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2、科学探究是()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3、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所选择的问题要具有()性,

即选择问题要适合自己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

4、传统的科学教学目标一直以()为中心,教师大多关注怎么教可

以提高()与()的达成度,忽视学生的()、

()()等。

5、探究法的基本程序有()、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

6、科学中的实证意识即()。

7、“示范—模仿”教学法属于与()有关的教学方法。

8、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组际()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之间的多向交流。

9、小学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即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

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

10、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有关的浅显的

(),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和

()。

11、逻辑思维就是()。

12、质疑精神是指()。

13、教学方法的施动者包括()和()。

14、小组合作学习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精神和()意识。

15、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

16、科学课程资源,广义地说是指()。

17、合作学习中我们一般需要制订()、()、()等规则。

18、关于探究的类别,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它分为三种:一是();二是();三是

()。

19、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成绩、()、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

20、合作教学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首先遵循()、()的原则。

二、简答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涉及哪三方面?

2、怎样才能使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3、《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常识大纲有哪些突破?

4、判断课堂生成教育资源是否有益的标准是什么?

5、教学方法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6、交流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

7、教学方法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哪三类?

8、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指哪些?

9、在小学科学课材料准备中,后续材料有什么作用?

10、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倾听?

11、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教师倾听学生”?

12、为什么要强调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探究的过程?

13、有结构的材料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哪些作用?

14、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三、辨析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课中每堂课必须要进行探究。

2、科学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传统的讲授法完全可以摒弃。

3、科学探究活动的程序中的每个环节,在具体操作时一个都不能漏掉。

4、在讨论、辩论活动中,教师不必多干预,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展开讨论,效果更好。

5、探究的出发点是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心,探究的基础是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探究的过程是曲折坎坷的,探究的结果有成功,但更多的是失败或者出乎意料的。

6、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7、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应注重启发性、趣味性、后继性和层次性。

8、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尊重事实,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四、观点论述

1、小学科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突出“科学味”?

2、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整合科学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3、如何面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

4、从教学目标入手,比较《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和常识大纲,它们有什么不同?

5、“倾听教育”,强调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首先要“教师倾听学生”,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请你谈谈你是怎样来认识“倾听”的?

6、试论述在科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促进合作竞争的良性运行?

7、按照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是科学探究活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五、案例分析

1、在《奇妙的指纹》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提想研究的关于指纹的问题时,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假如是你在执教这一节课,你接下来会如何处理,请你写出处理的设计过程。

生1:人为什么会有指纹?

生2:为什么指纹是一圈一圈的?

生3:为什么我的指纹不一样?

生4:为什么透明胶可拓印指纹?

生5:指纹有什么用?

生6:怎样才能去掉人的指纹?

生7:人的指纹从出生到长大会发生变化吗?

生8:动物有指纹吗?

生9:为什么指纹可以帮助警察破案?

生10:除了书本上介绍的3种指纹外,还有没有其他形状的指纹?

生11:人拿过东西后为什么会留下指纹?

生12:双胞胎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

2、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自己的“角色”,请你结合下面这个案例从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探究的一般步骤谈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如何把握教师的指导作用?

一节题为《液体》的小学科学课上,老师顺次安排了以下几个探究活动:(1)要求学生用老师提供的三种液体在斜面上赛跑;

(2)让学生把几滴蜂蜜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并观察;

(3)要求学生把几滴金龙油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并观察;

(4)让学生把一些洗洁精倒入活动3的烧杯中,搅拌并观察。

其中的每个活动都是由教师先讲清活动主要过程和要点,学生再操作。

教学现场的情景是:全班学生兴致勃勃,个个忙于实验,操作;老师则忙于控制每个活动的时间,并让学生起来展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操作的方法。看起来,场面非常热闹,每个学生都在自主参与,每个学生都在动手实践,而且课堂的活动内容也很丰富。

3、《淀粉的踪迹》中淀粉和滑石粉的比较片段。

师:同学们看一下桌子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其中有两袋粉末,关于这两袋粉末,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看来大家对这两袋粉末到底是什么很感兴趣,今天老师带来的一袋是淀粉,另一袋是滑石粉,(板书:滑石粉、淀粉)可是老师忘了贴上标签,你们能把这两袋粉末区分开来吗?

