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分析题基础及答案

医案分析题基础及答案
医案分析题基础及答案

医案分析题(基础版)

例1:杨X X,男,28岁。

主诉:头痛、咽痛、发热1天。患者前天晚上与朋友到酒店吃饭,当时吃了一些辛辣食品,饭后坐摩托车回家。回到家时觉得鼻稍塞,头微痛。第二天起床时觉发热恶寒,全浮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要求写出方名、药物、用量、用法)(下同)

例2.张XX,女,42岁

主诉:咳嗽1周。患者一周前感冒,发热,恶寒,鼻塞,流涕。经服用感冒药后症状好转,但觉咽痒,咳嗽,痰少,微恶风,胃纳正常,大便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3:杨X X,男,58岁。

主诉:咳嗽、哮喘、痰多而稀4天。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6年。前几天因不慎淋雨受寒,突发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胸膈痞闷,咳嗽,轻微哮喘,痰多而稀,舌淡红,苔白滑,脉浮。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4:林X X,女,42岁。

主诉:恶寒、发热、肢体疫痛2天。患者平素体质较差,常易感冒。前几天不慎吹风受寒,又被雨水淋湿,之后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瘦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痰白,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重按无力。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5.陈X X,男,19岁。

主诉:腹痛,时时下痢、恶臭清水1周。患者因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穿街走巷,贩卖爆米花度日。时

值新年,尤为辛劳,经常饮食失时,饥餐冷饮,更受风寒,遂以致病。又初因劳碌,未能及时就医,十余日后,病情加剧,始来求诊。就诊时证见脘腹痞满,疼痛拒按,时时下利,色纯青,气甚臭,口渴,舌红苔黄厚,脉滑而实。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6,刘X X,女,30岁。

主诉:右下腹疼痛,伴发热2天。患者乃某公司打字员,平素不喜欢饮水,也较少参加体育活动,有习惯性便秘和腹痛病史。近来刚好遇中秋节,病者吃过多油腻食品和食过多月饼,加上劳累过度,以致腹痛加剧,遂来就诊。就诊时见患者发热,体温38~C,右下腹疼痛拒按,右足喜屈而不喜伸,伸则痛甚,大便干结,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7.梁X X,女,35岁。

主诉:寒热往来,胸胁胀满,经水适断2天。缘患者一向月经不调,上周经来而劳累,自觉“外感”,症见恶寒,发热,头痛,咽痛。自服“感冒药??(具体不详),而病未好转。遂至月经中断,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心中烦闷,情志抑郁而默默不欲食,食后欲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8.何X X,男,28岁。

主诉:右胁疼痛,寒热往来,呕吐黄涎4天。缘患者素有慢性胆囊炎病史,近日因饮食不节,加之感受外邪,而见右胁疼痛,恶&~nlgn~,寒热并作。曾服消炎利胆片治疗而未效。来诊时表现为胁胀疼痛,寒热如疟,发热甚而恶寒轻,口苦,胸膈满闷,吐酸苦水,甚则呕吐黄涎,巩膜微黄,小便黄短,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9.李XX,女,41岁。

主诉:心下痞满,呕吐下利3天。患者3天前因受寒而见头痛,寒热往来,胁痛,脉弦。曾自服牛黄解毒片、大黄苏打片等治疗,病未见效,反而下利呕吐多次,遂来门诊治疗。来诊时,患者自觉心下痞,但满不痛,不欲饮食,恶心呕吐,肠鸣下利,每日泻下3-4次,粪质稀烂,舌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10.蒋XX,男,36岁。

主诉:恶寒,发热,泄泻,腹痛,口渴2天。缘患者4天前始患感冒,头痛身热,恶寒,咽痛,经治疗后恶寒头痛等明显减轻。因食油腻煎炸食品,感冒未愈而又见腹痛、肠鸣、泄泻。来诊时诉:发热4天,微恶风寒,胸脘烦闷,泄泻数次,泻下秽臭粪便,但无脓血,肛门灼热,腹痛肠鸣,口中作渴,舌红苔黄,脉浮滑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11.陈XX,男,30岁。

主诉:发热不退,口渴,汗出2天。时值盛夏,患者劳作田音,下蒸日晒,汗出颇多,一时贪凉,遂致外感,初恶寒发热,头痛咽干,自服退热镇痛药2天,病未效而反加剧。近二天发热至39度,不恶寒而反恶热,口渴引饮,心烦面红,大汗,脉洪大有力。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12.高XX,男,41岁

主诉:头痛目赤,口苦胁痛已二周余。患者平素有高血压病史,常易发怒。近几周来,因工作繁忙,休息欠佳,经常发脾气,血压不稳,自服降压药以降血压,血压虽降,但自觉头痛,胁痛,口苦。来诊时,诉头痛已2周余,闯甚时如劈,胁痛易怒,心中烦闷,口苦咽干,耳鸣耳胀,面戏目赤,夜睡不安,小便短黄,大便稍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13.林X X,女,28岁。·…

主诉:腹痛,泄泻,泻下脓血便1周余。患者由外地来穗打工,舟车劳顿。1周前在车站小食档食饭后,腹中疼痛,下利泄泻,发热。曾自服藿香正气丸等,病未好转,但亦无积极治疗。昨天始病情加剧,腹痛频作,肠鸣腹泻,泻下脓血样大便,赤多于白,量少而不畅,里急后重,发热,口渴,渴欲饮水,舌红稍降,苔黄,脉弦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14.刘X X,男,52岁。

主诉:身热汗多,口渴,体倦少气已5天。患者平素体弱,甚少户外劳动。1周前参加义务劳动,时值仲夏,中午气温达32度,下蒸日晒,汗出频频,头晕脑热,口渴引饮,回家后突然发热头痛,以为休息后即可恢复,并不惟意。第二天始发热约38.5℃,面红心烦,口渴引饮,仍汗出较多,体倦乏力,气短,精神不振,脉虚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15.黄X X,女,26岁。

主诉:发热,烦躁不安,时有谵语,斑疹隐隐1天。患者1周前始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曾服感冒药,但汗出不畅,热时退时复。昨天始突然加重,发热不退,夜间为甚,心中烦热,躁动少寐,服用退烧药(不详)而热不退,渐见神志改变,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紧闭,唇干口渴,皮下斑疹隐隐,但无紫斑,舌绛而干,苔少,脉细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16.张X X,女,36岁。

主诉:头顶痛加剧,呕吐心烦3天,患者近两年来经常头痛,以头顶痛为甚,伴有脘闷欲呕,心烦,渴不欲饮,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滑,脉弦细。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17.黄X X,男,47岁。?

主诉:胃痛2天。患者胃病已10年,曾作过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在饥饿时作痛,喜温喜按,遇寒则甚。两天前吃大量绿豆糖水,胃痛又作,胃纳差,食后胃脘胀,嗳气泛酸,口淡多涎,便溏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沉细。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18.平X,文,16岁。

主诉:胁痛3月余。1年前全身面目俱黄,住某医院治疗,诊断为“急性黄疽性肝炎”,黄疽消退后出院,继续门诊服药治疗半年余,除劳累则觉右上腹胀痛外,别无不适,最近因学习紧张,更觉两胁胀痛,胃纳欠佳,口干心烦,午后微热,夜难人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19.刘X X,女,29岁。

主诉:心悸、失眠、皮下出血已半年。近半年来四肢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瘀点,稍有碰撞则有瘀块,曾到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注射维生素K之类止血药后稍有好转,但瘀点或多或少,仍反复出现,近来健忘失眠,心悸易惊,食少体倦,月经提前,量多色淡,舌淡苔白,脉细弱。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20.潘X X,男,X岁。

主诉:咳血,咽干3天。患者3年前曾患有“浸润型肺结核”病史,一直采用抗痨治疗,但病情不稳定。近3天来胸部闷痛,咳嗽气喘,并咳出鲜血.四口,到某医院急诊,经注射止血针后,咳血减少。现觉咽喉燥痛,手足烦热,咳嗽气喘,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21.陈XX,男,22岁

主诉:口渴,多尿5年余。5年前突然头晕眼花,耳鸣,神疲肢倦,渴喜冷饮,烦躁,尿多,常有饥饿感,体重逐渐降,经某医院检查拟为“糖尿病“。现患者面色潮红,头目眩晕,腰酸腿软,心烦多梦,睡眠欠佳,渴饮溲多,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22.李X X,女,45岁,

