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学论文

环境行为学论文
环境行为学论文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广场研究

——以沈阳市泉园广场为例

摘要

当前我国城市广场及其景观普遍存在着环境品质不高,公众满意度低的状况为实现广场的整体优化,引入环境行为学理论,关注环境与人的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从沈阳泉园广场出发,建立由理论构建——广场行为分析——广场整治三个步骤组成的研究框架,由于泉园广场的历史悠久,对于现代市民的行为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更跟不上市民的行为节奏,通过实地问卷调研的方式了解市民的需求从而做出改良整治的方案。沈阳市泉园广场的实证研究表明,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广场设计研究框架是可行的,它从公共空间建设的本质入手,抓住提高广场环境品质的实质,既突出了整合设计实现的针对性,又考虑了整合研究本身的可推广性。

关键词

泉园广场;市民行为;环境行为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3)

1.1研究目的 (3)

1.2环境行为相关理论 (3)

1.2.1 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4)

1.2.2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alism) (4)

1.2.3 相互渗透论(Transactionalism) (5)

1.3研究意义 (5)

第二章研究区域概况 (6)

2.1泉园广场区位分析 (6)

2. 2泉园广场周边功能 (6)

2.3泉园广场及周边流线分析 (7)

第三章泉园广场空间分析 (9)

3.1泉园广场空间形态分析 (9)

3.2 建筑与广场空间分析 (11)

第四章市民在泉园广场的行为分析 (12)

4.1 调查问卷总结与分析 (12)

4.1.1调查对象分析 (12)

4.1.2广场分析 (12)

4.2 市民的行为模式 (15)

——分析公共空间交通行为 (15)

第五章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9)

5.1 泉园广场及周边建筑现存问题 (19)

5.2 改进建议与措施 (19)

5.3小结 (20)

附录1 (22)

泉园广场市民意见调查问卷 (22)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

环境行为学在上世纪 60年代兴起,它被作为心理学的一部分,但是其研究范围比环境心理学要窄。它注重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主要研究人在城市各种空间环境中的活动和对这些环境的反应,再将人们的反应反馈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去,达到从使用者出发,做到以人为本来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简单地说,环境行为学主要就是研究人的行为活动与空间环境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共应用性更强。

其主要研究方法是运用环境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概念,进行观察与实验法、相关法和描述法、通过访问面谈、回答问卷、画认知地图、时间支配报告、行为场所观察等方式搜集资料。其研究任务主要是将大量的定性的内容,通过科学研究手段,达到定量化分析,以提供科学的环境设计所需要的环境质量依据。

建筑、居住区和城市都是人类创造的生活环境,关注空间的主体——使用者,以人的角度去研究城市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当代多学科开放体系中相互渗透的必然结果。因此,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整合设计不仅是提高城市广场环境品质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迫切需要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沈阳的泉园广场为例。

1.2环境行为相关理论

环境行为学(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也称为环境设计研究(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是研究人与周围各种尺度的物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着眼于物质环境系统与人的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对环境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方面进行研究。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探求决定物质环境性质的要素,并弄清其对生活的品质所产生的影响,通过环境政策、规划、设计、教育等手段,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品质的改善中。[1, 2]

环境行为理论是环境行为学的基础理论,大致有三种观点:

1.2.1 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决定人的行为。外在的因素决定反应的形式,要求人以特定的方式来行动。这种思想的缺陷是把个人看作是被动的存在,忽视人根据自己的欲望和要求选择、调整、改变环境的能力。

在建筑学领域,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反映为建筑决定论(Architectural Determinism)。建筑决定论相信,由人工或自然要素构成的构筑形态会导致社会性的行为变化。20 世纪30 至40年代,现代建筑国际会议(CIAM)的一系列会议提出的住宅设计原理以及很多国家的公共住宅运动,都是建立在建筑和城市设计将决定人的生活的一系列假说之上。[3]

1.2.2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alism)

相互作用论中,环境和人被独立地客观地定义,行为的结果是由内在有机体的因素和外在社会环境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人和环境是客观独立的两极。变化是由分离的环境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按照恒常性的规律结构产生,变化,时间不是现象的本质。[4]

人与环境,作为二元的相互独立要素,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导致某种结果的产生。人不仅能消极地适应环境,也能够能动地选择、利用环境所提供的要素,更能够主动地改变自己周围的环境,达到对生活的满足。这是相互作用论比环境决定论进一步有所发展的地方。

1.2.3 相互渗透论(Transactionalism)

相互渗透论认为,人们对环境的影

响程度不仅仅限于对环境的修正,还有

可能完全改变环境的性质和意义。人们

通过修正和调整物质环境,改变与我们

交往的人们,从而改变社会环境;通过

重新解释场所的目标和意义的方法,来

不断地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物质环境。对

于环境,人拥有期待、假定、改变环境

性质的行为。Altman对相互渗透论的

基本观点进行了总结,说明了相互渗透

论的特征[6]:人与环境不是独立的两极,而是定义和意义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与相互作用论不同的是,相互渗透论不是用二元论的观点考察人和环境。

基于人与环境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由于考察对象都具有个别性和固有性,因此在研究中,在关注广泛适用的普遍原则的同时,更重视对特定的个别现象的记述和解释。

1.3研究意义

环境行为学注重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Over Action)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它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及人对这些环境的反应,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去,以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通过这些研究,设计师设计与规划的思路有可能得到新的启发,对问题的分析可能有新的、好的见解,在设计、规划方法上可能有所改进,在科学研究上可能有新的突破。建筑、居住区和城市都是人类创造的生活环境,关注空间的主体—使用者,以人的角度去研究城市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当代多学科开放体系中相互渗透的必然结果。因此,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整合设计不仅是提高城市道路节点空间环境品质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迫切需要关注的研究课题。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泉园小区是沈阳市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建成的居住小区,小区面积大概20公顷。其中泉园一区建于1987年,泉园二区建于1993年。而泉园广场所在位置曾经是一个花市,在1998到1999年间由于某些原因,政府废花市儿兴修广场,从此泉园人民才有了属于自己的休闲娱乐广场。

2.1泉园广场区位分析

2. 2泉园广场周边功能

以泉园广场为中心,一个商业及公共设施服务区为次外圈,三个居住小区为最外圈,泉园广场及周边建筑形成一个同心圆式的功能分区。这样的同心圆式的功能分区有利于在该居住区域内形成一个市民活动的中心,方便周边居民的日常需求。

泉园广场位于沈阳市沈河区与东陵区 泉园广场被泉园小区、文富社区、富 交界处,东陵区政府,东陵区法院都在泉 民社区所包围,所以该广场可以定位为居 园广场附近,该区曾经是东陵区的中心位 住区级广场,该用地属于城市公共设施用 园广场附近,该区曾经是东陵区的中心位 地,供泉园街道的居民日常活动使用。 置。距离北站CBD7公里,距离中街商业 中心4.5公里。

