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地理信息技术学案

高三地理一轮地理信息技术学案
高三地理一轮地理信息技术学案

“3S”技术的比较

(1) 遥感(RS)

(2) 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GPS):指利用卫星群来获取地面经纬度坐标及其高程,并用于定位和导航的系统。

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定位导航、大地测量(以此为据进行地震预报)、野外勘测、旅游探险、生

态研究等。

(3) 地理信息系统(GIS)

①地理信息系统概念:是指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②应用:a.主要应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等。例如,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对

电力、电信、交通道路、自来水及排污管道等城市基础设施实行有效管理,并能提高交通事故、地管

线爆裂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效率。 b. 以交通道路管理为例,电子眼能拍到违章、追尾并能对车流

量和车速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为疏导交通提供依据。 c.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治安管理、医疗救护等

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易混辨析】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使用中常常容易混淆。学生要从概念入手:遥感是获取

信息(影像资料);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查询、处理信息和表达;定位系统主要进行定位和导航。区分

方法:在“3S”技术选取时可以依据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是“点”则选用GPS,是“面”

则需要看信息技术的获取还是对信息技术的分析、管理,信息获取。如果主要是看的功能,借助的

是“眼睛”(感知设备),则选用RS,如果主要是“想”的功能。借助的是”大脑”(计算机),

则选用GIS。

【巩固练习】

(2015·江苏学测)春节前后是我国人口流动最活跃的时期,“百度迁徒”结合手机等移动终端的

定位,可以全程、动态、即时、直观地展现这一大规模人口流动的轨迹,

下图为“2015年2月16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日)10时以杭州为中心的

人口流动方向图”,下表为“进出杭州旅客部分来源地和目的地城市及

其人数比例”。读图和表,回答1~2题。

1. “百度迁徙”最可能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

B.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D. 遥感技术、数字地球

2. 下列对表中数据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这一天的人口流动均为务工人员返乡

B. 上饶是杭州外来务工人员的来源地之一

C. 这一天人口多流向大城市

D. 29.47%的人口从上海经杭州前

往上饶

3. 为尽快获取地震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的信息,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

4.(2011·江苏学业水平真题)2011年干旱对冬小麦影响较大。对冬小麦产量

进行预估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

①遥感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5. (2012·江苏学业水平真题)下图为“夏秋季节某时刻卫星云图(台风)”。直接获取该云图影像

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6.(2013·江苏学业水平真题)埃及是非洲重要的农业国。下图为“埃及农业分布示意图”。农业

部门为了及时了解全国棉田面积增减,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数字地球 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 D.地理信息系统

(2014·江苏学业水平真题)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月面

虹湾区着陆。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夜晚温度低至零下180多摄氏度,白天温度高达100摄氏度

以上。下图为“月面虹湾区域影像图”。据此完成7题。

7. 获取“虹湾”区域影像,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安徽省宣城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奎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向北流入艾比湖,全长220公

里。近年来,冰川加速消融对该流域水资源产生重要影响。左图为奎屯河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图,右

图为1964~ 2015

年奎屯河流域冰

川面积与储量变

化。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8. 为提高研究精度,需对卫星图像中的冰川部分进行锐化增强、叠加影像以及目视解译等一系列处理。这些处理需要借助

A. RS技术

B. GPS技术

C. GIS技术

D. AI(人工智能)技术

9.目前,我国已建成全国1∶10 000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对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重点地区和国家级开发(园)区的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其中新增耕地2400万亩,为粮食持续丰收提供保障。据此回答

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和土地资源调查分别依托

A.GPS、GIS B.GPS、RS C.GIS、

RS D.RS、GIS

图11为我国某地某工作日18:00城市交通状况图。读图

回答10~11题。

图11

10.(2017南通高二学测模拟) 提供交通实时路况常用的技术是

A. RS

B. GIS

C. GPS

D. VR

11. (2017南通高二学测模拟)图中道路拥堵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区向近郊和远郊拓展

B. 近郊环境优美,适合居住

C. 远郊区现代农业发展迅速

D. 逆城市化明显,人口外迁

12.(2016?江苏学考·必修部分)图15为“黄河流域黄土分布

区图”。读图回答

利用GIS将黄河流域各地理要素进行图层叠加,可确定黄河流

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其中,GIS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获取相关地理空间信息

