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心理学统考真题解析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65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

1.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得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性需要得就是()A.认识需要B.审美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爱与归属需要

【解析】D,马斯洛把人得需要从低到高划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得需要、尊重得需要、自我实现得需要。层次越低得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得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得需要不就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得,但高层次需要得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与精力得旺盛,所以又叫生长需要。

2.远处行驶得汽车瞧起来很小,但人们并不认为汽车变小了,这体现得知觉特征就是()A.恒常性B.整体性C.理解性D.选择性

【解析】A,知觉恒常性,就是指知觉得稳定性或不变性,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得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得稳定性,称为知觉恒常性。

3.一个病人听觉器官正常,但不能理解口语,该患者受伤得脑区域就是()A.布洛卡区B.威尼尔克区C.艾克斯区D.运动区

【解析】B,感觉性失语症(sensory aphasia)又称“威尼克氏失语症”(Wernieke's aphasia)。病变位于颞上回之后部,由于其中储存得听觉语音记忆痕迹受影响,造成理解口语与口语表达困难。此时病人听力正常,但听不懂别人及自己说得话,严重时答非所问,病人常滔滔不绝地独自说个不停,但用词混乱,使人无法理解。

4.下列选项中,与有机体得呼吸、吞咽、排泄等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联系得就是()A.脑桥B.中脑C.延脑D.间脑

【解析】C,延脑(medulla oblongata)脊髓得直接上延部分,就是脑干得后段。延髓调节控制机体得心搏、血压、呼吸、消化等重要功能,延髓中得局部损害常危及生命,故被瞧作机体得生命中枢。延髓就是中枢神经系统许多感觉与运动纤维传导得必经之路。其中一些上行冲动能影响大脑皮层得功能、对维持觉醒与产生睡眠有重要作用。向下得冲动参与了肌紧张与躯体运动得调节。另外,延髓内一些神经核团接受内脏感觉传入,参与内脏运动及腺分

泌得调节。

5.“马赫带”反映得感觉现象就是()

A.感觉适应B.感觉补偿C.感觉融合D.感觉对比

【解析】D,马赫带,1868年奥地利物理学家E、马赫发现得一种明度对比得视觉效应。马赫带得发现推动了对明度与光强间得关系得心理物理测量。

6.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些,造成这种现象得原因就是()

A.棒体细胞就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短得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B.棒体细胞就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长得具有较高敏感性

C.锥体细胞就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长得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D.锥体细胞就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短得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解析】A,普肯野(Purkinje)现象:当人们从视锥视觉向视杆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得最大感受性将向波短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得不同变化。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见到这种现象。例如,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些。普肯野现象说明在不同得光照条件下(白天或夜晚),人们得视觉机制就是不同得。

7.下列选项中,能够吸引起随意注意得原因就是()

A.刺激物得新颖性B.刺激物得强度

C.刺激物得运动变化D.对注意任务得依从性

【解析】D,随意注意指得就是有预定目得、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得注意。它就是注意得一种积极、主动得形式。随意注意就是人类特有得心理现象,它受意识得控制,由第二信号系统支配调节得,它就是一种意志得注意,就是一种高级得心理现象。具有随意注意得能力既就是注意力。良好得注意力具有随意性强,能较好地接受自己得意识控制调节,具体表现在注意得稳定性与注意能按需要得转移性。

8.下列选项中,将明暗与阴影作为重要线索得知觉就是()

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深度知觉D.颜色知觉

【解析】C,深度知觉得物理线索有:物体得遮挡(重叠),在前面得近,被遮挡者远;光亮与阴影得分布(明暗分析),近处物体显得亮,远处物体显得暗些;空气透视,近处物体轮廓清晰、细节分明,远处物体不清晰;线条透视,指对象在空间上得几何投影,大小相同

得物体近得视角大,远得视角小。因此向远方伸展得两根平行线瞧起来趋于接近。

9.在一个黑暗得房间里注视一根点燃得熏香,开始您会瞧到一个静止得光点,过了一会儿,您会觉得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种现象就是()

A.动景运动B.诱发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

【解析】C,自主运动(autokinetic movement)就是运动幻觉得主要形式之一。在没有月光得夜晚,当我们仰视天空时,有时会发现一个细小而发亮得东西在天空游动。我们会误认为它就是一架飞机,其实这就是由星星引起得自主运动。

10.格列高里(R.L.Gregory)认为,人们除了依靠网像运动系统获得关于物体运动得信息以外,还依靠()

A.特征觉察系统B.头-眼运动系统

C.外周神经系统D.自主神经系统

【解析】B,为了知觉到运动,人们还需要具有关于自身运动或静止得特殊信息。这种信息可能来自身体运动时肌肉得动作反馈;也可能来自大脑发出得动作指令。有人假定人脑中存在着某种比较器或视觉稳定中枢,它就是两种信息相互作用得场所。这种运动系统叫做头-眼运动系统。

11.“小赵比小王聪明,小王比小李聪明”据此得出“小赵最聪明”得结论,该推理属于()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概率推理

【解析】A该推理属于线性推理。线性推理中,所给予得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得可传递性之间得关系。线性推理又属于演绎推理,所以答案为A。

12.下列关于语言得表述,错误得就是()

A.语言就是人际交流中使用得符号系统

B.音位就是语言中可独立运用得最小单位

C.有限得词语与规则可以产生无限得语句

D.音位能被组合成语素,语素能被组合成词语

【解析】B,词就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得语言单位。词就是最小得能够独立运用得语言单位。这句话说明了词在语言中得作用,一就是说词就是能独立运用,二就是说在独立运用得语言单位中,它就是最小得。但说到独立运用,实词与虚词有不同得情况。就实词来说,它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3.“语言影响人们得思维方式”沃尔夫(B.Wholf)提出得这一假设被称为()A.语言相对假设B.语言生成性假设

C.语言概括性假设D.语言交互假设

【解析】A,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有两个部分:1语言决定论,即一个人得思维完全由母语决定,因为一个人只能根据其母语中编码设定得范畴与区别定义来认识世界;2语言相对论,即语言结构有无限得多样性,因此一种语言系统中所编定得范畴类别与区分定义为该语言系统所独有,与其她语言系统中所编定得范畴类别与区分定义不同。

14.右图所示得就是两条长度相等得线段,但b线段显得比a线段长,这种现象就是()A.缪斯—莱耶错觉B.贾斯特夫错觉

C.波根多夫错觉D.多尔波也夫错觉

【解析】A,这种理论与侧抑制相似。但我们认为,箭头起到了一定得透视作用,这种错觉应当从属于“大小恒常错觉”

15.小王开车行驶在马路上,突然从路边窜出一条狗,此时她顾不上多想,迅速转动方向盘并急刹车,停车之后,她才感到自己得心砰砰乱跳,呼吸急促,觉得害怕,能够较好得解释该现象得情绪理论就是()

