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化学常用参考文献

天然产物化学常用参考文献
天然产物化学常用参考文献

天然产物化学常用参考文献

一、图书

(一)天然产物化学一般理论

1.林启寿编著,中草药成分化学,科学出版社,1977

2.徐任生主编,天然产物化学,科学出版社,1997

3.姚新生主编.天然药物化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杨其菖编.天然药物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

5.R.D.H.Murray.Progress in the Chemistry of Organic Natural Products.Springer Wien New York,2002

(二)成分提取分离

1.上海药物研究所编著.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2.Richard J.P.Cannell.Natural Products Isolation.Humana Press,1998

3.Raphael Ikan.Natural Products--A Laboratory Guide(Second Edition).Academic Press, 1991

4.J.B.Harborne.Phytochemical Methods--A Guide to Modern Techniques of Plant Analysis(Three edition).Chapman&Hall,UK,1998

(三)化合物结构解析

1.梁晓天.核磁共振.科学出版社,1976

2.洪山海.光谱解析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1980

3.赵天增.核磁共振氢谱.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4.沈其丰.核磁共振碳谱.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5.姚新生主编.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6.D.H.Willeams等著.王剑波,施卫峰译.有机化学中的光谱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7.苏克曼,潘铁英,张玉兰.波谱解析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8.E.Pretsch,P.Buhlmann,C.Affolter.荣国斌译.波谱数据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9.宁永成编著.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科学出版社,1999

10.于德泉,杨峻山主编.分析化学手册第七分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

11.丛浦珠.质谱学在天然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1987

12.Biemann K.Tables of Spectral Data for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Second edition).Berlin;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9

13.Crews,https://www.360docs.net/doc/4914656734.html,anic structure analysi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14.Robert M.Silverstein and Francis X.Webster.Spectr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6th ed.)New York:Wiley,1998.

15.Joseph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4656734.html,anic structural spectroscopy.Prentice Hall,1998.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4656734.html,urence M.H.,Timothy D.W.Introduction to organic spectroscop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17.Meier,Bernd Zeeh.Spectroscopic methods in organic chemistry.New York:G.Thieme, 1997.

18.Eberhard Breitmaier;translated by Julia Wade.Structure elucidation by NMR in organic chemistry:a practical guide.New York:Wiley,1993.

19.Field L.D.,Sternhell S.,Kalman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4656734.html,anic structures from spectra.(2nd ed.)New York:John Wiley,1995.

20.Erno Pretsch.Spectra interpret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New-York:Cambridge: VCH,1997.

21.Pretsch.[et al.translated from the German by K.Biemann].Tables of spectral data for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2nd ed.)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9.

22.Robert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4656734.html,anic chemistry:an intermediate text.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Gerhard Quinkert,Ernst Egert,Christian Griesinger.Aspects of organic chemistry: structure.Cambridge:VCH,1996.

(四)化合物查询

1.江纪武、肖庆祥编著.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

2.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植化室编译.黄酮类化合物鉴定手册,科学出版社(1981

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著.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72

4.黄天守编.化学化工药学大辞典.台北市大学图书公司出版,1982

5.Dictionary of Natural Products on CD-ROM.

(五)生物活性检测药理实验

H.G.沃格尔,W.H.沃格尔编著.杜冠华,李学军,张永祥等译.药理学实验指南——新药发现和药理学评价.科学出版社,2001

(六)中药材

1.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上,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编.全国中草药汇编(上,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

3.刘寿山编著.中药研究文献摘要(共四册).科学出版社

4.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编著.中国海洋药用生物.科学出版社,1978

5.候宽昭编著.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科学出版社,1982

(七)其他

王北婴、李仪奎编.中药新药研制开发技术与方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二、期刊

1.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主办

2.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学会主办

3.药学学报,中国药学会主办

4.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学会主办

5.中国中药杂志,中国药学会主办

6.中草药,中草药信息中心站、天津药物研究院主办

7.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主办

8.国外医学植物药分册,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天津)主办

9.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中国中医研究所情报研究室主办

10.Phytochemistry

11.Planta Medica

12.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

13.Chemical&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4.Natural Product Letter