阳中医结石病医院)、文化宫(目前仅有二人转剧院、

少年培训班、KTV)、泉园农贸市场以及被富民街所断隔

的商业区。

2.3泉园广场及周边流线分析

泉园广场及其周边建筑流线分析图

1 泉园广场,位于沈阳市沈河区万柳塘公园东南部大约700米。东临泉园,西临万柳塘路,南邻东陵区政府,文化东路。

2 泉园广场周边有很多居民区,是个坐落于人口密集区的小型广场,东临泉园社区,

西林富民社区以及文富社区,沈阳市第五十一中学坐落于其西北部,东南部富民街,以及

其周边小区。

3 车行交通比较便捷,由沈阳建筑大学乘291路公交车到达,在广场的西南部,是113路公交车的始发站,为周围服务性建筑提供很好的交通流线。西北部的万柳塘路是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为双向四车道,由万柳塘路延伸至泉园社区及广场的富民街为双向二车道,很好的做为城市次干道疏导了交通,东北部的泉园一路,泉园二路,西北部的文富路,文富北路做为城市的支路,一通做为该区的城市脊梁以及城市骨架城市的血脉支撑着该区。来自四面八方的交通通过该地,连接着该建筑密集区的功能分区以及功能联系。

4 该区人流比较密集,周边有大量的功能服务性建筑,如学校,医院,加油站,浴池,公园,饭店等。人们穿过城市道路来到广场进行日常活动。人流比较自由。尤其在夏天的夜晚,广场里热闹非凡,但由于相对于周边环境较小的广场满足不了其大量人口的需要,所以广场显得异常拥挤,并且夜晚再次热舞的人群对该地区周边产生了不小的干扰。

5 做为疏导车流,人流集散地。泉园广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广场始建于80年代,周边的建筑龄也有20多年,在广场看周边建筑,仿佛回到了80年代。广场很旧但是铺砖很坚固,建筑很旧但是翻新的刷了漆装裱了。但是岁月是无情的杀猪刀,大量车流已经不能同日而语。所以虽然泉园广场周边的交通还算通畅但还是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广场以及周边的环境还需要进行合理的改进,使之赶上时代与潮流的变化。

第三章泉园广场空间分析

3.1泉园广场空间形态分析

人们在泉园广场聚会,娱乐的频率比较频繁,

逗留时间也比较长。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人们

一般早晨10:30左右开始在这里聚集,夏天老人一

般在这散步,妇女们在这儿聊天。散步,休息,非

常热闹。下午2:00到了4:30左右又开始聚集,

直到晚饭时间。晚饭之后,广场上更是热闹非凡,

载歌载舞,打球运动等等。

人们在广场上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广场一周绿化所覆盖的范围,由于树荫一直延伸到了广场两旁的街道,因此广场的“心理界面”无形中拓宽,一直延伸到对面的路基上。广场四周设立休息的座椅,所以午饭和晚饭之后人们就坐在石凳上聊天。因此,有物质形态的广场只有一部分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而人们心中实际的具有情感共享性质的“心理场”是绿化树荫下的区域,这个区域是人们在潜意识里重构了以后的积极的公共空间形态。

这种积极的公共空间形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域感。一个积极的公共场所应有其明确的领域感和完整的形态,清晰与可识别性可以加强人们内在体验的深度和强度。

(2)标志性(传奇性)。一个积极的公共场所

往往有一个标志性的事物,如大树、雕塑等等,这

样的空间就容易使人们产生相似的“心理图式”。

历史性或传奇性往往会增加场所的趣味性,加强人

们对场所的认同感。

(3)一贯性(习惯性)。一个积极的公共场所

往往可以成为人们约定俗成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种偶然活动发生的场所,更多的是许多必然活动发生的所在。它是使用者熟悉的地方、习惯的地方、没有陌生感的地方。

(4)自然性。一个积极的公共场所往往保留着许多自然的形态和植被等,自然生长的形态往往可以柔化场地的边界,给人更多的心理舒适感。

从空间形态上分析,泉园广场

空间围合感一般,广场上为水泥铺

地, 使整个广场与周围的区域区分

开来。同时广场与泉园小学一街之

隔,区位感非常强。广场周围有商

业街,医院,农贸市场,功能很齐

全。广场形态趋于完整但形态单一,

三面都由建筑围合起来,界限比较

清晰,形成一处半封闭半开敞的场

所,领域感很强。半封闭半开敞的场所往往意在营造一种特殊的空间氛围,这种氛围又被其空间轴线上的戏台所强化,具有特殊的空间含义。

就空间的形态来看,这是一处方便、

易达的场所,界定清晰、形态完整。在十

字的交叉路口的节点处,由一个广场自然

而然地完成了几条路的转折和过渡。这个

场所具备了一个公共空间所要求的一些因

素:围合感与亲和性、自然的界面与过渡、

虽然空间层次丰富但是缺少广场与周边建

筑的结合。

总之,泉园广场不仅是一个半开敞半封闭的空间,也是一个半积极半消极的公共空间我们发现,这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停车场:并不封闭、阴暗,也没有清晰的停车场,道路与广场的衔接处只有一个“场”的概念,并不能挡雨。同时在广场四周的石凳。乍一看,这里更像个可以停留歇息的场所。正是由于这种空间形态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这个空间具有了多重性的含义,它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逻辑关系,而是呈现出一种灰色的空间界面,正是由于这种灰色界面的多元性衍生了多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3.2 建筑与广场空间分析

紧邻广场的建筑只有3到4层,对于在广场上活动的人来说,视线良好,无遮挡,视野开阔,会使人心情舒畅。

泉园广场与周边建筑空间的渗透与层次主要通过相邻的两排建筑之间的空隙从一个空间看到另一个空间。公共空间的程序组织包括以下几点:

沿一条轴线向纵深方向足一展开;

沿纵向主轴线和横向副轴线做纵横展开;

沿纵向主轴线和斜向副轴线同时展开;

作迂回、循环形式的展开。

而泉园广场与周边建筑群主要是沿着主轴线和斜向的副轴线展开以达到空间程序组织的丰富,从而丰富人的空间知觉与视觉效应。

性别统计图居民居住情况统计图年龄统计图居住时间统计图

分析:调研对象的分析与选择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可靠性,对于问卷的答案与完成具有真实性,调研对象选择基本符合调研中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市民在泉园广场的行为分析