A.詹姆斯—兰格理论B.坎农—巴德学说

C.阿诺德得“评定—兴奋”学说D.情绪得动机—分化理论

【解析】A,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与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相同得一种情绪理论。她们强调情绪得产生就是植物性神经活动得产物。后人称它为情绪得外周理论。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得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得产生。詹姆斯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得知觉。在她瞧来,就是先有机体得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

16.托尔曼有关动机得观点就是()

A.对达到目标得期待就是个体行为得决定因素

B.本能就是人类一切思想与行为得动力

C.自我效能感决定个体得动机水平

D.诱因与驱动共同决定个体行为

【解析】A。托尔曼认为动物得行为受其预期(对达到目标得期待)得指导,因此动物得行为就是有目得得行为。也就就是对达到目标得期待决定着动物得行为。所以答案为A。17.个体得目标定位在获得知识与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既定目标就就是成功,根据成就目

标理论,该个体所持有思维成就目标属于()

A.掌握目标B.成绩目标C.效能目标D.表现目标

【解析】A,动机得成就目标理论,把成就目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就是掌握目标,个体得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了上述目标就就是成功。另一种就是成绩目标,个体得目标定位在好名次与好成绩上,认为只有赢了才算成功。

18.小张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有两所学校可选择,其中,一所就是名牌大学,但专业不理想;另一所就是一般大学,但专业理想,小张犹豫不决,这种动机冲突就是()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

【解析】D,多重趋避冲突又称双趋避冲突,双重正负冲突,指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得目标,但每个目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分别具有吸引与排斥两个方面得作用时,使人左顾右盼,难以抉择得心态。如择业时有两个单位可供选择,而每个单位又利弊相当,就有可能举棋不定而陷入这种冲突中。

19.下列有关幼儿概念发展得表述,错误得就是()

A.一般只能掌握比较具体得实物概念

B.能掌握左右概念得相对性

C.实物概念得掌握先于数概念得掌握

D.所掌握得概念内涵往往不够精确

【解析】B,幼儿概括特点包括:(1)概括内容比较贫乏,一个词只代表一个或某一些具体事物得特征;(2)概括得特征很多就是外部得、非本质得;(3)概括得内涵往往不精确,有时过宽,有时又过窄。数概念与实物概念比较起来,就是一种更加抽象得概念,因而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掌握数概念比掌握实物概念晚些,也比较难些。

22.根据埃里克森得理论,老年期得发展任务就是获得()

A.繁殖感B.亲密感C.完善感D.认同感

【解析】C,艾里克森得心理发展观第八阶段为老年期,从50岁直到死亡,发展任务就是获得完善与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着智慧得实现。

23.下列有关幼儿言语发展得表述,错误得就是()

A.口语发展得最佳时期B.词汇数量增长最快得时期

C.句法结构从简单到复杂D.自我中心言语就是其主要得言语形式

【解析】D。幼儿期就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得时期,就是熟练中掌握口头言语得关键期。因此A正确。幼儿期就是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得时期。因此B正确。幼儿期句子发展一

般有如下趋势:(1)从简单句发展到复杂句;(2)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3)从不完整句发展到完整句;(4)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得句子。由此可以瞧出句法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因此C正确。所以答案为D。

24.下列方法中,不适宜用来研究婴儿知觉能力得就是()

A.陌生情景法B.视觉偏爱法C.习惯化与去习惯化D.操作性条件反射法

【解析】D。陌生情景法研究婴儿得依恋,需要婴儿具备对母亲与陌生人得识别能力,视觉偏爱法研究婴儿对人脸得偏好,需要婴儿具备对人脸得知觉能力,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也需要婴儿对特定刺激得知觉能力,操作性条件反射就是对行为得塑造,不适宜用来研究婴儿知觉能力。所以答案为D。

25.在个体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假想得观众”与“独特得自我”等现象得时期就是()A.幼儿期B.青少年期C.成年时期D.成年中期

【解析】B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得表现就是“假想得观众”与“独特得自我”,初中生属于青少年期,所以答案为B。

26.小明两岁时背诵“床前明月光,疑就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根据加涅得学习层次分类,这种学习属于()

A.刺激—反应学习B.言语联想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学习

【解析】B刺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程就是:情景—反应—强化,即先有情景,作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言语联想学习就是一系列刺激—反应得联合,但它就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得连锁化。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作出同样得反应,也就就是对事物得抽象特征得反应。规则得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得联合。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得关系。“床前明月光,疑就是地上霜……”这首唐诗就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得连锁化。所以答案为B。

27.对个体原本就感兴趣得活动提供外部奖励有可能降低其内部动机。这一现象被称为()A.罗森塔尔效应B.旁观者效应C.德西效应D.蔡戈尼克效应

【解析】C。德西效应就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与内感报酬兼得得时候,不但不会使工作得动机力量培增,积极性更高,反而其效果降低,变成就是二者之差,外加报酬(主要就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得作用。所以答案为C。

28.某3岁儿童经常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大人只好依着她。导致该儿童这种行为最可能得原因就是()

A.该行为受到了负强化B.该行为受到了正强化

C.该儿童天生脾气坏D.该儿童注意力功能有缺陷

【解析】B。正强化(积极强化)就是一种刺激得加入或增强导致了特定行为出现概率提高得过程。儿童哭闹,大人依着她,这强化了婴儿得哭闹,导致婴儿在不如意时哭闹出现得概率提高。所以答案为B。

29.在学完“分数”时候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得同化类型就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

【解析】B。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就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得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得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得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得意义。分数得概括程度较高,百分数得概括程度较低,所以答案为B。

30.桑代克1903年出版得《教育心理学》包括三部分内容,不属于该书组成部分得就是()A.人类得本性B.学习心理C.教师心理D.个别差异

【解析】C。桑代克得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人类得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所以答案为C。

31.有机体每得到一次强化后,反应速度都会下降:此后,逐渐加快反应速度,直至下一次强化到来,表现出一种扇形效应,导致这种行为模式得强化程式()

A.定比例强化B.变时距强化C.定时距强化D.变比例强化

【解析】C。定时强化得反应建立方式为随强化时间得临近,反应数量迅速增加,强化后反应数量骤减,比如按时发工资。所以答案为C。

32.在向被试呈现得知情同意书中,下列说法不恰当得就是()

A.被试有权了解实验得真实目得

B.告知被试拒绝参加实验给自己带来得不利后果

C.告知被试可以自由参加实验、拒绝参加实验或中途退出

D.告知被试可能会影响到她们参与意向得重要因素,如风险、感觉不适等。

【解析】B。选项B影响甚至剥夺了被试随时退出得权利。

33.下列选项中,可以把儿童作为被试得实验研究选题就是()