B.实时定位地理事物

C.实时监测河流水位流量

D.分析处理空间数据

生态指数能反映各区域生态的完整性、重要性及自然性的大

小。指数值越高,生态环境越好。读江苏省生态指数分布图(图16),完成13~14题。

13. (2017盐城高二学测模拟)下列对江苏省生态指数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 苏南高于苏北

B. 苏中高于苏东

C. 沿江高于沿海

D. 盐城高于南通

14. (2017盐城高二学测模拟)为了对比分析各地生态指数的变化情况,可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A. RS

B. GIS

C. GPS

D. 数字城市

15.(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近几年“滴滴打车”在中国特别是在大中型城市发展迅猛,打车软件将“互联网”和“交通”融合,这种出行模式对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互联网+交通”的经济模式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A.GIS与GPS B.RS与GPS C.GIS与RS D.数字地球与RS

靠近伊朗与土耳其边界的乌鲁米耶湖面积曾达4 500平方公里,是中东地区最大的湖泊之一,也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进入21世纪,乌鲁米耶湖水位下降,面积迅速缩小而面临消失,图4是不同时间乌鲁米耶湖的水域分布。读图回答。

16.获取乌鲁米耶湖水域分布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某人在上海等待公交车时,通过支付宝手机软件(App)中的城市服务→交通→实时交通查询,方便地查到要乘坐公交车的相关信息(图12)。读图,回答17题。

图12

17. 支付宝城市服务中的实时公交查询功能,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 )

A. GIS GPS

B. GIS RS

C. GPS RS

D. GIS GSM

(江苏省南京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国外某高中毕业生Oliver Crane 于2017年12月14日独自驾驶小船,从加那利群岛出发,历时44天,到达安提瓜岛,成功横渡了大西洋。图5中虚线箭头代表Oliver Crane横渡大西洋的航线。据此回答18题。

18. 本次航行线路与预设线路相吻合,Oliver Crane 可能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包括( )

①GIS ②GPS ③RS ④数字地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支撑这些发明的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它们是中国经济科技创新成就的缩影。据此回答19题。

19. 高铁运行中需要及时追踪列车位置,对其进行调度;使用“无桩式”共享单车时需要利用手机中的特定软件找车。在此过程中两者共同运用到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和GPS

B. RS和GIS

C. IT和AI

D. GIS和

GPS

城市共享单车主要服务于市民短距离出行和公交换乘。图7反映北京早、晚高峰时距地铁站不同距离范围内每5分钟借车或还车的次数。读图,回答20题。

图7 20. 从技术上看,城市共享单车的普及主要得益于 ( ) A. 遥感技术的发展 B.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 C. 全球定位技术的发展 D. 互联网与空间定位技术的发展 【教学反思】

【备课素材集锦】GPS 与我国北斗导航

【答案与解析】

1.C

2.B

8. C 【解析】 RS(遥感技术)主要功能是信息采集,获得遥感图像,本题中遥感图片已获得,故A 错;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赋予坐标及导航功能;与题意不符故B 错;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的去管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析、再组合、再分析等,还能查询、检索、修改、输出、更新、可视化等,其功能符合本题要求,故选C 。人工智能与本题要求无关,D 错误。

9.C 10.B 解析:注意图中交通状况图,并非影像图,而是经过分析处理过的地图,需要GIS 技术。 11.A 解析:图中道路拥堵的路段位于城市外缘工业区与城市之间,拥堵的时间是工作日的18:00,故应该是工人下班所致,在四个选项中最符合的工业区向城市近郊和远郊拓展,导致工业区与居住地的分离。 12. D 解析:GIS 主要的功能在于对已有空间信息的分析、处理,从而为人们提供查询服务。 13.D 14.B

解析:(13.结合图例,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南通地区是江苏各区中生态指数分布最低的地区,因此D 选项正确。14.注意材料要求的对不分析各地指数变化情况,是对已有信息的处理分析,这是GIS 的功能。

15.A 16.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3s 技术的应用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7. A 解析:支付宝城市服务中的实时公交查询功能,能够方便地查到要乘坐公交车的相关信息,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GIS;其目的是要知道公交车位置,需要GPS 技术,A 正确。不需要RS 监测或拍摄具体遥感图像。GSM 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不能查找公交。

18. A 解析:本次航行线路与预设线路相吻合,航行线路规划需要运用GIS ,航行过程中时刻需要利用GPS 定位定时,故①②正确。 19. D 解析:GPS 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GIS 主要功能是查询、分析、处理信息;RS 主要功能是拍摄

