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课题研究方案例文:提高农村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个人课题研究方案例文:提高农村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个人课题研究方案例文:提高农村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农村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说明:各部分的字体、字号、行间距、页眉、页脚和标点严格按照本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不尽如人意。

受应试教育惯性的作用,很多学校、家长们仍是围绕分数转,唯分数论,唯课本论,对于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仍然重视不够,普及不够,导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一定程度上弱化。据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对某小学作的一份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表明,小学生的文化品味有着明显西洋化倾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流行文化、外来文化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有着明显的“去中国化”。各位可以想一下,你们的孩子或者是你们教的孩子还有不知道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牛仔裤、耐克鞋吗?好像没有。西方的精英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我们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当中,像幽灵一样游走。我们的孩子是那样熟悉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却不知道粽子是为了纪念谁,为什么过年要吃饺子,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是那样熟悉NBA,却不知道五禽戏、太极拳;是那样熟悉外国的摇滚、迪斯科,却不知道中国的民乐,戏曲,不知道琵琶究竟是弹的还是拉的,不知道京剧的名段名角;是那样熟悉英文,却把汉字写得东倒西歪,汉语的名著经典常常一问三不知,最多只是知道个名字。的王财贵教授在一篇演讲中曾讲过一个例子:一位美国学生问他的中国同学,你们中国的《老子》、《易经》、《礼记》讲些什么?《诗经》美在哪里?什么叫《春秋》、《左传》?关公为什么要看《春秋》?《离骚》文学价值很高,那个作者为什么要去跳河?宋明理学家为什么要辩论?……很可惜,这位留学生回答最多的答案就是:“I am sorry,我没有读过。”“不知道。”留学生尚且如此,那一般人的传统文化素养就可想而知了。许多孩子因为没有站在五千年文化的根基上,往往成了“文化的侏儒”(王财贵)、“半个人”(梁思成)。

如果漠视传统的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得不到有效的扭转,也许若干年后,我们的民族文化将会淹没在一片外来文化之中。所以,很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到了濒临拯救的边缘。

2.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复兴。

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比翼齐飞,才能造就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当今世界,民族林立,如果说现代文明是各民族的共性(当然水平有高低),那传统文明就是使这个民族成为一个民族的个性之所在。抛弃了传统,全盘他人,那我们中华民族就不再是严格意义上中华民族了,甚至会“画虎不成反类犬”,成为一个四不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生存数字化、文化多元化浪潮汹涌发展的当今世界,如果我们不“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那么我们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有成为文化上的流浪民族的危险。早在1995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朴初、叶至善、冰心、禺、启功、志公、夏衍、荒煤、吴冷西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常委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的连续性,形式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这九位文化老人“以风烛之年,未敢忘继承民族的文化”,他们希望“在有生之年重所弦歌,到古典学校中去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

任何一个民族的全面复兴都必须有精神文明和道德素质的重大提高,都必须借助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借此触摸一下中华民族文化的深沉积淀,深入古代圣贤的心灵世界,破译中华民族崛起的密码,寻回中华民族的深层智慧。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承接文化,开启生命,寻回民族智慧,重植文化之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迎接新的“轴心时代”的到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传统文化是一座富矿,是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比如,通过阅读传统经典,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智力,涵养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学习古人舍生取义的民族节气、仁者爱人的博爱情怀、“天下为公”的责任理念、“无为而无不为”的高超智慧、“天行健,君