15.Natural Product Peport

16.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

17.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8.Lipid

19.Sterol

三、检索工具

1.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

2.中国药学文摘

3.Chemical Abstracts

4.The Merck Index

5.Dictionary of Organic Compounds

6.CRC Handbook of Data Organic Compounds

7.Index Chemicus

8.The Sadtler Standard Spectra Total Spectra Indes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资料.docx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资料 1、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天然药物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并以植物为主,种类繁多。 3、从药材中提取天然活性成分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憎法及升华法等。 4、溶解提取法原理:是根据“想是想容原理”通过选择适当溶剂将化学成分从原料屮提取出來。一般来说,两种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其分子屮官能团的极性越大或极性官能团数目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就越大,亲水性就越强;若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链越长,则极性越小,亲脂性越强。 5、常见溶剂的极性强弱顺序:石油瞇v二硫化碳v四氯化碳v三氯乙烯v苯<二氯甲烷v乙醯v三氯甲烷v乙酸乙酯v丙酮v乙醇v甲醇v乙膳v水v毗噪v乙酸. 6、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 ①不残留有机溶剂、萃取速度快、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 ⑥无传统溶剂法提取的易燃易爆的危险,减少环境污染,无公害; ⑤萃取温度低,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物质的提取; ④萃取介质的溶解性容易改变,在一定温度下只需改变其压力; ⑥还可加入夹带剂,改变萃取介质的极性來提取极性物质; ⑥适用于对极性较大和分子量较大物质的萃取; ⑦萃取介质可循环利用,成本低; ⑥可与其他色谱技术联用及IR、MS联用,可高效快速地分析中药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 7、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 ㈠、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㈡、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㈢、根据物质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㈣、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 ㈤、根据物质离解程度不同进行分离。 8、物理吸附基本规律一相似者易于吸附;吸附过程三要素:吸附剂、溶质、溶剂;硅胶、氧化铝因均为极性吸附剂,故有以下特点:⑴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极性强的溶质将被优先吸附;⑵溶剂极性越弱,则吸附剂对溶质将表现岀较强的吸附能力。反乙较弱。⑶溶质即使被硅胶、氧化铝吸附,但一旦加入极性较强的溶剂时,又可被后者置换洗脱下來。 9、官能团的极性强弱判断:P34页 10、硅胶、氧化铝吸附柱色谱过程中,吸附剂的用量一般为试样量的30~60倍。试样极性较小、难以分离时,吸附用量可适当提高至试样量的100-200倍。 口、吸附柱色谱常用混合洗脱溶剂极性递增表:P36页表1-8. 12、一般T L C展开时使组分R f值达到0?2?0.3的溶剂系统可选为柱色谱分离该子相应组分的最佳溶剂系统。 13、聚酰胺的性质及吸附原理:商品聚酰胺均为高分子聚合物,不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醸、三氯甲烷及丙酮等常用有机溶剂,对碱较稳定,对酸稳定性较差,可溶于浓盐酸、冰乙酸及甲酸。 14、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原理:根据类似物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非极性树脂宜于

参考文献与常用网站

参考文献与常用网站 注:任何学习指导、导教、导学、导考、习题解答、考研辅导之类都是参考书,至少看2本. 1、《概率统计解题思路与技巧》(与教材配套).肖筱南编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概率论》(第一、二册).复旦大学数学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3版). 盛骤,谢式千,潘承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概率统计》. Morris H. DeGroot, Mark J. Schervish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5、《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William Mendenhall, Robert J. Beaver, Barbara M. Beaver..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Probability & statistics for engineers & scientists》. Ronald E. Walpole ... [et al.].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茆诗松等,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8.《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苏均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9、《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 10、《数理统计》,唐象能、戴俭华,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11、《概率论解题指南》,[俄]A.A.史威斯尼科夫等,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1 12、《应用数理统计学》,周复恭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3、《线性统计推断及其应用》,[印度]C.R.劳,科学出版社,1987 1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郑德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15、《非参数统计》,吴喜之,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16、《Modern Applied Statistics with S-plus》,Vendables, W. N. & Ripley. B. D.,Springer-Verlag ,New York,1997 17、《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张尧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8、《商务与经济统计》,[美]戴维.R.安德森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常用网站: http://www.Google/输入:概率统计习题解答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4656734.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4656734.html,/tests/kaoyan/kaoyanshuxue/news.s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4656734.html,/examination/index.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4656734.html,/2005/second/jpkc.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4656734.html,/edu2004/editor_2004/zhuanti/041214_16951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4656734.html,/

超材料行业行动计划

超材料行业行动计划产业投资建设规划

超材料指的是一些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并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材料,是21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类新材料,具备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其在声学、电学、磁学或光学等方面的材料特性是由基体和基体中的微结构共同决定的,而且微结构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超常的物理特性使得超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其应用范围覆盖了工业、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例如,电磁超材料可以用于隐身衣、电磁黑洞、慢波结构等元器件的制作,适用于吸波材料、智能蒙皮、雷达天线、通信天线,对未来的雷达、通信、光电子/微电子、先进制造产业以及隐身、探测、核磁、强磁场、太阳能及微波能利用等技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阶段,国内国际环境总体上都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相关产业作与国民经济关联度比较高,随着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都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xx省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产业xx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部分规划思路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主线;以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型为主要 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发展途径。促进区域产业总体保持中高 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 第二部分原则 1、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 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2、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加强区域产业集中谋划,统筹产业 协同发展。创新产业合作模式,打破市场壁垒,推动要素自由流动, 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3、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制定合理技术路线, 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示范。 第三部分产业发展分析 超材料指的是一些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并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 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材料,是21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类新材料,具 备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其在声学、电学、磁学或光学等方 面的材料特性是由基体和基体中的微结构共同决定的,而且微结构在 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天然产物复习题(答案版)