遥感图像、监测。高铁运行过程中,需要及时确定其位置,需要利用GPS 技术进行定位,对运行过程中信息的分析处理调度需要GIS 技术。使用“无桩式”共享单车也需要利用GIS 进行查询,还需要利用GPS 了解共享单车的具体位置。故在此过程中两者共同运用到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GPS 和GIS 。

2019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9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下列地理事物的变化,难以通过遥感影像分析得到的是( ) A.沙漠的扩张B.湖泊的消长 C.土壤养分的变化D.冰川的消融 2.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3.下图为某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工作流程示意图。完成问题。 该地理信息技术为 A.RS B.GPS C.GIS D.VR 4.下列灾害可以用遥感技术监测的() ①旱情②水灾③滑坡④农林病虫害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18年1月18日下午,作为全球城市复杂环境下的首次试跑,京东配送机器人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上路运行,与此同时,京东开办的无人超市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正式开张纳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京东配送机器人按系统设定路线精准送达所需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GIS B.GPS、RS C.GPS、GIS D.数字地球、GIS 6.京东在无人超市选址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GIS B.RS C.GPS D.GPRS

2017年共享汽车成为共享经济领域获投金额最高的行业,分时租赁共享电动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完成下面小题。 7.在陌生地点,共享汽车驾驶员快速、准确找到停车位,利用了地理3S技术中的()A.GIS、GPS B.GPS C.RS、GIS D.RS 、GPS 9.(题文)蔬菜速递是指客户通过网络订购蔬菜,企业根据客户所在城市,安排所在城市的连锁店直接把蔬菜送到客户家里,是蔬菜销售的新形式。据此完成下题。 为提高配送效率,连锁店计划将订单分区处理派送,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数字地球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 10.近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手机呼叫出租车出行,缓解打车难的问题。乘客只要在手机软件中点击“我要用车”并发送用车信息,该信息就会传送给离乘客较近的出租车司机,司机可以在手机中一键抢应,并和乘客联系。打车软件运用的核心技术是A.RS和GPS B.RS和GIS C.GPS和GIS D.GPS和数字地球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1.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RS—GIS B.RS—GIS—GPS C.GIS—RS—GPS D.RS—GPS—GIS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学案10:1.2.2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课时2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的概念和工作过程。 2.结合实例,理解“3S”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重点) 3.掌握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区别与联系。(重难点) 阶段1 知识梳理 教材整理1 地理信息系统(GIS) 阅读教材P 10至P 11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专门处理___________的计算机系统。 2.简要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3.应用 (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 ①提供反映________的各种________。 ②对环境和________进行动态监测及________。 (2)城市管理????? 查看、查询相关信息资源制作相关的统计分析图和专题图 综合分析相关信息,进行应急事件的 录入、处理、决策等工作 微体验 正误判断: (1)地理信息系统即计算机系统。( ) (2)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的根本区别在于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空间分析功能。( ) (3)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应急事件的处置提供决策支持。( ) 教材整理2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阅读教材P 11最后两自然段至P 12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_______后,由_______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3S”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微体验 正误判断: (1)数字地球是“3S”技术的综合。( ) (2)利用数字地球,可以预测未来,但无法模拟数世纪前的环境。( )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阶段2 合作探究 [ 材料一甲图为一幅具有林木、河流和住房的景观图,乙图是根据该图而建立的空间数据模型。 材料二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

2020-2021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单元活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热点链接】2020年3月30日,四川省西昌市经久乡马鞍村发生森林火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安排多颗高分辨率卫星对灾区进行监测,并调取多幅卫星影像,服务于救灾工作。火灾发生后,基于北斗的手持机第一时间驰援森林灭火,部分志愿者配备了北斗手持终端支援救灾现场,确保救灾工作有序、高效。此次救灾利用了什么地理信息技术? 提示卫星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 通过探究有关 自然地理问 题,了解地理 信息技术的应 用。 水平1:根据资料,说明地理信 息技术的含义。 水平2:根据资料,归纳主要地 理信息技术的含义、主要作用及 应用领域。 水平3:运用图表资料,归纳主 要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探讨地 理信息技术在自然地理研究中 的应用。 水平4:综合运用资料,探究地 理信息技术图像的判读和应用。 人地协调观:运用地理信息 技术,服务于防灾减灾,减 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综合思维:地理信息技术图 像的判读、地理信息技术的 比较及应用。 地理实践力:运用手机地图, 体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用途 1.概念: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对□01地理信息进行获取、□02分析和应用的综合性技术,是地理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组成:遥感、地理信息系统、□03卫星定位系统等。