子以自强不息”的坚韧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雅量、“高山流水”般的真挚友谊、“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让学生学习传统体育,比如武术操,可以健康学生体魄,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学习传统绘画、民乐,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学生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根基。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千年传统文化,滋养当代学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传统根基,现代视野,造就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目前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各国对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扬、教育都不遗余力。主要做法有:一是思想重视。很多国家,在面临“古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建设”如何协调统一的问题时,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全面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在文化层面上,则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的道路,比如日本、国、意大利等,尤其是意大利,政府设立了“文化遗产及文化活动部”,通过统一管理,全力繁衍优秀传统文化的在生命,提高全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文化素质。二是营造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例如,日本的小学里面都有一个雕像——孩子背着一捆柴,手里拿着中国的《大学》。再比如,在西欧的很多国家,都保存着相当完好的古建筑,或是建有各类展示民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三是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比如,日本,茶道、花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女孩子的必修课。他们对书法、围棋的教育、普及、研究,也做得卓有成效。即使是像美国这样的现代化国家,他们也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比如,针对青少年道德品质每况愈下的状况,他们提出了“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维护良好道德准则”的德育理念,很多学校通过开设少则每周2-3节课,多则4-5节课的优秀传统文化课,以求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印度、德国、奥地利、俄罗斯的学校,也都开有优秀传统文化课。四是各学科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这些国家的成功实践,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但是,别国的成功经验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中国的国情,特别是中国农村的实际,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的实践之路,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在中国,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段弯路之后,近年来,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呼声与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一是很多著名学者“登高一呼”,营造舆论氛围:比如,前面提到的朴初等人的政协提案;二是很多学校、很多有志于振兴民族文化的有识之士,纷纷通过开设现代书塾、诵读班、兴趣班、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形式,进行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三是各学科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但是,总体而言,形式较为单一,围较为狭小,容相对狭窄,似乎更多集中在文学、德育方面,对于传统艺术的教育普及,涉及较少。同时,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也略显滞后。此外,无论国还是国外,在学科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都存在着各自为战,不成系统,缺少合力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社会、家长、学校对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寻找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成了当务之急。

三、课题研究价值

1.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国人的根。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由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漠视,加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中国,各种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愈来愈大,直接导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每况愈下。因此,迫切需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民族复兴的需要,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

3.通过改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四、课题的界定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课题所要研究的,是狭义上的“文化”,指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

“传统文化”,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而民族文化的“昨天”,即通常所说的传统文化。本课题中的

“传统文化”,特指“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化,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当代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中符合并反映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状况及其发展要求、符合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意愿、符合并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和潮流、利于提升人的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部分,即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的“优秀传统文化”。

“素养”,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本课题把“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定位在:根据小学生个性、兴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如德育中的传统美德教育;智育中的经典诵读、珠心算等;美育中的民乐、书法、国画、剪纸雕刻、优秀传统艺术欣赏等;体育中的棋艺、武术等,劳动中的传统农业史、农具发明史、勤劳传统教育等),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渐染,对自身道德规、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并化为个人素养。

“提高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立足于“农村小学”,着眼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定位在“提高”,寻求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和解决方法,以期达成提高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目的。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同时,很多学科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比如《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的目标。《音乐课程标准》中则认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美术课程标准》也认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和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些目标和要求,为本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2.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人本主义教育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同森《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但是它强调“以人为本”,整体地研究人。在人本主以心理学的指导下,人本主义教育强调重新发现或肯定个人的价值,将提升个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人本主义教育家深信:“教育之首要目的,不是别的,是受教育者的个人幸福,是个人的发展,是提升个人的生命价值。”他们重视“全人”的发展,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身体与精神、理智与情感等各方面达到整体化,个人的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也达到和谐统一的人。“完整”的人,就离不开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可以怡情、启智、健体、求知……这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不可或缺的。不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人,只能是“半个人”。不可能健康、和谐地发展。传统文化,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人全面发展的助推器。

六、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征和走向。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培养和提高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解决目前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能适应学生素质发展的顽疾。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条符合农村学生实际的优秀传统文化素质培养的实践之路。

七、课题研究容

1.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对农村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作出客观的评价,找出优点,查找问题,从而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

2.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综合素养形成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综合素养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如何使这一作用达到最大化、最优化。

3.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与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形成的相关研究。

研究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与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形成的关系。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4、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研究。

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新模式、新途径。

八、课题研究对象、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丁堰镇全体小学生

(二)研究思路

沿着现状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教育实践研究的思路展开。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寻求解决的策略和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在分析比较、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进而开展教育实践研究,探索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

(三)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等方式,搜集资料,对目前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作出分析,并为研究提供具体建议,为课题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借鉴先进经验,为探索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论。