第一章绪论 天然产物:天然产物专指由动物、植物及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生物二次代谢产物及生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化合物 天然产物化学:以各类生物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化学和物理方法为手段,研究生物二次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功能,生物合成,化学合成与修饰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 开发新药思路:在天然产物中寻找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从中筛选生理活性极强,有典型结构的化合物作为原型,并依此模型通过结构改造合成出具有更好效果的药物或农药,这是医药研究和农药开发的常规思路之一,商业上已取得很大的成功 第二章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溶剂法: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等 强化溶剂提取率:植物细胞膜真空破碎法,酸浸渍提取法,超声波强化提取法,微波加热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天然产物化学成分一般鉴定方法: 一,未知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方法: 1)测定样品的物理常数,如熔点和沸点 2)进行检识反应,确定样品是哪个类型的化合物 3)分子式的测定 4)结构分析 二,已知化合物鉴定的一般程序:(可能不考) 1)测定样品的熔点,与已知品的文献值对照,比较是否一致或接近 2)测样品与标准品的混熔点,所测熔点值不下降 值是否一致 3)将样品与标准品共薄层色谱或纸色谱,比较其R f 4)测样品的红外光谱图,与标准品的红外光谱或标准谱图进行比较,是否完全一致 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B)A,密度不同B,分配系数不同 C,萃取常数不同 D,介电常数不同2,采用铅盐沉淀分离化学成分时常用的脱铅方法是(A) A,硫化氢 B,石灰水 C,雷氏盐 D,氯化钠 3,化合物进行反向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A) A,极性大的先流出 B,极性小的先流出 C,熔点低的先流出 D,熔点高的先流出 4,天然药物水提取中,有效陈分是多糖,欲除去无机盐,采用(A) A,透析法 B,盐析法 C,蒸馏法 D,过滤法 5,在硅胶柱色谱中(正相)下列哪一种溶剂的洗脱能力最强(D)

常用参考文献类型

常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及例子 按照GB/T7714-2005国家标准执行。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以及字母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二、常用参考文献格式举例: 1.书籍:[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版本,第一版不标注)[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举例:[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 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举例:[2]郭俊锋,肖江南.旅游集散地形成与演化的系统学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7(5):520~523. 3.论文集中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举例:[3]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4.报纸:[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4]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5.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EB/0L].发表或更新日期(加圆括号)、引用日期(加方括号)和网址. 举例:[5]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4914656734.html,/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 998-10-0

双语:未来的世界 由超材料建造

Plastics. Computers. Metamaterials? 塑料。电脑。超材料? Almost half a century after Dustin Hoffman was taken aside in “The Graduate” and given the famous “one word” line about the future, it may be time to update the script again. And metamaterials appear to have the same potential to transform entire industries. Over the past 15 years or so, scientists have learned how to construct materials that bend light waves, as well as radar, radio, sound and even seismic waves, in ways that do not naturally occur. 在电影《毕业生》(The Graduate)中,有人将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叫到一旁,对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一个词”未来预言。现在距离电影上映已过去将近半个世纪,或许是时候更新剧本了。超 材料似乎也具有那种可以改变整个产业的潜力。在过去大约15年的时间里,科学家已经学会如何制造能够以非自然的方式使光波、雷达波、无线电波、声波,甚至地震波 弯曲的材料。 First theorized in 1967 by the Russian physicist Victor Veselago and invented in 1999 by a group led by the physicist David R. Smith, the new design approach was first seen as a curiosity that hinted at science fiction applications like invisibility cloaks. 俄罗斯物理学家维克托·韦谢拉戈(Victor Veselago)于1967年首次在理论上提出设想,物理学家戴维·R·史密斯(David R. Smith)领导的研究小组于1999年将理论转变为现实。 这种新方法起初被视作科幻小说中提到的稀奇之物,比如隐形披风。 But today, researchers have gain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cience and are generating innovations in an array of fields, including radio antennas, radar, cosmetics, soundproofing and walls that help protect against earthquakes and tsunamis. 但如今,研究人员已经更好地了解了这项技术,正在各个领域进行创新,制造产品,比如无线电天线、雷达、化妆品、隔音材料,以及能抵御地震和海啸的墙壁。 Last year, the aircraft manufacturer Airbus announced that it was joining with Lamda Guard, a Canadian company, to test a metamaterial-based coating for cockpit windows to protect pilots in commercial aircraft from being blinded by laser pointers. 去年,飞机制造商空客(Airbus)宣布将与加拿大Lamda Guard公司合作,测试一种由 超材料制成的驾驶舱窗户保护层,以使商用飞机飞行员的视力免受激光指示器的影响。 A key innovation behind metamaterials is that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subcomponents that are smaller than the wavelength of the type of radiation they are designed to manipulate. The precise, often-microscopic patterns can then be used to manipulate the waves in unnatural ways. 超材料背后的关键创新在于他们是

