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防治知识

一、概述:

疟疾,老百姓又叫做“打脾寒”、“打摆子”,此病为夏秋之季最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由蚊子传播,当蚊子咬人吸血时,把疟原虫带入人体血液,引起传播流行。寄生于人体的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在我国,间日疟原虫较常见。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现症病人或者无症状带虫者,当其末梢血中存在配子体时才具有传染性。

传播媒介: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在安徽省的疟疾传播媒介主要有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1.疟疾根据发作周期可分为间日症、恶性症和三间疟三种。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并且发抖得很厉害,这在医学上叫做“寒战”,大约持续几分钟左右就开始发高烧了,热度可以高达40℃,大约经过了3~4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

3.由于疟疾的传染来源主要是患疟疾的病人和带虫的人,故要积极治疗疟疾病人和带虫的人。尤其是带虫的人,这种人因为没有症状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往往在普查中才能发现,但是他们在传播疟疾方面却能起很大作用。

疟疾在云南俗称“瘴气”、“打摆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25种乙类传染病中的一种。疟疾的流行面极广,遍布于北纬60度至南纬40度之间的广大地区。从全球论,疟疾流行的态势非常严重,且正在恶化。每年,疟疾引起的临床病例约有3-5亿,有100万以上的人死于疟疾。它威胁着约占世界人口40%的23亿人民,逐渐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影响家庭的安宁,加大了儿童生存的危险。我省地处边疆地区,与疟疾高度流行国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历史以来均为疟疾高发区。经过积极的综合防治,疟疾流行已得到基本控制,发病率大为降低。但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尤其是抗氯喹恶性疟的扩散和蔓延,致使疟疾发病在边境地区和元江沿岸地区有增多和蔓延的趋势,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点状暴发。如果再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则疟疾流行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势必继续扩大。为了使您及您的家人更好地预防疟疾,本文向您介绍了有关疟疾防治的基本知识,希望对您及您的家庭防止疟疾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方面有所帮助。请您立即行动起来,“关爱自己,关注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您的贡献。

疟疾是怎样传染的

疟疾是以按蚊为媒介,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引起疟疾的疟原虫是通过蚊子叮咬吸血进入人体的。疟疾的发生和流行必需要有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染媒介和易感人群。传染源即带有疟原虫配子体的疟疾病人;传染媒介是吸疟疾病人血后带有感染子孢子的按蚊;易感人群即为健康人,被有感染性的按蚊叮咬后即可得病。三者的关系好比种子、播种者和土壤,三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三个环节同时存在,疟疾流行才有可能发生;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疟疾流行即告终止。

人们是如何感染疟疾的

当蚊子叮咬某个人的时候它吸人的血,如果这个人是疟疾病人,他(她)血中的疟原虫将被吸进蚊子体内。
疟原虫在蚊子体内增殖和发育,10-14天后发育成熟,并准备去传播给其它的人。如果蚊子这时咬了一个建康人,疟原虫将进入健康人的机体。使这个健康人变成疟疾病人。以中华按蚊传播疟疾为例,疟疾的传播过程是这样的:(1)当雌性按蚊叮咬病人或带虫者的血液时,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随红细胞进入蚊子胃部。此时,处在发育期的疟原虫除雌、雄配子体继续发育外,其余各期均被蚊子消化。在蚊子胃内,雌、雄配子体

发育为雌、雄配子,雄配子钻进雌配子体内,受精形成合子。合子变长,能动,成为动合子。动合子穿过蚊胃壁,在弹性纤维膜下形成园球形的卵囊。卵囊长大后,囊内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生成成千上万的子孢子。子孢子随卵囊破裂而释出,或由囊壁上的微孔逸出,再随血淋巴集中在按蚊的唾腺中。当受感染的蚊子再度吸血时,子孢子就可以随唾液进入人体。

(2)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血液后,约经30分钟,就随血流侵入肝细胞,在肝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发育为肝细胞内的裂殖体。最后因裂殖体增殖而导致肝细胞破裂,裂殖子释入血流。

(3)从肝细胞释放出来的裂殖子进入血液后,一部分被吞噬细胞所消灭,一部分在数分钟内侵入红细胞,摄取红细胞内的各种营养,进一步发育成裂殖体。裂殖体发育成熟后,红细胞破裂,裂殖子进入血液,并引起人体疟疾病症的发作。红细胞破裂后,进入血液的裂殖子一部分被吞噬细胞清除,一部分再侵入新的红细胞,开始新的发育。经过数次红细胞内的裂体增殖后,一部分进入红细胞内的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逐渐发育成为雌雄配子体。当蚊子叮人吸血时,疟原虫又随着血液进入蚊胃,重复上述在蚊体内的繁殖过程

传疟媒介——按蚊

1.传疟媒介—按蚊:蚊子有许多种,但只有按蚊可传播疟原虫。按蚊的主要传病蚊种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都是云南省的传疟媒介。我们平时在傍晚能见到的叮人或动物的蚊子是按蚊和库蚊,

其区别是:库蚊—停留在物体上时身体与物体平行,翅膀上大多无斑点。按蚊—停留在物体上时身体与物体成角度,所有按蚊的翅膀上都有黑、白色斑点。

2.蚊虫生活史:蚊虫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前3个时期均生活在水中,变成成蚊后才生活在空间。仅只雌蚊会叮人吸血。雄蚊不会吸血,所以不会传播疟原虫。雌蚊吸血后才会产卵。这种蚊卵非常小,你很不容易看见它们。它们漂浮在不流动的或缓慢流动的水面上。叮过你的蚊子通常在离叮你的地方两公里以内的水体内产卵(大约1.25英里)。约2-3天,产在水里的每一粒卵就变成一条蚊子幼虫。这些幼虫以捕食水里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为生,慢慢长成蚊蛹。蛹仍然在水里生活,但不吃食。几天以后蛹就变成成蚊飞离水体。如果是雌蚊,它就会去叮人并吸血。卵、幼虫和蛹体内没有疟原虫寄生。叮咬过疟疾病人的成蚊体内才会有疟原虫寄生,但只有在叮人时才会传播疟原虫。