师:你们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指名说)

(学生分组动手观察)(汇报交流)

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初步判断的结果是什么?

师:刚才我们用看、摸、闻等方法有了两种初步判断,那么哪种判断对呢?你们还有什么办法加以证明?引出用实验方法。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方法:分别从两袋里取出一些粉末,放在纸上,再滴入碘酒,仔细观察,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实验时当心把粉末弄到桌上。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汇报实验发现,教师记录结果)

试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说说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4、在教学《观察蚂蚁》一课时,老师课前让学生带来了蚂蚁,可刚上课不久,有一位学生不小心打翻了装有蚂蚁的盒子,蚂蚁倒了一地。这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处理:

方式一:老师对这位学生进行了批评,并且制止他抓蚂蚁,让他与其他带蚂蚁的同学一起观察,然后继续顺利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

方式二:老师没有指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捉。这时有的学生努力地去捉东奔西跑的蚂蚁,满头大汗但却一只也没有捉到;有的轻易就捉到了两三只;有的学生用放大镜在地上就展开了观察;有的让蚂蚁在自己的手上爬;还有的和蚂蚁玩起了堵截的游戏……

这两种教学方法你认为哪一种处理比较恰当,或者你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请阐明你的观点。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2、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3、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所选择的问题要具有(可操作性)性,即选择问题要适合自己的(实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

4、传统的科学教学目标一直以(知识)为中心,教师大多关注怎么教可以提高(知识)与(技能)的达成度,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

5、探究法的基本程序有(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整理信息、(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

6、科学中的实证意识即(科学是讲求证据的,科学的结论经得起证实,也经得起证伪。实证意识即思想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7、“示范—模仿”教学法属于与(习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教学方法。

8、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9、小学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即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方式)。

10、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

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11、逻辑思维就是(科学都是符合逻辑的,科学的结论经得起实证的检验)。

12、质疑精神是指(科学是没有尽头的。它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向前发展)。

13、教学方法的施动者包括(教师)和(学生)。

14、小组合作学习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15、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程目标)。

16、科学课程资源,广义地说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17、合作学习中我们一般需要制订(独立思考的规则)、(分工合作的规则)、(交流的规则)等规则。

18、关于探究的类别,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它分为三种:一是(科学探究);二是(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三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19、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

20、合作教学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首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二、简答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涉及哪三方面?16

答:《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涉及“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怎样才能使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59

答:使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1)把握“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

(3)形成“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3、《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常识大纲有哪些突破?16

(1)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2)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

(3)从保护和发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出发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与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归属思想品德教育。

(4)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新发展等现代科技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4、判断课堂生成教育资源是否有益的标准是什么?29

5、教学方法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1

答: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

第一类:以教师的传授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讲授、谈话、演示等。

第二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读书、讨论、实验、实习作业、研究等。

6、交流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53

答:教师应指学生:

1、表达自己的见解。

2、尊重别人的发言。

3、小声交流。

7、教学方法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哪三类?1

答:按学生获得的信息来源分类:

第一类:通过语言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等。

第二类:通过直观途经获得信息的方法,如演示法、观察法等。

第三类: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信息的方法,如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研究法等。

8、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指哪些?8-10

答:(1)依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

(2)依据学生学习兴趣。

(3)依据学生思维特点,发展水平。

9、在小学科学课材料准备中,后续材料有什么作用?45

答:较后发放的学具称为“后续材料”,后续材料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问题的复杂性,并使学生在逐渐复杂的问题中思维活动步步深入,步步推进,继而给人以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力,促使学生进一步发现。

10、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倾听?70

答:通过倾听学生,一位好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介绍;通过倾听学生,一位好的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实际上,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