天然药物化学各章复习题

第七、八章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甲型强心苷元 2、中性皂苷 3、双糖链皂苷 4、溶血指数 5、甾体皂苷 6、酯皂苷 7、酸性皂苷 8、Ⅰ型强心苷 9、C21甾 二、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属于达玛烷衍生物的是 A. 猪苓酸A B. 菝葜皂苷 C. 熊果酸 D. 人参二醇 2、.甲型强心苷元与乙型强心苷元主要区别是 A. 甾体母核稠合方式 B. C10位取代基不同 C. C13位取代基不同 D. C17位取代基不同 3、该结构属于: CH3 CH2 A、孕甾烷 B、甲型强心苷元 C、三萜皂苷元 D、甾体皂苷元 4、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所使用的试剂是 A. 氯仿-浓硫酸 B. 醋酐-浓硫酸 C. 五氯化锑 D.冰醋酸-乙酰氯

5、此结构属于 46 A. 达玛烷 B. β-香树脂烷 C. 螺旋甾烷 D. 羊毛脂甾烷 6、此结构属于 A. 达玛烷 B. β-香树脂烷 C. 螺旋甾烷 D. 羊毛脂甾烷 7、甘草次酸是 A.原皂苷 B. 单皂苷 C. 次皂苷 D. 皂苷元 8、Ι型强心苷糖与苷元正确的连接方式是 A. 苷元C14-O-(α-羟基糖)X B. 苷元C3-O-(2,6-二去氧糖)X-(α-羟基糖)Y C. 苷元C3-O-(α-羟基糖)X D. 苷元C14-O-(6-去氧糖)X-(α-羟基糖)Y 9、具有螺缩酮基本骨架的皂苷元,其中25S和25R相比: A. 25R型比25S型稳定 B. 25S型比25R型稳定 C. 25S型与25R型都稳定 D. 25S型与25R都不稳定 10、鉴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的方法有 A. 三氯醋酸反应 B. SbCl5反应 C. K-K反应 D. 与胆甾醇反应 11、不符合甲型强心苷元特征的是 A. 甾体母核 B. C/D环顺式稠合 C. C17连接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D. C18、C19均为β-构型 12、某中草药水提液,在试管中强烈振摇后,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该提取液中可能含有: A.皂苷 B.蛋白质 C.丹宁 D.多糖