疟疾的发作过程

典型的疟疾发作过程分为发冷期或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发作前几天,每天或隔天可有程度不同的发烧,同时拌有疲劳、头痛、腰背通、肌肉酸痛、厌食、全身或腹部不适、轻度腹泻和怕冷等前驱症状。

1.发冷期或寒战期:此期长约数分钟至1-2小时不等。病人先觉四肢及背部发冷,逐渐漫及全省,同时肌肉及关节酸痛,颜面苍白,

最新预防血吸虫病教案

11、预防血吸虫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血吸虫; 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 3、让学生认识血吸虫病的危害; 4、教育学生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5、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生活的荆州市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教育学生成为血吸虫病知识的宣传者; 6教育学生维护健康,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1、血吸虫病的危害 2、懂得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教具和学具: 1、放大的寄生虫生活史挂图; 2、有关血吸虫病的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2 、放录像 我们已经学过几种有关寄生虫病的知识,谁能说说记得哪些?寄生虫病的特点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板书:血吸虫病。 问:这种病你听说过吗?从名称看,你们认为这种病会和人的哪部分有关系? 2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感染了血吸虫毛蚴的钉螺传染给人、畜的传染病。血吸虫卵在水里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长成尾蚴后又离开钉螺回到水中。尾蚴接触到人、畜的皮肤后便会迅速进入人、畜体内,使人、畜感染血吸虫病。人、畜感染后,再通过其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有螺地带水域,造成新的传染性。 3、血吸虫的种类:血吸虫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4、血吸虫病的危害:急性血吸虫病是人在大量感染尾蚴的情况下发生的,发病迅猛,可在短期内发展成为晚期或直接进入衰竭状态,导致死亡。慢性血吸虫病发展较慢,早期对体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入晚期后则出现腹水、巨脾、侏儒等症,患者劳动力丧失,甚至造成死亡。 5、我国血吸虫病形势严峻 目前,血吸虫病流行于世界74个国家和地区,估计有1.9亿感染者。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血吸虫病人约80多万。目前血吸虫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7省的110个县(市、区),生活在疫区的人口约6000万。重疫区主要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沿长江的江(湖、洲)滩地区,以及四川、云南的部分山区。 6、荆州市是血吸虫的重疫区之一。 7.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党和政府一再强调指出,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各级党委、政府务必从实践“三个代表”

最全疟疾防治知识总结整理

最全疟疾防治知识总结整理 一、概述: 疟疾,老百姓又叫做“打脾寒”、“打摆子”,此病为夏秋之季最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由蚊子传播,当蚊子咬人吸血时,把疟原虫带入人体血液,引起传播流行。寄生于人体的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在我国,间日疟原虫较常见。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现症病人或者无症状带虫者,当其末梢血中存在配子体时才具有传染性。 传播媒介: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在安徽省的疟疾传播媒介主要有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1.疟疾根据发作周期可分为间日症、恶性症和三间疟三种。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并且发抖得很厉害,这在医学上叫做“寒战”,大约持续几分钟左右就开始发高烧了,热度可以高达40℃,大约经过了3~4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除了发冷、发烧以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困。若是小孩,有时可出现抽风。

重症疟疾病人,可见昏迷、谵语、脖硬、危及生命。 2.根据卫生部和全国疟疾专家委员会所制定的疟疾诊断标准,凡是符合以下任何一点的即为疟疾:①血液中查检疟原虫;②临床症状典型;③抗疟药物治疗有效。 四、预防和控制: 1.患了疟疾,应及时治疗,常用药物有氯喹和伯喹。其中氯喹能杀灭血液中的疟原虫,伯喹能杀灭肝脏中的疟原虫和血中配子体。服用方法是二药合用,连服8天。为了防止复发,第二年春天,还须进行休止期治疗,以达到根治。此外,亦可以用药物来预防疟疾。目前常用来预防疟疾的药物有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吃药一次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但是需要经常服用。 2.除了药物预防外,关键是要做好防蚊、灭蚊。应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宿舍要挂好门帘、窗纱、晚上睡觉时放下蚊帐;可喷洒DDV、灭蚊灵,也可点蚊香、灭蚊片及艾蒿等。若适当口服些维生素B1片,也能收到防治的良好效果。个人防护亦很重要,在傍晚时开始穿长袖衣裤,裸露部分涂敷驱避剂,睡觉时应注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 3.由于疟疾的传染来源主要是患疟疾的病人和带虫的人,故要积极治疗疟疾病人和带虫的人。尤其是带虫的人,这种人因为没有症状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往往在普查中才能发现,但是他们在传播疟疾方面却能起很大作用。 疟疾在云南俗称“瘴气”、“打摆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25种乙类传染病中的一种。疟疾的流行面极广,遍布于北纬60度至南

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上海市嘉定区丰庄中学陆燕凤牛艳丽 教材分析 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教学建议 建议在上课的前几天,布置学生收集他们所知道的疾病名称,并提出以下问题,以供思考: 1.在你们所知道的疾病中,哪些病是传染病?哪些并不是传染病?并说明理由。 2.哪些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3.你能根据这些传染病发病的原因而它们分为几种类型吗?