4.1 调查问卷总结与分析

4.1.1调查对象分析

4.1.2广场分析

1 居民与泉园广场关系分析

到泉园广场频率柱状图居民到达广场方便性柱状图

分析:我们所选择的调研对象中分析:调研对象中大多数人到达广场

每周经常来广场的频率最多,都是很方便的,即使有一小部

他们对广场的了解具有很高市民不是很方便但依然对泉园

的真实性,作为使用者对广广场情有独钟,可见泉园广场在

场的使用更符合广大市民需市民心中的重要性。

求。

2 居民对泉园广场满意度分析

分析:经常与此活动的市民在绿化与广场面积之间矛盾,虽然对绿化需求较高,但在现状基础上扩大绿化面积时会缩小广场面积。所以,市民对绿化的满意度总体上一般。

分析:新建的健身器材因为数量 少,所以很难满足市民基本的需求,45%的市民都认为应该增设一些健身器材,在此基础上还有一种重要原因在于健身器材的破坏性。

居民到泉园广场的活动柱状图 居民对广场需求满足柱状图

分析:市民到泉园广场的主要活动 分析:广场基本的健身设施基本 从调研和访谈中知道以散步 能满足一般的市民需求, 为主,但在夏季晚上他们的 但对于一些要求比较高的

主要活动时跳舞以达到锻炼 市民需要更多的健身娱乐 的目的,可见市民生活的丰 设施,所以为了更加丰富 富性,广场的实用性。 广大市民生活需求,可以

增加一些基本设施。

分析: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整

个广场上并没有垃圾桶,大部分市民都

觉得广场的卫生状况需要加强维护,市

民提到在夏季卫生特别糟糕,冬季由于

天气原因在外市民较少所以卫生状况一

般。

分析:新建的公厕是市民提到的最

多的便利设施,对此都很满意,但是由

于便利设施太少,所以大多数市民认为

此类为民服务的便利设施应该增强以更

好地方便服务于民。

分析:广场周边的老建筑,文化宫,

农贸市场等建筑与广场的结合,从视觉

上有一定的障碍,另外从色彩搭配上来

看显得那么不协调。整体上来说对此的

满意度一般,与我们预知结果不是很符

合。

3 聆听居民的声音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对泉园广场及其周边建筑群有了更深的了解。

对于现存泉园广场,居民提到仅仅两公顷的广场根本没法满足居民正常的娱乐活动,健身等要求,尤其夏季更为突出。广场周边绿化太少,如果扩大绿化会更加减少广场的面积,

所以绿化与广场之间存在矛盾的关系,同时现存绿化并未能很好地发挥其美化等功能即失去了功效。新建的健身器材一方面数量少,不能很好地满足市民健身需求,另一方面这些健身器材都是坏的。广场周围严重缺少垃圾桶,以至于广场上随处可见垃圾,卫生状况需加强维护,在夏季尤为突出。对于周边建筑,如东陵文化宫,农贸市场的存在,居民对此意见很大,因为该类为民服务的建筑并为真正做到为民服务。在广场及居民区附近缺少能满足市民生活的大型超市。

4.2 市民的行为模式

——分析公共空间交通行为

对于景观环境中的人的行为模式与心理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类与归纳总结,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影响人们不同行为模式与心理特征的因素与规律。这些有助于改善环境设计存在的追求形式、脱离实际等问题,从而有效实现景观环境设计的预见性与适宜性。

公共空间中人群的行为模式既有行为类型上的差异,又有行为群体上的差异,同时在不同的时间段,环境中的人群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公共空间行为主要分为交通、休憩与健身三大类。而我们小组将针对公共空间交通行为进行调查。

交通行为(穿越行为):受环境决定论的影响,泉园广场这个公共的环境为市民的穿越行为提供了可能性,成为是人们的必要活动,比如去上学,上班和赶公交、地铁。对于这种行为模式而言,减少穿越时间,缩短行程是最为重要的,归纳影响因素有以下四点:

1.便捷性:穿越场地从A点到B点,人们更喜欢选择直线以缩短路程,因此,在设计场

地的穿行通道时,应该考虑到人们的这种行为模式,不应当在其中设置障碍与高差。

2.识别性:在场地的交通结点,必须给予行人明确的交通标识与方位,以方便行人迅速到达目的地。

在泉园广场上主要的标志性

就是在广场入口处得四个圆球。

泉园小区,富民小区的入口处

3.通道宽度:根据观察,人行道上可通行的密度为每米街宽每分钟通行10-15人,如果密度增加则人群会变成2股逆向的人流,因此,在地铁与车站等交通枢纽周边的景观环境设计穿行通道时,必须根据相应的人流量来确定通道宽度。

4.地面铺装:大量的人流需要坚固耐用的地面材料,同时也有雨雪天的防滑和排水要求。

广场的铺装以混泥土地块为主,整个广场及周边的建筑群之间的

人行通道上的铺装形式单一,无变化,只考虑到实用并未考虑到美观等其它因素。

广场和市民生活之间的相互影响来源于相互作用论,由于广场属于半封闭半开敞空间,被泉园农贸市场,

东陵文化宫,沈阳结石医院极其周边居民建筑所围合形成的公共空间。

从环境行为学的相互渗透理论出发,市民对广场的影响不仅仅限于对环境的修正,还存在市民对广场性质与意义的改变。因此,白天广场不仅仅是市民散步,休憩的场所,更是市民交通的场所,所以泉园广场在白天主要给居民提供交通性功能,在广场上以穿越的人流模式为主。而广场未经严格的规划,人流显得比较紊乱,也出现严重的践踏草坪,破坏公物等现象。晚上,泉园广场主要发挥以运动,健身,散步,娱乐跳舞为主的功能。

第五章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5.1 泉园广场及周边建筑现存问题

1 广场面积太小,以至于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基本的健身活动等基本需求。在夏季是市民在外活动的高峰期,多项健身,娱乐活动同时进行,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而相互之间受到干扰。

2 在广场周围,由于附近的公共建筑缺少停车场而把车停在广场与道路的相接处,而广场与道路之间的绿化不足,从而影响整个广场的形象。

3 从规划角度来说,广场与周边建筑群的结合并不是那么完美,七八十年代的老建筑加上毫无特色的广场,当人在广场上活动时有种回到七八十年代的感觉。而处在沈阳这个现代工业城市中,有这样一建筑群的存在影响着整个沈阳市的风貌。

5.2 改进建议与措施

1.扩大泉园广场的面积,对于周边的文化宫,农贸市场进行拆除,同时加强绿化,以便更好地达到居民的生活,娱乐,健身等需求。

2.对整个广场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处泉园广场自己独特的风格,让整个广场功能分区明确,人流组织流线清晰,使广场,建筑,人三者融为一体。

3.在泉园小区,文富小区等这几片小区中建设一个大型超市,以满足市民基本的生活需要。

4.在道路方面,对周边的道路进行合理改造,设小型支路汇入小区级道路,减少死胡同,同理改造大路。

泉园广场新规划功能分区图

5.3小结

环境行为学要求从使用者即人的行为出发,分析什么样的环境才是最适于使用者行为需求与心理需求的环境。故首先应先将注意力放在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需求上,可以认为,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是研究人的行为活动,也是基于环境行为学研究城市广场与其公共空间设计的基础。

将环境行为学与城市公共空间结合在一起,则是设计师把对环境的体验与感觉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再反映到设计中去,可能启发出更好的设计规划思路,对规划、设计方

