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 秦始皇在平定长达九年的长信侯嫪毐叛乱后,深深地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就可以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以致危害国家。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

A . 最先废除了分封制

B . 亟须进行官制改革

C . 郡县制推行的原因

D . 君权受到权臣制约

2. 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

A . 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

B . 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 . 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 . 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3. 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A . 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

B . 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

C . 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

D . 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4. “三月桃花水,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春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杜甫《春水》)诗中提到的唐代经济情况包括()

A . 农民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他们使用的耕牛、种子等,都是由地主提供的

B . 小河边有架用竹片造的水车在旋转,上面吊的许多竹筒正在灌溉“小园”

C . 小农经济的

基本生产经营结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D . 自然条件的完备带动了家庭手工业的繁荣

5. 《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当年的开封城,天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举目望去,开封城里,到处是“青楼画阁,綉户珠簾”,管弦之音与歌唱之声交响于酒店茶楼。四面八方的使者前来朝贡,世界各国商人互通有无。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 . 对外交往的空前兴盛

B . 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C . 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

D . 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

6. 有学者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成为中国社会上的普遍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 重商已成为社会共识

B . 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

C .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D . 商人地位普遍高于儒士

7. 面对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的重建,某思想家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为此,该思想家主张()

A . 知行合一

B .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C . 实行仁政

D . 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

8. 韩非子说:“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这一思想可概括为()

A . “专职专任,定位管理”

B . “唯才是举,选贤任能”

C . “恩威并施,赏罚并重”

D . “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9. 夏商周的学校都是政教合一的官办性质,旨在为统治集团培养后继人选。到了春秋时期,王权败落,官办的学校难以为继,私人办学应运而生,从而开始了史官文化向诸子文化的转化。材料表明()

A . 社会变革推动教育模式变化

B . 知识普及到社会各阶层

C . 社会变革促使贵族政治瓦解

D . 社会变革促使新思想出现

10. 东汉安帝下诏:“凡供荐新味,多非其节,或郁养强熟,或穿掘萌芽,味无所至而夭折生长,岂所以顺时育物乎!”大臣召信臣认为这反季节蔬菜是“不时之物,有伤于人”。这种看法的理论基础是()

A . 勤俭节约

B . 天人感应

C . 重农抑商

D . 格物致知

11.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

A . 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 . 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 . 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 . 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

12. 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 . 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 . 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C . 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 . 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13. “桃园三结义”是罗贯中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名篇。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涿郡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以后他们都忠实地坚守着这个承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罗贯中笔下的这种思想直接源于()

A . “仁政”思想

B . “天人感应”思想

C . 宋明理学思想

D . “经世致用”思想

14. “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这段话意在强调()

A . 知行合一

B . 致良知

C . 格物致知

D . 心外无物

15. 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强调知行合一,他也在一年零三个月平定南赣匪患,四十三天平定宁王叛乱,堪称军事天才。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 心学陷入主观唯心主义

B . 心学强调内心强大力量

C . 心学重视人的社会责任

D . 心学脱离儒学自成体系

16. 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是道”,认为“道”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A . 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

B . 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

C . 受到儒家民本思想影响

D . 开始出现平民化的趋势

17.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

A .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

B . 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

C . 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

D . 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

18. 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黄宗羲则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这两种思想()

A . 都具有批判君主专制的意义

B . 都曾被奉为官方学说

C . 都反映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 . 都提倡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

19. 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

A . 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 .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C . 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 . 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20. 自程朱理学以来,儒家形成了以个人人性修养为主的思想路线。明末东林党精神领袖顾宪成说:“官辇毂(在朝廷做官),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东林党人强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据此可以推知,东林党人的志向()

A . 继承发展程朱理学注重个人人性修养的文化传统

B . 开辟了明末淸初社会批判和经世致用的思想之路

C . 反映了明末官场腐败导致民不聊生和士人隐居

D . 取决于精神领袖顾宪成等人的日常讲座和熏陶

21.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理解表述最准确的是()

A .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B . 雅典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C . 城邦政治中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D . 神在雅典人心中的地位提高

22.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A . 认识你自己

B . 美德即知识

C . 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D . 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23. 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许多巨人“不再集中他们的思想与他们的才干于来世天堂上的存在了。他们竭力想建设他们的天堂在这一个地球上,并且老实说,他们的成功是很多的。”这反映出“运动”()

A . 缺乏创造性与想象力

B . 重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C . 价值观缺乏坚实基础

D . 尝试构建理想社会蓝图

24.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B . 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C . 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D . 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25. 据资料统计:17世纪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新教徒占70%,他们认为通过认识自然,人们能够认识上帝,发展科技是对人类有益的工作,能够荣耀上帝、有益于人类。这表明()

A . 信仰宗教有助于科学的发展

B . 新教一度成为科研活动的精神动力

C . 新教是科学家们的思想源泉

D . 新教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完全一致

二、非选择题

26.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具有“仁、礼、孝”等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材料二: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材料三: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

了详尽规定。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都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勒格《新全球史》

材料四: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和法家对于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有何明显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时期政治对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发展怎样适应了这一要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必须遵循什么原则。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宋明理学,儒学不断发展,长期占据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地位的现象给我们以怎样的历史启示?

27. 《中国梦-民主路》解说词中说:“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补救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是中世纪末的产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