11、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教师倾听学生”?70

答: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在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

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可以使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12、为什么要强调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探究的过程?72

答:探究过程本身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

题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在探

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

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而且,

也只有这样的亲历过程,儿童才能真情地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价值之美。

13、有结构的材料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哪些作用?39

答:(1)、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探索、锲而不舍的求知欲望。

(2)、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践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建构认识,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科学概念。

(3)、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5)、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6)、用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用助于心理的沟通、交流、领悟、感应和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共同责任感,有利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形成。

14、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哪些方面?68

答: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以下4个方面:

(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

(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

(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

(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

三、辨析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课中每堂课必须要进行探究。(×)

2、科学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传统的讲授法完全可以摒弃。(×)

3、科学探究活动的程序中的每个环节,在具体操作时一个都不能漏掉。(×)

4、在讨论、辩论活动中,教师不必多干预,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展开讨论,效果更好。(√)

5、探究的出发点是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心,探究的基础是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探究的过程是曲折坎坷的,探究的结果有成功,但更多的是失败或者出乎意料的。(√)

6、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7、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应注重启发性、趣味性、后继性和层次性。(√)

8、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尊重事实,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四、观点论述

1、小学科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突出“科学味”?17-18

答: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二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2、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整合科学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1-24

答: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整合是一个难点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最大的担心莫过于知识和技能的弱化。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下了,教师仍然感觉课时不够用。要想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者上有所发挥,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必须挖掘教材中活动的科学内涵和教学内涵,重新设计一系列有结构的活动来构建课堂,以求最大限度让三维目标在教学中得到整合。

3、如何面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29

答:面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开放性原则

(2)经济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个性化原则

4、从教学目标入手,比较《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和常识大纲,它们有

什么不同?16

答:(1)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2)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

(3)从保护和发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出发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与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归属思想品德教育。

(4)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新发展等现代科技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5、“倾听教育”,强调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首先要“教师倾听

学生”,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请你谈谈你是怎样来认识“倾听”的?70

答:通过倾听学生,一位好的教师能敏税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介绍;通过倾听学生,一位好的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实际上,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

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在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可以使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6、试论述在科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促进合作竞争的良性运行?58 答:(1)、有效引导,确立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关系。

(2)、有效引导,保证小组合作活动正常开展。

(3)、积极评价,优化合作竞争的后续性。

7、按照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是科学探究活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课标解读)

答:这句话告诉我们,探究学习的重点不在探究的操作方法以和操作技能上。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不必追求科学家探究的水平,在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不必要求过高,这也不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重点。当然也不能满足于儿童自发探究的水平,而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具体说来,教师指导下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以下4个方面:(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

五、案例分析

1、在《奇妙的指纹》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提想研究的关于指纹的问题时,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假如是你在执教这一节课,你接下来会如何处理,请你写出处理的设计过程。72

生1:人为什么会有指纹?

生2:为什么指纹是一圈一圈的?

生3:为什么我的指纹不一样?

生4:为什么透明胶可拓印指纹?

生5:指纹有什么用?

生6:怎样才能去掉人的指纹?

生7:人的指纹从出生到长大会发生变化吗?

生8:动物有指纹吗?

生9:为什么指纹可以帮助警察破案?

生10:除了书本上介绍的3种指纹外,还有没有其他形状的指纹?

生11:人拿过东西后为什么会留下指纹?

生12:双胞胎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

2、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自己的“角色”,请你结合下面这个案例从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探究的一般步骤谈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如何把握教师的指导作用?72

一节题为《液体》的小学科学课上,老师顺次安排了以下几个探究活动:(1)要求学生用老师提供的三种液体在斜面上赛跑;

(2)让学生把几滴蜂蜜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并观察;

(3)要求学生把几滴金龙油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并观察;

(4)让学生把一些洗洁精倒入活动3的烧杯中,搅拌并观察。

其中的每个活动都是由教师先讲清活动主要过程和要点,学生再操作。

教学现场的情景是:全班学生兴致勃勃,个个忙于实验,操作;老师则忙于控制每个活动的时间,并让学生起来展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操作的方法。看起来,场面非常热闹,每个学生都在自主参与,每个学生都在动手实践,而且