常用的参考文献

一、《法律科学》参考文献: [1] 米尔伊安·R·达马什卡(著)、郑戈(译).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比较视野中的法律程序[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大鹏.谁来问责官员[J].南风窗,2005,(12). [3] 孙长永.探索正当程序——比较刑事诉讼法专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4] 问责矿难,追究222名责任人[N].华西都市报,2005-12-24(04). [5] 田坚.因对煤矿安全事故负有领导责任,两名“县官”停职检查[N].贵阳晚报,2005-09-09(1). [6] “霹雳手段”刹矿难多多[N].贵阳都市报,2005-12-09(D4).(转中新社电) [7] 报刊文摘,2005-12-09(3). [8] 胡建淼.行政强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9] 龙宗智.法律的可诉性与司法的管辖权[A].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2] 孙笑侠、冯建鹏.监督,能否与法治兼容——从法治立场来反思监督制度[J].中国法学.2005(4). [13] 王恺.矿难前,李毅中何为?[J].三联生活周刊,2005(9). [14]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另一种思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15] 姜明安.行政国家与行政权的控制和转化.[N].法制日报.2000-02-13 [16] 谢佑平.宪政与司法:刑事诉讼中的权力配置与运行研究[J].中国法学,2005(5) [17] 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与范围[A].陈瑞华.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8] 园部逸夫.行政程序的法理[M].有斐阁,1969. [19] 宋冰.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0] 宋冰.程序、正义与现代化——外国法学家在华演讲录[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21]詹姆斯·斯皮格尔曼(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首席大法官).政府行为的司法审查[A].在2005年世界法律大会上的发言。 [22]评论员.用程序和规则解决不和谐[N].人民日报,2005-10-13(1). 二、《关于审判中心主义》 (美)弗洛伊德﹒菲尼、(德)约阿希姆﹒赫尔曼.一个案例,两种制度》[M].岳礼玲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397-398. [1]孙长永.审判中心主义及其对刑事程序的影响[J].现代法学,1999,(4). [2]张军,姜伟,田文昌.刑事诉讼:控、辩、审三人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M].丁相顺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左卫民,马静华.论派出所解决纠纷的机制:以一个城市派出所为例的研究[J].法学,2004(9) [5]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M]刘迪、张凌、穆津,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6]徐静春.刑事诉讼法学(上)[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7] 张明楷.比较刑事司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8]樊崇义,张中.权利保障与权力制蘅——我国刑事审前程序改革的基本思路[J].人大复印资料D415,2005(6). [9]土本武司.日本刑事诉讼法要义[M]董璠舆、宋英辉,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 [10] 徐静春.21世纪中国刑事程序改革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学者建议稿)[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1]龙宗智.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J]法学研究.2002(2). [12]徐静春.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学者拟制稿及立法理由[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3]孙长永.探索正当程序——比较刑事诉讼法专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14]孙长永.英国2003<刑事审判法>及其释义[M].法律出版社,2005. [15] 米尔伊安·R·达马什卡.漂移的证据法[M]. 李学军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6]宋冰.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7]宋英辉,吴宏耀.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8] 米尔伊安·R·达马什卡.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比较视野中的法律程序[M]. 郑戈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05. [19] 克劳思·罗科信.刑事诉讼法[M]. 吴丽琪,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0] 马可·法布里.意大利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悖反[J]. 龙宗智译,诉讼法论丛,第二卷. [21] 孙长永.刑事诉讼证据和程序[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三、《刑事推定》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1、天然产物是指由动物、植物及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生物二次代谢产物及生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化合物。广义:所有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狭义:在自然界的生物体内存在或代谢产生的有机物 2、天然产物化学(Natural Products Chemisty)是以各类生物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化学和物理方法为手段,研究生物二次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功能、生物合成、化学合成与修饰及其用途的一门科学,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 3、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内容: 提取:从自然界的生命体中提取生命有效成分、分离、提纯 结构阐明:用各种化学及仪器方法测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功能:结合结构与天然产物的性能比较,得出其生理功能 合成:用有机合成手段合成该结构的化合物 生源:了解、探讨该物质的生物来源,即原料来源 应用:将该物质应用到所需领域中去 4、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是指具有特征结构和生理活性并可通过结构发放造优化其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1、植物组织培养概念(狭义)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5、溶剂提取的方法以及适合那些溶剂的提取 浸渍法:水或稀醇,渗漉法:稀乙醇或水,煎煮法:水,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 连续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 6、聚酰胺吸附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 ②成键位置对吸附力也有影响。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 ③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反之,则减弱。 与溶剂也有关系:一般在水中吸附能力最强,碱性溶剂中最弱 7、对天然产物化学成分进行结构测定前,如何检查其纯度 1)性状观察:观察外观颜色是否均一,晶形是否一致 2)物理常数测定:熔点(熔成小于2—3度),比旋光度,沸点等 3)色谱方法检查:常用的有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等。若某成分经同一溶剂数次结晶,其晶形一致,色泽均匀,熔点一定且熔距较小,同时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上,经数种不同展开剂系统鉴定,均得到一个斑点,一般可认为是一个单体化合物。 8、用结晶法分离纯化天然产物化学成分时,在操作上有何要求 (1)对所需成分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别;“热时溶解,冷却即析出”。对于杂质,不溶或难溶。 (2)与被结晶成分不发生化学反应。 (3) 溶剂的沸点适中,若沸点过高,则附着于晶体表面不易除去,过低又不利于晶体析出。 9、、化学位移:由于感应磁场的屏蔽或去屏效应,使得化学环境不同的质子在不同的磁场

赵治亚:超材料高端装备

赵治亚:超材料高端装备 7月28日,中国电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与远望智库联合举办了“新挑战、新理念、新技术——未来战争研讨会”,来自权威机构共13名专家,对前沿科技和未来战争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深入解析,展开广泛交流和探讨。来自军方、国防工业部门以及科研院校近600人参加了会议。超材料高端装备赵治亚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在未来战争论坛上的报告) 感谢中国电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和远望智库提供这么好的 一个平台,我们大家进行思维的交流和互动。我们一直是从事于超材料的技术及装备的研究,我们想在这里从超材料,从材料的这个角度以及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和对未来战争 的影响。从这块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心得。概述 这块的特殊之处,因为超材料整个从概念到技术它还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新的程度。而且它的成熟度尤其是以2006年开始为一个起点。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大家从美国也好,从中国也好,大家的起跑的时间是一致的。尤其是我们的几位院长,原来在美国的这个领域研发的核心团队,所以在这块我们更看重的是这个里面的发展的时间窗口。谁能更有效地把握住时间窗口,还有像上午专家所说的,更快地进行研究里面的迭代,谁就更有可能去把握先机影响到未

来的战场。图1 下面的报告想从三个方面跟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第一个可能大家对于超材料从原理到技术到应用可能还不是很熟悉。想对超材料进行一个电磁材料进行一个介绍。第二个主要是从国内外的超材料的发展还有超材料武器装备上面的发展 进行介绍,尤其是以国外的武器装备发展的情况为主。还有第三个也想简要地介绍一下我们对于未来装备发展,尤其是我们超材料能够在未来装备发展里面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part 1 超材料介绍图2 图2比较好地介绍了超材料的基本的原理。根据我们的国家标准GJB 32005-2015这个标准里面的描述,超材料的定义是什么呢?就是一种特殊的复合材料或者是结构,通过对于材料的关键物理尺寸上进行有序的结构设计,来使它进行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这种超常物理性质。如果是针对电磁波的频谱,我们可以根据电磁波频谱工作的波长取这个波长的四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波长这 样的一个尺寸。比如在厘米级和毫米级的这样的一个尺寸我们对它进行人工的拓扑结构和排布方式进行一个设计,可以看到比如说类似于这样的二维的柔性的超材料,和三维的这种超材料的设计,从而达到一个传统的介质材料所不能达到的,对于电磁波的调控的影响。所以它的整个的超材料的核心就是针对于我所要工作的这个波长进行有序的结 构和排布设计,从而达到我们可以人工定制化地去调制电磁