主诉:月经不调半年,近两g月来又心悸失眠。患者半年来自觉倦怠乏力,纳少腹胀,便溏,月经先期色淡,淋漓不尽,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白带增多,近二g月来又少寐多梦,心悸健忘,舌胖苔薄白,脉细弱。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23.崔X X,男,40岁。

主诉:腹痛,泄泻约2月余。患者2月前始,每日泻下约12次,排出水样大便,伴脐腹冷痛。曾在当地医院服用过数种抗生素而无效,结肠镜检:符合慢性结肠炎改变。来诊时,泄下仍不止,次数频多,腹中冷痛,肛门下坠,不思饮食,食后不消化,舌淡边有齿印,苔白,脉沉迟细弦。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24.梁X X,女,48岁。

主诉:经行量多,漏下约10余天。患者近半年来,经行不定期,每次经行时,量多如崩,经色暗淡,继则淋漓不尽,或一月二行。10天前来经,初经血暗淡,暴下量多,伴头晕心悸,面色觥白,体倦乏力,神疲,胃纳减少,腰膝疫软,舌淡红,脉微弱。西医初诊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前两次来经不止,均以刮宫为治,因病者害怕手术而转中医诊治。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25.陈X X,女,32岁。

主诉:失眠月余。患者因近半年来工作繁忙,休息欠佳,致一g月前始出现失眠,入睡较难,睡而易醒,伴噩梦纷纭,心慌心跳,腰疫痛,经服“七叶安神片”、“谷维素”、“脑力宝”等药罔效,渐至患者神疲,精神欠佳。来诊时症见:失眠,心悸,虚烦神疲,健忘,腰痛,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26.罗X X,女,28岁。

主诉:悲伤欲哭,不能自主3g月余。缘患者三g月前因工作上失误而成天忧心忡忡,渐至精神恍惚,5:故悲伤,睡眠不安,记忆力减退,在当地医院按“神经衰弱??治疗,遍服中西药无效。来诊时,患者精神恍惚,心中烦乱,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27.赖X X,女,36岁。

主诉:高热,神昏2小时。患者外出旅行,时值仲夏,天气炎热,初感头痛,发热,口渴,肢体疫痛,自认为……感暑”,未加注意,只服感冒退热药。第二天始发热更甚,头痛如劈,时有谵语,烦躁不安,继则神昏,气粗口臭,痰鸣,舌红,脉弦数有力。

诊断(证型):

例28.柯X X,男,40岁。

主诉:咳喘气急,伴咯黄稠痰,胸闷3天。患者自诉每年气候变化之季,每易发生喘咳。近因游泳时,适逢下雨,回家后即感恶寒,微发热,无汗,气促,大便不畅,舌暗红,苔黄白腻,脉浮滑数。自服抗生素及氨茶碱未见好转而来诊。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29.刁X X,女,25岁。

主诉:嗜食瓜子仁1周后,反复呃逆,呕吐痰涎,不思饮食,胃脘胀闷,痞硬。自服西药胃舒平未效来诊。大便烂,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30.洪X,男,30岁。

主诉:腹痛拒按3天,阵发性加剧,伴呕吐,便秘,烦躁不安,夜间发热,纳呆,舌暗红,苔黄白厚腻,脉沉弦。患者因跌倒,股骨颈骨折1周后出现上述症状。西医拟诊骨颈骨折合并肠麻痹。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31.陈X X,男,60岁。

主诉:(家人代诉)半身不遂1天。素有高血压史,昨夜因忘记关风扇,今早则见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不清,二便失禁。查:右侧肢体软瘫,舌淡,苔白,脉缓。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32.杨XX,女,15岁

主诉:咽痛一周,伴眼睑浮肿,小便频、涩痛、色如浓茶,量少,舌红,苔薄黄,脉滑数。尿分析:红细胞大于250 ;白细胞100 ,蛋白1.5/L。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33.张X X,女,33岁。

主诉:带下量多3月余,加重5天。患者素有阴道炎,时有带下量多,清稀色白,时伴腰疫肢软,每因劳累或受寒湿而诱发。5天前因在上班途中遭遇暴风雨,回家后第二天就发现带下明显增多,清稀如水,以至不得不垫上卫生巾,并伴有明显的腰膝疫软,疲乏无力,胃纳差,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弱。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34.王X,男,27岁。

主诉:恶寒发热、头痛、吐泻2天。患者素有胃炎,时有腹胀,纳差。前天晚上因天气异常闷热而过食雪糕及冷藏雪梨,当夜即感恶寒,发热,头痛,周身疫楚,自服保和丸1次,病未好转,今晨并见恶心呕吐,吐出胃容物,头痛加剧,微恶风寒,脘腹胸胁痞满胀痛,大便泻如水样,舌质淡红,苔白浊腻,脉浮而弦。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35.胡X,女,42岁。

主诉:午后发热3天。患者素有慢性结肠炎,时有腹泻、肠鸣等。3天前因暑热难耐,遂过食吟饮之晶,当晚即觉脘腹不舒,大便溏泻,第2天开始感到头痛恶寒,身重酸楚,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午后发热(体温38.5℃),口不渴,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细而濡。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36.易XX,女性,58岁。

主诉:咳嗽、咯痰1月余。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史,每遇天气骤变之时,咳嗽即作。此次患者因摄生不慎,感凉之后,出现发热、恶寒、咳嗽、头痛、处理塞等,前医予“百服宁“、“感冒通“等药治疗,发热、头痛等症消失,唯咳嗽不减。来诊时症见:咳嗽,咳痰清稀,量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肢体倦怠,舌苔白腻,

脉滑…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37.林X,女,51岁。

主诉:头晕伴头痛1周余。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以舒张压高为主,多在12.6-13.3之间波劝,平素常感头晕,头晕甚时觉天旋地转,不敢站立睁眼,但服西药“开搏通“倍他乐克??等即可控制症状,此次眩晕发作后服上述药物无效,遂求诊,症见:眩晕,如坐舟船,天旋地转,伴头痛,耳如蝉鸣,胸闷,呕吐胃内容物2次,舌苔白腻,脉弦滑。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38陈某,女,25岁。

主诉:月经先期三年余。三年来月经常先期而至,每次行经需十余日方止,量多色淡,皮肤经常出现紫斑,并觉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食少神疲,皮肤枯涩,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弱。

请据案进行辨证论治(要求有具体治疗方药)。

医案分析题参考答案一(基础版)

例1.诊断(证型):感冒(风热型)。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

银花15g连翘12g桔梗10g薄荷6g(后下)竹叶12g甘草6g荆芥6g淡豆豉8g牛蒡子12g 用法:水煎服。

例2.诊断(证型):咳嗽(风邪犯肺)。

治法: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方药:止嗽散

桔梗12g荆芥8g紫菀12g百部12g白前12g甘草6g陈皮9g

用法:水煎服。

例3.诊断.(证型):咳喘(外寒内饮证)。

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

麻黄9g芍药9g细辛6g干姜6g甘草6g桂枝9g半夏9g五味子6g

用法:水煎服。

例4.诊断(证型):感冒(气虚外感风寒证)。

治法: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方药:败毒散

柴胡10g前胡12g川芎12g枳壳12g羌活15g独活15g茯苓15g桔梗

12g党参10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例5.诊断(证型):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

治法:峻下热结。

方药:大承气汤

大黄12g(后下)芒硝6g(溶化)厚朴18g枳实12g

用法:水煎服。

例6.诊断(证型):肠痈初起。

治法: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方药:大黄牡丹汤

大黄12g牡丹皮9g桃仁12g冬瓜子30g芒硝9g(溶化)

用法:水煎服。

例7.诊断(证型):热人血室(少阳证)。

治法:和解少阳。

方药:小柴胡汤

柴胡12g黄芩9g党参9g法半夏12g炙甘草6g生姜4片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

例8.诊断(证型):胁痛(少阳湿热证)。

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方药:蒿芩清胆汤

青蒿9g(后下)黄芩12g淡竹菇15g法半夏9g茯苓12g枳壳9g陈皮

3g滑石30g青黛6g(包煎)

用法:水煎服。

例9.诊断(证型):痞证(寒热互结,肠胃不和)。

治法:平调寒热,散结消痞。·

方药:半夏泻心汤

法半夏12g黄芩9g黄连9g干姜9g党参15g大枣4枚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例10.诊断(证型):泄泻(表热兼肠胃湿热)。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燥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