课堂的活动内容也很丰富。

答:(1)、恰当地对待学生活动中碰到的问题。不是说一定要把学生活动中碰到的问题先交代清楚才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2)、辨证地处理探究的开放性与学习上时空的封闭性之间的矛盾。高效的知识获得的过程并不一定是高效的探究过程。

(3)、理性地看待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科学探究。教师要指导学生获得探究过程中的体验。

3、《淀粉的踪迹》中淀粉和滑石粉的比较片段。59

师:同学们看一下桌子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其中有两袋粉末,关于这两袋粉末,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看来大家对这两袋粉末到底是什么很感兴趣,今天老师带来的一袋是淀粉,另一袋是滑石粉,(板书:滑石粉、淀粉)可是老师忘了贴上标签,你们能把这两袋粉末区分开来吗?

师:你们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指名说)

(学生分组动手观察)(汇报交流)

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初步判断的结果是什么?

师:刚才我们用看、摸、闻等方法有了两种初步判断,那么哪种判断对呢?你们还有什么办法加以证明?引出用实验方法。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方法:分别从两袋里取出一些粉末,放在纸上,再滴入碘酒,仔细观察,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实验时当心把粉末弄到桌上。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汇报实验发现,教师记录结果)

试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说说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答:使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1)、把握“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

(3)、形成“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4、在教学《观察蚂蚁》一课时,老师课前让学生带来了蚂蚁,可刚上课不久,有一位学生不小心打翻了装有蚂蚁的盒子,蚂蚁倒了一地。这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处理:

方式一:老师对这位学生进行了批评,并且制止他抓蚂蚁,让他与其他带蚂蚁的同学一起观察,然后继续顺利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

方式二:老师没有指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捉。这时有的学生努力地去捉东奔西跑的蚂蚁,满头大汗但却一只也没有捉到;有的轻易就捉到了两三只;有的学生用放大镜在地上就展开了观察;有的让蚂蚁在自己的手上爬;还有的和蚂蚁玩起了堵截的游戏……

这两种教学方法你认为哪一种处理比较恰当,或者你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请阐明你的观点。(围绕教学目标、内容处理教学中的问题)

答:方式二处理比较恰当,《观察蚂蚁》一课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对蚂蚁进行观察,想办法解决观察中遇到的困难。基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方式二的处理正好能解决教学中的任务,并且能够机智的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 XXXXX: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 XXXXX: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 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教科版小学科学毕业试卷及答案

小学科学毕业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用________________观察昆虫的生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2. ________________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最早制成的。用它第一次看见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的流动。 3.馒头和面包内部疏松多孔,吃起来口感很好。这是蒸馒头或烤面包之前,生面团中糅入________才会有的。 4.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如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等。 5.目前书籍绕太阳公转的行星有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是美国的________________。 7.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成功,首位航天员是________,随后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两位航天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8.你也许观察到天空中的月球有圆缺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貌相。 9.在太阳系中________________离太阳最近,________________离太阳最远。 10.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11.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经历许多探究过程,科学探究的步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4、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5、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0、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2、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3、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毕业试卷.doc

