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喷灌技术-王芳分析

浅谈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喷灌技术-王芳分析
浅谈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喷灌技术-王芳分析

浅谈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喷灌技术

乌兰察布市水利新技术推广试验站王芳

摘要:水资源是21世纪最具战略意义的经济资源之一。根据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而喷灌技术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喷灌技术的发展,其次详细阐述了采用喷灌所具备的一些条件、技术要求,喷灌系统的组成、类型和规划设计,喷灌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农业节水灌溉的角度展望了未来喷灌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节水节水灌溉喷灌技术喷灌发展

1.简述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人多、地少、水缺,全国人均占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 个贫水国之一。21 世纪将是我国从发展中国家转变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人口增加到16 亿的高峰时期,农业用水危机将更为严峻,节水灌溉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场革命,其中节水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水资源紧缺,且又存在水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由于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和灌溉用水量大、效率低的特殊性,认真搞好农业节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形成节水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发展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对缓解我国水资源危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国内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

为了解决21世纪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口对粮食的需求问题,我们必须放弃不惜以消耗水资源、破环生态系统为代价的传统农业灌溉模式,推广使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的节水工程措施有: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地面灌溉改进技术及喷灌技术等。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为1.30 亿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 586.67 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3.0%。根据《2007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截至2007 年底,全国万亩以上的灌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7782千hm2(自97年以来有效灌溉面积统计表如下),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4.4%。全国工程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3489千hm2,占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40.7%。在全部工程节水灌溉面积中,其中渠道防渗节水灌溉面积10058千hm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5574千hm2,喷灌和微灌面积3583千hm2。全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47。也就是说,我国有一半以上的耕地面积没有灌溉设施;大部分的有效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在节水灌溉面积中,采用现代先进节水灌溉方式的微乎其微,绝大部分只是按低标准初步进行了节水改造。因此,我国的节水灌溉面积尤其是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009年7月3日,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科学

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强基础、惠民众、管长远的民生工程。因此,鉴于我国水土资源如此紧缺的状况,发展节水灌溉是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一项无可替代的重要战略措施。

1.2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节水灌溉技术是一种多学科、多部门的综合技术,只有工程措施、灌水技术、农业措施、管理措施、政策措施紧密配合,相互促进,才能过到最佳的节水效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发展节水灌溉的模式也不形同,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近期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如下:

1.以节水增产为目标对灌区进行技术改造。

2.加强用水管理,推广节水灌溉制度。

3.平田整地,开展田间工程改造。

4.加快发展节水灌溉工程。

5.重视节水农业的应用。

6.有单项技术向综合技术发展。

2003年12月,水利部正式启动了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个阶段。据统计,自“九五”以来,全国水利建设已累计投入6000亿元(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组,2002)。预计到2010年,全国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000万hm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3.33万hm2(“十一五”及2020年水利发展规划思路目标,2005),基本完成现有粮食产主区主要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此外,近年来,现代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在节水灌溉的高新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3S”技术(RS、GPS和GIS)。“3S”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数字水文、数字河流、数字渠道、数字灌区等概念。我校也将“3S”技术应用于一些节水灌溉中,充分发挥“3S”技术在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应用。

喷、滴灌是目前国内外节水增产效果最好的田间灌溉工程。喷、滴灌突出的优点是适于坡地及不平整的耕地,节省土地,不易产生水土流失和土壤板结,有利于土壤微量生物良性循环,改善农田小气候,这是其它灌溉方法所不具备的,此外,喷灌设施还可发挥施肥、喷药等综合作用。

我想应当建议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组织有关领域的科研院校、技术推广部门,针对节水灌溉工程快速、大幅度地扩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面积与范围,使我国的节水灌溉事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更好的节水效果、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喷灌技术的发展

喷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它是利用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将灌溉水通过喷灌系统(或喷灌机具)输送到田间,经喷头均匀地喷洒器将水均匀喷洒在农田里,

为作物正常生长提供水分的一种灌溉方法。喷灌技术是大面积机械化解决大田作物、草坪、蔬菜和经济林等高效节水灌溉与施肥问题的主要形式。

2.1国外喷灌技术的发展

喷灌是一种节水而灌溉效果显著的先进灌溉技术,由于世界上水资源越来越紧张,若干年后,在干旱地区主要依赖于微灌、包括喷灌、滴灌等。而在非干旱地区,必须提高水的利用率。全世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包括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降雨量少的地区急需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在降雨量充沛的地区,由于降雨时分布不均,也经常发生季节性的春旱、夏旱和秋旱。因此,喷灌技术在世界得以重视,并予以广泛的应用。喷灌出现得比较早,最早是以色列人对此重点研究,1969年首先在南非研制试用,1976年被美国列为专利,70年代在世界上得到了发展,80年代以后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喷灌技术发展表现出以下趋势:

1.不断提高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喷灌面积持续增大,表现在机械化程度高的喷灌机使用面积日益扩大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喷灌系统的应用。

2.广泛应用新技术如激光遥感提高喷灌质量。

3.朝低压、节能型发展,开展多目标利用,有效降低单一用途上的造价。

4.改进设备,提高性能,开发和研制新型喷头,提高喷灌质量,产品日趋标准化、系列化。

2.2国内喷灌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喷灌技术水平已基本成熟,喷灌设备生产初具规模,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球性缺水呼声的日益高涨和我国水资源环境的恶化,国家将发展节水灌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投入了大量推广与科研资金,并将喷灌作为节水农业的一部分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为喷灌的稳步发展奠定基础。随着科学发展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灌溉施肥设备的日新月异,喷灌技术发展到现在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节水灌溉技术,而是一项集灌溉、施肥和自动化管理和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相结合,才能很好地发挥灌溉技术的优势,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高效化发展。

实施节水灌溉,尤其是采用各种喷灌机,不仅仅能节约灌溉用水,同等重要的是可以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因此,搞喷灌项目时不宜只单纯追求节水效益,而应将其提高到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在“十一五”期间,将各地区机械化灌溉面积列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评价指标之一。

喷灌是一种具有节水、增产、节地、省工等优点的先进节水高效灌溉技术。70 年代初,我国开始发展喷灌技术。1976 年中国科学院将喷灌列为全国科技十年规划重点项目,1978 年水利部将喷灌作为重点推广新技术项目。20 多年来,我国喷灌技术发展经历了引进、探索、发展、徘徊、提高等几个阶段,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同时也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教训。

喷灌与传统的地面灌溉方法相比,一般可省水30 %~50 %,增产30 %~50 %。它还具有如节水量大、能扩大浇地面积、适应性强、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产效益明显、省工高效等,因此成为近年备受关注的一种节水工程形式。

