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张广本1 闫红霞2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青岛 266555)

2

(大港油田,天津 200280)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石油石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石油石化产业国际竞争

力不断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国石油石化业揖让面临很多问题:石油业发展越来越受到石油资源瓶颈的制约;我国石油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石油石化产业规模竞争力低下,产业布局分散且小型化;石油石化产业布局不合理;石油业技术装备水平差,装置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产品结构和质量的提高;石油业研究开发投入少,科技创新能力弱;我国石油企业与国外一体化跨国石油企业相比还有显著差距。为此,要逐步推进正确的油气导向战略、规模化一体化发展战略、炼油布局调整战略、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战略、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和节约替代战略,不断提高我国石油石化产业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 石油石化产业 竞争力 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4071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8—07—06

石油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全球化一方面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给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石油石化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受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石油石化市场不断放开的影响,我国石油石化产业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几乎一路上涨,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从年初的50148美元/桶一路狂奔突破100美元大关(2007年11月20日NY MEX 的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已达99129美元/桶),并且一直还在不断震荡上升。与此同时,我国石油需求量不断飙升,原油进口量屡创历史新高,国内石油市场“批零倒挂”,多个地区油荒再现。另外,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成品油的消耗日益增长,国内成品油市场不断放开。国企、民企和各大能源跨国巨头,在中国的成品油批发和零售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国外石油巨头加速进入我国成品油流通市场,民营石油流通企业越来越多地被收购或转型。在新形势下如何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为理念不断加快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日益成为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1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环境和现状

111 我国的石油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石油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截至2007年底,我国石油剩余探明总储量21192亿吨,仅占世界石油剩余探明总储量(1824124亿吨)的112%。居世界第13位。2006年在产油井数71542口,实际产量18422万吨,同比增长117%。石油产量略有增长,但是受石油资源条件限制,石油产量增长有限。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中美洲(委内瑞拉、墨西哥)、俄罗斯、北非和西非地区,各国家在石油储备上也有着较大差异。如图所示:中东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南美的委内瑞拉和中亚的俄罗斯等石油储备资源丰富,其他国家和地区则相对贫乏。不难看出我国石油资源的保有量很明显不能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我国的人口、地域和在世界上的经济社会地位也是不相协调的,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条件制约。

112 石油供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重化工业投资和汽车保有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拉动了石油实际需求的上升,我国石油产品消费增长强劲。表1显示了近年来我国石油产品消费和国内石油生产及其增长情况。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据中国能源研究会预计: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超过美国目前50%的水平。

由于需求持续强劲增长而原油产量增长放缓。我国原油进口量日益攀升,进出口差额越来越大。由图2可见,近5年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呈明显上升状态,年均增长20126%,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油出口量一直处于低位,况且近年来稳中有降,这直接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净进口国。

图1 世界石油储备分布图

资料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2007年6月

 

表1 2004~2007年石油消费和

原油生产情况及2008年预测需求方面供给方面石油表观

消费量

(亿吨)

增长率

%

原油生产量(亿吨)

增长率%

对外依存度%

2004311915181175219441220053118-013118131742192006312211311841174710200731467131187116461120083

3183

9183

1193

1163

49

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整理所得。2008年指标为3E 信息咨询公司预计值。

另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13亿吨~611亿吨,而国内可供量却只有118亿吨~2亿吨,缺口达215亿吨~411亿吨。专家甚至预言,由于中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到2020年前后,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113 产能和技术装备水平

目前,我国的原油加工能力已经从改革开放初的9000多万吨增加到315亿吨。据《油气杂志》最新统计,2006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较上年增长613%,约达315亿吨,约占世界总原油生产能力的713%,稳居世界第2位;原油加工量达到3107亿吨,四大类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和航油)油产量达到1188亿吨,我国总体原油加工能力有了极大提高。

图2 2001~2006年中国原油进出口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字计算,2007年中国净进口原油15928万吨。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石化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石油加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炼油及石化生产能力也大幅提升。下游炼化部门的装备和技术得到较大程度的更新和发展,如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等技术日臻完善。我国在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和延迟焦化技术应用上日趋成熟。中国催化裂化

(FCC )装置年加工量已超过6800万吨,包括1500万吨

常压渣油(AR )和1100万吨减压渣油(VR ),延迟焦化装置年加工量也已达1800万吨。另外,我国加快发展渣油加氢处理技术,中国自行开发的200万吨/年渣油加氢

处理(S -RHT )装置已在茂名石化公司投入运营。加氢处理VR 用作RFCC 进料可最大量提高轻质油品产率,这

已成为加工含硫原油的又一重油加工技术。此外,我国在开发清洁燃料生产技术方面也有重大突破。加氢裂化装置整体水平提升,中国加氢装置年加工能力已超过

5000万吨,占原油总蒸馏能力的1816%。

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的炼化业总体上还处于落后水平,集中表现在高档次产品比例小、产品质量低、产品回收率低、能源耗费高等。我国炼油业在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炼油企业的装置结构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主要是深加工和精加工能力严重偏低。催化裂化在二次加工能力中占据了过高的比例,市场和环保需要更多的“氢”,而我国由于受氢源紧张和投资较大的因素制约,用于精加工的催化加氢能力,虽然这几年大幅增长但比重依然很小。表现在成品油上就是优质产品产量低,中低档成品油产量多,柴汽比偏低,难以满足市场对柴油消费增长的需求。目前汽油硫含量和烯烃含量偏高,柴油十六烷值偏低,稳定性不够,芳烃含量、密度范围等指标也有差距,主要原因就是装置结构不适应市场和环保的新要求。114 石油加工业产业布局

我国石油加工企业布局分散且不合理,油品销售比较集中的地区炼油能力不足,而市场需求不旺的地区炼油能力相对过剩。我国成品油需求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其中华东和中南两大区域的成品油消费占全国总消费量的50%以上,如图3所示。

在成品油生产上东北多,西南少,北方加工能力过

剩,而西南6省区几乎没有炼油能力,形成北油南运的格局[1]。华东、东北、

中南和西北地区的成品油产量较大(图4),其中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成品油产量远大于消费量。而华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的成品油产量小于消费量,尤其是中南和西南地区供需缺口较大,在对这些区域供应成品油时存在油品的长途运输或多次倒运的不合理现象。这种与消费市场不相吻合的产业布局,势必影响我国石油加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图3 2006年我国分地区成品油消费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年数据整理

图4 2006年我国分地区原油加工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年数据整理

115 中外石油公司比较

我国石油工业目前有三大国有石油集团公司:中国

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其中,中石油和中石化近年一直位列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之内,中海油近年来海上油气勘探和中下游炼化业务也不断发展壮大。这三大石油集团公司的竞争实力可以说代表着中国石油工业的整体实力。

表2 2006年中外主要石油公司整体情况对比

公司排名

2006年2005年公司名称

原油储量/亿吨

天然气储量/亿立方米

原油产量/万吨

天然气产量/亿立方米

炼制能力/万吨

油品销售量/万吨

雇员人数/人

32埃克森1612191311340596531795330648210045BP 1317130061237587014365264679700066壳牌71512500101508652020029588108000811康菲9147599849053914295158593840098雪佛龙111564808795512111051652162500108道达尔9117232753048313500172749507077中石油271622159135254801329515859158900029