二、新知探究 (一)创设情境问题探究 1.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资料分析: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上两段关于流感、肝炎两种传染病的资料,结合后面的讨论题,在学习小组内讨论:这两种疾病在流行过程中是怎样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的?(建议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加以说明。) 2.请同学们交流所查的有关艾滋病的资料,细心观看老师播放的有关艾滋病的视频资料,然后分析:(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 (2)假设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HIV,你应如何与他相处呢?为什么? (3)你们认为应如何预防艾滋病? 3.你总结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方面了吗?仔细分析课本图“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说一说这些预防措施分别属于哪一方面? (二)知识运用实践创新 1.暑假期间,张文和李涛去郊游,中午,两人席地而坐,吃了顿丰盛的野餐。晚上回家后,两位同学都出现了腹痛、严重腹泻等症状,医生诊断为细菌性痢疾。请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两位同学所患细菌性痢疾是通过传播的。 (2)根据他们的症状,你认为除了给他们用药物治疗外,还应该在饮食中多补 充。 (3)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避免这类疾病应该做 到。

疟疾防治知识宣传

疟疾防治知识宣传 一、什么是疟疾?疟疾是怎样传播的? 疟疾俗称“打摆子”、“发疟子”、半日子,是由蚊虫叮咬引起的传染病。当按蚊叮咬疟疾病人时,病人血液里的疟原虫就被蚊吸入,经过大约10天左右在蚊体内发育后成为有感染性蚊子,当健康人被这种蚊子叮咬后就会得疟疾。 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国的疟疾大多是间日疟,但从非洲传染的多为恶性疟疾。 二、疟疾有哪些症状? 典型症状为先冷、后热、再出汗。发冷时暑天盖了棉被还感觉冷,发热时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和全身酸痛,几个小时后出一身大汗就退热了。间日疟一般隔天发作一次,恶性疟每天或不规则发作,还可引起脑型疟等,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将危及生命。 三、到非洲务工人员尤应注意感染疟疾 我区已连续三年没有本地感染疟疾疟疾病例,但由于目前我区外出和出国劳务人员较多,每年都有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发生.因此,必须重点防范在外地感染疟疾。目前最容易感染疟疾的地区,国内主要是云南和海南等省份;国外主是非洲和东南亚。我区近年发生的疟疾病人都是在非洲国家感染的病人。因此,到非洲国家打工的劳务人员尤应

注意防范疟疾。 四、得了疟疾怎么办? 曾到非洲以及国内疟疾高发区务过工的人员,当您有发冷、发热、头痛等疑似疟疾症状时,要尽快去当地疾控中心找医生,验血可查明血液里有无疟原虫和得了哪种疟疾。疟疾治疗有特效药,只要按医生嘱咐服药就能把病治好。“求神拜佛”、“躲疟子”既损害自己的身体治不好病,还会把疟疾传给别人。 五、怎样预防和控制疟疾? 1、疟疾蚊子传,防蚊叮咬最重要,改变露宿习惯,提倡人人使用蚊帐。 2、得了疟疾找医生,查血可见疟原虫,发现疟疾要报告。 3、疟疾传播危害大,春季休治很重要,一人得病全家预防,多人得病全村预防。

疟疾知识培训内容

疟疾知识培训内容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疟疾知识培训内容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25种乙类传染病中的一种。 疟疾的流行面极广,遍布于北纬60度至南纬40度之间的广大地区。从全球论,疟疾流行的态势非常严重,且正在恶化。每年,疟疾引起的临床病例约有3-5亿,有100万以上的人死于疟疾。它威胁着约占世界人口40%的23亿人民,逐渐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影响家庭的安宁,加大了儿童生存的危险。 我省地处边疆地区,与疟疾高度流行国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历史以来均为疟疾高发区。经过积极的综合防治,疟疾流行已得到基本控制,发病率大为降低。但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尤其是抗氯喹恶性疟的扩散和蔓延,致使疟疾发病在边境地区和元江沿岸地区有增多和蔓延的趋势,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点状暴发。如果再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则疟疾流行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势必继续扩大。 为了使您及您的家人更好地预防疟疾,本文向您介绍了有关疟疾防治的基本知识,希望对您及您的家庭防止疟疾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方面有所帮助。请您立即行动起来,“关爱自己,关注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您的贡献。 一、疟疾是怎样传染的 疟疾是以按蚊为媒介,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引起疟疾的疟原虫是通过蚊子叮咬吸血进入人体的。 1.疟疾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 疟疾的发生和流行必需要有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染媒介和易感人群。传染源即带有疟原虫配子体的疟疾病人;传染媒介是吸疟疾病人血后带有感染子孢子的按蚊;易感人群即为健康人,被有感染性的按蚊叮咬后即可得病。三者的关系好比种子、播种者和土壤,三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三个环节同时存在,疟疾流行才有可能发生;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疟疾流行即告终止。 2.人们是如何感染疟疾的 当蚊子叮咬某个人的时候它吸人的血,如果这个人是疟疾病人,他(她)血中的疟原虫将被吸进蚊子体内。 疟原虫在蚊子体内增殖和发育,10-14天后发育成熟,并准备去传播给其它的人。如果蚊子这时咬了一个建康人,疟原虫将进入健康人的机体。使这个健康人变成疟疾病人。 以中华按蚊传播疟疾为例,疟疾的传播过程是这样的: (1)当雌性按蚊叮咬病人或带虫者的血液时,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随红细胞进入蚊子胃部。此时,处在发育期的疟原虫除雌、雄配子体继续发育外,其余各期均被蚊子消化。在蚊子胃内,雌、雄配子体发育为雌、雄配子,雄配子钻进雌配子体内,受精形成合子。合子变长,能动,成为动合子。动合子穿过蚊胃壁,在弹性纤维膜下形成园球形的卵囊。卵囊长大后,囊内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生成成千上万的子孢子。子孢子随卵囊破裂而释出,或由囊壁上的微孔逸出,再随血淋巴集中在按蚊的唾腺中。当受感染的蚊子再度吸血时,子孢子就可以随唾液进入人体。

