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仿拟手法在新词语生成中的作用1

谈仿拟手法在新词语生成中的作用

新事物的诞生总是孕育于旧事物,词语的推陈出新亦如此,似曾相似,又形象生动,因而更易于接受与流传。新词语的出现,仿拟手法满足了以上需求。学者王希杰在其《汉语修辞学》中这样解释“仿拟,就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创新一种说法。”而这种根据所要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有的某些成分,而临时造出新的词语。并且在黄伯荣和廖序东先生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中也阐明“仿拟”也叫“仿化”。诸如道家新词的出现,可想而知儒家、法家、名家一仿而出,既直观浅显,又合乎汉语规律(拟声象形)。而当今社会信息以爆炸式呈现眼前,外来词汇极大冲击着传统的汉语,一方面源于生活实际语境的表达需要,如闪婚、裸婚,另一方面源于新生一代索要的话语权力,如神马、浮云、给力、鲤冈鲅(李刚爸)……,来宣泄不满情绪或张扬自我的表现,新词语已层出不穷,而采用仿拟手法的,正所谓“老瓶装新醋”,因易于接受更受欢迎。

由仿拟构成的新词语既是对语言的继承又是对语言的创造,它使语言旧有的形式得以保存的同时,又添加了新的内容,使新的词语更富有生命力,更富有时代的特征。仿拟现象是社会发展和人们快节奏生活的必然产物,新词生成中仿拟现象的出现,是人们追求简单、高效心理的反映,符合词汇发展的总趋势,另一方面,大量新词语的产生和滥用现象也随之而来,是人们讽刺嘲讽的手段,本文旨在对新词语生成的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做进一步分析。

一、仿拟概念以及产生的背景

仿拟是是一种巧妙、机智、而有趣的修辞格。它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方式,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篇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妙趣昂然。在运用时所仿拟的一般是人们所熟知的语言材料。中华五千年文化处处都体现一个仿一个拟,象形文字是仿形状,拟声词模拟声音,以致后来演化的摹状貌、拟其声,如“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纤纤一词临摹手之修美,扎扎一词模拟纺织的声音。纵观中西文化,中国讲究的是“道”,西方讲究的是“逻辑”,“道”更趋近于直观性、形象性,因而我们可想而知的是,仿拟手法的造字比较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结构,如小生一词,所指的是俊美的年轻男子,而一通过仿拟,老生指代中老年男子的含义非常直观,由此类推小旦、花旦、老旦的内涵与外延可想而知。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等的迅猛发展,各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人们的新观念、新思想不断产生,面对这种现象,旧有的语言仓库不免会出现“捉襟见肘”、供不应求的现象,于是人们便倾向于寻求一种高效便捷的造词手段来对客观世界大量的“空符号”作及时补充和说明。因而这些新词恰好迎合了人们追求时尚、趋向新奇的心理,有些词很快就会被人们所熟悉、所接受、发展为流行语,这些流行语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丰富的表现力,在语言表达方面准确、新颖、简洁、生动,更重要的是这些流行语的形成方式很富有艺术性,包含着大量的修辞方式,最常用的修辞方式是仿拟。仿词是在现有词语基础上进行仿造,形式上既保持着与原有词语近似的特点,内容上又赋予新意,因此运用仿词,可以推陈出新,形式上似

曾相识,内容上别出心裁。虽然是新词,但因为有原有词语的参照,并没有陌生之感,意义明白易懂。例如现在人们通过“微博控”而造出来的“手机控、电脑控、游戏控”等新词,而“-控”是指人们沉迷于一种东西,并产生的依赖。

二、仿拟现象

(一)仿拟手法中的仿词现象

仿句是以某种既成形式的句子为基础, 仿拟其句法结构和语气, 形成与既成形式的句子既相同又有区别的句子或句子形式。并且根据现存的语境,赋予其不同含义,或增加了语言的机趣,或构成轻松的讽刺,或表达令人捧腹的幽默,都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妙趣横生,情味盎然。比如贵族仿拟出的月光族,每月都花光工资的人,令人捧腹大笑。而仿拟出的啃老族,蚕食父母依靠父母,讽刺意味非常强。战友一词顺推为球友、酒友、麻友、游友,二奶之后的情人顺推为“小三”;“垮掉一代”推演的“飘一代”“富一代”“富二代”……这些仿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窥视社会的发展潮流以及社会的语境,因为从这些话语权折射的时代的变迁和当下人们的心里意识。

仿词包括音仿和义仿。

⒈音仿

音仿就是音同或音近的语素仿造另一词。①例如“戏剧不同于历史书,也不同于报告文学,它不要求事事处处真实,正如郭沫若所说:“历史研究是‘实事求是’,历史剧作是‘实事求似’。”《假人真事与真人假事得艺术融合》比如说“鸭梨”是“压力”的谐音,百度贴吧中某才子有意无意的将“压力”打成了“鸭梨”,引来贴吧中无数人模仿。而“鸭梨山大”也逐渐走红。而后,“且把‘压力’当‘鸭梨’,啃下它,你就是胜利者,面对生活,至少还要有‘笑傲糨糊’”也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其次“围脖”是“微博”的谐音,应该说是2010年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也开始“围脖年”,从唐骏和方舟子的学历门之争,到“我爸是李刚”事件,在到后来“郭美美炫富事件”微博在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中表现着它的便捷性和实时性特点,而今微博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分层次的人们也成了“围脖控”。