3.行动研究法:针对目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课题,综

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九、课题研究过程

1.起始阶段(2014年1月——2014年2月)。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论证确立课题。制定实施方案(冒继承),提出课题研究的基本模型、实验思路和具体计划(教科室)。通过理论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确立并分解子课题(冒继承负责),建立课题组研究制度(建负责),明确职责。

2.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1月)。全面启动子课题研究,在专家引领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构建和实践操作,多角度多层面地开展研究。课题组定期集中活动,通过组织教学研讨、学术沙龙等。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相关论文、校本教材等。

主要工作:

(1)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冒继承、亚敏负责)

(2)校本教材的编辑。(全体成员)

(3)课堂教学研讨。(新华负责,全体成员)

(4)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测、后测及研究报告。(洪爱萍负责)

(5)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发展的相关对比研究。(朱建兵负责)

(6)定期研究制度的落实,如读书、交流、笔记等。(朱军负责)

(7)传统文化素养评价。(建负责)

3.总结阶段(2014年12月)。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并请专家评审。展示课题成果,为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全体成员)

十、预期研究成果

十一、已开展的研究和困惑

1.已开展的研究

围绕本课题,我们开展了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摸清了我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

我们组织了课题组成员,一方面整理参加“九五”、“十五”课题研究,积累的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另一方面,我们查阅、学习了大量的文献。如《中国文化概论》(岱年主编,师大学)、《中国文化史概要》(谭家健主编,高等教育)、《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谭伟平著,人民)、《读经》(胡晓明编,华东师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东北师大学),并上网(如www.confucius2000./index.htm等)搜集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消化、吸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我们邀请了有关专家(县文史研究专家、县市教科研专家),对本课题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理论指导,确保本课题规、科学。

2.存在的困惑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教师观念、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够,历史课堂教学依旧不能脱离陈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如: 1、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为主。 2、教学内容与学生脱节,课堂上只见内容不见学生。 3、课堂上或是学生没有生成,或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点水、束手无策。 4、课堂还仅仅停留在预设的忠实落实上,没有学生的生成,教师把预设的完成作为评价课成功性的唯一标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而使初中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学中的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在实处,叶澜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学即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产发新的资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生成性教学使得教学更加原生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课堂的生动可变性。“生成”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课前“预设”来说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详尽的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对教案的圆满落实。而生成性教学则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重视课堂上的新生成的资源并给以有效利用。显然生成性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的鲜活真实性。这是由生动可变性导致的,我们虽然不否认教学的规律性,但是师生共同生活的课堂现实中却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不可预测性,这是由知识差异、性格、习惯不同所决定的,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展现这种差异,还原学习的本来面目,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生成性教学的提倡就是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课堂呈现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 生成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预设,就是“事先筹划”,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的设计和筹划。而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喷射出涌动的灵感。 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进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实验学校:大洼区东风学校 课题负责人:孟红 一、学校概况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其中小学18个,初中9个。有专任教师143人,学生人数900多人。近年来,全校教职员工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在学校班子的领导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中考中取得了可喜的佳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我校现有语文教师6人,其中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科组教师团结协作,克难攻艰,乐学善教,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曾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中国联通杯书信大赛,取得过较好的成绩。但在语文教改方面,目前还处于自发阶段,面对新一轮课改,我们还正在积极探索。 为使我校的语文教学有大的突破和改观,学校决定以教研促教学,提出“教研是教学工作的生产力”,于是我们承接“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个科研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曾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极大的推动作用。今天,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汉语成为世界通用的七大语种之一。2005年1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宣言》中写道:“21世纪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回到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

