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第13课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第13课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第13课 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是山美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美术的风格与创新的第四课,上好这课尤为重要。使学生能够大致的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 2、教学指导思想:一、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两全”,即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大量的图片,

使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使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加强学生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增强对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在教学中,紧紧把握一个思想: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必然性。

2)、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具有怎样的变革作用。

教学难点: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观,与中国传统美术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术观,是产生自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明历史中的,两种美术观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美术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美术技法,并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 5、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二、说教法:

总的来说,我这节课运用方便快捷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是现代教学的需要,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在这个课件中,为了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我运用的教法有:直观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音乐陶冶教学法……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在所有教法中,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是我探索的特色教法之一。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让学生全面发展,美术欣赏课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这个小范围,要在欣赏美术的同时,穿插历史、文学、音乐等学科知识,使美术教学“活“起来。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要培养的是会学习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交给学生的学法有:自学讨论法、质疑法、学科渗透互助法、练习法、观察描述法、导学式小组合作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我是这

样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的:

一)、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时间约为5分钟)

知识回顾本册二单元第三、四、五课中关于中国传统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区别于西画的主要特点,接着展示20世纪以来的多幅中国画作品,提出问题: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与传统绘画相比有何不同?引出课题—板书:《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二)、讲授新课(时间约为30分钟) 20世纪中国画创新与继承的历史背景

A、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起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大旗。

B、在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新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 1、写实改造中国画——中西融合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艺术家,提出“写实改造中国画的观点”,主张引进西方绘画观念与方法,使其与中国民族传统相“融合”或“协调”,以振兴中国绘画。代表画家:徐悲鸿、蒋兆和、林风眠等 A、徐悲鸿:

(1)生平简介及主要作品(2)《泰戈尔像》与黄慎人物画比较,学生讨论并回答两者的异同黄慎人物画:写意,运用线条塑造形象,强调了用笔的书法式表现和韵律感《泰戈尔像》:写实,中国画笔墨与西方解剖、明暗相结合,注重对形象特征的刻画。(3)欣赏《愚公移山》极具现实意义的作品。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4)《群马图》与古代绘画比较 B、蒋兆和:直接表现现实生活苦难的艺术家其代表作品《流民图》:高2米、长12米,称得上是巨幅长卷,通过一百多个不同人物的造型,真实地反映出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浓缩了中华民族那段屈辱的历史。《流民图》饱含着艺术家的心血,也体现了蒋兆和的大智大勇。 C、林风眠:受印象主义影响,提倡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将墨与色大胆结合,“弃写求画”。(1)代表作品《山村》与董其昌作品比较,讲述林风眠作品的特点(2)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皴法

折带皴、披麻皴、斧劈皴、米点皴等

2、继承传统又秉承时代新精神的画家——借古开今

以齐白石为代表的艺术家,在坚守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开拓个性化的情感形式,成为“借古开今”的开拓者。

代表画家: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潘天寿等 A、齐白石、黄宾虹简介

B、齐白石作品欣赏:绘画强调“似与不似”之间。

C、黄宾虹作品欣赏:以“黑、密、厚、重”的用笔为特点。

D、李可染作品欣赏:把光线引入画面,形成了“境深象实”山水艺术图式,具有新鲜、浓郁的时代气息。

E、潘天寿作品欣赏:以构图险峻而著称,擅长以生活中常见花草入画,并创造了花卉与山水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3、新生代画家作品欣赏讲解三)、课堂练习(时间约为5分钟)动手创作:

听一段乐曲,感受旋律,自己创作一幅现代派的绘画

要求:以客观的现实为依托,运用变形、夸张等现代派手段,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思想。内容要新颖,大胆创新,并能向大家展示讲解自己的作品。四)、课堂小结:

利用表格回顾本课知识。板书设计: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1、历史背景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 2、中西融合

徐悲鸿、蒋兆和、林风眠为代表“写实改造中国画的观点”融合性绘画——振兴中国绘画 3、借古开今坚守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开拓个性化的情感形式代表画家: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潘天寿等 4、小结利用表格回顾本课知识

第13课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课型欣赏课所属年级高一年级

所需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起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大旗。在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新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一部分美术家积极引进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方法,在世纪初形成了学习西方绘画,兴办美术学校的热潮。“写实改造中国画”,主要针对明清时期文人墨画模拟古人笔法,缺少新的创造而进行变革。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风格画家与古代画家作品的比较中,可以部分了解这种变革的特点。还有一部分画家,如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他们虽然也反对摹古泥古,但力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尊重艺术个性,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出新,但他们的革新主要限于建树自己的独特风格,或给作品注入一定的新内容,而不是动摇和改造传统模式。他们的贡献在于发展传统,使传统绘画更加完满,以及创造自己的艺术个性。将传统绘画推向艺术高峰。

本课从两种不同类型的画家对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中分析传统国画变革的特点,进而引发了新中国国画艺术丰富多样的新风格,使中国画以独特的现代品格立于当代世界美术之林。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传统国画应该有所认识,加上第二单元中西美术比较的学习,对中国传统绘画以及传统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区别也有所了解,但对于将两种艺术形式用一种表达方式表现出来,学生可能就有点分辨不清了,所以如何让学生辨别中西绘画的结合点及产生的新的艺术样式就是这节课所要解决的。

