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制鞋产业集群分析

中国四大制鞋产业集群分析
中国四大制鞋产业集群分析

中国四大制鞋产业集群分析

一、晋江

(一)晋江鞋业发展现状。

上世纪80年代初,以合成革制鞋和塑料凉鞋闻名的晋江鞋业主要以家

庭作坊式为主,生产和经营方式粗放、市场效益低下。今天,晋江已成了

全国重要的制鞋基地和世界旅游运动鞋生产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晋江市

共有制鞋企业3000多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有1000多家,从业人员50多万人。日产各类男女时装皮鞋、靴、户外休闲鞋、运动鞋、工作鞋、布

面胶鞋、沙滩拖鞋、凉鞋、各类童鞋和传统绣花鞋等鞋类近百万双,占世

界运动鞋、旅游鞋生产量近1/5,挤身全国五大制鞋基地行列,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亚洲及中东地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晋江制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更新速度不断

加强,产品档次得到较快的提高,晋江制鞋业已逐渐达到规模化、规范化、集团化、科技化的发展水平。诞生了安踏、361度、特步、鸿星尔克、亚礼得、德尔惠、喜得龙等知名品牌。被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所等4家机

构联合命名为“中国鞋都”。同时,制鞋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配套工业

的发展。目前晋江从皮革、鞋材、化工原料、鞋机直至数字模在区域内都

有专业厂家为成品鞋企业从事配套生产。晋江鞋业在重镇陈埭形成了长达

数公里的“鞋材一条街”,吸引国内各省市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商,交

易额超20亿元,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鞋材市场之一,与广东东莞、浙江温

州并称为全国三大制鞋业原辅材料市场。

目前,绝大部分的泉州制鞋企业都建起宽敞明亮的厂房,蕴含自己独

特企业文化的现代化工业园;先后引进国内外先进流水线高达1000多台,PU生产线70多条,移膜革生产线20多条,拥有单、双三色TPR注塑机超

千台,先进的EVA射出成型机40余台。再加上数以万计的各式制鞋设备的

投入,给晋江制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晋江鞋材配套厂家

能独立生产TPR鞋底、PU鞋底、EVA发泡片材、PU牛二层贴膜革、高级移

膜革、小牛皮、油光革、鞋材、树脂、PU软气垫和EVA、MODLE鞋底等鞋材及鞋机、化工、五金配件。

2007年,中国鞋业最大的特征就是吹响了上市的进程。百丽国际在香

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为鞋业公司的上市征程吹响了号角。随后,晋江鞋企

也上演着积极准备上市的一幕。2007年7月10日,福建安踏集团以安踏

体育在香港交易所上市。08年5月,特步也已完成了在香港上市。目前,

喜得龙、德尔惠、361度、乔丹等知名鞋企正已经把上市提上了日程。由此可见,晋江鞋企已把品牌地位放入了国际市场,上市也是为了更快的打进

国际市场。

晋江是全国重要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产

业基地于2007年12月18日落户福建晋江。这是继深圳、成都之后,第三

个获此称号的城市。在晋江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的体育产品占全市GDP

的一成八,拥有体育用品生产企业3000多家,42个国家级体育品牌,体育上市公司3家。此外,赞助中国羽毛球队、体操队等16支国家运动队和CBA、全国排球联赛等17项重大体育赛事,聘76名体育明星为企业形象代

言人,投入金额超过10亿元。作为中国重要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晋江拥

有国家级体育产业品牌37枚;晋江市政府也提出了“把晋江建设成为全国

重要的体育产业基地,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体育城市”的目标。

2008年年初,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新劳动法实施、出退口

税调整等,鞋行业进入了整合年。大量鞋企倒闭或转型。晋江鞋企无疑也

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晋江鞋企或转型或外迁,已

步入正常的发展渠道。据统计,1—5月,晋江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出

口商品总值十八点一九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十六点二五。其中,鞋类出口一亿九千六百八十二万双,与去年同期持平,但六亿二千九

百九十三万美元出口货值,却比增了百分之十二点五。除此之外,6月23日,晋江市担保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提供了有力

的帮助。晋江的鞋企也将在有利的环境下日益壮大。

(二)晋江制鞋业发展优势。

1、地理优势

泉州濒临东海,大陆海岸线蜿蜒曲折、多海湾良港,主要有湄洲湾、大

港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安海湾。在这些海湾内有适宜建大、中、小型码头泊位的十多个港口。从唐代至元朝,泉州“刺桐港”一直是中国

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盛誉。泉州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连续两年居全国沿海港口第16位,

集装箱运输量则列入全国港口第12位,有着优越的运输条件。无论是对

于体育用品出口加工,还是国内市场的拓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晋江位于泉州南部靠海地区,也具备了大量的沿海优势。

2、人文优势

泉州自古就是有名的侨乡,当地人民不仅吃苦耐劳,而且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经济眼光独到。作为沿海侨乡,晋江在引进侨资及获取海外市场信息方面得天独厚,大可通过外援资金建厂及接受外单加工,这使得晋江体育企业在短期内就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3、产业优势

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地区能像晋江这样拥有独特而齐全的体育运动产品产业基地。单从国内市场来看,晋江已占据了国内体育运动鞋类的75%的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晋江鞋在海外市场上有很高的占有率。晋江产区年产鞋8亿多双,占据了国际旅游鞋市场的1/5强。

目前,晋江共有制鞋企业3000多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有1000多家,从业人员50多万人。日产各类男女时装皮鞋、靴、户外休闲鞋、运动鞋、工作鞋、布面胶鞋、沙滩拖鞋、凉鞋、各类童鞋和传统绣花鞋等鞋类近百万双,占世界运动鞋、旅游鞋生产量近1/5,挤身全国五大制鞋基地行列,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亚洲及中东地区。

除此,晋江从皮革、鞋材、化工原料、鞋机直至数字模在区域内都有专业厂家为成品鞋企业从事配套生产。晋江鞋业在重镇陈埭形成了长达数公里的“鞋材一条街”,吸引国内各省市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商,交易额超20亿元,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鞋材市场之一,与广东东莞、浙江温州并称为全国三大制鞋业原辅材料市场。

同时,晋江已先后引进国内外先进流水线高达1000多台,PU生产线70多条,移膜革生产线20多条,拥有单、双三色TPR注塑机超千台,先进的EVA射出成型机40余台。再加上数以万计的各式制鞋设备的投入,给晋江制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晋江鞋材配套厂家能独立生产TPR鞋底、PU鞋底、EVA发泡片材、PU牛二层贴膜革、高级移膜革、小牛皮、油光革、鞋材、树脂、PU软气垫和EVA、MODLE鞋底等鞋材及鞋机、化工、五金配件。

每年举办的鞋博会可以说是晋江制鞋业的一大亮点。到今年,晋江已经成功的举办了十届鞋博会。鞋博会的举办不仅使晋江鞋企可充分的展现自己的产品和品牌,也是晋江鞋企向外推广自己的一个展台。在鞋博会上有来自全国各个国家的从事制鞋生产的企业家,这为晋江鞋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和巨大的商机。据悉,在今年的晋江鞋博会上,合同交易额达53.2亿元。

4、品牌优势

晋江是体育用品生产大市,不仅拥有体育城市的美称,也被评为品牌

之都。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9个、中国名牌产品24个,安踏、特步、361°、亚礼得、德尔惠、金莱克、乔丹、美克等37项体育产业国家级品牌。“品

牌资本,双翼齐飞”是晋江产业经济发展的亮点,也是晋江打造体育城市

的强力支撑。同时晋江品牌产品在中央五套展示,其全天候滚动播放的广

告节目,一半以上来自晋江,人们会将中央五套称为“晋江频道”。

回首晋江品牌之都的打造之路,不难发现,品牌觉醒之初不少企业凭

借敏锐的嗅觉,在创牌过程中,发现了体育中所蕴藏的产品品牌推广价值。安踏第一个吃螃蟹请明星代言,邀请的正是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

而在企业自觉自发的过程中,晋江市政府适时出台引导政策,推动企

业创牌。随后,“明星+广告”的创牌模式在晋江风生水起。在以鞋业为

主导的产业中,体育明星成了晋江的常客,三年来聘请体育明星数十人。

历经造牌运动的积淀,一大批体育用品企业脱颖而出,安踏、浔兴、雷速

等品牌成为享誉国内体坛的知名品牌。

与此同时,各种赛事资源也汇集晋江,给晋江企业提供了更多展示自

身品牌形象的舞台。中国羽毛球队训练基地落户晋江,国家体育总局体育

科学研究所研发基地落户喜得龙。企业纷纷主动参与到各项赛事中,有全

国首个设在县级市的CBA俱乐部,而数据显示,三年来赞助体育赛事8.9

亿元、赞助国家运动队1.31亿元。

晋江正在全力打造资本市场的“晋江板块”,也为打造体育城市创造

了资本的优势。目前,已有安踏、鸿星尔克两家体育品牌上市,准备上市

的品牌企业有12家。

5、科技优势

制鞋一直被认为是低附加值的简单加工。提升鞋的含金量是制鞋业亟

待解决的问题。在晋江运动鞋生产中,已越来越普遍的提高鞋的科技含量。喜得龙拥有100多名研发与技术人员、数十员中高级工程师,至今开发的

新品获专利达20多项。提出了按照每个人不同的脚型制造不同的鞋;亚礼

得研发出纳米抗菌运动鞋;安踏的至氢跑鞋;鸿星尔克将“科技领跑”作

为发展战略,研发出优爽科技、冰爽科技、超强避震系统等……由此可见,科技研发已经在晋江鞋企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为晋江鞋业创立国