A.延迟满足B.习得性无助C.长期感觉剥夺D.长期恐怖情绪诱导

【解析】A 。B、C、D选项会给儿童被试带来伤害,违背了保护被试免遭伤害得研究人类被试得伦理原则。

34.在进行选择反应时测定时,反应数目与刺激数目得关系就是()

A.两者应相等B.前者应比后者少

C.前者应比后者多D.前者应就是后者得倍数

【解析】A选择反应时就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得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得刺激做不同得反应。所以反应数目与刺激数目应相等。

35.某研究者进行一项以教学方法为自变量、学习成绩为因变量、智力为额外变量得实验。下列选项中,最能有效控制额外变量得方法就是()

A.消除法B.恒定法C.等组匹配法D.双盲实验法

【解析】C。消除法:把额外变量直接排除,如声光实验得隔音室,暗室,双盲控制法等。而每个被试都有自己得智力水平,我们不能消除掉。恒定法:额外变量无法消除时,让它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相对恒定,如实验仪器,物理条件。我们也很难保证所有被试都就是同一智力水平。恒定法得局限就是: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额外变量得其她水平上去;操作得自变量(教学方法)与保持得额外变量(智力水平)可能产生交互作用。双盲实验法用于控制主试—被试间得相互作用:要求特征与实验者效应。用等组匹配法我们可以匹配智力水平相当得两组或几组被试。

36.华生在以小艾尔伯特为被试得恐惧实验中,采用得研究方法就是()

A.刺激—反应法B.单词诱导法C.图片诱导法D.音乐诱导法

【解析】A。此题考查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得小艾尔伯特得实验过程,实验开始时,研究者向艾尔伯特同时呈现白鼠与令人恐惧得声音。一开始,艾尔伯特对白鼠很感兴趣并试图触摸它。在她正要伸手时,突然敲响铁棒,突如其来得响声使艾尔伯特十分惊恐,这一过程重复了3 次。一周以后,重复同样得过程。在白鼠与声音得配对呈现7 次后,不出现声音,单独向艾尔伯特呈现白鼠时,您可能已经猜到,艾尔伯特对白鼠产生了极度恐惧。她开始号啕大哭,转身背对白鼠,向远离它得方向移动,她爬得飞快,以致研究者不得不冲过去抓住她,以免她从桌子得边缘掉下来。华生建立了刺激-反应得实验模式。

37.某公司欲考查广告得类型(报纸广告、电视广告与网络广告)对其产品销售得影响。为了保证研究结果得代表性,在不同规模得城市中分别抽取1000名被试进行调研。该研究中得城市规模属于()

A.刺激变量B.被试变量C.控制变量D.任务变量

【解析】C。在实验中,实验者不用于研究得、对被试者得反应产生影响得变量称为额外变量。由于在实验中额外变量就是必须加以控制得,所以额外变量也被称为控制变量。城市规模不就是我们要研究得因素,但就是它会对我们得研究产生影响。

38.就测定方式而言,依据误差对阈限进行间接测量得方法就是()

A.极限法B.恒定法C.调整法D.信号检测法

【解析】C。调整法又叫平均差误法,在测定差别阈限得实验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被试开始调整比较刺激。就是一种测量感觉阈限得间接方法。

39.实验得多次重复导致了被试反应速度减慢与准确性逐步降低。这种现象称为()A.练习效应B.疲劳效应C.习惯误差期望误差D.信号检测法

【解析】B。此处考查得就是疲劳效应得定义,即由于被试参加得实验过长,或就是参加得实验项目太多,情绪与动机都会减弱得现象,表现为被试得成绩下降。

40.在进行反应时实验得过程中,防止“假反应”得有效措施就是()

A.提醒被试注意B.插入侦察试验C.剔除过快反应D.剔除过慢反应

【解析】B 。“假反应”就是指在反应时实验中,有些被试由于反应定势或者反应期待,在刺激呈现前就提前做出反应,这会大大缩小反应时间。而我们要得反应时就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得时间。不符合我们对反应时得界定,此时插入侦查实验可以减少被试得“假反应”倾向。

41.与古典心理物理法相比,信号检测论得优点就是()

A.能计算出奖惩标准

B.能将信噪比进行分高

C.能将辨别力与判断标准加以分离

D.能计算出信号与噪音得概率

【解析】C。经典得阈限测量最大得问题在与没有能够把被试得辨别能力(感受性)与她们做出判断就是得倾向性(反应标准)区分开来。也就就是说,经典得阈限测量没有考虑许多非感觉变量对被试得影响,如:刺激出现得概率、反应代价。而信号检测论中反应倾向性β与辨别力指数d′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点。

42.在系列位置效应试验中,通过分心任务延缓30秒后让被试进行回忆,其回忆结果曲线得末端变平。这说明延缓过程主要影响()

A.短时记忆B.长时记忆C.感觉记忆D.前瞻记忆

【解析】A。在实验中设置分心任务即避免被试对记忆材料进行复述,干扰了被试得短时记忆,从而不能对部分感觉记忆得东西进行及时加工。

43.事后回溯设计属于()

A.单组前后侧设计B.前实验设计C.完全随机化设计D.随机区组设计

【解析】B。在所研究得现象发生之后对其发生得原因进行追溯。主要包括相关研究设计与准则组设计。事后设计适合于自然条件下对简单因果关系得研究,可以避免人为作用所带来得干扰。所研究得对象就是已发生过得事件,不能改变,不能操纵。事后回溯设计只施测一次,所以A错误。C、D选项属于真实验设计,所以C、D选项错误。前实验设计介于真实验设计与非实验之间。

44.通常用来测量个体距离判断水平得仪器就是()

A.深度知觉仪B.面积估计仪C.似动仪D.棒框仪

【解析】A。深度知觉仪(depth perception apparatus)就是用来检验深度知觉敏锐度得仪器。由霍厄德-多尔曼(Haward-Dolman,1919)设计,故又称霍厄德-多尔曼知觉仪(Haward-Dolman perception apparatus)。该仪器早期主要就是用来作为一种选拔测验,以淘汰那些不符合深度知觉要求得候选航空人员。它就是根据赫尔姆霍茨(H.V.Helmholtz,1821—1894)得三针实验(three-needle experiment)原理而制成得。这种仪器内有三根直棒,左右两侧固定得直棒为标准刺激,中间一根可以前后移动得直棒为比较刺激。被试在2米得距离外通过一个矩形得窗孔来观察这两根直棒,并通过遥控来调节可移动得直棒,使三者瞧起来在同一距离上。在这种条件下,被试必须完全依据视知觉来进行深度判断,除了双眼视差起作用外,排除了其她深度知觉得线索。