教学思路

我的教学思路基本上是这样的:既然这节课是阐述中国画创新与传承,就势必画涉及西方绘画对中国画的影响,所以复习第二单元的中西美术比较是很必要的。接下来就是针对中国画变革的历史背景及相关因素展开教学,然后就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两个艺术类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其各自的特点,紧接着再根据所学内容对中国画的创新与传承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最后总结提升创新与继承将引领中国画走向更高的艺术境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从新中国画与传统文人画的对比入手,介绍20世纪中国美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走的变革特点,使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原因和主要现象。通过山石皴法的临摹感受笔墨,理解中国画变革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笔墨实践感受领悟变革的原因、通过教师分析学会思考讨论创新的特点,通过中西美术比较提升对艺术文化大融合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世界多元艺术文化,培养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教学知识点及重难点教学知识点:一、中国画变革的原因

二、“中西融合”型画家

三、“借古开今”型画家

四、丰富多样的新风格中国画

五、中西方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教学重点: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必然性。

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具有怎样的变革作用。

教学难点:辩证的看待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不能一味西化,也不能

摹古不前,中西方的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早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笔墨是中华艺术的瑰宝,但是“笔墨当随时代”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艺术前行的魅力所在。

教学工具教材、笔墨纸砚、多媒体、展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

一、组织教学、准备教学用具。

1、教师:“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的内容,我们大家来回顾一下第二单元的中学美术比较”注:如果学生回答得好就表扬鼓励一番,如果学生明显的忘记了,就提醒他们无论学什么都要温故而知新。小结:传统的中国画走的是主观倾向的道路,西方古典绘画走的客观倾向的道路,这就是中西方最大的区别。

2、教师:“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中发展的,通过中西方美术的比较,结合时代的变迁,中西方的艺术在相互交融中对对方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于是中国的传统绘画也在相应的历史背景下遵循着时代发展的规律由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们进行着积极而明显的变革与创新,这就是我们即将进行的关于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播放课件

3、展示本课知识点

4、笔墨小尝试(临摹山石的皴法)注:由于接触国画的学生很少,所以在没有实际观察和自己对其有任何情感的基础上纯粹临摹,相信不会出很好的临摹作品,但是也不排除有国画基础和有天赋的同学也许会临出好的山石。教师:“如果脱离客观实际,没有画者自

身情感溶于画面,再高的笔墨技巧也很难打动观众。”

学生针对课件上的提示回答相关内容。

学生观看课件,了解本课学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利用准备好的笔墨纸砚进行山石

温故而知新,相当于本节课的引子。

通过中西美术对比,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对中国画继承了什么,创新了什么有了理论依据。

除了强调笔墨技巧和墨色变

化,还要注重实际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注入,这样作品

才会有感染力。

皴法的临摹练习。

初步感知

二、分析中国画创新与继承的原因。教师:“既然我们知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因应该主客观相互结合。那么20世纪的中国画面临着怎样的局面?(一)、中国画变革与创新的原因。 1、首先旧文人画家因袭守旧,墨守水墨

的程式举步不前使中国画的创作步入僵局。 2、“五四运动”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

高举反对封建文化的大旗,对美术的变革也势在必行。

3、在这场美术变革中,出现融合型画家

主张“用写实改造中国画”

而另一些画家则在继承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有价值的创新。(二)“中西融合型画家”与“借古开今型画家”的介绍。 1、“融合型”画家

(1)徐悲鸿: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

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愚公移山》等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奔马》《八骏图》(2)李可染:他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万山红遍》《漓江胜境图》《牛》(3)林风眠:他将西方的艺术风格结合中国民间美术的装饰趣味有机结合,以方形构图样式开创了中国画的新面貌。《仕女图》

《风景画》(4)蒋兆和:他的西画技巧结合中国笔墨,以西画改良中国画的艺术理念与徐悲鸿不谋而合。《流民图》

学生通过看书和教师的分析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画变革和创新的原因。

可以先让学生谈一下对徐悲鸿的认识及他的作品。

感受李可染的画作。

回味中国画的画幅样式领略林风眠的构图风格

分析中国画变革与创新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古今中国化的特点。

了解融合型画家的艺术特点和作品风格。

乐中体验

思考讨论一:人物画、花鸟画革新了什么继承了什么?

提示:从造型、明暗、色彩、审美追求上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要不断引导)

引导学生要学以致用分析,

思考讨论二:山水画革新了什么继承了什么?

小结融合型画家的艺术主张:徐悲鸿“写实改造中国画”

林风眠“齐写求画,墨色结合”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要不断引导)

学会概括再次感知

2、“借古开今”型画家(1)吴昌硕:他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

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梅花》《墨荷》(2)齐白石: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

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虾》(3)潘天寿:齐白石的画让人感到亲切,潘天寿的画让人感到震动;一个洋溢着生活的情采和趣味,一个勃发着精神的张力和豪气。前者以自然流露为上,后者以刻意经营为工,潘天寿追求的是雄大、奇险、强悍的审美性格。《映日荷花别样红》(4)黄宾虹:他的黑、密、厚、重的画风、浑厚华滋的笔墨中,蕴涵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

介绍艺术大师齐白石(对齐白石学生应该多少有些了解)

体会潘天寿的构图。

欣赏体会白宾虹、黑宾虹的区别,将青绿与水墨山水相融合认识“借古开今”型画家及

作品,分析传统绘画的革新。

讨论探究

思考讨论三、“借古开今”型画家创新了什么?