3.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在资源普查、□04灾害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价、区域发展、城市规划、工程设计、交通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二遥感及其应用 1.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反射、□01发射电磁波,不同物体的□02电磁波特性不同。 2.应用:资源评估、□03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 3.环节:信息的□04获取、传输、接收、处理、分析和应用。 4.优点:探测范围□05大、获取资料□06快、受地面条件限制□07少、获取信息量□08大等。 5.遥感影像 (1)判读基础:不同地物有不同的□09影像特征。 (2)色彩:水域为蓝色,人工建筑多呈灰色,植被呈红色。 (3)形状:人工建筑、工程的边界往往□10棱角明显,形状规则;道路的宽度一般变化□11较小,河流的宽度多变;道路相对比较□12顺直,河流则弯弯曲曲。 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概念: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由卫星群组成的卫星系统。 (2)观测卫星数量:可以同时观测到□01四颗卫星。 (3)获取信息:获取观测点的□02经纬度和高程。 (4)作用:□03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 (5)优点:□04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成本。 (6)应用:□05大地测量、地面监测、交通导航等。 2.地理信息系统 (1)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06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07管理、运算、□08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 通过这次继续教育学习,尤其是《信息化教学与实践》的学习,我理解到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水平、创新水平和地理思维水平有很大的协助。 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计算机能把各种地理事实材料:平面的和立体的、静止的地理事物图像和动态的变化过程、外部的形态和内部的结构体现在学生面前,而计算机的可控性,使学生能够有选择地更加仔细地观察到各种地里事实材料,不致漏掉某些关键信息,这有利于学生观察水平的培养。正是因为学生能充分接受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地理事实材料,才能使学生认真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得出所要掌握的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这比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要更有说服力,也更能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地理思维是地理学习的核心活动。所谓地理思维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考察地理事物或想象,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揭示地理事物的内部联系,达到对地理事物的规律性理解。譬如理解区域地理特征的思维模式如下:建立空间概念-------分析自然要素特征----------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人文地理要素特征------------综合人文地理特征------------综合区域地理特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的地理信息,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抓住地理景观要素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学生通过度析、判断地理现象,提升对地理本质的理解,通过综合概括地理现象,培养较为严密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照、比较地理现象,提升地理区域差异性理解。使用信息技术将学生需要的地理信息原汁原味地表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观其形闻其声,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而这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水平的基础。

高考地理复习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学案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知识体系预览 必考加试 1.地理信息系统 ①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②地理信息系统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 过程 2.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a a b 了解地理信 息系统在城 市管理中的 作用 3.遥感技术 ①遥感的概念 ②遥感的技术系统和分类 4.遥感与资源普查 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5.遥感与环境和灾害监测 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a a c c 了解遥感在 资源普查、环 境和灾害监 测中的应用 6.全球定位系统 ①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②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过程 7.全球定位系统与定位导航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a b a 考点一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必考+加试) [考点梳理]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a)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过程(a) (1)地理信息系统由GIS硬件、地理数据、GIS软件、GIS人员和应用模型等五部分组成。 (2)工作过程:主要包括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地理信息输

出等环节。 3.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b+加试) (1)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公安、水利、公共设施、商业金融等。 (2)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城市规划和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土地利用与管理、生态环境管理。 思考 (1)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 (2)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并用于国土整治的技术是________。提示(1)地理信息系统(GIS) (2)地理信息系统 [考点突破] 1.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 2.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一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学案中图版必修320180713517

第一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课程标准 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 2.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 全球定位系统 阅读教材P74~P76“全球定位系统”,填写下列知识。 1.概念: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经纬度和高程的系统。 2.组成: 【图表解读】 1.读教材“图3-1-3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星座”,据图说明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的组成及作用。 提示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由分布在距地面20 200千米的6个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其中3颗备用)组成,每个卫星轨道面上各有4颗卫星。卫星轨道均为接近正圆的椭圆,运行周期约为11小时58分。卫星的分布使全球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2.读教材“图3-1-6GPS接收机的信号解读”,据图分析: (1)说出该地经纬度和高度及误差。

