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后练习第六章

管理学课后练习第六章
管理学课后练习第六章

三、名词解释

1.目标

2.目标管理

3.目标成果的评价

四、简述题

1.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

2.目标的性质

3.目标的作用

五、论述题

1.试述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三、名词解释

1.目标

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努力争取达到的理想状态或期望获得的成果,它包括组织的目的、任务,具体的目标项目和指标,以及指标的时限。

2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依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综合平衡,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达到的成果,制定出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进行的组织、激励、控制和检查工作的管理制度。

3. 目标成果的评价

目标管理过程的最后阶段,用以确认成果和考核业绩,并与个人的利益和待遇结合起来。

四、简述题

1.

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制度,按目标管理工作包含的范围及其性质,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

⑴工作目标管理

围绕工作目标的制定、展开、执行、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内容。

⑵领导授权管理

为了使下级更好的完成任务,领导要适度授权,授予的权力不仅要求明确还要履行一定的手续,按照一定的程序办事。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并进行档案式管理。

⑶工作成果管理

对工作目标的评价标准、方式方法管理,奖惩管理,对部门和个人的成果管理。

⑷员工行为管理

在尽量满足员工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员工的精神需求,提高员工素质,培养良好组织风气,形成团队精神。

2 .

目标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性质:

⑴客观性

社会是由组织组成的。组织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客观上若不需要这个组织,则这个组织必然要消失。组织存在,与组织同体同根的目标也就存在。

⑵纵向性

从组织目标含义的表述上看,组织目标是组织的任务、目标项目和指标的总称。它是一层一层剖析的,一个比一个具体化。它是从宏观到微观,从全面到具体,从纵向流程规律说明的。

⑶多样性。

从横向来看,组织目标又是多种多样的。有大目标和小目标,有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有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有明确目标和模糊目标,有班组目标和个人目标。

⑷网络性

一个组织是由各部门、很多人组成的有机整体。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组织的各种活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

⑸时间性

目标是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如果没有“一定时期”的时间约束条件,目标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般来说,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基础,任何长期目标的实现必然是由近及远,一环接一环地去组织实施。

⑹可考核性

目标的可考核性是从量化角度提出来的。使目标具有可考核性的最简便方法就是使之定量化。在计划目标中大多数目标是定量目标,这对执行者的业绩考查是比较容易的。

3.

目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管理是一个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协调集体活动做出的努力的过程,如果不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就无需进行管理。

⑵激励作用。目标对组织成员具有激励作用。从组织成员个人的角度来看,目标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个人只有明确了目标后才能调动起潜在的积极性;二是个人只有在达到了目标后,才会产生成就感和满意感。

⑶凝聚作用。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它是靠目标使组织成员联接起来的。组织的凝聚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组织目标,特别是在组织目标充分体现了组织成员或者是变成了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追求时,就能够大大地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献身精神和创造力,使组织成为生机勃勃的群体,进而形成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

⑷考核标准。目标是考核主管人员和员工工作绩效的客观标准。大量研究表明,凭上级的主观印象对下级主管人员的价值判断来作为考核的依据是不科学的。由于目标本身是可以考核的,而且目标又是可以分解的,因此就可

以将目标落实到每个班组每个人头上,根据其完成的实绩,用计划目标进行考评,作为奖罚依据。

五、论述题

1.

目标管理与其他管理方法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⑴具有目标体系,是一种总体的管理

实行目标管理要根据企业的宗旨,确立企业某一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以此为重点,把企业的工作目的和任务转化为全体职工的明确目标。

⑵实行参与管理,是一种民主的管理

目标管理实际上也是一种参与管理制度。在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它让全体职工参与管理,实行企业管理民主化。

⑶实行自我控制,是一种自觉的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种“主动”的管理方式,自觉地努力追求目标的实现,以积极的行动代替空洞的言论,以自我要求代替被动从属,以自我控制代替被人把持。目标管理注重人性,以目标激励人们,使人们把隐藏的潜力尽量地发挥出来,并以自我控制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

⑷注重管理实效,是一种成果管理

目标管理非常强调成果,注重目标的实现,重视目标的评定,因此也叫作“根据成果进行企业管理的方法”。这是目标管理的又一个重要特点。目标管理对目标的实现和成果的评定,都规定的比较明确、具体、客观、公平。成果评定的结果,不仅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还把个人成果反映到人事考核上,作为晋级、提升的依据。

六、案例分析

乔森家具公司制定的目标

乔森家具公司是乔森先生在本世纪中期创建的,开始时主要经营卧室和会客室家具,取得了相当的成功,随着规模的扩大,自70年代开始,公司又进一步经营餐桌和儿童家具。1975年,乔森退休,他的儿子约翰继承父业,不断拓展卧室家具业务,扩大市场占有率,使得公司产品深受顾客欢迎。到1985年,公司卧室家具方面的销售量比1975年增长了近两倍。但公司在餐桌和儿童家具的经营方面一直不得法,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乔森家具公司自创建之日起便规定,每年12月份召开一次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会议,研究讨论战略有关的政策。今年12月14日,公司又召开了每年一次的例会,会议由董事长兼总经理约翰先生主持。约翰先生在会上首先指出了公司存在的员工思想懒散、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要求迅速扭转这种局面。与此同时,他还为公司制定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具体包括:

l、卧室和会客室家具销售量增加20%;