小学科学毕业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要使电磁铁的磁力加强,可以采取的方法主要有_____ _____ 、________ 等。 2、透过放大镜看到的区域大小叫做放大镜的________,同样口径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 大,看到的范围越 _________。 3 、判断物质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主要看有没有________,铁生锈主要是铁 和空气中的 ________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铁锈,所以是____。 4、当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里会发生现象。 5、目前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有和 二、选择题( 20 分) 1、下列简单机械中,哪一种不是运用了轮轴原理( A、方向盘 B 、斧头 C 、螺丝刀 D 、水笼头 2、下列最稳固的形状是()。 A 三角形B正方形C圆形D平行四边形 3、下列哪种物品应该扔进有毒有害垃圾箱。( A、生锈的铁钉 B 、烂果皮C、废日光灯管 4、()是从根源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方法。 A、使用一次性的用品 B 、减少丢弃 C 、填埋 。 )。) D 、玻璃瓶D 、焚烧 5、科学家一般选择()来观察非典病毒。 A、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6、下面三幅图中,发生日食的图是()。 AB B D 、望远镜 CC C 7、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叫做()。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钱日久成了绿色B、豆子掉在地上脏了 C、米饭放了两天馊了D、蜡烛着火了 9、下面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A、糖 . 碱. 食盐 B 、水晶 . 雪花. 玻璃 C、食盐 . 味精 . 珍珠 D、食盐 . 味精. 10、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下列哪种食物中含有比较多的淀粉。(A、苹果B、猪肉C、萝卜D、马铃薯 三、判断题(10分) 1、狗尾草、凤仙花都属于草本植物。( 2、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3、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 4、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物体的微细结构。(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高,放大镜的视野就越大。( 6、淀粉遇上碘酒会变蓝,我们常用这个办法来鉴别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淀粉。 7、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琥珀 ) ) ) ) ) ) ( ) )

部编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上册 复习资料

三上科学复习资料 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 水:看得见、摸得着、有一定的体积,是液体。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的体积,是气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看得见,摸得着,有一定的体积。 水和冰的不同点: 水:柔软、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是液体。冰:坚硬、光滑,有固定的形状,是固体。水变成冰后,体积会变大。 温度计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使用酒精灯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2.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3.不能用嘴吹灭火焰。 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空气能占据空间,比如吹气球。 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搅拌,用热水,我们是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知道的。

用水分离食盐和沙。 用滤布(或滤纸)过滤,把沙分离出来。 分离食盐和水。 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 边加热,边搅拌。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木屑和铁屑混合在一起了,怎样分离呢? 方法一:用磁铁分离出铁屑。 方法二:用水分离,木屑浮,铁屑沉。 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空气特征:无色,透明,很轻。 空气作用:呼吸,光合作用,形成风。 我们感受到的空气的特征: 1.容易泄漏。 2.很轻。 3. 可使袋子鼓起来,但摸起来很软。......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体。 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游戏时注射器管口不能对着人。 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 都有胚根和胚芽。 3、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播种凤仙花的步骤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过程:1、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2、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3、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5、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巾,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中。 6、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察、记录。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9、植物根的作用:1、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2、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11、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反应式: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2、在制造养料的同时,它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萼片、花辨、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5、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熱这几个阶段。 16、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叶缘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热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小学科学毕业试卷八