(2)说出图示卫星数量及信号强度。 提示(1)该图表示接收机所在的经度为116°18′50.2″E、纬度为39°58′27.9″N。接收机所在的高度为109 m,误差为5.7 m。 (2)卫星分布图描绘了在你所处位置(圆心)仰望天空能搜索到的8颗卫星,大圆表示地平线,小圆为抬头以45°角仰望天空的范围,越靠近圆心,卫星信号越强。数字表示被接收到信号的卫星编号,黑色柱的长短表示信号强弱,一般能收到4~8颗卫星的信号。 教材梳理2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阅读教材P76~P79“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填写下列知识。 1.GPS的特点:全天候、高精度、自动测量。 2.GPS的主要功能:定位和导航。 3.GPS的应用领域: (1)军事:GPS最初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军事应用。 (2)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信息自动接收、存储等优势。 (3) (4)救援:GPS可对消防人员、救护人员、交通警察进行应急调遣。 (5)农业:GPS引入农业生产后产生了“精准农业耕作”。 (6)娱乐:GPS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出行、旅游、探险的好帮手。 [预习效果自测] 在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两院院士李德仁指出,我国的二代导航定位系统将由12颗卫星组成,到2020年建成我国类似的独立自主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据此回答1~2题。 1.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是( ) A.21颗和3颗 B.22颗和2颗 C.21颗和4颗 D.22颗和4颗 2.有关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服务过程有定时、间断性特点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看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 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 技术的兴起为21世纪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地理课堂中 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能使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的学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只是把地理 方面的相关事物与知识一一罗列,让学生达到认知的目的,所以初 中地理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在包罗万象的内容中,难免有一些地 理事物是大家没有见过的或者根本看不到的,很多地理事物的运动 和变化也是大家看不到的和无法想象的,而这一切在教学过程中仅 仅依靠语言和图片学生很难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却可以把这些地理 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 象的地理事物,以便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地球的运动》这节课,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一个简单的 动画就可以使很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复杂的空间 模型,对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有很大帮助。 其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地理是一个边缘性学科,虽然属于文科,但不像政治和历史只 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死记硬背是学不好地理的。地理的特别在于 地图这一第二语言,很多地理知识都需要学生图文结合,对比观察,在理解地图的基础上加以记忆。那就意味着在传统课堂上地理教师 不仅要板书而且要板图,这样需要大量的时间不说,单就地图而言 就包含了静态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多种,这些地图都靠教师用 语言去描述给学生,也是很难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的。信息技术弥 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它无限延伸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维,通过 图像、声音、色彩、动画将地图中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且身临其境, 形象、直观地感知、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加大了课 堂密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例如《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大气环流图,上课时不仅可以节省板图 时间,而且动态的图形、图像便于学生理解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学习更多内容。 最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知识梳理学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中国遥感系列卫星 中国遥感系列卫星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和遥感设备,对地表覆盖和自然现象进行观测的人造卫星,主要应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与人们生活也密切相关。 中国“遥感”系列卫星专指冠以“遥感XX号卫星”的系列卫星,不包括中巴系列、资源系列、环境系列、高分系列等国产遥感卫星。2006年4月27日,“遥感卫星一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至2015年8月27日10时31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二十七号卫星送入太空,中国已经成功发射27颗“遥感”系列卫星。 节次考试内容 学考 要求 选考要求考点1:遥感技术 (1)遥感的概念 (2)遥感的技术系统和分类 a a b b 考点2:遥感与资源 普查 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c c 考点3: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c c 遥感技术 ◆遥感的概念 遥感(RS)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遥感的技术系统和分类 1.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2.分类 依据分类 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根据传感器是否主动向观测目标发射电磁波主动式遥感与被动式遥感 续表 依据分类 按照电磁波的波谱 范围 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等 按照应用领域或专题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等 遥感与资源普查 ◆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是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重要应用领域。它的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的信息量大,可减少资源普查的盲目性。其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如下表所示: 应用 领域 具体内容备注 矿产资源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 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 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 的大致区域 生物资源在对森林、草原、绿地以及农作物等资源的调查中,通过 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 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信息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 环境保护等部门提供服 务 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31讲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0001

第31讲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I板块一I落实基础知识丨死预习再听谏课堂丸高败1.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读GPS卫星系统组成图,回答问题。 □PS卩星系统州戒 (1) 概念: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2) 系统组成: ⑶应用: ①最初用于军事。 ②目前拓展到交通、邮电、地矿、建筑以及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等部门和行

