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初三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初三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初三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初三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中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初三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一、学生的三种学习类型

信心型

信心型的学生思想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也知道自己的需求,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扎实,方法科学,各科平衡发展,历次考试成绩稳定,对考试充满信心,。这部分学生不用再付出太多关注,保证现状就好。如果家长还想为孩子做些什么,那么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就是最好的选择。

迷茫型

这部分学生思想上渴望升上高中,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成绩经常波动,从而导致自信心不强,思想不稳。当成绩不进步或下降时,容易消极,自感考高中的难,对升学感到迷茫。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重回初一,补缺补差是最好的选择。

放弃型

这部分学生基础太差,或者虽经努力,但成绩没有进步,或者学科发展很不平衡,思想进入“升学没有希望”的误区,以致成绩越来越差,甚至最关键的时候自暴自弃。

二、学生的四种心态

1、“饥渴”的心态。信心型的学生持这种心态的较多。

这类初三学生学业繁重,学习、生活比较单调,课外活动可能也有点稀少,往往缺少和老师、家长和同学的有效交往和交流。他们很希望得到老师、亲友的指导,因此学生会主动和老师交流,希望能从教师的话语中得到安慰、激励。这种饥渴的心态应该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共同保护。

2、焦虑、浮躁的心态。这种心态对应的是迷茫型的学生。

中考的迫近,学生心理负荷不断加大,也会引发初三学生的焦虑、浮躁的心态。这种焦虑、浮躁心态是升学愿望强烈、学生急于提高成绩、一味地求多、求快的同时,主观学习意愿和客观学习效果产生矛盾而引发的心理情绪。一旦学生产生了这种情绪,常常会伴有失眠、厌食,学习不能深入,甚至安不下心来,需要长时间调整。这种心理在成绩中等但是上进心强的的学生当中,表现得特别突出,他们被考试所左右,随着成绩的波动,学习时紧时松,影响了学习效率。

3、易激动的心态。有不少放弃型的学生会表现出这种心态。

初三是学生时代有明确意识的第一个毕业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感情的潜意识长期受压抑、易激动的心态,情绪易激动,同学之间易发生矛盾冲突,一旦有了矛盾,往往会一开口,就可能跟着动手,严重者会发生恶性事件,既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也难于学校管理。但是恰恰是这些学生,除了少部分理解运用能力太差的学生外,部分持这种心态的学生在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完成中考乃至高考后,完全可以依靠不懈努力来达到考取高中的目标,甚至有少部分天份高的学生在完成补差补缺后还能考取一个不错的高中和大学。

4、保守的心态。

随着初三考试的增多,学习竞争程度的加剧,致使不少学生恐怕别人超过了自己,学习上保守,不仅不回答别人的疑问,不向别人提供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有了疑问也不问别人,把“问”视为浪费,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保守的心态,使同学之间缺少了合作,不能激活学习,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这种心态的学生,在性格上内向,不善言谈,自私,圈子也比较封闭。持这种心态的学生往往学习成绩较好,但是不愿意与人沟通与交流。这是性格上的缺陷,需要进一步调整。

以上就是多数学生在初三阶段主要的心态和学习特征,而家长们在孩子进入初三年级之后为了孩子的学习,孩子的未来也有许多事情要做。

首先,家长们要调整心态:以平淡心自处。

由于进入初三后,孩子本身就易产生焦虑情绪,家长要想帮孩子顺利通过关,自己要先学会调整心态。贯彻之前的合适而又正确的教育方法就可以了。面对初三孩子时候,家长不管心里多着急多紧张也不要表现在脸上,不要把家庭的重心一下全移到孩子中考上来,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要适度,由于孩子在初三后独立性提高依赖性大幅度减弱,但是又存在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和适时鼓励孩子的发现和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对不符合社会认知的那些行为也要及时纠正。同时家长应该做到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不要搞居高临下的大家长作风。那样只能产生甚至激化矛盾,既解决不了问题,又加深了彼此的隔阂。其实父母在孩子面前有不知道的很正常,承认不知道,有利于构建和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高中之后也不容易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家长和孩子之间必须要经常沟通,但是不要整天跟在孩子后面谈学习,最好适当选择一些轻松愉快、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的心情放松下来。如果父母发现不能找到共同语言,可以考虑从体育(男孩)和艺术(女孩)等话题来进行考虑。但尽量不要在谈话中出现常识性错误,不懂就问孩子。

再次,不要对孩子的成绩过分要求,尤其忌讳和班上或者学校里那些成绩最好的学生比较。要多看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点。

请重新认识你的孩子,永远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失望;毕竟人和人之间是存在差距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做父母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特长,培养孩子的自信。

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谈话,在尊重孩子的意愿的同时共同探讨今后努力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加强沟通。如果孩子没有特定意向,父母可以用说服,说明等方式方法帮助学生而不是强制学生决定不久的将来。

要经常反思自己和孩子的交流过程和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是否合适自己的孩子。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既要有总体计划,又要有各个阶段的小计划。计划要切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而且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家长还要花一定时间和孩子沟通,帮他们找出薄弱科目。针对这些薄弱科目,家长要及时与老师、考生沟通,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弥补。除此之外家长还应注意督促学生晚上抓紧时间做作业,并加强功课的预习工作,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和适时适度的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决定是否加强营养。最后,在初三阶段,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一次或者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丧失信心,家长要适时鼓励孩子,和孩子交流。与孩子沟通时,家长的态度要温和真诚,千万不要居高临下,用责备、质问的语气跟孩子说话,更不能采取打骂的粗暴方式,在填报志愿等问题上,家长也不要过多包办,可以替孩子搜集学校信息,

结合孩子的学习水平,给孩子提些稍高些的建议。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