3.采用喷灌需具备的条件、技术要求

3.1发展喷灌所需的条件

选择喷灌时首先应考虑:建设费用、管理费用及投资、效益的比较;水量、输配水设施、灌溉效率、作物种类和种植结构、经济价值、地形、地表、土质、气候(风、雨、温度) 等;土地所有权、生产所有制形式、劳动力、劳力报酬、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社会效益分析等。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群众、技术干部、领导对喷灌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适宜发展喷灌的条件是:①用地面灌土壤渗透大,如沙地、河滩地等;②土层浅,平整土地容易破坏土层结构。在地形起伏不平时平整土地费用太高;③坡度较陡和容易受侵蚀的土壤;④水源的水量和流量不能满足地面灌溉的要求,或地面灌不能有效配水,而采用喷灌其水源水量和流量可以满足要求;⑤喷灌的设计和施工可以很快进行,能够尽快获得高产和经济效益;⑥劳力、资金、材料、设备及运输等有保证。

喷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其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都较昂贵,技术要求高,因此采用喷灌应还应具备如下一些条件:①是要有一定的能源条件。对于机压喷灌系统,由于需要加压才能进行喷灌,因此要有能源条件,如电、油料等。②是要有一定的交通条件。③是要有经过培训的技术、管理人员。由于喷灌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其运行管理要由专门的、受过培训的人员来管理。④是要有专业化的施工队伍。因喷灌系统工作压力较高,隐蔽工程较多,施工和设备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工程能否正常运行、设备能否正常发挥。因此,喷灌工程要由专业队伍(专业人员)进行施工和设备安装。

3.2喷灌的技术要求

喷灌是一种具有多功能和综合效益的先进灌水技术。为了是建成的喷灌工程能充分发挥效益,体现喷灌的优越性,在进行喷灌工程技术设计牵必须清楚喷灌的技术要求,也就是说必须清楚地了解评价喷灌工程质量优劣的技术标准。

1.适时适量地给作物提供水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保证干旱年或半干旱年作物正常生长对水分的要求。即喷灌工程的设计标准必须满足灌溉保证率不低于85%,按这个标准配套容量合理、工程结构可靠、运行安全方便、各部分的设计规格能保证喷灌灌溉制度实施的水源工程。

2.有适宜的喷灌强度。指组合喷灌强度,影响其数值大小的主要因素与影响组合均匀度的因素相同。要求喷头的组合喷灌强度不得大于当地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对于行喷式喷灌系统的喷灌强度可以略大于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在喷洒的过程中允许地面出现当时渗不下去而过后能很快渗入的小水洼,但不得出现地面径流。

3.有较高的喷灌均匀度。喷灌均匀度指的是组合均匀度,它与单个喷头的倾斜度、地面

坡度、风速、风向等因素有关。要求在设计风速下,定喷式喷灌系统的组合均匀系数不低于75 %,行喷式喷灌机的组合均匀系数不低于85 %。

4.有良好的雾化程度。喷灌水是以模拟天然降雨的形式落在田间的,为了避免土壤板结或损坏作物,要求喷洒水滴对土壤和作物的打击强度要小。但是水滴雾化要消耗能量,雾化过度不仅不经济,而且因细小水滴容易被风吹散、漂移,蒸发损失加大。因此,应根据作物种类,以不损坏作物为度,选用具有适宜雾化指标的喷头。

总之,喷灌的技术特征:要求灌溉水必须均匀地分布在所灌溉的土地上;同时喷洒后地表不产生径流和积水,没有灌溉水的二次再分配;此外,喷洒水滴不得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也不得伤害作物,造成减产。为了使喷灌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规定了喷灌的技术“三要素”,即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和喷灌雾化指标。任何喷灌过程只有当这三项技术指标的值不低于国家标准要求时,才能达到喷灌的省水、增产、保土、保肥、提高作物品质的效果。

4.喷灌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4.1喷灌系统设备构成

作为一项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工程措施,喷灌系统主要由水源工程、首部装置、输配水管道系统和喷头等部分构成。

1.水源工程。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井泉等都可以作为喷灌的水源,但都必须修建相应的水源工程,如泵站及附属设施、水量调节池等。

2.水泵及配套动力机。喷灌需要使用有压力的水才能进行喷洒。通常是用水泵将水提吸、增压、输送到各级管道及各个喷头中,并通过喷头喷洒出来。喷灌可使用各种农用泵,如离心泵、潜水泵、深井泵等。在有电力供应的地方常用电动机作为水泵的动力机。在用电困难的地方可用柴油机、拖拉机或手扶拖拉机等作为水泵的动力机,动力机功率大小根据水泵的配套要求而定。

3.管道系统及配件。管道系统一般包括干管、支管两级,竖管三级,其作用是将压力水输送并分配到田间喷头中去。干管和支管起输、配水作用,竖管安装在支管上,末端接喷头。管道系统中装有各种连接和控制的附属配件,包括闸阀、三通、弯头和其他接头等,有时在干管或支管的上端还装有施肥装置。

4.喷头。喷头将管道系统输送来的水通过喷嘴喷射到空中,形成下雨的效果撒落在地面,灌溉作物。喷头装在竖管上或直接安装于支管上,是喷灌系统中的关键设备。

5.田间工程。移动式喷灌机在田间作业,需要在田间修建水渠和调节池及相应的建筑物,将灌溉水从水源引到田间,以满足喷灌的要求。

4.2常用喷灌系统类型及适用范围

虽然喷灌系统的类型较多,但根据其设备的组成,喷灌系统可分成机组式喷灌系统和管道式喷灌系统两大类。机组式喷灌系统又可分为轻小型机组式喷灌系统、大中型机组式喷灌系统等。管道式喷灌系统是指以各级管道为主体组成的喷灌系统,按照可移动的程度,可

分成全固定式、全移动式和半固定式三种。

其中,轻小型喷灌机是目前我国农村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喷灌系统,特别适合田间渠道配套性好或水源分布广、取水点较多的地区。全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一般适用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园林、花卉和草地的灌溉,或灌水次数频繁、经济效益高的蔬菜和果园等,也可在地面坡度较陡的山丘和利用自然水头喷灌的地区使用。全移动管道式喷灌系统一般适用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综合了全固定和全移动管道式喷灌系统的优缺点,操作和管理也较为方便,是目前国内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管道式喷灌系统。管道式喷灌系统比较适用于水源较为紧缺,取水点少的我国北方地区。从70 年代初,我国开始发展喷灌技术,到1998 年底,全国的喷灌面积约160 万hm2,占灌溉总面积的3. 1 %。其中,轻、小型喷灌机组的灌溉面积占75 %,大中型喷灌机的灌溉面积占10 %,半固定式占15 %。5.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灌区基本资料是进行设施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依据。绿地喷灌的总体设计应根据地形、土壤、气象、水文、植物配置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达到最佳效果。总之,在进行喷灌系统规划设计时,首先须经过勘测、调查、收集当地的地形、气象、土壤及水文等资料,并了解作物种植情况和经济设备条件等。下面就绿地喷灌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和主要内容简要介绍一下。