28

中石化4168093905731562510470340886六大国际公司平均1112

10991

10124

706

17543

23129

80512

两大中国公司平均

161111484871527615144601316415964943

资料来源:Petroleum Intelligence W eekly ,Dec 18,2006

我国主要石油公司与国际大石油公司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整体规模绝对值上的差距和业务结构均衡性上的差距。我国石油公司在石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上与国外石油公司总体差距不大,其中石油储量甚至优于国外大石油公司。但是在石油产量和天然气产量上普遍低于国外大石油公司,尤其是中石化天然气产量平均只占国外石油公司平均量的1/10。在油品销售上,国内两大石油公司普遍落后。从业务结构均衡性上看,国外主要石油公司在油气储量、炼制能力和油品销售上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业务结构较均衡,而国内两大石油公司在这方面有缺陷。中石油的油气储量和油气产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炼制能力相对不足;中石化的炼油能力和乙烯能力世界领先,但油气储量规模太小。从最后一项雇员人数上来看,我国石油企业职工人数太多,中石油150多万人,中石化也有34万多,很明显我国石油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极为低下,石油企业在承担人工成本上负担较重。这些都不利于我国石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以上是从公司总体规模实力上所做的对比,从生产经营情况上来说我国石油企业,与国外一体化石油公司也有着相当差距。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石油企业在总资产,总收入和净利润上与国外一体化跨国石油公司有着很大差距。在总收入上2006年我国收入最大的中石化也大约只占国外六大石油公司平均值的一半多,中石油,中海油销售收入更差。在净利润上,在销售利润率上,国内外石油公司差别不大,国内石油公司除了中石化,因为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升和国内成品油价格管制的影响销售利润率最差(5103%),国外石油公司普遍在8%~11%左右。这方面最好的是中海油,销售利润率高达39182%,也从侧面反映出中海油的盈利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在总资产上,我国石油企业的资产总额的绝对规模也是明显落后于国外石油企业,中石油总资产规模最大,但是相比国外六大石油公司也有相当差距,总资产规模尚不及六大国际石油公司平均值。

表3 中外主要石油公司2006年经营业绩对比

公司名称

总收入(亿美元)净利润(亿美元)总资产(亿美元)

20052006增长%20052006增长%20052006增长%埃克森美孚3394345711853613959142208321905114 BP25102396-4154226223-1133206921765117

壳牌3067318831952532540140219523537120

国外六大石油公司平均23412410219521122561641655184711160中石油67411446917316313517118964178885148中石化101713513218450683666678317157

中海油3(单位:亿元)888120836104359481331981779247439107

资料来源:中石油、中石化来自美国《石油情报周刊》披露,中海油3来自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财务报告(单位:亿元人民币)。国外六大石油公司还包括:美国康菲公司、雪佛龙公司、道达尔公司。

2 我国石油石化业面临的问题

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石油消费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石油石化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我国石油石化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还比较薄弱,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结合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国内供求形势、产业布局形势、支柱企业发展状况我们分析得出我国石油石化产业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211 产业发展面临着石油资源短缺的严重问题

首先,国内石油资源严重不足,本身就无法满足我国石油产品的旺盛需求。这对我国石油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都产生了严重影响,从根本上制约着我国石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又面临着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动荡上升的国际市场环境,石油石化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2007年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影响,我国炼油行业整体亏损严重,其中中石化炼油业务亏损高达136亿元。随着近期国际油价的不断继续上升,国内成品油价格倒挂和国家对成品油价格的管制。中石油与中石化预计全年炼油亏损可能达400亿美元。

我国石油短缺有着深层次的重要原因。首先,我国石油需求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长,而国内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不足,原油产量增加有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我国石油战略的安全,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和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单位G DP能耗较高。我国经济的高增长仍然是靠消耗大量能源和原材料的低效益增长。2003年我国消耗了215亿吨石油,而G DP仅占世界总产值的1/30,单位G DP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314倍。我国的单位G DP石油消耗比美国高约30%,是日本的两倍多,因此石油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

212 我国的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从国家安全角度看,石油资源的稳定供应和运输安全始终是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对我国石油安全的担忧主要是基于3个方面的考虑。

21211 出于石油进口来源方面的安全考虑

据统计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我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进口总量的一半左右。虽然这个比例现在在不断下降,但是中东依然是我国最重要的原有进口来源地。众所周知,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地区。中东地区的动荡不安,势必影响我国的资源来源的稳定。另一方面,我国运输石油的路线缺少选择性,85%以上要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航线,这种单一的过度依赖性极易遭到封锁和控制。所有这些,都直接地或间接地威胁着我国的石油进口安全。

21212 出于战略石油储备方面的考虑

虽然我国目前已确定分期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库,但是一个完善的可以利用的石油资源战略储备体系还没有形成。因此,就目前情况来说。在世界范围内因各种不确定因素如政治变动、军事冲突、石油投机等,导致国际油价急剧上涨或出现供应中断时,我国缺乏必要的石油战略储备,也就缺少平抑国内石油价格震荡的足够能力。

21213 出于油价大幅上涨的考虑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受国际地缘政治、石油投机炒作、美元贬值等的影响,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一直是高歌猛进,给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目前我国尚未大规模参与世界石油衍生品交易,没有市场保护屏障,不能对进口石油进行套期保值。无论油价涨幅多大,都只能被动接受。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关系到国内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发展。

213 石油石化产业规模竞争力低下,炼油企业布局分散且小型化

从以上我国三大国家石油公司与国外大型一体化跨国石油公司的对比中也不难发现,我国石油企业整体规模实力无法与国外大型石油公司相抗衡。整体规模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外,我国炼油业企业平均规模太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特别缺少世界级的大型炼化工厂。虽然我国的原油加工能力近年来一直位列世界第二位,但我国炼厂平均规模和最大单套蒸馏能力均低于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炼油企业、石化企业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单体规模小,技术水平低[2]。由此造成我国石油化工产品的成本大大高于日本、韩国、欧美发达国家。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炼油企业的平均规模只有300多万吨/年。而世界炼油企业的平均规模500多万吨/年,韩国企业平均规模2000万吨、沙特超过1050万吨。中国只有两家产能过千万吨的炼油企业,而国际上产能过2000万吨的炼油企业则有很多。另外,全球炼油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炼厂规模与装置规模进一步增大。炼化一体化、基地化建设为大势所趋,而我国恰恰在这方面是最为短缺的。除了镇海炼化、扬子石化等产能还较大外,我国缺少规模化的大型炼化一体化炼厂。

214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布局不合理,从历史上就形成了炼油能力配置和石油消费市场不相协调的突出矛盾[3]在计划经济时期,过分强调地区平衡,大油气田附近地区分布着为数不少的小型炼油厂,分散了有限的资源、财力和技术力量,造成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市场消费大、增长快的地区,炼化企业总规模相对偏小;在市场消费小增长慢的地区,炼化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总规模大,产品在区域市场之间大量调运,造成运输紧张。由此造成了极大的资源配置浪费,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成本。这种与市场消费结构不相吻合的炼油布局,势必影响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我国大量原油基地和炼油厂都集中在北部,而南方和中部地区无充足炼厂,其需求却在不断扩大中。国内炼油布局的不平衡、运输的种种瓶颈,以及因地域分割导致的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也是造成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油荒”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目前我国石化项目布局过于分散,石化企业放在东部沿海的布局有明显的优势:(1)运输方便;(2)海域的环境容量相对较大。但最不合适的,就是太过分散的布点,我国石化产业在东部沿海简直是“遍地开花”———从大连、营口、天津、青岛、上海、连云港、宁波、福建,到广东的惠州、茂名、湛江,到广西北海都有炼油厂,遍布了黄海、渤海和南海。而国际上石化产业的布局与我国有很大不同。如美国石化产业主要分布在得克萨斯州,以休斯敦为中心,沿着墨西哥湾200公里的海岸线,集中布局,集中治理。在美国生态脆弱的地区,例如内华达州、落基山脉等地方,都见不到炼化工业的影子,而我国太过分散的产业布局,在分散了我国炼化工业规模实力的同时也把污染分散了。这样一来,不利于集中布局、集中排污、集中治理。

215 我国石油业技术装备水平差,装置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产品结构和质量的提高,而且越来越不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从总体上看,我国炼油企业的装置结构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主要是深加工和精加工能力严重偏低。催化裂化在二次加工能力中占据了过高的比例,而用于精加工的催化加氢能力,虽然这几年大幅增长,但仍然位列世界第18位。由此造成了成品油优质产品产量低,中低档成品油产量多,柴汽比偏低,难以满足市场对柴油消费增长的需求。

