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弄虚作假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时,一定要在多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在理解寓意上下功夫。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

得: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是不行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朗读并背诵寓言故事。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寓言的内容,朗读并背诵寓言。

难点:了解寓言的寓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老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们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芋充数》)

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古文和译文,对照译文逐句理解古文的意思。

2.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说的是“滥竽充数”的意思。

3.你能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吗?

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

滥竽:吹不成调的竽。

充数:凑数

整个词的意思: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凑数

三、理解课文

1.齐宣王听竽,有什么特点(必三百人)

2.南郭先生会吹竽吗?为什么能“请为王吹竽”?

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但他知道齐宣王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等,感到有机可乘,可以跟随别人一起蒙混过去。

3.南郭先生加入吹竽队伍,齐宣王有什么反应?(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齐宣王很高兴,发给他同其他几百人一样多的口粮

4.每次演奏时,南郭先生会怎样表现呢?想象一下,说一说

(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5.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请读读下文,用一个字来说说?(生读、交流后板书“逃”)

对于这个“逃”,读了文章,你有话要说吗?

(1)逃的原因:一一听之(外部环境不适合“混”了)

(2)其他人为何没“逃”呢?

(3)想象:逃之前会有些什么表现?会想些什么?

6.“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天天,从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四、指导行为

1.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

2.生活中:假冒伪劣商品害人,还影响声誉

校园里: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害人又害已

3.一个学生不好影响的是他自己和一个班级,一个班级不好影响的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不好影响的是整个教育和社会的声誉,一个社会不好影响的是整个国家。

4.你愿意做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那么我们应怎样做?

5.理解“滥竽充数”的另一种用法,

出示句子:李强擅长打乒乓球,当大家推选他参加区乒乓球队时,他说:“我只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表示自谦)

五、创设情境表演

1.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有怎样的对话?(学生表演后评议)

2.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