根据下列研究设计,回答45-48题。

某研究者为了研究自变量X(三种水平X1,X2,X3)与自变量Y(两个水平Y1,Y2)对某种心理活动得影响,抽取若干名大学生,随机分成第一、第二、第三组,实验安排:第一组:先做X1Y1,再做X1Y2,第二组:先做X2Y2,再做X2Y1,第三组:先做X3Y1,再做X3Y2。

45.此实验设计为()

A.组间设计B.组内设计C.区组设计D.混合设计

【解析】D,混合设计就是一个实验中同时采用两种基本设计得实验设计。它要求一个自变

量用一种设计处理,如被试内设计处理,而另外一个自变量则可用不同种类得设计处理,即被试间设计。X 为被试间变量,Y 为被试内变量,所以此实验设计为混合设计。

46.其中组间变量为( )

A .X

B .Y

C .X 与Y 都就是

D .X 与Y 都不就是

【解析】A ,第一组被试只接受X1水平得处理,第二组只接受X2水平得处理,第三组只接受X3水平得处理,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得处理,所以X 就是组间变量。

47.若要求各组被试人数相等,则被试人数可能就是( )

A .10

B .20

C .30

D .40

【解析】C ,本实验设计中共需要三组被试,每组人数要求相等,那么总人数一定要就是3得倍数。

48.不宜采用该实验设计情况就是( )

A .X 为智力水平

B .Y 为智力水平

C .X 为图片类型

D .Y 为图片类型

【解析】B ,因为Y 为组内变量,组内变量就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得实验处理,而同一个或一组被试不可能有两种智力水平,所以Y 不能就是智力水平。

49.样本平均数抽样分布趋向正态分布得必要条件就是( )

A .总体分布单峰,对称

B .总体均值,方差已知

C .总体分布不限,大样本

D .总体分布正态,样本方差已知

【解析】C 。N>30,属于大样本,可视为渐进正态分布。

50.下列公式中,用来计算标准分数得公式就是( )

A .s

M Z = B .2σX X Z -= C .Z=σX D .s X X Z -= 【解析】D 。有定义可以得出答案。

51.当总体中得个体具有周期性规律就是,不适用抽样方法就是(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分成抽样

C .等距抽样

D .方便抽样

【解析】C 。等距抽样也称为系统抽样、机械抽样,它就是首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根据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抽选间隔,然后随机确定起点,每隔一定得间隔抽取一个单位得一种抽样方式。如题,周期性规律会使抽出得样本具有某一共同得特征。

52.研究人员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x y

43?+-=。现有一个样本得自变量分别就是3、4、3、

4、6,可预测因变量得平均数为()

A.1、75 B.2、00 C.13、00 D.17、00

【解析】C。算出X得平均数为4,代入方程。

53.培训机构甲让学生得数学成绩平均提高了30分,标准差为10;机构乙平均提高了40分,标准差为5,那么更可能让学生数学成绩提高50分以上得培训机构就是()

A.机构甲,因为它有较大得标准差

B.两机构相同,概率都就是0、0227

C.机构乙,因为它提高成绩均值较大

D.两机构相同,概率都就是0、0454

【解析】D,两机构相同,都处于两个标准差范围内,概率相同。

55.如果测验得校标资料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获得得,据此计算得到得效度被称为()A.构想效度B.内容效度C.同时效度D.预测效度

【解析】D。根据搜集效标得时间,可以将效标效度分为预测效度与同时效度。

1.同时效度

同时效度得效标资料就是与测验分数同时搜集得。例如大学入学考试可以用中学成绩作效标。同时效度常用得效标就是在校得学业成绩、教师得等级评定、临床检查等。

2.预测效度

预测效度得效标资料需要过一段时间才可搜集到。此种效度对人员得选拔与安置工作非常重要。常用得效标就是专业训练得成绩、实际工作得表现等。

56.施测某标准测验获得得原始分数均值为80,标准差为16;导出分数均值为50,标准差为10,某被试参加测试所得导出分数为70,那无她得原始分数就是()A.76 B.80 C.100 D.112

【解析】D、。由公式,导出分数为70,Z=2,则原始数据为80+2×16=112、

58.在标准正态分布中,与Z分数1、0相对应得百分等级就是()

A.34 B.66 C.84 D.98

【解析】C。如图,百分等级为50+34=84、

59.从均值为20,标准差为10得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得随机样本,则样本均值得抽样分布为()

A.X~N(20,22)B.X~N(10,22)

C.X~N(20,21)D.X~N(10,21)

【解析】C。总体方差已知,样本平均数得均值与总体均值相等,标本平均数得标准差(标准误)为总体得标准差/(N得开平方)。样本均值抽样分布得均值等于总体均值20,标准差

等于1、

60.在概化理论中,D研究就是指()

A.概化研究B.决策研究C.交叉研究D.嵌套研究

【解析】B。D研究称作决策研究,就是概化理论最具特色得计量分析手段。

61.当测验信度增大(趋向于1)时,测量标准误得变化趋势就是()A.减小,趋向于0 B.增大,趋向于无穷大

C.减小,趋向于测验分数标准差D.增大,趋向于测验分数标准差

【解析】A。测量标准误公式:SE=S x (1-r2xx)得平方根。信度趋于1时,SE趋于0、

62.对某高中录取分数线前150名得学生进行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她们得中考总分与高一期末统考总分得相关只有0、16。解释这个较低相关得最好理由就是()A.该样本得同质性很高B.中考得信度高

C.期末考试得信度高D.抽样误差产生得变异

【解析】A。被试团体得同质性越高,测验信度越低,因为多次测验得排名变化大。如果150个被试得水平极为接近,则考试排名很不稳定。

63.在一组在正态分布得数据中,两端各增加一个极值后,一定不会受到影响得统计特征值就是()

A.全距B.众数C.平均数D.标准差

【解析】B。用众数代表一组数据,可靠性较差,不过,众数不受极端数据得影响,并且求法简便。

64.下列常用统计图中,适合描述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得图形就是()A.箱形图B.线形图C.条形图D.圆形图

【解析】D。圆形图即饼图。

65.下图就是某测验中四个项目得项目特征曲线,其中区分度最小得就是()A.项目1 B.项目2 C.项目3 D.项目4

【解析】D。在项目反映曲线中,a代表区分度参数或项目区分度(item discrimination)。在数

学上,a得值就是ICC曲线拐点处得斜率,即斜率得最大值。在这一点上,能力值微小得改

变会造成最大得P值(回答正确率)变动。从下图可以瞧出,项目4斜率得最小,区分度最小,选择D项。

二、多项选择题:66-7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66.人脑结构中属于边缘系统得有()

A.海马B.杏仁核C.扣带回D.小脑

【解析】ABC,边缘系统包括:内嗅区、眶回、扣带回、胼胝体下回、海马回、杏仁核群、隔区、视前区、下丘脑、海马与乳头体等部位。此外,中脑被盖部分一些神经核团以及中央灰质,也因与边缘系统联系密切而被称为边缘中脑区。