小学2013届小学毕业考试卷 综 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阅卷教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填空题(10分,每空一分) 1、要使电磁铁的磁力加强,可以采取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 2、透过放大镜看到的区域大小叫做放大镜的________,同样口径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看到的范围越_________。 3、判断物质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主要看有没有________,铁生锈主要是铁和空气中的________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铁锈,所以是____ 。 4、当地球、月球、太阳 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里会发生 现象。(月食) 5、目前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有 和 。 二、 选择题(15分,分1.5分) 1、下列简单机械中,哪一种不是运用了轮轴原理( )。 A 、方向盘 B 、斧头 C 、螺丝刀 D 、水笼头 2、下列最稳固的形状是( )。 A 三角形 B 正方形 C 圆形 D 平行四边形 3、下列哪种物品应该扔进有毒有害垃圾箱。( ) A 、生锈的铁钉 B 、烂果皮 C 、废日光灯管 D 、玻璃瓶 4、( )是从根源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方法。 A 、使用一次性的用品 B 、减少丢弃 C 、填埋 D 、焚烧 5、科学家一般选择( )来观察非典病毒。 A 、显微镜 B 、电子显微镜 C 、放大镜 D 、望远镜 6、下面三幅图中,发生日食的图是( )。 A B B C C C 7、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 一个天体系统叫做( )。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河外 星系 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铜钱日久成了绿色 B、豆子掉在地上脏了 C、米饭放了两天馊了 D、蜡烛着火了 9、下面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 、糖.碱.食盐 B 、水晶.雪花.玻璃 C 、食盐.味精.珍珠 D 、食盐.味精. 琥珀 10、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下列哪种食物中含有比较多的淀粉。( ) A、苹果 B、猪肉 C、萝卜 D、马铃薯 三、 判断题 (15分 每题1.5分) 1、狗尾草、凤仙花都属于草本植物。……………………………………( ) 2、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 ) 3、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 ) 4、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物体的微细结构。……………( )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高,放大镜的视野就越大。……………………( ) 6、淀粉遇上碘酒会变蓝,我们常用这个办法来鉴别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淀粉。 …………………………………………………………………………( ) 7、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 8、多植树种草,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有效防止“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酸雨等多种环境问题。…………………………………………………( ) ------------------------------------ 密----------------------------------------封 ------------------------------------------------线 -----------------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2/6 1/6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 、空气占据空间吗 一、像粉笔和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 (弹性)。 二、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水(不会)漏下 去,因为空气(占据着)瓶子的空间。 三、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纸团(不会)湿,因为(空气) 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到杯子里,所以纸团不会湿。 四、将气球放入瓶中,并用气球口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气球吹(不大),因为(空气) 占据了瓶子的空间。 五、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将针筒口堵住橡皮,用力压活塞,等压不动时松 手,我们发现(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松手后活塞又弹回来);得出的结论是:(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六、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答: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有: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 床垫等。 2、空气有质量吗 一、在一根细长木棍两端各挂一个充了气的气球,并使它保持平衡,将其中一个气球中 的气放掉,看到(木棍不再平衡,气球里的气没被放掉这一端往下倾斜),这说明空气有质量。 二、虽然空气很轻,但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用(电子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 三、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①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②按“归零” 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③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数字即可。 四、17 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 五、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 1 升空气的质量约为( 1.29)克,相 于(30)枚回形针的质量。 3、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是(上升的人空气)使蜡烛火焰上方的纸蛇转动。如果熄灭了蜡烛,纸蛇就(停止) 转动。 二、孔明灯、热气球都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三、热气球会上升是因为热气球里面充满了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是上升的人空气带 着热气球上升。 四、空气受热会(膨胀上升),冷空气会下沉,(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五、两个同样大小的冷、热玻璃瓶,让热瓶充满烟雾,把冷瓶倒放在热瓶上,(热 瓶中的烟雾就会流到冷瓶里,朝各个方向流动,然后下沉流向热瓶,接着上升,如 此循环流动,使冷瓶和热瓶都充满了烟雾)。如果把热瓶倒放在冷瓶上(没有什么 现象发生)。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冷热空气相遇时,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六、空气的性质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透明的气体,要 占据空间,能被压缩,有质量,会流动。 七、、暖气片安放在房间的低处,是因为暖气片周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能较快提高室 内气温。 八、冷藏柜不加盖是因为冷藏柜产生的冷空气不断下沉包围住食物,使食物尽快达到冷却的目的。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人教版小学科学毕业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知识点 三上: 1、植物的叶由(叶片)、(叶柄)构成。 2、蜗牛靠(腹足)爬行前进,爬行的痕迹会留下(黏液)。 3、(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4、我们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 5、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周围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6、液体的多少通常用(量杯)来测量;液体的多少用(毫升)来表示。 7、大米品种有(籼米)、(粳米)、(糯米)三大类;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年糕通常用(粳米)做成。(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8、淀粉加碘酒会变成(紫黑)色。 三下: 1、你认识的身边的混合物有:(土壤)、(盐水)、( 黑墨水)等。 2、凤仙花的身体有6部分,它们是( 根 )、(茎)、(叶)、(花)、(果实)、(种子)。 3、被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流动起来就形成(风)。 4、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零下5摄氏度可以写成(-5℃)。

