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温度的变化答案

水与温度的变化答案
水与温度的变化答案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一、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它的单位通常用表示。要比较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进行测量。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体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

是;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3.25摄氏度可以写成,25℃可以读为。零下摄氏度的读写:—25℃可以读为)

4. 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成10个小格,所以温度计上的每一刻度表示 .人的正常体温平均在,超过这个温度就是发热。

5.跟水相比,冰的特点是,,。冰和水

都、、、。在碎冰里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6.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温度 ;物体获得,温度。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7.水在自然界有、、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有关。

8.液态的水降到时就开始凝固成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9.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由于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10.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空气越干燥,水蒸发得越。有风吹,水蒸发得越。

11.水会变成跑入空气中。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12.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

13.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固态的会融化成液态的;液态的会蒸发成气态的,气态的又会凝结成液态的。

14.物质之所以存在三种状态,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的方式不同。

15.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

16.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用代替酒精,克服了酒精温度计不能测量高温物体的缺点。

17.英国医生阿乐伯特为了测定人体的温度,发明了。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

18.云、雾、露是水由气态变为;冰、霜、雪是水由液态变成;蒸发是水由液态变成。引起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的变化。

19.已知的大多数物质,在温度或压力变化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发生的变化。将固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会熔化成。

二、选择正确的序号放进括号里。

1.人体正常的温度是()℃左右。

A、35

B、37

C、39

2.有一杯水,温度是45℃,周围的气温是20℃,四小时后,这杯水是()℃左右。

A、10

B、20

C、30

3.寒冷的冬天,刚洗过的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过了一段时间,衣服变干了。这段时间,水的形态发生了()的变化。

A、先由液体变为固体,再由固体变为液体

B、先由液体变为固体,再由固体变为气体

C、先由液体变为气体,再由气体变为液体

4.为了观测到比较正确的温度,人们规定观测温度时应()。

A、俯视B、平视C、仰视

5.融化冰块比赛时,每组都取一块大小相同的冰的原因是()。

A、冰块不够B、保证比赛公平C、要节约冰块

6.测量水温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B、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再读数。

C、等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三、判断正误(对的打“√”“,错误的打“×”)、

1.把温水和热水放在同一张桌子上,不管过多久,它们的温度都不同。()

2.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3.晴朗的日子,空气中没有水蒸气。()

4.体温计和其它温度计构造一样。()

5.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6.加热不能加快水蒸发。()

7.空气中也有水。()

四、实验探究题:

1.夏天,在冰糕周围常常可以看到“白气”,这是怎么回事?

2.一位同学在实验室连续测量了一杯热水的温度,得到以下数据:

时间开始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温度(℃) 78 76 74 72 70 68 66 64

⑴水温是怎么变化的?

答:

⑵水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

⑶如果这位同学所在的实验室的温度是20℃,那么1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是多少?答:

3.使用温度计前要弄清的几个问题是什么?

答:

4.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答:

5.冰在什么情况下会融化成水?怎样加快冰融化的速度?答:

6.水在什么温度会结冰?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答:

7.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是从哪儿来的?

答:

8.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些?答: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它的单位通常用表示。要比较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进行测量。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来测量温度的。

2.零下8摄氏度可以写成,-8℃读为。

3.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成个小格,所以温度计上的每一刻度表示。人的正常体温平均在之间,超过这个温度就是发热。

4.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2)将温度计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4)在液面不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被测的水。

5.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 ;物体获得热量,温度。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6.水在自然界有、、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有关。液态的水温度下降到摄氏度时就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当环境温度高于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

7.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由于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温度高、有风吹、空气干燥能加快水的蒸发。水烧开了叫,水沸腾的温度是。

8.为何盛冰的玻璃杯外壁有水珠?

因为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凝结成看得见的小水滴。(抄写一遍)

9.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冰的温度上升变成水的过程叫。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三种状态存在。

10.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的变化。

水分子的变化说课稿

水分子的变化说课稿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水的分解(水的电解)和水的合成(过程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并且能够正确判断出这两种反应类型 3、通过对水电解实验现象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电解水以及水的合成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氢气燃烧前需要验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1、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难点 水的电解实验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回忆并思考 什么是化学变化? 什么是纯净物?