从题材、色彩、审美追求上思考。 3、分析讨论四:对应画派与作品连线(具体见课件)

先让学生从书中了解文人画再引导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文人画往往追求闲情逸致、属于贵族画,用色讲求墨分五彩,追求雅致,而齐白石他们则将国画变得雅俗共赏。)

主要同文人画比较。达标拓展

三、分析讨论五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教师:“通过我们刚学的知识将中国画的古今进行比较”。

四、在融合型画家和传统型画家的推动学生互动讨论回答

通过达标检测看学生学习下新中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画家,使中国画的面貌焕然一新。如:刘文西《祖孙四代》、方增先《说红书》、石鲁《转战陕北》、关山月《绿色长城》贾又福《太行丰碑》。五、中西方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1、西方绘画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再到

现代派其中是受得中国京剧以及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2、中国传统绘画在西方人郎世宁把西画

技法带入中国以及中国留学生把西方技法引入中国的交流中慢慢产生了一些融合。

体味新中国丰富多彩的新风格绘画。

引导学生理解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的。标达成度。

欣赏中国新风格绘画,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总结升华

六、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1没有传承的创新,其作品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中华民族文化这个最基本的元素与特征。

2任何艺术都不能脱离生活、闭门造车,只强调师承,“笔墨当随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国画也应该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在风格上创新求变,在题材和技法上,进行探索、创造和创新。

3吸收西方艺术精华,融合本民族艺术特色,创造更高境界的艺术精品。

让学生在理论上提升一个高度。

板书设计

一、中国画变革的原因

二、“中西融合”型画家

三、“借古开今”型画家

四、丰富多样的新风格中国画

五、中西方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课件操作提示:凡是课件出现的图片都可以放大,请注意点击。(除了中西方艺术的交流与融合的图片不能放大。)教学反思设计亮点:本课的设计亮点在于融汇中西,贯穿古今,把20世纪中国画面临

怎样的时代背景以及产生了怎样的变革与创新,包括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为中国画发展做出贡献的两种类型的杰出画家及相关作品的分析及介绍。

本课在回顾以前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明确中西绘画的差异,带着这种认识结合融合型画家和传统型画家的艺术风格及作品特点分析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在通过具体作品古今对比深入了解20世纪中国画变革的主要现象。教学建议:因为有第二单元知识的基础,所以能帮助他们了解革新的艺术作品具备哪些特点,但是由于艺术课是间周上,加之课程结束那么久,所以复习一下是相当有必要的。对于这节课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中国画发展到这个时间为什么需要变革。既然变革就会有一定的方向,所以对中国画如何变革,出现怎样的现象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清楚。并且还要指出,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变革都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分清这两种类型画家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的艺术特点。这样就能让学生保留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热爱,同时也能认清任何优秀文化都需要不断地继承和创新才能够得以长久的进步与发展。存在问题:在教学预设方面做得不够理想,本来感觉学生应该知道的学生却知之甚少,认为他们不太清楚的地方他们却有所了解,这主要反映在对学情掌握不够精细。教师在备课时应把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教学问题及现象都要预想到,这也是体现一位教师是否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高超教学技巧的准则。

高中美术_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齐白石的艺术世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 一、课前准备: 典型图片的搜集,视频资料的筛选,课件制作,课堂材料的准备。

学情分析 在视觉文化盛行的今天,高中学生思维开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在生活和学习中能经常接触到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美术活动和美术现象。但要让他们进行评价或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或感受时,往往表达比较浅显或人云亦云,鉴赏的语言组织不够明晰,也不会主动运用美术语言语汇进行表达等问题,从诸多方面说明现在的高中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深入学习和关注不够,没有形成良好鉴赏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除此之外,学生对于整个东西方美术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发展及艺术流派和经典作品缺少系统的认知。 鉴于这种情况,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20世纪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引导学生从观、感、惑三个方面去引导学生,特别是从美术角度去分析其作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到鉴赏作品的思路和角度,客观认识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效果分析 这节课主要采用了讲授和探究的方法,设置了较多的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给学 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动脑思考。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对于一幅作品的鉴赏开始 了思考,而不再是人云亦云,能从内心的感受来进行一幅作品的评价,并对20世纪中国画创新 与发展的原因、形式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授课过程中,对于白石老人作品的分析,主要从题材、技法、色彩、章法布局等方面进行 分析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白石老人作品的独特魅力,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形式等方面的创新。 最后通过探究和评价的环节,加深了学生对20世纪中国画的变化与发展的认识,加深对作品的 感受和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儿童水墨画教案(奇课程)

第1课彩墨游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接触传统水墨画的工具材料,对水墨画基本用笔、用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运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尝试完成一幅水墨小品画。 2.通过体验尝试、感受传统水墨画的韵味,感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传统水墨画工具材料的特性,学生对水墨画基本用笔、用墨方法有一定了解,会使用水墨绘画语言表现自己体会到的物象。 教学难点: 学生大胆尝试传统水墨画工具材料、自然地用点线面组织画面,学生在笔墨造型能力方面能有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水墨画工具材料、教具。 教学过程: 一、认识水墨画材料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在美术课堂上认识一些新的小伙伴,看看你们桌上的小可爱,它们很特别吧?摸摸看,闻一闻,感受一下吧。(说说你的感受。)它们和我们平时用的工具材料有何不同? 二、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1.出示一幅图,猜猜看,老师用了桌上的哪些材料?怎么画出这幅画的? 2.按你猜的办法试一试,老师用了十秒,给你们一分钟吧,提出活动要求:分小组合作尝试笔墨游戏。集体协作完成,小组长和小组成员商量,要求先由同学们大胆地在纸上用墨和水在宣纸上留下痕迹。其他同学观察笔墨的变化。师记时,一分钟任务。

