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的习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的习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的习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简答题及答案

1、请分别用八个字概括迁客骚人的悲伤心情和喜悦心情,并说明变化原因。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原因:以景物、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2、请指出显现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的语句。答: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第一段“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又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的治理政事,由此可以看出他的阔达胸襟和一般的“迁客骚人”不同。

4、写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即三四段景物特点)有什么作用(什么目的)?答:用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与下文古仁人之心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不以——悲”的胸襟,抱负。)

5、“前人之述备矣”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照应前文“刻唐贤今人诗赋”;引起下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百废俱兴”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答: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

7、“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什么人?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具有古仁人之心的人,暗指滕子京;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的赞美、规箴和劝勉;同时自勉,希望自己也具有古仁人之心。

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分别指什么?答;1、指迁客骚人面对不同景色所触发的或喜或悲的心情。2、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的情感。(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答:对迁客骚人因外物好坏,个人得失或喜或悲持否定态度。

10、请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加以评论。答:作者的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阶级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愤发有为的思想,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在今天仍有积极进步的作用。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2.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

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

3.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

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2003年中考题]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5、如何看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我国古代就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也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民本思想,不过这是针对君主提出的,目的在于缓和封建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但不具有普遍意义。范仲淹把它发展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则具有深远影响。他的“忧君”思想,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出自本文的成语。百废俱兴政通人和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浩浩汤汤先忧后乐气象万千波澜不惊春和景明皓月千里

2、用课文语句填空① 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人诗赋。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哪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⑧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是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⒁、写洞庭湖全景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3、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4、“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

5、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6、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 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

7、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 景色一:天气阴冷(阴); 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 景色二:春光明媚(晴); 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

8、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 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

9、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10、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11、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12、“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照应什么? “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进”照应“居庙堂之高”,“退”照应“处江湖之远”。13、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 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另一方面也含蓄

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16、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7、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先忧后乐”的思想是作者对待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在封建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从本质上讲,他的“忧天下”的主张是忧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18、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19、(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3)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20、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21、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22、“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3、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24、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关心民生疾苦,一心为国,心忧天下苍生。此句表现他把国家的忧患放在首位,把个人的欢乐放在最后,表现了为国担忧、为民着想的美好品质。)

25.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范仲淹: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26、“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何不同? 答:前者是个人因“物”因“己”而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27.“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28、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答:明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0、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位置、自然景观特点、人文价值

等方面来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