水是纯净物吗,水的三态变化属于那种变化? 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化学变化呢? 二、揭示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水的分解(水的电解)和水的合成(过程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并且能够正确判断出这两种反应类型 3、通过对水电解实验现象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三、学习过程: (一)水的电解 1、Ppt展示水电解的过程: 学生观察现象并完成书上相应的内容 思考:如何鉴别氢气和氧气?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2、ppt展示水电解水分子的变化 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 思考:(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什么?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又是什么? (2)根据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出你获得的信息: 练习: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

三年级下科学同步练习-测量水的温度∣教科版

第三单元2.测量水的温度 2. 连线题。 把温度计与发明者连起来。 华氏温度计 体温计 3. 填空题。 量。 (3)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读了两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 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4. 选择题。 1.填图题。 根据不同的范围和使用需要, 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请写出下面温度计 的名称。 () 温度计 阿尔伯特 (1)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 ;物体获得热量,温度 (2)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 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是失去热量还是获得 华伦海特 伽利略 图1

(1)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 .测量值在35。C?42。C的体温计 .测量值在0。C?100。C的温度计 .测量值在一20C?110。C的温度计(2)一般情况下,人体对于超过55° C的水温会感觉()。 A .凉 B .烫 C .热⑶在使用温度计时,如果温度计的管子破裂,我们应该 A .用纸把垃圾收好,然后装入垃圾箱 B .立即告诉老师 C .不做任何处理 (4)下列()的温度与桌面周围空气的温度很接近。 A .烫手的热水 B .热水瓶里的水 C .在桌面上放置1天的水 (5)同一环境下,水的温度越高,温度() A .上升得越快 B .下降得越快 C .下降得越慢 (6)测量水温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把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碰到容器的底部 B .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再读数 C .等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5. 简答题。 请你说一说测量同一杯水的温度时会出现一些差异的原因。(至少说出3条)6. 【实验题?分析】下面是某小组研究水温变化的记录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回 下列问题。连续测量10分钟的水温变化记录表

小学科学三下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练习题

小学科学三下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常用单位是(),用符号表示是()。我们常用()测量物体的温度。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冰的温度上升变成水的过程叫()。雨过天晴,地面上的积水变干就是()现象;早晨草叶上出现露水是()现象。 3.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 二、判断题: 1.水在自然界同时以三种状态存在。() 2. 8摄氏度可以写成—8℃。() 3.水蒸气是气态的水,露是液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 4.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在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5.小明用体温计测出饮水机里的热水的温度是85℃。() 6.云、雾、露、霜都是水的液态。() 7.水在自然界中的三种形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水的温度,也可以用气温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9.零下10摄氏度可以写成0下10℃。() 三、选择题: 1.夏天,在棒冰周围常常可以看到“白汽”,这是()。 A、棒冰周围的水蒸气 B、棒冰里的水分变成的水蒸气 C、棒冰周围的水蒸气冷却形成的小水滴 2.在温度为()的地方,液态的水不能变成固态的冰。 A、0℃ B、—1℃ C、4℃ 3.下列不能使水蒸发速度加快的是( )。 A、用风吹 B、使空气湿润 C、给水加热

4.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之间。 A、0℃—100℃ B、0℃—42℃ C、35℃—42℃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蒸发的是()。 A、酒精擦在皮肤上觉得凉凉的 B、樟脑丸过一段时间明显变小 C、湿衣服慢慢变干 四、观察与思考。 1.小明在做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是这样做的:“小明用手拿住温度计的上端,从杯子的上面竖直将温度计一直插到杯子底(碰到杯子底),马上从温度计的上端往 下看进行读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你认为小明的做法对吗?错在哪里,请你帮忙找出来并纠正。 (1) (2) (3) 2.一位同学在实验室连续测量了一杯热水的温度,得到以下数据: 时间开始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6分钟7分钟 温度 7876747270686664(℃) (1)水温是怎么变化的? (2)水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如果这位同学所在的实验室的温度是15℃,那么2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是多 少? 3.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4.会填写图中摄氏温度计表示的温度。(如作业本P26、P34)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下册4.1《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