67.影响短时记忆编码得因素()

A.气质类型B.组块C.加工深度D.觉醒状态

【解析】BCD,短时记忆编码得效果受到许多因素得影响,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①觉醒状态②组块③加工深度④材料得数量与质量⑤材料得系列位置

68.根据图尔文(E.tulving)得观点,能够用内隐记忆解释得就是()A.动力定型B.动作技能C.工作记忆D.简单条件反射

【解析】AB,动力定型就是指一种由固定程序得条件作用建立得暂时联系系统,即条件反射系统。它就是巴甫洛夫学说中得一个概念。在这一种系统内各个条件刺激按严格得序列与时间呈现,即用一系列刺激得定型形式获得这种系统中得每个刺激得确切而不变得效果,最后得结果就就是在大脑皮质得活动中建立得一种动力定型。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得、自动化得、完善得动作活动方式。如日常生活方面得写字、行走、骑自行车;体育运动方面得游泳、体操、打球;生产劳动方面得锯、刨、车等活动方式,都属动作技能。工作记忆就是一种较短时间范围得记忆形式,能够让大脑组织同时处理多种想法。工作记忆就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得,存在着一个分离得记忆结构,工作记忆依赖于大脑前额叶皮层神经环路得功能,尤其就是谷氨酸神经元与多巴胺神经元之间得平衡。简单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先天性反射。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通过遗传而获得得先天性反射,如吮吸反射。条件反射:在生活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得后天反射,如望梅止渴。

69.根据加德纳得观点,多元智力有()

A.一般智力与特殊智力B.社交智力与自知智力

C.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与自然智力D.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与空间智力【解析】BCD,加德纳认为,构成智力者乃就是以下八种能力: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

70.下列观点属于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得有()

A.两种工具观B.发生认识论

C.最近发展去学说D.智力发展内化说

【解析】ACD,在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中指出间接得物质生产得工具导致在人类得心理上出现了精神生产得工具,即人类社会所特有得语言与符号。

在教学与发展得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三个重要得问题,一个就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一个就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得前面;一个就是关于学习得最佳期限问题。

维果斯基分析了智力形成得过程,提出了内化学说。

71.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下列学习行为受外部动机支配得有()

A.打破砂锅问到底B.为中华繁荣富强而读书

C.亲其师而信其道D.为避免父母惩罚而读书

【解析】CD,自我决定理论将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内化动机与外在动机。内化动机就是指由外在因素激发个体对学习活动得意义得内在认同与追求,并成为学习得主导动力。自我决定行为源自于自我高度整合得动机,包括内在动机以及高度内化得外部动机。

72.可以记录行为数据得实验技术就是()

A.ERP B.fMRI C.眼动技术D.反应时技术

【解析】ABCD,行为数据主要就是指反应时与正确率,在用ERP、fMRI、与眼动技术时,均就是用E-prime呈现程序,从而记录行为数据。而反应时技术也能记录被试得反应时与正确率。

73.常用来对错误记忆进行定量研究得手段有()

A.关联效应研究B.偏好判断测验

C.残图辨认测验D.词语掩蔽效应研究

【解析】AD,词语遮蔽效应(Verbal Overshadowing Effect)作为错误记忆研究中一个方兴未艾得领域与方向,得到很多心理学家得关注与探讨。它就是指,当所需记忆得事件难于用语言来

把握时,词语化反而会有损记忆,导致记忆错觉得现象。此现象首先由J、W、Schooler与T、Y、Engster-Schooler在1990年得研究中加以证实。残图辨认测验、偏好判断测验为研究内隐记忆得研究方法。

74.下列有关李克特(R.Likert)式态度量表得描述,正确得有()A.假定每个项目都具有同等得量值

B.用项目得评定等级之与表示受测者态度得状态

C.用量图分析(scaolgram analysis)得方法生成顺序量表

D.用似等距(equal-appearing interrals)得方法就是态度强弱差异相同

【解析】ABC, AB李克特量表得特点,李克特量表属于等距量表,因此D选项也似乎对(回忆版,选项不清,故用“似乎”)。

75.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得假设有()

A.不同处理水平下得总体方差相等

B.每个处理条件内得观察都就是独立得

C.不同处理水平下得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D.因变量得方差-协方差矩阵符合球形假设

【解析】ABC,方差分析得基本假设。

三、简答题:76-80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76.简述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得含义,并说明这两种智力得发展趋势。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主张智力由两种成分构成,液体智力主要与神经生理得结构与功能有关,很少受社会教育影响,它与个体通过遗传获得得学习与解决问题得能力有联系。例如,瞬时记忆、思维敏捷性、反应速度、知觉得整合能力等。

晶体智力则主要就是后天获得得,受文化背景影响很大,与知识经验得积累有关.就是流体智力运用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得产物。例如,知识、词汇、计算等方面得能力,它包括大量得知识与技能,与学习能力密切联系着。

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得发展就是不同得,流体智力随生理成长曲线而变化,到十四五岁时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晶体智力不仅能够继续保持,而且还会有所增长,可能要缓慢上升至25或30岁以后,一直到60岁才逐渐衰退。从个体差异上瞧,流体智力水平得差异

要比晶体智力得差异大。

77.什么就是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简要比较二者得异同。

【解析】

(1)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社会助长就是指人们在有她人旁观得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好得现象。

社会惰化就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得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就是被瞧作一个总体时所引发得个体努力水平下降得现象。

(2)二者比较

社会助长得产生可能就是因为有她人得存在,当她人出现时,会使人们得唤醒水平增强,而这种生理唤醒水平得激起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得表现。或者可以从害怕被她人评价得角度解释社会助长,在有她人存在得环境中,人们由于担心她人对自己得评价而引发了激起,并进而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

社会堕化就是由于个体认识到自己得努力会埋没在人群中,所以对自己行为得责任感降低,从而不大去努力,致使作业水平下降,由此可见,社会惰化与责任分散有关;

社会惰化与社会助长就是产生于不同得情境之中得,在社会助长情境中,个体就是她人影响得唯一目标,所有得社会影响均指向该个体,当在场得她人增加时,社会影响也增加;而社会惰化现象则发生在团体成员完成团体外她人指定得作业时,每一个个体仅仅就是外人影响得目标之一,外人得社会影响会分散到每一个体身上,随着团体规模得增加,每一个体感受到得压力随之降低。

78.什么就是概念转变?根据波斯纳(G.J.Poaner)得观点,影响概念转变得基本条件有哪些?