疟疾知识培训内容

疟疾知识培训内容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25种乙类传染病中的一种。 疟疾的流行面极广,遍布于北纬60度至南纬40度之间的广大地区。从全球论,疟疾流行的态势非常严重,且正在恶化。每年,疟疾引起的临床病例约有3-5亿,有100万以上的人死于疟疾。它威胁着约占世界人口40%的23亿人民,逐渐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影响家庭的安宁,加大了儿童生存的危险。 我省地处边疆地区,与疟疾高度流行国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历史以来均为疟疾高发区。经过积极的综合防治,疟疾流行已得到基本控制,发病率大为降低。但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尤其是抗氯喹恶性疟的扩散和蔓延,致使疟疾发病在边境地区和元江沿岸地区有增多和蔓延的趋势,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点状暴发。如果再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则疟疾流行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势必继续扩大。 为了使您及您的家人更好地预防疟疾,本文向您介绍了有关疟疾防治的基本知识,希望对您及您的家庭防止疟疾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方面有所帮助。请您立即行动起来,“关爱自己,关注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您的贡献。 一、疟疾是怎样传染的 疟疾是以按蚊为媒介,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引起疟疾的疟原虫是通过蚊子叮咬吸血进入人体的。 1.疟疾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 疟疾的发生和流行必需要有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染媒介和易感人群。传染源即带有疟原虫配子体的疟疾病人;传染媒介是吸疟疾病人血后带有感染子孢子的按蚊;易感人群即为健康人,被有感染性的按蚊叮咬后即可得病。三者的关系好比种子、播种者和土壤,三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三个环节同时存在,疟疾流行才有可能发生;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疟疾流行即告终止。 2.人们是如何感染疟疾的 当蚊子叮咬某个人的时候它吸人的血,如果这个人是疟疾病人,他(她)血中的疟原虫将被吸进蚊子体内。 疟原虫在蚊子体内增殖和发育,10-14天后发育成熟,并准备去传播给其它的人。如果蚊子这时咬了一个建康人,疟原虫将进入健康人的机体。使这个健康人变成疟疾病人。 以中华按蚊传播疟疾为例,疟疾的传播过程是这样的: (1)当雌性按蚊叮咬病人或带虫者的血液时,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随红细胞进入蚊子胃部。此时,处在发育期的疟原虫除雌、雄配子体继续发育外,其余各期均被蚊子消化。在蚊子胃内,雌、雄配子体发育为雌、雄配子,雄配子钻进雌配子体内,受精形成合子。合子变长,能动,成为动合子。动合子穿过蚊胃壁,在弹性纤维膜下形成园球形的卵囊。卵囊长大后,囊内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生成成千上万的子孢子。子孢子随卵囊破裂而释出,或由囊壁上的微孔逸出,再随血淋巴集中在按蚊的唾腺中。当受感染的蚊子再度吸血时,子孢子就可以随唾液进入人体。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精编版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2、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 二、常见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一)了解流行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2、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3、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4、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5、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

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二)水痘 1、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2、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3、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5、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三)风疹 1、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疟疾培训试题及答案

疟疾培训试题及答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2015年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分数: 一、判断题 1.能感染人的有5种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巴西疟原虫。 (否) 2.当发现疟疾病例时,应依法进行网络报告或其他方式上报。(是) 3.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 (是) 4.疟原虫先寄生在肝细胞内,后来才寄生于红细胞内。 (是) 5.各种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所需要的时间是一样的。 (否) 6.感染疟疾的孕妇能通过胎盘将疟原虫传给胎儿。 (否) 7.发冷、发热和出汗的周期性发作是间日疟病人的典型症状。(是)

8.恶性疟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常可发展为重症疟疾。(是) 9.疟疾的再燃是指由于血液中少量的疟原虫重新大量繁殖而再度发作。 (是) 10.疟疾的流行病学史是指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 (是) 二、选择题(答案打对勾) 1.发现疟疾病例后,应该在多少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 D.48小时 2.疟疾传播给人是生活史的那个阶段? A.配子体B.子孢子 C.合子 D.裂殖子 3.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的哪里? A.肌肉细胞B.消化道内 C.脑细胞内 D.红细胞内 4.经输血感染疟原虫后,以下哪个提法不正确 A.没有复发B.不通过红外期 C.不会增殖D.可以有再燃

5.恶性疟发热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多起病急,无寒战B.常伴有咳嗽 C.热型不规则 D.可伴有腹痛及腹泻 6.以下实验室检查项目中,哪一项检查结果不可作为疟疾的实验室确诊依据 A.血片检查B.RDT检测 C.PCR检测D.抗体检测 7.以下哪一组是治疗间日疟的首选药物 A.氯喹片加伯氨喹B.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 C.双氢青蒿素哌喹片D.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 8.在治疗从国外感染疟疾病人的同时,还因注意什么? A.让家人一起来检查B.让一同回国的人来检查 C.让同村的人也来检查D.不要注意什么