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的作用和地位。 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尤其是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他们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背离传统文化的倾向相当严重,并且有愈演愈裂的发展态势。在阅读方面,随着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传统阅读从内容到形成都受到极大的冲击。大部分中学生不去认真品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而是醉心于《灌篮高手》、《乌龙堂》、《七龙珠》等卡通漫画。少数学生干脆放下书本,迷恋“韩剧”、流行歌曲、NBA或各种各样的“超级女声”。他们被这些文化现象弄得晕头转向,有时还对网上一些文化垃圾津津乐道。在写作方面,写作方式、写作内容也在背离传统文化。QQ 聊天、博客写作、bbs发贴、网上恋爱、飞鸽传书……代替了传统的纸和笔。“菜鸟”、“大虾”、“酱紫”、“7456”等等,花样繁多,表达随意的网络语言有时竞堂而皇之进入学生作文或偶像派少年作家的著作之中。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责任,肩负着培养文化素养高,具有创新能力现代中学生的责任,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到当前这种肤浅文化、粗俗文化泛滥成灾,我们要特别警惕“文化赤字”的出现,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中学生长期生活在浮躁、盲目、浅薄的文化环境之中,我们更不能让他在文化垃圾中成长。反之,这就是我们的失职,这就是犯罪。 语文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民族精神,民族灵魂。伴随着中华民族从远古走向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语文教学的春天已经来临,全国上下围绕着新的课程标准,面对高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研究》个人研究方案_黄岚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学习力行《弟子规》 黄岚个人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 以我校《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宗旨,融传统文化教育于学科教学中,对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活动开展等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为依据,从本学科(语文)的教学及班主任的工作实际出发,特制定子课题为“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学习力行《弟子规》。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是一本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它是中华文化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应有的礼仪规的集大成,通俗易懂,押韵顺口,对儿童正确行为的规具体明确,易让人接受。它能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自觉养成“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尊敬长辈、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良好品德。因此,诵读《弟子规》是教育学生思想,规学生行为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二、研究的容与目标:

总目标: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熟颂于口,濡染于心,使“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成为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力行《弟子规》,提高师生涵素养和外在修养,外兼修整体提升师生整体素质。 具体容与目标: 1、通过诵读《弟子规》,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接受人文精神熏,提升人文素养,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班风。 2、通过学习《弟子规》,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尚善诚信的品质。 3、通过诵读、理解,深刻领会《弟子规》的深刻含义,规自己的言行举止,让经典文化滋润心田,启迪心灵,开启智慧,使文明、规、道德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4、在诵读熟背《弟子规》中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打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三、预计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索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体系(目标、方法和基本模式); 难点:分析研究传统文化教育与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二年级5班全体学生(54人,其中男女各27人)

教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xx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为指导, 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依据,结合教育部 长周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关于“农村 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严峻”的讲话,本课题组力求通过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促进问题生大面 积转变,为支援他乡经济建设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为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近些年来,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农村留守子女这个 群体的成长,也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课题组成员愿为此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并务求有 所建树,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并推而广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的进一步发展。 本课题组主研人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60%的主研人员为中学高级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曾获国家级、省(市)、县级一、二、三等奖,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对本课 题有着深厚的研究兴趣,在论证选题过程中已搜集了大量资料,有关工委、教委和街道办领导的关怀,有县教研室的专

业支持,有学校在人力物力的保证,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课题研究的圆满成功充满了信心。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理论问题:农村留守子女是新时期的产物,对他们 的教育尚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本课题应创造性地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农村留守子女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2、实践问题: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新课题, 怎样在这个新领域创造出符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我们倡 导老师们努力进行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 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发挥教师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 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从留守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留守家庭学生研究寻

如何撰写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

融通理论与实践,不熬教研鸡汤,不求理论深度,适切就是专业 如何撰写小课题开题报告 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从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自己提出的课题得到上级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

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课题开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其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的结构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后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优秀课题开题报告_范例1