法将有可能进行改进,对已建成的环境进行优化。

2015年《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课题

2015年《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2014年12月15日至2015年11月15日 题目1、 根据个性差异原理,论述企业如何科学地用人。 写作提示: 1.个性差异的概念; 2.个性差异的内容; 3.个体差异的职业适应性; 4.个性差异的应用原则。 参考文献: [1]朱启臻.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安应民.管理心理学新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3]龚敏.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题目2、 论权变理论的重要观点和应用价值。 写作提示:要求至少论述两个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并对其特征进行归纳。参考文献: [1]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朱启臻.组织行为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3]顾琴轩.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题目3、 论工作压力的预防与疏导。

写作提示: 1.工作压力的概念; 2.工作压力的预防措施; 3.工作压力的疏导方法。 参考文献: [1]顾琴轩.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美]里基·W.格里芬.组织行为学[M].刘伟译.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3]舒晓兵.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工作效率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题目4、 论工作丰富化的特点和理论基础。 写作提示:应包括工作丰富化的概念、背景、理论基础和特点等部分。 参考文献: [1]安应民.管理心理学新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2]龚敏.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汪学兴.管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题目5、 论组织文化的构建与维持。 写作提示: 1.组织文化的含义与重要性; 2.组织文化的构建; 3.组织文化的维持。 参考文献: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导论 1.消费者行为定义: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其需要而如何选择、获取、使用、 处置产品、服务、体验和想法以及由此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2.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什么? ①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内在因素:知觉,学习与记忆,动机与价值观,态度,个性与自我观念。 ②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外在因素:文化,亚文化等 ③消费者的决策过程 ④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趋势和问题---如网络时代的消费心理学等,在介绍上述内容的同 时,注意讨论中国社会中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点结合一些具体实例,介绍消费者行为研究的 主要方法。 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 ①看p33的图2-2;②p34名义型决策分为:忠诚型购买决策和习惯型购买决策。 1.特定需要与购买行为-1(考大题) 成就的需要(自我为中心,整个大社会群体公认的) 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个体、高度重视个人成就,他们重视显示成功的产品和服务,因为这些消 费项目反映了他们的目标的实现。能够显示成功的产品在这些消费者中大有市场。。具有高 度成就动机的职业女性更可能选择他们觉得利落整洁的服装,而可能对强调女人味特质的服 饰不感兴趣。 2.★重点P148感官阈限 消费者行为学中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方法 假设证实主义解释主义现实的本质客观、实在、唯一社会构建的、复合的目标预测理解产生的知识不受时间限制,不依赖背景受时间限制,依赖背景 对因果关系的看法存在真实的因果复合的,同时发生的具有形成条件的事情研究关系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互相独立研究者是研究现象的一部分,与被研究者互动 ①绝对阈限:能被感觉通道识别的最低限度的刺激称为感觉通道的接收阈限。是指特定感觉 渠道所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吹狗哨的声音太高,人耳听不到;路边广告太小,乘车路 过者看不到) ②差别阈限:指感觉系统觉察两种刺激之间的差别或者变化的能力。能够觉察到的两种刺激 之间的最小差别称为最小可觉察差别 例如Example:包装更新的变迁必须微妙到让人看不出,以此留住现有客户 P206消费者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①对消费者判断和评价产品品牌的影响;②影响消费 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③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 P232--234态度的测量考小计算 P244个性与消费者行为(看书):①运用个性预测购买者行为(预测不到10%);②品牌 个性;③与采用创新产品相关的个性特征:④个性与决策。 P245笔记:网络技术对消费行为的影响:①在线自我对消费行为的影响;②虚拟身份与现 实自我的关系 P252--253笔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要掌握心理描述法用途):定义目标市场、创造市场 新视角、为产品定位、更好的传播产品特征、发展整体策略、推广社会或政治观点。 P255--258看V ALS生活方式分类系统 重点看P258的图10--4表10--12(8种类别)

动物行为学论文_1

动物行为学论文_1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111 齐利刚 2011132071 1 动物行为学论文 通过将近一学期对动物行为学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首先,我更进一步对动物有了了解,其次,动物的行为很神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最后,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懂得保护人类的朋友~ 一、那什么是动物行为学呢, 书上是这样定义的: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又是怎样的呢, 20世纪以前是动物行为学的萌芽时期,是动物行为学经历的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早在旧 10500年前),人们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动物,随着动物家养的开始,人石器时代(34000, 类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活周期和行为。

17、18世纪,研究动物行为的人更多了,开始了比较不同物种行为的研究和行为的理论探讨。如德国人约翰研究了不同鸟的行为差异,涉及取食地、社会行为、筑巢、领地、季节性羽毛色彩变化、迁徙、鸣叫和育雏等方面。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发表,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人类的由来》(1871)一书研究比较了人与动物,及本能行为。19世纪末,人们使用迷宫,研究老鼠的学习行为。 2 动物行为学论文 1906年,动物学家詹宁斯对原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写出了《原生动物的行为》一书,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动物行为的著作。 柏林的海因罗特在1871年至1945年间,详尽研究了多种鸭、鹅,比较了它们的运动方式、解剖学特征、社会行为、鸣叫及繁殖行为,并且发现了灰雁从孵卵箱中孵出后的印记行为。他独自阐述的同源性学说,现在还被许多人认为是行为学真正诞生的标志之一 近年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主要是把动物行为与生命科学中许多其它的许多分支学科相互渗透在一起,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完整、系统地阐述动物行为的原因、机制、发生或发育。 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哪些呢, (1)观察法(描述法):要了解行为的原因、发展、适应与进化四个问题,首先必须对某种动物的行为方式进行精确、详尽、反复的观察、记录,并制订该种动物行为方式的行为谱。 (2)实验法:运用各种手段将行为的主体或行为的环境条件加以改变来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四个基本问题。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只发情的雌老鼠身上提取的

组织行为学小论文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49266789.html,)/论文 〔组织行为学小论文〕 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 态度的学科。它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企业组织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编收集了关于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小论文,欢迎阅读。 ▲篇一:回顾组织行为学的课程我曾在工商管理硕士阶段学习过这门课程,由于当时我的工作经历以及环境和现在大不一样,同时也由于当初和此时学习的动力不太一样,所以对于同一门课程的学习有很多不一样的收获。 学以致用是我参加博士班学习的主要目的。目前我在管理一家年销售超过5亿人民币的制造型企业。该公司目前在大力推广卓越制造理念。该理念除了在组织的各个层面实施类似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制造工具以外,其核心在于推广全员参与的持续改进的文化。而在组织中对目前的文化加以改造,很多方面都可以考虑利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理论。 组织行为学在上个世纪得到长足的发展,得益于心理学在工商业的应用以满足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而我公司