⒉义仿

1.对义

对义相仿。对义仿拟则是由记录某一事物、现象、行为的词语,仿拟出另一与之相对应的新词语。如,以性别为对应关系由“公关小姐”仿拟出“公关先生”,由“家庭妇女”仿拟出“家庭妇男”,“空姐”仿拟出“空哥”,“的哥”仿拟出“的姐”。

某些相对应的概念,也会产生对义仿拟构词。如,由“民办”仿拟出“官办”,由“民风”仿拟出“官风”等等,“民”与“官”便是建立在相对应的概念基础上的仿拟。

2.反义

这种仿拟词与原型词意义相反,这是由于仿拟词语中替换的词素与原型词中

对应的词素意义相反造成的。这种仿拟是语义仿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许多仿拟型的新词语,都是通过反义仿拟构成的。如,以“大”与“小”相仿拟的“大我”与“小我”、“大气候”与“小气候”;以“冷”与“热”相仿拟构成的“冷销”与“热销”、“冷板凳”与“热板凳”等;以“优”与“劣”相仿拟的“优生”与“劣生”等等。此外,象“上”与“下”,“公”与“私”,“正”与“负”,“快”与“慢”,“强”与“弱”等反义语素的变动,都是仿拟构词的重要手段。

3.类义相仿。利用类义关系仿拟的新词语,如由“奖学金”仿拟出“奖教金”,由“空姐”仿拟出“海姐”,由“廉政”仿拟出“廉业”等。这些仿拟词与原型词都是同类事物,同属一个范畴,利用同类事物的相关性,类推联想,仿拟出新词类义

(二)仿拟手法中的仿句现象

仿句,就是根据所要表达的语意内容,依照人们熟知的语句和语句格式,偶发而仿造出一个新语句。它既稳固又有变化。

⒈仿句与广告语

(1)润物无声,昆仑润滑油。(CCTV-1 广告)

(2)汾酒必喝, 喝酒必汾。( 一则汾酒广告)

(3)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

(4)咳不容缓(咳喘宁广告)

(1)仿自唐代杜甫的诗《春夜喜雨》中的“润物细无声”,广告

体中删减了一个字来表示润滑油的质量。(2)仿自《三国演义》

的开场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广告语利用了谐音,幽默诙谐。

(3)是“其乐无穷”的仿造,“骑”与“其”语音相同。(4)

是“刻不容缓”的仿造,“咳”与“刻”语音相近。

⒉仿成语

例如“爱财如命---爱才如命、任人唯贤---任人唯钱、望洋兴叹---望江兴叹等.

⒊仿句的其他固定句式

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痛与快乐原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但却用“并”来连接,细细品读却有人生的感同身受,对人生以及生活有另一番的解读。书的出版带来了巨大反响,人们开始根据“X,并X着”

①痛,并希望着

②爱,并恨着(《新民晚报》2003.05.23)

③痛,并奋斗着(《新民晚报》2003.05.15)

④累,并快乐着(《新民晚报》2003.07.22)

⑤富裕,并痛苦着(《新民晚报》2003.06.21)

我们可以看到,对原有句式的模仿,形成了一种“X”的模式,这种句式的模仿是基于对原句的熟悉,并产生一种隐性的影响,像这样对固定句式的模仿比如还有“该X时就X”这个句型原本是《水浒传》的主题曲里面的一句歌词,而后并造出了“该闭嘴时就闭嘴、该出脚时就出脚(女足实况解说)、该作弊时就作弊等”

4.仿句与手机短信

①学业尚未成功,同学仍需努力!

②平日无计可消愁,发发短信解忧愁。偶尔美眉来挑逗,乐透,乐透;信息来往永无休,聊到最后,原是远方老嫂,作呕,作呕。

③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世上本无梦,思念的次数多了就成了路。

①句中模仿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仿体更换了主体以及目标,给人激励的感觉。②句是著名诗人李清照的词模仿而来,有诙谐幽默的感觉。③鲁迅先生的名言,道出生活的一些道理。

(三)仿拟手法中的仿段现象

仿段是依照格式、内容、语义繁衍出新的内容,仿写诗句,如当下流行语段:你看电影或者不看电影,

电影票已经买了,

无法退回,

要么一起看电影或者你给回我钱;

你先翻墙或者我先翻墙,

老师就在背后,

越来越近,

要么你留下或者我先走,

就是仿拟了徐志摩的《见或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通过仿写使人们对于徐志摩高超的语言技巧及语言迂回之美更有新的体会和认识。仿写古文名篇如《陋室铭》仿拟的就更多,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讽刺的是许多不学无术的学生;“山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