际品牌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政策优势

晋江制鞋业能得到如此快速的发展,晋江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2006年,晋江在中国鞋都建立了占地面积192亩,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标准店面2162间的“中国鞋业城”。为了能促进晋江鞋业继续很好

的发展,晋江政府出台扶持发展陈埭鞋材市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帮助

鞋材市场的融市。具体措施是晋江政府安排资金对鞋业城内的闲臵店面进

行回租,再以低价返租给企业。

今年年初,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等困境,晋江鞋业发展遇到

了很大的阻碍,特别是中小企业,因为融资难而不得不停止营业。融资问

题是阻碍中小鞋企发展的一个大门坎。为了解决融资问题,使中小企业尽

快走出困境,晋江担保公司于08年6月23日成立。这无疑有力的帮助了

中小鞋企的发展。也展现了晋江政府对鞋业发展的重视和关注。

(三)制约晋江鞋业发展的因素

1、先天不足,制约发展

福建省本来就是多山少地,三面环山,一面背海。空运航线方面,福

建省内只有三个机场,即:福州机场、厦门机场、泉州(晋江)机场,晋

江地区的货物外运极少采用这个渠道。铁路交通方面,福建仅有两条出省

路线,即:鹰厦铁路与全国铁路联网;福建南平——江西横峰已建成投入

使用。公路交通方面则有国道5条,出省口为4条。因此,晋江地区产品

外运,运输时间、运输成本均不易控制。

2、人才匮乏,缺乏活力

当晋江从一个加工型基地向品牌化基地发展、从单一鞋业向综合的体

育产业发展时,人才匮乏的瓶颈日趋严峻。从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课题小

组的调查中可以看到,晋江体育产业企业中生产工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

程度的占整个员工总数的70.6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2.41%,高中以上的仅占6.9%。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数为高中文

化水平,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1/3。

同时,晋江鞋企大部分从家族企业发展起来,所以企业的高层管理都

是自己的亲戚或朋友,对外来的人才信任度低而不予接纳。也许多企业的

中层管理干部主要是从熟练工人中直接提拔的,他们对生产环节相当熟悉

但缺乏科学的专业知识,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现代营销理论缺乏了解和

认识。因此,晋江企业在管理、技术研发方面多采用外聘及购买(指科研

成果)的方式来进行,这也就造成了晋江体育企业人员流动大、员工凝聚

力不强、研发成果类似、企业活力不足等问题。

3、研发力差,产品单一

因受人才、技术所限,在进行产品研发方面晋江体育企业始终处于弱

势地位。大多数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依赖廉价劳动力、原材料资源以及贴牌

销售取得利润,出口产品多为科技含量较低的大陆货,高档体育用品所占

国际市场份额很小。

受研发能力差的影响,在体育运动系列体育产业产品上,晋江企业多

局限在低端产品的生产上。据统计,晋江制体育企业中约72%的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约22%的企业生产相对高档产品。功能性不强、产

品无差异化、专业化程度低、技术含量低是晋江体育产业整体的特点与问题。

4、竞争无序,资源浪费。

据统计,晋江地区的运动鞋生产企业在中央电视台五套“体育频道”

打出的广告2000年为16个,到2003年时已经达到44个。但是,市场销售却没有相应的增长。据调查,整个晋江体育企业约有30%的企

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而另外70%拥有自己品牌的企业中,大部分也是按

照客户的要求进行生产,部分企业甚至假冒其它知名品牌。而对品牌营销

甚是关健的营销网络其实是共享的,因为在本地发展起来的大代理商就那

么几家,部分一线城市的营销网络全由代理商控制,而企业对于代理商的

控制相对显得无力,以至于产生同一柜台或同一专卖店内销售多家企业产

品的现象。

由于品牌众多,在价格上竞争也相当激烈,有些质量上乘的鞋受“雷同”款式鞋的冲击,出于无奈,只能低价出售。在国际市场上,晋江鞋业

也面临着同样的游戏规则:哪怕你的东西再好,但消费者不知道你或者不

相信你,你就只能卖低价。

5、模仿过多,产权难保。

晋江鞋企密度大、重复建设不断。一家颇见规模鞋厂的梁总经理说到,陈埭镇有1600多家成品鞋及配套厂,鞋材市场有600多间店面,8万多本

地人,在生产高峰期招来外来工就达20多万人,国内外客商络绎不绝,到

处都是关于鞋的信息。在这个“弹丸之地”,到处都充满竞争的“火药味儿”。哪一家鞋厂开发出新产品,大家就纷纷仿冒,知识产权保护很难。

他举例说,这家厂子刚开发出一种新产品,三天后就可能被邻近一家鞋厂

仿冒,交涉结果往往不了了之。这里人都认为,打官司是太累的事情。梁

总经理介绍说: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会面临一个转折点。如

果这时企业没有新的战略构想来引导、调整和创新,就会步入衰退的低谷。近3年来,晋江有数百家鞋厂被注销或倒闭,又有数百家新的鞋厂加入竞

争行列。一些不具备规模化生产又无品牌的企业,或倒闭或退而帮别人加工,只能搞一些配套生产。

6、出口受阻,举步维艰

面对反倾销调查和贸易“特保”,晋江鞋在国际市场举步维艰。日前,欧盟对中国鞋企的反倾销调查愈演愈烈。作为世界鞋业生产基地,晋江制

鞋业在欧盟的“设限”风暴下一再挤兑利润空间。国际知名品牌少,中国

制造”占据世界体育用品市场的65%,但目前国内体育用品很少成功走向国际市场的品牌,即使是国内知名品牌也难与“阿迪达斯”、“耐克”等国

际品牌相媲美。民族品牌的匮乏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中国体育产业与

国际水平接轨的瓶颈。侵权现象严重也是制约中国体育产业出口的原因之一。尽管我国多年来不断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但仍是屡

禁不止。

今年5月份,欧盟REACH法规规定自2009年7月1日后,没有没有进

行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REACH)的纺织和鞋履项目不允许进入欧

盟国家。这对晋江鞋企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晋江检验检疫局国家鞋类

检测中心在相关检测过程中发现,晋江鞋企在制鞋原料重金属镍、铬、镉

等含量是否超标的安全性能检测,以及对电阻值、耐电压、阻燃性等的化

学性能检测中经常不合格。

7、竞争力低难抵风险。

长期以来,由于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相对封闭,加上关税保护,国内

长期短缺经济所形成的卖方市场,使得晋江鞋企还有80%的企业尚未真正

上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没有上台阶。守着“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传统意识,很多鞋企还存在“先天不足”,产品严重单一的缺陷,由此

产生的后果是晋江鞋业抗风险的能力非常低。业内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

一体化的形势下,晋江鞋业要想在国内外市场上站稳脚根,就必须提高市

场竞争的能力,稳固已有的市场份额,在产品质量、鞋材选择、工艺改选、产品开发应用新技术等方面真正融入国际大市场。

(四)晋江鞋业路在何方?

晋江,这一面积不到650平方公里的县级市,一大批制鞋企业品牌的

崛起不禁让人可喜欣慰。但是可惜的是,一大批制鞋民营企业尚在摸索中

前进,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对品牌的要领没有时代化定位和创新性运用,

对品牌战略也没有整体规划和长期规划。晋江众多鞋类企业在竞争中迷失

了方向,被轰轰烈烈的广告战、概念战等浅层次竞争蒙蔽了眼睛,甚至不

惜以牺牲核心竞争力来赢取短期的利润、暂时的辉煌。

核心竞争力,是由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

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的,“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

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

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为何?就是企业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是智力、技术、产品、文化、管理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它蕴

涵于企业的内质中,并使企业长时间里在竞争环境中能赢得主动权。简言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文化力、内聚力和创新力的综合体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涌入中国,并

顺势强占市场分额,中国鞋业目前正处在蓄势整理的阶段,今后比拼的将

是核心竞争力。所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才是晋江鞋业品牌正确而及时的

抉择。

1、文化力,塑造品牌灵魂

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或感受着一个真实而多元的品牌世界,

品牌不仅是一种名称、标识、符号、设计等元素的组合,更在于形成差异

化优势。品牌竞争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技术物理差异,更在于品牌是否

能给消费者带来丰富而独特的心理情感利益。这就要求品牌要有文化内涵,借助个性文化特色的号召力和亲和力来吸引消费者。

品牌文化不是臆造出来,而是通过对原有历史文化的提炼,凝结到商

品中的,或者是借助人类智慧处理的文化意蕴,达到物与心的碰撞中理念

或精神的升华。像可口可乐卖的已不仅是商品,更是一种美国精神;万宝

路兜售的不只是香烟,更在于展现美国西部牛仔世界;中国驰名的孔府家酒,意在讲述其千百年的儒家文化。这一系列成功的品牌,都是在产品开发、广告宣传、商标命名等环节上都力争渗入历史文化的原汁,提升品牌