预防传染病教案教学内容

预防秋冬季传染病教案 ——肠道传染病预防与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九年级五班赵士杰课时:1 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预防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一些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介绍“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工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介绍“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疟疾防治宣传的预防知识

预防疟疾教育知识宣传材料 1.什么是疟疾? 疟疾,民间又叫“冷热病”、“打摆子”、“发疟(yao)子”,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传染病,疟疾根据发作周期可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三种,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并且发抖得很厉害,这在医学上叫做寒战,大约持续几分种左右就开始发高烧,热度可以高达40℃,大约经过了3~4 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寒冷、高烧、出汗”是疟疾发作症状的“三步曲”。除了发冷、发烧、出汗以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痛。儿童很可能出现抽风。重症病人可见昏迷、谵语甚至危及生命。 2.疟疾是怎样传染的? 疟疾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疟疾的病人和带疟原虫的人。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疟疾病人和带病原虫者如果漏诊或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不但可反复发作,而且还可通过蚊子叮咬将疾病传给他人,蚊子叮咬了病人的血后再叮咬健康人就把疟疾传给健康人了。 3.那些人最容易感染疟疾? 到河谷地带从事经济作物开发的青壮年、住在田棚或到森林里从事野外作业的人员、从无疟区到疟区打工的民工、出入边境留宿人员、无防蚊设施的青少年儿童等均属于高风险人群,最容易感染疟疾。 4.患了疟疾有哪些症状或者不舒服? 主要的症状有发冷、寒战、发热、出汗、头、腰肌及全身疼痛。 5.您或您的家人患了疟疾怎么办? 赶快找医生!吃药、打针。而且越快越好!因为疟疾的迅速治疗可以挽救生命。也就是说疟疾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6.患疟疾后不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危害有那些? 轻则延长病程并引起贫血,重则发展为重症疟疾或脑型疟引起死亡。 7.患疟疾后要吃多少天药才能停止? 一般至少要服5~8 天,否则疟原虫会残存在体内,造成日后的复发,所以患疟疾后一定要按医生嘱咐的服完全部疗程的药才能有效的治疗疟疾。 8.既便宜效果又好的疟疾治疗药有哪些? 治疗间日疟最有效的药物是氯喹和伯喹;恶性疟则从青蒿琥酯、蒿甲醚、哌喹和科泰新(双氢青蒿素)中任选一种加2 天伯喹一起治疗。

疟疾教案

预防疟疾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疟疾; 2、明确疟疾的传播方式,提高对疟疾的警觉性; 3、知道疟疾的主要症状,树立疟疾治疗必须规范用药的意识; 4、学会预防疟疾的关键措施----防蚊、灭蚊。 二、教学重点: 预防疟疾的关键措施----防蚊、灭蚊。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同学们听说过疟疾吗?关于疟疾的基本知识有哪些呢?谁能说一说? (二)新授: 1、疟疾的流行状况: 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世界超过三份之一的人口目前居住在非洲中部,南亚、东南亚及男美北部等疟疾流行地区。据2003年WHO统计,全球每年有多达3、5—5亿疟疾临床病例,导致100多万人死亡,且绝大多数是非洲5岁以下儿童。 目前,在我国流行区90﹪以上的县(市、区)的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其中半数以上在1/10万以下,病例呈高度散发状。流行仍较严重的地区已局限到安徽、湖北、河南、江苏4剩的局部地区以及云南的边境和海南的中南部山区。 2、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使人们患上疟疾的凶手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寄生虫。它叫做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只有在显微镜下被放大后才能看见。寄生于人体的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型疟原虫四种,他们分别能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型疟。间日疟目前在我国较为常见,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安徽、湖北、河南和江苏等省。恶性疟次之,主要分布在云南和海南省。三日疟偶尔发现,卵型疟已无病例报告。 3、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 (1)传播的媒介----按蚊 那么,疟原虫由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在天热的时候,我们穿的衣服很少,大部分四肢都暴露在衣服外面,这时很容易被蚊子叮咬而患疟疾。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被蚊子叮咬过,但并没有患疟疾,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蚊子分为很多种,疟原虫寄生在按蚊的胃中,当带有疟原虫的按蚊叮吸人血时,疟原虫就进入了人体,才能传播疟疾。 (2)传播的过程:在人体内,疟原虫首先侵犯肝脏,以后又进入红细胞。在红细胞内它可以成倍地增殖,将红细胞胀破。大量的红细胞残渣和疟原虫进入血液,使人发病。 4、疟疾的主要症状是发冷、发热、出汗。 疟疾的主要症状是发冷、发热、出汗,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期: 前驱期:患者有疲乏、头痛,不适,厌食、畏寒和低热。 发冷期或寒战期:常伴有头痛、恶心和呕吐。此时患者感觉全身发冷、

2018年疟疾培训答案及试题疟疾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

2018年疟疾培训答案及试题疟疾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疟疾防治知识测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1.5分) 1. “全国疟疾日”是在每年的哪一天?(B ) A 1月3日 B 4月26日 C 6月8日 D 12月8日 2.确诊疟疾的最可靠方法是什么? ( A ) A取血显微镜检查疟原虫 B根据临床症状 C拍摄X线 D心电图 3.下列哪项不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 D ) A蚊虫叮咬 B输血 C胎盘 D飞沫 4.我省流行哪种疟疾( A ) A间日疟 B三日疟 C恶性疟 D卵形疟