天然产物化学复习思考题.docx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夭然产物?什么是天然产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什么?试论研究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冃的和意义。 答:(1)在化学学科内,天然产物专指由动物、植物、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生物二次代谢产物及牛■物体内源性牛理活性化合物。 天然产物化学以各类牛:物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化学和物理方法为手段,研究天然产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功能、生物合成、生物转化、化学合成与修饰及综合利用等内容的一门科学。 主要侧重研究次生代谢产物(主要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化学结构、性质、生物活性、生物合成及开发利用等。 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目的:从中获得医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防治药物、医用及农用抗菌素,开发高效低毒农约以及植物生长激素和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 研究天然产物化学的意义:冇助于从分了层面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天然产物,通过化学合成、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基因工程合成、微生物发酵等多种途径定向获得人最目标物,保障人类的健康,满足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的需要。 2、天然产物的有效成分:从药理学和生物学角度看指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化学上能用分子式或结构式表示,并且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 3、天然产物的无效成分:天然产物中无生物活性的成分。冇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划分是相对的。 4、天然产物化学按化学结构分类有哪些类型?其各白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请举出各H的代表化合物1-2个。 答:(1)糖类和苜类。 结构特点: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轻基醛或酗的碳水化合物,一般为五元环状或六元环状。廿类又称配糊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酸,糖醛酸等与另一类非糊物质通过糖的端基C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实例:灵芝多糖 (2)醍类 结构特点:含两个双键的六元环状二酣结构包括苯覘、蔡呢、菲龊、恿呢实例:蔥酿如人黄酸(天然色素、抗菌)。 (3)黄酮类

天然药物化学常用参考文献

天然药物化学常用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书 《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三册,上册收载中草药3093味,下册收载2663味,1977 年版,第三册为附编,主要收集上下册所收药物的各种索引及成分、药理、临订的参考文献出处。全书均以中药的正名为辞目,下分异名、基原、原植物、栽培、采集、制法、药材、成分、药理、炮制、功用主治临床报道等条。 《中草药成分化学》 林启寿编著(1977),科学出版社。本书按天然成分化学类型分章讨论中草药各类成分的化学,包括理化性质,鉴别方法,结构测定以及提取分离方法,生物活性等方面内容,是植化工作者常用参考书。 《全国中草药汇编》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共分三册,上册收中草药1000 种(1975),下册收载中草药1202 种(1978),第三册为中草药彩色图。 《中草药学》南京药学院编,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科技出版社。本书共分三册,上册论述中草药理化鉴别,中草药各类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中药制剂学等方面内容(1987)。中册与下册为各论,收载中草药九百余种,按中草药植物系统编排。本书每药及成分的主要内容附有文献来源,中册(1976),下册(1980)。 《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 上海药物研究所编著(1983),上海科技出版社。本书以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常用提取分离方法。 某些常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实例,实践性较强,是植化工作者的常用参 考书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一分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著(197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本书涉及常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别及含量分析等内容,是植化工作者的常用参考书。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法》 沙世炎,徐礼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共分两册,上册(1982),下册(1984)。上下两册收载常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理化鉴别,含量测定方法等内容。共收集常用中草药约200 种,并附有中草药名称索引,化学成分索引(中文)及中草药拉丁名索引,中草药成分英文索引,参考文献。 《植物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李伯延主编,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 年第一版。本书分上下篇两部分,上篇介绍植物化学研究成果和应用,各种分离技术,并对化学成分类别,检识方法,各种分离材料的结构、性能、常用溶剂,设计方案等内容作了论述。下篇介绍各类化学成分的分布特点,结构类型,生理活性,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方法,并举了不少实例,便于参考应用。 《天然产物化学》 徐任生主编,科学出版社,1993年12 月第一版。本书扼要叙述各类主要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物征,其结构的近代研究方法及某些全合成与生物合成途径,不仅有植物、中草药的各类化学成分,还包括海洋生物、昆虫激素及信息素;不仅有常见的天然产物成分的分离方法与结构测定,也包括立体化学和化学反应;还收载了近年来最新的资料与质谱,核磁共振等新技术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反映了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特点,是一部具有我国特色的较新颖的天然产物参考书。 《中国经济植物志》商品部土产废品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著 (1961),科学出版社。上册收载纤维类、淀粉类、油脂类、鞣质类植物。下册收载芳香油类、树脂 及树胶类、橡胶类、药用类、土农药类等植物。