2、餐桌和儿童家具销售量增长100%;

3、总生产费用降低10%;

4、减少补缺职工人数3%;

5、建立一条庭院金属桌椅生产线,争取五年内达到年销售额500万美元。

这些目标主要是想增加公司收入,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但公司副总经理托马斯跟随乔森先生工作多年,了解约翰董事长制定这些目标的真实意图。尽管约翰开始承接父业时,对家具经营还颇感兴趣。但后来,他的兴趣开始转移,试图经营房地产业。为此,他努力寻找机会想以一个好价钱将公司卖掉。为了能提高公司的声望和价值,他准备在近几年狠抓一下经营,改善公司的绩效。

问题:你认为约翰逊董事长为公司制定的发展目标合理吗?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

1.

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努力争取达到的理想

状态或期望获得的成果,它包括组织的目的、任务,具体的目标项目和指标,以及指标的时限。在确定目标的具体问题上,由于组织的各部门职能不同,不同时期、不同条件的目标不同,其目标的确定肯定是各有千秋,不过从总体上考查,要使目标合理有效,就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统一性。任何组织最重要的是确定组织的总目标。

2、系统性。目标的确定要注意目标之间的协调关系。

3、预见性。目标是组织希望达到的预期效果。

4、应变性。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组织的目标应当随着情况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或作出必要的修改。

5、科学性。目标必须在对象、要求和时限上是明确的和单义的。

这些目标并非从公司发展和市场的实际出发制定的,而是出于某种目的的,但又很难说不合理,只要看他的战略意图,如果他是为了卖掉公司,这个目标的短期实现是

有利于这个战略目的的。但如果说是为了企业的长期经营目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必然要牺牲公司的长期利益来换取短期的经营业绩。

四、简答题

1、战略具有哪些特征?

2、战略管理与经营管理有哪些区别?

3、决定行业竞争力的5种力量是什么?

4、战略控制主要关心哪些问题?

5、增长型战略有哪些类型?

五、论述题

集中化战略与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两种战略有何差别和相同之处?运用集中化战略应具备哪些前提条件?

四、简答题

1、

要点:

战略的制定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决策活动,战略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战略的全局性。这是战略最根本的特征。全局性是指战略是以组织的全局为研究对象来确定组织的总目标,规定组织的总行动。

2.战略的长远性。这是指战略的着眼点是组织的未来,是为了谋求组织的长远发展,而不是为了求得眼前的利益。

3.战略的纲领性。这是指战略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一种原则性和概括性的规定,是对组织未来的一种粗线条的设计。

4.战略的竞争性。这是指战略是组织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应付外界环境威胁、压力和挑战的整套行动方案。

5.战略的风险性。这是指战略考虑组织的未来,而未来是不确定的,因而战略必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2、

要点:

战略管理与经营管理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不同范畴,二者具有不同的边界。企业经营管理是在既定企业规模、组织结构和有关业务的战略计划框架内,确保资源的取得以及有效利用资源的全过程。通过经营管理尽力使战略目标转变为企业各个方面和全体成员间相互协调的具体的行动路线和任务。企业经营管理的决定权应掌握在中层管理人员手中,并由相应的职能部门去组织实施。显然,这与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决定的企业全局性的战略管理问题是不同的。

经营管理是企业对目前的投入、物质转换和产品产出的管理,而战略管理则从时间上和范围上扩大了投入一-产出的管理过程。

3、

要点:

这五种竞争力量分别是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潜在的进入者、潜在替代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这五种力量共同决定了产业的吸引力和盈利能力。

4、应如何进行竞争对手分析?

要点:

根据波特的竞争对手分析模型,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现行战略、自我假设和潜在能力。

5、

要点:

战略控制并非是具体地进行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控制,而是主要关心如下一些问题:

(1)现行战略实施的有效性;

(2)制订战略方案的前提(如战略环境的预测)的可靠性;

(3)战略方案修正的必要性和优化的可能性;

(4)是否出现需要对战略方案与战略规划进行重新评价的问题。

6、

要点:

增长型战略主要有三种类型:

(1)密集增长战略:是在现有的产品――市场范围内实施的增长战略,包括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

(2)一体化增长战略:包括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3)多元化增长战略:包括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

五、论述题

要点:

集中化战略与其它两种基本竞争战略的不同之处在于: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别化战略是面向全产业,在整个产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而集中化战略则是围绕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进行密集型的生产经营活动,要求能够比竞争对手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企业一旦选择了目标市场,便可以通过产品差别化或成本领先的方法,形成集中化战略。也就是说,采用集中化战略的企业,基本上就是特殊的差别化或特殊的成本领先企业。

集中化战略与其它两种竞争战略的相同之处在于:同样可以有效防御产业中的各种竞争力量,使企业在本产业中获得高于一般水平的收益。

企业实施集中化战略的关键是选好战略目标。一般的原则是,企业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竞争对手最薄弱的目标和最不易受替代产品冲击的目标。在选择目标之前,企业必须确认以下内容:

(1)购买群体在需求上存在的差异。

(2)在企业的目标市场上,没有其他竞争对手试图采用集中化战略。

(3)企业的目标市场在市场容量、成长速度、获利能力、竞争强度方面具有相对的吸引力。

(4)本企业资源实力有限,不能追求更大的目标市场。

(完整版)《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06章组织文化

第六章组织文化 一、教学要点 1、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迪尔和肯尼迪的组织文化五要素。 3、麦金瑟的7S的基本内容。 4、系统论观点的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表现形态和构成要素的基本内容。 5、组织文化的功能。 6、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 7、关键名词:组织文化、麦金瑟7S结构、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组织形象、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总和。 2.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__________,以及与之相适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化的精神。 3.文化具有如下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为组织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总和。 5.组织文化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6.组织文化是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 7.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迪尔和肯尼迪认为构成组织文化的要素有五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麦金瑟-7S结构中的七种文化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有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组织文化的表现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果从最能表现组织文化特征的角度看,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组织价值观具有__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性。 14.组织文化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要体现组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6.对组织形象影响较大的因素有五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组织文化通过培养组织成员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18.作为组织灵魂的组织精神,一般是指经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组织成员认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9.选择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是塑造组织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 (二)选择题 1.关于组织文化,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变化较慢,一旦形成便日趋加强; B.变化较快,随时补充新的内容 C.变化较慢,但每年都会抛弃一些过时的内容 D.变化较快,特别企业管理人员变更时 2.下列关于组织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理学原理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Chapter Four: Foundations of Decision Making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__________ is not one of the eight steps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a. Identifying the problem b. Analyzing alternative solutions c. Implementing the decision d. Delegating the decision making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quences is correct for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 Identify decision criteria, analyze alternatives, allocate weights to criteria b. Analyze alternatives, select an alternative, implement the alternative c. Select an alternative, evaluate decision effectiveness, weight the criteria d. Analyze alternatives, develop alternatives, allocate weights to criteria 3. Once a problem is formulated, the next step is to a. Select an alternative b. List all possible Solutions c. Observe a discrepancy d. Decide what is critical in the decision 4. When a manager who is contemplating all the features a new purchase should have prioritizes the most important, he or she is practicing a. selection of criteria b. problem formulation c. weighting of criteria d. analyzing alternatives 5. After implementation has been accomplished a.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s complete b. The control function of management become important c. The alternatives are ranked d. The manager must complete written evaluation forms 6. When a plant manager who is trying to reduce turnover of production workers notices that turnover has decreased by 10 percent four months after he instituted a new training program, at which step in the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s this manager? a. Identify the problem. b. Evaluate the decision criteria. c. Analyze the alternatives. d. Evaluate the results. 7.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bounded rationality, decision makers are limited by _______. a. less than complete information b. environment c. time d. All of the abov e. 8. __________ is selecting the first minimally acceptable alternative. a. Bounded rationality b. Unbounded rationality c. Satisficing d.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9. Suppose that you need a math elective to take in order to graduate. There are

《管理学》习题第五章 战略性计划(参考答案)

第五章战略性计划 (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战略性计划的首要内容是( )。 A. 战略选择 B. 战略环境分析 C. 远景和使命陈述 D. 确定问题 2. 汽车制造商生产冰箱属于( )战略。 A. 混合多元化 B. 中心多元化 C. 一体化 D. 产品开发 3. 现在都因农民自己进城卖粮或小贩转卖粮食,使得粮站门可罗雀,于是粮站采取了深加工对策,制作馒头、油饼、麻花等方便食品,既利民又获利,可谓“双赢”。这一对策属于( )。 A. 后向一体化 B. 前向一体化 C. 多元化 D. 横向一体化 4. 海尔集团为了扩大其彩电生产规模,整体收购了合肥黄山电子集团,这种企业并购被称为( )。 A. 纵向一体化 B. 横向一体化 C. 相关多元化 D. 无关一体化