业。 ③其他用途:还可监测地壳的微小移动,从而帮助预报地震;与G§、RS结合,为资源调查、工程管理、精细农业服务。 【深度思考1】汽车导航运用了哪些技术? 提示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读遥感(RS)的工作过程图,回答问题。 (1) 概念: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提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2) 组成: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3) 应用。 ①资源普查: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是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重要应用领域。 ②环境灾害监测:有助于人类重新审视“地球家园”,提高人们对周围生活环境与灾害的认 识。 3.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读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构成图,回答问题。 (1) 概念: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2) 功能:①存储、管理数据;②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③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 (3) 系统组成:人员、A硬件、数据、B应用模型和软件。 (4) 工作过程。

2019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二轮复习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扎实开展考纲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二轮复习效果。 2、每周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完成学校的任务。 3、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安排 1、3月11日--3月17日专题一:地图、等值线、地球运动 2、3月18日--3月25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大气、水) 3、3月26日---4月1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地表形态、整体性与差异性) 4、4月2日----4月8日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5、4月9日----4月15日专题四: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工业、交通) 6、4月16日----4月22日专题五: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7、4月23日----4月29日专题六: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8、4月30日----5月6日专题七:地理信息技术专题八:自然灾害 9、5月7日----5月13日专题九:区域地理(中国、世界)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2012年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备课根据考纲要求,认真进行备考的二轮复习。复习中以学校所订资料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为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精选习题,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配合章节和阶段性复习,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2019-2020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三章 第二节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 一、遥感 1.概念:“遥远的感知”,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 2.类型: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3.工作过程 遥远的物体――――→反射或辐射 电磁波传感器――――→影像胶片 数据磁带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 判读分析遥感影像→用户应用 4.遥感影像 (1)组成:遥感影像由成千上万的像元组成。像元是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 (2)空间分辨率(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该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影像显示地表信息细节的能力就越强。 (3)类型:黑白、彩色(真彩色、假彩色)。 判断 1.在航天遥感中,卫星轨道越高,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就越高。( × ) 2.近地面遥感主要用于中低分辨率的遥感任务中。( × ) 3.遥感能够瞬时成像、 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实施动态监测和定位。( × ) 4.地物反射波谱特征是地物判读的基本依据。( √ ) 二、遥感的应用 1.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1)应用领域: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的建设等。 (2)遥感在资源普查方面的优势:可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和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2.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遥感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①原理: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区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

②内容:研究和预测同一流域水体污染历史和污染趋势。 ③意义:为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准确信息。 (2)遥感在沙尘暴监测中的应用 ①遥感卫星的特点:监测范围广、时效快、精度高、连续性强。 ②监测内容:沙尘暴的起源、移动和扩散过程。 思考遥感如何进行农作物估产? 答案不同长势、不同健康程度的农作物,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特征是不同的。通过分析农作物的长势、健康程度,就可以进行农作物的估产。 探究点遥感技术的应用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所谓“卫片执法”,是指依据卫星拍摄的遥感图片进行土地执法检查。国土资源部门有专门租用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的卫星,通过对不同时间拍摄的卫星图片进行对比,即可发现违法用地行为。据了解,2013年第十二次“卫片执法”检查,厦门市实际违法用地图斑总数为240个,总违法用地面积618.8亩、违法占用耕地面积132.0亩。 材料二2015年11月27日凌晨5时24分,我国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遥感二十九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根据官方报道,遥感二十九号卫星是分辨率为0.5 m的国土资源普查卫星,它的传输带宽也因此较其他卫星提升约6倍之多,这是我国遥感卫星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与传统方式相比,利用遥感卫星获取信息有哪些优势? 答案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看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兴起为21世纪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地理课堂中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能使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的学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只是把地理方面的相关事物与知识一一罗列,让学生达到认知的目的,所以初中地理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在包罗万象的内容中,难免有一些地理事物是大家没有见过的或者根本看不到的,很多地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也是大家看不到的和无法想象的,而这一切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语言和图片学生很难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却可以把这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以便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地球的运动》这节课,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一个简单的动画就可以使很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复杂的空间模型,对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有很大帮助。 其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地理是一个边缘性学科,虽然属于文科,但不像政治和历史只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死记硬背是学不好地理的。地理的特别在于地图这一第二语言,很多地理知识都需要学生图文结合,对比观察,在理解地图的基础上加以记忆。那就意味着在传统课堂上地理教师不仅要板书而且要板图,这样需要大量的时间不说,单就地图而言就包含了静态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多种,这些地图都靠教师用语言去描述给学生,也是很难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的。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它无限延伸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维,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动画将地图中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且身临其境,形象、直观地感知、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例如《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大气环流图,上课时不仅可以节省板图时间,而且动态的图形、图像便于学生理解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内容。 最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强大动力,它能促使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传统的地理课堂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