5.我国目前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方是?( B ) A西藏、黑龙江、内蒙古 B安徽、云南、海南 C福建、广西、山东 D江苏、安徽、湖南 6.典型间日疟临床表现(C ) A突然发病,无寒颤,仅有畏寒感 B间歇期极短,体温曲线呈“M”型 C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伴有脾肿大、贫血等体征。 D发热常在深夜并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7.下列哪项不属于疟疾的特殊临床表现( D ) A黑热尿 B类白血病反应与何杰金氏病样反应 C疟疾性紫癜 D白血病 8.疟疾的临床诊断要点不包括(D )

A多数病例在发作前有长短不一的寒颤或畏寒 B发作有定时性、发热与无热期交迭出现且有规律 C有溶性贫血症状,其程度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脾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 病例同时见肝肿大 D发热特点呈稽留热、一般超过39度 9.杀灭肝内期疟原虫的唯一药物是( B ) A乙胺嘧啶 B伯氨喹 C氯喹 D哌喹 10.间日疟的临床治疗方案(现症病人治疗)( A ) A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 B蒿甲醚7日疗法 C氯喹/伯氨喹四日疗法 D青蒿素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或复方 11.疟原虫的生活史是A 蚊唾腺 ---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预防疟疾教学设计

中国世界基金预防疟疾教育项目 预防疟疾教学设计 【课题】疟疾的相关知识与预防 【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启示法 【教学目的】 1了解疟疾的概念,流行情况及病因病机。 2 了解疟疾的发病特征。 3 掌握疟疾的治疗药物及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①疟疾的概念,症候②疟疾的病机;③疟疾的治疗药物④预防措施 2难点:①疟疾的病因病机;②疟疾的流行趋势;③疟疾期间的调护【教学过程】 一、介绍疟疾的概念与范围,疟疾的源流,其流行情况(10分钟) 1、疟疾概念、源流 疟疾,民间又叫“冷热病”、“打摆子”、“发疟(yao)子”,是由疟原虫寄生在人体血液内所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吸血时传播,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传染病,疟疾根据发作周期可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三种, 2、疟疾流行趋势 ①世界形势 疟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发病人数约为5亿,死于疟疾者愈200-300万人。 ②我国形势 我国发病率较高地区:海南、云南、安徽、湖北、河南、江苏6省;发病不稳定地区:四川、重庆、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8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病率较低地区:上海、浙江、山东、辽宁4省(直辖市)。 ③我省疟疾情况

2000年以来,安徽沿淮淮北地区疟疾疫情出现回升,2006年发病率17917 例居全国之首。病例呈高度散发状态,主要分布在亳州、淮北、宿州、蚌埠、阜阳等市,占全省报告发病总数的92.67%。所辖涡阳(6000多例)、濉溪、蒙城(1600多例)、谯城(790多例)、埇桥、利辛(2000多例)、固镇、怀远、萧县、颍上和灵璧等县(区)占全省报告发病总数的83.04%。仅2007年4月又新增疟疾病例392例。我省防疟形势十分严峻。 二、介绍疟疾的症候特征(约5分钟) 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并且发抖得很厉害,这在医学上叫做寒战,大约持续几分种左右就开始发高烧,热度能够高达40℃,大约经过了3~4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寒冷、高烧、出汗”是疟疾发作症状的“三步曲”。除了发冷、发烧、出汗以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痛。儿童很可能出现抽风。重症病人可见昏迷、谵语甚至危及生命。 三、病因病机及治疗药物(约7分钟) 病机: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这种寄生虫它先存有于蚊子的胃内。在那儿繁殖后,这的幼虫侵入蚊子的唾液腺内。当蚊子叮人时,唾液中的寄生虫随之进入人体的血液中。几周之后,被感染的人就会出现疟疾特有的发热和寒战而病倒。当蚊子叮咬患疟疾病人时又把这种病毒到处传播。 疟疾的治疗药物:治疗疟疾应采用抗疟原虫药物,如氯喹、奎宁、青蒿素等。 四、疟疾期间的调护(约7分钟) ①疟疾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②要注意水份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③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即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即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④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 五、介绍疟疾的预防.(约8分钟). 预防疟疾最好的方法是防止蚊子叮咬。另外还可通过服预防药实行预防,药物预防是有效的,流行地区的婴儿和孕妇及新进入流行地区的易感者都应采用适当药物预防。除了药物预防外,关键是要做好防蚊、灭蚊。应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消除蚊子孳生地。居室、宿舍要挂好门帘、窗纱、晚上睡觉时放下蚊帐,可喷洒灭蚊剂或用蚊香驱杀蚊虫。另外,傍晚时穿长袖衣裤,裸露部分涂敷驱蚊剂,睡觉时应注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等都可有效防蚊。 【课堂小结】(3分钟) 【习题训练】(5分钟) :①什么叫疟疾?疟疾根据发病情况分为几种? ②疟疾的症候特征是什么?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一、第一讲 什么是疟疾?疟疾的潜伏期有多长?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在人体血液内所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吸血时传播,多见于夏秋季节。 疟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愈200万人。我国解放前疟疾连年流行,尤其南方,由于流行猖獗,造成大量劳动力丧失;由于当时没有有效药物治疗,疟疾病死率也很高。历代战争史实表明疟疾对军事行动影响颇巨,低疟区部队进入高疟区,常发生大量非战斗减员,对左右战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解放后,全国建立了疟疾防治机构,广泛开展了疟疾的防治和科研工作,疟疾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近几年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疟疾发病在局部地区尤上升趋势,加强疟疾防治、防止其卷土重来具重要意义。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二、第二讲 疟疾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间日疟 多急起,复发者尤然。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倦怠、打呵欠;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或腹泻。不规则低热,一般持续2~3天,长者一周,随后转为典型发作。疟疾发作多在午后、典型临床症状分为三期。