5. 为了获取垄断,企业可能采取( )。 A. 前向一体化战略 B. 后向一体化战略 C. 横向一体化战略 D. 纵向一体化战略 参考答案:1.C; 2.A; 3.A; 4.B;5.C; 二、多项选择题 1. 防御型战略属于一种弱战略,包括以下类型( )。 A. 合作经营 B. 收缩 C. 市场渗透 D. 剥离 E. 清算 2. 核心价值观( )。 A. 是组织持久的本质的原则 B. 是一般性的指导原则 C. 可以为了经济利益和短期好处暂时放弃 D. 不需要理性的和外在的理由 E. 强调企业是一种赢利性组织 3. 一个有效的BHAG ( )。 A. 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B. 促使人们为之奋斗 C. 非常明确,使人受到鼓舞 D. 一目了然,几乎无需任何解释 E. 具有大胆冒险的含义 4. 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分析,包括( )。

管理学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练习题

第五章决策、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第七章计划的实施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决策所遵循的原则是() A. 最优原则 B.实用原则 C.科学原则 D.满意原则 2. 决策的依据是() A. 完全信息 B. 适量信息 C. 少量信息 D. 与信息无关 3. 西蒙把决策活动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两类,二者区分标准是:() A.经营活动与业务活动 B.例行问题与非例行问题 C. 最优标准或满意标准 D. 计算机决策或非计算机决策 4. 某一决策方案,只有一种执行后果并能事先测定,此种类型的决策称为() A. 确定型决策 B. 风险型决策 C. 非肯定型决策 D. 概率型决策 5. 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哪种状态最终会发生是不确定的,但是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大小是可以估计的,这类决策是() A.确定型决策 B.战术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风险型 决策 6. 将对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的决策方法是() A. 因果分析法 B. 名义小组法 C. 德尔菲法 D. 头脑风暴法 7. 选取若干专家,以函询方式请专家们独立书面发表意见,并几经反馈的方法,称为() A. 德尔菲法 B. 通讯预测法 C. 名义小组法 D. 头脑风暴法 8. 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波士顿矩阵法)中,某种产品的业务增长率高而市场占有率较低,这种产品是() A. 明星产品 B. 金牛产品 C. 幼童产品 D. 瘦狗产品 9. “目标就是路标,确定目标如同识别北极星”这句话主要说明了目标()方面的作用

A. 指明方向 B. 提供标准 C. 激励因素 D. 管理基准 10. 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波士顿矩阵法)中,某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高而业务增长率较低,这种产品是() A.明星产品 B.金牛产品 C.幼童产品 D.瘦狗产品 11. 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波士顿矩阵法)中,确定各个经营单位的活动方向的二维因素是() A. 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增长率 B .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 C .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引力 D .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 12. 某产品的单价为20 元,单位变动成本16元,固定成本4 万元,其保本点销 售量为() A.1 万件 B.2 万件 C.10 万件 D.20 万件 13. 甲公司生产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是30万元,该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4元,市场售价为10 元,若要达到 6 万元销售毛利的目标,该产品产销量应为多少? () A.30000 件 B.45000 件 C.60000 件 D.75000 件 14. 下面哪一项不是目标管理的特点() A. 目标制定快捷 B. 注重成果 C .强调自我控制D. 促使权力下放 15. 有X、Y、Z 三种方案,各方案的投资额分别为1000、1300、1500(万元),三种方案增加投资后可能增加的销售收入分别是3000、4000、5000(万元),其可能概率分别为0.9、0.8 、0.7 ,问哪一个方案最好?(注:不考虑税收的影响)() A.X方案 B.Y方案 C.Z方案 D.三个方案都一样 16. 常用的风险型决策方法有() A. 小中取大法 B. 大中取大法 C. 线性规划法 D. 决策树法 17. 选择在最差的自然状态下收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的方案作为所要方案的准则是() A. 小中取大法 B. 大中取大法 C. 后悔值法 D. 决策树法 18. 选择在最好的自然状态下收益最大的方案作为所要方案的准则是() A. 小中取大法 B. 大中取大法 C. 后悔值法 D. 决策树法

管理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四章 答案

第四章组织与组织文化 【同步测验】 一、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组织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组织中工作或生活。(√) 2.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组织中必须存在分工与协作。(√) 3.在实践中,正式组织在保持其相对稳定性的同时必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发现和使用人才,并根据机构、团体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正式组织的机构。(√) 4.正式组织一经建立,通常都会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以充分发挥组织的效能。(√) 5.组织结构是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 6.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是在直线型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另外又设置了一些职 能部门。(√) 7.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并综合考虑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就成为管理中履行 组织职能的最初任务。(√) 8.在组织中,某个部门或岗位支配资源越多,职权也就越大,责任大小则视情况而定。(×) 9.一个组织中,高层管理者承担的多是一些非程序性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的管理幅度就会较大。(×) 10.组织文化是从最高管理层树立的典范发展而来,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 二、填空题 1.作为社会实体的组织是人们为了而有意识地形成的 的系统。 实现某一共同目标各种职务或职位 2.作为管理过程的组织,实质上是指管理的职能,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合理地确立组织成员之间的,并对组织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