5.1绿地喷灌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绿地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节水性、节能性、经济性和实用性。

1.节水性。作为一种先进的灌水方式,喷灌在节水方面的作用和价值,是大力推广这种灌水方式的主要原因。

2.节能性。节能性原则是指满足喷灌系统能够在低能耗下运行。运行能耗低,即节能效果好。对于加压型喷灌系统,应该按照当地经济流速的建议值选择管径,兼顾喷灌系统的前期投资和后期费用两个因素,以免管径过小造成运行费用增加。此外,选用低压喷头有利于降低喷灌系统的运行能耗。

3.经济性。经济性的原则是指在保证喷灌质量、系统安全和操作方便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系统类型和设备,使喷灌系统的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同时达到一个合理的指标。

4.实用性。实用性原则是指从绿地养护和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寻求一个既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又便于使用和维护的喷灌系统。

由于这些原则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有时难以同时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首先考虑满足节水性原则。因为在规划设计的原则中,节水性是最重要,它体现了喷灌工程资金投入的最直观的意义和目的。

5.2绿地喷灌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绿地喷灌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喷灌用水分析、喷灌系统类型的选择、喷头选型与布置、轮灌区域划分、管道系统设计及安全运行措施。因此其流程图见下图。

园林绿地喷灌是一种根据不同植物生长特性模拟天然降水而进行灌溉的技术,与传统的地面灌水方法相比,其具有节水、节能、省工和效益高等优点。

例如:张掖市金张掖大道(GZ45线)道路景观绿化带位于干旱缺水的甘肃河西地区,运用喷灌技术进行灌溉,不但可以节省灌溉用水量,还可以增加景观效果,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为了美化景观效果,目前,绿化绿地喷灌系统一般均采用埋藏升降式绿化绿地喷头。自张掖市新建道路工程(GZ45线)绿化带灌溉供水工程竣工以来,从工程的运行情况来看,系统运行良好。可调角度喷头技术保证了喷洒的均匀性,节约了灌溉用水量。自动灌溉与人工灌溉交替互补,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解决了人工浇灌费时、费力、无法大面积浇灌等诸多弊端,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由此可见,。喷灌技术在城市道路绿化带中的应用很广泛。

随着城镇绿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大量集中,工业和生活用水迅速增加,旅游、休闲、运动场及居民小区等各种绿地面积越来越大,城市供水的紧张状况日益突出。喷灌,以其节水、节能、省工和灌水质量高等优点,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

6.喷灌技术的优缺点

6.1喷灌技术的优点及适用范围

喷灌是一种具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与传统的地面灌水技术方法及其其它节水灌水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缺点。

1.节约用水,增加灌溉面积。由于喷灌基本上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灌水比较均匀,且管道输水损失少,所以灌水有效利用系数高。比地面灌水省水30 %~50 %,对于透水性强、保水能力差的沙质土地则节水效果更为明显,用同样的水能浇灌更多的土地。

2.保持水土。喷灌的水滴直径和喷灌强度可根据土壤质地和透水性大小进行调整,能达到不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保持土壤的疏松状态、不产生土壤冲刷、使水分都渗入土层内、避免水土流失的目的。对于可能产生次生盐碱化的地区,采用喷灌的方法,可严格控制湿润深度,消除深层渗漏,防止地下水位上升和次生盐碱化。

3.节地。采用喷灌不仅可大大减少土石方工程,而且还能腾出占总面积3 %~7 %的田间沟渠占地,用于种植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

4.节省劳动力。喷灌的利用提高了灌溉机械化程度,大大减轻灌水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喷灌时用管道输水,无需田间的灌水沟渠和畦埂,一般情况下,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占地约为10 %~15 %,与之相比较,喷灌可增加耕地7 %~10 %。

喷灌可实现高度机械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尤其是采用自动化控制的喷灌系统更可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喷灌取消了田间的输水沟渠,减少了杂草生长,免除了整修沟渠和清除杂草的工作;喷灌与施化肥和农药结合,也可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在相同条件下,喷灌所需劳动量仅为地面灌溉的1/5。

5.适应性强。喷灌是通过喷洒的方式灌水,不受地形坡度和土壤透水性的限制,在地面灌水方法难于实现的场合,都可以采用喷灌的方法。

6.提高产品数量。喷灌可以采用较小的灌水定额进行浅浇勤灌,便于严格控制土壤水分,保持土壤肥力,既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又可促进作物根系在浅层发育,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壤表层的肥分。同时喷灌可以调节田间的小气候,增加近地表空气湿度,在空气炎热的季节起到调节叶面温度的作用,并能冲洗叶面尘土,有利于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达到增产的效果,大田作物可增产20 %,经济作物可增产30 %,蔬菜可增产1 倍~2 倍,并可同时改变产品品质。此外,喷灌系统还可喷洒农药、防霜冻、防暑降温等。

灌溉可以稳产、高产,而喷灌又比传统的灌水方式更能增产。这主要是因为喷灌可以采用较小灌水定额对作物进行浅浇勤灌,便于严格控制土壤水分,使之与作物生长需水更相适应;喷灌对耕作层土壤不产生机械破坏作用,可保持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多,通气条件好,促进养分分解、微生物活跃,提高土壤肥力;喷灌可以调节田间小气候,增加近地表层温度,夏季可降温,冬季可防霜冻,还可淋洗茎叶上的尘土,促进呼吸和光合作用,因而给农作物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达到增产的目的。

7.提高农产品质量。喷灌不仅能增产,还能提高产品质量。富锦市近年来在大蒜生产中利用喷灌技术,不仅产量大幅提高,而且产品品位提高一等,蒜头平均直径可达8 cm,可直接用于出口创汇。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些罐头厂在和生产者签订合同时,甚至首先要求种植场要有喷灌设备。

8.保持生态平衡,改善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环境。

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梯田改变了山丘地的原始状况,破坏了山地的表层结构和植被,一旦发生较大的暴雨,梯田将被冲毁,带来更严重的水土流失。目前国家已明确规定25°以上的坡地严禁开荒,已种耕地要限期退耕还林。

喷灌基本不用平整土地,对于丘陵和缓坡山地尤为有利。由于不破坏原始地面状态,保持了生态平衡,对于平原地区,由于喷灌可以根据土壤的质地和透水性的强弱确定雨滴的大小和灌水强度,不致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不形成板结,不产生地面径流,避免土壤冲刷。喷灌还可以控制水分,浅浇勤灌,不抬高地下水位,防止次生盐碱化,甚至可以用含一定盐分的微咸水进行喷灌,我国一些地区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2喷灌的缺点