卫生习惯作要求,轻拿轻放,惜墨、惜纸、小心不要弄脏衣物。 展示作品,让学生们说说你是怎样完成的,评价引导,贴上“标签”干、湿、浓、淡、焦,分类。 宣纸,是笔墨的舞台,水是墨的灵魂,墨注入了水,就活了,就有了千变万化的模样。 三、玩水墨,观察墨色变化体验运笔方法。 1.游戏,点点和线条。 孩子们领到自己小组的“任务卡”分成点点组和线条组,完成“模仿任务”和“创意任务”,分享经验,合作画点和线,组员互相学习,认真听各小组代表发言、经验分享。(画点线的要求,是墨色要有焦浓淡干湿的变化。) 提示孩子们用笔方法“立起来”、“倒着”(中锋、侧锋等),笔腹蘸淡墨,笔尖蘸浓墨,笔蘸淡墨,在笔毛根部加浓墨,你还有什么好点子? 四、师生创作,一起玩彩墨游戏。 教师示范,笔墨还可以这样玩,“浓破淡”、“淡破浓”、线在宣纸上的游走、嬉戏。 学生作业,点、线、彩结合,注重墨色变化。 第1课彩墨游戏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接触传统水墨画的工具材料,对水墨画基本用笔、用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运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尝试完成一幅水墨小品画。 2.通过体验尝试、感受传统水墨画的韵味,感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13课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第13课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叫刘国栋,是胶南市第八中学的一名美术教师,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是山美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美术的风格与创新的第四课,上好这课尤为重要。使学生能够大致的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 2、教学指导思想: 一、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两全”,即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大量的图片, 使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使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加强学生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增强对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在教学中,紧紧把握一个思想: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必然性。 2)、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具有怎样的变革作用。 教学难点: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观,与中国传统美术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术观,是产生自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明历史中的,两种美术观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美术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美术技法,并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 5、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二、说教法: 总的来说,我这节课运用方便快捷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是现代教学的需要,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在这个课件中,为了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我运用的教法有:直观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音乐陶冶教学法…… 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在所有教法中,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是我探索的特色教法之一。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让学生全面发展,美术欣赏课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这个小范围,要在欣赏美术的同时,穿插历史、文学、音乐等学科知识,使美术教学“活“起来。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要培养的是会学习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交给学生的学法有:自学讨论法、质疑法、学科渗透互助法、练习法、观察描述法、导学式小组合作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我是这

小学中国画教学初探

小学中国画教学初探 中国画亦称“水墨画”,它以笔墨为载体,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文化艺术的象征和瑰宝,是一方艺术创造与思想升华的沃土。挖掘、发扬中国艺术的优秀传统,是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艺术,提高儿童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在中小学开展广泛的中国画教学,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中国画教学历来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传统中国画教学,提倡“师法古人”,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国画教学方法。因此临摹一直成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设定一个共同的模式标准,让学生去达成,学生面对的是反复的枯燥的技法训练,没有太多的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冷却,对中国画的热爱也无从谈起,这种重技法轻创新的课堂教学这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产生巨大的危害作用,如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作品为范画,这极大地束缚了儿童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创新精神。相反,也有一些青年教师,把画儿童画的方法用在水墨画教学上,一味地勾线填色,这样岂不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画传统阉割了吗?针对一贯中

国画教学出现的弊端,本着艺术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能力,以及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能力这一教育理论,我们对中国画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在几年的儿童国画教学中实践证明,在教给孩子笔墨技巧并强调突出中国画特点的前提下,应该让孩子们自己有决定作画对象、构图安排及色彩表现的广阔空间,真正使画纸成为儿童自由驰骋、大胆泼洒的表现天地,将传统的中国画技法与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儿童中国画教学的成败因素。下面是本人在小学日常水墨画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以线描画为基石、锤炼线条,打好水墨画基础 以线为主的笔墨效果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线描画是儿童相当喜欢的一门传统艺术,它也讲究用笔,突出线条的浓淡粗细变化,而水墨画是以线条为主的笔墨艺术,练习线描画可以为学好水墨画打好扎实的基本功,二者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线描画与水墨画实际上是同源的,中国画的“白描”其实就是线描画,二者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也由于此,线描画线条的抽象韵味也就很自然地融入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使水墨画对线条的表现超出形象之外,获得了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在进行水墨画教学的过程,与线描画教学联合起来,把学生在线描画课堂上掌握到运笔的浓淡粗细变化援引到水墨画教学之中,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

高中美术_课堂实录】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美术鉴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课本的第三单元《美术的风格和创新》第13课《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本课从20世纪初的中国画的两大主要流派入手,通过和古代的中国画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对比,体会中国美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进行的变革,使学生了解在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中,美术的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流派的继承和创新的特点。 二、教学要求: 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力求多样和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近现代绘画中的两个大的发展取向——传统型、融合型、区别不同 取向的特点及其代表画家、作品。 2、技能目标:通过鉴赏有代表性的作品,掌握其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能根据所学知识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评析。 3、人文目标: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不同流派的美术其发展变革的特点的探知欲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画在师古人、立足传统而秉时代精神的革新的发展。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具有怎样的变革作用。 2、教学难点:中西方美术的审美的区别,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观,与中国传统美术的重笔墨、重神韵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术观的冲撞,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也让美术领域走向了变革的潮流中,怎样继承传统和发扬传统,怎样将西方的元素和中国画的融合,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五、教学方法: 教法:激发学生兴趣、作品赏析 学法:学生欣赏探究 六、教学用具:课件PPT、 七、教学过程:

国画教学方案(活动za)