在过去的5年里,我国注重了原油二次加工配套能力的发展,蜡油和重油加工能力的增长超过了一次加工能力的增长幅度。但是与工业发达国家和周边先进水平

相比,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4]:(1)深加工能力不足,燃料油收率仍然较高;(2)高辛烷值组分生产能力低,催化重整、烷基化和异构化装置少,难以适应汽油升级和出口的需要;(3)加氢裂化、加氢处理和加氢精制能力不足,制约了含硫和高硫原油加工和清洁燃料生产;

(4)化工轻油日益短缺,最大限度地满足乙烯和PT A发展所需的化工轻油,将是我国炼油企业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另外,国内大部分炼厂的能耗、物耗指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国外炼厂一般原油加工损失率小于1%,而国内炼厂2003年平均原油加工损失率为1113%。此外,我国炼化业技术创新能力低,自主开发的专利技术少,高新技术和产品应用开发薄弱,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差距更大。

216 我国石油业研究开发投入少,科技创新能力弱,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尚有很大差距[5]

我国科技体制的落后严重制约石油科技的发展,科技投入不足,而且投资结构不合理。翻开世界百强石油石化企业的科研经费预算我们发现,有些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投入竟达1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5%,正是靠对科技工作的高而合理的投入,这些企业在竞争中才占据了优势地位。然而,我国石油工业多年来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研经费人均不足1万元,有些年份甚至不足5千元,这极大地制约了石油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石油工业的科技发展。

我国油企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据统计,我国大型一体化国家石油公司科技成果转化率为45%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612%,而国外大石油公司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60%~8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在80%左右。此外,科研项目低水平、重复投资也存在着很大问题。既浪费了有限的科研经费,造成低水平重复的无效劳动,而且造成了科技创新成果缺乏。

217 我国石油企业竞争力低下

从以上我国石油企业与国际一体化跨国石油公司的对比中不难发现,我国石油公司在以下3个方面还存在着很大问题:

21711 在企业规模竞争力上

我国三大石油企业整体规模,与国际石油公司有很大差距。我国石油企业在资源占有量,生产能力,销售能力,人工成本上整体处于很大劣势,规模竞争力低下。21712 在企业经营竞争力上

经营业绩收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处于劣势。无论是中石油,中石化还是中海油在盈利上都输于外国石油公司。单以2006年经营业绩来对比,在净利润上,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净利润总额尚不及埃克森美孚一家石油公司的经营净利润。

21713 在人力资源竞争力上

我国石油企业负担了太多的人工成本,这是我国石油企业市场化发展不健全的一种表现。而且我国石油企业的大规模人员降低了我国石油开采,加工的效率。相反还缺少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具有国际化经验的国际化经营人才和高技术人才。

3 我国石油石化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战略

311 正确的油气导向战略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长足发展首先要解决我国石油供给不足的主要问题。为此,要从不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国际化经营两方面入手,着力解决油源问题。在国内油气资源的发展战略上坚持“面向西部、面向海洋、面向海外”的原则,不断稳定东部已采油气区的生产经营,积极开拓发展西部油气资源,加大对于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努力形成一个健康、合理、有序的油气开发格局。在国际化发展上要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完善多条油气进口渠道。建成面向中东、中亚、东南亚、非洲、南美的多元油气战略格局。

31111 要不断加大对于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要从理论突破和科技进步两个方面继续推动油气储量持续稳定增长。按照“稳定东部、加快西部、发展南部、突破海上、加强国内、开拓国外”的方针,努力寻找更多的油气资源。我国石油企业要在进一步的勘探开发中大胆采用新理论、新技术,重点加强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研究及地震识别、油田老区精细化勘探等领域的研究,争取获得更大突破。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工作还要进一步强化资源战略管理意识,加强油气地质理论的基础研究与勘探开发核心技术研究,逐渐储备一批具有特色的现代油气地质理论和技术系列,以满足资源战略的需要。同时要加强勘探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1112 加快国外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合作

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合作要坚持多元化战略。(1)石油合作地区要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中东进口原油。从海上通道安全和地缘政治考虑,尽可能从周边地区,如中亚、俄罗斯、大洋洲和东南亚国家进口油气。(2)进口产品要多元化。除了进口轻质、中质低硫原油外,也要进口适合生产沥青与燃料油的重质原油;还要进口价格合适的石脑油、成品油、燃料油、LNG(液化天然气)、LPG(液化石油气)等产品。(3)合作方式多元化。通过签订长期合同、建立贸易伙伴关系,进行转口贸易、易货贸易、技术产品换油气、海外联合加工产品返回国内,以及来料加工等多种合作方式,来获得油气资源。另外,我国贸易公司也可通过在资源国上游资源参股获得稳定油气供应或者因地制宜,以资源串换方式对海外开采的油气就地加工、销售或开展国际贸易,同时进口自己所需要的短缺产品。我国非油气企业也可以通过在海外输出技术、产品、劳务时,由资源国用油气及其产

品支付等多种方式来获取油气进口。

312 规模化、一体化发展战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企业界出现了一股以国有化和持续兼并重组为核心的规模化集约化道路。一方面,许多石油、石化和化工公司,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方式,进行重组改制,所组建起来的上下游一体化跨国石油公司增强了规模实力,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国有石油公司急剧发展,日益成为世界石油竞争不可忽视的力量。一些本国石油生产不足的国家,支持国家石油公司走出去,参与别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这些国有石油公司既有相当大的财力,又有相当强的技术实力和规模实力,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也是显而易见的。从以上的分析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石油公司在整体规模竞争力上与国际一体化石油公司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未来我国石油企业还应该积极做好兼并重组工作,特别是适时的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兼并重组,走好国际化、规模化道路。

另外,我国石油企业还要坚持一体化的发展战略[6]。石油企业的一体化是指石油企业将独立的若干部分加在一起或者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逐步建立起一个涉及上游石油勘探开发、中游炼油与化工、下游销售与服务的综合性能源集团。跨国石油公司通过促进油气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制定和调整了其基本业务生存和成长空间,、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而且整体上提高了企业规模实力和效益。尽管中国石油企业在一体化战略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需要在优化炼油化工的地区布局、产品布局上统筹规划。我国石油企业应当积极调整资本和资源在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和销售,化工及其他产业部门的配置及其比例关系,适度增加中游、下游规模,优化一体化产业结构。既要努力扩大上游规模,又要注重在炼油与化工业务上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集中力量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同时加强与国外大石油公司的技术合作,提高纵向一体化水平。在国际市场上,改变以往只注重发展上游的发展战略,不断向中下游发展。中国石油企业只有通过进入世界石油工业的中下游领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313 炼油布局调整战略

坚持基地化、大型化发展方向,提高我国石油炼化产业集中度。在当前国内外竞争环境和发展条件下要做好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规划。要坚决控制取缔小炼油小化工,要依据地区石油消费需求合理规划新增炼油布局,要着手提高炼油化工整体竞争力合理布局。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2020年前,我国经济仍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必将带动石油和石化产品需求快速增长,为炼油和石化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历史上,由于当时受炼油高额利润驱使,国家宏观调控乏力,除西藏、云南、海南和贵州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建设了炼油厂,使我国炼油工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结构单一,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落后等问题极为突出。我国炼油工业走了一条与工业发达国家相反的道路,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下,整体上拉大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为此要不断调整原有失衡的产业布局。具体来说,东北、西北地区已有原油加工能力大量过剩,不宜增加加工能力。华北地区由于邻近东北西北,是消化东北过剩成品油的最理想地区,不宜扩能,应在着手提高现有炼厂炼油能力上下功夫。西南地区目前没有大型炼油企业,在原油资源落实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能力,满足当地需求。华东地区是我国油品市场的主消费区,也是成品油缺口最大的地区,建议作为我国未来炼油能力增加的主力区,2020年较2006年至少应增加113亿吨以上。