优秀课题开题报告例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会议时间:xxxx年x月xx日 会议地点:xx小学小会议室 主持人:xxx 评议专家:市区教科所领导和专家 参与人员:课题主持人、课题组全体成员 ;业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 二、开题报告 (题目、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于2011年11月被列为省“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今天特邀请市区教科所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进行课题论证。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容、研究方法、课题组织、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简要阐述,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研究目的 1.课题提出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在学校部,传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在社会的压力和功利主义影响下,不得不为学校的“声誉”和单位的“成绩”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解决这一顽症的根本途径就是改变“以升学率和成绩评价教育的单一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引导评价制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素质培养与评价,使学生成为真正健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担当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校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拓宽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容、形式,彰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晰思路、聚焦问题和分工落实。开题活动建议由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经教科室研究考察,确定了这一实验课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过分重视量性评价的倾向,对不易量化测验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 (2)从单一重视主科测验转向全学科综合考察;从只重视结果转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130道).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130道题)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_A_ A、西林寺 B、东林寺 C、庐山 D、龙虎山 8、孔子是哪国人_B_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10、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古筝具有自己的分类,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是多少根琴弦(A) A.21 B.23 C.24 D.25 11、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 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12.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13、七月七日长生殿,_C_ A、夜深无人私语时 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 14、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 1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16.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7.“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8、“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A_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课题申报模板:343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提出 1、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和文化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市场经济固然有很多优秀的方面,但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也不可忽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是化解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良剂。 2、由于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突出,以考试分数论英雄。中学文理分科既影响到理科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又影响到文科学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形成。学校培养的人才只有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才能担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3、“90后”、“00后”的孩子具有强烈的被关注意识,具有开放思想和创新精神,但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与滋养教育。不少孩子都有吃苦耐劳性差,心理抗挫力较弱,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少数学生追求物质享受,“以自我为中心” ,集体归属感降低,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缺乏,胸无大志。受西方文化影响,不少学生嗜吃洋快餐,热衷过洋节。(二)课题界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文化遗产层面看,包括有重要传承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规范文化层面看,包括传统节日习俗、中华传统美德、隆礼重法等;从认知文化层面看,包括汉字汉语、古代文学、书画艺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等。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类别分别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中外学者对“传统文化”的解读 美国学者爱德华?希尔斯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传统又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张岱年将“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要点。张岂之认为人文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灵魂。纪宝成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归结为国家民族立场上的统一意识、为政治国理念上的民本要求等八个方面。赵东海、梁伟则从科学技艺层面和伦理价值层面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综上,中外学者从物质和精神层面解剖传统文化结构,大多数学者偏重于从精神领域阐释传统文化内涵,但对学校教育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论不详。 2、优秀传统文化怎样进校园 王旭明提出应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现行课程教材体系。郭志明认为课堂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阵地。姜昆2015年议案建议在小学阶段以传统文化课程替代现有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从实践上看,有些中小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许多中小学校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四)选题意义 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陶冶情操,磨炼心志,完善人格,养成善待自我、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爱护自然的人文情怀,弘扬传统美德,发扬民族精神,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五)研究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有益启迪,也可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生物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优质范文.doc

生物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名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

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国外教育理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却变成了学习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知识去认识周围现实,而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结论和判断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的形成要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正文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 “一”型测试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答案: 1.诗经 2.屈原 3.司马迁史记 4.刘勰文心雕龙 5.王羲之兰亭序 6.山海关 “二”型测试题 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 )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 )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 )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 )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答案: 7.司马相如8.陆机 9.王献之10.李白杜甫 11.程颐12.孔雀东南飞 13.凌濛初14.三国 “三”型测试题 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 )、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 )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 )、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 )、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 31.“岁寒三友”指松、竹、( )。 32.“江南三大名楼”指湖北武汉的(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答案: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模板.doc

课题开题报告书写要求与模板 一、课题的名称 (1)名称要准确、规范。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 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创新点。 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三、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实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重点) (1)研究范围的限定 A、对研究对象的界定。总体范围和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 B、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要下比较明确的定义,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

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实施方案详解

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汪清县天桥岭镇东新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问题的提出基于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1、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令世人惊叹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习惯及文化积淀,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它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在对现代人发挥着作用,它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治、实践和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传统文化不能回避也不应回避,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积极倡导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深入研究、科学利用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才能不断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2、当今教育对象所具特点的要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自理能力,劳动习惯欠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任性蛮横;还有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成了新一代的啃老族;更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淡漠。这样的结果必将削弱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会导致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流失。 (二)实践意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曾说“从中华民族文化延绵发展的规律来看,承担文化培育和传播任务的主要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政府官员系统,一