葛根30g黄芩12g黄连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例11.诊断(证型):·气分实热证。

治法: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方药:白虎汤

生石膏30S(先煎)知母12g粳米30g(包煎)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例12.诊断(证型):肝胆实热证。

治法:清肝泻火,泄热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9g黄芩12S山栀子9g泽泻12g车前子9g木通9g柴胡9g生

地黄12g当归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例13.诊断(证型):热毒血痢。

治法:清热燥湿,凉血止痢。

方药:白头翁汤

白头翁15g黄连9g黄柏9g秦皮9g(可酌加木香6g后下白芍12g银花15g 用法:水煎服

例14.诊断(证型):暑热病(暑热未清,气津两伤)

治法:清热解暑,益气生津。

方药:清暑益气汤(王氏)

西瓜翠衣30g西洋参9g(另炖)知母12g黄连6g竹叶12g石斛12g

麦冬12g荷梗15g甘草6g粳米30g(包煎)

用法:水煎服。

15.诊断(证型):热人营分证。

治法:清营解毒,养阴透热。

方药:清营汤

水牛角20g(先煎)生地黄15g玄参12g麦冬12g竹叶心9g丹参9g黄连6g银花12g连翘9g

用法:水煎服。-

例16.诊断(证型):呕吐(肝胃虚寒,浊阴上逆)。

治法: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方药:吴茱萸汤

吴茱萸9g党参12g生姜18g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

例17.诊断(证型):中焦虚寒之胃痛。

治法: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方药:理中丸

干姜15g党参15g白术12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例18.诊断(证型):肝肾阴虚,肝气不舒之胁痛证。

治法:滋养肝肾,疏肝理气。

方药:一贯煎

北沙参12g麦冬10g当归6g生地黄30g枸杞子12g川楝子10股

用法:水煎服。

例19.诊断(证型):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出血证。

治法:益气摄血,养血补心。

方药:归脾汤.

白术15g茯苓12g黄芪15g龙眼肉10g酸枣仁10g党参15g木香5g(后下)甘草6g当归10g远志10g 生姜6g

用法:水煎服。

例20.诊断(证型):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血证。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百合固金汤

生地黄15g熟地黄15g麦冬15g百合10g白芍10g当归5g川贝母12g桔梗6g玄参15g生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例21.诊断(证型):肾阴亏损,虚火内扰之消渴证。

治法:滋阴补肾,清降虚火。

方药: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25g山萸肉12g山药15g泽泻10g丹皮10g茯苓10g

用法:水煎服。

例22.诊断(证型):脾虚气不摄血,兼心血不足之月经不调证。,

治法:补益心脾,摄血调经。

方药:归脾汤

黄芪15g龙眼肉12g当归10g白术12g党参15g茯苓12g酸枣仁12g木香6g.(后下)炙甘草6g远志6g生姜2片大枣3枚

例23诊断:久泻(脾肾虚寒,关门不固)

用法:水煎服。

诊断:久泻(脾肾虚寒,关门不固)。

治法:涩肠止泻,温中补虚。

方药:真人养脏汤

.罂粟壳6g肉豆蔻10g诃子15g肉桂3g(局服)党参20g白术15g当

归12g白芍20g广木香10g(后下)

用法:水煎服。

诊断:崩漏(脾气虚弱,冲脉不固)。

例24诊断:崩漏(脾气虚弱,冲脉不固)。治法: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方药:固冲汤

白术30g黄芪30g山萸肉20g白芍20g煅龙骨30g(先煎)煅牡蛎30g

(先煎)棕榈炭6g五倍子末15g(冲服)海螵蛸15g(打)茜草12g

用法:水煎服。

例25.诊断(证型):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c

治法: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

酸枣仁10g柏子仁10g当归10g麦冬12g天冬12g生地黄12g党参12g

丹参10g玄参12g茯苓12g五味子6g远志6g桔梗10g

例26.诊断(证型):脏躁(心阴受损,肝气失和)

治法: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方药:甘麦大枣汤

小麦30g大枣8枚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

例27.诊断(证型):热闭证。

治法:清热开窃,豁痰解毒。

方药:安宫牛黄丸(中成药)

用法;每次3g,开水送服。

例28.诊断:哮喘(风寒外束,痰热内蕴)

治法: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以解表散寒

方药:定喘汤

麻黄6g白果15g(打)法夏10g款冬花15g北杏12g(打)苏子12g

黄芩12g桑白皮15g甘草5g

用法:水煎服。

例29.诊断:呃逆(胃虚、痰阻气逆)。

治法: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方药:旋覆代赭汤

旋覆花12g(另包煎)代赭石20g(打,先煎)党参15g大枣12g法夏12g生姜15g炙甘草6g

例30.诊断:下焦蓄血证(瘀热线结,腑气不通)

治法:逐阏泄热通便。

方药:桃核承气汤

桃仁15g(打)生大黄15g(后下)芒硝12g(溶化)桂枝12g甘草5g 用法:水煎服

例31.诊断:中风(气虚血瘀络阻)。

治法:补气活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

.黄芪60g当归尾10g川芎10g赤芍15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5g

用法:水煎服。

例32.诊断:尿血(热毒内陷,瘀热互结,灼伤血络)。

治法: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方药:小蓟饮子。

生地30g小蓟15g藕节15g蒲黄6g(包煎)滑石20g木通8g山栀子

8g竹叶10g当归10g

用法:水煎服。

例33.诊断(证型):白带(脾虚肝郁,湿浊下注)。

治法: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方药:完带汤

白术30g(土炒)淮山药30g(炒)人参6g苍术9g白芍15g车前子

9g陈皮2g黑芥穗2g柴胡2g甘草3g

用法:水煎煮2次,早晚温服。

例34.诊断(证型):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方药:藿香正气散

藿香15g白芷5g紫苏5g厚朴10g半夏曲10g陈皮10g大腹皮5g白术10g茯苓5g桔梗10g生姜3片大枣1枚炙甘草6g

用法:水煎煮,分次热服。

例35.诊断(证型):暑温夹湿,邪在气分。

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方药:三仁汤

杏仁12g白蔻仁6g(后下)生苡仁18g滑石18g通草6g竹叶6g厚朴

6g制半夏10g

用法:水煎煮,每日三次。

例36.诊断(证型):湿痰咳嗽。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药:二陈汤

制半夏12g橘红10g茯苓12g甘草6g生姜3片乌梅1g

用法:水煎服。

例37.诊断(证型):风痰上扰证

治法: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制半夏9g天麻12g茯苓12g橘红6g白术15g甘草3g生姜3片大

枣2枚

用法:水煎服。

例38

1.诊断(证型):气不摄血,心脾两虚证;

2.治法:从益气摄血,补脾养心立法;

方药:归脾汤加减;

方药:人参6g炙黄芪12g炒白术9g当归6g

茯神6g龙眼肉9g酸枣仁6g远志6g

木香3g仙鹤草9g炙甘草3g

用法:上11味,加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温服。日2次,分上、下午。共10剂。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梨状肌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及康复治疗讲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梨状肌综合征鉴别 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坐骨神经卡压根性疼痛者)与梨状肌综合征因都有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症状而容易相混淆。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加以鉴别以利于治疗。 一、病史 病史采集时应查明其职业性质、发病时间及病程。其中尤应详细询问坐骨神经痛的发生情况: 疼痛是否为急性发作、慢性发作或在长期慢性疼痛基础上急性发作, 是否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 有无外伤、体力劳动、寒冷刺激等诱因以及全身或局部感染病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有一半以上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慢性损伤史。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大多外伤史为做某些动作如下肢外展、外旋或蹲位变直位时使梨状肌拉长、牵拉而损伤梨状肌。 二、脊柱检查 1.压痛点腰椎间盘突出症, 其压痛点多位于椎间盘突出间隙的棘突旁, 此压痛可沿坐骨神经走行区向同侧臀部及下肢放射,有时沿坐骨神经走行方向也常能发现明确的压痛点。梨状肌综合征不会在脊柱上出现明显压痛点,仅仅会在梨状肌走行部位坐骨神经体表投影处出现压痛。 2.曲度异常注意有无脊柱畸形如脊柱侧凸,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性疼痛患者发生脊柱侧凸多属功能性, 卧位时可减轻或消失。梨状肌综合征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脊柱畸形。 3.活动范围检查重点应注意有无活动受限及活动时是否伴有疼痛。一般腰椎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会出现腰椎活动受限尤其以前屈受限多见。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通常无腰椎活动度的异常。 三、特殊检查 1.神经牵拉试验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直腿抬高试验均可为阳性但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在直腿抬高试验>60°时,疼痛反而减轻,加强试验为阴性。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还可出现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的表现。 2.梨状肌紧张试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阴性;梨状肌综合征患者为阳性。 四、影像学检查 在详细了解病史及全面细致物理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为诊断提供最可靠的依据。 五、治疗性诊断 必要情况下用长针头在梨状肌体表投影深刺作痛点封闭可对诊断作出鉴别。 总之,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辅助检查可对二者做出明确有效的诊断,以便于治疗。

国医大师公开治愈糖尿病的秘方,血糖可以恢复正常!