组织共同目标和任务分工与协作关系 3.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起源于。 霍桑试验 4.直线型组织结构适用于、的企业。 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比较简单 5.权力增大,责任就;权利缩小,责任就。 增大减轻 6.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呈关系: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 反比例越小越大 7.工作环境变化越小,变化越慢,管理幅度会。 越大 8.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和的总和。 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思维模式 三、单项选择题 1.组织中个体的集合不仅要实现1+1=2还要实现1+1>2,甚至出现乘法效应,出现以一当十的现象,体现了组织的( B )功能。 A.组织的力量凝聚功能 B.组织的力量放大功能 C.组织中个体的互补增值功能 D.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2.非正式组织理论则是由( A )首次提出并创立的。 A.巴纳德 B.霍桑 C.韦伯 D.法约尔 3.关于非正式组织如下说法中,哪一种是不正确的( C )。 A.非正式组织既可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可产生消极影响。 B.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在于可以提供员工在正式组织中很难得到的心理需要满足。 C.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有不利的影响,应该取缔。 D.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的一个方面在于非正式组织的压力有时会造成组

管理学第六章习题及答案.doc

一、习题 ( 一 ) 填充题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____ 逻辑延续 _____。 2、计划的编制过程,既是决策的___组织落实过程______,也是决策的更为详细的检查和修 订的过程。 3、所有层次的、不同职能的管理人员都要做计划工作,这反映了计划的___普遍 ______性;同时计划工作要求纵向层次性和横向协作性,这反映了计划工作的____秩序 _____性。 4、计划工作的目的就是使 ____所有的行动保持同一方向 _____,促使组织目标实现。 5、计划工作的普遍性中蕴含着一定的秩序,最主要的秩序表现为计划工作的____纵向协作性_____和 ____横向协作性 _____。 6、在衡量代价时,不仅用时间、金钱或者生产等来衡量,而且还有衡量____个人和集体的满意程度 _____。 7、计划是将决策实施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____时间和空间 _____上的分解,以便将其具体地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 8、根据综合性标准,可以把计划分为___战略性计划 ______和 ___战术性计划 ______。 9、根据 ___职能空间 ______标准,可以把计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10、战略性计划是战术性计划的_____依据 ____。 11、战术性计划是在战略性计划的指导下制定的,是战略性计划的____落实 _____。 12、常规计划包括___政策 ______、 __标准方法 _______和 ___常规作业程序 ______,所有这些都是准备用来处理常发性问题的。 13、 ____面向未来 _____和 _面向行动 ________是计划的两大显著特征。 14、目标结构描述了组织中各层次目标间的___协作关系 ______。 ( 二 ) 选择题 1、 ____AB_____的计划是有效率的。

管理学基础的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是一个管理者有效达到组织目标的知道工具书籍。通过两年的学习,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科学或边缘科学,它一般有5个主要特点,是一般研究各种管理活动中的普遍规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掌握管理学,可以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协调组织各种资源,以期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它还主要讲述了对管理活动过程进行科学具体的总结。本书主要有十四章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主要讲述的是管理的概念、性质、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影响组织管理的外部环境及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特征乃至组织与外部环境有哪些关系。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首先,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管理的二重性,它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其职能主要源于管理的性质,如何合理的组织生

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是其职能所在。它是通过管理活动来体现的。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和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告诉我们应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适应环境的变化,计划是基本职能,决策则在管理职能中占主导地位,组织是联系各职能的纽带。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讲述了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是通过实践得来的,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生产率,是泰罗创建此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法约尔著有《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以及霍桑试验,行为科学理论的三个层次:个体、团体和组织行为,管理过程学派是把管理学说与职能人联系起来。当今,现代管理学的应用使管理学有了新的发展与应用,出现了企业精神,制度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组织管理。而在众多管理理论的学派中,综合理解,具体利用则是关键。 第三章计划 计划工作有4个基本计划,目的性及有效的达到某种目标;主导性即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支持实现组织的目标;普遍性即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效率性即扣除制定费用和执行费用及其他因素后所余的总额。 无论是哪种计划,在这一管理的基本职能中,组织者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管理,以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完成。