1.《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1课。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要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热学问题,就要从物体的温度变化和测量开始。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我们已经观察过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的现象,水的这些变化与什么有关”。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回忆并整理水形态的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其次是学生设计和进行“在持续加热、停止加热和继续加热情况下,观察和记录水的温度变化和形态变化”的实验。第三部分——研讨,让学生在经历探究与观察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表关于“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水的状态和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停止加热后,水的状态和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水的沸腾过程跟什么有关”等问题的看法,希望学生发现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水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以下,以及从0℃上升到常温后,水会发生什么变化。作为《热》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以学生的前概念为起点,通过探究温度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了解到温度变化表示热量在传递,完善“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并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体,许多学生都观察过水加热的过程。他们知道温度慢慢变高时,水会逐渐变热、沸腾。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也已经知道了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沸腾时的温度,但是较难理解“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探究温度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了解到温度变化表示了热量在传递。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 2.理解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 3.分析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情况,知道水的凝固点和沸点。 科学探究目标 1.尝试从事物的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中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 单元练习题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姓名________ 一、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手只能粗略地感知物体的冷热,要想精确测定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3、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体温计使用中为了防止离开人体时温度发生变化,设计者在体温计下端接近玻璃泡的地方,把玻璃管拉得非常细。这样水银柱在热胀冷缩时先在最细处被拉断,水银柱就不能缩回玻璃泡里,人们就可以从容的读出体温,但是下次使用的时候,必须先把玻璃管里的水银柱甩到玻璃泡里,才可以重新使用。 4、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写作: 25摄氏度写作:25℃零下8摄氏度写作:-8℃ △读作: 19℃读作:19摄氏度 -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 5、水会变成看不到的水蒸气跑到空气中。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6、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所以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而小水滴的颗粒比水蒸气的颗粒大得多,所以,我们能够看得见小水滴。 7、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冷却下来,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冰棍外的水珠,浴室顶上的水珠,开水壶上空的白雾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珠。 8、水在自然界中由于温度的不同,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有时是固态,有时是液态,有时是气态。即水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的冰受热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受热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 固态的冰受热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受冷到0℃以下会凝固成固态的冰,

气态的水蒸气受冷会变成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受冷到0℃以下会变成固态的冰晶和雪花。 9、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10、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11、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12、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 13、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14、怎样把冰块迅速融化成水?①放在烈日下爆晒;②放在热水里;③放在火上烤 15、一天中,最容易看到露珠和雾的时间是早晨, 16、霜和雪一般出现在深秋的早晨和寒冷的冬天。 17、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然后温度才会继续上升。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有名俗话说“下雪没有化雪冷”,就是这个道理。 18、水凝固成冰这个实验中,毛巾可以保温(不让外面热量传给冰,保低温) 19、在碎冰里加入食盐,可以帮助我们制造更低的温度。从而使试管中的水凝固。 20、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会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会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物体正在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21、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22、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等等,即水在自然界可以三种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同时存在。水的这三种形态可以互相转换,水不断蒸发,遇冷凝结或者凝固,以雨,雪等各种形态回到地面 23、大多数物质,在温度或压力变化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 二、判断题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5、水珠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组: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装冰块)。 【教学过程】 一、水珠是从冰化成的水吗 1、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发现在玻璃杯和塑料袋的外壁都出现了水珠。(出示一个装好冰的玻璃杯,再现上节课的情景。)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板书:水珠从哪里来 2、学生预测,解释只要符合逻辑,鼓励越多越好 (预设:可能是从被子里渗出来的;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满出来的;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 3、师: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根据生活经验对这些解释分析一下吗? 师生共同分析所有提到的这些合理的解释。 (预设:不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因为玻璃杯是不渗水的;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可能满出来;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入杯内的。)通过这些分析和讨论,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

