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一)(16 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 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小题 1:、本文选自课文 《 》 ,作者 ,又名,字元亮, (朝代)著名诗人。(2 分) 小题 2:、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阡陌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B.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C.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D.来此绝境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小题 3:、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翻译。(2 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 ),译文: 小题 4:、请写出两个源自《桃花源记 》的成语。(2 分) 和 小题 5:、下列各句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 《桃花源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2 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小题 6:、桃花源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2 分)

小题 7:、《桃花源记》叙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 (3 分) 参考答案: 小题 1:《桃花源记》陶渊明 潜 元亮 东晋 小题 2:D 小题 3:(1)(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 待他)。(补充必要的成分,得 1 分;“要”译为“邀请”,得 1 分。) (2) 渔人为 (他们) 一一具体地说出自己听到的事情, (他们听罢) 都感叹惊讶。 (“具 言”译为“具体地说出”、 “叹惋”译为“感叹惊讶”, 各得 1 分, 意近即可。 ) 两题都选者,改第一题。除标准外(1)只出现半句,如“设酒杀鸡作食”被译 为“去吃饭”,须扣 1 分。(2)“具”译为“详细、详尽”亦算对。“惋”必 须译为“惊讶”,否则扣 1 分。 小题 4: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得)、无人问津、鸡 犬相闻,正确写出一个,即得 1 分。) 小题 5:C 小题 6:秦时;躲避秦时战乱 小题 7:因为它勾画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境界,环境优美,人们各得其所,自 得其乐, 彼此关心、 爱护??这符合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审美追求, 令人向往。 (言 之有理即可。) 表明桃花源是理想的生活境界,得 1 分(突出“理想”即可); 表明“桃花源”是人们千百年来的追求,得 1 分(突出“追求”即可)。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一、2006包头市(课改卷)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一)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7.交错相通门8.描写阐述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二、2008南充市: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24.⑴对……感到惊异⑵交错相通⑶束缚,约束⑷停止(2分) 25.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2分)

《桃花源记》《桃花源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乙】嬴氏乱天纪①,贤者避其世。黄绮②之商山,伊人③亦云逝③。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④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⑤;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⑥王税。荒路暧⑦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⑧。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⑨,一朝敞神界。淳薄⑩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桃花源诗》) 【注】①嬴(yíng)氏:这里指秦始皇嬴政。②黄绮:汉初商山四皓中之夏黄公、绮里季的合称。此指商山四皓。③伊人:指桃源山中人。云:句中助词,无义。逝:离去,即逃至山中。④相命:互相传令,此指互相招呼。肆:致力。⑤菽(shū):豆类。稷(jì):谷类。艺:种植。⑥靡(mǐ):没有。⑦暧(ài):遮蔽。⑧班白:指须发花白。班,通“斑”。诣(yì):玩耍。⑨五百:五百年。从秦始皇到晋太元中的五百多年。⑩淳:淳厚,指桃源山中的人情风尚。薄:浮薄,指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悉.如外人_____▲______ (2)便要.还家____▲_______ (3)嬴氏乱.天纪____▲_______ (4)日入从所憩._____▲______ 10.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黄绮之.商山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 怡然.有余乐满坐寂然.(《口技》) C. 乃.大惊乃.悟前狼假寐(《狼》) D. 遂.与外人间隔遂.至承天寺(《记承天寺夜游》)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2013年 【北京卷】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2)未果,寻病终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翻译:

1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答: 12.答案:(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不久13.答案:(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14.答案要点: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福建省南平卷】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①阡陌交通()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无论魏晋()④处处志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2.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② 。(2分)13.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答案】 10.(4分)①田间小路②妻子及儿女③不要说,(更)不必说④做标记11.(4分)①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2分,重点考查“俨然”“属”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②村中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2分,重点考查“语”“足”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12.(2分)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3.(2分)答题要点: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导读:桃花源记 1.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2.乙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阅读题目: 7.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 (1) 选贤与( )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 (3) 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5)屋舍俨然 ( )

(6)悉如外人(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2分) 10.[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阅读答案: 7.(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 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5)整齐的样子(6)全、都 8.(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2)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并自得其乐。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分) 10.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分,结合语句分 析也可)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1.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 2.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3.桃花源记的阅读理解以及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_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_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穷②舍③悉④属⑤俨然⑥缘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 渔人甚异之。 ② 林尽水源。 ③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下面诉不尽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通风换气 B。政通人和 C。通霄达旦 D。博古通今 4. 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桃源的山洞口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二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人们进行了描写?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含答案修订版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含答 案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 2.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3.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是:。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文中描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语句是:;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语句