第一课时:中国画的点线面 一、教学目标 . 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使用方法。 .学习中国画的点线面。 二、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三、课时安排 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绘画 教学难点:点线面的绘画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有关菊花的知识,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花卉的技巧特点,用写意国画表现菊花。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二、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三、课时安排 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画表现的菊花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菊花的外形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学习荷花的写意画法,使学生了解国画写意花鸟画的特点,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思想到和感受国画的笔墨情趣,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体现创新精神及我风格。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突出美术特色,渗透人格、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祖国绘画艺术的感情。 二、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三、课时安排 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特点。理解和感受国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墨色浓淡的把握以及用笔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临摹写意花卉,便学生将前课所学的《中国画的基本知识》用于实践,并初步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珍爱自己的民族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二、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三、课时安排 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画写意花卉的作画步骤。 教学难点:用笔、用墨、着色的技巧。

少儿国画教学计划

儿童中国画入门教学计划适应年龄:5到9岁儿童 教学内容: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厚,清新雅致,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和学习中国画,是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此次中国画教学的内容,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和理解能力,主要定为小写意花鸟鱼虫,蔬菜瓜果,穿插书法教学。选取身边孩子感兴趣的小动物和花花草草,水果为主要内容,是因为一方面孩子对这些对象较为熟悉,感兴趣。二方面,这些是较为容易绘制的对象,对于年龄小的孩子,也可以完成。穿插书法教学是因为一方面让孩子感受书法用笔在绘画中的作用(这点很重要),在小写意画中,也需要孩子自己的提款来完整幅画的创作。二方面:从小学习书法,让孩子懂得汉字的间架结构,对以后钢笔字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和好处。 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起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继续学习的动力。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合当前素质教育中的主题性发展,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中想象,成长。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找到学习中国画的方法,为进一步学画打下坚定的基础。 课程安排:每周两个课时,学时暂定一年 教学具体计划:将全年分为四个学习阶段,分别为前两个月的学习,中间三个月的学习,其后四个月的学习,和最后三个月的学习。 法课,大楷的练习仍然坚持下去,加入讲解一些字形结构特点,让孩子更好的了解汉字。第二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做到每个孩子对于国画的审美都有所提高,能独立临摹小画幅花卉,提升自己在学习国画方面的成就感,为继续学习增添动力。 其后四个月,也就是第三阶段的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第一个月,延续上一阶段对于简单花卉的学习,温习学过的每种花卉,大量练习。从第二个月开始,逐渐开始加入一些笔墨技巧的讲述,比如皴擦点染的不同效果,墨的干湿浓淡等等,教学安排上应该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在单元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入手临摹名家名派作品,仍然采用示范跟画的方法,画稿的选择也应从简入难,选择一些简单的大师的作品进行讲解和示范,比如:齐白石的花鸟画、郑乃珖的小写意花鸟等。由于学习难度的逐渐加大,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孩子,以免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后产生厌倦或倦怠感。也可举行一些有意思的活动,比如制作国画小扇面或是小贺卡,再提起孩子的绘画兴趣。这一阶段的学习,难度略大,所以安排此课程时间较长,旨在阶段课程结束时,孩子能够对国画在潜移默化中有更高一层次的认识,能够独立地临摹完成一些简单的花鸟画稿,并且能够结合写生,为之后的创作学习做充分的准备。每月一次的书法课程,继续讲解字形结构,并加入书法中的运笔技巧的内容,让孩子写出一手好字来。 最后三个月,除了要不段巩固二三阶段的学习内容,继续临摹名家作品之外,教师应开始讲授一些构图,书画印及落款方面的知识。这一阶段应临摹、写生和创作并肩进行,逐一温习之前所学知识,此外,加入翎毛鸟兽的学习,花与鸟穿插学习,鸟,草虫,走兽,树石依次进行学习,都以小写意为主。之后逐渐变示范临摹为写生创作,根据之前临摹过的画稿,结合盆景或标本进行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构图的笔墨的变化,根据不同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巡回辅导。书法的学习,视情况,进入临帖阶段,主要还是以楷书为主,还可加入隶书的学习。这样,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就可以独立的完成一些,完整的花鸟画创作(带题款),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本领,在学习中国画和书法的过程中得到熏陶,想象力和思维方式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最关键是,孩子很好的利用了课余的时间,快乐的学习,在学习中健康成长。篇二:国画教学计划 国画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画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传统绘画,凝注着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审美精神,它历史悠久,

第三课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第三课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体验中国画的题材分类及审美特征。 2.学习中国画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法,体会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风貌。 3.激发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动手临摹或写生,体验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貌。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每课的内容,准备必要的演示用具。 2.学生准备:购置必备的中国画工具和材料,根据每一课的具体内容做好相关准备。 【教学过程】 第1节学会欣赏、认识材料 新课导入:激发兴趣,敢于质疑,以达到共同探究的目的。 艺术是文化的产物,故,艺术要与文化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而中国画的形式和一般的绘画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梦溪笔谈》中说到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得到客人送的《按乐图》很兴奋,王维说这是画的《霓裳羽衣曲》第三遍的第一段,客人不信,请来乐工演奏那段舞曲,这才信服。因此说,图画只能画出一瞬间的演奏活动即“止(只)能画一声”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过程。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空间、环境、音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象;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但诗是含蓄的,不及画的直观通俗易懂。历来有诗、书、画同源之说,三者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都是写心、写思想、抒发感情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历来的书画家,一般都精于诗词创作,如大画家、大文豪苏轼评价唐代的诗、书、画大家王维:“观摩诘画,画中有诗;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达·芬奇说:“画是哑巴诗,诗是盲人画”。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清代文学批评家姜夔指出:“舒(抒)写胸臆与发挥景物结合起来”。艺术家完成画的创作后,再作一首题画诗,这样画与诗相互补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使艺术家的艺术境界(作品),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诗情