5、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让潜水艇上浮的办法是(将水压出水舱),让潜水艇下沉的办法是(将水吸入水舱),这是因为大小一样时,物体(重量减轻)就上浮,物体(重量增加)就下沉。 6、我们天天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新鲜的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无固定形状)、(会流动)等特点。 7、像石头、水、空气这样的物体,我们分别称它们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8、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9、在醋里加入小苏打,会产生很多的(小泡泡),用点燃的火柴靠近,火柴会熄灭。(说明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四上: 1、我知道与猫相似的小动物有:(兔)、(狗)、(老鼠);跟金鱼相似的小动物有:(鲫鱼)、(鲳鱼)、(鲤鱼);跟鸽子相似的小动物有:(麻雀)、(鸡)、(鹦鹉);跟甲鱼相似的小动物有:(海龟)、(鳖)、(蛇);跟蜻蜓相似的小动物有:(蝴蝶)、(蝗虫)、(蝉);跟青蛙相似的小动物有:(蟾蜍)、(蝾螈)、(大鲵)。 2、我知道动物有(会运动)、(会繁殖)、(要排泄)、(需食物)、(需呼吸)、(会生长)等共同特点。我还知道植物有(会生长)、(需养料)、(会繁殖)、(需阳光)、(需空气)、(需水分)等共同特点。 3、300多年前,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做了实验,查明植物从土壤中到底吸收了多少物质。现在我们知道了,多数的植物的叶能依靠阳光中的(能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制造自己养料。在制造养料的过程中,绿叶能产生(氧气),所以,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环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三上小学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第一单元:植物 一、我看到了什么 1、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树瘤(liú)、果实、小动物、鸟巢(cháo)、小草、藤(téng)蔓(màn)。 2、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3、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4、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二、校园的树木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2、观察一棵树的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方法有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叶的气味、看果实、拓(tuò)印树皮、捡拾果实和树叶等。 3、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树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4、拓(tuò)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tū)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三、大树和小草 1、我国常见的四种小草:狗尾草、黄花酢(cù)浆草(别名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

2、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3、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4、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 5、草是草本植物: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6、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大树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高大,茎粗、很硬,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8、小草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矮小,茎细、较软,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9、大树小草相同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四、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我知道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浮萍、莲、菱(líng)、菖(ch āng)蒲(pú)、茭(jiāo)白等。 2、水葫芦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叶柄部位膨(péng)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3、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4、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有: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冀教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科学三年级上册应知应会 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应知应会 1、测量长度 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2.用直尺测量笔的长度,注意直尺的零刻度线与笔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3.测量身高多采用全自动身高测量仪。 4.在身边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可以用“拃”“步”等身体上的尺子来估测物体的长度和距离的远近。 5.体育老师用轮式测距仪测量跑道的长度,建筑工人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房屋的长度。 2、测量体积 1.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两个杯子,高的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2.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个杯子,粗的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3.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称作物体的体积。 4.量筒是常用的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壁上标有刻度和单位。 5.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待液面稳定后,平视液面,读数并记录结果。 6.固体体积的单位为立方厘米、立方米等,1毫升=1立方厘米。 3、测量质量 1.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2.托盘天平由指针、左托盘、右托盘、平衡螺母、游码、底座、砝码和镊子组成。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游码移至“0”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3)将待测物体放于左托盘,用镊子向右托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4)记录称量结果。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5)测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盒中,并把游码移回“0”处。 4、测量温度 1.用手感觉水的冷与热时,先用手背触摸杯壁,感觉水的冷热,避免烫伤。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3.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小学科学毕业试卷(附答案)