财务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4章说课讲解

第四章财务战略与预算 一、思考题 1.如何认识企业财务战略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 答:企业财务战略是主要涉及财务性质的战略,因此它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主要考虑财务领域全局性、长期性和导向性的重大谋划的问题,并以此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相区别。企业财务战略通过通盘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对企业财务资源进行长期的优化配置安排,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把握全局、谋划一个长期的方向,来促进整个企业战略的实现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这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试分析说明企业财务战略的特征和类型。 答:财务战略具有战略的共性和财务特性,其特征有: (1)财务战略属于全局性、长期性和导向性的重大谋划; (2)财务战略涉及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环境; (3)财务战略是对企业财务资源的长期优化配置安排; (4)财务战略与企业拥有的财务资源及其配置能力相关; (5)财务战略受到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影响。 企业财务战略的类型可以从职能财务战略和综合财务战略两个角度来认识。 按财务管理的职能领域分类,财务战略可以分为投资战略、筹资战略、分配战略。 (1)投资战略。投资战略是涉及企业长期、重大投资方向的战略性筹划。企业重大的投资行业、投资企业、投资项目等筹划,属于投资战略问题。 (2)筹资战略。筹资战略是涉及企业重大筹资方向的战略性筹划。企业重大的首次发行股票、增资发行股票、发行大笔债券、与银行建立长期性合作关系等战略性筹划,属于筹资战略问题。 (3)营运战略。营运战略是涉及企业营业资本的战略性筹划。企业重大的营运资本策略、与重要供应厂商和客户建立长期商业信用关系等战略性筹划,属于营运战略问题。 (4)股利战略。股利战略是涉及企业长期、重大分配方向的战略性筹划。企业重大的留存收益方案、股利政策的长期安排等战略性筹划,属于股利战略的

管理学-习题-第5章学生用

第五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ー)判断题 1.计划工作是渗透到组织各种活动中的普遍性管理工作。() 2.战略计划是关于企业活动总体目标和战略方案的计划。() 3.一般在编制长期计划时会采取“近概略、远具体”的方法。() 4.非程序化决策问题的转化是突出例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这与追踪与调整决策的理念相同。() 5.半分解式目标管理把目标分解到科室、车间、工段等基层组织,并且组织成员制定十分明确的个人目标。() 6.作业计划是给定部门或个人的具体行动计划,具有不可重复性和较小的刚性。() 7.相比于战略计划,战术计划的风险程度较低。() 8.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重视工作行为本身而不是工作成果。() (二)填空题 1.计划工作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这反映了计划工作的________性;同时所有层次的、不同职能的管理人员都要做计划工作,这反映了计划的________性。 2.计划编制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种。 3.目标制定与展开是目标管理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________。 4.根据所涉及活动的内容,可以把计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开展决策追踪与调整的基础是________和________。 6.根据__,可以把计划分为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作业计划。 7.基于组织决策的追踪与调整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按预算的内容,预算可分为________,投资预算管理和________。 (三)选择题 1.为缩小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可以在现状的基础上力求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逼近目标,也可以通过________缩小差距。 A.降低产品价格 B.变革现状 C.加大营销力度 D.加大广告开支 2.根据对企业经营范围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计划分类 为________。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李华伟 审核人:王宏兰 编撰日期:2008-9-1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在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中属于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其一,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管理知识,认识管理的作用,激发从事管理工作的兴趣;其二,通过方法的教授和对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管理实践问题。最终使学生养成自觉地按照管理的原理、方法处理日常事务的习惯。 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管理方法的领会和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能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准确地掌握历史上各种不同的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特点;系统地了解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各项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掌握计划、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中常用的方法;系统了解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对其的管理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管理系统 教学内容:管理与管理系统、理解管理者的分类及素质要求、了解管理对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组织形态分类、掌握影响管理环境的因素、了解管理方法的分类,掌握管理机制的构成与作用机理。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管理的含义与实质,理解管理学的性质与特点。明确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内涵。清楚管理者的分类,能区分谁是管理者,理解管理者的素质培养,了解管理系统构成及其要素。清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管理机制含义,内容和一般的管理方法,掌握管理环境的分类。 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管理的职能及其内容,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其内容。 一般掌握:管理者的分类,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体系。 难点: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的清晰、明确认识,管理系统的全面掌握和应用。第二章管理思想 教学内容:管理理论与思想的演进、现代管理原理、组织文化。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管理理论与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有代表性的重点理论;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原理与原则;掌握组织文化的功能与组织文化的建设。 重点掌握:掌握“人本管理”、“组织再造”、“学习型组织”等现代管理思想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1

第一章 1、管理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需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基本职能。 3、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4、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三大类。 5、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都赫特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6.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7、管理者要具备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职能三类技能。 8、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 9、控制的实质就是为了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10、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11、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12、管理的对象应当是组织中所有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 第二章 1、纵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思想四个阶段。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构成了古典管理理论的框架。 3、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即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4、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这就是法约尔提出的统一指挥原则。 5、正式组织以效率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为主要标准。 6、决策理论认为,企业中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两类。 第三章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为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2、管理和战略,战略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管理在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 3、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 4、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的经济关系。 5、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最根本的一点是要严明。 第四章 1、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 2、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是从组织自身角度看问题,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3、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4、综合社会契约理化观主X把实证和规X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理中。 第五章 1、根据赫伯特。西蒙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化原则,而不是最优化。 2、战术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各资源的合理使用。 3、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4、程序性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性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 5、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 6、按决策的性质分,有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7、盈亏平衡点分析是在把生产总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分析成本、产量利润三者关系的计量方法。 8、不确定型决策无法预知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综述 学校: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姓名:刘华 学号:0934001450901 班级:09秋行政管理(专)指导教师:张阳