第13课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第13课 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是山美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美术的风格与创新的第四课,上好这课尤为重要。使学生能够大致的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 2、教学指导思想:一、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两全”,即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大量的图片, 使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使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加强学生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增强对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在教学中,紧紧把握一个思想: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必然性。 2)、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具有怎样的变革作用。 教学难点: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观,与中国传统美术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术观,是产生自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明历史中的,两种美术观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美术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美术技法,并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 5、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二、说教法: 总的来说,我这节课运用方便快捷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是现代教学的需要,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在这个课件中,为了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我运用的教法有:直观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音乐陶冶教学法……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在所有教法中,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是我探索的特色教法之一。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让学生全面发展,美术欣赏课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这个小范围,要在欣赏美术的同时,穿插历史、文学、音乐等学科知识,使美术教学“活“起来。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要培养的是会学习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交给学生的学法有:自学讨论法、质疑法、学科渗透互助法、练习法、观察描述法、导学式小组合作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我是这 样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的: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教学目标:从新中国画与传统文人画的对比入手,介绍20世纪中国美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走的变革特点,使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原因和主观现象。 教学重点:1、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必然性。 2、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具有怎样的变革作用。教学难点: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观与中国传统美术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术观,是产生自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明历史中的,两种美术观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出了完全不同的美术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美术技法,并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五四”运动视频、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作品。 问题:1.前部分中国画与后部分中国画有何不同?(学生思考、回答) 2.中间的视频讲述的什么事情?与前后这两部分中国画有何关系?(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介绍时代背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起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大旗。在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新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 二、新课探究。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20世纪的中国画究竟有哪些创新和继承:(一)中西融合 1.徐悲鸿。 多媒体展示①黄慎的人物画、②徐悲鸿《泰戈尔像》、③伦勃朗自画像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①与②有哪些不同?②与③有哪些相同之处。 总结:20世纪人物画写实,中国画笔墨与西方解剖结构的结合,更重形象特征的刻画。 2.林风眠。 多媒体展示①王希孟《千里江山图》、②林风眠《小溪》、③霍贝玛《乡间村道》。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这三幅作品比较,林风眠的《小溪》有哪些特点?融合了哪些西方绘画技法? 总结:中国古代山水画:长卷、立轴,散点透视

中国画教学反思

中国画教学反思 Reflection on Chinese painting teaching

中国画教学反思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下面是小泰收集到的关于中国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深爱国内外广大人民的喜爱。从小培养学生对本民族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对祖国艺术传承的重要途径。中国画教学在小学内较难开展,这是由于孩子年龄小,对笔墨的运用技巧很难掌握。在中国画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体验——发现——想象——创造的心理发展过程,尊重学生,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的愿望。 一、认真观察,提高学生的兴趣. 中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一瓶墨水一张宣纸就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迹象。刚开设国画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玩墨,玩笔让其发现笔的运用如侧画,竖画会产生不同笔迹,墨加水分多、少会产生浓墨、淡墨等多种不同观赏感观效果。学生对笔、墨、水、纸产生兴趣后再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名词,如运用中锋、侧锋、勾线、点厾等。

二、以中国画的笔法墨法练习为根本,感受笔墨情韵,变枯燥为乐趣。 中国画技法的掌握与恰当运用可以延伸艺术形式和艺术学习者的视野,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让其深刻体验创造过程中自主创造的乐趣和收获,美术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才真正具有效果,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转化成智慧。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游戏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让学生通过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粗细,干湿浓度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第“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复运行……游戏结束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墨色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激起了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训练的热情,以期提高运用、表现能力。同时,欣赏一些名家作品,让学生观察和领悟画家是怎样在宣纸上通过特定的表现手段来表现各种不同的对象,抒发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实际练习时,要让学生认识毛笔、水、墨和宣纸这些特殊工具材料的独特性能,通过选择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各种事物,产生不同的笔墨情韵,如,学画金鱼,用笔要洒脱飘逸,用笔清淡,才能给人活泼、轻松的情趣。画藤蔓时用笔要沉着有