喷灌的适用范围较广,几乎适用于灌溉所有的旱作物,例如谷物、蔬菜、香菇、、木耳、药材等。从地形上看,既适用于平原也适用于地形起伏的山丘地区;从土质上看,既适用于透水性大的土壤,也适用于入透率较低的土壤。喷灌不仅可用于农作物的灌溉,而且也可用于园林草地、花卉灌溉,同时可兼作喷洒肥料、喷洒农药、防霜冻、防暑降温和防尘等。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

1.投资较高。建设喷灌系统需大量的机械设备和材料,其投资在几种农田灌溉方法中是较高的。今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经济实力逐步雄厚,加上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入不断加大,投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2.风对喷灌的影响较大。喷灌的最大克星是风,一般风力达3级就要停喷,但由于农作物在生长期内缺水的因素,且加之甘肃等西北地区长年风大,不喷作物会旱死。风使喷灌均匀度大幅度下降,出现漏喷现象,导致大量减产。如白天风大、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时,可考虑在夜间喷灌。

3.漂移蒸发损失较大。由于水喷洒到空中,比地面灌时的蒸发量大,在有风的条件下会漂出灌溉地造成漂移损失,尤其是在干旱季节,空气相对湿度较低,蒸发更大,水滴降低到地面之前可以蒸发掉10 %。因此,可以在夜间风力小时进行喷灌,减少蒸发损失。

4.可能出现表面湿润较多,深层湿润不足的问题。在喷灌强度过大、土壤入渗能力低的情况下,会出现表面湿润较多,深层湿润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对深根作物很不利。如果能在设计中恰当地选用较低的喷灌强度,使喷灌强度低于土壤的入渗速度,或延长喷灌时间的办法,则应当会大大缓解此类问题。

5.耗能较大,运行费用较高。传统的地面灌在田间几乎不耗能,喷灌中为了使喷头运转和达到灌水均匀,必须给水一定的压力,除自压喷灌系统外,都需要一定能源。随着世界能

源的紧缺,有些国家不得不放慢喷灌发展的速度。近年来,一些国家大力发展低压喷头,并且将喷灌和滴灌结合,发展微喷灌,目的都是为了节能。

此外,通过对自己周围作物的观察发现,对幼小的作物,在使用喷灌系统进行灌溉尤其是将灌溉与施肥结合进行时,很容易滋生杂草。导致杂草和作物同时生长,从而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也浪费了水和肥。

7.喷灌技术存在的问题

1.规划设计不合理。有些灌区发展喷灌根本没有搞规划设计,仅靠管道生产厂家画个草图,依此为据进行施工。有的搞了设计,但设计单位不太懂行,致使漏喷现象很严重。还有的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系统是在原有的地面灌溉系统的前提下设计的,试压时管道爆裂。喷头的搭配不合理也是设计中的另一问题,系统中所有的喷头全部采用全圆式喷头,造成田边地角水量和能源严重浪费,增加了运行费用。

2.喷灌系统的选择问题。喷灌系统需要选择,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所有的地方和所有的作物,因此,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喷灌系统。

3.喷灌设备的质量问题。目前,喷灌发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设备质量问题。经过多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我国已能独立生产相对成套的喷灌设备。但一些关键设备,如江苏某化工塑料厂生产的塑料管,在试压时爆成碎片。购进的江苏产的喷头1000多只,使用只有3-4次,大部分喷头有的摇臂已断,有的弹簧失去功能。缺乏有效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机构,价格无序,售后服务差,也制约了喷灌事业的顺利发展。

喷头按工作压力分有低压喷头、中压喷头和高压喷头三种。低压喷头指工作压力小于20kPa的喷头,中压喷头指压力工作压力为200-500kPa的喷头,工作压力大于500kPa的称为高压喷头。高压喷头很少用到。中压喷头用得最多,一般大田作物喷灌都用中压喷头。对于苗圃、幼嫩蔬菜或城市中的草地、花卉常用低压喷头。

目前用得较多的国产喷头有ZY喷头、PY型、PYS型等喷头。进口喷头有美国的雨鸟、以色列的雷欧喷头等。目前国产喷头质量已达到较高水平,而且价格明显低于进口喷头,因此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国产喷头。

4.喷灌系统运行管理问题。地面灌溉系统给夏作物配水只有2-3次,轮期长达25天到50多天不等,可喷灌系统对大田作物的喷灌周期为7-10天。这对灌区的管理部门来说也是一个新课题。各喷灌系统建有蓄水池,其来水量与水泵的出水量时有矛盾发生,加之水泵故障或停电等原因造成频繁停机再开机,使运行费用大大增加。水源未加过滤或沉淀,时有淤积于水泵或堵塞喷头,造成系统无法运行。

5.农民认识不足,抵触情绪大。由于喷头质量差,加之系统压力不稳定或操作不当,导致系统不能运转,致使有人在喷头上加上橡皮筋等。农民有大水漫灌的习惯,认为喷灌的定额太小,耐旱能力小,所以有的农民随意加设喷头,有的农民连竖管拔了,用支管直接冒水浇地。

6.固定式喷灌不利于机耕。固定式喷灌不利于机耕,尤其是在平原地区,田间的固定管

道对机械很有妨碍,耕作时经常碰坏出地竖管,国外采用免耕法也是一种解决措施。在我国,对于大田全固定式喷灌,审查时一般均予否定,其理由一是投资过高,二是影响机械化作业。

7.移动式、半固定式管道喷灌系统搬运管道困难。采用这两种喷灌系统,对于刚刚喷过的土壤,还容易伤苗和破坏土壤,所以尽量选用轻质管道,如薄壁金属管道和塑料管道。考虑在刚喷完的位置移管困难,一般设计时都采用1套或2 套备用管道,因而增加了管道总用量。

8.中心支轴式、平移式等大型机组对土地平整要求较高。我国农村田块较分散,村落、房舍也零乱,发展大型机组有一定困难。但在东北、新疆、内蒙古等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大型机组还是大有作为的。

8.从农业节水灌溉的角度展望喷灌技术的发展

水利灌溉是农业的基础,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是水利灌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核心,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全面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新时期水利工作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进入21世纪,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国农业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国外和我国各地的实践经验来看,凡采用先进节水灌溉技术,都可获得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因此,为了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达到节约用水、灌溉及时、高效增产的目的,对旱田来说,实行喷灌是势在必行的好办法。

例如以黑龙江垦区和平牧场1.0万亩旱田喷灌为例,通过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来发展农业灌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了高效增产的目的,且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为进一步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奠定了基础。