二、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1、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分析,觉得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那么,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一下吗? 2、学生讨论后形成共识:做一组对比实验:(出示:三只同样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加满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上加冰,静静地放在桌上。隔几分钟观察两个玻璃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 3、学生观察 师:有什么发现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预设:这两只玻璃杯的外壁上都没有形成小水珠。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壁不渗水;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 4、师:那么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猜测(预设:水蒸气遇冷形成;可能涉及水蒸气、凝结、水汽等,这时也可以提问: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水蒸气能变成水吗?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等等) 5、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课后去查找一下资料,看看能否证明你自己的猜测,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最新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题(教科版)72424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教科版)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构成。 3、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4、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5、使用温度计前需要能清楚的问题:1.这是一只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 2.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 3.它能测量的最大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6、摄氏温度的读和写:练习(会读做和写作就可以)-8℃;0℃;25℃;37℃;100℃等; 7、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面不在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8、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9、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0、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11、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12、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温度下降的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13、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14、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5、比较冰和水,它们有哪些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 相同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不同特征:冰——是固体、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 水——是液体、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柔软…… 16、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17、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18、水结冰是自上而下结冰;冰融化成水是自下而上融化。 19、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0、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1、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2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23、从水里蒸发出来的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24、由于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25、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气态存在。 26、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27、水的三态变化示意图(略)(以下给出简单的变化式): 受热(0℃以上)受冷受热

三年级科学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4、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空气等物体的温度。 2、观察水在结冰和融化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3、观察水在蒸发、凝结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4、以“玻璃杯壁上的水珠”为探究内容,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一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5、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进行验证。 6、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分析整理和概括。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测、记录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步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4、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教学难点: 1、以“玻璃杯壁上的水珠”为探究内容,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一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2、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进行验证。 3、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分析整理和概括。 教学方法: 指导实验设计、讲解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课堂探究教案 (新版)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课堂探究教案 (新版) 鲁教版 1.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 通直流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a 、b 两玻璃管内产生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小,经检验证明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经检验证明是氢气。氢气、氧气体积比约为2∶1。 3.气体验证 b 玻璃管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推断该气体为氢气。a 玻璃管中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能复燃,推断该气体为氧气。 状元笔记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氧气,可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4.反应表达式 水――→通电氢气+氧气 H 2O H 2 O 2 5.实验结论 (1)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6.注意事项 (1)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2)电解水时通的是直流电,而不是交流电; (3)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但不能认为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7.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水分子分解时,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个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很多个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1.电解水实验的误差分析 在理论上,水通电时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应为2∶1,但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实验开始时体积比大于2∶1,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积之比会越来越接近2∶1,原因是反应生成的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2.用微粒的观点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中,分子(或原子)的种类没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无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3.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只能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或直接结合成新物质)。 4.什么是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知识点二水的合成——氢气的可燃性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 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发 烫,内壁有水雾。