中国画技法课程题库

中国画技法课程题库 一、写意人物试题库之一 1. 教学课题:理解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基础理论,掌握传统写意人物画的表现技法。质量要求:方法正确, 真切体现原作的笔墨造型精神。 数量要求:2幅作业,四尺三开以上。 评分标准:能正确地把握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基本方法,比较准确地体现范作的笔墨造型艺术精神。 2. 教学课题:如何在写生中正确运用传统写意人物画方法。质量要求:造型生动,构图完整,具有一定的 笔墨表现力。数量要求:2幅作业,均为四尺整张。评分标准:能发挥传统写意人物画的艺术特性,有一定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3. 教学课题:较好把握写意人物画语言的艺术精神,在实践中较好地运用传统写意人物画技法。 质量要求:笔墨表现较为生动、整体效果好。 数量要求:2 幅,尺寸均为四尺整张。 评分标准:能较为生动地表现客观对象,笔墨表现效果较好,体现出对传统理论和技法的正确认识。 4. 教学课题:写意人物画写生与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质量要求:造型生动、画面完整,有一定的表现 力和创作性。 数量要求:写生1幅/ 4学时,创作1幅/12学时,尺寸均为四尺整张。 评分标准:人物造型生动,画面完整,笔墨具有表现性和一定的创作性,能体现对课程要求的深入认识和切实把握。 二、写意人物试题库之二 1. 教学课题:写意人物的基本方法、临摹传统经典作品质量要求:充分体现原画的特征风貌 数量要求:四尺对开或全张1—2幅评分标准:根据对传统方法内涵的理解,临摹制作完整程度和对技法的把握综合评分。 2. 教学课题:写意人物画全身像写生 质量要求:线条随意而到位,笔墨处理恰当。 数量要求:四尺整一幅 评分标准:按照写生作业的整体效果,包括造型的准确到位、笔墨处理的熟练程度,及学习态度综合评分。 3. 教学课题: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写意人物的创作练习质量要求:有一定的创作构思,画面完整。 数量要求:四尺X 2或四尺1—2幅 评分标准:根据创作的画面效果综合评分。 4. 教学课题:写意人物创作练习质量要求:构图完整,形象生动,笔墨协调。 数量要求:四尺两幅或六尺一幅。 评分标准:根据写意人物画创作作品的构思、构图及人物形象的表现,同时参照学习态度和学习的进展快慢综合评分。 三、写意人物试题库之三 1. 教学课题:传统写意人物画作品的临习质量要求:形神兼备,墨色俱佳。数量要求:四尺三开以上,两 幅。评分标准:按照教学要求及作业的质量评分。 2. 教学课题:写意人物全身像写生质量要求:形准、神和、笔纯、墨活。数量要求:四尺宣两幅。评分标 准:造型生动,笔墨技法有一定的表现力。 3. 教学课题:写生、创作练习质量要求:造型和笔墨俱生动自然。数量要求:写生三幅,创作一幅(四尺

国画教学设计

国画教学设计 中国画——丝瓜画法执教:兴化市实验小学仇越1、了解中国画水墨,彩墨画法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国画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2、学习中国画写意丝瓜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教具: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调色盘、纸杯、毛毡、A4生宣纸2、教师用具:文房四宝一套、丝瓜范画一张、步骤图一张、吸铁石若干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瓜果的技巧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笔墨技法和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二、导入新课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紫藤和螃蟹等种类,今天,老师准备来教同学们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丝瓜三、讲授新课1、启发谈话你们知道丝瓜什么时候成熟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丝瓜图,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再看看瓜叶有什么特点?瓜身又有什么特征?藤蔓呢?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圆圆头的椭圆形组成的②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齐白石老爷爷的《丝瓜图》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丝瓜的花和叶,均需藤蔓撑托,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瓜身,后穿藤蔓而后添叶,也可先画丝瓜,次画叶,最

后穿藤蔓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②画藤蔓: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③画丝瓜:先用毛笔饱翠绿色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中锋一笔画出,局部可以补笔[画后板书]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蔬果画的最基本的技法特点4、带领学生临摹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2丝瓜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概,以便掌握整体画花: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画瓜身:斗笔蘸翠绿,中锋由上而下顺势画出四、巡回指导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五、小结1、展示画好的作业2、评价作业优缺点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六、布置课外学习欣赏以丝瓜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丝瓜

《中国画》说课稿

《中国画》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中国画又称国画或水墨画,是我国从古到今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文化艺术的象征和宝库。它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学习中国画是继承和弘扬祖国的传统艺术,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重要条件之一。 教学目标: 1、巩固、学习中国画用笔、用墨、用色的基本技法。 2、尝试、探索中国画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和对国画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大胆运用中国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巧妙表现。 教学难点: 1、水墨画画法。 2、画面的构图。 说教法: 中国画是一个典型的技法课,知识性强。多采用老师与学生之间“传”和“受”的关系,教学形式,力求技法传授,层次分明。深入浅出,该教法让学生技法掌握扎实。但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感,多临摹书本和老师的范画,技法表现格式化,作品缺少创造性。而现在多以学生自主探究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让学生亲生参加活动的每个环节大显生手,让学生体验创造,从而获得对学生更好地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分为四大块:1、导入。2、引导用笔、用墨技巧。3、引导墨色表现技巧。4、作业练习、展评。 一、导入: 1、因课时量的限制,我采用开门见山,提问导入的方式。 二.引导果篮的用笔、用墨技巧: 1、分析判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学生范作构建了一个师生平等、互动交流 的平台。 2、技法拓展:引导学生发散思考是否还有其他表现技法?学生分组讨论书中范

图它们的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3、造型引导:老师出示各种造型的果篮和器皿,使学生直观认识果篮或器皿造 型的丰富性、变化性。 4、范画总结:老师范画一个造型别致、浓淡墨结合,强调水墨画要点:意在笔 先,下笔如神。 5、尝试练习:学生分组尝试练习,要求各组要尝试用不同的笔墨表现方法,造 型生动变化。老师巡回辅导。 6、练习讲评:评选出笔墨表现方法丰富、造型生动的小组。老师讲评学生作业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太小,无法子。用笔不自信修修补补等。 三.墨色表现技巧: 1、学习画法:课件演示中国画的画法,让学生体会学习。 2、难点突破:学生学画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填涂法”和“留白多”。针对难点 我采用了老师范画的形式。 3、练习思考:学生分组做尝试练习,要求每位学生画。 4、总结解疑:老师讲评学生练习作业,学生谈色彩尝试体验。老师总结使一笔 之中产生色彩变化的方法:1、笔肚、笔尖的水分不同。 2、笔尖加入少量淡墨。 3、色彩调和变化。 四.作业练习、展评: 1、提出要求:老师归纳出本课的学习要点,明确指出作业要求 2、学生作业:老师巡回指导,及时指导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3、学生自评:学生作业展示,学生上台谈学习体验,根据五点作业要求,学生 自评。每个要求就是一颗星,学生自评达到了哪些作业要求,可以评出几颗星。 4、老师总结:肯定学生在今天作业中能大胆表现,巧用中国画用笔、用墨、用 色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中国画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将中国 国粹中国画发扬光大。