总之,我国炼油能力的布局必须以《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为指导,统筹兼顾,全国一盘棋。同时,要跟踪关注国际炼油业的发展动态。我国扩大炼油能力,油源主要依靠进口。在石油资源国纷纷发展自己的炼油加工能力、减少原油出口的大趋势下,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合理布局更需从长计议,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

314 技术创新和人才发展战略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石油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技术创新发展道路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创新的水平和能力。具体来说要从以下3个方面建立起我国石油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体系。

31411 石油企业要建立灵活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

(1)以石油石化研究所现有技术力量为基础,通过改制重组,建立从属于集团公司的技术中心,从事集团公司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同时在集团较大企业中和几个相关企业中建立分中心或松散型科研机构。(2)在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全过程建立技术创新网络,充分发挥广大技术人员作用,形成科研开发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的一条龙体系;(3)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31412 要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要改革分配制度。一方面要改革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纳入考核范围。另一方面,要健全竞争、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士气,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工作热情;要承认和保护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权,允许创新人员凭借其创新产权在企业占有股份,从企业分得利润,个人收益高于企业员工平均收入水平。

31413 各集团公司要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要保证技术创新能取得成效,必须有资金投入做保证。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建议建立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基金,专项用于新技术、新

产品的研究开发;另一方面,要保证石油石化业重点科研项目的用人和设备需求。

31414 企业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取得技术创新成果的基础和保证。为此,(1)建立开放式的人才通道。要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广泛吸收各种优秀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2)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人才的能量,把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3)实行人格化管理,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4)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增强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

315 国际化经营战略

目前,世界石油市场虽然持续动荡,但是整体石油供需相对平衡。石油资源和生产整体上供大于求,且供应呈现多元化趋势。我国周边国家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北有俄罗斯,西有中亚,南有东南亚,加快利用周边地缘政治,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海外石油业务,改变过度依赖中东的不合理局面。我国石油的国际化经营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多元化的全球油气生产与供应基地,力争使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在整个油气进口量中的比例不断提高[7]。

31511 积极开展国外石油直接投资

采用购并、控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国外石油勘探开发,———西非、中东、南美、中亚———俄罗斯、亚太等地区,争取形成一定规模的海外石油生产、供应基地。

31512 扩大国际石油贸易

在来源方面,适当减少从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增加从中亚、俄罗斯等国家的进口;在贸易方式方面,应改变短期合约、现货交易方式,尽量多采用中长期合约、期货贸易、招投标等方式;在品种方面,不仅要进口原油,还要引进管道天然气、LNG,出口成品油;在进口渠道方面,积极开辟陆上通道,积极促成俄罗斯安加尔斯克———大庆输油管道;积极建设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中国东北、环渤海地区的输气管道;积极建设哈萨克斯坦———新疆的输油管道。

31513 国际化经营要坚持多元化战略

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应重点做好投资区位、经营内容与方式选择的多元化。要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实现资源开发多元化、经营项目多元化、经营方式多元化、石油贸易多元化、石油品种多元化。同时,还要注意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特别是要根据不同情况确立不同的战略:对于发达国家,应充分利用它们的资金、技术和装备优势开发我国的资源或在国外合作;对于发展中的石油资源国,应充分引进它们的资源,综合利用,满足我国国内需求。此外,还应积极拓宽海外进口原油渠道,分散石油进口风险。要抓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与我国石油合作不断加大的机遇,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手段,实现与产油国的合作,逐步与这些国家通过资本运营、共同开采、联合运营等方式关系,实现油气进口的多元化。

316 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和节约替代战略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石油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认清我国石油供给面临的严峻形势,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逐步建立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同时力行节约和环保政策积极应对国内石油短缺和国际油价高可能带来的冲击。我国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应实行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以国家储备为主的方针,争取建成相当于90天石油进口量的国家战略储备能力[8]。国家储备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和管理,保证稳定供应;企业储备是生产经营使用的周转性石油储备。

目前,我国石油利用效率明显偏低。据统计,现在每千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中国为0126吨,是日本的313倍,美国的2倍,印度的112倍,这说明中国提高油气利用效率、降低石油消耗的潜力十分可观。我国应致力于走低耗、节约型的石油消费新路子。从长远来看,在解决中国石油供应短缺的问题上,应积极采取石油替代战略,主要有:合理开发和利用国产优质煤炭替代石油;加快发展核电替代石油;努力培育天然气利用市场、提高天然气产量替代石油;积极发展煤层气产业替代石油。

参 考 文 献

1.傅琦.中国石油加工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朱和.世界炼油工业和石化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国际石油经济,2006,(12):37~40

3.杨维军,宋爱萍.对调整我国炼油能力布局的建议[J].国际石油经济,2008,(12):32~37

4.中国石化新闻网[E B/O L].http:∥w w w.sinopec2 https://www.360docs.net/doc/4817854880.html,/shnews/2004-08/02/content-144192.htm

5.王育宝,吕璞.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资源科学,2005,(11):2~9

6.韩洪增,唐雄.中国石油企业发展战略探讨[J].理论月刊,2006,(11):151~154

7.田泽,刘钰.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探讨[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2):8~14

8.董普,满悦媛等.21世纪我国石油安全的战略对策[J].资源与产业,2008,(2):12~15

作者简介 张广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石油工业经济与管理。闫红霞,大港油田赵东开发项目经理部。

 

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的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

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的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 来源:[互联网] 作者:[樊少明江鹰] 发布日期:[2010-12-8 14:09:20] 1 引言 “十五”以来,国内炼化行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ERP、MES、PIMS/APS等信息系统在炼化企业得到了应用,预计到“十一五”末,这些系统将全面覆盖各主要炼化企业。另外,炼化企业在控制系统配套、先进控制(advanced process control,APC)技术、在线优化(real time optimization,RTO)技术、实时数据库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多年来,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科研院所的学者们越来越感觉企业信息化不单单信息处理,更应该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决策效率,并将决策信息快速用于生产干预,解决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问题。特别是近年供应链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先进控制和实时优化这种管理目标与生产技术指标综合控制的手段是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这类手段与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是国外信息化工作的热点,也是企业信息化的较高阶段。经过对先进控制和实时优化发展趋势以及企业信息化模型构架分析和研究,以及对行业专家经验和观点的归纳总结,我们认为先进控制和实时优化不仅是生产过程的最高层面,更是企业信息化的最基础工作,应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中加以统筹,实现与MES、APS、ERP等信息系统及DCS、PLC等控制系统的有机整合,做好在炼化企业的应用,从而促进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 2 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在典型的炼化装置生产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动态响应时间滞后、变量未能在线测量、动态响应非线性、干扰相互偶合、约束、大的外部干扰等特性,从而导致传统的PID控制效果不佳。20世纪70年代初,学术界提出以多变量预估控制为核心的先进控制(advanced process control,APC)理论,根据装置运行的实时数据,采用多变量模型预估技术,计算出最佳的设定值,送往控制器执行。多变量预估控制范围不再只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工艺测量值或与之有关的变量,而是根据1组相关的测量值乃至整个装置的所有变量。通过实施APC,可以改善过程动态控制的性能,减少过程变量的波动幅度,使生产装置在接近其约束边界的条件下运行(卡边操作)。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模型预估控制和用于优化的非线性预估控制技术得以完善,在石油化工行业获得广泛应用,大量工业装置在已有DCS基础上配备了先进控制系统。 先进控制可以保证该控制环节稳定运行在给定工况,但先进控制不能确定装置的最优工况及对应的生产参数。针对该问题,在先进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出针对整个装置的在线、闭环实时优化(real-time optimization,RTO)技术。实时优化是模拟和控制的紧密结合,在装置稳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校正和更新模型参数,根据经济数据与约束条件进行模拟和优化,并将优化结果传送到先进控制系统。实时优化与先进控制集成后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费用定额2018