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冰的温度是0o C 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40度 2.下列关于温度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可知,只有标有100o C和0o C的温度计,其读出的温度才为多少摄氏度 B.-18.6o C可以读作零下18.6摄氏度或负18.6摄氏度 C.-18.6o C可以读作摄氏零下18.6度或摄氏负18.6度 D.-18.6o C可以读作零下18.6度 3.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却不相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它们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大 4.一位同学使用温度计测一杯液体的温度时放置温度计在图1所示的位置,关于使用中的不当之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是将温度计靠在了杯壁上了 B.只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待测液体之中 C.温度计靠在杯壁上了,又没有将温度计上的玻璃泡浸没到待测液体之中 D.没有任何错误 5.海南岛盛夏季节,将一杯自来水放了约1h,估计这杯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A.5o C B.10o C C.20o C D.40o C 6.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7.判断以下哪一过程发生了物态变化?() A.把铜块加热到100o C B.把大铁皮剪成小铁皮 C.冰雪消融 D.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8.对于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C.在熔化过程中,铁和玻璃的温度都在升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把一杯0o C的水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桶中,则() A.杯中的水要结冰 B.桶中的冰开始熔化 C.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杯中的水部分结冰,桶中的冰部分熔化 10.0o C的冰和0o C的水,它们的冷热程度相比较,则() A.0o C的冰较冷 B.0o C的水较冷 C.两者冷热程度相同 D.无法判定 11.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忽高忽低 12.用电风扇扇风,人们感到凉爽,原因是() A.空气被电风扇扇凉了 B.风扇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加快,吸收人的热量的速度也加快 C.风把"凉"传给了人 D.风扇使水蒸气液化,使汗水增加从而降温 13.人们在青藏高原烧开水,水沸腾时温度却达不到100o C,为了能喝上达到100o C的水,其可行的办法是() A.换用高压锅煮水 B.延长烧水时间 C.换用热值较大的燃料 D.采用鼓风设备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学生身边很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想象、思维、讨论交流归纳概括出分子的基本性质。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物质世界的微粒观,为后面学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和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 2、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看待物质,形成物质世界的微粒观。 教学重点: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已了解了物质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但不能自发的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本质的探究冲动还有待激发。所以,要从学生生活和已有知识基础上,设置情境,激起思维,交流碰撞,释放潜能,形成共识。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猜想分析、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表达概括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培养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努力将一些枯燥和晦涩难懂的问题寓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直观生活情境中。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大海、河流、冰棱、露珠、雨雪、白云等美丽变换的自然风景图片提出问题: 1、这是谁不断变换身姿为我们呈现出如此美妙、壮丽的自然风光? 2、当你陶醉于这样的美景之中,有没有想过水如此多姿仅仅缘于水能发生什么变化? 3、你有没有进一步想过:水为什么会有三态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教学重点】 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 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 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2)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 【教学过程】 一、比较水的温度 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 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板书:温度 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5、师: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 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板书:温度计 二、观察温度计 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教案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 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3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5.水珠从哪里来教科版课后练习十四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5.水珠从哪里来教科版课后练习十四 ?第1题【单选题】 余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用干毛巾擦干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可能的原因是( )。 A、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C、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面现象是由于水蒸气凝结成的现象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装冰的玻璃外壁上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 A、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的 B、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溢出来的 C、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子沿化成水流下来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我们知道,装冰的玻璃外壁的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化而来的,那么,这说明水蒸气在什么环境下就会变成小水珠?( ) A、遇冷 B、遇热 C、两者都会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水珠的形成是物质的哪种形态的变化?( ) A、气态—液态 B、液态—气态 C、固态—液态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凝结现象的是( )。 A、雪 B、冰 C、雾 D、霜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凝结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

A、吸热 B、放热 C、不用吸热也不用放热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我们经常看到冰棒包装袋外部会有小水珠的产生,那么这些小水珠是怎么回事呢?( ) A、可能是空气中的水汽被冰吸过来的 B、可能是空气遇冷变成水了 C、可能是水蒸气遇冷变的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可能是由( )。 A、水缸中的水受热形成的

2.2 水分子的变化 教案1(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99 杜宪华 教师寄语: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有效途径。 学习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3.知道分解反应,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学习过程: [引入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水水分子的本身并没有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一、自主学习提纲: ★知识点一:水通直流电分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1、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作用。2.实验现象:(1)通电后,电极上。猜测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说明这是;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说明这是。 3.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大约是。 ★知识点二:分解反应 4.小组讨论:你认为分解反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5.氧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气;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碱式碳酸铜受热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以上四个反应的共同特点是 ,象这样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6.有人说食盐水蒸发得到食盐和水是分解反应,你同意吗? 知识点三.微观解释电解水实验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32并完成下列问题:7.通过电解水试验,结合教材中的反应图解完成下列问题: 在电解水实验中没变的微粒有哪些? 变化的微粒有哪些? 你从中受到那些教育?《考验自我》:(1)水加热变成水蒸汽是什么变化?