的文化底蕴,增强品牌的竞争力。

如果说特色的地域文化成就了上述知名品牌,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晋江

特色的闽越文化催生了今天的晋江鞋业品牌集群。根植于闽越精神和来自

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与对外商贸活动中孕育而成的海交文化包容激荡,培

育了晋江人的商贸气质;人多地瘠、资源贫乏的自然环境,又使晋江人有

着以苦为乐、以勤勉赢天下的实干精神和爱拼才会赢的品质。正是这种特

有的“晋江精神”成就今天“中国鞋都”的美誉。

从某种精神意义上讲,这种“晋江精神”中敢闯、敢拼的气质与体育

精神中追求奋斗拼搏、永不言弃的境界,有着惊人的一致。体育用品在品

牌运作上与体育运动的最高境界,是把品牌上升为一种物化了的体育精神

或人类征服自然和超越自我的象征。而晋江品牌成长在得天独厚的与体育

精神融为一体“晋江文化”中,理应是这一文化精神的继承人和弘扬者。

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在3000多家制鞋企业中,竟无一家珍视和利用这笔宝

贵的精神财富。大家都迷恋明星效应,追求所谓的流行文化和时尚文化。

品牌文化不能为文化而文化,必须与产品或服务的属性相兼容,必须从品

牌的长期发展和整体策划上考虑。作为运动品牌,需要传达给受众的是一

种运动的冲动与激情,是对运动精神的崇尚与宣扬。国际知名品牌更深谙

此道,熟练地开发与运动健身有独特关系的情感回报,让我们一看NIKE钩

型标志,就会想起“Just Do It”,联想到乔丹、姚明;看见ADIDAS的三

斜线,会想起“运动无止境”,想到网球巨星提姆?亨曼,足球巨星戴维?

贝克汉姆。但是不管是“我选择,我喜欢”“非一般的感觉”,还是“运

动就要酷到底”,我们都很难从中获得很多关于文化的想象空间。品牌缺

乏核心文化的支撑,使得代言更多地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国际品牌企业文化,品牌定位与代言人形象“天人合一”的境界。

品牌面对的是消费者。消费者对文化的认同才能将这种情感转嫁到对

品牌的认可。超越单纯的产品关系,将品牌与强大、恒久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是品牌吸引消费者,使品牌经久不衰的秘诀。如果单就某一特区文化

来虏获全体消费者,做大品牌也是异想天开。无限的文化力,是扬弃地域,扬弃暂时,走向永恒,走向全球。因此如何利用特有区域文化,同时又不拘

泥于特区文化,提升品牌文化内涵是晋江鞋业品牌金蝉脱壳,再获新生的

一大途径。

2、内聚力,激增品牌动力

企业是一个生命肌体,而在这个肌体中最富活力的细胞,则是人。一

个伟大的品牌是由许多不同的人,用许多不同的砖块,经历多年才建构而成。在这里每个人的才能、潜力都可以完全释放,并被很好的整合,产生

凝聚力和归属感,形成巨大的能量。企业的内聚力,是激增品牌发展的强

大动力。

何谓有内聚力的企业?内聚力除了企业员工对品牌文化的认同,还包

括对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有效的绩效机制的一种肯定和满足。NIKE能拥有对

品牌精神虔诚,近乎狂热把公司标志纹在身上的雇员,更在于NIKE为他们

提供的轻松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岗位。

然而内聚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一种休眠状态,被闲臵和浪费了。以

家族生意发家的晋江企业,看重人情血脉,任人唯亲;同时制度上缺乏规范,急于求成。这些致命的弱点都使得众多企业陷入“人才难引入,引入

难留住”的怪圈。

3、创新力,增强品牌张力

每个品牌的核心都是具有给予它力量的物质,创新便是这一能增强品

牌张力的核心物质。企业的创新力不单单体现在产品的研发上,还贯穿于

企业营销的每一个环节,如营销模式的革新、品牌的延伸等等。这是使品

牌发展最具魅力与长盛不衰的手段。

首先,创新力表现在产品研发上。鞋是含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虽

然可以用广告打出知名度,但是要打造企业的美誉度和忠诚度却不是单*广

告就可以促成的。在欧洲耐克的售价为100美元至120美元,其他国际运

动鞋品牌也都在100美元以上;而一双晋江鞋的成本大概八九美元,再加

上一美元左右的运费,在市场上以10美元左右的价格出售,不及同类产品

的1/10。原因无他,正如NIKE自己宣称:“科技化的产品研发是NIKE成

功的重要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在发展新的制鞋材料、纤维及现代设计不遗

余力”。NIKE一系列国际品牌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从设计研发到检测的系统,夯实了自己品牌出奇制胜的基础。检视国际知名鞋品牌成功之道,都离开

不了对市场脉动的掌握,创造迎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上世纪20年代ADIDAS发明的第一双冰鞋和胶铸足球钉鞋,以及旋入型钉鞋使得ADIDAS品牌名扬世界;70年代,NIKE“蜂窝”型动力气垫和“中跟缓冲系统”的研发,让NIKE曾经在运动鞋市场一骑绝尘,而后专注于“高速奔跑”系列运

动鞋的开发,让NIKE驰骋在历届奥运赛场上;REEBOK“弹跃鞋”为企业带

来的利润更是举世惊羡。

然而拥有制鞋企业3000多家、其中1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250多家

的晋江,竟无一家上规模的运动鞋研究开发中心,没有一个权威的实验检

测机构,没有一所有规模、上水平的技术培训学校,大多数企业都停留在

传统的家族管理阶段。如果之前众多晋江鞋类品牌是利用广告轰炸来跑马

圈地的话,现今是时候精耕细作了,毕竟研发的魅力,非广告能一蹴而就。而且发展具有创意的新产品时,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消费者事前并不会主动

要求该项新产品。试问在发明录音机、传真机、微波炉等产品前,有多少

消费者想象多有这些需求呢?所以有创意的企业往往善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将不明确的消费者需求发掘出来,走在消费趋势前端。

其次,创新力还表现在营销模式的革新。要保持品牌的持久活力,还

要求企业要不断的跟进市场,不断改变自己的营销模式。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产权的多元化;从福特的流水线使美国成为“生活在四个轮子上的

国家”,到斯隆现代大公司的事业部制管理模式;从沃顿的连锁经营,到

马狮百货的商家品牌……每一种创新都带来了巨大的企业活力。遗憾的是,国内企业似乎更多的热衷于模仿、复制和跟风,对外界依赖性强,始终是

在被动中生存。自从安踏借用孔令辉的形象和央视的平台,从众多品牌崛

起后;“明星+央视5套”似乎成了晋江鞋类品牌市场制胜的“法宝”。从

体育明星到娱乐明星,从大陆明星到港台明星,纷纷为各自代言的品牌摇

旗呐喊;并且借助央视5套密集播放,强烈冲击着人们的眼球,使得央视5套一度被戏称为晋江的“鞋频道”。

这种看似捷径的做法,实际上是放弃了某种智慧,放弃了超越别人的

可能,放弃了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管是明星,还是央视,都非等闲

之辈,多则上千万,少则数百万的广告费用并不是任何民营企业可以担负的。从去年年底以来,一些品牌产品开始面临知名度高却在市场上走不动

的困境,个别知名品牌在大量广告强势打造知名度后出现亏损状况,或者

出现知名度提高,却因供应无法跟进致使广告打水漂。

除了广告策略的跟风,晋江鞋类企业在通路处理上也乏善可陈:制造商——省级代理商——各地区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企业主要与

省级代理商联系,再由省级代理商独立发展各地区经销商。如此一来,企

业与省级经销商以下的渠道链几乎断绝,更谈不上终端促销。而且企业与

代理商间仍主要局限于物品配送,更不用说品牌理念的传达。再者,通路

共享是晋江鞋品牌的典型特征。几个企业共用一个代理商,使得一个专卖

店里同时经营几个运动品牌的情况。如果说品牌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那么

营销通路犹如企业的肢体,如果没有肢体的支撑,再伟大的灵魂也无法存

活下去。

相比之下,不管是积极成为奥运会、世界杯、欧锦赛等大型比赛的官

方合作伙伴,借用体育营销的ADIDAS,还是凭借对赛场主角——明星运动

员的关注,如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网球运动员安德烈?阿加西,高尔

夫球天王老虎?伍兹以及建立NIKE城走伏击营销之道的NIKE,我们不得不

佩服国际知名品牌在营销上的老练、娴熟,也为我们这些民营品牌忧心冲冲。

再次,品牌的延伸是企业创新力的另一体现,每一次品牌的延伸都可能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品牌延伸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迪斯尼从原有单纯的动画片制作公司,发展成集电影制片厂、主题公园、电视节目、千百个零售店于一体的动漫世界,三菱生产从重型设备到家用电子领域的扩张成就三菱家电王国。此类例子举不胜举。