1.发冷期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全身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后,体温迅速上升2.发热期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紫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喝,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 3.出汗期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约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疲乏困倦,常昏昏入睡,3~4小时,一觉醒来,精神状态有所恢复,食欲恢复,此刻进入间歇期。 整个发作过程约6~12小时,典型者间歇48小时又重复上述过程。一般发作5~10次,因体内产生免疫力而自然终止。 多数病例早期发热不规律,可能系血内有几批先后发育成熟的疟原虫所致。部分病人在几次发作后,由于某些批疟原虫被自然淘汰而变得同步。 疟疾反复发作数次以后,患者常有体弱、贫血、肝脾肿大。发作次数愈多,脾脏肿大愈明显,贫血愈显著。部分病人可由自身免疫力的改变,疟疾发作暂时停止,但非自愈,一旦抵抗力下降,病人可因再燃而再次发作。 (二)三日疟:发作与间日疟相似,但为三日发作一次,发作多在早晨,持续4~6小时。脾大贫血较轻,但复发率高,且常有蛋白尿,尤其儿童感染,可形成疟疾肾病。三日疟易混合感染,此刻病情重很难自愈。 (三)卵形疟:与间日疟相似,我国仅云南及海南有个别报道。 (四)恶性疟:起病缓急不一,临床表现多变,其特点:①起病后多数仅有冷感而无寒战;②体温高,热型不规则。初起进常呈间歇发热,或不规则,后期持续高热,长达20余小时,甚至一次刚结束,接着另一次又发作,不能完全退热;③退热出汗不明显或不出汗; ④脾大、贫血严重;⑤可致凶险发作;⑥前驱期血中即可检出疟原虫;无复发。 (五)凶险型疟疾:88.3~100%由恶性疟疾引起,偶可因间日疟或三日疟发生。在暴发流行时5岁以下的幼儿,外来无免疫力的人群发生率可成20倍的增长;即便当地人群,治疗不及时也可发生。临床上可观察患者原虫数量作为监测项目,若厚片每视野达300~500个原虫,就可能发生;如每视野600个以上则极易发生。临床上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疟疾防治知识试题---精品资料

疟疾(马来热)防治知识试题 1 疟疾是一种(C) A 危险的热带疾病,具有传染性 B 普通的传染病 C危险的热带疾病具有传染性,会出现严重的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D 普通疾病 2 疟疾多发生于(D) A 夏季 B 温度常年很恒定的地区 C 热带地区 D夏季和常年温度很恒定的热带地区 3 疟疾在世界上多少个国家和的地区流行,全球约有多少人口都有患病的危险(A) A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40%的人口 B 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30%的人口 C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40%的人口 D 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40%的人口 4 疟疾在各大洲均有分布,然而大多分布在(A) A 非洲和那撒哈拉以南地区 B 全部的非洲 C 非洲和东南亚地区 D 中东和非洲 5 疟疾分恶性疟、卵形疟、间日疟和恶性疟,其中恶性疟是最致命的一种。那个区域恶性疟分布的最多,甚至达到90%以上(A) A 非州 B 南美洲 C 东南亚地区 D 各区域分布没有明显的变化 6 能传播疟疾的蚊子叫疟蚊它的特点是(B) A 有飞行的声音 B 飞行时无声,落到人的皮肤上没有感觉,常被称为“无形杀手” C喜欢白天活动 D 没有什么特点 7 多数疟蚊在一天的什么时间最活跃(A) A 黄昏、黎明和夜间 B 黄昏 C 黎明 D 中午 8 有关疟疾免疫力的问题那项是正确的(C) A 有可靠的疟疾疫苗接种预防疟疾 B 旅行者和非长期居住的人员有一定的免疫力 C 疟疾感染地区的居民对疟疾有2年的免疫力 D 任何人对疟疾都没有免疫力 9 预防疟蚊叮咬时要穿长袖衣服和长裤,但要避免穿那种颜色衣服吸引蚊虫(A) A 深色 B 浅色 C 黄色 D 白色 10 在疟疾流行地区防治疟疾传染得最可靠的途径是(C) A 预防使用抗疟疾药物 B 穿长裤 C 避免被疟蚊叮咬 E 使用驱蚊器 11 在疟疾流行地区为防治疟疾传染在选择住处时要(A) A争取住在条件最好的建筑里 B 远离湿洼地带 C 有蚊帐的地方 D 喷洒过驱蚊药物的地方

疟疾防治知识试题

消除疟疾防治知识试题 姓名单位专业分数 一、填空题5题(20分,每题4分) 1.重症疟疾治疗:()、支持治疗、对症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 2.疟疾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前驱期、()、发热期、出汗期、间歇期。 3.在诊断疟疾血涂片为阴性前,至少要检查()个厚血膜油镜视野。 4.恶性疟治疗采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或联合用药,简称ACT。 5.吉氏染色稀释液(工作液)浓度一般为2%-5%,而贮藏液(原液)的浓度是()。 二、判断题10题(30分,每题3分) 1.从非洲输入的疟疾除恶性疟外尚可见到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 2.青蒿素不推荐作预防用药。() 3.恶性疟最佳采血时机是在症状发作时。() 4.疟疾属于乙类传染病。() 5.涂制好的厚、薄血片自然干燥后,用无水甲醇对薄血膜进行固定以后即可以吉氏稀释液对该片进行染色。() 6.评价血片制作和染色质量好坏,主要依靠血片制作、染色和清洁度的合格率来判定。() 7.疟疾发热期所见的原虫以大滋养体为主。() 8.预防疟疾的关键是防止被按蚊叮咬。() 9.吉氏染色时薄血膜须用无水甲醇固定,镜检时物镜必需使用油镜头。() 10.疟疾快诊试验(RDT)抗原检测阳性可作为确诊疟疾的依据。()