目录 内容摘要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 4―5 二、原理联系实际…………………………………………………… 5―6 三、学习体会……………………………………………………. 6―7 四、参考文献 (7)

内容摘要 《管理学基础》是研究管理过程中基本规律与特点的一门科学。在管理实践中,它从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紧密联系国内外管理工作实际,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注意总结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教训,阐明管理工作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为此,注意培养学员辩证的管理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本文第一部分是《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战略远景描述的是组织希望在多年以后要达到的一种状态,而一项有效的战略还必须设定一套中短期的目标和目的,作为组织实现其战略远景道路上的里程碑。第三部分是学习体会。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管理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史,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 第三章、计划工作,主要叙述了计划的含义、特征、种类以及编制方法,编制方法有很多,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计数法,线性规划法,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对每一个计划方法都有所了解,并不一定非常精通。 第四章、目标管理,降水量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管理的生产,发展和应用。目标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出点,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企业目标是由各层次目标组成的体系。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活动联系起来,高效率的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第五章、战略管理,主要讲述了战略的含义和特征以及构成要素等计划使企业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企业行动的指南。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是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影响了企业发展的任何因素都成为预测对象。 第六章、决策,主要讲述了决策的含义方法和特征,决策具有以下特征: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和科学性。方法有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决策是计划的核心,无论是确定目标还是制定计划,管理都需要做出决策,事实上,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主要讲述了组织的概述,组织的作用和原则。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无论是作为静态的组织者,还是作为动态的组织职能,组织在管理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形式,描述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内容以及集权与分权的内容。因此,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第八章、人员配备、主要是对管理人员的选聘、考核和培训为实现组织目标,建立合理的部门结构,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任务,这仅仅实现了硬件上的搭配,还需要为各部门配备适当的人员,通过人去完成组织结构中的各项任务,才能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人员配备的任务就是物色合适的人选,促进组织结构有效发挥,充分开发组织人力资源。

周三多 管理学习题集 案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习题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习题 一、填充题 1.在管理学科中,通常把信息定义为__________。 2.信息评估的关键在于进行__________。 3.__________是信息的最重要特征。 4.对管理者有用的信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征。 5.__________是信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6.衡量信息采集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是__________。 7.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可将信息源划分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 8.鉴别信息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9.信息筛选的依据是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 。 10.__________是信息加工过程的产出环节。 11.导致信息畸变的原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干扰。 12.客观传播障碍主要有________的障碍、________的障碍、________ 造成的障碍等。 13.__________是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传播的最终目的。 14.信息开发包括__________开发和__________开发。 15.作为一个过程,信息的反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等三个环节。 16.一般信息系统包括五个基本要素:_______ 、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 17.信息系统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在组织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信息的系统方法。 18.系统分析的目的是确定信息系统的__________。 19.__________ 是考察系统的技术能力的第一步。 20.系统实施的结果是产生一个__________ 。 21.决策支持系统包括__________和特殊化的__________。 22.用户以一种__________的方式与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对话。 23.人工智能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24.信息存储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25.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6.专家系统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信息系统。 27.例外报告是在__________时产生。 28.信息系统中的处理是把__________的过程。 29.信息存储要注意方便性问题,既指__________方便,又指__________方便。 30.ERP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__________的管理思想。 31.ERP包含的基本的功能模块有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32.ERP将__________和v集成到了整个供应链上。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无形成本的是__________。 A.员工士气不振B.工作程序变动造成的工作瘫痪 C.员工工资D.公司信誉的降低 2.下列不属于有形成本的是__________。 A.购买计算机B.厂房 C.系统维护和升级D.公司信誉的降低

《财务管理学》(人大版)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长期筹资方式 一. 名称解释 1) 1 长期筹资 2 企业内部资本 3 内部筹资4外部筹资 2) 5 股权性筹资 6 债务性筹资7 混合性筹资8 注册资本 3) 9 投入资本筹资10 股票11 普通股12优先股 4) 13 国家股14 法人股15 个人股16 外资股 5) 17自销方式18 承销方式19长期借款20 抵押贷款 6) 21 信用贷款22 记名股票23 无记名股票24 固定利率债券 7) 25 浮动利率债券26 收益债券27 可转换债券28 附认股权债券 8) 29 私募发行30 公募发行31 租赁32 营运租赁 9) 33 融资租赁34 直接租赁35 售后租回36 杠杆租赁 10) 37 平均分摊法38 等额年金法39 认股权证 二. 判断题 11) 资本是企业经营和投资活动的一种基本要素,是企业创建和生存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 12) 处于成长时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通常会产生调整型筹资动机。例如,企业产品供不应求, 需要增加市场供应。() 13) 在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租赁公司、保险公司、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以及信托公司、债券 公司。() 14)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国外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持有的资本,亦可以加以吸 收,从而形成外商投资企业的筹资渠道。() 15) 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当面临资金短缺时,大多都选择内部筹资以减少筹资费用。 () 16) 根据我国有关法规制度,企业的股权资本由投入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三部分 组成。() 17) 在世界范围内,公司注册资本制度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法定资本制、授权资本制和折中资本制。 () 18) 筹集投入资本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取得。() 19) 筹集投入资本是非股份制企业筹措自有资本的一种基本形式。() 20) 筹集国家的投入资本自有是通过获取国家银行的贷款。() 21) 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筹集投入资本的形式筹措自有资本。() 22) 发行股票是所有公司制企业筹措自有资金的基本形式。() 23) 对于股东而言,优先股比普通股有更优厚的回报,有更大的吸引力。() 24) B股是指专门供外国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的投资者买卖的,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但以外币认购 和交易的股票。()