。高田小学科学毕业考试试卷姓名: 一、填空题(10分,每空一分) 1、要使电磁铁的磁力加强,可以采取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透过放大镜看到的区域大小叫做放大镜的________,同样口径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看 到的范围越_________。 3、判断物质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主要看有没有________,铁生锈主要是铁和空气中的________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铁锈,所以是____ 。 4、当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里会发生现象。 5、目前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有和。 二、选择题(15分,分1.5分) 1、下列简单机械中,哪一种不是运用了轮轴原理()。 A、方向盘 B、斧头 C、螺丝刀 D、水笼头 2、下列最稳固的形状是()。 A三角形B正方形C圆形D平行四边形 3、下列哪种物品应该扔进有毒有害垃圾箱。() A、生锈的铁钉 B、烂果皮 C、废日光灯管 D、玻璃瓶 4、()是从根源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方法。 A、使用一次性的用品 B、减少丢弃 C、填埋 D、焚烧 5、科学家一般选择()来观察非典病毒。 A、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D、望远镜 6、下面三幅图中,发生日食的图是()。 A B B CC C 7、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叫做()。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钱日久成了绿色B、豆子掉在地上脏了 C、米饭放了两天馊了D、蜡烛着火了 9、下面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A、糖.碱.食盐 B、水晶.雪花.玻璃 C、食盐.味精.珍珠 D、食盐.味精. 琥珀 10、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下列哪种食物中含有比较多的淀粉。() A、苹果B、猪肉C、萝卜D、马铃薯 三、判断题(15分每题1.5分) 1、狗尾草、凤仙花都属于草本植物。……………………………………() 2、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3、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 4、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物体的微细结构。……………()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高,放大镜的视野就越大。……………………() 6、淀粉遇上碘酒会变蓝,我们常用这个办法来鉴别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淀粉。 …………………………………………………………………………() 7、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8、多植树种草,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有效防止“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酸雨等多种环境问题。…………………………………………………() 9、饮料瓶可以回收,医院里的一次性针筒也可以回收,再制作其它塑料制 密 封 线 -------------------------------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考试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

5、棉花、塑料和钢材都是天然材料。() 10、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6、蜗牛壳很硬,是不能长大的。() 11、砖和陶瓷都不容易吸水。() 7、用过的纸不能再用,应丢弃它们。() 12、5毫升水相当于大雪碧瓶一瓶。() 8、我在晴天中午的大树下我找到了很多蜗牛。() 13、金鱼在水中用肺呼吸。() 9、比较水的多少,只有用量筒量这一种方法。() 14、一瓶矿泉水大约有50毫升。() 三、选择题。 1、狗尾草和小猫都属于(),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A 植物B生物 C动物 2、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的影响。 A 透明度 B黏度 C轻重 3、锅一般用金属制作,但锅把却是用木头或塑料制成,这是因为木头或塑料()。 A易传热 B不易传热 C不易导电 4、下面材料中吸水性最强的是( A),承受拉伸性能最强的是() A宣纸 B作业本上的纸 C牛皮纸 5、下列关于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会流动 B都是透明的 C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6、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观察活塞会() A推不动 B推到底 C推到一定程度就推不动了 7、用铁锅炒菜是利用了金属()的性质。

A.能导电 B.容易传热 C.有光泽 D.有延展性 8、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是( )。A.天平B.温度 计C.量筒 9、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占空气体积最多的是()。A二氧化碳B氧气 C氮气 10、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是利用了空气()的性质。 A占据空间 B可以流动 C能被压缩 11、下列哪种不是我们描述树叶时用的方法( )。 A画图 B 拓印 C搜集实物标本 D用放大镜 12、金属容易拉成丝或打成薄片,这是利用了金属的() A 导电性 B有光泽 C延展性 13、鲫鱼的鳃不断张合,是它在()。 A喝 水 B呼吸 14、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也同样也有( )的完整过程。 A. 生长 B. 衰老 C. 生长和衰老 15、观察一种不熟悉的液体时,能做的是()。 A用鼻子闻B用嘴巴尝 C用眼睛看 16、和蜗牛属于同一种类的动物是()。 A 蝗虫B螺蛳C蚂蚁 17、蚂蚁是用()来交流信息的。 A头上的触角B声音C舞蹈 18、判断是不是同一种树叶,主要看叶子的()是不是差不多。A 大小 B形状 C颜色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部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