【解析】

(1)概念转变指个体原有得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得新经验得影响而发生得重大改变。

(2)影响概念转变得条件:

1)学习者对当前得概念产生不满。

2)新概念得可理解性。

3)新概念得合理性。

4)新概念得有效性。

79.简述一篇心理研究报告得主要组成部分。

【解析】

一篇完整得心理学研究报告一般包括:题目、关键词、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以及参考文献等。

①题目:题目就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一篇文章得基本内容,因此必须简洁明了。它应该就是对论文得主要观点得概括性总结,包括所研究得变量(即自变量与因变量)以及它们之间得相互关系。

②关键词:文章要点

③摘要:摘要就是对论文内容得简短而全面得概括,能够让读者迅速总览论文得内容。就是对研究得目得、所用得方法、得到得结果与结论做一简短得叙述。

④前言:往往包括提出问题、说明研究背景、阐明研究目得与理论基础这三部分内容。

⑤方法:要详细描述研究就是如何进行得,说明您对变量得处理过程。这部分一定要写得清楚、完整,尽量告诉读者她们需要知道得每件事。这样得描述可以使读者对您得方法得适当性以及您得结果得可靠性与有效性(即信度与效度)进行评价,也可以使感兴趣得研究者能够重复这个研究。通常方法部分被分成三个带标题得层次,这些层次包括被试、仪器(或材料)及程序。

⑥结果:对数据得收集过程及所使用得统计或数据分析处理进行总结。

⑦讨论: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并解释研究结果得意义。要强调对结果得理论分析以及所得

结论得有效性。

⑧结论:根据研究得全部结果,使读者对于研究发现有简明而全面得认识与了解

⑨参考文献:文中凡就是引用前人或她人得观点、数据与资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得地方予以注明,并列入参考文献中;而且,参考文献中得文章或著作也必须就是在文中引用过。

80.简述心理旋转现象及其实验逻辑。

【解析】

(1)20世纪70年代库柏与谢帕德用减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心理旋转得存在。Cooper 等人用不同倾斜角度得正与反(镜像)得字母,如非对称性字母或数字R、J、2、5等来研究表象得旋转。实验结果表明,当图片旋转180°时,无论正反,反应时最长,而当图片旋转0°得时,反应最短。这说明被试在辨别图形时,需要将头脑中贮存得图形表象进行放置,随着增加,反应时也随着延长,二者之间呈线性关系。

(2)心理旋转得实验逻辑就就是减法反应时得实验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得某个特定得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她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得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时间。

四、综合题:81-8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81.五因素模型(大五人格理论)就是当代重要得人格理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因素模型属于哪种类型得人格理论?

(2)简要概述五因素模型得形成过程。

(3)说明五因素模型得具体内容。

(4)下图就是一项关于五因素模型得纵向研究结果,试分析该图并据此说明人格得稳定性与可变性。

2018年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附答案)

2018年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附答案)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 个案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定性研究法; D. 定量研 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 B A. 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 C. 心理现象; D. 个性倾向 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D A. 社会对心理制约; B. 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 心理的发生、发展; D. 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 情绪; B. 情感; C. 心境; D 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 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 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C A. 个案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定性研究法; D. 定量研 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 动机冲突中的()。 B 39 A .趋避冲突; B .双趋冲突; C .双避冲突; D .双重趋避 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D A .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 .环境和教育是 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 .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 关键因素; D .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A A . “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 B . “ 爱人只 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 C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 . “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 A .具有两面性; B .具有稳定性; C .具有外显性; D .具 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B A .集中性与分散性; B .连续性与阶段性; C .平衡性与差 异性; D .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奖惩; D. 间接强化 12、()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 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D A. 直接强化; B. 间接强化; C. 奖惩; D. 自我强化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 C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 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 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 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现象是观念的东西,离不开物质的载体。人的心 理是人脑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个物质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研究者对正常人脑半球功能的研究发现,左半球通常控制人的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通常控制人的空间、音乐、艺术、形象和创造力等非言语过程。人脑受到损害,人的正常心理就会受到影响。长期以来,研究者采用切除法、刺激法、脑电图发、脑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心理的脑机制,这些研究方法都很好地说明了: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及其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具体的人来进行的。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因为人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总会影响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言之,心理反映的产生不单单是客观影响的结果,而是通过个体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内部心理活动的特点而折射出来的。同样的外部刺激,由于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不同,其心理反映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讲课讲稿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 本答案非标准答案,只是配合教学整理简易要点,如果参加考试答题应在此基础上再做概念和理论的详细解释为好,另答题知识也非标准答案,只是本人一家之言,有些参考了张奇老师的教学内容,在此表示感谢!;综合练习题源于历年真题,由于目前考试主要是案例分析,为此部分论述题没有收录,有些只是回顾而非完全原始题的模板,特说明 2-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你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 知识点:教学监控能力的问题 分析:讲的太快,内容设计不好,提高监控能力、自我监控。 2-2一位教师只顾讲课,不与学生接触,对不对?错在哪? 知识点:涉及师生交往 分析:不与学生交往的危害,改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交流,主动权在老师。 2-3一位教师经常当面讽刺学生,对否?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知识点:教师威信、教师期待 分析:对学生的期待是消极期待,不利于建立教师威信,应以鼓励为主,与学生交往,正确的期待。 2-4一位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 知识点:教师期待P33 分析:教师说学生不好是负面期待,有两个结果,一是发奋努力,二不学了。首先不要对学生嘲笑,这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其次,应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使其变得自信和自强, 并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2-5一位教师上课学生经常起哄,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机智处理,将不良的危害减到最小,与学生心平气和谈判,发现原因,改正,承诺,先分析原因,再解决问题。 2-6学生集体罢课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妥善处理人为的突发事件,教师要沉着冷静,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态激化,最大限度控制消极影响。 3-1某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众熟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半小时后逐一进行检查,问这种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复习资料)

心理学精华版 心理学概念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2015心理学考研真题与参考答案