天然产物化学整理材料

1.欲提取原生苷,必须抑制酶的活性,若欲提取次生苷,则要利用酶的活性。 2. 将总生物碱溶酸中,加入碱水调节pH值由低到高,则生物碱按碱性由弱到强依次被有机溶剂被萃取出来。 3. 萜类可看作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其通式为 (C5H8)n 。 4.用酸碱法提取黄酮时,碱度不宜过大,以免黄酮母核结构被破坏,加酸也不宜过强,以免黄酮生成烊盐而最大溶解度使沉淀重新溶解,降低收率。 5.皂苷根据苷元的结构可分为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两大类。 6.生物碱常用的提取方法有酸水提取法、醇类溶剂提取法、碱化有机溶剂提取法。 7.吸附色谱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 8.生物碱单体的分离可以利用碱性、溶解度、特殊官能团、极性的差异进行分离。 9.组成木脂素的单体有苯丙酸、苯丙醇、丙烯苯、烯丙苯 10.根据苷键原子不同可将糖苷分为氧苷、氮苷、碳苷、硫苷。 11.在实际工作中对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预实验,通常是根据水可提取极性物质,石油醚可提取非极性物质,醇可提取大部分物质的特点,采用石油醚、水、 95%醇的三段法对天然产物化学成分进行粗分。 12.组成木脂素的单体有桂皮酸、桂皮醇、丙烯苯、烯丙苯。 13.皂苷按苷元化学结构可分为三萜皂苷、甾体皂苷两大类。 14.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依据是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三碳链是否成环。 15. 切断糖苷键的方法有酸水解、碱水解、酶水解、乙酰解、Smith裂解(氧化开裂等。 16.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水提取液,可用离子交换树脂将其分为碱性、酸性和中性三部分。 17.聚酰胺吸附色谱的原理是氢键吸附,适用于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等成分。 18.鞣质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可水解鞣质、缩合鞣质两大类。 19.大孔吸附树脂是利用其分子筛作用和氢键吸附作用对天然产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的。 1.天然产物:生物体在一次代谢的基础上,以一次代谢产物为起始原料,通过一系列特殊的生物化学反应,生成的在表面上看起来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无用的化合物,如萜类、甾族化合物等。 2.甾族化合物:含有环戊烷多氢菲基本母核结构的化合物,一般含有三个侧链,四个环,三个支链中有两个是甲基侧链。 3.苷类化合物:由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羟基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脱水缩合生成的化合物,具有缩醛的性质,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在酸性条件下易水解。4.生物碱: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大多具有复杂的环状结构,并且氮原子大多在环内,具有一定的碱性和较强的生物活性,不包括氨基酸、多肽、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物质。 5.鞣质:又称鞣酸或单宁,是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与兽皮中的蛋白质形成致密、柔韧、不易腐败又难以透水的皮革,所以称为鞣质。 6先导化合物:具有稳定的特殊结构和较强的生物活性,并可通过结构改造优化其生物活性的物质。

颠覆未来作战的前沿技术——超材料

超材料是通过在材料关键物理尺寸上的结构有序设计,突破某些表观自然规律的限制,获得超出自然界原有普通物理特性的超常材料的技术。超材料是一个具有重要军事应用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的前沿技术领域,将对未来武器装备发展和作战产生革命性影响。 新型材料颠覆传统理论 尽管超材料的概念出现在2000年前后,但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更早。

1967年,苏联科学家维克托·韦谢拉戈提出,如果有一种材料同时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和负的磁导率,电场矢量、磁场矢量以及波矢之间的关系将不再遵循作为经典电磁学基础的“右手定则”,而呈现出与之相反的“负折射率关系”。 这种物质将颠覆光学世界,使光波看起来如同倒流一般,并且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有违常理的行为,例如光的负折射、“逆行光波”、反常多普勒效应等。这种设想在当时一经提出,就被科学界认为是“天方夜谭”。 随着传统材料设计思想的局限性日渐暴露,显著提高材料综合性能的难度越来越大,材料高性能化对稀缺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发展超越常规材料性能极限的材料设计新思路,成为新材料研发的重要任务。 ● 2000年,首个关于负折射率材料的报告问世; ● 2001年,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科研人员首次制备出在微波波段同时具有负介电常数和负磁导率的超材料; ● 200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从理论上证实了负折射率材料存在的合理性; ●2003年,由于超材料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当年全球十项重大科技进展之一。 此后,超材料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多项成果,维克托·韦谢拉戈的众多预测都得到了实验验证。 现有的超材料主要包括:负折射率材料、光子晶体、超磁材料、频率选择表面等。与常规材料相比,超材料主要有3个特征: 一是具有新奇人工结构; 二是具有超常规的物理性质; 三是采用逆向设计思路,能“按需定制”。 负折射率材料具有介电常数与磁导率同时为负值的电磁特性,电磁波在该介质中传播时,电场强度、磁场强度与传播矢量三者遵循负