8.1节水灌溉在农业生产中的影响

1.水利灌溉是农业生产的有力保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设施、水利灌溉是农业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为农业增产增收服务是水利行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古老的都江堰,造就了闻名遐迩的“天府之国”,著名的“关中八惠”富饶了“八百里秦川”。水作为农作物生长“三要素”之一,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已经由过去单一的粮食作物向多种类、多品种、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变化,从而也对农业灌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水源,采用抽、引、排、浇等措施,使各个灌区连年发挥其最佳效益已成当务之急。

2.节水灌溉是农业生产的有效途径。我国地域广大,年降雨量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要保证正常年份农业丰收,南方尚可满足要求,对北方地区而言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我国目前农业用水的必由之路。充分展现节水灌溉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

3.高效用水是农业生产的关键举措。由于灌溉水的损失与浪费存在于各个环节,所以灌区高效用水也有多种途径,具体地讲就是按照浑水灌区实现渠道衬砌化、清水灌区实现暗管

化、果园大棚实现微喷化、大田普及小洼化的原则,采取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措施,努力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一方面要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力度,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技术,采用短窄洼灌、细流沟灌、喷灌等节水方式,以及配套选用耐旱作物品种,划锄保墒,秸秆还田,使用植物化学抗旱剂等农艺抗旱措施,不断提高田间节水灌溉水平;另一方面要发展“长藤结瓜”、“大、中、小、蓄、引、提”相结合的灌溉系统,执行“先灌远,后灌近,先灌高,后灌低,先浇墒情差的地,后浇墒情好的地,先浇普通作物,后浇耐旱作物”的原则,合理配水,充分发挥灌区内部各种中、小型工程的作用,减少弃水浪费,使上游漏水能被下游利用,使高处渗水能被低处利用,并通过节水宣传、计量收费、节水技术推广等手段,调动广大农民高效用水的积极性,促进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

8.2喷灌节水技术的经营利用与发展方向

喷灌既是一种省水、增产、高效的灌溉方式,又是一种高能耗的灌水方式。如何从喷灌经营的特点出发搞好经营管理,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喷灌发展之路,是目前广大水利工作者农民所共同关心的课题。其每一个细节都是不能忽视的。

1.重视设计安装工作。对于较大规模的喷灌工程或责任田的小型喷灌系统,都应十分重视其规划和安装。从设计上来讲,首先要考虑当地水源、土壤、作物种类、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喷灌工程设计规划认真设计,出具设计图纸。二是要注意系统设备的完整配套性。三是严把设备采购关,要选用优质设备,不能只图便宜害农民。招标不能只作为一种形式,应落到实处,杜绝招标中的不正当行为。

2.在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增加作业内容。增加作业内容,如利用喷灌设备喷施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会使作物健康生长,充分发展喷灌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3.实现降耗新突破。降低压力等级。喷灌能耗的主要部分是用于保持喷头的正常工作压力,将常用的中压喷头改为低压喷头,则能耗可降低50%以上;进一步改用微喷,则能耗可节约70%以上,因此,降低喷头工作压力,是节约能耗的重要措施。此外,搞好节水节能。对耗能的供水,节水就是节能,加强喷灌系统的科学管理,严格控制喷水时机和喷水量,对增产节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适当增加喷水次数,降低喷水的喷水量,注意天气预报,看天喷水,以充分利用天然降雨,也可收到节水节能的效果。

4.要以经济实效为原则。发展灌溉一定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喷灌发展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时机不成熟的不要盲目发展,在发展规模、速度、档次上更应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喷灌能否大面积推广,关键在于是否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喷灌的经济效益是由灌区的作物情况决定的,在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时,合理成片安排一批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对提高喷灌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发展喷灌的必要条件。

5.强化喷灌工程的管理模式。喷灌作为一种先进的灌溉方式,必须配以先进的技术才能发挥其优越性。灌水技术主要是指合理的灌水制度,包括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灌水起始点、灌水上限、灌水定额、灌水周期的确定,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等等方面。因此,应建立

相应的管理责任制。

6.喷灌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也不可忽视。喷灌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的重要技术措施,在我国干旱地区已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在农业的持续稳定增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要更好地发挥田间喷灌系统的优势,还必须在正确使用和维护方面很重视。如干、支管道上的阀门、喷灌系统的各部压力、检查喷灌系统的各个部分等等。因此,维护喷灌系统,有效地发挥喷灌系统经济社会效益的关键。

9.结语

通过本文对喷灌这种节水灌溉技术的简单介绍,利用它的优点和在现代农业中的成功应用,从而希望不断完善喷灌的自我能力,即管理的自我完善和工程技术的完善两个方面,争取在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使喷灌这种节水灌溉技术真正为“三农”服务,全面实现农业用水的节水降能,夺取最佳经济效益。

玉米种植技术考试题

玉米种植技术考试题 姓名: ______ 考号:______ 一、填空题(45分,每空 3 分) 1、玉米在播种前通过()、()、() 等方法,增强种子发芽势,提高发芽率,减轻病虫害,达到()、()、()的目的。 2、玉米的主要病害有:()、()和(). 3、玉米的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 )、()、()和红蜘蛛等。 4、浸种一般采用()和()方法。 二、简答题(55 分) 1、简述玉米人工去雄的作用。(10 分) 2、怎样对玉米进行合理密植(12 分)

3、简述玉米的三次追肥的施肥时间和施肥量。(13 分) 4、玉米应浇好哪 4 次关键水(10 分) 5、怎样给玉米进行人工授粉(10 分)

1、晒种浸种药剂拌种苗早苗齐苗壮 2、大小斑病黑粉病和纹枯病 3、蓟马粘虫玉米螟蚜虫 4、冷浸温汤 二、简答题: 1、因玉米在抽穗开花过程中,雄穗呼吸作用旺盛,消耗一定养分,去雄后节省养分、水分,可供雌穗发育,增加穗粒数,去雄还可以改善植株上部光照条件、降低株高、防止倒伏,同时,去雄可有兼防玉米螟的效果。 2、玉米的合理密度受气候、肥水、品种特性的影响,一般地力条件较高,施肥较多,灌溉条件好的密度要大些,植株矮小的叶片上冲的紧凑型品种密度应大些。可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80 厘米,窄行40 厘米。株距可根据密度而定。 3、1、攻杆肥。这次追肥占总追肥量的20-30%,可亩追适合各区的" 沃力"牌玉米专用BB肥30—40公斤。也可亩追尿素10-15公斤(碳铵30-40公斤),过磷酸钙20-35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硫酸锌 2 公斤。宽窄行播种的田块,追肥要追在窄行中间,追近不追远。 2、攻穗肥。追肥占总追肥量的50—60%,最好选用碳铵或尿素。 亩追碳铵65-80 公斤或尿素25-30 公斤,追在宽行中间,追远不