(2)变化时,水分子本身,而是水分子的 、和发生了变化。 知识点四: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 学生阅读教材: (1)识记分子.原子的定义 教师写过程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和————————,二者的体积比为——————。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和——————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2)知道常见物质(水.氧气.氢气.金刚石.金.等物质的微粒组成)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同步练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 《水结冰了》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水在 ___ ℃开始结冰,在______ ℃沸腾。 2、 ___ 使水的形态发生改变。 3、水结冰后体积 _____ 。 4、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使冰快速 _________ 。_ 5、水结冰的过程叫 _____ 。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水和冰都具有固定的形体。() 2、冰、水蒸气都是水,只是形态不同,物质没变。() 3、冰可以雕刻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品。() 4、冰是水遇冷后形成的晶体。() 5、冰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海鲜加冰保鲜等。() 6、冰是固态的水,中国的北方冬天随处可见。() 三、实验题下面是某组同学做的关于冰形成过程的实验,请完成相关试题。 1、实验操作 (1)①在一支试管中加人约 _______ 的清水,温度计固定在橡皮塞上插入试管, 测出水温,并在水面处用橡皮筋做好标记.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使冰快速溶解,可以往容器里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 ④____ 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

试管水开始结冰 得出结论 四、问答题 1、观察并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2、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3、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提纲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提纲及思维导图(2017.6)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思维导图第二部分:分课时知识点 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温度计由(玻璃泡)和(玻璃管)组成,玻璃管上有(刻度),玻璃管内有(液柱)。 3、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三个问题: ①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 ②温度计上的每一格刻度表示多少摄氏度? ③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4、普通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5、正确读取温度的方法:观测温度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6、零上温度自0℃以上,数字越大,温度越高。零下温度自0℃以下,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第二课《测量水的温度》 7、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8、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体温计、气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 9、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第三课《水结冰了》 10、冰的特征:无色、无味、透明,坚硬,很光滑,温度低,会融化,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 是固体。 1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 )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2、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第四课《冰融化了》 13、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 ℃)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15、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叫(融化)。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 计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及发生这些变化所需要的条件,同时也有了一些有关分子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的经验,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学生还不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不能自发地从微观角度去分析物质的变化,对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易产生探究的冲动。为此,本节的教学起点应当定位于从水分子运动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从宏观上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能用蒸发、凝聚、凝固、液化等词语描述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对于 “物质状态变了,其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微粒怎么变?用微粒的观点怎么解释变化?”这样的化学问题还不能清楚认识,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让学生重新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能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2、初步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然界中常见的水的三态变化入手,让学生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 难点:用分子的特征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固态T液态T气态(物理变化) 不变水分子的大小改变水分子的数目 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 二、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体积和质量)。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分子的现象。让学生确实感受到分子的存在,能体会到分子很小、有间隔、 不停运动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奇妙地跨越存在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鸿沟,初步建立微粒观。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教科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 温度_,通常用_ 摄氏度(℃)_ 来表示。 2.要精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用__温度计__来测量。 3.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读数时视线要同温度计的液面_ 相平__。 4.测量容器内水的温度,我们应该选择__水温计__温度计。 5.测量水温时手拿温度计的__上端__,在液柱不再__上升或下降__时读数。 6.对一个物体来说,__温度不断下降__,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__温度不断上升__,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7.冰是__无 _色的固体,水在__零__摄氏度时会结冰。 8.在探究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的活动中,在碎冰里加盐是为了__吸热使环境温度更低__。 9.液态的水降到__0℃__时就开始凝固成冰,固态的冰在__0℃__时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 10.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__水蒸气遇冷_变成的。 11.水蒸气在__遇冷__时会变成水。 1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__蒸发__。 13.水有__固体__, __液体__, __气体__三种形态。 14.我们一般在一天中的__早晨__能看见雾和露珠。 15.霜和雪一般出现在__冬__季。 16.水的三态变化是由__温度变化__引起的。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我们可以用触觉来准确、可靠地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 2.体温计也可以准确的测量容器内水的温度。(×)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4.温度越高冰融化的越快。(√) 5.水蒸气是一种白色的气体。(×) 6.冰,必须在变成液态的水后才能变成水蒸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