2015心理学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勤思版本) 一、单项选择题:1-65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A.认识需要 B.审美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爱与归属需要 【勤思解析】D,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划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的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又叫生长需要。 2.远处行驶的汽车看起来很小,但人们并不认为汽车变小了,这体现的知觉特征是() A.恒常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选择性 【勤思解析】A,知觉恒常性,是指知觉的稳定性或不变性,当客观条件在一定围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称为知觉恒常性。 3.一个病人听觉器官正常,但不能理解口语,该患者受伤的脑区域是()A.布洛卡区 B.威尼尔克区 C.艾克斯区 D.运动区 【勤思解析】B,感觉性失语症(sensory aphasia)又称“威尼克氏失语症”(Wernieke's aphasia)。病变位于颞上回之后部,由于其中储存的听觉语音记忆痕迹受影响,造成理解口语和口语表达困难。此时病人听力正常,但听不懂别人及自己说的话,严重时答非所问,病人常滔滔不绝地独自说个不停,但用词混乱,使人无法理解。 4.下列选项中,与有机体的呼吸、吞咽、排泄等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联系的是() A.脑桥 B.中脑 C.延脑 D.间脑 【勤思解析】C,延脑(medulla oblongata)脊髓的直接上延部分,是脑干的后段。延髓调节控制机体的心搏、血压、呼吸、消化等重要功能,延髓中的局部损害常危及生命,故被看作机体的生命中枢。延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许多感觉和运动纤维传导的必经之路。其中一些上行冲动能影响大脑皮层的功能、对维持觉醒和产生睡眠有重要作用。向下的冲动参与了肌紧和躯体运动的调节。另外,延髓一些神经核团接受脏感觉传入,参与脏运动及腺分泌的调节。 5.“马赫带”反映的感觉现象是()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研究包括行为研究和心理研究。心理研究包括 无意 识研究和有意识研究。所谓意识,就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总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正是因为具有意识,人才能够觉察到作用于感官的外部世界,人才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特征与其联系,并能主动的去改造客观世界;人也才能觉察到自己的主观世界,明确自己的行为动机和内心需要,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与情绪状态,知道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由于具有意识,人不仅能够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而且能够实现环境和自身的能动的改造。 3、个体心理系统? 答:个体心理系统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1)心理动力,该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

人的需要有生理的、社会的需要,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 兴趣是一种人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世界观则对人的需要进行调解和控制,并由此确定个体对客观世界民的总体看法与基本态度。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的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与其关系。 a.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b.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与其联系,还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管体验,这就是情绪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可以说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客观原因。 c.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世界。这中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的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就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 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 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 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 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 第一章绪论 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66闭,69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客观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闭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 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 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 举例分析 n 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P17(66闭,68闭,69闭))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 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

2015年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6)

2015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 举一反三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 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 )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人际关系 14. 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 ( ) A.效度 B.区分度 C.信度 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 "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 A、关注生存阶段 B 、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规律 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的影 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18、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成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 作技能和五种。 19. 班图拉认为,强化有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强化三 种。 20.维纳发现人们常将成败活动的归因主要归之于:能力、努力、任务难 易、、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六个方面。 21、人们对越熟悉的事物,越难灵活地想到可能的新用途,这种心理现 象被称之为。 22、在变式教学中,变换的应该是事物的特征。 23.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由获得、和评价三个 过程组成。 24. 心智技能的形成通常经历原型定向、和原型内化 三阶段。 25. 已有研究指出,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为关系。 26. 根据问题的清晰性分类,研究性学习中涉及的问题多属 于问题。 27.研究显示,中学的年级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 期。 28.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辅导的重点是。 29. 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当学生完成较难的学习任务时, 教师应使其动机强度控制在水平。 30. 态度通常由认知、情感和构成。 31.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策略。 32. 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一般可分为品德性问题行为 和问题行为。 33.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能力是其教学能力的核心。 34. 学校的期终考试通常是对全学期教学情况的测评。这种测评类型属 于总结性评价。 35. 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应扮演学生父母、长者、朋友 和的角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 37.教学中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38.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39.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40. 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41.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2.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3.王小红是高一(2)班一位很不自信的学生.其实,她是以较高的分数 考进校的 只是进入高中后,还没有适应好高中的学习,掌握高中的学习方法·如 果你是她的老师,你将怎样帮助她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精编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整理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构造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代表人物是冯特(实验法)。 3.机能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的功能、机能,代表人物:詹姆斯(意识 流)。 4.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S-R联结。 5.完形主义者(格式塔)认为心理是一个完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6.佛罗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 7.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诞生。 8.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 段。 9.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10.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 习、并列结合学习。 12.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3.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保持、提取和应用。 14.桑代克用“形状直觉”理论支持了相同元素说。 15.柯勒用“纸下觅食”实验支持了关系转换说,批判了相同元素说。 16.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支持了经验泛化说。 17.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表征方式为命题、命题网络、图式)和程 序性知识(表征方式为产生式)

18.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直观、知识的概括。 19.重复、抄写、画线、记笔记属于复述认知策略;口诀记忆法、谐音记 忆法、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列提纲、画图属于组织策略。 20.记忆按内容分为五种:形象、情景、语词逻辑、动作记忆;按时间长 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 21.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 22.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了幼儿自我中心阶段。 23.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存——认同——内化。 25.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26.刺激控制教学模式基于强化理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基于认知发展学 习理论;现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7.服从与从众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压迫性的。 二、名词解释题 1.学习:就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凭借经验而形成的相对持久,稳定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 2.人格:又叫个性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4.从众: 在群体压力之下,个体放弃原有的观点和行为和群众保持一致的现象。 5.记忆: 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6.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学科。

2015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心理学》考查课试题答案

1. 以下对知觉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A.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B. 知觉常常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不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 的制约。 C. 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是相同的。 D. 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不同的。 满分:1 分 2. 魏纳尔认为,让患者看一幅让他过敏的花,可以诱发 A. 神经性皮炎 B. 支气管哮喘 C. 风湿性关节炎 D. 高血压 满分:1 分 3.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A. 气质 B. 性格 C. 意志 D. 情绪 满分:1 分 4. 心理治疗中治疗者与被治疗者的关系应该是 A. 亲密无间的关系 B. 职业性关系 C. 互助互利关系 D. 雇佣关系 满分:1 分 5. 完成意志活动最重要的阶段是 A. 确立目标 B. 动机斗争

C. 采取决定 D. 执行决定 满分:1 分 6. 患者患病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要比以往更加关注和担忧,希望在诊疗过程中医有一个安全,放心的医疗环境。 A. 安全的需要 B. 被关心和接纳的需要 C. 尊重的需要 D. 尽快解除病痛的需要 满分:1 分 7. 患者角色是()的概念。 A. 生物学 B. 社会学 C. 心理学 D. 医学 满分:1 分 8. 认为未解决的潜意识冲突是导致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因的理论是 A. 心理动力理论 B. 学习理论 C. 行为学习理论 D. 心理生理学理论 满分:1 分 9. 患者患病后常常会变的敏感多疑,对别人的一举一动往往变的神经过敏,有的患者觉得自己病情很重,认为医生的正确诊断是安慰自己。属于 A. 焦虑、恐惧心理 B. 习惯、获利心理 C. 敏感多疑 D. 心境不佳、情绪不良 满分:1 分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要点 第1部分:基本概念与知识 1、自我意识 也称自我,它指给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它是一种具有意识性的自我察觉活动,这种意识不仅表现为个体对自己本身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且表现在个体对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 2、心理发展 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映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3、挫折 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或受到干扰,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4、成就动机 个人认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者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5、归因 寻找行为的原因。 6、问题解决 由一定情景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思