基于单片机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为《基于单片机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我国却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水平仍还很低,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30%~40%,水分生产效率不足1 ㎏∕m3,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灌溉管理自动化是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主要局限于节水灌溉工程措施的推广和应用,而高效农业和精细农业要求必须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将输配水、灌水技术和降雨、蒸发、土壤墒情、作物需水规律等方面统一考虑,做到降水、灌溉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联合调用,实现按需、按时、按量自动供水。因此,必须采用遥感、遥测等新技术监测土壤墒情和作物生长情况,对灌溉用水进行动态监测预报,实现灌溉用水管理的自动化、节约化、动态管理。而本文就是对不同土壤的湿度进行监控,并按照作物对土壤湿度的要求进行适时、适量灌水,所设计系统的核心是单片机和PC机构成的控制部分,主要对土壤湿度与灌水量之间的关系、灌溉控制技术及设备系统的硬件、软件编程各个部分进行实现。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的基于单片机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大胆的将单片机和PC机整合在系统中。这些文献给与本文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查阅进几年有关基于单片机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的文献期刊。

张金波、胡钢、张学武、李致金、柯小干(2003)在《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介绍了以组态软件为开发平台,利用继电器输出模块,数字量输入模块等设备开发了农田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已在农田节水灌溉实际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孙威、毛罕平、左志宇、伍德林(2007)在《基于单片机的节水灌溉自动控制器的设计》中以单片机为核心,研制了一种节水灌溉自动控制器;介绍了系统总体结构、单片机系统主机电路、数据采集处理电路、I/O口的扩展电路、通信接口等以及软件的设计. 王晓健(2010)在《单片机模糊控制节水灌溉系统设计》中介绍了灌溉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芯片,设计了一套节水灌溉控制系统,并对其决策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 张兵、袁寿其、成立、杨春明(2004)在《节水灌溉自动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中论述了一种自动化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外部连线及其使用功能.系统控制器以与8051完全兼容的GMS90L51单片机为核心,采用计算机分布式管理;系统有传感器自动闭环控制、手动/半手动控制、微机超控等多种工作方式;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灌溉,具有排水警示、实时时钟、历史数据查询、数据上传及双向通信等功能. 张兵、袁寿其、成立(2003)在《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趋势》中论述了自动化技术在灌溉管理中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以色列、美国、澳大利亚及我国自动化技术在灌溉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一些新技术,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在节水灌溉控制中的应用,并对节水灌溉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朱张青、曹成茂(2001)在《多用途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研制》中介绍了一种以单片机控制为核心,能适用于多种农作物的节水灌溉控制系统. 苏崇峰、陈进昌、刘祥金、王永兰(2002)在《节水灌溉自动控制及管理系统研究》从节水灌溉控制与水费管理两个方面介绍了本系统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控制过程;对节水灌溉的控制以及计算机、PLC、数字水表、数据采集都进行了详细地介绍;通过本系统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弊端. 吴维雄(2004)在《试论计算机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中介绍了随着精确农业技术革命的发展,节水灌溉中增加了精确灌溉的内容.通过计算机控制实施相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目次 1综合说明 2 项目区概况 3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4. 工程管理 5、施工组织设计 6、水土保持设计 7、环境保护设计 8、节能设计 9投资概算及筹资方案 10预期效益 11 附图 附加说明(包括总则)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及依据 1.2 项目区现状 简述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包括项目的位置等。 1.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 简述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工程设计方案,总工期。 1.4 工程管理 简述项目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建后的管护机制。 1.5 建设费用及资金筹措方案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总投资,投资构成,筹资方案。 1.6 预期效益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建后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和环境效益。 2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状况 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2.1.2 水文气象 重点介绍项目区降雨、气温、蒸发、风向风速和日照等水文气象要素。 2.1.3 地形、地貌 2.1.4土壤及作物种植情况 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土壤土质、作物种类和种植间距。 2.1.5 水资源 重点介绍项目区现状水源状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受益人口及劳动力状况 2.2.2 农业生产水平 2.2.3 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

2.2.4 水利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2.3 项目区水利设施现状 2.3.1 水源工程现状 水源工程包括水库(湖泊)、堰坝、山塘、河流等。 2.3.2 灌溉工程设施现状 说明项目区灌溉工程设施现状,应包括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等。 2.3.3 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说明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2.4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现状自然灾害、农业种植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来说明目实施的必要性。 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3.1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主要包括: (1)规划的文本及相关的审批依据; (2)中央及省针对现行农田水利专项资金补助的有关文件; (3)相关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根据项目类型选用相应规范); ①《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②《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③《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2007;④《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2010;⑤《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等 3.2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标准 (1)灌溉设计保证率 喷灌、微灌各类作物采用85~95%,低压管道灌溉采用75%。 (2)灌溉水利用系数 低压管道区、喷灌区不应低于0.80;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