理第一轮复习专题9微专题三十三地理信息技术思维导图学案

微专题三十三: 地理信息技术
1.(2012·山东文综,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获取卫星云图 B.查询地理数据 C.选择考察路线
)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2.(2013·福建文综,5)下图示意我国某家电企业组织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辅助( A.企业空间布局决策
) B.总部调控生产
1

C.总部监控产品质量
D.研发中心创意
3. (2014·山东文综, 7)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 8 时至次日 8 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 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读图完成下题。
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 GPS 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1.遥感技术的应用 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 矿产资源 资源 调查 生物资源 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 术 “发现”矿产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处理技 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 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监测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 环境 和灾 害监 测 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 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 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 大气污染等 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 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 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备注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 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 保护等部门服务
2.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

(完整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宿州二中南校区高三地理备课组 2018-1-1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二轮复习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扎实开展考纲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二轮复习效果。 2、每周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完成学校的任务。 3、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安排 1、3月11日--3月17日专题一:地图、等值线、地球运动 2、3月18日--3月25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大气、水) 3、3月26日---4月1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地表形态、整体性与差异性) 4、4月2日----4月8日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5、4月9日----4月15日专题四: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工业、交通) 6、4月16日----4月22日专题五: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7、4月23日----4月29日专题六: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8、4月30日----5月6日专题七:地理信息技术专题八:自然灾害 9、5月7日----5月13日专题九:区域地理(中国、世界)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2019年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备课根据考纲要求,认真进行备考的二轮复习。复习中以学校所订资料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为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精选习题,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配合章节和阶段性复习,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4、做好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根据年级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

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7-2 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 (2013·北京)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1.D 2.A 3.D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了区域地理现象。同纬度地区,东边的地方总是比西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因此甲地总是比我国同纬度其他地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但不同纬度日出早晚除了与东西位臵有关外,还与昼夜长短有关,因此甲地并非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故A 项错误;漠河地处北极圈以南,夏至日不会出现极昼现象,故B项错误;大兴安岭是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水岭之一,故C项错误;松花江干流冬季有结冰现象,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初冬或初春结冰与融冰时出现凌汛现象,故D项正确。第2题,主要考查了东北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根据东北平原由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根据该区域河流流向分析,东北平原地势中间高,南北低,故A项正确;东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故B项错误;东北平原地区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实行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故C项错误;东

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而非商品棉基地,故D项错误。第3题,主要考查了东北地区人口迁移。受国家政策的影响,20世纪50~70年代,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人口迁入地区。结合该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口迁移知识分析,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以及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故D 项正确。该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少,人口迁移主要以国内迁移为主,故A、B、C项错误。 (2013·安徽)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4~5题。 4.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3月12日晴朗 B.6月5日晴朗 C.3月22日多云 D.6月20日多云 5.该地可能位于() A.祁连山地 B.大兴安岭 C.南沙群岛 D.帕米尔高原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知识梳理学案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 用知识梳理学案湘教版必修3 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与日常生活 地理信息系统在最近的30多年内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军事公安、水利电力、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业、统计、商业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在电力方面,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综合性服务系统保障着居民的用电安全。当供电出现故障时,通过GIS便能准确判断出电网结构和布线位置,立即定位故障区域,进行故障排查;同时利用GIS网络智能查询功能可快速隔离供电,缩小故障影响范围,保障相关居民不受断电影响。 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可以依靠GIS的辅助,我们可以准确的规划自己需要到达的位置出行路线,无论是餐厅、商店或是房屋。例如,GIS在公路交通中的应用。公路交通运输为各行各业后勤工作提供保障,而地理路线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尤其是GIS在此领域中的深入运用,更使运输过程的进行更为精确。首先,通过RS与GIS手段可以绘制和获取不同地域和范围的地图,对运输地理环境的客观条件进行了解和分析,得到正确的组织、筹划和使用汽车运输的方法,完成任务。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之处在于具有空间分析功能。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公路交通运输指挥和组织决策有重要的意义。它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数据图层处理、统计、保障范围、路径、资源、选址分配分析的功能,将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功能恰当地应用到公路交通运输活动的各个环节。 节次考试内容 学考要 求选考要求 考点1:地理信息系统(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地理信息系统的五个主要组成部 分及工作过程 a b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高三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一、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起点低、内容细,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但还不能满足地理高考的要求。二轮复习应该是一轮复习的延续与深化,在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基础之上,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是二轮复习应该实现的最重要目标。 二、二轮复习专题划分的依据 (二)高考考核目标的能力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是高考考核的重要目标之一。二轮复习仍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基本能力,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这是由高考的要求与地理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地位,在于这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地理高考强调对地理主干性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些知识点的复现率很高。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图和等值线的判读;地球运动和时间计算;大气运动中的天气和气候;水的运动中的洋流和径流;地表形态塑造中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人文地理中的五大区位因素、环境问题等。这些知识又以《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某些区域为载体进行测查。这些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有很大的可操作性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是高考考核的又一重要目标。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不仅综合性强,而且逻辑思维性很强。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初探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无限美好的发展前途。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诸多领域,它将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彻底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一定程度上,信息技术成了现代人必备的工具。素质教育下的地理教学离开了信息技术更是不可想象的,缺少了信息技术的地理教学也是一种滞后残缺的教育方式。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必将成为地理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怎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机结合呢?结合我校的实际条件和教学实践,初步研究和探讨了信息技术融入地理教学的方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成功的先决条件。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任何成功都是在一种观念的指导下获得的。”教育改革的成功也不例外。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和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因此,地理教师只有彻底的转变教育观念,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才有可能性,才有真正的价值,才有生命力。教师才能培养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总之,信息技术与地