从世界体育用品产业的成功案例分析,在成熟的单一产品基础上向配套产品辐射,是打造综合体育用品品牌的必经之路。这一市场趋势催生着晋江鞋类品牌建设观念的更新——以运动鞋为龙头,带动其他领域诸如运动服饰、运动配件甚至运动器材的同步发展,塑造出综合的品牌集群,最大限度地满足体育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然而大部分晋江鞋类品牌仍主要拘泥于产品细分市场的竞争。继2002年大量制造帆布鞋之后,2003年主攻篮球鞋领域。如安踏的“大巴”、特步的“刀锋”、恩东的“城市先锋”等系列,还有以专业篮球鞋的匹克、乔丹、沃特等品牌,纷纷重兵切入。众多品牌集中在鞋类产品的竞争上,忽略了服装和背包的研发,服装类产品仍然以补充的角色占据专卖店的一个角落。

品牌延伸力的创新,并在于延伸度的把握。品牌的延伸是基于品牌特性,而非利益心的膨胀。NIKE一度以为自己可以将牛仔服作为运动鞋的附属品投放市场,最后无疾而终让众多品牌管理者意识到任何品牌都有局限性,过分的延伸只会稀释品牌,弱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学家郎咸平就警示过,“民营企业一旦只想做大做强,必然走向毁灭”。这不是骇人听闻,也不是哗众取宠。企业的盲目扩张品牌必然出现问题。这让我们在为少数晋江品牌懂得利用品牌延伸来增强自身竞争力而欣慰的同时,不免又多一分担心。

曾任美国IBM公司总裁的汤姆?沃森说过,首先,任何一个企业为了生存和获得成功,必须拥有一个牢固的信念,作为制定政策和采取行动的出发点和前提;其次,决定公司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忠诚地遵守那些信念;最后,一个企业如果想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的挑战,它就必须准备改变它的一切。

简而言之,文化力、内聚力、创新力是一个企业成功的保障,是最有竞争力的核心力量。诚然,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企业不可能生产出超凡脱俗的产品,而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只会盲从的企业也不可能演绎出独特的企

业文化,但是如果没有坚强的内聚力量,也不可能激发企业地不断创新。

所以说,文化力、内聚力、创新力是企业发展的三驾马车,也是晋江鞋业

发展的三大动力。

二、广东

(一)广东鞋企发展现状

珠三角鞋企在我国制鞋行业,占有重要地位。 20多年前,世界产业的转型使台湾人把世界鞋业加工转移到珠三角,很快,那些从台湾鞋厂出来

的内地人,开办了更多的鞋类加工厂,珠三角也由此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

鞋业生产基地。而珠三角制鞋业主要集中在广东。广东制鞋业在业界具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

东莞是广东制鞋业的基地,集中制鞋企业1150家,年生产量6亿多双。世界上65%左右的高档鞋或名鞋都出自东莞,光运动鞋就占据了世界运动鞋产量的1/4,全球每4亿双运动鞋就有1亿双是东莞生产的。因此东莞被称为“世界工厂”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制鞋高端人才纷纷涌入东莞。据不完

全统计,东莞目前拥有制造工人200万,其中集中了来自台湾、日本、韩国、巴西等地区和国家的制鞋技术人才近10万人。近几年来,约有5000

名来自传统制鞋强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的设计师、打版师等制鞋专

业人才汇聚到东莞,已经成为世界制鞋专业人才最主要的集散地!此外,

东莞汇聚了全球1500多家鞋类产品采购商、贸易商,包括世界最大的贸易

公司如利威、派诺蒙等,世界最大的采购商,如沃尔玛等,其它知名贸易商、采购商还包括索纳隆、BBC、吉姆拉、稳洋、特品、太平洋、里兹、红林、麦斯等等。

除此,东莞目前拥有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运动鞋生产企业——裕元集团、全球最知名的休闲鞋生产企业——兴昂集团、中国最大的女鞋生产企业——华坚集团。除此之外,东莞还汇聚了如大力卜集团(绿洲鞋业、绿阳

鞋业)、顺天集团(力凯鞋业、力祥鞋业、力展鞋业)、功盛集团(永信鞋业、永宝鞋业、永晋鞋业、永盛鞋业、永义鞋业)、华风集团(瑞恩鞋业、瑞星

鞋业、瑞邦鞋业、汉诣鞋业)等数十家风靡全球的制鞋集团。

广东不仅仅发展制鞋业,鞋材、鞋机、皮革和五金等相关产业也配套

发展,鞋材鞋机配套,从面料、鞋底、鞋跟、鞋楦、胶水到鞋表面处理、

五金饰扣等辅料配件到特殊材料,应有尽有,令人叹为观止。各种制鞋机

械、配件以及配套技术服务,也一应俱全。鞋类设计开发事业同步发展,

广东已成了全国制鞋业的设计开发中心和样板中心。

今年年初,东莞鞋业遭遇洗牌阵痛。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涨价,

工资成本上升,招工难,出口贸易调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和“两税

合一”新政,使制鞋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新的抉择。政策频繁调整产生的

巨大压力使劳动密集型的的鞋企面临着新一轮的生存抉择。大量鞋企将企

业迁到劳动力低廉的东南亚地区或中国的西部。也有的企业从行业洗牌中

看到了鞋业的整和、转型的趋势,于是转型成了东莞鞋业的另一股风潮。

然而近来越南爆发了金融危机,股市暴跌、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工

人罢工不断,物价飞涨。有专家认为,越南金融危机可能演变成经济危机,对社会经济、人们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各种经济活动运作变得很困难,银

行竞争体系陷于困局,金融服务能力缺失,这些导致珠三角制鞋企业放缓

了向国外转移的脚步。

广东鞋企产业升级,规范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但在过去历史条件下建

起来的一些传统型企业,消防、环保都难以符合现在的要求,对于实力较

弱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无法承担改造的成本,将产业向西部迁移成了这些

企业的最佳选择。

过去几年,向外迁移的主要是电镀、皮革、印染等污染型企业。而近

几年,劳动密集型制鞋企业也走上了转移之路,企业纷纷出去考察,希望

找到适合发展的新的地方。目前才除港澳台商外,一些民营制鞋企业也加

入了向外转移的行列。目前,大概50%左右的鞋企已经在中国西部设厂,希望在西部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08年7月份,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将在东莞厚街动工。该基地总

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1.6亿美元,规划建设有“1院10大功能区”,并将重点打造“国际成品鞋定单式

采购中心”和“国际鞋业贸易中心”两大功能区,帮助广大商家实现内外

销快速转换,迅速提升产品附加值。这对东莞制鞋企业来说是个机遇,也

将加快东莞鞋业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转型的脚步。

(二)广东制鞋业发展的优势。

广东作为我国四大鞋业产业基地之一,其地位在鞋行业是不容忽视的。甚至可以说广东制鞋业的发展动向是国内鞋业发展的风向标。缘何广东制

鞋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我们不得不进一步探究。

1、地理优势。广东东莞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心,海、陆、空交通四通

八达,深圳机场、广州机场一个小小即可到达,虎门港、盐田港等可通往

世界的港口。京九铁路、广深高速、莞深高速以及在建的沿海高速等,将

东莞与中国大陆各地、与世界各地紧紧的连接在一起。

2、人才优势。广东制鞋业,在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后,不仅汇聚了

世界许多知名、不知名的制鞋企业、贸易商、采购商,同时也汇聚了世界

许多制鞋专业人才。其中,来自传统制鞋强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能的

制鞋专业人才数以千计,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制鞋专业人才更为广东鞋业

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本土的诸如温州、福建、上海等地人才亦

汇聚广东谋求发展。因此,东莞不仅已经成为国内外制鞋业人才工作的首

选目标地,也成为了国内外之邪恶企业延揽人才的首选地。

3、信息优势。广州作为全国鞋业界的信息中心,还产生了一群专做开

发设计的队伍,培育出了一个鞋业的资讯阶层。目前东莞作为世界制鞋业

生产制造设计研发、采购贸易、人才资讯的集散中心。东莞的鞋业协会也

为广东制鞋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东莞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品牌生产基地,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品牌商、代理商、经销商都会定期聚集到这里,为了获取最新的流行趋势。在东莞

几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世界制鞋的最新潮流趋势;可以与世界顶级

鞋产品设计大师交流设计心得;可以学习到世界顶级制鞋业企业管理模式

与流程。除此,东莞每年春秋两次的鞋展鞋机展,展现全球最新的鞋的资

讯和流行趋势。

4、产业链优势。广东堪称全球鞋业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广东

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鞋企业有五、六千家,年产量达30多亿双,出口外

销总额达到47亿多美元,产销总量占全国近一半,均为全国之冠。

同时形成了以东莞、深圳、广州、中山、南海、顺德、鹤山等珠江三

角洲的企业为龙头,逐步伸展至粤东、粤西两翼,如惠东、潮州、揭阳、

吴川、茂名等。庞大的鞋业带在制鞋业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鞋材制

革业、制鞋机械、五金配件、化工原料等相关行业的配套发展,广东各地

鞋材、鞋机生产企业达3000多家,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制鞋业及相关行业

从业人员达200万人以上。

东莞的制鞋业经过20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很

方便,这是东莞最大的优势。在东莞鞋材鞋机配套完整。从面料、鞋底、

鞋跟、鞋楦、胶水到鞋表面处理、五金饰扣等辅料配件到特殊材料,在东

莞都可以买到。因此,在东莞开鞋厂,用不了一个星期就可以完成设备、

原材料以及工人的准备工作,中低端的原材料100%可以在厚街买到。

5、品牌优势。东莞是世界很多品牌的生产的基地已是众所周知。如世

界鞋类品牌耐克、阿迪达斯、锐步、彪马、克拉克等。据有关资料显示,

世界主要知名鞋类品牌年产量的60%由广东制鞋企业生产。

目前,广东的鞋业市场发展趋向高档次和规范化,配套功能日趋完善,鞋业内销外销的“窗口”功能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省外和国外品牌进军广