hjh[高中一年级]13课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案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肥城六中侯军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事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在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的基础上,能独立欣赏20世纪中国画作品,并把对作品的感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 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教学内容要点 1、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画家主要从哪方面改革传统的中国人物画。 2、林风眠的水墨画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主要不同点。 3、从变革传统文人画入手的20世纪中国新美术教育,创作。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必然性。 2、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具有怎样的变革作用。教学难点: 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观,与中国传统美术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术观,是产生自完全不同的两种

文明历史中的,两种美术观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出了完全不同的美术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美术技法,并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 4、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多幅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山水,人物,花鸟等)提出问题:中国传统绘画有什么特点?接着展示20世纪以来的多幅中国画作品,提出问题: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与传统绘画相比有何不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学生讨论比较,比较。回答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以线墨为主。构图讲气势,散点透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以复习式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历史背景 1、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起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大旗。 2、在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新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 一、写实改造中国画(中西融合)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艺术家,提出“写实改良中国画的观点”,力主引进西方绘画观念与方法,使其与中国民族传统加以“融合”或“协调”,以振兴中国绘画。 代表画家: ⑴徐悲鸿:提出“写实改良中国画”的观点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教学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教具: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荸荠和樱桃、西瓜等,今天,我们学习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菊花。(板书解题:菊花中国画)三、讲授新课1、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指名回答) (——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 (——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 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我们可以从唐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中看看他是如何赞美菊花。其一:“飒飒西风满院裁,香寒蕊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借菊花不在春天开放,嗟叹生不逢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其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阵阵香气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则充满革命的豪情,表达了他对起义军的胜利前景的自信。 你们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竞然使人们产生这么多的遐想,实属不易,今天我们就用菊花这种傲然的精神来学画菊花吧!2、读画 菊花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到处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品种,又因近代以来经过园艺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黄色小菊花。 (出示范图)(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菊花,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菊叶、菊枝、菊花)。再看看菊叶有什么不同?菊花又有什么不同?菊枝呢?(——菊叶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②再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1页中菊花和菊叶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先勾花瓣、后填色,先侧锋画出菊叶,未全干时勾出叶脉)。③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写意花卉使用生宣作画。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其作画程度不像工笔画那样。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手法表现对象。而今天所学的“菊花”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3、作画步骤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菊花的花和叶,均需枝干支撑,花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花头,后穿枝条。而后添叶,也可先画花头,次画叶,最后穿枝。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②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画后板书](出示分步步骤图)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鸟画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4、带领学生临摹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几朵菊花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概,以便掌握整体。

中国画基础教学大纲

《中国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013年制订,2014年修订 课程代码:091110 课程名称:中国画基础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开课单位:艺术学院美术系 开课对象:美术学专业一年级 先修课程:中国美术史 课时:48学时,其中讲授6学时,实践42学时 选定教材:《中国画》,韩玮(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9月第一版。 课程概述: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学习中国画,是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使中国画更加光辉灿烂。在具体的教学中,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临摹优秀作品为主的方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探索学习;从技法掌握的难易程度出发,本着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中国画基础的教学与技能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画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法,并具有初步独立的工笔花鸟作画能力。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对中国画风格特点、艺术规律及美学思想的认识与理解,树立基本的中国绘画观念,掌握正确的中国画学习方法。教学难点在于通过工笔白描严格技法的学习,深入体会中国传统绘画中融汇的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学时:1学时 一、教学要求: 本章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从总体上对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基本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与理解,熟悉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掌握中国画的基本学习方法。难点在于通过讲解、欣赏领悟与体会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内容: 1、写意性的中国艺术观 写意性的中国艺术观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点的本质内涵,而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载体,儒释道三大哲学思想是构成写意性艺术观的基石。 2、“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最基本的创作原则。“造化”是指作为绘画的原型,它包括了天地万物的客观物象。“中得心源”是“外师造化”的升华。 3、线性结构的表现语言 线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语言。中国画的初始时期,绘画就以线的形式出现了。中国画用线的作用既有造型功能,更具有传情表意、抒发性情的主观抒情功能。 4、“以形写神”的意象造型观念 中国绘画既承认艺术创作来源于客观世界,又十分重视画家的主观作用。因此,绘画中表现的物象,如何超越客观物象的模拟而强调主观的创造,达到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表现目的,是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之外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 5、“计白当黑”的构成形式 在画面整体构成中利用空白,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空白的运用是置陈布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式与内容融而为一的意向形态。 6、以“程式”为意匠手段的技法体系 程式是艺术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画的特点之一,它表明了中国传统绘画最本质的核心结构。 7、以诗入画的意境追求 意境的创造是绘画的灵魂,也是绘画艺术的最终目的。在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中,意境的有无常常是衡量一幅作品成败优劣的标准。 第二章中国画的观察方法学时: 1学时 一、教学要求: 本章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总体上对中国画观察方法的基本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与理解,熟悉中国画的观察方法的独特性及与西方绘画观察方法的区别性,掌握中国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