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_DOC版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0月25日在青铜峡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金永灵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第十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攻坚克难负重拼搏经济社会发展逆势前行

市十四届人民政府任期以来的四年,是我市经济发展形势异常严峻、推进异常艰难的时期,也是青铜峡探索发展新路、谋划产业转型的四年。四年来,面对“三期”叠加、“两场赛跑”的不利局面,在自治区、吴忠市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打造沿黄新型工业集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金岸城市精品区、黄河文化展示区、内陆开放先行区、社会管理创新区目标,在抢抓机遇中逆势前行,在迎接挑战中锐意进取,精准施策,定向发力,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坚持不懈抓项目、促投资、保增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持之以恒扩大增量、抑制减量,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旅游精品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速度和质量的同步提升。预计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亿元,年均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6亿元,年均增长9.7%;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3870元、12200元,比2012年提高5110元和3545元,年均增长6.2%、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1亿元,年均增长10.9%;小康实现程度达82.4%。抢抓中东部产业转移有利机遇,引进招商项目599个339.4亿元。紧盯中央、自治区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落实城乡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各类项目1100个96.7亿元,化解地方债务25.5亿元,培育“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成功跨入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行列。

——坚持不懈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农业提质增效、服务业提升推进,力促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杭萧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的引进实施,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夯实了转型发展基础,被授予“中国西部轴承产业基地”称号,特别是民营经济比重从2012年的33%提高到50.3%,首次超过国有经济比重,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优质粮食、酿酒葡萄、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64万亩,优质水稻发展到20.3万亩,粮食产量实现“十三连丰”;葡萄种植面积突破13万亩,产量累计达到14.3万吨,分别占全区四分之一以上;建成标准化肉驴养殖场4个,饲养量达到近万头,肉驴特色养殖初具规模。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5%。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黄河岸边、稻花香里、贺兰山下”三大旅游板块基本形成,中华黄河坛、黄河大峡谷跻身国家4A级景区,接待游客76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0.4%、31.2%。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2:66:22调整为12:60:28,荣获“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市”称号。

——坚持不懈抓建设、强管理、促统筹,城乡一体持续推进。严格遵循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完善15项城乡规划。累计投资224亿元,实施中华黄河楼、热电联产等重点项目293项,新开发住宅小区32个,新增城市建筑面积934万平方米,城镇人口由8.6万人增加到11.7万人,城镇化率由50.8%提升到57.8%。

实施古青高速等重点工程,新增通车里程299公里,形成“八纵六横”交通网络。完成棚户区改造3500户,消化东区商品房2150套,房地产去库存经验在全国推广。扎实开展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和拆违治乱专项治理行动,新建、改造特色小城镇5个、美丽村庄16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个、农村危房977户,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7500亩,城乡供水、环卫实现一体化,市容村貌不断改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园林城市复验,荣获全国特色魅力城市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坚持不懈抓环保、守红线、利长远,生态建设持续加强。严守生态、耕地、水资源保护红线,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完成营造林1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5%,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生态示范县(市),峡口镇、赵渠村被评为国家级生态镇、生态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改造项目26个,淘汰水泥、电解铝、造纸等落后产能81万吨。深入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关停整顿环保不达标企业23家。实施国土整治、增减挂钩、占补平衡项目5个,全面完成城市周边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超过286天,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荣获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市)、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等荣誉称号。

——坚持不懈惠民生、兜底线、促和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民生投入7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0%以上,实现改革发展成果民众共享。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生态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完善项目59个,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累计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1亿元,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1%以内。城乡医疗、养老、低保、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进入国家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行列。大力实施宽带乡村及智慧城市基础网络建设等惠民项目,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