关于发布2018版《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和《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费用定额》的通知 中国石化建[2018]207号 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 现发布2018版《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和《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费用定额》,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工程部负责解释。原2007版概算编制办法和工程建设费用定额废止。 概算编制办法是编制石油化工设计概算的依据,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费用定额是编制设计概算和工程建设费用管理的依据。 2018版《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和《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费用定额》另行印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2018年5月27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办公厅2018年5月28日印发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费用定额 1 总则 1.1 为适应能源化工工程建设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项目管理模式多元化,强化工程建设环保、安全、质量、节能减排、风险评价及费用动态管理,合理确定工程建设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定额。 1.2 本定额适用于能源化工新建、改扩建工程设计概算文件编制,包括炼油、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等项目。 1.3 本定额费用项目划分和设置依照《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设计概算编制办法》的规定。 1.4 为能源化工项目配套建设的热电站(或动力站)、铁路、码头等工程,除相关行业有特殊规定外,统一执行本定额。 1.5 本定额所列各项费用计算均不含增值税。

2 工程建设费用定额 2.1 进口设备材料价格及从属费 2.1.1 进口设备材料价格 (1)费用内容 系指进口设备、材料货价,一般分为离岸价(F.O.B.)和到岸价(C.I.F.)。 (2)编制方法 进口设备材料价格=外币金额(F.O.B.)×人民币外汇牌价(中间价) 进口设备材料价格=外币金额(C.I.F.) ×人民币外汇牌价(中间价) 到岸价(C.I.F.)=离岸价(F.O.B.)+国(境)外运输费+国(境)外运输保险费 2.1.2 从属费 (1)费用内容 进口设备、材料从属费包括国(境)外运输费、国(境)外运输保险费、关税、外贸手续费、银行财务费。 本定额国(境)外运输费一般指海运费,国(境)外运输保险费一般指海运保险费。 (2)编制方法 ①海运费 海运费=离岸价(F.O.B.)×海运费费率 平均海运费费率:4% ②海运保险费 海运保险费=进口设备材料价格(F.O.B.)×(1+海运费费率)×海运保险费费率/(1-海运保险费费率) 海运保险费费率:1‰ ③关税 关税=[进口设备材料价格(F.O.B.)+国(境)外运输费+国(境)外运输保险费]×关税税率(或综合关税税率) 关税=进口设备材料价格(C.I.F.)×关税税率(或综合关税税率) 关税税率原则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及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海关总署最新规定的税率,参考综合关税税率为8%。 ④外贸手续费 外贸手续费=进口设备材料价格(C.I.F.) ×外贸手续费费率

最全的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图,从原料到成品一目了然!

最全的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图,从原料到成品一目了然! 石化行业生产线长、涉及面广,产品众多,从最初的原油到化工原料再到数不清的化工产品,经过了众多生产和加工流程。今天小七带大家熟悉石油化工行业生产链,不仅能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石化生产流程,更让大家知道我们的衣食住行是何种化工原料加工而成!接下来小七为大家介绍几种最主要的化工原料!乙烯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 工原料,也用于制造氯乙烯、苯乙烯、环氧乙烷、醋酸、乙醛、乙醇和炸药等,尚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是一种已证实的植物激素。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应用领域工业领域主要用途: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乙丙橡胶、聚氯乙烯等;石油化工最基本原料之一。在合成材料方面,大量用于生产聚乙烯、氯乙烯及聚氯乙烯,乙苯、苯乙烯及聚苯乙烯以及乙丙橡胶等;在有机合成方面,广泛用于合成乙醇、环氧乙烷及乙二醇、乙醛、乙酸、丙醛、丙酸及其衍生物等多种基本有机合成原料;经卤化,可制氯代乙烯、氯代乙烷、溴代乙烷;经齐聚

可制α-烯烃,进而生产高级醇、烷基苯等;主要用作石化企业分析仪器的标准气;乙烯用作脐橙、蜜桔、香蕉等水果的环保催熟气体;乙烯用于医药合成、高新材料合成。生态领域乙烯“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of ethylene):①抑制茎的伸长生长;②促进茎和根的增粗;③促进茎的横向增长。用乙烯处理黄化幼苗茎可使茎加粗和叶柄偏上生长。由于乙烯可以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并可在高等植物体内使细胞膜的透性增加,加速呼吸作用,因而当果实中乙烯含量增加时,已合成的生长素又可被植物体内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进一步促进其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加速成熟。常用乙烯利溶液浸泡未完全成熟的番茄、苹果、梨、香蕉、柿子等果实能显着促进成熟。乙烯也有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的作用。乙烯在花、叶和果实的脱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乙烯还可促进某些植物(如瓜类)的开花与雌花分化,促进橡胶树、漆树等排出乳汁。乙烯还可诱导插枝不定根的形成,促进根的生长和分化,打破种子和芽的休眠,诱导次生物质的分泌等。2安全防护危险概述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无明显的兴奋期,但吸入新鲜空气后,可很快苏醒。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

新时代石油石化企业保卫队伍建设研究

新时代石油石化企业保卫队伍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12T11:10:36.7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李洪军 [导读] 摘要: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经济保卫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工作是否有成效,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其中包括综合治理、队伍稳定、生产运营以及谐企业的建设。 大庆炼化公司保卫武装部 摘要: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经济保卫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工作是否有成效,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其中包括综合治理、队伍稳定、生产运营以及谐企业的建设。特别是对于作为向国家提供能源的企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所以说企业的治安保卫形式表现的尤其重要。本文就石油石化企业保卫队伍建设进行论述。 关键词:企业保卫队伍建设研究 一、治安保卫工作的作用 治安保卫是维护企业正常运作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石油石化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担负着维护企业治安稳定、保卫企业财产的重要使命。 1.1保证企业正常运行,促进石油化工安全环境建立 维护石油石化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保护国有资产安全,是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任务和目的。做好石油石化企业治安保卫工作,能有效地保护国有资产免受不法侵害,使企业生产经营在安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和国家支柱产业企业,一旦受到破坏,会给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引发重大的生产安全事故,严重的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石油石化企业不仅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治安秩序也是整个社会秩序的重要部分,维护好企业的治安秩序,有利于维护整个社会的秩序 1.2保证企业生产安全,促进石油石化企业健康发展 石油石化企业生产、加工、销售和储存危险化学品,属于易燃易爆行业,治安案件的发生会使企业的正常运行秩序受到破坏和干扰,会给企业造成资产和经济损失。做好企业的治安保卫工作,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预防犯罪、制止犯罪,为企业减少或挽回经济损失。通过加强治安防范,建立有效的治安防范体系,能有效维护企业的工作、生产、经营秩序,努力为企业改革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在企业的生产设备大检修、产品储存、产品销售过程中,有效预防、制止、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起到良好的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做好石油石化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保卫队伍素质的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油田保卫队伍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只有强化认识,统一思想,才能提高全员整体素质。第一,要大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宣传油田企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让从事保卫工作的干部职工认清和正视困难的同时,增强发展信心和决心。要引导和帮助广安保卫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明确保卫工作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让保卫人员产生对本职工作自豪感和荣誉感,引导他们发扬不怕流血的英雄主义精神,敢于同各类盗窃破坏油田企业生产建设设施的犯罪行为做坚决顽强的斗争。第二,要引导保卫人员树立高尚的情操和职业道德。结合工作实际,运用载体,在队伍中开展“夺标争优”、“岗位明星”、“星级标兵”等劳动竞赛活动,增强全员竞争的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要加强保卫人员的日常思想教育,认真做好保卫人员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由于保卫人员对新形势,新事物的认识能力参差不齐,随着油田内部机制和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使保卫人员在思想上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波动,工作中也必然会遇到不少新问题、新矛盾。所以政策和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对保卫队伍整体而言,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也不可能达到让每个人都满意。为此,耍深入开展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解决治安队伍中出现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2.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是提高保卫队伍素质的关键 知法、学法、懂法是守法、护法、执法的前提。第一,加强法律知识教育。认真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提高依法治理国家和杜会事务的能力,是新时期保卫人员是否能够胜任治安保卫工作的前提。保卫人员作为公安机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得力助手,是同不法分子作斗争的“先锋战士”,更是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主力军。如果不懂法,在各种警务工作中就不能很好的用法,甚至会引发更多问题和纠纷,给工作造成被动局面。所以只有全员法律素质提高了,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时候才有了“主心骨”,也就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第二,定期开展警示教育。由于油田保卫工作的特殊性,应当结合实际进行警示教育,在有效触动职工心灵的同时。增长护法和用法经验。可以精选出有代表性的案例,编辑法制教育资料,简述案发过程,剖析案件原因,重申与案例有关的法律条文和青工常用法律法规条文,全面组织职工学习。第三,活化日常教育形式。积极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聘请法律专家授课,法制宣传日等活动,丰富法制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让保卫人员不仅仅用头脑记忆法律法规,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法规,用耳朵听法律法规。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以此提高保卫队员学法和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杜绝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第四,突出干部这一重点。保卫部门的领导干部应带头学习法律法规知识。领导干部居于保卫工作管理的位置。是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侵蚀的重点。只有带头学法和用法,才能懂法守法。才能警钟长鸣,才能自觉地运用法律准绳约束和矫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 3.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是提高保卫队伍素质的的保障 保卫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保卫队伍整体战斗力的强弱。因此。在油田保卫工作中,必须狠抓队伍建设,加强文化修养,提高军事业务技能,才能达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目标。第一,明确保卫队伍素质目标。为了更有力的净化油区环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必须始终以“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为工作目标,不问断开展业务培训和岗位大练兵活动,这样才能应对和控制油田日益复杂严峻的治安局面,担负起打击和治理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企业财产安全的重任。第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要积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选送业务骨干外出参加培训活动,大力支持员工自我深造,比如:参加全国自学考试、老队员进行传帮带括动等,认真学习油田生产、企业管理、法律及其他各类社会科学等知识,营造出新一代知识型保卫人员。第三,强化队伍专业素质。“打铁先需自身硬”。油田保卫队伍是一支常年在野外保护油田的前沿主力队伍,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技能和较好的体能素质。因此,应据行业特点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严格按照专业化、正规化、军事化的标准,利用空闲时间开展各种课目的业务培训和大练兵活动,不断增强与犯罪分子做斗