国医大师公开治愈糖尿病的秘方,血糖可以恢复正常! 中医解析消渴病消渴,西医称之为糖尿病,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症。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秘方公开中医学的消渴病始见于《黄帝内经·奇病论》,名为消渴。中医所论消渴,肺热伤津、口渴多饮为上消;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为中消;肾不摄水、小便频数为下消。肺燥、胃热、肾虚并见,或有侧重。余在多年的临床中采用自拟红参降糖散治疗初期、中期的消渴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方药:红参、黄芪、麦冬、天冬、葛根、苍术、山药、玄参、花粉、五味子、鸡内金、山萸、枸杞、丹参、当归、赤芍、生地各50克。用法:研成细粉,过80目筛,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服10克。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方剂解析本方乃综合几位著 名医家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拟成,用红参是吾师张琪之宝贵经验。张琪是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有一年在人民大

会堂参加国宴时,与甘肃的一名老中医同桌共餐,谈到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时这位老中医说:“根据我多年的临床体会,红参一药,不可或缺,有之则效增,无之则效减。”张琪将这一经验应用于临床,果如其言。一般医生认为消渴,乃热病也,红参性温,用之不宜。殊不知消渴之征表现为倦怠无力,口渴尿多,一派阴虚气虚之象。红参之性微温,为益气生津止渴之极品,大补元气,与麦冬、五味子同用,即生脉散,可益气养阴,强心复脉;配以生地、天冬、麦冬、玄参、花粉养阴生津之效更胜一筹。用黄芪、葛根;玄参、苍术者,乃采纳了北京名医施今墨治疗消渴的经验,他在多年的临床中观察到这两组对药,有明显的降血糖和尿糖的作用。用山药、鸡内金者,乃汲取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作者张锡纯治疗消渴的经验,他创立的滋膵饮不失为治疗消渴的名方。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补肾健脾,血糖可以恢复正常他认为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液代谢失常,是消渴产生的病因之一,故用山药、鸡内金补脾健脾,以复运化之功,以固后天之本。消渴尿多乃肾虚不固,常出现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甜,口干,头晕,腰腿酸痛等症状,故用山萸肉、枸杞子以补肾缩泉,健固先天之本。用丹参、当归、赤芍者,盖因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虚日久,血虚乃成,故用以补血活血,母实则子不虚也,此乃恩师张琪之经验。打开应用保存高清

中医临床思维训练见习报告

中医临床思维训练见习报告 2018 年春季学期,应中医内科临床思维训练的课程要求,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安排下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两次的见习,分别在住院部的风湿免疫科和内分泌科。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结合所学知识,实践所学理论,拓展临床思维,对医生这个职业有更好的理解。在短短的两次见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在这里我将写下我见习的心得体会。 我第一个所要写的便是风湿免疫科。老师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风湿免疫科的基本信息,知道了风湿免疫科主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痛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体节的病变。风湿免疫疾病的病因有许多主要有意外创伤、居住环境及工作环境潮湿、体弱多病、女子坐月子期间的受寒和过劳、从事与水密切相关的职业(比如渔民)、微循环障碍、遗传因素、药物因素、感染因素等。这些因素都有可怜造成基本的产生。然后老师便讲了风湿免疫类疾病的临床症状,比如有发热、疼痛、皮肤粘膜的症状、雷诺氏征、系统疾病还有肺间质实变等多种症状。其中老师还重点介绍了雷诺氏征,强调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 接着老师便带我们到病人病房进行查房。顺便了解真实的病例。从楼道的末端开始进行查房,老师拿着患者的病例进入病房后开始挨个进行询问和检查,态度温和,耐心的回答患者的任何疑问,甚至会检查患者的输液瓶和服用的药物,在检查完毕后老师会询问患者的意见,征求患者的意见,是否同意将自己给学生借鉴和照片,在患者同意后嘱咐我们不要拍摄患者的相貌保护患者的隐私。我们第一个参观的是一位老年女性,她患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已经医治多年但也只是能控制病情,老师让我们观察她的舌象(包括舌质、舌苔),面色,面部皮肤、鼻尖等,四诊合参综合患者的基本信息,然后观察患者的双手,双手的指间关节都已经畸形,四指呈梭形向尺侧偏移,手指不能灵活运动,指间关节呈半脱位,已经基本失去了生活的自立能力。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除了以上的症状外还有晨僵、关节受累、AOSD、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等等。老是告诉我们像这种病人要是病情不严重的话可以进行中西医的结合治疗,缓解病人的痛苦。这种慢性的疾病发病慢、病程长,结合中医内科的所学知识可将此类疾病归于痹证,主要的病机是外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以致肌肉、关节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常用羌活、独活、姜黄、桑枝、牛膝、秦艽等药物进行治疗。接下来的各种病人的病情都基本差不多,有些病人会有鹅颈样畸形和纽扣花样畸形。而且很多病人并发有干燥综合症。后来也有一个中年的男性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有腹泻的症状,大便稀溏,排便次数不定,这位男性除了用西医的输液治疗,还用中医的艾灸,祛除患者体类的寒邪,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症状。 在查房结束后,我们在医生的办公室里集合,老师会给我们拓展一些东西。老师以他的经验告诉我们读中医的典籍对我们中医的道路会有很多帮助,老师尤其推荐我们反复研读《伤寒论》,老师认为这个是中医临床的经典古籍,另外老师还推荐了《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施今墨对药》《医学衷中参西录》以及丁光迪老先生的著作。但在读书的过程里有自己的思考,吸取精华,摒弃糟粕,毕竟古代科技落后,古人的一些认识也

腰椎间盘突出症图片

腰椎间盘突出症图片 生活中很多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患病初期,由于患者会感觉到腰腿痛,但是休息一下疼痛就会有所缓解,所以很多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患病时都不会考虑要治疗疾病。腰椎间盘突出这种疾病最好是及时接受治疗,下面了解一下腰椎间盘突出在发病时的症状。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图片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患病时会表现出坐骨神经痛,由于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于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隙,故下肢放射痛占80%,其中后型可占95%。下肢放射痛分刺痛和电击样剧痛两种,前者多见。疼痛多为一侧性,极少数表现为双下肢痛,疼痛可因咳嗽、打喷嚏而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患病时会表现出间歇性跛行,病人步行距离的增加下肢疼痛,麻木或无力,停步休息或弯腰﹑下蹲,症状减轻或缓解。步行的距离为数十米或数百米出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管狭窄,对伴有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狭窄,脱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狭窄程度,以致诱发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患病时最常见的就是腰痛及放射性腿痛,是大多数本症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多数病人先有腰痛后有腿痛,部分病人腰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少数病人只有腿痛。平卧减轻,站立或过劳后加剧与腰肌劳损不同。一部分病人为痉挛性剧痛,难以忍受。 通过以上的介绍了解到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患病时会出现的一些症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患病治疗期间最好是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生活中要做注意对病情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是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当腰椎间盘突出到一定程度,或者合并了腰椎后关节错位,刺激或压迫到相邻的神经根或脊髓时才会出现相应症状,一般表现为劳累后腰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麻木,因疼痛产生的保护性痉挛,站立时,身体倾向一侧。患者行走困难,不愿迈步。严重时,可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是最常见的腰痛原因,轻重的特点为:白天重,晚上重,上午轻,下午重。劳累后重,休息后轻,站走坐重,卧床轻。咳嗽、大便、弯腰重,静止轻。发作的特点为:骤发,呈痉挛性剧痛,轻症可忍受,痛重如闪电状,沿臀部出现下肢放射痛,在后期常以腿