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具备三个特征:目标指引、操作序列和认知操作。 7、认知-发现说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提倡发现学习,通过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8、人格障碍 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和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9、需要 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0、从众 在强大的群体压力面前,很多人采取了与群体内大多数成员一致的意见。这种个人受群体压力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倾向或从众行为。 11、定势 也称心向,是指重复先前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12、案例教学 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重具体轻抽象,强调个人从经验中构建知识,重视从具体经验和

高等教育心理学完整资料(终极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 一、概念解释 1. 心理学: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 ..的科学。 冯特在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包括人格和心理过程(情、知、意)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事一个交叉学科。 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因此,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实验法: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来推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相关研究、描述性研究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4. 教师期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5. 教师威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教师威信是师生间积极肯定关系的表现 4、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 师爱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6. 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7. 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这一任务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的信念。 8. 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督以及调节的能力。 9. 元认知:认知的认知。 10.教育机智: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能够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11. 学习:人与动物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及其行为潜能的变化。 12.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3. 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过程。 14. 意义学习: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给新知识赋予意义的过程。 15. 认知结构:以概念为节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网络结构为认知结构,又叫图式。 16. 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某一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7. 强化:指学习行为引起的结果对行为习得产生的积极作用。(行为主义的观点) 顿悟: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建立联系。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就是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以概念为节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连结点构成的网络结构。有意义学习: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给新知识赋予意义的过程。 18. 学习迁移: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迁移分类:正迁移: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 19. 定势:先于某一心理活动并指向这一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20. 陈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的知识,其表征方式是命题或命题网格,图 式。 21. 程序性知识:回答怎么办的知识,其表征方式是条件加结果。 22. 知识学习的三阶段:同化、保持、提取。 23.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应。 记忆根据内容分类: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情境记忆、语词--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24. 遗忘:过去经历的事物不能够再认、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25.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 26.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 27. 痕迹衰退说:材料的消失。 28. 干扰说:材料的相互影响。 29. 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30.技能分类 操作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特征:客观性、外显型、展开性 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先快后慢、高原现象 心智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特征:观念性、内潜行、减缩性 32. 原型:具有同类事物典型特征的例子。 33. 学习策略(梅耶):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 动,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计划性。 34. 问题: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问题三要素:给定、障碍、目标 35. 问题解决:根据给定障碍达到目标的过程。 36. 创造性: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征。其基 本特征是发散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分类:集中式思维(求同思维、聚合思维、复合思维)和发散 思维(求异思维) 37.人格:个体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差异性、社会性与生物性的统一 38.自我意识:自己对自己以及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自我意识的结构: 形式:自我认识(知)、自我体验(情)和自我调控(意); 内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观念: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被动--主动无意识--有意识具体形象--抽象逻辑 39.态度:通过学习而形成,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 的倾向性。 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核心成分)、行为成分 40.品德: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 特征和倾向。 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分三个阶段: 前道德(基于行为结果)、 他律道德(基于他人或权威的标准)、 自律道德(基于自己内心的标准) 态度和品德改变的三阶段:醒悟阶段、改变阶段、巩固与稳定阶段 41. 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 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42. 社会惰化(社会阻抑):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 的下降。 43. 从众:在群体压力下,个体放弃或改变原有观点,使自己与群体保持 一致的现象。 服从具有强制性。 44.教学设计: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 45. 最近发展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将要达到的知识水平之前的区 间。(维果斯基) 46. 教学模式:反映特定教学理论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 学活动结构。 47. 先行组织者:先于学生学习而呈现的引导性材料。 48.教师的使命:知识的传播者、知识的创造者。 49.费斯廷格提出认知失调理论 50.人际关系: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51.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52.测量: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特质的数量化描述。 53.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 解释。 54.影响信度的因素:测验长度、测验难度、被测对象、实测过程 二、选择题 1. 基础心理学的过程分为情、知、意三个方面。 2.心理学理论流派: (1)学派名: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认为心理是由 元素构成的 (2)学派名:机能主义;代表人物:威廉·詹姆斯;观点:心理学主张研 究心理的功能、作用 (3)学派名: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桑代克、斯金纳、巴甫洛夫;观点: 心理学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 (4)学派名: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苛勒;基本 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5)学派名: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理论 (即三个原则):1、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 遵循理想或道德原则。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6)学派名: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属于认知学派;基本观 点:认为心理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7)、学派名: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基本观点:强调存在、价 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有价值的,是受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的 3.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被斯金纳分为经典性条件反 射(代表人物为巴甫洛夫,也叫应答性);操作性条件反射(代表人物为桑 代克,斯金纳,也叫工具性) 4.认为学习不是通过视物而是通过顿悟完成的这一观点属于格式塔的苛勒 5.大猩猩搬箱子取香蕉证明了苛勒的顿悟观点 6.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 加工的过程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4

2015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包括( )。 A.责任感B.道德感C.理智感D.美感 2.( )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A.感觉B.知觉C.情绪D.气质 3.幼儿基本情绪表现不包括( )。 A.爱B.笑C.哭D.恐惧 4.下列关于情感与语言的叙述中,( )项不正确。 A.儿童最初的话语大多带有情感和愿望的色彩B.情绪激动对儿童学习任何一类词语都不利C.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D.有美感情调色彩的词比有恶感的词更利于儿童记忆 5.情绪是婴幼儿交往的主要工具,这是因为情绪具有( )。 A.唤起功能B.信号作用C.调节功能D.分化过程 6.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具有()。 A.系统性B.传递功能C.信号作用D.感染性 7.关于情绪的叙述,下列()项不正确。 A.情绪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B.大约5岁后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C.儿童情绪态度的形成受成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D.情绪在每一个人身上阈限相同、表现不同,是因为后天教育的影响 8.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应具有的特点是( )。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B.是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社会性的特点D.新生儿的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9.行为主义者( )通过观察研究,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 A.冯特B.华生C.柯勒D.马斯洛 10.我国心理学家( )提出了新生婴儿具有两种可以分辨的情绪反应。 A.林传鼎B.朱智贤C.皮连生D.孟昭兰 11.幼小儿童和年长儿童不同的突出特点是,( )对行为有特别作用。 A.情绪B.动机C.意识D.注意 12.恐惧可以说是( )。 A.本能的反应B.社会性的表现C.情绪分化的表现D.自我调节的表现 13.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 )。 A.环境的影响和培养B.是否符合道德标准C.社会化程度的高低 D.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 14.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全套复习资料

心理学 第一章 1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它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与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与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 的基础就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需要就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就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兴趣就是需要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与意志过程。 6认知过程就是个体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言语等。 7人的需要就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情绪就是人对客观事物就是否符合自己需 8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与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与制止作用。 9心理特征就是人们在认知、情绪与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 10 能力就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 11气质就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就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12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 水平。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 13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 14无意识(即下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与控制的心理现象。 15意识就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就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16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7唯理论法国的笛卡尔,她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与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相信“天赋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