石油化工行业工业控制网络安全

石油化工行业工业控制网络 安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石油化工行业工业控制网络安全 石油化工企业是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很强,装置和重要设备的意外停产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生产过程控制大多采用DCS等先进的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的供应商主要有霍尼韦尔、艾默生、横河电机、中控科技等。 1. 石油化工行业网络安全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是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很强,装置和重要设备的意外停产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生产过程控制大多采用DCS等先进的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的供应商主要有霍尼韦尔、艾默生、横河电机、中控科技等。 在早期,由于信息化程度水平有限,控制系统基本上处于与信息管理层处于隔离状态。因此,石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首先从信息层开始,经过10多年的建设积累,石化&化工行业信息层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涉及到了石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储运、销售、数据管理等诸多研究领域,企业在管理层的指挥、协调和监控能力,提高上传下达的实时性、完整性和一致性都有很大提升,相应的网络安全防护也有了较大提高。与其他行业一样,在信息管理层面,石化石化企业大量引入IT技术,同时也包括各种 IT 网络安全技术,包括如防火墙、IDS、VPN、防病毒等常规网络安全技术,这些技术主要面向商用网络应用,应用也相对成熟。 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石化&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理念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DCS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第四代,新一代DCS呈现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开放性的提高。石化&化工企业普遍开始采用基于ERP/SCM、MES和PCS三层架构的的管控一体化信息模型思想,随着两化融合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石化企业实施MES系统,使管理实现了管控一体化。

石化行业工控安全解决方案--发布

石化行业工控安全解决方案 龙国东

威努特—工控安全专家石油石化中工业信息化网络的应用 石油和化工企业的信息化分为 三层结构: 第一层以PCS(Process Control System,过程控制系统)为代表 的生产过程基础自动化层。; 第二层以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 系统)为代表的生产过程运行优 化层; 第三层以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 计划)为代表的生产过程经营优 化层。

威努特—工控安全专家工业信息化网络面临的挑战

威努特—工控安全专家石油石化行业工控网络的安全问题与风险 A生产控制网络缺乏自身全面的安全性设计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生产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滞后于系统的建设速度,生产控制系统缺乏自身的 安全性设计。在信息安全意识、策略、机制、法规标准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B工控网络存在一定的脆弱性 (1)已建项目主要软硬件多为进口,可能存有后门 (2)油气开采、管道储运广泛使用无线通信,易被野外搭线监听、窃密和干扰 (3)部分网络借用公共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组网,增加了网络接入风险 C工控网络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现实威胁:U盘滥用、病毒肆虐、软件乱装、违规操作、缺少有效的访问控制手段 潜在威胁:攻击石油石化行业工控系统技术门槛越来越低,易被信息战攻击 D工控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尚未形成 (1)关键资产底数不清楚 (2)严重漏洞难以及时处理,系统软件补丁管理困难,难以应对APT攻击

威努特—工控安全专家 石油石化行业生产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主要目标 可用性 完整性 保密性 123 保护工控系统免受病毒等恶意代码的侵袭。 避免工控系统遭受人为恶意或者无意的违规操作。 防范外部、内部的网络攻击。在不利条件下维护生产系统功能。 安全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定位找出问题根源。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 中国石化建标[2003]119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促进石油化工工业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标准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国家标准化有关规定并结合石油化工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化的任务是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委托,承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含局部修订)并承担相应的管理工作,组织并监督标准的实施,指导制定企业标准和推动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 第三条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石油化工行业工程建设标准的制(修)订和管理工作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石化集团)负责,工程建设管理部为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化归口管理部门。 第四条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推动工程建设标准的科学化、系列化,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 第五条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技术要求; 2.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技术管理、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图例、试验方法、制图方法、信息编码等的技术要求;

3.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质量检测、检验评定、安全、卫生、检验试验的技术要求; 4.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等的技术要求。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可以用标准、规范、规程、规定、导则、试验方法、技术条件等形式发布,具有同等效力。 第六条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的著作权和版权(含纸质和电子光盘)均属石化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任何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团和个人不得擅自出版、翻版、复制、汇编和发行。 保护的内容为石油化工行业标准和石化集团企业标准的各阶段的成果,包括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和正式发布本(含纸质和电子光盘版),以及标准的解释、宣贯和培训材料和声像制品。 第七条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中,应结合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实际,及时收集、认真研究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第二章标准的管理 第八条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的管理工作由石化集团工程建设管理部负责,其主要职责为: 1.贯彻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并制定石化集团实施的具体办法; 2.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审批、申报,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制定、申报和下达; 3.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委托,承担国家标准和石油化工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或局部修订)任务,

石油行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展望

石油行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展望 石油行业是一个跨学科、多专业相互配合的高度技术密集型行业。石油行业的信息化一直伴随着石油行业的发展,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世纪中期,计算机技术已经在石油勘探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稍后,在油气田生产及其它石油工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也逐步得到应用。时至今日,随着“数字油田”、“数字石化”、“数字石油”等新的石油行业信息化理念被普遍接受,全球石油石化企业信息新一轮的信息化竞赛已经进入了实力较量阶段。石油石化企业已经发展到了离开信息系统就无法生存的地步,全面数字化已经成为各石油企业逐鹿中原的重要战略。 目前,数字油田建设已成为众多石油企业,特别是上游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数字油田本身也成为各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对于下游企业,与数字油田对应的“数字石化”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已经成为各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热点。数字油田和数字石化作为数字石油最重要的两方面内容,引领着新时期石油行业的信息化。 石油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 根据诺兰等学者提出的信息化发展阶段理论模型,一个企业或组织的信息化进程可分为6个渐进的阶段:初始期、普及期、控制期、整合期、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每个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的提高,具有不可跨越性。其中控制期和整合期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企业主动的调整十分必要的,这项工作的缺失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未来信息化的发展,进而影响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目前,大部分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已经基本完成了调整任务,进入了数据管理期,而国内大多数石油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尚未进入这个阶段。我国有些石油企业的较大规模信息化建设起步不久,大多数处于控制期,少数企业正在步入整合期。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尽管我国少数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相对较高,但各企业发展不平衡,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好、做实,否则不能顺利渡过控制期和整合期,从而严重影响整个石油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因此可以说,我国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 纵观我国石油行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历史与未来,基本上可以用“两个里程碑”和“一个新阶段”来加以总结。两个里程碑基本上与初始期和普及期对应,新阶段的任务对应控制期和整合期,而其目标亦与上述模型一致。 第一个里程碑是IT技术的初步应用。自从上个世纪中期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油田勘探开发及石油加工领域以来,IT技术在提高油气开发和加工水平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地震勘探、油田测井、工程设计、油藏建模、数值模拟、产能建设以及油气加工处理自动化等各方面的专业应用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这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是局部的,各系统是独立的。 第二个里程碑是企业网的建成。90年代中期以来,因特网技术推动了国内外石油行业以网络建设为