理教学的整合,要求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导演”、“设计者”、“协助者”、“引导者”,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使地理教学如虎添翼,绝不能错误的再认为:信息技术的运用,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麻烦,增加负担。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兴趣,大力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最基本的应用就是演示,它通过计算机将有关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形式在屏幕上显现出来,或通过音乐或声音等效果进行展现,帮助学生获取第一手材料,掌握相应的事实,产生相应的认知感受和情绪感受,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总结奠定基础。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他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信息技术能做到既能看,又能听,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实验表明:一个人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通过信息技术使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中图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训练(36)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含答案

课时分层集训(三十六)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建议用时:40分钟) (对应学生用书第343页) A组跨越本科线 (2018·广东中山抽考)小明一家计划到某大型风景区旅游,为了方便选择旅游地点,小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区内观光资源分层显示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3题。 1.小明发现湖泊、森林区和住宿区等一系列图片都是最新动态监测的结果,获取上述图片最便捷的技术是( ) A.野外测量B.扫描旅游地图 C.遥感技术D.全球定位系统 2.森林区内的住宿区是( ) A.①B.②C.③D.④ 3.为了选择最便捷的道路去风景游览区,小明的父亲在驾驶轿车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 ) A.旅游交通图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D.全球定位系统 1.C 2.B 3.D[第1题,因为风景区是大型风景游览区,所以只有运用遥感技术,才能监测较大范围的区域,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第2题,将森林区和住宿区的图片相叠加,找出森林区和住宿区重叠的部分即可,如下图所示: 第3题,车载全球定位系统,能实时提供导航信息,及时查看车辆的运行轨迹、速度、行进方向,可避免迷路、走弯路。] 近几年,新疆建设兵团在中科院的帮助下成功地利用无人遥控直升机对所属农场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了防治,大大提高了其准确度和工作效率。据此回答4~5题。

4.工程技术人员指挥无人遥控直升机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RS ②GPS③GIS④数字地球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5.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新疆采用了卫星遥感技术,是因为( ) ①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②卫星遥感分辨率高,可拍 摄到清晰的照片③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④卫星遥感智能化高,在治虫过程中无须人工参与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A 5.C[第4题,定位遥控直升机的位置使用GPS,进行遥控作业需使用RS。第5题,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 下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出的同一地区不同地理事物分布图层,读图,完成6~8题。 6.为了合理布局商业网点,最需要叠加研究的图层包括( ) A.甲、乙B.乙、丙 C.丙、丁D.甲、丙 7.进行上述研究,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VR D.GIS 8.①②两居民区规模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平坦B.位于河流交汇处 C.交通较便利D.人口较稠密 6.C7.D8.B[第6题,商业网点一般布局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方,丙图层示意交通线分布,丁图层示意人口分布。第7题,RS主要用于图像采集,GPS主要用于定位、导航等,GIS主要用于数据处理,所以进行上述研究,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 第8题,把河流、地形和公路三个图层叠加在居民区的图层上可以发现,①②两个居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