州鞋业市场。

6、技术优势。没有技术永远受制于人,光靠引用创新也不行,必须要

自主研发创新。只有技术研发才是企业的出路。地处中国鞋业的信息中心、资讯中心和设计开发的前沿阵地的广东鞋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战

略转型,努力提高鞋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向技术优势转变。

(三)制约东莞制鞋业发展的因素

东莞制鞋业曾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这个鞋业制造基地近几年却接连

遭遇困境。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出退口税调整、新劳动法颁布……

一个个困难正震痛着每一个东莞鞋企的心。

1、资源紧张不足。广东地区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鞋、家电、家

具等企业为主。油荒、电荒、劳工荒以及原材料、油价的上涨对制鞋业说

是严重的打击。从去年到现在,制鞋所需的化工产品价格出现了近20%左右

的涨幅,鞋子的利润越来越少。有些新材料,如TPU等,每吨上涨2000—5000元不等,这些材料已经被消费者所接受,用替代品不仅关系产品性能、质量、档次,而且直接影响消费市场,因此鞋企不敢轻易使用替代品。

2、创新能力偏低。广东鞋类虽然上下游生产规模很大,但由于部分企

业过度依赖加工贸易的出口拉动,导致广东纺织工业渐渐缺乏自主创新能

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广东鞋类产业亟需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与差异化能力。

广东鞋类产业竞争力存在“区域持续创新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比如

产品附加值低和产品市场规模大之间的不相适应;企业研发实力弱和企业

市场能力强之间的不相适应;产业根植性弱和产业规模经济实力强之间的

不相适应等。为此,一方面,需要狠抓产业集群治理,高层次承接新一轮

全球鞋类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要强化产业根植性,加快产业全面升级。

3、空洞化危机。东莞靠外商投资“来料加工”起家,已经成为世界最

大的加工业基地之一。面对电荒、油荒、工荒,东莞大量鞋企外移。然而

当产业外移新产业却未能递补进来,将出现产业空洞化的危机。业内人士

认为,东莞鞋业如果没有足够的企业把总部留在这里,没有足够的企业实

现产业转型升级,东莞则会出现空心化。这对东莞制鞋业来说是个严峻的

十字路口。

4、产业升级仍需努力。自从东莞鞋业进入洗牌年,产业升级对东莞鞋

企来说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但产业升级对东莞鞋企来说是个艰难的问题,

仍需要做很多的努力。

早些年港台资的大量进驻,快速推动了东莞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但同

时也使东莞基本上被“固化”在低成本的OEM上,在国有和集体企业比重

很低、民营企业没有充分成长起来的情况下,产业升级对还十分困难。

5、政策加大鞋企生存困境。

东莞的制鞋业一直以来多是为国外品牌加工,承接外单成了众多鞋企主

要的商贸方式,这种模式从去年起受到出口退税下调与加工贸易调整的挑战。去年7月以后,利润本来就低的专业鞋类外贸公司,出口退税税率降低加速

了它们的消亡。此外,2007年8月1日起,国家扩大了《加工贸易限制类商

品目录》,东部沿海地区从事加工贸易企业必须把保证金如实交给银行管理,东莞不少鞋企加工成本为此提升了10%左右。

东莞有不少小型鞋企,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使鞋类产品无论在耐磨、

耐折、舒适性等各项指标上都不理想,这种低端产品已经越来越不被消费者

喜爱和接受,只能靠价格战抢占市场。中国出口鞋企发展迅猛,在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市场上占据大半江山,令西方传统制鞋企业感到了强大的竞争

压力。比如在制鞋强国意大利,生产一双皮面皮鞋的成本是东莞制鞋成本的

7倍以上。

而这种低价竞争的产品容易成为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对象。2006年10月,欧盟宣布对中国皮鞋企业征收16.5%的反倾销税,为期两年。2007年6月,台湾也对大陆6类鞋靴产品课征43.5%的反倾销税。欧盟与台湾均在东

莞重点出口地区之列,打击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攀升,目前汇率已破6.9,让鞋企大为头痛。由于外商通常以美元下单,而东莞鞋企无论在支付工人工资还是材料采

购方面均用人民币支付。由此,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不断下滑,直接削减了

鞋类产品的利润。

今年新劳动法的实施让东莞制鞋企业考虑到是否要继续生存下去。不

少鞋企老板坦言,在制鞋业面临的诸多挑战中,新《劳动合同法》的打击不小。新《劳动合同法》使企业雇工成本普遍增加8%以上。尴尬的是,鞋企在

提高用工成本的同时还要遭受缺工的困扰。目前化工、食品、建筑等行业

对劳工需求较旺,导致鞋业工人流动性加大,加上部分鞋类生产企业工作时

间过长,熟练工人流失严重。

(四)东莞鞋企如何走好未来的路。

2008年是中国重要的一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而对鞋行业来说,08年亦是重要的一年。鞋行业进入洗牌年。这对鞋企不仅是一个考验

更是一个机遇。

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劳动力短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

国制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东莞作为我国最早的制鞋产业基地之一,无

疑成为了最先面对危机的一个地区。面对如此严酷的环境,为保持全球鞋

业供求的平衡,当地制鞋企业龙头开始了从中低端市场走向中高端市场,

从数量型向品质型、效益型转变。

东莞的制鞋业曾令世界瞩目,但自有知名品牌的缺失正日益成为制鞋业

发展的症结。在制鞋行业的竞争力中,最重要的便是自有技术和品牌。如果

不加大品牌打造力度,那么在世界鞋业产业链上,东莞未来势必被替代。

东莞作为一个加工制造业大市,其中鞋、纺织品和玩具占的比重很大,

但东莞的制鞋企业多为以“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为主,当地政府从制鞋上

获得的税收也不高。东莞的鞋业主要是做OEM,加工费很低,从鞋子整个的产业链来说,能够留在东莞的利润并不多。提升产品附加值是东莞鞋企打破

这种局面的必要手段。

为了在当前处境紧张的状况下继续发展下去。当前,东莞正大力推进产

业调整与升级,提倡企业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也正以创新和精巧代替模仿

和粗放。因此,制鞋业由“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迫在眉睫。当然,品

牌的提升与打造需要政府、科技部门、科研院所和制鞋企业紧密联动,从科

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科

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等方面全力推进。

而在品牌化的征途中,首先应该发挥行业大型骨干企业的龙头作用,多

创办自主创新和名牌论坛大会,总结推广大型骨干企业创名牌的先进经验;

其次是政府有关部门与行业协会合作,推动主要产鞋区域品牌建设和水平的

提高;第三是持续保持技术创新,因为技术创新是东莞鞋业突围的重要手段。民营企业可以设立制鞋的研究机构,借助相关部门的技术力量,跟在一些大

品牌后面先做中低端品牌,慢慢朝一流品牌进军。

在新形势下,东莞鞋企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往价值链的上

端走,不要长期停留在价值链的下端,只图拿少量的加工费。事实上,凭借东

莞制鞋业的先进工艺水平和完善的产业配套基础,只要在技术创新、营销方

式和追赶潮流方面跟上,向国内外大品牌看齐,那么东莞鞋类在全国乃至全

球都将具备强劲的竞争力。

三、温州

(一)温州鞋业发展概况。

制鞋是温州的传统行业,有着8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古代,温州就

以制鞋而闻名。据初步调查,目前温州有4000多家制鞋企业,与制鞋业相

关的鞋机、鞋材、皮革、合成革、皮革化工等企业2500多家,近40万从

业人员,每年制鞋10多亿双,鞋类生产总量占全国25%左右,占世界总产

量的八分之一。

但温州鞋业在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土地严重不足、人才奇缺、企

业外迁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是近年来制鞋成本不断上涨、出口退

税下降等因素导致了鞋业企业利润急剧下降,温州鞋企面临的挑战也越来

越严峻。

1、温州鞋业概况。

(1)温州制鞋工业体系。温州鞋业主要集中于鹿城、永嘉和瑞安三地,三地鞋业发展各具特色。鹿城在制鞋方面起步最早,其制鞋占据温州鞋业

总产值的40%。该区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康奈、东艺、吉尔达、富士达、澳伦等鞋业,这些企业原来多数以外销为主。随着世界鞋业格局的变化,该区