是:;描写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5.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说明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的句子是:。 6.文中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7.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8分别概括文章二,三段的段意,并给第二段分层。 9.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表达了桃园人怎样的意愿 10、作者描绘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美好的社会,意图是什么 11、联系全文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12文章结尾写“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后来却又为何“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3、文章既然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最后又交待了“南阳刘子骥”,是否多于为什么 14、翻译下列语句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练习题(附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附答案) 练习题一 (一)阅读“林尽水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2)咸来问讯。咸:(3)不足为外人道也为:2.联系上文推想,渔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二)阅读“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便要还家要:(2)率妻子邑子来此绝境绝境: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⑴乃不知有汉乃:⑵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3.请写出“不足为外人道”中“道”字意义相同的成语____;意义不同的成语_____。 4.请找出一个体现桃花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句子。 (三)“晋太元中,……欲穷其林。”“林尽水源,……并怡然自乐。” ⒈解释加点词:⑴武陵人捕鱼为业.⑵缘.溪行⑶渔人甚异.之⑷欲穷.其林 ⑸屋舍俨然 ..俨然: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⒉解释加点词:(一词多义) ⑴①初极狭,才通人通:②阡陌交通通: ⑵①屋舍俨然舍:②便舍船舍: ⑶①中无杂树中:②晋太元中中:③其中往来种作中: ⒊概括这两段文中的两人成语:______、________。 ⒋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⑵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四)“见渔人,乃大惊,……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⒈解释加点词 ⑴①寻向所志志:②处处志之志: ⑵①寻向所志寻:②寻病终寻: ⑶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②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延: ⒉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_,出自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美好的境界的一个成语是___。 ⒊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 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_____今义:______。 绝境:古义:_____今义:______。 练习题二 一.背诵默写。 1.能够表现桃花林景色优美的句子:

文言文阅读训练《桃花源记》比较阅读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桃花源记》比较阅读 -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桃花源记》比较阅读-阅读答案阅读下列甲乙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 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 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 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 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

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 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 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 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异渔人甚异之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C.去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19.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 【内容概述】 本文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叙述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情景,虚构了一个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结构简析】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入口。第二部分(2-3段):第一层(第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第二层(第3段)写桃花源中的人热情接待渔人。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 【写作特色】 1、本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 2、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 3、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 4、文章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中考链接】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悉.如外人悉()(2)林尽.水源尽() (3)芳草鲜美 ..俨然() ..鲜美() (4)屋舍俨然 (5)便扶向.路向() (6)寻.病终寻() (7)便要.还家要()(8)处处志.之志() 二、写出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 交通:古义, 今义, (2)妻子:古义, 今义, (3) 绝境:古义, 今义, (4)无论:古义, 今义,

(5) 鲜美:古义, 今义,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四、阅读理解 1、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答: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答: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答: 2、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并解释其意义: (1)、 (2)、 (3)、 (4)、 (5)、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答: 4、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 否得以实现?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

桃花源记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 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 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 ..(运输事业)..(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 C.咸.来问讯(都) D.欣然规往 ..(计划) 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海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前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8·武威]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广东]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桃花源记(节选)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 一) 【甲】【乙】两段 文,完成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 ,屋舍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犬相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 垂髫,并怡然自 。 ( 自《桃花源 》 )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 公, 与能, 信修睦。故人不独 其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 壮有所用,幼有所 ,矜、寡、孤、独、 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 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 己。 是故 而不 , 盗窃乱 而不作, 故外 而不 , 是 大同。 自《礼 ·礼运》) 在大道施行的 候,天下是人 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 拔出来, 求 信,培养和 睦(气氛)。所以人 不 奉养自己的父母,不 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 其天年,中年人能 社会效力,幼童能 利地成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 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 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 ,女子有 宿。 于 ,人 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 ,却不一定要自己 私藏;人 都愿意 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 自己 私利。因此奸邪之 不会 生,盗窃、造反和 ( 害人的事情不 生。所以大 都不用关上了, 叫做理想社会。 1.解 下面加点的 。 ( 4 分) ⑴屋舍 然 ( ) ⑵阡陌 交通 ( ) .. .. ⑶不独子 其子( ) ⑷ 其弃于地也( ) . . 2.下面各 句子中,加点 意思相同的一 是( )(2 分)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属予作文以 之 . 如外人 事元大小,悉 以咨之 B .男女衣着,悉. . C .矜、寡、孤、独 、 疾者皆有所养 此独 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 D .大道之 行也 跪而 之 . . 3.翻 下面句子。 ( 4 分) ⑴ 黄 垂髫,并怡然自 。 ⑵ 与能, 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 句填空。 (2 分) ⑴陶渊明在《桃花源 》中有 “桑竹垂余阴,菽稷 [粮食作物 ]随 [种植 ] ”的 句,【甲】文中描述的 田园景象与之 似的句子是: ⑵孟子有句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5.陶渊明描 的 “世外桃源 ” 地再 了 “大同 ”社会的生活 貌, 因此二者有 多相似的地方。 参 照示例,从两段 文中再找出一例, 它 的相似之 。 (3 分) 示例:从 “阡陌交通, 犬相 ”可以看出 “桃源 ”中社会 境和平安宁, 就是 “大同 ”社会中的 “盗窃乱 而不作 ”。 1.( 4 分)(每小 1 分) ⑴ 整 的 子 ⑵交 相通 ⑶ 以 ?? 子 ⑷憎 2.(2 分) B