施今墨对药节选

施今墨对药节选 施师精于辨证,善于用药。在处方时,经常双药并书,寓意两药的配伍应用,其间有起协同作用者,有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者,有相抵副作用制其偏胜者,皆称为“对药”。祝谌予先生曾侍诊施师案前,积累有百余个对药,日后经总结整理,讲授于北京中医学院。吕景山在此基础上,又予增修整理,撰成《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书,在中医药界广为流传。兹以施师用药之配伍,选择若干,予以阐介评述,或可为祝、吕二氏之补遗。若与本书医案相互参阅,尤可深刻体会施师用药规律。 1鹿角胶 性味:甘,温。(鹿角:咸,温)功用:益精生血,温补肝肾。 施师临证经验: 1.鹿角胶、阿胶:补肾益精,养血.生血。用治肾虚血亏之月经过多,崩漏,习惯性流产,白带,经闭,不孕症,据证可分别参以胶艾四物汤、左归丸等。且可治疗血虚之头痛、眩晕、健忘,以鹿角胶填精通髓,阿胶养血生血。 2.鹿角胶、紫河车:补肾益精,大补先天。①治肾虚之遗精、阳痿、早泄、男子发育不症,常合五子衍宗丸等方用。 ②治虚劳肾亏诸证,用治阿狄森氏病、小儿早老症、一氧化

碳后遗症、脱发重症,可合八珍汤、肾气丸等。还曾用治腰椎结核、糖尿病等。 3.鹿角胶、龟板胶、阿胶:通补任督,温阳滋阴。龟鹿二仙胶,通补任脉、督脉,填精益髓;阿胶养血生血,润燥复脉,血充则冲脉血海自足。冲、任、督一源而三歧,其源即肾之天一真水。可见三胶之配伍,实为肾经虚损发。三胶合用,治高血压病(虚证)、动脉硬化症、神经衰弱、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尿病、溃疡病等慢性病,常作善后补虚时用。虚热加白薇、石斛、茯神、生地、麦冬,虚寒加参、芪、桂、附、杜仲、巴戟,气足合八珍、十全大补汤、当归补血汤等。4.鹿角片、山甲片:散结化瘀,消肿止痛。用于乳房硬结(纤维瘤、小叶增生症),甲状腺瘤,颈淋巴瘤,子宫肌瘤等。 5.鹿角胶、虎骨胶:强壮筋骨,治久痹、久痿属肝肾不足者。仿虎潜丸,用时可加龟板、苁蓉、巴戟、杜仲、牛膝、生熟地等。 【评按】 李中梓云:'鹿得天地之阳气最全,善通督脉,足于精者。'龟得天地之阴气最全,善通任脉,足于气者。'龟板胶、鹿角胶配伍,称龟鹿二仙胶。'二物气血之属,味最纯厚,又得造化之玄微,异类有情......'韩懋拟异类有情丸,用鹿茸、鹿角霜、龟板、虎胫骨、猪脊髓、猪胆汁,治奇经虚损诸症,即

许叔微论治消渴病经验及理论探析_李翠娟

64 第14卷 第12期 2012 年 12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4 No. 12 Dec .,2012 上不通于下,或下不通于上,或六腑闭塞,或左右疼痛……,种种诸证,皆出于痹也”。但需要指出的是DPN 之痹于感受外邪,经络气血痹阻,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麻木、肿大、屈伸不利,以实证表现为主之痹有所区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于内伤,由阴津亏虚,经枯脉痹使然。 导师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之上,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DPN 的病机特征为本虚表实。即以气阴两虚为本,燥热津伤为标,瘀血贯穿病程始终。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为DPN 发病的基本病机。根据标本兼治的原则,拟定了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治法,精选了黄芪、山药、玄参、麦冬等中药,构成“通络糖泰”,用于治疗DPN。通络糖泰方的主要药物构成是:黄芪、山药、玄参、麦冬、丹参、川芎、鸡血藤等中药组成。该方从虚、瘀入手,兼顾痰、毒,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为主要治法,治疗DPN 气阴两虚兼瘀血阻络的患者,体现了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共奏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功。该方以补本虚为主,泻标实 为辅,标本兼顾,符合辨证为气阴两虚兼瘀血阻络的DPN 患者病机,所以在临床上能收到良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 韦秀英.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现状[ J ] .医师进修杂志, 2000,23 ( 5 ):54. [ 2 ] 南征.糖尿病中西医综合治疗[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77. [ 3 ]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 指南(试行本)(节选)[ J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 ( 6 ):283-285.[ 4 ] 李光伟.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J ] .中 华内科杂志,1999,38 ( 1 ):14-17. [ 5 ] 时振声.时门医术[ M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6 ] 张云秀.益气活血温经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J ] .中国 医药信息杂志,2000,7 ( 4 ):58-59. [ 7 ] 何丽云.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概况[ J ] .长春中医 学院学报,1998,14 ( 3 ):64-65. [ 8 ] 胡艳丽,王桐玲.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变临床观察[ J ]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 ( 6 ):588. [ 9 ] 郭琳琳.丹栀逍遥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 J ] .中医 药学刊,2005,23 ( 5 ):1909-1910. 许叔微(公元1080—1154年),字知可,号近泉, 宋代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因曾做翰林学士,人称“许学士”。许氏一生勤奋好学,在伤寒研究方面,许氏深得仲景之妙谛,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和《伤寒九十论》 ;杂病证治方面,尤精古方,善创新方,著《普济本事方》,其中所载诸方,治疗疑难病证,疗效显著,被叶天士视同“枕中秘”,张 锡纯则誉之为“海上仙方”[1] 。其以 “救物为心”,治病不问贵贱,活人不可胜计,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 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2] 。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许氏在《普济本事方》中设立专篇论述消渴病,详细阐述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预防禁忌等,为后世医家防治消渴病奠定了重要基础。 1 运用形象思维 深入阐发消渴病病机 许氏认为消渴病的发生主要是肺、胃、肾等脏许叔微论治消渴病经验及理论探析 李翠娟,巩振东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摘 要:许叔微是宋代临床大家之一,其在《普济本事方》中设立专篇论述消渴病,详细阐述了消渴病的病因病 机、辨证治疗、预防禁忌等,为后世医家防治消渴病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许叔微;消渴病;临证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2) 12- 0064- 02 收稿日期:2012-06-10 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团队建设项目(2009FY12030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作者简介:李翠娟(1976-),女,山东沂南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Experience and Theories Exploration of Treating Diabetes by XU Shu-wei LI Cui-juan,GONG Zhen-dong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anyang 712046,Shaanxi,China)Abstract :XU Shu-wei was a famous clinical doctor in Song dynasty. He set up a special chapter in Puji Benshi Fang to discuss the diabetes,and expounded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 cause of disease,syndrom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h e t a b o o o f t h e d i a b e t e s i n d e t a i l ,p r o v i d i n g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the descendant about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Key words :XU Shu-wei ;diabetes ;clinical experience

