考文献[1]查得,对于整体式螺母系数2ψ==1.2—2.5,取2ψ=。 则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2d -----螺纹中径,mm ; []p -----许用压强,MPa ; 查参考文献[2]表11.5取公称直径28d =mm ,螺距3P =mm ,中径226.5d =mm ,小径 324.5d =mm ,内螺纹大径428.5D =mm 。 三 螺杆强度校核 螺杆危险截面的强度条件为: 219.6d mm ≥==

e []σσ=≤ (2)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3d -----螺纹小径,mm ; 1T -----螺纹副摩擦力矩,2 1tan(') 2Q d T F ψρ=+ (3) ψ为螺纹升角,ψ ; []σ-----螺杆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 查参考文献[1]表5.10得钢对青铜的当量摩擦因数'0.08~0.10f =,螺纹副当量摩擦角 'arctan 'arctan 0.08~arctan 0.10 4.5739~5.7106f ρ===,取'5.7106ρ=(由表5.10的注 释知,大值用于启动时,人力驱动属于间歇式,故应取用大值)。把数据代入(3)式中,得 把数据代入(2)式中,得 由参考文献[1]表5.9可以查得螺杆材料的许用应力 s []4σ σ= (4) 其中s 355 MPa σ=,则 []88.75a MP σ= 显然,e []σσ<,螺杆满足强度条件。 四 螺母螺牙强度校核 螺母螺纹牙根部的剪切强度条件为 4[]Q F Z D b ττπ= ≤ (5)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4D -----螺母螺纹大径,mm ; 126.5 30000tan(2.0637 5.1427)502612T N mm =??+?= ?70.4e MPa σ==

2016年哈工大考研《机械设计基础》真题回忆版

2016年哈工大考研《机械设计基础》真题回忆版 填空题 题目很多,我记不太清了,但是有很多选①②③④这种填空格式的选择题,有几道确定是单选,还有几道我不确定,但是选的一个。考的还是五花八门,大概得认真把机械设计整本书背下来才能打高分。 简答题 第一道问张紧轮怎么布置 第二道是给出两个图问你哪个可以形成油膜,其实是考液体动压润滑的三个必要条件 第三道是给出一个高转速轴,一个低速重载轴,问都应该装哪种轴承 第四道问轴上装两个平键,考虑强度因素,问为什么两轴要呈180度放置 第五道说的是大批量生产一个直径280mm的齿轮套在直径50mm的轴上,问选用哪种结构,轮坯用哪种方式制造 第三题 计算自由度,机构蛮复杂的,但是这种题再难也难不到哪里去啦 第四题 是考虑摩擦圆摩擦角,让你对一个机构受力分析,然后第一问求某滑块速度,第二问求机构的效率。机构挺复杂的,有两个移动副和三个杆件,我时间不够这题没怎么做,大概觉得需要用到考虑摩擦圆摩擦角之后的受力分析,速度瞬心法求速度,还有效率的计算公式。←_←这题14分,特别值钱,但是又难又花时间第五题 凸轮,考对心直动从动件,理论轮廓是圆的一部分,考从动件位移,压力角计算

第六题 齿轮,考齿条刀具加工某齿轮,第一问加工标准的,第二问加工变位的,直接套公式就ok 第七题 轮系,两个周转和一个定轴的组合,问传动比 第八题 等效和速度波动调节,第一问求最大盈亏功,第二问求最大速度最小速度,第三问求它们出现的时间。唔,问题很常规,M-φ曲线比较新鲜,但总体还是很简单第九题 第一道,考的是铰制孔用螺栓,第一问求失效形式,第二问求设计最优结构,第三问求螺栓剪切力并根据校核条件设计直径。 考了十几年的普通螺栓今年突然就出了铰制了! 第二道,给的图是传送带加斜齿轮,直齿轮的三级传dong装置。在安装小齿轮的高速轴上,装了一对圆锥滚子轴承,给了小齿轮的Fa Fr Ft,传送带对该轴的压li,小齿轮转速,问小齿轮左旋还是右旋对轴承寿命有什么影响 第十题作图题 第一问是让你画联轴器和唇形密封圈,题目没直接提唇形,问的比较隐晦。 第二个题是轴系改错,轴承奇葩了点,是左边一个右边一对儿,不过常考的点还是那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