桃花源记测试题及比较阅读

桃花源记检测题(100分) 姓名学号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填词0.5分一个,解释2一个) 1.xián()来问讯 2.便yāo()还家 3.yuán()溪行 4.xún()病终 5.欣然ɡuī()往 6.后suì()无问津者 二写出画线字古义及今义(古义2分一空,今义1分一空) 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 2.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 3.来此绝境古义今义 4.诣太守,说如此古义今义 5.无论魏晋古义今义 6.芳草鲜美古义今义 三翻译下列句子(每句4)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四.填空。(每空1分,③题一个一分)

阅读理解桃花源记及答案

阅读理解桃花源记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为 1720 题。(11)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 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 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 《桃花源记 》) (二)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 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 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 舅: 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 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句子 中加点词语 的意思。(2 分) (1)具答之 具: (2)此中人语云 语: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o(共 4 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9,从文段(一)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原因有哪 些?(3 分) 20.文段(一)(二)都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但写法不同,请分别加以说明。(2 分) 参考答案: 17.(1)详细 (2)告诉 18.(1)这个人一一向(桃花源人)详细讲述他所听到的事,(桃花源人)都感 叹惋惜。(2)就沿着从前的路(回去),到处做下标记。 19.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①环境方面(优美);②物质方面(富足);③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和乐);④能避世,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出任何三方面 即可给满分) 20. 文段(一)主要运用了虚构(想象)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 文段(二)主要 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每点 1 分,共 2 分)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及答案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诗人。(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 ③便要还家()④欣然规往()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翻译句子。(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3.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3分) 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 14.“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参考答案: 9、陶渊明东晋 10、代词,这交错相通通“邀”,邀请计划 11、B 12、其他的人又纷纷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并拿出酒菜款待他 已经出来,找到了般,便按着来时的路回去,并且处处都作上记号 13、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现代文阅读题)《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现代文阅读题 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1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2.陶渊明在封建文人中属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哪方面行为最能表现他这一性格特征?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4.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 5.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 6.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的一两处语句。 7.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 8.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 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17.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 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9.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 内容。 10.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 是因为 11.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12. 用原文语句作答: (1) 渔人 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 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 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3. 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 仍想继续在桃花 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14.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 下的 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 用意呢? 15.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16. 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著名诗作之一。源中人们 》是他的

(完整版)《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屋舍俨然 ..交通() ..()⑵阡陌 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1.(4分)(每小题1分)⑴整齐的样子⑵交错相通⑶以……为子⑷憎恶 2.(2分)B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含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 。 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2.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文中描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描写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5.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说明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的句子是:。6.文中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7.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8分别概括文章二,三段的段意,并给第二段分层。 9.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表达了桃园人怎样的意愿?

10、作者描绘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美好的社会,意图是什么? 11、联系全文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12文章结尾写“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后来却又为何“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 13、文章既然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最后又交待了“南阳刘子骥”,是否多于?为什么? 阅读练习答案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与外人间隔。6.为了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之久远 7.为陶渊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痛苦生活而叹惋。 8 (二)渔人进入桃花源及见到的景象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1)继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 2)继续桃源人的幸福美好生活 (三)渔人在桃花源的生活经历 9不希望受到外人的骚扰或侵袭,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10、一是表达自己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二世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乐富足、宁静纯朴的理想社会,三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11、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乐富足、宁静纯朴的理想社会 12、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 13、不多余,这样写是为桃花源的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作渲染,增强表达效果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一)(16 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本文选自课文 《》,作者,又名,字元亮,(朝代)著名诗人。(2分) 小题2:、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 ?阡陌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B.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C.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D.来此绝境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小题3:、从下面两 句中任选一句翻译。(2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选(),译文: 小题4:、请写出两个源自《桃花源记 》的成语。(2分) 和 小题5:、下列各句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 《桃花源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2分)A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小题6:、桃花源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2分)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阅读答案桃花源记中考阅读答案

《xx 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阅读答案xx 花源记xx 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一、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②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 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 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xx 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xx、xx 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答: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10 分) (甲)XX太元中??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XX 传》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 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 素琴一张,弦徽④ 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 适: 满足② 融然: XX 快乐的样子③ 畜: 同蓄”④XX 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 分) 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 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 分)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