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发表时间:2018-11-07T10:58:40.3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作者:张彦伟[导读] 节水灌溉技术的类型具有多样化特征,但其最终的目的相同,就是全面优化农业生产效率,不断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河南省禹州市农田水利技术服务站河南禹州 461670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激烈,而水资源在农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田水利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动农业发展。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技术;浅析引言 节水灌溉技术的类型具有多样化特征,但其最终的目的相同,就是全面优化农业生产效率,不断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特别是在高效益节水型农业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对节水灌溉技术等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的运用,为节水型农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具体应用1.1管道输水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管道输水技术的应用相对普遍,较之于明渠输水技术,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蒸发量。在应用管道输水技术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具体流程:借助管道连接所需灌溉区域和水源地。一般来讲,最常见的水源地就是灌溉区域的地下水、河流、水井与水库等等。严格检测水源地水质,且保证管道内部水资源不存在泥土亦或是杂质等。一旦发现有杂质存在于水源当中,应及时借助输水系统过滤器,完成过滤与沉淀的作业任务,而沉淀时间通常应控制在1-2天。水资源经过处理以后,应在管道输水系统配水管网的作用下完成分配,结合各区域农作物对水资源的实际需求量进行灌溉。而保护装置、输水管道以及配水设备是组成管道输水系统配水管网的主要部分,通过对管道输水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扩大灌溉的面积,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节省灌溉的成本。 1.2设立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项目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项目对全面发展我国各地的农田水利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开发建设中要注意保持高效节水灌溉的优点,严格把关数值和制作过程,使农田在区域上能保持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从而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促进当地的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设立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项目主要有几个要求:一是需要在合适、合理的地方进行;二是要避免无法进行天然灌溉的地势崎岖、干旱的地区;三是要优先选择靠近经济发展较好、当地民众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对高效节水灌溉比较支持的地方;四是最好选择主要作物是经济作物的地区。优先选择这些地区主要是因为能有便利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做支撑,有利于节水灌溉项目快速开展,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对周边地市有着良好的辐射效应。 1.3渠道防渗技术 防渗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可以有效地发挥其水资源节约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控制地下水的水位,以免土壤发生盐碱化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土壤输水的能力。在渠道防渗技术应用的时候,经常使用的材料就是浆砌石块、混凝土与沥青等等。在实践方面,通常会以三面光渠道为主,使得水资源在渠道传输中的流失量减少,有效地增强水资源利用率。与此同时,将渠道防渗技术应用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为不断强化渠道防渗的效果,可以将渠道设计为U型,进而科学控制水的流量,减少过水断面面积。根据实践应用结果显示,将渠道防渗技术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不仅可以确保灌溉效率达标,同样还能够节省60-85%水资源。 1.4微灌技术的运用 微灌是指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采用管道和设置于末级管路的灌水装置,以很小的流量,向作物根部周围土体均匀输送水及作物必需养分。微灌主要包括滴灌、喷雾和脉冲灌溉等形式。按所用设备的使用性能可将微灌分为常压微灌与重力微灌;按所用设备放置位置还能分成地下微灌与地上微灌。对微灌技术而言,其最大的特点是严格控制灌溉实际耗水量,其中的水量调控系统发挥着关键作用。微灌能十分便利的将水和养分灌溉到所有植物周围的土体,并将水应力控制在较低水平,以免植物生长造成影响。微灌根据作物生长要求进行适量和适时的灌溉,只对植物根须周围土体进行润湿,所以能最有效的避免水损失。而且微灌的灌水量相对较小,周期短,能有效地节约水资源。此外,微灌采用管网供水,在操作上较为方便,效率高,可实现自动控制,所需劳动量很少,而且微灌还属于局部灌溉,地表不会因灌溉局部面积湿润,而长时间保持干燥,避免了杂草生长,降低了用于除草的费用。此外,植物生长必需养分的施用也能采用微灌,基本不用人工操作。再者,微灌系统能对所有灌水器实际出水流量进行有效控制,灌溉均匀度可保持在85%,还能根据需要适时灌水,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所以有助于增产,并保证作物质量。由于微灌直接在根系周围土体灌水,所以能在多种复杂地形中进行作业。但微灌也存在投资较大的缺点,比传统地面灌溉高很多,而且灌水器的出口极小,容易被杂物堵塞,若缺乏有效维护,将导致系统无法工作,甚至造成报废,因此对日常检查和维护有着很高的要求。 1.5其它节水技术 1.5.1耕地整理节水 做好土地平整,确保排灌保持畅通,并筑造池、塘、坑、窖等进行拦水与蓄水,使农田节水灌溉方案得以全面实施,提供必要基本条件,目前这种节水技术措施已得到大部分农民认可,并已广泛应用于实际。 1.5.2减免耕保水 根据农田及其水利设施实际情况,采用“高留茬免耕套播”、“贴茬免耕直播”及“以旋代耕”等有效方法,增大水分在土壤当中的渗透深度,增强蓄水保墒能力,从而避免水分大量流失,起到理想的节水效果。 1.5.3生物或化学制剂保水近几年,我国各地区研制出很多类型的保水剂,如生物保水剂、化学保水剂、有机保水剂、无机保水剂与对水分蒸腾作用有抑制作用的试剂,并在旱作领域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 1.5.4地膜与秸秆覆盖保水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1、背景介绍 智能农业是物联网十二五规划重点领域之一,大量的科技创新技术将应用在农业发展中,其中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等。 通信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有线、无线、长距离、短距离的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机器与人之间的信息与数据的交换,这就形成了当今科技领域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物联网”。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信息传递、交换和传输的重任。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目前是通信、计算机和自动化等领域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它能够可靠地、实时地采集覆盖区中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息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发送给远端数据消费系统。 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在设定的条件下与远端接收器通信,按照系统预先设定的程序对现场设备进行开、关等操作,还可以按照复杂的业务流程和业务逻辑,实现灵活的操作控制,另外,动态信息采集分析技术也是重点应用,对现场的复杂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 在我国,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由于农业灌溉效率普遍低下,水的利用率仅为45%,而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国家已达70%~80%,因而,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对于缓解水资源的紧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节水潜力最大的领域。目前,农业节水灌溉的困难在于农田分布范围广泛,各种农作物的用水需求也不相同。使用大面积的沟渠灌溉技术,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在农田利用上也造成很大的浪费。采用自动化控制的滴灌技术,可以根据各种农作物对水量的要求,以及土壤的水情合理配置各个供水设备运行情况。另外,通过自动化控制,可以将整个农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整个系统的相关资源信息,通过统计分析,进行合理使用,从而达到省水节能、省工省地的效果,以及发展节水农业的目的。 托普物联网在农田智能灌溉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无线传感器感应土壤的水分,并在设定条件下与接收器通信,控制灌溉系统的阀门打开、关闭,从而达到自动节水灌溉的目的。由于传感器网络具有多跳路由、信息互递、自组网