对于那些贪官现象的生动刻画,让人不禁拍案叫好。仿写现代经典之文,鲁迅的《刘和珍君》《孔乙己》常常是仿拟的对象,套用鲁迅犀利的笔调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仿拟在中英语缩略语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中也出现了很多模仿,因此

“英译”和“汉拼”现象也日益凸显,而这或许也是国际化的一种

趋势吧。

三、仿拟在新词语生成中的作用

(一)仿拟造词法的积极作用

⒈仿拟手法传播迅速、广泛性、直观性、利于人们接受。

仿拟造字法的生动、形象性使其占据了现在新词的很大地位,传播的迅速性、广泛行、直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并反射出深灰的发展和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生活观念和意识的变迁。在外来词方面摒弃了以前如尼龙绳、沙发、时髦、阿司匹林等单纯音译的词语,使其迅速地能被广大人群接受。试想录音机不采用仿拟手法,而单纯采用音译的办法,人们就能一下想到是播放声音的工具。而麦当劳没有吃过的人肯定难以与饮食联系起来,而家乐福仿拟全家福一词立即让人想到是全家消遣快乐的地方。

在网络越来越主导着人们生活的今天,仿拟造词法能迅速与人们当下所面临的新的语境相适应。信春哥,得永生仿拟出“信电信,得永生”“信曾姐,得钞票”“信凤姐,得自信”正体现出大家面对着汹涌而至的社会变更在诚信、金钱、精神的选择彷徨,这样的仿造词恰能传达出那种似信非信,不纯粹,不带劲的心心里。而由族仿拟的“月光族”“啃老族”不但体现了现实一代青年不思进取,更能体现他们面对社会不知所措,无限哀伤自嘲的心理。

⒉仿拟造词能传达新生一代的话语权力.

语言的流行离不开使用和接受他们的群体,而流行语多为青年人所追捧,因为他们是走在时代的前沿,代表这一些新的思想、新的挑战。而他们也易于去接受流行的东西,而这或许也和他们的心理活动有关,他们中的许多在叛逆成长,他们需要自我的话语权力来表达自我的迷茫和不满,比如愤怒青年仿拟衍生的愤青、奋青、废青,大侠衍生的大虾、虾米,跨省追捕延伸的跨县追捕、跨国追捕,切、晕、倒同一类动词仿拟,更直白传达了这一代人的种种不安,因而他们选择了仿拟造词试图捍卫他们的表达权力。其次,媒体和广告语的出现也主动的迎合了他们的言语的偏好和喜爱,并且这些流行语形象生动,在这种推波助澜的作用

下,在对现实生活形式的高度概括下,新词语的产生与运用便“神马都是浮云”。再次,新词语的运用群体也是青年人,而这些新词语背后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生活通过他们的话语在网络上,或者在生活中流传开来,而这也充分体现着新生一代的话语权。

⒊仿拟手法具有幽默诙谐、讽刺嘲弄的意味。

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人陈望道先生给仿拟下了一个较为科学的定义:“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名叫仿拟格。”陈先生的“故意”仿“成形式”,准确、突出地揭示了仿拟辞格的性质特点。“讽刺嘲弄”则揭示了仿拟辞格的修辞作用。当然,今天看来,仿拟的修辞作用不限于“讽刺嘲弄”,还具有风趣、幽默的情调。

⒋仿拟手法简洁明要、寓意深刻。

随着词汇的发展和变化,仿拟手法也不只是局限于“讽刺想”,而是在于它的短小、巧妙的结合,

⒌仿拟手法的推陈出新、新颖别致。

(二)仿拟造词法的消极作用

⒈新词语的滥用的庸俗性

但仿拟造词法由于非常符合大众的口味而频繁流传,往往反而使原义被人们遗忘。比如现在许多广告滥用仿拟手法,首屈一“纸”、大“石”化小,小“石”化了、“咳”不容缓、默默无“蚊”等使青少年一代非常容易接受这些词语,以至于认为这些词语都是正确的,反而遗忘了原来的成语,长久下去,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亵渎。

许多庸俗低级的新词通过仿拟传播速度变快,影响了一代青少年。如由骂人的话“操你妈”仿拟的“草泥马”“卧槽”,混蛋仿拟的“蛋疼”等从词汇上直白地显露出低级庸俗性,而许多人还以新鲜、刺激感频繁使用,造成许多人心灵的腐蚀。

⒉仿拟手法中的语用不规则

由于频繁使用仿拟新词,许多人喜欢流于一种浮躁、浅显的直观表达方式,对中华传统汉字的音韵之美、含蓄之美、意象之美反而忽视,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着汉字的规律。

总结

当然面对着仿拟造字需辩证地看,世界在变,同样汉字也受到冲击,不可能一尘不变,时间和实践是检验着这一切的标准,积极的一面肯定会留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