目前推广卓越制造的目的是通过精益之道创造客户价值。其中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提高员工满意度等都是我们远期目标——卓越运营所覆盖的。 本学习小结主要总结了我所学到的《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在公司变革中加以运用的打算。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组织的行为,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使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涉及到的主要学科有:管理学(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管理学)、行为科 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课程中提到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 要两个问题是: 一,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 二,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这两个核心问题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探讨和 解决的价值。 另外,组织行为学也提出了组织行为有效性的常见指标:效果、效率、缺勤、离职、工作满意度等。 三,账号交易、折扣代充、超值首充就选淘手游! 你身边的手游交易专家。本课程小结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层面来展开,即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组织层面。考虑到组织行为学中某些方面(比如组织的设计等)和我主要的

消费者行为学 重点

一、绪论 1、消费者行为定义 是作为决策单位的消费者通过交换,为实现其一定目的而购买、使用、处置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行为。 2、消费者行为的特点 ● 满足需要的手段 ● 心理过程的产物 ● 是一个过程 (交换 购买前、中、后 ) ● 需求通过交换过程而实现 ● 包括许多不同的参与者 —— ● 个人消费者/组织消费者 3、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 市场细分 (手表 、移动通讯) ● 产品定位 (直排溜冰鞋 、星巴克) ● 营销组合策略 ( 产品定价、一次性尿布、分销渠道、促销策略、新产品开发) ● 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 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4、消费者行为研究范式 ● 信息处理研究范式 消费者是合理的购买决策者 ● 经验主义研究范式 消费者为了获得情绪、情感上的快乐进行购买 ● 行为主义研究范式 消费者可能在外界环境的强烈影响下进行购买 5、消费者行为学的产生 ● 50年代,导入市场营销观念 ● 1968年恩格尔、科拉特和布莱克维尔出版《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 behavior ) ● 1970年学术研究团体——消费者研究学会 ● 1974年专业研究杂志——消费者研究杂志 6、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 微观经济学 效用理论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 炫耀性消费 倡议者 影响者 决策者 购买者 使用者

第二阶段 经济大危机、二战时勒温的研究、动机研究 第三阶段 1960年消费者心理学分会、购买风险、参照群体 第四阶段 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情感过程7、消费者行为学科学基础 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8、消费者行为的概念体系 二、消费者动机和卷入度 1、动机的概述 伍德沃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需要(need)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 需要——动机——行为 2、动机的类型 生物起源性的一次动机:饥饿、性、渴(生存) 心理起源性的二次动机:成就、归属、地位(社会) 有意动机营销中重视产品的实用性 无意动机营销中重视产品的象征性

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原因探讨(一)

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原因探讨(一)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被称为21世纪的革命性领先技术,其产业化方兴未艾。生物技术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利润的产业,它的利润率达到了17.6%,是利润率为8.1%的信息产业的两倍。因此,展望未来,多数分析家认为,生物技术产业是继信息产业之后迅速崛起的又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在21世纪初将与信息技术产业并驾齐驱,并最终成为主导全球经济的核心产业。生物技术和产业如此巨大的发展前景,有着其必然的原因: 一、生物技术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0世纪的一百年,人类凭借着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发明和创造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和交通设备与工具、电子与系统集成化的通讯设施与器具、家用电器、电脑以及化学合成物质,极大改变了自身的生活、生产和经济方式,迈进现代化的阶段。欢欣之余,人类也不能忘记在发展中付出的惨重代价:在准备大踏步向现代化迈进的20世纪中叶,人类社会却面临着全球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与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粮食生产滞后、能源耗竭和资源短缺的五大危机。这些问题显然是发展中带来的,它们直接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毋庸置疑,一项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工业革命发展进程表明,人类一味强调技术的先进性和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而忽视技术对人类自身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时,人类最终要饱尝在技术发明初期未曾预料的苦果。曾几何时,滴滴涕一问世便被誉为人类技术史的里程碑,声称它可以杀死害虫却对人畜无“害”,可以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1946年,该产品在美国上市引起巨大轰动,以至引来化学公司投巨资开拓杀虫剂市场。仅在1947~1949年间,滴滴涕的投入就达38亿美元,旦利润逐年直线上升,到1951年利润额猛增1.1亿元。它的发明人保罗·米勒被人们称为救世主,获1948年度诺贝尔奖。然而时隔6年后,滴滴涕就被发现具有激素效应,严重影响动物(包括人类)的性分化和生殖,并且通过母体传递后代,导致许多的野生动物数量急剧下降。到1970年,美国率先下令禁止使用滴滴涕。 20世纪70年代末期,人类开始意识到,技术的安全性对于人类自身生存与繁衍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技术的先进性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价值。因此,由联合国提出、各国政府共同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意味着今后的科学和技术发展具有双重使命:既促进生产力进步和为人类谋福利,又保护人类及其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和产业日益显示出强大、高效、经济与生态和谐的特点,体现和代表着可持续发展方向。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正在悄然地影响并改变着传统的工业、农业和经济的性质、结构、模式和价值取向,其范围和程度令人耳目一新。难怪,美国生物技术工业组织把生物技术产业定义为:利用细胞和生物分子进行药品、农产品生产开发和环境治理的产业。该产业技术由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环境生物技术共同组成。医药生物技术重点攻克癌症、艾滋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心脏病、糖尿病等危害人类的顽疾;农业生物技术着眼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环境生物技术重点用于清除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生物垃圾是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废弃物,是制造许多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产品的原材料。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和再生技术的三"R"模式,即对垃圾和废物采用消除、再循环和再生(remove、recycle、regeneration),清除石油副产品污染物及其他有毒物质,进行资源利再利用意义重大。 2.认识、开发和利用生命系统的要求 在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中,几项划时代科学与技术成果扮演着重要角色。汽车、飞机和航天器因为改变了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因而主宰20