从施今墨药对浅析消渴病病机_李智

北京中医药2012年1月第31卷第1期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anuary ,2012.Vol.31,No.1 施今墨药对系施今墨先生临床用药之经验,后 由祝谌予、吕景山老师编辑整理成册,惠泽后世。在《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益胃止渴健脾降糖类”中给出了7组对药,分别是: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绿豆衣配薏苡仁,葛根配丹参,玄参配麦冬,知母、黄柏配肉桂;知母配石膏[1]。药虽仅7组,然以比证立方之道,治法超然,乃概言糖尿病病机辨治7法也。1苍术配玄参 病机属于脾失健运,郁火内蕴;治法着眼于恢复中焦脾胃升降。施先生将此药对用于治疗血糖增高 患者,可降血糖。伴胆固醇高者, 用之亦效。苍术,味苦、辛,性温,入脾、胃经,别有雄壮之气,可以芳香醒脾化湿。施先生认为,本品具有“敛脾精,止漏浊”之功效[2],用之于糖尿病患者,屡屡获效。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入肺、胃、肾经,具有滋阴降火、软坚散结、清利咽喉之功效。消渴初病,其本乃体内气、血、津液不归正化,或停滞而为痰、为瘀;或不摄而为消、为溲。因此,恢复体内气、血、津液的正常循行为治法之关键。气滞可以影响血的循行,影响津液的运化。气之枢在脾胃,脾胃升降失司,运化无权而令脾为湿困,精气不升;胃为燥扰,浊气不降。故施先生以苍术配玄参恢复脾胃气机的升降。 苍术化脾家之湿,兼雄壮之气而鼓动脾气升生。玄参撤胃家之热,兼苦咸之性而降泻阳明之浊。此所 以古训“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之明证也。有人说消渴病,不宜用辛燥之苍术。施先生认为,苍术有“敛脾精”之效。后学细考,何谓“敛脾精”?此所以脾为湿困,精不上输于肺而涣散于中,亟 当以运脾化湿为首务,不可但拘泥于消渴病病性之 本身,中医所谓有是证,用是药也。2黄芪配山药 病机属于脾肾不足,中气不升,固摄失权,精微下泄。其治法着眼于益脾固肾。施先生将其用于尿糖严重的患者,用之即可消除。 黄芪,味甘,性平微温,入肺、脾、肾、三焦经。生品用药,具有升发之性,既能升阳举陷,用于治疗中气不足、中气下陷等证,又能温分肉、肥腠理、补肺气、泄阴火,用于表虚自汗及反复感冒者。炙品可补 中气、益元气、温三焦、壮脾阳。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胃、肾经。该药质润液浓,不润不燥,补而不腻,作用和缓。其既可以补脾胃而助消化,还可以补脾胃而益肺气,此外还有益肾强阴、补肾固精之功效。消渴伤中,而致脾胃之中气不足,下焦之元气不固,表现出尿糖增多的现象,治以健脾阴并固肾精。二药配用,气阴兼顾。健脾益气生津,补肾涩精止遗,相得益彰,使脾气健旺,下元固壮,漏泄自止。此补中,即所以泻火;滋肾,即所以养阴是也。药后尿糖减少或消失,此所以顺势而为治之。3绿豆衣配薏苡仁 病机属于二阳结热,蕴毒炽盛,治以益脾胃、促键运、清虚热、解热毒为法。施先生将其用于上消诸证,获效良佳。 绿豆衣,味甘,性寒,入心胃经,能滋脾胃、和五脏、消水肿、清暑热、解热毒,尤擅清肠胃热毒。《本草纲目》称其甘寒之性在皮。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大肠经,为健脾补肺之要药,能升能降,降多升少。升则上行清在肺之热,使水之上源清净;降则下行理脾家之湿,使太阴湿土安宁。生品入药,既能清热渗湿,利水消肿,又能祛湿除痹,缓和拘挛。 从施今墨药对浅析消渴病病机 李智1齐铮2 【摘要】施今墨先生擅用药对治疗消渴病,经祝谌予先生整理、讲解流传于世。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绿豆衣配薏苡仁; 葛根配丹参;玄参配麦冬;知母、黄柏配肉桂;知母配石膏7对药对既为遣方用药之兵将,亦为消渴病病机之概括,寓法于方,兹就其配伍思路浅析消渴病病机。 【关键词】施今墨;药对;消渴病;病机 作者单位:1.100051,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 2.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通信作者:齐铮,Tel :(010)84013122,E-mail :lqqizheng@https://www.360docs.net/doc/4815053229.html, 28·· DOI:10.16025/j.1674-1307.2012.01.009

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病历模板

患者曹爱玲,女,61岁,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三年余,加重三天”于2016年02月03日上午10: 00时由门诊拟“腰痹”收住入院。 病例特点如下:1、患者为老年女性,平素体健。2.本次发病前有长期体力负重劳累史。腰部喜按喜揉,酸痛不适,腰膝酸软无力,转侧不利,俯仰受限,卧床休息后痛减,劳累后加重。舌质淡,苔白,脉沉细。3、查体:T36.4 C P80次/分R19次/分BP160/70mm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被动体位,杳体合作,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甲状腺未及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运动对称,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律齐,各听诊区未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侧肾区无叩击痛,NS (—)。4、专科情况:脊柱腰椎无侧弯,腰部功能活动受限,L4-L5棘间 及左旁 压痛(+),叩击痛(+),并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左40°,右70°,加强试验左(+),屈颈试验(-),双下肢膝健反射(+),左跟腱腱反射(+),左小腿后侧皮感减退,左足第一足趾跖屈肌力4级。6、辅助检查:腰椎CT片(2016年02月03日,本院)示:L4-L5椎间盘突出。 中医诊断:腰痹 肝肾亏虚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腰腿疼痛为主证,故中医诊断为腰痹证; 临证伴有腰部喜按喜揉,酸痛不适,腰膝酸软无力,转侧不利,俯仰受限,卧床休息后痛减,劳累后加重。舌质淡,苔白,脉沉细。结合舌脉证属肝肾亏虚型;患者老年,长期体力劳累,致肝肾亏虚,无以濡养经脉筋骨,经脉筋骨失其所养,故产生诸症。

类证鉴别:此证宜与肾着证相鉴别:肾着证是以腰部沉重冷痛为

腰椎间盘突出住院病历

住院病历 入院记录 姓名:住址:章丘市 性别:职业: 年龄:岁入院日期:2014-8-23 14:40 民族:记录日期:2014-8-23 15:30 婚姻: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 入院记录 主诉:间歇性腰痛1年,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疼4天。 现病史:患者汽车修理工,长期弯腰工作,自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麻木,晚间疼痛渐増,时痛如刀割火燿,并以蚁行感沿右下肢放射,在私人诊所予“腰痛宁胶囊,VitB1、VitB12肌肉注射”未见好转,以后反复发作,腰部酸软困痛,喜揉喜按,遇劳加重,卧则减轻。4天前,劳累过度,致腰痛加生,今日来我院,行X线检查:L4-5、L5-S1椎间盘突出,L34椎体骨质增生,门诊以“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L4-5、L5-S1”收住入院住院。症见:神清,精神差,表情痛苦,面色咣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上述腰痛症状仍存,纳可,夜寐安,二便自调。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无输血、中毒等病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不详;预防接种史不详;未发现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并成长于山东省,无异地长期居住史,居住条件可,无阴冷潮湿之弊,生活上无特殊嗜好。 婚育史:已婚。育一男一女,配偶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36℃P :76次/分R:20次/分BP:140/90㎜/Hg 发育正常,营养一般,表情痛苦,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自动体位。舌质淡, 苔白腻,脉迟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各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形态正常,眼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发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触及包块,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均等,语音震颤正常,双侧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病理性呼吸音。心尖搏动位置正常,心浊音界不大,心率76 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无肠行及蠕动波,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肝脾,莫非氏征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脊柱四肢详见专科情况。前后二阴未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 (一)腰脊柱姿势 腰椎生理前突消失,腰椎轻度侧右弯畸形。 (二)压痛点 L4、L5,、S1棘间及棘右旁压痛(+),右环跳穴压痛(+),用力按压时诱发右下肢放射疼痛、麻木。 (三)特殊检查 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30(+),左侧(-)。腹压增高则且右下肢麻木加重。 (四)腱反射改变 右膝腱反射减弱,右跟腱反射消失,右下肢外后侧及足底感觉减弱。踇趾背伸力。 (五)腰部功能活动(站位) 前屈500、后伸100、左侧屈100、右侧屈100、左右侧旋100。 (六)其他骨盆挤压试验(-)、双侧“4”试验(-),双侧梨状肌牵拉试验(-)。

糖尿病有救了!清代名医消渴方,治疗糖尿病有奇效!