天然产物 总复习题6.3

总复习题 第一部分 概论 1. 什么是天然产物?什么是天然产物化学?什么是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产物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2. 解释单体、有效部位 3. 何为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如何理解(如相对性等)? 4. 何为先导化合物? 5. 何为鞣质?分为那2类?其存在于那类天然生物体中? 6. 如何从天然产物提取液中除去鞣质?其主要的方法有哪些?如专属试剂沉淀法? 7、醇提水沉可以沉淀出植物天然产物中的哪些成分?如树胶、蛋白质、树脂、鞣质、黏液质等 8. 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利用中涉及的相关主要生物技术有哪些,其作用价值体现的主要关键点是什么?参考书P7-9 关键点参考: 微生物转化技术常用于植物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研究,成功案例?生物转化能弥补化学合成不的足,如?植物细胞培养?利用基因工程研究找出“关键酶”,可以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利用转基因生物作为反应器以产生外源基因编码产物等,利用生物转化技术对一些天然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等。 提取、分离: 1. 煎煮法是传统常用的方法,煎煮法宜用的容器、不宜用的容器、有哪些? 2、传统常用的天然产物提取方法有渗漉法、水蒸气蒸馏、回流法及连续回流法,如果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最适宜的方法是那种? 3. 何为溶剂提取法?常用溶剂可分为那三大类?天然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的什么性质有关? 4. 溶剂提取法选择溶剂的依据是什么? 水、乙醇、苯各属于什么溶剂? 5. 溶剂的亲水性或亲脂性强弱顺序的排列表?相关溶剂中极性大又能与水混溶的是哪些?将下列溶剂按亲水性的强弱顺序排列:甲醇、水、石油醚、四氯化碳、氯仿、乙醚、苯、正丁醇、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 6. 溶剂提取法中,常用溶剂乙醇不同浓度提取物主要有哪些?多糖适用高浓度的乙醇提取吗?为什么? 7. 何为“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水沉淀法”?该2种方法各除去什么杂质?保留哪些成

常见参考文献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在文章标注:1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 另一部分在文章后面付出参考文献的所有信息:2 正文后的文献列列表的编排顺序: 1)先排中文,后排英文; 2)排序:由名字的首字母来排序,从A到Z的顺序来排,不需要加序号,不需要添加[J] [D]等符号。 参考文献:这四个字宋体四号; 参考文献列表,五号。要悬挂缩进2个字符。

1 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 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是著者(外国人只写姓,中国人的中文需写全姓名)和出版年,可以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也可放在引用句尾的括号中,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灵活选用一种方式。 在著者-出版年制中,文献引用的标志就是“著者”和“出版年”,主要有两种形式:(1)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可以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如:Dell(1986)基于语误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音韵编码模型,……。汉语词汇研究有庄捷和周晓林(2001)的研究。 (2)也可放在引用句尾的括号中,如:在语言学上,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人们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按照汉语的传统分析方法,汉语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和声调(胡裕树,1995;黄伯荣,廖序东,2001)。音韵编码模型假设音韵表征包含多个层次(Dell,1986)。 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灵活选用其中一种。 1)只有一个著者的文献引用 示例:张三(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 人格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张三,2008) 如果同一篇文献连续引用,则第一次引用需给出出版年,第二次及以后的引用无需写出版年。如张三(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张三还发现…… 2)多个著者的文献引用 如果有两个著者,正文引用时两个著者的姓(名)都要给出。如果引用标志是句子的一个成分,两个著者之间用“和”;如果是放在引用处的括号中,英文的两个著者之间则用“&”,中文不加“&”,用逗号隔开。 示例:张三和李四(2008)发现了……,这个结果在Wang和Sun(2009)的研究中得到重复。未来的研究还需关注环境的影响(赵一,陈二,2008;Wolchik & West, 2007)。 如果有3个、4个或5个著者,第一次引用时需给出所有著者的姓(名),第二次及以后再引用时,只写第一著者的姓(名),后面用“等”或“et al.”。引文标志作为句子成分,多个著者之间,中文用顿号,英文用逗号,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和”;引文标志放在引用处的括号中,多个著者之间用逗号,最后两个著者之间英文用“&”,中文仍用逗号。注意:英文的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倒数第二个著者后仍需逗号。 示例:张三、李四和王五(2008)发现了……,这个结果在Wang, Zhao和Sun(2009)的研究中得到重复。未来的研究还需关注环境的影响(赵一,周二,陈三,2008;Wolchik, Sandler, & West, 2007)。 如果有6个或更多著者,只写第一著者的姓(名),后面用“等”或“et al.”。(文后的文献列表中,6个著者的姓名都需列出)。 示例:张三等人(2008)发现了……,这个结果在Wang等人(2009)的研究中得到重复。未来的研究还需关注环境的影响(赵一等,2008;Wolchik, et al., 2007)。 注意:如果有两篇文献的第一著者和出版年都相同,那么只写第一著者将会混淆两篇文献,则需加第二著者以示区别。至于应该写几个著者,以能在正文中区分开两篇文献为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