消费者行为学25个案例与解析

引言 一天早上,你看到了你的同事手里拿着一款新型的“彩屏手机”,刚好正是你喜欢的那种,你会即时产生许多不同的念头,以下的几种想法,你是那种呢? 为她感到高兴,她的表情使你感到高兴; 很想下午就去购买这款手机; 因为她在炫耀,而产生一种厌恶的感觉; 决心不买这款手机,因为你不想与她相同; 有点自卑,因为自己还没有能力购买; 对自己的男友不满,因为他没有送给自己这款手机 …… 人类的行为可以简单归纳为刺激与反应的过程,作为最高等生物的人类,具有最复杂的刺激与反应系统。由于复杂而且动态,人类的行为学很早就成为一门正式的科学。 作为营销者,你的使命就是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上面描述的心理反应与过程发生的时间仅为0.2-1秒。不同的个体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反应,每天每一个消费者要处理数以万计的各种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果汁的市场,那么你的目标消费群是以亿计算的。这样庞大数量的心理过程,一个营销人员怎样才能把握主流,从而应用方法去改变人们的行为呢?答案只有一个: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行为在许多情况下是非理性的。例如,如果问你为什么会去购买一瓶娃哈哈纯净水,你能讲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吗?大部分人可以讲出原因,但并不一定符合逻辑。营销最让人着迷而又感到困惑的就是-----消费者不可捉摸的心思。 那么,你的产品是什么呢? 是金龙鱼食用油还是一种智能管理软件?是一种配电系统还是一种洗衣粉呢?也许是一间餐馆,一家立体影院。无论你的产品是什么,行为学都可以成为开启你营销心灵的钥匙。也许你现在正是一位啤酒公司的市场总监,每天都要与竞争对手展开着艰苦卓绝的价格战,你的专业知识告诉你啤酒都是一样的,闭着眼睛喝基本没有什么差别。你甚至正在怀疑广告要不要做。 从行为学的角度看,首先一个基本的问题:人为什么要喝啤酒呢?因为它比水解渴?因为它比牛奶有营养?因为它比果汁更健康?好像都不是,从行为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需求在起作用,一位经常喝啤酒的朋友告诉我,“因为喝啤酒感到舒服,每次只尝一口冰凉的青岛纯生,感觉自己就进入了一种轻松的环境”。他的需求是改变态度,进入轻松环境。而另外一位朋友说,“我和朋友在一起一定要喝啤酒,因为不喝酒显得关系较为陌生。”他的需求是表示亲近的一种信号。还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在卡拉OK我会喝很多啤酒,因为在那种场合一定要样。” 他要的是融入环境! 你也许会问:“你与我谈这些有什么用呢?” 如果我是你,我会开发一种新的啤酒,名字叫做“青岛纯熟”口号是“老朋友专用啤酒”。他是针对我第二位朋友的。 当然,这只是一种想法,不过你应该可以感受到,当我们从行为学的角度去看我们的产品,许许多多无法解决、没有思路的事情,会变得有趣而富于新意。行为学就是这样让我们将封闭的心灵展开,插上创造的翅膀,当然,行为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它所涉及的领域不仅涵盖了营销中90%的内容,而且在我们生活中也广泛的涉及到。 在行为学的学习过程中,你不是在记忆或是理解什么高深的概念,你是正在学会睁开你

组织行为学论文

《组织行为学》课程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班级 1512222 学生姓名魏xx 学号0900 2016年 9 月 20 日

浅谈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人力资源专业学生:魏xx 学号:0900 摘要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的组成要素主要是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企业组织行为进行调适,实际上就是对企业有限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深入学习领会组织行为学的实质,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激励机制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应用策略 一、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由此带来的压力,不仅体现在组织外部的环境方面,也反映在组织内部的管理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科学地掌握和运用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对于调动员工潜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注重企业人员行为与组织的协调,用组织行为方式确保目标归一 企业的成功管理者既不是单纯的设计专家,也不应只是精通领导艺术的专家。他们不仅要胜任自己的管理工作,还要有力地领导自己的团队同心协力完成既定目标。管理者必须要努力使企业员工的行为与组织协调,使员工的目标与组织的愿景归一。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对企业可以获得发展,对个人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使企业和个人的努力方向找到共同点,让企业目标的方向感、使命感与个人的荣誉感、追求感融为一体。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对立与冲突——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矛盾,企业内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在大多数企业中,都存在干多少活拿多少报酬的心理。而普遍存在的内部平均主义严重,没有体现多劳多得,有很多技术骨干人员抱怨,认为自己到年底的收入模模糊糊。这种心理直接反映在劳动组织和劳动态度上,对此心理和行为,就要从完善组织行为上着手。因此,项目负责人和经营管理人员,要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从细处着手,采取相应的措施,诸如表扬、晋升、奖励、培训等,用组织行为方式才能避免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背离的局面。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扩展型决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的购买决策,它一般是在消费者介入度较高,品牌间差异程度比较大,而且消费者有较多时间进行斟酌的情况下所作的购买决策。 2、有限型决策: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起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信息,以便在不同品牌之间做出较为满意的选择。 3、名义型决策: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未涉及决策,消费者问题被意识到以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中马上浮现出某个偏爱的品牌或产品,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4、冲动性购买: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5、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在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6、问题认知: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7、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点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 8、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9、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10、韦伯定律:个体可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 和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 11、学习: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2、经典性条件反射: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已有的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1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一个操作或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经由条件作业强化了的反应,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物的尾随,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会减弱。 14、刺激泛化:消费者对某特定刺激所作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 15、刺激辨别: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似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 16、认知学习:是学习者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变化。个体的行为并不是有行为结果的奖赏或强化所决定,而是由个体丢目标的期待所引导的。 17、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18、个性:指决定和折射个体如何对环境做出反应的内在心里特征。 19、品牌个性: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是指产品或品牌特性的传播以及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对这些特性的感知。 20、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21、文化:是某个特定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所习得和共享、用以指导其消费行为的信念、价值观和习俗的总和。30、亚文化: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同拥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习惯。 二、简答题、 1、简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具体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访问法、投射技术 决策导向研究法、体验导向研究法、行为影响研究法 2、消费者行为学在市场营销战略制定中的地位如何? 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 (1)市场机会分析:从营销角度看,市场机会就是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要。要了解消费者哪些需要没有满足或没有完全满足,通常涉及对市场条件和市场趋势的分析。 (2)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制定大多数营销策略的基础,其实质是将整体市场分为若干子市场,每一子市场的消费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需求或行为特点,不同子市场的消费者在需求和行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3)选择目标市场:深入了解消费者有助于识别哪些个体更多地介入产品的获取、使用等决策。 (4)产品与店铺定位:营销人员只有了解产品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了解其品牌或商店是如何被消费者所认识的,才能发展有效的营销策略。 (5)市场营销组合:新产品开发、产品定价、分销渠道的选择、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制定。 3、试述消费心理过程——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

清华大学消费行为学

清华大学消费行为学

消费行为学课件三、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有利于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有利于企业制定营销战略第二章 消费者购买决策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一)根据消费者的性格进行划分(二)按照消费者在购买时的介入程度和产品品牌差异划分(一)根据消费者的性格进行划分(1)习惯型购买行为对某种品牌或对某个企业产生良好信任感,忠于某一种或几种品牌,有固定消费习惯和偏好,购买时心中有数,目标明确。(2)理智型购买行为理智型购买行为是理智型消费者发生的购买行为。他们在作出购买决策之前一般经过仔细比较和考虑,胸有成竹,不容易被打动,不轻率作出决定,决定之后也不轻易反悔。 1、复杂的购买行为消费者参与购买的程度较高,介入程度高,了解品牌间的显著差异,会有复杂的购买行为,贵重物品,大型耐用消费品、风险较大的产品。 2、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如果消费者属于高度介入,但是并不认为各品牌之间有显著差异,则会产生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 (三)习惯性的购买行为如果消费者属于低度介入并认为各品牌之间没有什么显著差异,就会产生马惯性购买行为。 (四)多样性的购买行为多样性的购买行为指消费者购买产品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不深入收集信息和评估比较就决定购买某一品牌,在消费时才加以评估,但是在下次购买时又转换其他品牌。转换的原因是厌倦原口味或想试试新口味,是寻求产品的多样性而不一定有不满意之处。消费者介入消费者介入又称