大多数以外销为主的企业已开始转向内销。永嘉近年来涌现一批较有前途

的企业,如奥康、红蜻蜓、日泰、统邦、杰豪、陆陆顺、赛王等,这些鞋

企营销都做得较为成功。目前永嘉鞋业无论品牌、知名度、还是国内市场

占有率,都处在领先地位,已形成品牌群体优势。而瑞安已成为全国著名

的休闲、注塑鞋加工基地,比较知名的企业有邦赛、路标、春达等企业。

另外,温州制鞋企业的周围,还聚集着上千家的鞋机、鞋饰、鞋底以

及皮革生产企业,已形成了各种发达的专业市场。这种专业化分工协作、

配套完善的鞋工业体系,正是温州鞋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从温州鞋业

分布来看,乐清白石镇是鞋底生产专业基地,永嘉黄地是鞋饰专业生产基地,乌牛为制鞋机械基地。平阳水头是猪皮加工及交易市场,瓯海瞿溪为

牛皮加工基地,鹿城河通桥是鞋材市场。这种相关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

集,使温州富集着大量的鞋业相关信息,制鞋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快速

做出反应。

(2)温州鞋企品牌建设之路。温州鞋业不但在规模和数量上在全国首

屈一指,而且在国内品牌建设上也卓有成效。目前全国仅有两家“中国真

皮领先鞋王”(鞋类最高荣誉称号)温州就占其中之一。2001年9月19日,温州正式被命名为“中国鞋都”。温州鞋革工业协会试图建设中国鞋都区

域品牌,向工商管理部门注册“中国鞋都”集体商标。企业品牌经评委会

审定认可后可授予首批“中国鞋都名品”称号,从而获准使用鞋革协会向

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国鞋都名品”专用商标。

从2001年开始评比的中国名牌产品代表中国制造的最高水平,是区域

制造业实力的象征。2001年-2007年,浙江省获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呈逐年

递增趋势,新增名牌产品数分别为6个、13个、33个、31个、56个、57个、95个,07年浙江省新增中国名牌数居全国第一。迄今为止,浙江省共

获中国名牌289个,占中国名牌总数1957件的14.9%。

2、温州鞋产品出口简况

(1)出口状况。据温州海关统计,2005年温州市制鞋业产值440亿元,其中出口共15.48亿美元,计4.38亿双,出口企业384家。该年出口欧盟5.34亿美元,出口美国8830万美元,472万双。另外,根据温州检验检疫

局统计,2006年7月-9月温州地区出口意大利鞋类共304批,约1295.18

万美元。

但长期以来,由于温州鞋以外销为主,加上市场非常集中,因而在国

外市场上的竞争异常激烈。很多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采取的是降价销

售的策略,因此,温州鞋产品在海外遭遇反倾销等贸易壁垒日益增多。在2006年4月7日,欧盟对中国包括温州鞋在内征收临时反倾税。这意味着

温州鞋海外贸易的路途越来越艰难。

近两年来由于受反倾销、出口退税及材料、工资上涨、人民币升值等

因素的影响,行业企业盈利能力呈下降趋势,2007年中国皮鞋行业毛利率

仅为13.49%。

(2)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按照欧盟的规定,自2008年6月27日起,

欧盟市场上制成品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简称PFOS禁令)的含量不能超

过质量的0.005%,这标志着欧盟正式全面禁止PFOS在商品中的使用。PFOS 指令是欧盟继WEEE和ROHS之后,设下的又一道涉及面较广的“绿色壁垒”。

中国园林赏析---拙政园

中国园林拙政园赏析 为期两周的华中调研终于结束啦。两周内,我们踏及杭州、苏州和南京,参观了很多现代建筑以及拙政园、留园。我个人认为,现代建筑固然是满足我们教学需求的项目,但相对比较虚的园林也是这次调研活动的重点,因为他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共鸣和寻觅到自己的园林理解,从而将其融入我们的设计中。所以这次调研心得将重点讲述拙政园来讲述中国园林的内涵。 拙政园平面图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 ————摘自百度百科拙政园是江南的一座精美的私家园林,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它位于苏州城东北,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是第一位主人王献臣的宅园,后来数易其主。园子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三园共占地4.1 公顷,在私家园林中属于大型园林。如今中、西两部分仍保持旧貌,东部已改建为新园林,留存至今的拙政园虽与明正德时期的原貌不完全相同,但仍为私家园林中重要的实例。 中国园林以人工山、水、绿化及建筑本身为主进行限定,与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不同(以自然山、水、绿化为主限定)。多用灰空间,采用对景与借景的手法,画中有画,结合波光粼粼的水面及水中倒影,形成层次复杂,富于变化的趣味空间,给人丰富的空间感受。拙政园中各种空间构成手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呼应,相互配合,共同塑造园林中丰富多彩的空间的。 叶圣陶老先生曾写过一篇《苏州园林》来阐述他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其中,作者似乎总在把苏州园林和图画联系在一起来介绍。首先,老先生先写了自己所游的十多处苏州园林的总印象,认为这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一词,足以证明了苏州园林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接着直接指出,苏州园林在各个园林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 势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 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 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 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 务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举措,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2月28日南沙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标志着**县支柱产业培植又迈上新的台阶。**县产值突破亿元的产业已达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产业集群覆盖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 XX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xx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元,其中出口创汇xx元;实现利税xx 元,发放从业劳动者报筹xx元。 电力产业 完成投资14304万元,南沙电站完成投资9300万元;麻栗寨河

二级电站完成投资720万元;农网三期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南沙至小新街35千伏线路建设完成投资700万元;电力设施修理改造完成投资584万元。 糖酒业 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改扩建工程已建成投产。 矿业产业 与红河钢铁厂进行合作,南砂矿业公司投资XX多万元,成功地对马街铁矿进行资源整合;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县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云南华西矿产资源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畜牧业 XX年,生猪存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肥猪出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实现畜牧业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肉类总产XX9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与前XX年的1997年同比,肉类总产年均增长1492吨,年均增长率40.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2023万元,年均增长52.67%。 生物创新产业 **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17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3.5%,其中:有林地124.05万亩,灌木林地27.02万亩,疏林地0.4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21万亩,苗圃地0.07万亩,宜林荒山20.98万亩,森林覆盖率41.0%。 1.膏桐 据调查,**县适宜发展膏桐的土地资源总面积为60万亩,适宜

中国四大类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中国四大类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归结起来,世界上的园林可分为三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 中国园林可以分成四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自然园林、寺庙园林.下面,我们来让探讨这四类园林的风格特色和形成原因. 1 皇家园林 早期苑囿,主要放养动物,以后逐步发展成工作、生活、游玩相结合的花园。按照其所处的位置和规模小,它们大致可以分成三类。最小的苑囿是利用宫城禁地之中的小块空地,堆叠些假山,种些树木而形成庭院式的花园。位于北京故宫最北边的御花园,便是这类花园的典型。除了御花园外,故宫中还有建福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西花园(即乾隆花园)等,都是点缀在一片黄色琉璃瓦海洋中的绿洲。宫内苑囿面积均不大,又受到了轴线影响,布局较为规正。 第二类是宫城近旁的苑囿。这类花园往往利用自然的水面或小山营建而成,规模较大,又离宫城较近(常常在皇城之内),游赏方便,很受帝王重视。历史上三国曹操在邺城建的铜雀台苑、隋文帝长安的大兴苑等均是。明清北京皇城内的北海及西苑(即今中南海),也是这类花园。 景山 宫内小花园和宫外苑囿,均处在繁荣的京都之中,往往要受到城市环境的限制,常常不能满足帝王们恣情山水的欲望,因而便在京郊或更远处寻找有山有水、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造园,有的甚至将真山真水包入花园,这就是大型山水苑囿。历史上汉武帝的上林苑、唐明皇的骊山离宫,直到清代京城西北郊的三山五园,都属于大型山水苑囿。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及答案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本试卷共有单选题10 道,多选题10 道,判断题10 道,总分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一、判断题(10 道) 1. 产业集群的空间尺度和范围取决于发展集群的地方经济的能力,没有固定的规定。 正确 2. 市场驱动型集群所包含的外源企业内部的网络化程度比较高。 错误 3. “三来一补”指的是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 正确 4.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50亿-300亿立方米的中型气田64个。 错误 5. 事实上,产业集群可能是单一的横向关联,也可能是单一的纵向关联。 正确 6. 湖北十堰汽配城是一种典型的销地驱动型产业集群。 正确 7. 产业的纵向关联是指围绕一个企业,从原材料的筛选、加工、制造、组装到精深加工、产品的多元化等方面的延伸。 正确 8. 产业关联分为两类,分别是横向关联和纵向关联。 正确 9. 中关村科技园是一类技术转化型产业集群。 错误 10.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大于300亿立方米的大型气田64个。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的烟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B. 云南省 2. 广西的铝资源没能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关键原因是() B. 资源数量不能够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的要求 3. 知识技术研发产业集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因素是()。 A. 产品生命周期相对短 4. 在我国从研发到产业化投资强度大约为()。 A. 1:50 5. 产业集群的第一特征是()。 A. 产业关联 6. 以下各项属于知识技术型产业集群的是()。 D. 美国微软 7. 我国煤炭产业集群最有代表性的地区是()。 A. 山西省