石油石化解决方案

036 IBM 石油石化解决方案集 石油化工产品的配送与销售是石油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物流与分销网络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石油销售状况。为了打造高效、稳定的物流和销售体系,IBM 在智慧的油田解决方案中部署了配送与销售模块,以保证物流配送和销售的顺畅运行。 配送业务解决方案 主要解决方案 作为企业未来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物流管理对于大型一体化经营的炼化企业从需求预测及计划准确度、配送专业化程度、储运设施布局、自动化与信息化、库存管理、协同配送几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BM 在销售业务中的物流配送环节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利用国际最佳实践和理论,对销售体制和业务流程进行改进,采用先进自动化和计算机优化手段,合理安排物流,提高库存和销售预测准确性,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高企业利润。IBM 配送 配送与销售 解决方案主要涵盖:? 一次配送系统 通过优化油品的采购、销售、交换与库存等主要业务,实现一次配送总体效益的最大化。在需求预测方面,利用先进的统计方法,通过历史数据和协同预测数据来预测油品的需求;在分销计划方面,设定生产装置能力约束,对油品来源、油品分销所有油品与进料的合理库存进行优化;? 二次配送系统 配送调度总中心根据经济区域、油库布局、资源流向、加油站布局,建立多个成品油配送调运分中心,采集加油站罐存、加油站销售量、油库罐存、最终客户配送订单、特殊急用配送订单、第三方运输公司车辆信息。通过二次配送优化系 统确定大区/省公司最合理的优化加油站/最终客户(特殊急用)配送计划,使加油站销售量与库存量、运输车辆与运输线路、运输量达到最优组合,从而实现主动配送,以最经济的方式,确保加油站适时地收到油品;? 油库管理系统 实时监控罐存情况包括温度、压力和液位,以及安全监测和存量历史跟踪。对油库的业务活动进行管理, 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计量管理、作业管理、质量管理、帐务管理和报表统计。同时协同制定炼油厂成品油出厂计划并统一安排运油计划;

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认识与感想

七月二日星期二 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认识与感想 在学校进行了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其对应的实验科目。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下,我们有幸在大二期末小学期内与石油化工行业有近距离的接触。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关于石油化工行业门类与系列产品链的知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石油化工行业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是基础性产业,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横向的角度观察,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石油化工的主要产品主要有四大类,分别为:基础有机化学品,例如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萘)、合成气等;基本有机化学品(有机中间体),例如醇、醛、酮、酸、胺类、酚类、卤代物、硝基化合物等;高分子化学品,例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精细化学品,例如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石油助剂与添加剂、催化剂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可见石油化工行业深入到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娱等方方面面,石油化工行业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又被誉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从纵向的角度观察,石油加工工序又是复杂的,每一步都有一定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即可以再深入加工,也可以直接运用。比如石油加工可以得到基础有机化学品,基础有机化学品进一步加工可以得到基本有机化学品,而这两种产品再加工又可以得到精细化学品,高分子化学品。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行业、中游行业和下游行业。上游行业主要为炼油及进一步裂解生成基础化工原料;中游行业主要为基本有机原料及三大合成材料;下游行业主要为精细化工、材料工业等,是指以有机化工原料和聚合物继续深加工得到更多品种的产品。石油化工行业门类按加工深度分类又可分为零道加工,一道加工,二道加工,三道加工,四道加工。零道~二道加工对应上、中游产业,特点是规模大、投资高、效益低,尤其是零道加工。三道~四道加工对应下游产业,特点是技术密集、劳动密集、规模小、投资低、产品附加值高、效益高。由此也可见初级石化产品是随着加工深度的不断延伸而更大的提高附加值。所以石油要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石油化工作为一个新兴工业,是20世纪20年代随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起来的。战后,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使大量化学品的生产从传统的以煤及农林产品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的基础上来。石油化工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是化学工业中的基干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 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石化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和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石化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对促进

中石化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讲课稿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是我国石化企业的老大,其信息化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从全球范围看也是领先的。从上游油田的勘探、开采,到原油的加工及石油和石化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从生产装置、油罐、原料和油品的检测到企业的生产管理,再到总部的管理和分析、决策,无论是信息化的广度还是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中石化的信息化工作已经步入到从点到面、从单项到系统、从单机到网络、从局域网到广域网再到因特网、从分散的单个企业到整个中石化的系统集成、从生产到经营、从提高管理效能到提高经济效益的阶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日前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名单中,中石化继续名列前茅。美国《财富》杂志2008年世界500强中石化名列第16位。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中石化ERP 2000年以来,中石化以ERP为主线信息化建设获得快速发展,到2008年底ERP在81家企业,以ERP为带动电子商务系统、供应链系统、生产指挥系统、集中管理系统,一些先进控制生产集成系统,等多种使用系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信息技术应用解决中石化生产管理多个领域,中石化ERP开始于2000年,在4企业成功试点多个展开,包括油田,炼油化工销售,企业全部覆盖,企业从业大规模ERP建设,2007年底基本完成,ERP系统推进资金改革提高管理水平,规范信息管理行为,强化控制方面效果明显。 2008年,中石化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基本建成,主价值链各环节的资源优化取得显著效果。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已成为提升油田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 炼化企业生产层面和生产执行层面的信息系统在生产及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油卡成效显著,目前已建成IC卡联网加油站17000多户,发卡网点5000多,持卡消费33%以上。销售企业ERP、成品油二次物流、加油卡三大系统集成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提升销售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化手段。 2009年是中石化ERP深化应用的第二年,经营管理和生产营运调度指挥两大平台应用深化、层次提升。在2008年已有60%的企业ERP应用达标的基础上,上市部分ERP应用大力推进,非上市部分ERP建设力度和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提升力度加大。 2009年还是中石化的ERP总部应用年,总部ERP应用全面展开,通过狠抓总部应用,有效带动企业ERP的全面深化应用。在ERP已上线运行的80余家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实现应用达标。ERP已有效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体系和日常经营活动之中,总部的管理习惯和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二)生产营运调度指挥系统 2008年,总部为集团管控和集中指挥服务的信息系统建设应用效果开始显现。中石化生产营运调度指挥系统在总部新办公大楼的20层投入使用,从原油运输、存储到送达炼厂,从炼油的生产过程到成品油油库储罐的液位,都能够通过图形化的显示实时监控。集中管控的实时信息让总部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动态、高效决策,实施调度指挥。 生产营运调度指挥平台在2009年的深化应用也取得突破性成果,在统一技术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信息源的基础上,实现了总部与各企业主要生产信息系统的纵向集成。在中石化总部的生产经营调度中心,20多米长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中石化产业链上中下游各大板块的生产、营运情况。生产营运调度指挥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实时的生产营运指挥,其高层次应用还可以实现全集团的油气资源配置优化和上中下游的产供销资源的集中管理与优化。 (三)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 中石化的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也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截至2008年5月,物资采购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 临时用电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xxx石化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临时用电布置、设计 (2) 四、负荷计算 (3) 五、配电系统图 (3) 六、配电装置设计 (4) 七、接地、防雷设计 (7) 八、主要施工方法 (8) 九、安全用电与电气防火措施及现场急救 (14) 十、临时电平面布置图(见附页) (19) 十一、消防安全责任人网络图 (20) 一、编制依据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3.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4.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的用电设备情况及施工进度计划 5. 职业安全健康手册(第2006版) 二、工程概况 1.施工现场地形、地貌、地址及工程位置 施工现场位于XXX区内,东侧为XXX区,南侧为XXX,西侧为预