觉获得的原始信息能产生许多其他类型的心理反应。来自外部环境的感觉信息(如在收音机里听到一首歌曲),假若收音机的歌曲能勾起某个年轻人对第一次跳舞的回忆,使他回忆起跟他约会女孩身上香水的气味,或是她的发丝滑过他面颊的感觉,这种外部感觉信息就能引发内部情感体验。这种被再次忆起的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情被称为“历史性意象”,而“幻想性意象”则是对感觉信息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想象性体验的反应结果。这些反应是享乐主义消费(hedonic consumption)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的感觉(续)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富有娱乐性创意的广告画面。差别阈限:能够使个体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变动量。它反映的是人们的感觉系统辨别变化或两种刺激之间差别的能力。如果营销刺激的变化太小,未能达到差别阈限,便不会被消费者感觉到。如降价。差别阈限的大小既受消费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如价格的敏感性),也受情境因素的影响(如彩色电视中出现黑白广告)。能引起感觉的变化量也与刺激的原始强度有关:原始刺激越强,则引起察觉所需的刺激变化越大(韦伯定律)。如等离子彩电的降价,宝马降价2%,晨报降价2%。但韦伯定律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工作:10元价格降低到9.99元消费者的感觉(续)阈下知觉与阈下广告阈下知觉:在听觉、视觉或其他感觉阈限值之下产生的知觉。阈下广告:在其他媒介背景上呈现极微弱或极短暂的广告信息,如在电影中快速闪现某产品的信息。其设想是,消费者虽然没有意识到广告的出现,但能够受到广告信息的影响。最早产生这一想法的是美国的一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题目自我的人格测试及其意义作用 学生姓名周李娜 学号20111333023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任课教师汪浩 二O一三年12 月22 日

一、艾森克EPQ-人格测试量表测评报告 1、前言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及其夫人根据其人格三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编制,分别为: 1.精神质(P)维度:测查一些与精神病理有关的人格特征。高分可能具有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不友好等特征;也可能具有与众极其不同的人格特征,如喜欢干奇特的事情,且不顾危险等。 2.内一外向(E)维度:测查内向和外向人格特征。高分反映个匕外向,具有好交际、热情、冲动等特征,低分则反映个性内向,具有好静、稳重、不善言谈等特征。 3.神经质(N)维度:测查情绪稳定性。高分反映易焦虑、抑郁口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倾向等特征。 4.掩饰(L)量表:测查朴实、遵从社会习俗及道德规范等特征。 EPQ结果采用标准T分表示,根据各维度T分高低判断人格倾已和特征。还将N维度和E维度组合,进一步分出外向稳定(多血质)、外向不稳定(胆汁质)、内向稳定(粘液质)、内向不稳定(抑郁质)四种人格特征,各型之间还有移行型。 2、测评结果 你的气质类型为:粘液质,倾向内向性格,情绪稳定。 粘液质解析 粘液质的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慢但灵活。 粘液质的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粘液质的典型表现:这种人又称为安静型,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由于这些人具有与兴奋过程向均衡的强的抑制,所以行动缓慢而沉着,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不为无所谓的动因而分心。粘液质的人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情感上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也不易流露情感,能自治,也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这种人长时间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其不足是有些事情不够灵活,不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惰性使他因循守旧,表现出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从容不迫和严肃认真的品德,以及性格的一贯性和确定性。 粘液质适合的职业: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会计、播音员、话务员、调解员、教师、人力人事管理主管等。 粘液质的行为表现:粘液质的人在面临压力时,不但不会主动应对,反而容易采取回避。压力越大,他们越容易通过各种消极形式来放松自己,比如玩游戏聊天等等。粘液质的人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去做。当然你不能把粘液质作为不主动争取的借口。比如如果两门课AB要考, B在A后面一天考,粘液质的人有时候会在A考前一天一直复习A,而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才急匆匆去复习B.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复习重点

1.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 2.消费者需要:指消费者对某一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欲望和要求,也称消费需求。特征:多样性、发展性、层次性、伸缩性、周期性、互补性和互替性。 3.动机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唤醒(使消费者处于较高水平的唤醒或激活状态)、方向(动机决定行为方向)、维持和强化(动机的作用表现为一个过程) 3.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构成:自我认知(即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自我情感(即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意向(即伴随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它常常表现于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发动、支配、维持和定向)。 4.自我概念与消费行为的关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能只有很少部分受到产品的功能性价值影响,更多地是受消费者所觉察到的产品之象征意义的影响。简言之,消费者所购买的和所拥有的产品是他的自我概念的反映,他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或者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倾向于购买什么样的产品。 在这里起作用的有两个原则,即追求一致性原则和增强愿望原则。追求一致性原则意味者消费者根据他的实际自我概念而消费,他认为自己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根据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角色来消费产品。另一方面,在内心深处,消费者有一种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理想和深切愿望,他也可能会采取行动来接近这些理想从而加强他的自尊。 5.生活方式:指消费者个体在与其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并且有别于他人的活动、兴趣和态度的模式。 6.AIO方法:AIO方法属于心理描述法,它是通过消费者的活动(activity)、兴趣(interest)和意见(opinion)来描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可分为一般性问题的AIO清单和具体问题的AIO 清单。不管采用什么类型的AIO问题,在通过调查得到相关数据后,都要进行心理描述分析。第一步,是确定哪一种生活方式产生了对某种特别产品的需求。第二步是在找出谁(具有某种生活方式的消费者)在使用这种产品后,根据20/80原则(帕累托原则),区分出谁是中度、中度和轻度的使用者。企业的主要营销目标就是那些重度的使用者。第三步是辨认出重度使用者后,考虑如何将自己的品牌与他们建立联系。这一步要分析重度使用者使用该产品的理由,即弄清他们所重视的产品或服务的利益。 7.感情:指消费者在一定的刺激下所产生的直接的心理上的感受和体验。 8.影响消费者情绪情感反应的主要因素:产品、服务、环境、心态、刺激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的主观特征。 9.感觉的特性:(1)适宜刺激:每种感觉器官只能反映特定性质的刺激;(2)感受性:对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3)适应:适应是指人们的感觉随着时间的延长,感觉的感受性即敏感性逐渐下降的现象。(4)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会使人们产生另一种感觉,或影响人们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在营销中的应用:使消费者获得对商品的第一印象;对消费者发出的刺激信号强度要适应人的感觉阈限;及时掌握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适应情况,刺激消费者产生新的消费需求,为新产品开拓市场;充分利用感觉对消费者情绪及自我意识的影响。 10.知觉的特性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及在影响中的应用:知觉的特性包括直接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可帮助消费者确定购买目标。所以营销中可以加大某些刺激条件,促使消费者对某种商品产生知觉选择;知觉的理解性和整体性可帮助消费者领会广告的诉求,所以可以利用这两种特性进行广告的创意。