中国三大激光产业集群

透析中国三大激光产业集群 导读:目前我国激光产业主要应用于激光加工、医疗等行业,其中科研开发领域占12%,材料加工领域占32%,通讯领域占12%,信息领域占14%,医学领域占20%,测量与其他领域各占9%和1%。 OFweek激光网讯:激光加工(包括激光切割、焊接及表面处理等)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我国激光加工产业正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激光这个高科技名词已经由“阳春白雪”变为了真正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已成为中国激光加工行业的现实。 激光作为新型光源,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及高能量密度等特点。以激光器为基础的激光工业在全球发展发展迅猛,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通讯、信息处理、医疗卫生、军事、文化教育以及科研等方面。据统计,从高端的光纤到常见的条形码扫描仪,每年和激光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高达上万亿美元。 激光产业已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分布,上游主要包括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中游主要为各种激光器及其配套设备,下游则以激光应用产品、消费产品、仪器设备为主。国内激光市场主要包括激光加工设备、光通信器件与设备、激光测量设备、激光器、激光医疗设备、激光元部件等,要应用则在于工业加工和光通信市场,两者占据了近7成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激光产业主要应用于激光加工、医疗等行业,其中科研开发领域占12%,材料加工领域占32%,通讯领域占12%,信息领域占14%,医学领域占20%,测量与其他领域各占9%和1%。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5个国家级激光技术研究中心,10多个研究机构;有21个省、市生产和销售激光产品,常年有定型产品生产和销售、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单位有200多家。国内激光行业已形成激光晶体、关键元器件、配套件、激光器、激光系统、应用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环节构成的较完整的产业链。 我国激光加工产业可以分为四个产业带,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华中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这四个产业带侧重点不同,珠三角以中小功率激光加工机为主,长三角以大功率激光切割焊接设备为主,环渤海以大功率激光熔覆和全固态激光为主,以武汉为首的华中地区则覆盖了大、中、小激光加工设备。 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一些老工业基地及小企业基地,开始向高端制造领域转型。例如温州激光产业集群及鞍山大力发展激光产业等。 一、2020年武汉将成全球激光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集聚地

南浔区产业发展专题报告

专题目录专题报告一产业发展和平台建设现状.......................................... 第一节、全区制造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主要经济板块情况 (4) 第三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专题报告二制造业总量增长与结构升级 ........................................ 第一节、制造业总量预测.............................................................. 第二节、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第三节、产业选择量化研究............................................................ 第四节、结构调整与规模预测.......................................................... 专题报告三城镇经济等级体系划分............................................ 第一节、评价模型构建................................................................ 第二节、测评数据分析................................................................ 第三节、经济职能划分................................................................ 第四节、区域开发框架................................................................ 专题报告四产业集群组织和布局.............................................. 第一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第二节、产业集群组织形式............................................................ 第三节、产业集群空间布局............................................................ 第四节、产业集群培育措施............................................................ 专题报告五土地资源效率与供求分析.......................................... 第一节、现状土地利用效率............................................................ 第二节、全区土地供求分析 0 第三节、制造业产出密度分析.......................................................... 第四节、制造业投资密度分析.......................................................... 第五节、分行业土地利用强度控制...................................................... 专题报告六循环经济与绿色工业.............................................. 第一节、理论背景与现状政策导向...................................................... 第二节、三个层面的循环 (41) 第三节、重点行业发展策略............................................................ 第四节、三大循环系统和重点工程...................................................... 第五节、控制指标和推进措施..........................................................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近年来,市已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呈现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的特征,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已连续5年纳入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范畴水产品加工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之一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较低,主要是规模小,企业个数和知名品牌少,产业链短、市域内配套率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全市工业优势,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企业集聚、行业整合、产业集中,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骨干企业,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二)主要目标。期间,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要求,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整合优势人

力和技术资源,发展壮大石化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力争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范畴。末,力争我市机械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均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石化设备重要制造基地和主要研发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大市。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原则,以政府为主导,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结合,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高层次专业人员的作用,把产业集群规划编制的过程作为政府、企业、协会和专家等各方资源综合和融合的过程,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二)加强产业聚集区的建设。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采取产业链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等多种模式,搞好产业园区的规划发展。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实现聚集。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产业集聚中关联度高、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力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期间,重点支持产值过亿元的10家骨干企业。 (四)突出抓好产业链条延伸。以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为基础,明确产业延伸的方

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_张赵晋

【区域经济与特色产业研究】 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张赵晋 (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伴随着陕西省经济的高效发展,近几年来有些产业形成了产业集群。通过运用区位商系数的统计计算方法,对陕西省制造业当中的38个行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逐步形成了能源矿产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产品制造业四大产业集群,并对各个产业集群的现存状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陕西;现状;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F2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5128(2013)01-0053-04 收稿日期:2011-09-11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10YKZ040);渭南师范学院特色学科(应用经济学)建设项目(渭师院科[2011]103号) 作者简介:张赵晋(1984—),女,山西晋中人,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 陕西省2010年全省经济总量(GDP)破万亿元大关,达10021.5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4.5%。三大产业,其中,第一产业988.45亿元,比去年增长5.8%;第二产业增长18%,达到了5403.53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3629.55亿元,增长了近12%,人均生产总值15000元,是西部众多省份中的经济发展强省。2010年,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5元,比上年增加1566元,增长11.1%。伴随着陕西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省内近几年来有些产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1]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 对于产业集群的概念,有许多的专家学者都提出过。马歇尔在外部经济的基础上,解释了企业的集聚现象。马歇尔认为,在一些企业中,如果生产和销售的是相类似的产品,或者这些企业有着产业关联,它们便很可能会在位于上中下游企业集中的某一特定区域内集中共同使用一些跟本行业相关的人才、原材料,或跟本行业相关的一些组织机构,这样生产效率会非常高,而这么高的使用效率是那些处于零散状态的企业无论如何达不到的。 另一学者,韦伯根据其工业区位理论认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分为了低级和高级两个层次:低级阶段是企业通过自己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能力的增强而形成的简单的生产集聚,也称为“工业集中化”,是由企业自身的扩张而形成的;第二个阶段是由多种企业所形成的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每个大企业靠着自身完善的组织结构而吸引来了很多相类似的企业,从而形成了空间上的集聚,也叫做“地方集中化”。 在这些概念中,最具权威的定义是著名企业战略专家,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曾在1990年出版过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在这一书中他提出: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域中,有一个主导产业作为核心,然后还有很多与其相关的如供应商、中介机构、供应商等支撑机构,它们之间有着特定的、稳定的分工,由此形成了比较复杂的网络关系,从而形成的集聚体。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而且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如何已经成为衡量此地经济是否快速发展的一个标志,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应该如何确定,经济政策应该如何制定,产业集群都起着重要的作用。[2] 二、产业集群度指标衡量 产业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在此文中,产业集群的概念是基于产业狭义的概念,狭义的产业概念指的是产业中的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相互替代,而且是同属同一大类产品。目前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聚度的测量方面。 目前现有理论方面对某地区某个产业集群的 2013年1月第28卷第1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Jan.2013 Vol.28No.1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2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学设计:于明北京四中 评析:周杰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情感激发,问题启发到归纳总结。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诗词匾额。 学生情况:本课之前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体系。欣赏故宫建筑的空间布局。对园林比较喜爱但有些问题还不清楚。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问答与讨论,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基本要素是山、水、建筑、花木。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空间变化及由诗词匾额等创造出的典雅氛围。比较深的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知道今后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文化与美感。 四、问题框架 1和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文字资料,(红楼梦片断)请找出中国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 园林中的假山怎样布置?太湖石的美感是什么?请同学说出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以及相关的游园活动?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3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4园林中诗词匾额有何作用? 5请同学谈谈应该怎样欣赏中国园林? 五、教学流程示意 课前准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采访片段录制)——播放采访片段导入问题——对比提问,重点讲解中国园林的根本特征——造园要素——空间布局——诗词匾额——总结本课所学——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讲评反馈评价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一、浙江省 温州鹿城区 1、中国皮鞋产业集群 2、中国打火机产业集群 温州龙湾区 3、中国人造革产业集群 瑞安市 4、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集群 5、中国休闲鞋产业集群 苍南县 6、中国印刷产业集群 温州瓯海区 7、中国锁具产业集群 乐清市 8、中国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 永嘉县 9、中国拉链产业集群 平阳县 10、中国塑编包装产业集群 嘉善县 11、中国木业及家具产业集群

12、中国皮革加工产业集群桐乡市 13、中国毛衫产业集群 平湖市 14、中国光机电产业集群海盐县 15、中国紧固件产业集群湖州市吴兴区 16、中国童装产业集群 安吉县 17、中国竹加工产业集群杭州市萧山区 18、中国钢结构产业集群桐庐县 19、中国制笔产业集群 富阳市 20、中国白板纸产业集群宁波市 21、中国西服衬衣产业集群余姚市 22、中国模具产业集群

23、中国家用小电器产业集群宁海县 24、中国文具产业集群 义乌市 25、中国小商品产业集群 东阳市 26、中国木雕产业集群 永康市 27、中国五金产业集群 诸暨市 28、中国制袜产业集群 玉环县 29、中国中低压阀门产业集群台州市路桥区 30、中国金属固废处理产业集群温岭市 31、中国注塑鞋产业集群 黄岩区 32、中国塑料模具产业集群 台州市 33、中国缝纫机产业集群