管理学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一、习题 (一)填充题 1、决策就是计划得前提,计划就是决策得____逻辑延续_____。 2、计划得编制过程,既就是决策得___组织落实过程______,也就是决策得更为详细得检查与修订得过程。 3、所有层次得、不同职能得管理人员都要做计划工作,这反映了计划得___普遍______性;同时计划工作要求纵向层次性与横向协作性,这反映了计划工作得____秩序_____性。 4、计划工作得目得就就是使____所有得行动保持同一方向_____,促使组织目标实现。 5、计划工作得普遍性中蕴含着一定得秩序,最主要得秩序表现为计划工作得____纵向协作性_____与____横向协作性_____。 6、在衡量代价时,不仅用时间、金钱或者生产等来衡量,而且还有衡量____个人与集体得满意程度_____。 7、计划就是将决策实施所需完成得活动任务进行____时间与空间_____上得分解,以便将其具体地落实到组织中得不同部门与个人。 8、根据综合性标准,可以把计划分为___战略性计划______与___战术性计划______。 9、根据___职能空间______标准,可以把计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10、战略性计划就是战术性计划得_____依据____。 11、战术性计划就是在战略性计划得指导下制定得,就是战略性计划得____落实_____。 12、常规计划包括___政策______、__标准方法_______与___常规作业程序______,所有这些都就是准备用来处理常发性问题得。 13、____面向未来_____与_面向行动________就是计划得两大显著特征。 14、目标结构描述了组织中各层次目标间得___协作关系______。 (二)选择题 1、____AB_____得计划就是有效率得。 A、能得到最大得剩余 B、能以合理得代价实现目标 C、成本等于收益 D、详细 2、根据计划得明确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___C_____。 A、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 B、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 3、财务计划与人事计划与业务计划得关系就是___ABCD______。 A、财务计划与人事计划就是为业务计划服务得 B、财务计划与人事计划就是围绕着业务计划展开得 C、财务计划研究如何从资本得提供与利用上促进业务活动得有效进行 D、人事计划分析如何为业务规模得维持或扩大提供人力资源得保证 4、下列属于非例行活动得就是____ABCD_____ A、新产品得开发 B、品种结构得调整 C、工资制度得改革 D、生产规模得扩大

管理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1413185 万思琪 名词解释: 1、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职能活动。 2、权利:是影响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关系的一种力量。 3、集权:是指职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一定程度的集中。 单选题: 1、式领导方式的特点之一是:(B ) A、领导者预先安排一切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下属只能服从。 B、分配工作时尽管照顾到个人的能力,兴趣和爱好。 C、对工作事先无布置,事后无检查,权力完全给予个人,一切悉听尊便。 D、领导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环境和个性。 2、由自我实现人假设所产生的管理措施为:( C ) A、应以金钱收买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B、管理人员在进行奖励时,应当注意集体奖励,而不能单纯采取个人奖励 C、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并共同分享权力。 D、管理人员应事先为工人设计具体的行为模式,让工人按此模式实现自身的价值。 3.麦格雷戈的×理论是对哪一种人性假设的概括( A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多选题: 1.根据费德勒模型,影响领导形态有效性的环境因素有:(ABD )A、领导者和下属的关系; B、职位权力; C、领导者的个人特性; D、任务结构。 2.柯特把领导方式分为( ABCE ) A、剥削式集权领导; B、仁慈式集权领导; C、协商式领导; D、放任式领导; E、参与式领导; F、专制式领导。 3.领导行为四分图中领导行为分为四种类型,即( ABEF ) A、高体贴与低组织 B、高体贴与高组织 C、高关系与低任务 D、低关系与低任务 E、低体贴与低组织 F、低体贴与高组织 简答题: 1.在领导工作中应坚持怎样的用人原则? 答:①从总体上,应坚持能力主义与资历主义相结合的原则。职务晋升上,强调能力,工资报酬上,兼顾资历。 ②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A重视能力 B按事选人 C知人善任 D授予权力 E给予支持 F关心下级 2.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主要容是什么?应采取何种相应的管理措施?答:①自我实现人假设也称Y理论,是由麦格雷戈提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