留空地,北侧为XXX。本工程所处地势平坦,地形已被初平,自然条件良好。施工用电由甲方提供。 2.施工内容 本项目施工内容主要包括相关配套道路、管线、管架等土建及安装工程施工。 三、临时用电布置、设计 因本工程施工现场过大,沿施工现场设置供电线路存在困难,故办公及生活区用电及部分工程施工采用甲方提供电源,其他工程用电采用发电机供电。 该临时用电工程主电源由大项目乙烯区变压器接出,并空架至所需位置,线路采用系统三相五线制。考虑到夏季办公及生活用电及安装工程施工时的用电高峰值,因此主电缆采用100 mm2的电缆,架设至总电源箱。各支线架设采用50mm2电缆至各处分配电箱,现场临时办公室内照明用电采用220V。 电缆敷设时,主线采用五芯电缆,动力采用四芯电缆,照明金属外壳采用三芯电缆。 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并结合现场情况确定了总电源箱和分电源箱的位置。 四、负荷计算 主要用电施工设备参数表

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及竞 争力分析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现状 经过50 多年的建设, 我国已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化工工业体系,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 国石油化工产业经过几次改革重组,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已经跻身世界石油化工大国行 列。整体实力较强、配套比较完整, 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一定的竞争能力。原油加工 能力、乙烯和三大合成材料生产能力均居世界前列。2003 年底, 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04 亿吨/年, 仅次于美国, 居世界第二位:乙烯生产能力达到578 万吨/年, 居世界第 三位;合成树脂生产能力1720 万吨/年, 居世界第五位;合成纤维生产能力1150 万吨/年, 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生产能力139 万吨/年, 居世界第四位。 2.我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近几年来, 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加大了结构调整和 技术改造的力度, 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明显改善, 形成了一批大型石油化工骨干企业, 其 中部分企业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已成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主体。具体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一、产业布局和产业集中度 通过近几年的调整改造, 我国石油化工的产业布局进一步改善,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2003 年我国千万吨级以上规模的炼厂已从1998 年的2 座增加到7 座, 乙烯装置在普遍 完成第一轮改造的基础上, 燕山、上海、扬子、大庆等乙烯装置成功地进行了第二轮改造, 生产能力均达70 万吨/年以上, 齐鲁、茂名乙烯正在进行第二轮扩能改造。天津、中 原、广州和独山子等中型乙烯也进行了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的扩能改造, 装_______置 生产能力均达到20 万吨/年以上。为减少成品油及石化产品的长距离调运, 重点扩建了

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

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 乙烯 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工原料, 也用于制造氯乙烯、苯乙烯、环氧乙烷、醋酸、乙醛、乙醇和炸药等,尚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 是一种已证实的植物激素。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 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 标志之一。 工业领域应用领域1 主要用途: 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乙丙橡胶、聚氯乙烯等;1. 石油化工最基本原料之一。在合成材料方面,大量用于生产聚乙烯、氯乙烯及聚氯乙烯,乙苯、2. 苯乙烯及聚苯乙烯以及乙丙橡胶等;在有机合成方面,广泛用于合成乙醇、环氧乙烷及乙二醇、乙醛、乙酸、丙醛、丙酸及其衍生物等多种基本有机合成原料;经卤化,可制氯代乙烯、氯代烯烃,进而生产高级醇、烷基苯等;α-乙烷、溴代乙烷;经齐聚可制 主要用作石化企业分析仪器的标准气;3. 乙烯用作脐橙、蜜桔、香蕉等水果的环保催熟气体;4. 乙烯用于医药合成、高新材料合成。5. 生态领域

1.乙烯“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of ethylene):①抑制茎的伸长生长;②促进茎和根的增粗;③促 进茎的横向增长。用乙烯处理黄化幼苗茎可使茎加粗和叶柄偏上生长。 2.由于乙烯可以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并可在高等植物体内使细胞膜的透性增加,加速呼 吸作用,因而当果实中乙烯含量增加时,已合成的生长素又可被植物体内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进一步促进其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加速成熟。常用乙烯利溶液浸泡未完全成熟的番茄、苹果、梨、香蕉、柿子等果实能显着促进成熟。 3.乙烯也有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的作用。乙烯在花、叶和果实的脱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乙烯还可促进某些植物(如瓜类)的开花与雌花分化,促进橡胶树、漆树等排出乳汁。 5.乙烯还可诱导插枝不定根的形成,促进根的生长和分化,打破种子和芽的休眠,诱导次生物质 的分泌等。 Unrestricted 危险概述安全防护2 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无明显的兴奋期,但吸入新鲜空气后,可很?快苏醒。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易燃。? 急救措施

石油行业信息化方案

石油行业信息化方案 石油行业是一个以油气生产为主, 集科研(物探院、地质院、采油院)、勘探(物探、钻井、地质录井、测井)、开发(采油、油水井作业施工、注水)、油气集输、后勤辅助生产(供电、供水、物资采购及供应)和多种经营、物业管理、社会化服务为一体,专业门类齐全的行业。 由于石油行业上中下游的各个业务领域一方面投资巨大、人员众多,另一方面各产业价值链的关联度较高,某一业务的发展会对其他环节业务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大型石油企业更需要实现上中下游产业的一体协同发展。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石油企业每年要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分散存放,成果数据难以共享,由于缺乏有效的一体化IT 应用解决方案,同时信息汇总的渠道和时间有差异,这就造成了决策分析的数据口径不一致。信息系统“孤岛”现象较突出。因此,使石油行业各个关联部门走出“信息孤岛”已成为石油行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为了满足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去实现信息的整合。整合的过程其实很简单,最重要的是接受整合的观念。首先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基于全系统的信息平台,该平台能够包含各个公司级单位的数据信息,能够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访问,并且能够保证各系统数据的实时性;其次,在建立了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能够实现针对具体指标,具体模型的分析,完成具体的业务报表,为领导决策层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朱育强认为,在未来,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将是石油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方向。 ——标准化。标准化既包括硬件的标准化,也包括服务的规范化。同时,企业的信息系统也面临着标准化的难题。石油石化企业专业性强,涵盖油田、炼化、燃气销售等诸多专业系统。建立其各自的数据标准之后,如何互联互通便成为问题,BP等国际大型企业值得借鉴的做法是建立企业通用数据模型,以实现系统的互连升级,而这也是数据标准化的灵魂。 ——集成化。企业运用IT手段,其目的最终在于管理理念的实现,各大石油公司的管理模式、利润采取点各有不同。通过对各业务版块的控制实现管理,一旦面临风险或遇到问题,需要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集成联通、整体协调,所以,迫切需要解决集成化的难题。与此同时,高效企业除了效率的提升,也面临着业务的迅速变化与快速扩张,怎样快速、灵活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西斜七路紫薇龙腾新世界24层

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

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及 观察中国石化所处的市场地位 一、分析框架及市场基本状况 我国的石油工业由三大石油公司控制,基本上呈“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家油公司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中国石油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体化的石油公司。公司在上游资源的占有方面优势明显,控制着我国70%以上的原油和天然气储量,而且最近完工的“西气东输”工程,使中国石油控制了我国陆上天然气运输的主干网络,为公司下一步天然气业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石化也是一个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规模较中国石油小,其主要优势在下游业务领域——炼油、化工及销售网络;中海油是一个以上游业务为主的石油公司,规模最小,但成长迅速,主要业务范围为我国海域油气的勘探与生产。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的能力。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