糖尿病有救了!清代名医消渴方,治疗糖尿病有奇效! 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患上糖尿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治疗上西医往往重视“控制指标”,发明了胰岛素、快速降糖的药品,可谓是“救命仙丹”,更限制病患不准吃饭、不准吃糖,结果呢?糖尿病患者不为健康,只是为了达到检查的数据标准而过日子,把指标控制住了,真能使糖尿病患者延年益寿吗?案例家住朝阳农村的王从根(化名)两年前发现总是无缘由的浑身没劲,老觉得口渴,尿量大,吃得挺多却逐渐消瘦,到医院糖尿病中心一查,血糖高得吓人,比正常人的3倍还高。老王每天坚持服用降糖药,血糖控制的很好,可没多久眼睛已经开始模糊,到医院检查,发现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为什么指标控制好了,合并症还是很快早上门?西医看待糖尿病,主要是以血糖与胰岛素的含量作为医学指标。而中医理论中,没有血糖和胰岛素的概念。中医把糖尿病视为消渴症,中医又将消渴分为三消。在治疗上也是消除症状为出发点。医宗金鉴:消渴篇。 上消:属肺,饮水多而小便如常。 中消:属胃,饮水多而小便短赤,且多食。 下消:属肾,饮水多而小便浑浊,量多。 三消皆属燥,热病也,然观年老好饮茶者,夜必多溺,则非

三消皆燥热也,亦有寒者矣!西医发现糖尿病的治病因素是胰腺除了问题,而中医没有胰腺的概念。中医上所认为的胰,只是脾脏上的一块肉而已(《难经·四十二难》:“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也就是说,胰是脾的副脏,是脾脏的一部分)。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脏不能运化体内的水谷精微,气血运行紊乱。《灵枢》云:“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指出“消渴起于中焦”。说的白话一些就是吃肚子里的营养,不能被脏腑吸收,只能留存在血液之中。这些营养物质在血液中呆久了,反而变成了“热毒”侵蚀人体五脏六腑。中西医在糖尿病上有个共同的认识:西医认为血液中的血糖和中医认为血液中的“热毒”,都是侵害脏腑根源物质。不控制好,就会造成一系列并发症!那么为什么控制好血糖还是会有并发症的出现呢?其中中西医最大的分歧就在于:热毒不单单只是血糖中医能治疗糖尿病吗?医学界给出的答 案是肯定的,中医治疗糖尿病,分为三步走。 一、补脾健脾治病根糖尿病的病根在于胰腺的糖代谢能力下降,而我们通过服用降糖药、注射胰岛素,帮助胰腺分解糖。这就像一个懒汉,干活慢,我们不改变他本人,而是总派人帮他干活。他看到有人替他干活,久而久之只会变得越来越懒。中医在治疗糖尿病上,根本要义就是健脾。上、中、下消只是消渴症表现的形式不同,治疗根本都是要加强脾脏运

施今墨用药经验摘要

施今墨用药经验摘要 本文是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的用药经验摘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且附有口诀记忆哦,你确定不收入囊中吗? 1.治疗疮疡久治不愈确实有效:黄芪15~30g、桔梗6~10g、甘草6~10g(口诀:疮疡不愈桔草芪。) 2.治疗各种癌症均有一定疗效:莪术6~10g、猪苓6~10g(口诀:癌症莪猪苓。) 3.治疗帕金森病:钩藤10~15g、白头翁10~30g,常与补阳还五汤合用。(口诀:帕金森,帕金森,还五钩藤白头翁。) 4.治疗白发显效:桑麻丸:桑叶6~10g、黑芝麻10~30g。配伍何首乌、生地黄更著。(口诀:白发桑麻丸,首乌生地黄。) 5.风湿性关节炎,有风湿活动者,以及结节性红斑时,苍术、黄柏,配伍赤芍、当归尾、丹参、乳香、没药、豨莶草、鸡血藤,其效亦佳。(口诀:风湿二妙归豨莶,乳没丹芍鸡血藤。) 6.风湿性关节炎,有风湿活动,血沉加快,桑枝30g、柽柳60g,合苍术、黄柏更佳。(口诀:风湿关节血沉快,二妙柽柳桑枝袋。) 7.治消渴:神效散,白芍、甘草等份。(口诀:消渴神效散,白芍等草尝。) 8.四藤一仙汤:钩藤、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威灵仙。(口诀:四藤一仙汤,灵仙海风钩鸡络。)

9.性不感:女贞子、续断合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葫芦巴、麝香、樟脑、没药。(口诀:不感女贞续麝樟,葫芦巴戟没二仙。) 10.杜仲丸:杜仲、续断。治腰痛不分内伤、外伤。(口诀:腰痛杜仲续,不分内外伤。) 11.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炎性包块,薏苡仁60g、乌梅30g入丸施治。(口诀:妇科包块薏乌梅。) 12.茵陈15~30g、金钱草20~30g治疗结石确有良效。(口诀:结石茵陈与金钱。) 13.滑石6~12g、海浮石10~15g伍萆薢、丹参、怀牛膝、王不留行治疗前列腺肥大时,萆薢需重用达30g。(口诀:前列肥大滑海石,重萆怀牛丹参留。) 14.结石方:金钱草30g、海金沙10g、车前子30g、车前草10g、血余炭10g、六一散10g,连服5剂,结石消失。(口诀:结石金沙重金钱,血余六一二车前。) 15.尿路感染:海浮石、金钱草合血余炭、六一散、车前草、旱莲草。(口诀:尿感海石六一炭,三草金钱车旱莲。) 16.老人尿闭:蝼蛄、蟋蟀各4只,甘草3g,水煎服。(口诀:老人尿闭草蝼蟋。) 17.肾炎血尿:白茅根、益母草合血余炭、六一散。(口诀:肾炎尿血益母草,血余六一白茅根。)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历

Xx 医院病历 姓名: 病区: 床号: ID号: 第 1 页 第 * 次入院记录 姓名: *** 部职别: ***省**市****** 性别:男/女性住院日期: 200*-*-* 年龄: *岁病史采取日期: 200*-*-* 婚否:已/未婚病史记录日期: 200*-*-* 籍贯: ***省**市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民族: *族 可靠程度: 可靠/不可靠 主诉:腰痛*年,加重伴*下肢放射痛**天。 现病史:患者于****年**月**日在受凉劳累后出现腰痛,有/无腰部活动受限,症状较轻,采用**治疗后,腰痛有/无明显缓解。**天前因受累后腰痛加重,并伴有*下肢放射痛,至小腿后侧中段,同时有/无伴麻木,**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有/无出现跛行,能/不能弯腰和行走,喜**位,并自觉*下肢肿胀麻木,以**明显。至****医院就诊,摄腰椎正侧位片及CT示“**椎间盘突出”。给予口服“***”后,症状有/无缓解,在**医院做**牵引,症状**。为进一步诊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患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过去史:平素体*,*肝炎、结核等慢性病史,*手术史,*外伤史,*药物过敏史。个人史:生于原籍,*外地久居史,*吸烟、酗酒史,*放射性物质及毒物接触史。* 婚,爱人及子女***。月经史: * ** * 。家族史:家族中有/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 *℃ 脉搏: *次/分 呼吸: *次/分 血压: */*KPa 发育**,营养**,面色**,表情**,神*语*,**体位,查体**。全身皮肤粘膜有/无黄染及出血,有/无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头颅有/无畸形,五官**。眉毛有/无脱落,眼睑有/无水肿,巩膜有/无黄染,双侧瞳孔****,眼球活动度**,对光反射**。耳廓有/无畸形,外耳道有/无分泌物,乳突有/无压痛。鼻有/无畸形,鼻腔有/无分泌物,副鼻窦区有/无压痛。唇*有/无紫绀,牙龈有/无红肿及溢脓,伸舌**,咽部有/无充血,

腰椎间盘突出症科普课件

重视腰椎疾患,还你精彩人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人群的60%~80%一生中曾发生过下腰痛,大多数下腰痛患者发病2-3周以内可改善。瑞典的统计学资料显示,腰痛发生率在轻度劳动者中占53%,在重度劳动者占64%。腰痛患者中的35%将会发展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 目前,因腰痛而丧失工作能力的人口比例持续上升,其医疗费用亦逐步增加。Frymoyer指出下腰痛医疗费用70%~90%用于并非丧失劳动能力的患者。其中95%的下腰痛患者3个月后可恢复工作,剩下的5%花费超过下腰痛费用的85%。统计学显示如果他们病休超过一年,返回工作的可能性下跌20%,如果病休超过2年,则返回工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其中80%为20~40岁之间,青少年少见,约占手术证实椎间盘突出病人的3%以下。男性与女性之比为7~12:1,这与男性劳动强度大及外伤机会多有关。腰椎各节段均可发生,腰椎4-5及腰椎5骶椎1椎间盘发生率最高,可占90%以上。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约占3~5%,两处同时突出者约占5~10%,三处以上同时突出者较少见。 一、病因 1.退行性变是基本因素:随年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使髓核张力下降,椎间盘变薄。同时,透明质酸及角化硫酸盐减少,低分子量糖蛋白增加,原纤维变性及胶原纤维沉积增加,髓核失去弹性,椎间盘结构松弛、软骨板囊性变。MRI证实,15岁青少年已可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 2.损伤:积累损伤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因。积累损伤中,反复弯腰、扭转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故本症与某些职业、工种有密切关系。 3.遗传因素:有色人种发病率低;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 4.妊娠: 常见的诱发因素 ①腹压增高,如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等。 ②姿势不当,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③突然负重,在未有充分准备时,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④腰部外伤,急性外伤时可波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而促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⑤职业因素,如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⑥身高与体重。 ⑦环境因素,如受凉、湿冷。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腰痛及放射性腿痛:是大多数本症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多数病人先有腰痛后有腿痛,部分病人腰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少数病人只有腿痛。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腿痛具有下列特点。 ⑴根性放射痛 ①腰4~5椎间盘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疼痛沿臀部、大腿后侧放散至小腿前外侧、足背和趾。