动物行为学 自作答案

《动物行为学》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动物行为和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学研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为了满足个体生存和种群繁衍的要求,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动物的个体和 群体所做出的有规律、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就是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动物行为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类不断探索我们所处的世界,这不仅仅是出于好奇心,也是为了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作为一种社会动物,人类也希望通过了解动物的行为来理解自己的行为。 更好地了解动物行为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保护濒危稀有动物物种。濒危动物迁地保护时,需要研究、掌握动物的行为;研究动物行为有利于澄清关于动物疼痛和动物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2.简述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亚里士多德《动物记》----行为的基本观察、记录。 法布尔《昆虫记》----昆虫行为的系统观察和记录。 达尔文《物种起源》和《人类及动物的表情》等----行为的进化。 1947. 行为学期刊《Behaviour》(行为) 1953. 《Animal Behaviour》(动物行为) 1954. 《Insect Society》(昆虫社会) 1956. 《Behavioural Science》(行为科学) 1963. 《Experimental Journal of Animal Behaviour》(动物行为实验杂志) 1964.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Journal of Animal Behaviour》(行为实验分析) 1966. 《Physiology and Behaviour》(生理学和行为) 1970. 《Brain, Behaviour and Evolution》(脑,行为与进化) 1971. 《Behaviour Genetics》(行为遗传) 1978. 英国出版第一本行为生态学论文集《Behavioural Ecology—an Evolutionary Approach》1982. 第一本行为生态学理论专著《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 Ecology》 1983. 在Mainz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动物行为学讨论会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ur Ecology》第四版(Krebs & Davies) 1973. 《Learning and Behaviour of Animal》(动物的学习与行为) 1975. 《Applied Ethology》(应用行为学) 1975. 《Animal Behavioural Process》(动物行为进程) 1977. 《Bird Behaviour》(鸟类行为) 1977. 《Behaviour,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行为、生态和社会生物学) 1978. 《Behaviour and Brain Science》(行为和脑科学) 1980. 《Ethology and Sociobiology》(行为学与社会生物学) 1998. 《行为生态学》尚玉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蒋志刚,科学出版社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对动物的行为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即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研究法。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它们都进行大量的野外工作,以野外工作为主,但也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它们都十分注意推理过程,包括所研究动物生态学方面和自然选择对动物行为作用方式方面。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心理契约研究综述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心理契约理论文献综述 2009年5月22日

心理契约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心理契约是维系组织和员工关系的心理纽带,是维持和发展员工与组织间关系的内在力量。在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心理契约是企业留住核心员工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研究如何有效的管理心理契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国内外对心理契约的研究文献资料入手,分析了心理契约的概念和维度,并对其在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研究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心理契约,人力资源管理,综述 一、引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契约就被引入了管理领域。从8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企业竞争加剧,高科技的引入和低人力成本的追求,使企业裁员、组织合并、重组、缩减开支、新管理手段的运用等成了普遍现象,而与此伴随的则是雇员忠诚度的明显降低,心理契约的研究通过探寻组织动力,给许多尚不清楚的组织现象,例如:可感知责任的作用、委托人与代理人、组织与员工关系等问题以强有力的解释。同时,心理契约能够帮助企业积极应对新经济环境下雇佣关系的急剧变化,改善员工工作态度、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对心理契约的研究在80年代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 二、心理契约的概念和内容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心理契约是存在于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隐性契约,其核心是员工满意度。虽然这不是有形的契约,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 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与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而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其意思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 如果将员工的任务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将雇主提供的报酬分为短期和长期,我们也可以发现4种类型的心理契约:交易型,有详细的任务,雇主提供短期

【精品】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学概述 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和生产、分配、交换一起构成社会经济的整体,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消费者: 1、广义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狭义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家庭. 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 1、广泛性、分散性。 2、多样性、复杂性。 3、易变性、发展性。 4、非专家性、可诱导性。 消费者的意识: 1、含义:指人的神经系统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等变化的知觉和认识。简言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自觉反映。它的产生依赖于劳动和语言. 2、意识的层次:潜意识;潜意识也称无意识、边意识,半意识。 消费者心理现象构成: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心理现象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态度,兴趣,价格观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学科基础:消费者行为学就是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各种规律的科学和学问。 消费者行为学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标志有: 1889年社会学家凡伯伦出版《有闲阶级论》; 1901年心理学家斯科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原理可运用在销售和广告中,并发表了12篇论文,1903年汇集成《广告论》; 1908年心理学家盖尔出版《广告心理学》 1905年梅森*海尔主持的速溶咖啡的研究是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对消费者购买研究的典型代表。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 研究消费者行为学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了解消费者行为及其变化趋势,科学地制定营销战略(STP)和营销策略(4P),更好地满足消费需要; 2、可以帮助和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进行购买决策,保护消费者权益;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 物 行 为 学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号:222012314011030 姓名: 计爱霞

关键字:生态环境蚂蚁搬家保护 摘要 (1)奇妙的蚂蚁社会 蚂蚁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类社会性昆虫,小小的蚂蚁早在一亿多年前就已经居住在地球上了,与恐龙为同一时代。随著地球环境的变迁,躯体庞大的恐龙早已灭绝,而身躯细小的蚂蚁却仍活跃在地球上。它们依靠群体的力量取得食物、生长、发育及繁衍后代,它们成功地适应了地球上各种恶劣的环境,造就了繁荣鼎盛的蚂蚁王国,全世界的蚂蚁共有260属、16000种,其数量在一百多万种陆生动物中首屈一指。 (2)蚂蚁搬家 1.与其它许多动物一样,蚂蚁也是一种需要抢占并保护自己地盘的动物,当蚂蚁窝附近出现别的蚁群时,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两个蚁群之间就有可能发生激烈的冲突,其结果是失败者失去自己原来的家园,到“远方”避难。 2.某些种类的蚂蚁本身就有建立多个蚁窝的习惯,当其种群数量较大时,就会本能地开始建立新的蚁窝,以便分流出去一部分蚂蚁。. 3.由于蚁群数量增加造成在蚂蚁窝附近的食物短缺,需要寻找新的食物来经过工蚁们充分的考察、准备,终于发现了一处食物更加丰富的地域,于是,蚂蚁们通过发出某种特定的气味信息,就开始了举家大搬迁行动。 (3)蚂蚁群体的建立 蚂蚁建立群体是以雌蚁与雄蚁通过婚飞方式相识交尾为起始点,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带翅膀的年轻雌蚁从蚁巢飞向空中,吸引了许许多多雄蚁的奋力追赶,只有那身强力壮的雄蚁捷足先登,有幸在飞行中或飞行后与雌蚁交配,”新郎”在交配后不久就死亡,留下遗孀蚁后独自过著孤单的生活。受精后的雌蚁脱落翅膀,在地上选择适宜的土质和场所筑巢,产下第一批受精卵。蚂蚁为完全变态类昆虫,它们的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