34、中国轻纺产业集群 嵊州市 35、中国领带产业集群 舟山市 36、中国渔业加工产业集群 二、广东省 深圳市 37、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集群 广州黄埔区 38、中国日用消费品产业集群广州市增城市 39、中国牛仔服装产业集群 广州市 40、中国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广州市番禺区 41、中国珠宝首饰加工产业集群广州市花都区 42、中国皮具产业集群 广东汕头市澄海区 43、中国玩具礼品产业集群 东莞市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docx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 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 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 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 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 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 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 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 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 产业集群转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 期 ◆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 业集群所占比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 中技术、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

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研究报告

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研究报告 杨 锐 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 E-mail:lvublurr@https://www.360docs.net/doc/4813878116.html, 引 言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正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技术标准迈进。手机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正日益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重要力量。伴随国际手机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不仅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和最大的出口基地,也造就了世界级的产业集群。手机产业集群的形成,为本土厂商增强全球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与产业环境。产业集群已是地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向高增值价值链环节攀登的重要载体。 中国手机产业处在动态发展变化的产业环境中。一方面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以及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手机产品结构性、阶段性过剩导致国内手机市场价格持续走低,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加大对低端市场开拓力度、黑手机猖獗使得国产手机品牌的市场空间受到上下挤压。企业面临如何根据既存资源与能力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向高附加价值环节延伸的压力。而充分培育和发挥产业集群效应,走产业集群与地区联动发展道路是实现我国手机企业、产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 因此,探索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是当前中国手机产业在新形势下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国民经济分类,

本报告的手机产业指“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业”。本报告的手机产业集聚是指与生产最终手机产品相关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具有贸易联系或非贸易联系的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内进行资源交换和价值增值的关系网络。 一、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的形成 (一)全球手机产业区位及产业特性分析 1.全球手机产业区位分布 手机产业的全球布局与通信技术的演变是密切相关的。手机产业全球布局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欧美等局部地区分布阶段(1988-1992年):手机通信技术处在研发、测试以及小量生产阶段,也即1G到2G发展初期,全球手机产业主要分布在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阶段(1992-1998年),随着2G技术的成熟与推广,以及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对外开放战略,全球手机生产巨头开始把生产布局扩展到全球范围,尤其是向中国、马来西亚、印度、菲里宾等发展中国家转移进行离岸生产。中国的手机产业集群也正是在这阶段形成的。全球价值链布局阶段(1998年-),即在2G技术向3G技术过渡时期。手机产业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需求,以及逐步完善的市场体系、制度等投资环境的改善,使得众多跨国公司把整个手机产业价值链进行全球范围内布局。 在产业的全球转移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凭借廉价劳动力等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吸引了全球价值链中的生产环节,形成了全球价值链下手

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论文关键词]产业集群;浙江台州椒江区;发展状况 [论文摘要]产业集群是一种大量企业、产业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聚集的经济过程或现象。浙江台州椒江区的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基本都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依靠内源性民间力量发展起来的,属于原生型产业集群。其成功的路径、发展的经验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发展的政策建议。产业集群是一种大量企业、产业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聚集的经济过程或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相继发展起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产业集群带。其中浙江地区产业集群是在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国有投资不多,外资引进较少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这种依靠地区内生力量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其成功的路径、发展的经验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对推动中国其他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为了实地了解浙江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调研小组对台州市椒江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调研组与椒江区相关部门召开了座谈会,随后实地考察飞跃集团、海正药业、星星集团、吉利汽车四家当地龙头企业,从政府部门和企业两方面了解地区产业集群具体成功路径以及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一、椒江产业集群的特点产业集群是指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货商、服务供货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产业集群内聚集的企业是属于同一特定产业或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关联或具有其他密切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集群内企业之间、企业与支撑机构之间产生紧密的合作关系。集群内企业是纵向专业化分工或横向竞争、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扎堆。同时,集群内企业能够充分共享技术、信息、人才、政策等公共资源;知识与创新能够通过产业链迅速传递,企业在获得规模经济的同时,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也大大提高。椒江产业集群有四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椒江产业集群以医药化工、服装机械、电子电器为主。2005年,医药化工、服装机械、电子电器分别占全区工业生产总值的29%、16%、17%。2006年1季度,医药化工、专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的产值比前一年同期分别增长100.2%,332.8%,130.3%。第二,配套、协作基础完善。目前,在椒江已形成了模具加工制作、铸造、热处理、零件粗精加工、整机装配、产品包装、运输等前后相连的服装机械产业链,也形成了塑料加工、制冷器件加工、包装纸箱、泡沫等与家电制造行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工业园区的建立更为各种配套、协作提供空间优势,各种资源环环相扣,相互依存。因此,配套产业的完善是椒江产业集群优势的又一体现,它使得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减少了成本,降低了风险。 [!--empirenews.page--] 第三,龙头企业居国内领先地位。椒江区医药化工、服装机械和电子电器产业集群中都有居国内行业领先地位的优秀大企业。海正集团、飞跃集团、杰克控股集团、方远集团、星星集团入围全国500强企业。这些大企业带动了周围相同或相关产业的小企业发展,并在生产技术方面起示范作用。海正药业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全国重点化学原料药骨干企业和出日创汇企业;飞跃集团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缝纫机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年产各类缝纫机200万台,“飞跃”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进入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加强。第四,产业外向度高。椒江区产业外向度高,200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与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已分别达到48.3%和31.7%。服装机械、医药化工和家用电器企业一半以上产品用于出口。海正药业公司80%以上的原料药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特别是在欧美地区拥有领先的市场份额;飞跃、宝石等缝纫机整机制造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最具竞争力的缝纫机品牌企业,飞跃集团所生产的超高速包缝机、绷缝机占世界总产量50%。一批优秀企业还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网络和研发基地,这对稳定市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大有帮助。 [1][2][3]下一页二、椒江产业集群成功路径椒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基本都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依靠内源性民间力量发展起来的,属于原生型产业集群。民营企业家创新和创业是椒江产业集群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同时,地方政府采取柔性化和灵活性的“开明政策”,积极鼓励、

围绕产业延伸引项目-围绕产业集群抓招商

围绕产业延伸引项目围绕产业集群抓招商 阳新商务(招商)局 近年来,阳新县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依托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了一批产业项目,带动了配套项目,为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化,招商引资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土地、信贷、能源等政策日益紧缩,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产业升级、转移和聚集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而以产业链为主导的产业聚集优势开始超越其它因素成为吸引外资投向的主要方面。面对后金融危机情况下经济逐步回暖的新形势,要想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打破传统的招商理念,坚持用产业集群统领招商引资工作,把实施产业链招商作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全县经济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一、实施产业链招商的背景及意义 资源有效配置原则是经济学的重要法则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为了寻求最佳资源配置,产业开始在全球转移和流动,资本越来越看重一个区域的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链配

套完善,交易成本就越低,资本增值的空间就越大,对资本的吸引力也就越大。随着各地资源节约利用的需要和招商政策的同质化,在优惠政策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的时候,以集聚上下游产品、降低综合配套成本、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优势支柱产业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链招商方式,正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和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 产业链招商,是指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来吸引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以增值产品、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招商方式。相比传统招商方式,产业链招商比拼的不是土地、税收等政策的优惠,而是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满足构建产业链的需要,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确定目标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招商。这种招商方式,能够适应产业关联发展的内在需要,降低产业投资经营成本,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昆山开发区利用本地IT产业发展较快的优势,通过以“台”引“台”、以“小”引“大”、以“大”带“小”等产业链招商方式,先后引进了多个组团式投入的外资及台资企业,形成了IT产业企业集群。因此,综合国内先进开发区的发展经验,产业链招商是顺应产业转移趋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阳新县实施产业链招商的优势分析和重点内容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林业产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举措,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2月28日南沙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标志着**县支柱产业培植又迈上新的台阶。**县产值突破亿元的产业已达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产业集群覆盖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 XX 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XX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元,其中出口创汇XX元;实现利税XX元,发放从业劳动者报筹XX元。 电力产业完成投资14304万元,南沙电站完成投资9300万元;麻栗寨河二级电站完成投资720万元;农网三期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南沙至小新街35千伏线路建设完

成投资700万元;电力设施修理改造完成投资584万元。(XX 年数字) 糖酒业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改扩建工程已建成投产。 矿业产业与XX钢铁厂进行合作,南砂矿业公司投资XX 多万元,成功地对马街铁矿进行资源整合;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县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云南华西矿产资源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畜牧业 XX年,生猪存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肥猪出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实现畜牧业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肉类总产XX9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与前11年的1997年同比,肉类总产年均增长1492吨,年均增长率40.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2023万元,年均增长52.67%。 生物创新产业 **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17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3.5%,其中:有林地124.05万亩,灌木林地27.02万亩,疏林地0.4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21万亩,苗圃地0.07万亩,宜林荒山20.98万亩,森林覆盖率41.0%。 1.膏桐 据调查,**县适宜发展膏桐的土地资源总面积为60万亩,适宜区可种植的面积27.2万亩,其中连片宜林荒山荒地和无立木林地面积21.5万亩,集中分布在马街、南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