篇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篇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是重庆市“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2006-38-001)。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世界的竞争,国家的强盛,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学习、家庭压力很大,所以会遇到各种困惑,心理不安。如不及时疏导,会导致人格障碍,所以要想完成跨世纪的素质教育工程使学生远离亚健康状态(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自杀、犯罪)使他们学会求知、生存、共处、做人、做事、理解、尊重、宽容。针对当前贫困地区中小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实践是一个跨世纪的行为。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缩短我市和其他地区的差距,为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市教育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减少象马加爵那样的人和现象的发生,对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是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出发,立足于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本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对新思想和和新际遇开放的人”的宗旨而展开。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的状况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可以从中揭示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认识和规律,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工作能力,心理的问题只有用心理的方法解决。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我校有较为良好的课题研究传统,形成了广泛的课题研究氛围,取得的成果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校园网、互联网页的建立,为本研究的理论来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人员上: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 田勇:〈〈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社会评价良好,该同志从事多年的基层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有很丰富的教育和教学管理经验,具有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原论和较高的课题研究能力,研究生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家庭负担很轻,有研究课题的时间保证,有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有强力的设备支持,有丰富的社会关系,为准确的数据采集提供就良好的条件。 杨洪:〈〈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探索〉〉社会评价良好,该同志从事多年的基层教育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课题研究能力,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转化了许多双差生,中学高级教师,家庭负担很轻,有充足的研究课题的时间保证,有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有强力的设备支持。 课题组的成员均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具有极为强烈的科研热情和较好的研究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使我市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由表层的现象感知深入到学生心灵内部,以及与学生个体相关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别,学生的家庭亲子关系、文化背景等领域,自觉地将个体的教育行为与个体社会化问题统一为有机整体。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目标 1、掌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活动心理品质的现状,在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和个别差异性,供理论界参考借鉴。 2、把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活动中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动态特征,在对调查的资料详细、全面的分析,初步了解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年龄、性别、家庭、文化、知识背景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强度、效度,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 3、探索并形成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矫治策略。丰富心理诊治的方法、手段,为学校的管理提供决策的指导依据和策略措施。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 A. 正确 B. 错误 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 正确 B. 错误 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2.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 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 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 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 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2.颜渊问仁,子曰:(B)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 谓仁矣 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D)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 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D) A. 天人感应 D. 天人合一 6.天的涵义包括:(D) A. 神性义 B. 道德义 C. 自然义 D.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 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董仲舒 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与社会的和谐 C. 人的身心和谐 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C) A. 尽心 B. 慎独 C. 仁礼的统一 D. 穷理 10.荀子提出过:(B) A. 天人交相胜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尽心、知性、知天 D. 不以人灭天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 A. 史官 B. 祭司 C. 司马 D. 礼官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B) C. 仁义礼智 D. 恭宽敏惠 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 A. 祭神如神在 B. 未知生,焉知死 C. 无神论 D. 怀疑论 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 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B ) A. 善利万物而不争 B. 推己及人 C. 居善地 D. 处众人之所恶 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A) A. 治人事天莫若啬 B. 圣人无常心 C. 上善若水 D. 物壮则老 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BC ) A.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 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 D.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 7.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 确的是(ABD ) A. 相反相成 B. 反向思维 C. 道法自然 D. 祸福相依 8.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

2020年课题开题报告格式范文.doc

2020年课题开题报告格式范文 优秀课题开题报告范例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会议时间:20xx年3月15日 会议地点:北顺小学小会议室 主持人:段红芹 评议专家:市区教科所领导和专家 参与人员:课题主持人、课题组全体成员;业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 二、开题报告 (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于20xx年11月被列为省“xx”规划研究课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今天特邀请市区教科所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进行课题论证。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组织、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简要阐述,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研究目的

1.课题提出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在学校内部,传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在社会的压力和功利主义影响下,不得不为学校的“声誉”和单位的“成绩”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解决这一顽症的根本途径就是改变“以升学率和成绩评价教育的单一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引导评价制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素质培养与评价,使学生成为真正健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担当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校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拓宽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晰思路、聚焦问题和分工落实。开题活动建议由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经教科室研究考察,确定了这一实验课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过分重视量性评价的倾向,对不易量化测验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