王孟英医案赏析

王孟英医案赏析 王孟英医案赏析肾阳虚寒痰喘方啸山今秋患痰嗽汗多,医进清降数剂,遂便溏肢冷,不食碍眠,气逆脘疼,面红汗冷。余(孟英)诊之,脉弦软无神,苔白不渴。乃寒痰上实,肾阳下虚也。以真武汤去生姜,加干姜、五味、人参、厚朴、杏仁,一剂知,二剂已(见《徐灵胎医书全集·洄溪医案·痰喘亡阴案》王孟英按)。 简析:该案选自《洄溪医 案·痰喘亡阴》王孟英所加按语之中。说明痰喘碍眠有“不兼虚”与“虚不在阴分”多种。据案分析,患者似属素体卫阳不足,宿有痰饮喘疾,于秋季病痰嗽多汗之太阳病,当时若能按仲景“喘家作”与“遂漏不止”之例用,桂枝汤加减立法,或许不会变成危候,亦不悖于治痰饮以“温药和之”之旨。医者泥于秋令之燥,未能舍时从证,误与清降润肺之剂。因药过寒凉,与体不合,与证不宜,清滋助浊阴而戕及肾阳,使阴寒内盛,逼其真阳外出,见气逆面红,自汗肢冷,脉弦软无神等寒痰上实,肾阳下虚,颇合喻氏所谓“伤风亦有戴阳证”之例。患者因浊阴弥漫于内,阳气受逼,有浮越外脱之险。治从“内饮治肾”立法,以真武汤加味,迅扫浊阴而敛浮阳。由于浊阴内盛,寒痰上实,肾阳下虚,故于真武汤中以干姜易生姜,增强扫除阴霾之力。《寓意草》载:人参、附子合用,“温补下元,收回阳气”。然干姜附子乃辛热之品,性过猛烈,复佐人参、五味子缓其性而制其猛,且敛正气,并防刚烈温燥以去液。更辅以杏仁、厚朴宣肺

利气以平喘。此等方须阴盛阳微者方可与服。故有此等方,不可轻试于人,当慎之。产后昏谵辨痰饮姚氏妇产后昏谵汗厥,肌肤浮肿,医投补虚破血,祛崇安神之药,皆不能治。举家惶怖,转延孟英诊焉。询知恶露仍行,曰:此证医家必以为奇病,其实易愈也。昔金尚陶先生曾治一人,与此相似,载于沈尧封《女科辑要》中,方用石菖蒲、胆星、旋覆花、茯苓、橘红、半夏曲,名蠲饮六神汤。凡产后恶露行而昏谵者,多属痰饮,不可误投攻补,此方最著神效。如方服之良愈(《王孟英医案·产后》)。简析:此系产后从痰论治之案。产后病有多虚多瘀之特点。患者产后见昏谵汗厥,肌肤浮肿等表现。医者疑虚而补,猜瘀而攻,本在情理之中,但皆属旧时治产后病之套法,不加辨证,所谓“执死方以治活病”,故皆不效。致医者束手无策,病家惶恐不安,只待归天而已,诚乃“最是吓医之证”。王氏善于治痰,极推崇沈尧封“胎前病痰证居半,产时痰涎不下,诸病丛生”之说。指出“岂可以不见痰而遂云无痰”之理论。患者主要症状为昏谵,当询得恶露仍行,王氏即讲明该证原委。谓昔金尚陶有治验相似,治以蠲饮六神汤,载于《女科辑要》,该方功能“开泄宣通”,治子悬(妊娠胸胁胀满疼痛)效如桴鼓。因其性偏温燥,以舌苔滑而“津液内盛,痰饮未至涸竭”为宜。如翁媳素体阴虚,娩后血去发热,治于蠲饮六神汤中,去橘红、半夏之燥,加西洋参、生地、竹茹、花粉、白芍等益气养血、清热润燥之品。孟英有时还配凉肝涤痰之雪羹以矫其燥。张山雷对其评价较高,谓“六神汤本非为产后而设,王孟英习用是方,皆得真谛”。

谢春光教授常用降糖药对简介

谢春光教授常用降糖药对简介 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对糖尿病的辨证施治,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谢春光教授常用降糖药对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标签:糖尿病;降糖;药对;湿热;淤血;津亏;气血亏虚 谢春光教授系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奖励专家库中医药评审专家、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新药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谢师一直工作在教学、医疗、科研、管理第一线,长期进行了对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病、老年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和中医药防治机理等从基础到临床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笔者有幸亲临教诲,现将谢老师常用降糖药对总结如下。 1黄芪,山药 谢师指出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病程较长,久必损伤正气,气血暗耗,导致气血亏虚,当予补益气血以治之[1],宜选用黄芪平补之药,《神农本草经》言:”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小儿百疾,补虚。”素有”补气之长”的美称,且黄芪甘温补中气,升阳健运而止渴;而山药甘平益脾阴固肾而涩精,两药相配气阴兼顾,健脾益气生津,相得益彰。常用剂量黄芪15~30 g,山药15~30 g,此药对也是已故名医施今墨先生常用的降糖药对,谢师教导我们应该继承名医经验,在前人的基础努力创新。 2丹参,红花 因糖尿病中淤血的形成,都未予重视,谢师广泛收集名家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多年来的临床心得体会,指出糖尿病在其慢长病理过程中,往往伴随有瘀血的病症[2],认为淤血证贯穿于糖尿病的全过程,且糖尿病患者血液粘稠度多有增高,提倡宜早用活血药,对并发症的预防有积极作用。在众多的活血药中,谢师认为丹参、红花药性平和,无辛香走窜耗伤气阴之行,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丹参、红花既能改善血管微循环,对高血脂也能调节作用,故对糖尿病伴高血脂的患者适宜。常用剂量丹参15~30 g,红花10~15 g。 3石膏,知母 此药对源于《伤寒论》白虎汤,石膏甘辛而淡、体重而降,气浮又升,性寒,善清肺胃之热,又偏走气分,以清气分实热止口渴。知母甘苦寒、质润多液,生津止渴,上清肺热,中清胃热,下泻相火。二药配伍,增强清泻气分大热之效。常用石膏20~30 g,知母20~30 g,且知母有降糖作用,配伍石膏,适用于阳明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模板

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 入院记录 姓名:职业: 性别:工作单位: 年龄:联系人: 民族:电话: 婚姻:联系地址: 籍贯:病史陈述者: 住址:入院日期: 发病节气:记录日期: 主诉:腰骶部疼痛伴左下肢放射痛1月。 现病史:患者素有腰痛病史,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休息后症状略减轻,未予重视,症状持续加重,随后出现左下肢放射痛,为求系统治疗,遂于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我科。刻下:腰骶部疼痛伴左下肢放射痛,放射痛以臀部为甚,久坐及平卧时放射痛明显,翻身、弯腰时疼痛加重,坐位起立时疼痛症状加重,行走时疼痛症状明显,未见间歇性跛行,无夜间加重,无双下肢踩棉花感,纳可,寐差,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弦。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于10年前头部受外伤,曾行手术治疗,有输血史(具体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史,无疫区居住史。平素生活规律,无吸烟史,无毒物接触史。 婚育史:适龄婚育,配偶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传染病史及遗传病史。 以上记录与患者或家属叙述的客观事实相符合,请患者或家属确认签名: 体格检查 T:36.6℃ P:76次/分 R:18次/分 BP:145/9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神志清楚,回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外形正常,眼球无外凸、内陷。眉毛无稀疏、脱落。双眼睑无下垂、浮肿,球结膜未见水肿,睑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双耳粗测听力正常,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外形正常,无异常分泌物,副鼻窦无压痛。口唇无紫绀,口周无疱疹,口腔粘膜无溃疡,牙龈无红肿,伸舌居中,咽部无明显充血,扁桃体不大。颈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