三、单选题10题(50分,每题5分) 1.“全国疟疾宣传日”是在每年的哪一天?() A4月26日B4月25日C6月28日D7月26日 2.确诊疟疾的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 A血涂片显微镜查疟原虫B根据临床症状C拍X线D做心电图 3.下列哪项不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A蚊虫叮咬B输血C胎盘D飞沫 4.目前我省常见输入性疟疾是() A恶性疟、间日疟B三日疟、间日疟C恶性疟、三日疟D卵形疟 5.杀灭红外期疟原虫的主要药物是() A乙胺嘧啶B伯胺喹C氯喹D哌喹 6.间日疟现症病人的临床治疗方案() A氯喹/伯胺喹八日疗法B蒿甲醚7日疗法C氯喹/伯胺喹三日疗法D青蒿素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或复方 7.疟原虫的生活史是() A蚊唾腺─→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B蚊唾腺─→蚊胃─→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 C人肝细胞─→蚊胃─→蚊唾腺─→人红细胞─→蚊唾腺 D人肝细胞─→蚊唾腺─→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E人红细胞─→人肝细胞─→蚊唾腺─→蚊胃─→蚊唾腺 8.疟原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是()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疟疾防治知识测试题 姓名分数选择题(每题1.5分) 1. “全国疟疾日”是在每年的哪- 天? ( B ) A 1月3日 B 4 月26日 C 6 月8日 D 12月8日 2.确诊疟疾的最可靠方法是什么? (A ) A取血显微镜检查疟原虫B根据临床症状C拍摄: X线D心电图 3.下列哪项不是疟疾的传播途径(D ) A蚊虫叮咬 B 输血 C 胎盘 D 飞沫 4.我省流行哪种疟疾(A ) A间日疟 B 三日疟 C 恶性疟 D 卵形疟 5.我国目前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方是?( B ) A西藏、黑龙江、内蒙古 B 安徽、云南、海南 C 福建、广西、山东D江苏、安徽、湖南 6.典型间日疟临床表现(C ) A突然发病,无寒颤,仅有畏寒感 B 间歇期极短,体温曲线呈“M'型 C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伴有脾肿大、贫血等体征。 D发热常在深夜并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7.下列哪项不属于疟疾的特殊临床表现( D ) A黑热尿B类白血病反应与何杰金氏病样反应C疟疾性紫癜D白血病 8.疟疾的临床诊断要点不包括(D ) A多数病例在发作前有长短不一的寒颤或畏寒 B发作有定时性、发热与无热期交迭出现且有规律 C有溶性贫血症状,其程度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脾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例同时见肝肿大 D 发热特点呈稽留热、一般超过39度 9.杀灭肝内期疟原虫的唯一药物是( B ) A乙胺嘧啶 B 伯氨喹 C 氯喹 D 哌喹 10.间日疟的临床治疗方案(现症病人治疗)(A ) A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 B 蒿甲醚7日疗法 C氯喹/伯氨喹四日疗法 D 青蒿素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或复方 11.疟原虫的生活史是一A __________ A 蚊唾腺---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B蚊唾腺----蚊胃---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 C人肝细胞---蚊胃---蚊唾腺----人红细胞----蚊唾腺 D 人红细胞----人肝细胞---蚊唾腺----蚊胃---蚊唾腺 E 人肝细胞---蚊唾腺----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疟原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是 E A仅在肝细胞B仅在红细胞C有核细胞D脾细胞E肝细胞和红细胞 13?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疟疾的传染源为 _________ E ________

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doc

中学生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第一课青少年主要传染病及其预防(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传染病及其预防。 2、通过师生的双边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为预防 传染病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学难点】: 三个环节 【教学用具】: 投影,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上海有过一次人们食用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引起的“甲肝”流行。请问毛蚶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应属哪个环节?为什么? 由复习引入新课,传染病流行时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控制?怎样控制呢?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在传染病流行时,只要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可终止。 1.控制传染源: 许多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有传染性,而到了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一般我们对传染病人如何护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对病人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对于传染病人要倍加关怀,不可嫌弃,病人有好的心情有利于早日恢复健康。对患传染病的动物,定要及时处理,如患狂犬病的狗,即使它是个可爱的宠物但也不能留。 2.切断传播途径: 有个肝炎病人,在饭店吃过饭后在他的碗下压了一个字条:“我是肝炎病人,请把用过的餐具消毒后再用”。很显然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的目的就是要切断传播途径。其实饭前便后要洗手,消灭蚊蝇等,也是切断传播途径。讲究个人卫生,消灭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没有机会感染健康人。 3.保护易感者: 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抗病能力。此外,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在防病中也是很重要的。 不同的传染病预防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是要找出它的薄弱环节,要因病制宜。 人类的传染病: 传染病的种类很多,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 1.呼吸道传染病: 提供思考提纲,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结合教材进行小结。 (1)你认为哪些疾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2)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在什么季节? (3)主要传染源是什么?(注意带菌者虽然本人不发病,没有症状,但也是传染源。) (4)病原体的主要寄生部位在哪里? (5)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6)禁止随地吐痰和保持教室空气流通在防止呼吸道传染病上有何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