浅谈玉米种植技术与推广应用

浅谈玉米种植技术与推广应用 【摘要】玉米作为一种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粮食总产量排名中是仅次于水稻的一种农作物。。玉米种植大多在北方,是北方人民最重要的生存粮食,因此玉米的收成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更关系到以种植玉米为生的广大农民的经济生活。玉米一直以来是河北省农安县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之一,本文将以长春农安地区的玉米种植为例,分析如何玉米增产增收的种植技术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长春农安 0.引言 玉米作为中国的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整体的种植面积达到1249.69平方公里,主要产区在中国的松辽平原。目前,玉米的收成关系着数以亿计的农民的生活,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对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影响深远。而提高玉米种植技术,实现玉米的增产增收,一直以来是广大农民的心愿,本文以长春农安地区为例,谈谈玉米种植技术技术的推广以及应用。 1.农安县的环境特征以及玉米种植现状 农安处于长春省东南位置,南部承接天津,东部邻近松原,属于松嫩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农安总体地形呈西南向东北部缓缓倾斜状,中部因松花江、伊通河、新开河大小河流长期冲刷堆积而形成一块辽阔而平坦的平原,农安县东部因处于松花江地带,也行成了一片广阔的滨湖平原[1]。农安县受维度和大陆性气候的影响,自身的气候特点表现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合,降水会合在夏日,四时光照充沛,年平均气温到达5.65℃,温度条件最佳[2]。农安县平原广阔,可利用土地面积丰富,土层肥沃、深厚,适合多种农作物的培育和生长,再加上农安县内松花江、伊通河、新开河等密布的大小河网,水资源灌溉丰富,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农安县的大部分玉米生产产地分布在松嫩平原以及中部河流冲积平原地带,因为有着得天独厚的气温条件、灌溉条件、光照条件,使得农安县的玉米产量在河北省总玉米产量中遥遥领先。但是排除自然灾害等非人为因素单就农安县的玉米种植技术而言,其中存在的弊端却更让人忧心。首先,种植技术落后,新技术推广滞后;第二,品种单一、同质化、质量差,种植时间不适宜;第三,管理粗放,缺苗多。 2.如何在农安县种植优质玉米 2.1品种选择坚持多样化、精良化 优质、精良的玉米配种是增加玉米产量的前提,而丰富多样的品种是维系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途径。因此在选取玉米品种时要坚持多样化、精良化的原则,尽量选择多个品种的玉米,比如甜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的同步种植。精良化的入选标准是颗粒饱满、抗病力强、耐旱。由于农安县属于春播区域,无霜期长达135~145天,年均降水量512ml,应当选择农华101、京科968、利民33、晋单811号等玉米品种[3]。 2.2播种时间要恰当 选择恰当的播种时间和充足的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对于玉米的生长具有很大的帮助,首先要考察农安县的的气候状况和温度状况,确定播种的时间,当温度在15℃左右时,土壤当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利于种子发芽。农安县玉米播种最恰当在4月份的中下旬,可根据农安县的地形特点采用人工播种和机械播种结合的方式,提高播种效率。 2.3种植密度需合理 种植密度的大小会影响玉米的后期生长,太密的种植面会让玉米作物营养吸收受到影响,阻碍其健康成长;太疏会造成土壤资源的严重浪费,降低玉米产量。因此,在种植时必须根据土壤的肥沃程度以及土壤性质进行合理密植,土壤较为肥沃、营养条件较好的地方适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农业而言,水利是命脉。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全国水资源总量仅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5.6%,每亩耕地平均占有水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左右,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是所有用水分类中所占比例最多的。然而由于工业与城镇生活用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水资源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就要求农业用水必须实现负增长。为此,国家在大力发展和推广节水农业,从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入手,以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什么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即通过各种工程手段,减少输配水过程中跑水和漏水损失以及田间灌水过程中深层渗漏损失,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 常见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有哪些? (1)喷灌技术:喷灌是利用自然水头落差或机械加压把灌溉水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到田间,利用喷洒器(喷头)将水喷射到空中,并使水分散成细小水滴后均匀地洒落在田间进行灌溉的一种灌水方法。喷灌几乎适用于除水稻外的所有大田作

物,以及蔬菜、果树等。同传统的地面灌溉方法相比,它具有适应性强、节水、节地、省电、省工、灌水均匀、有利于实现灌溉自动化等优点。 喷灌 (2)微灌技术:微灌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微灌是一种现代化、精细高效的节水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和渗灌等,是用水效率最高的节水技术之一。与地面灌和喷灌相比,它是局部灌溉,具有省水节能、灌水均匀、适应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微灌缺点在于系统建设一次性投资较大,灌水器易堵塞等。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发表时间:2017-07-21T15:04:45.3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作者:陈辉 [导读]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蓄存雨水、保障和调剂农业生产用水、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重大的作用。 德阳市新源水利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节水灌溉的理念是尽量运用少量的水,实现最大化的效益,在节水灌溉理念中,应该采用相关的技术,从而能够使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现在,我国的相关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在农业生产上,节水灌溉技术也早已被研发出来。目前,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节水灌溉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阐述节水灌溉的定义,并分析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建设 1 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 1.1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概念界定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少淡水资源的国家之一。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蓄存雨水、保障和调剂农业生产用水、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做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节水灌溉技术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农业生产,也与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关。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完成农业生产需求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首推问题。在普通群众的眼里,农田节水灌溉大概就是“怎么样用更少的水来养活更多的农作物”,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实际上,这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用水的智慧活,而是要通过多种多样的科技手段,来提高作物对降水和土壤水的利用率,减少农田灌溉过程中可能的水损失以及水浪费。 1.2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农业水利体系中的农田水利建设也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调剂用水促进农业生产自然也就成为水利建设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不能够把节水灌溉简单的理解为减少灌溉的用水量,节水灌溉是指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来达到用水灌溉高效化,它应该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来衡量。农业灌溉不可缺少的是水,而我国又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提高农业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就成了一条有效可行的道路。自20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平衡也遭到严重破坏,缺水地区不断扩大,灾难性天气频频发生。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农业生产也离不开水。不能够解决好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农作物的稳产高产就永远无法达成,农民的收入也无法得到提高,更不要说解决全国人民的口粮问题。 2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基本概况 2.1喷灌技术 喷灌机水是我国发展最早,相对较为完善,农民较为欢迎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喷灌技术主要是通过增压的方式,通过输水管道,利用喷头的方式把水均匀喷射到农田之中的技术。喷灌技术的优点则是能够保证农田灌溉的面积均匀。相较于传统大水漫灌的方式,水资源的利用率能提高百分之六十以上,节水率能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此外,喷灌技术还有节省劳动力、节省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等优点。但是,喷灌技术的缺点较为明显,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尤其是受大风影响较为明显,而且设备投资较大,在应用喷灌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也较为复杂。 2.2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改良喷灌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可分为滴灌、微喷灌、渗灌、小管涌流管等方式。微灌技术相较于喷灌技术来说,设备更为复杂,包括水资源工程、输水管道网、首部枢纽和灌水器等四部分。但是,从节水效果、灌溉效果来看,微灌技术要比喷灌技术的效果更好,而且,对农作物的准确输水更能适合农作物的对水分的吸收,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产量更高。然而,微灌技术也有着比较明显的缺点,如喷头易堵,对水质要求较高、不能调节小气候、在使用微灌技术设备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农作物的经济价值等。 2.3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是以农用机械和电力资源基础,与灌溉设备相配套的移动式灌溉技术。目前,移动式灌溉技术比较受到农民的欢迎,从设备制造成本来看,步行式灌溉技术较为节省资金和劳动力,由于适应性强、移动式灌溉,能够适应众多地区、各种地形,而且机动性强,能够对急需灌溉的农作物进行灌溉。但是,相对于喷灌技术、微灌技术大规模灌溉,步行式灌溉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整体灌溉。而且在使用步行式灌溉技术的过程中,对农作物的类型也有要求,只适合一些小型农作物,对中高型的农作物在应用步行式灌溉技术的过程中会伤害农作物。 2.4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相较于以上三种农田水利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具有更大的局限性,对干旱、半干旱或者季节性干旱地区较为适应。同时,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优点也较为明显,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但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造价也较高,不仅需要建设储水设施,同时还需要建设集水渠道和输水管道,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实施难度也较大,对建设地点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民利用水资源的情况来看,又较为适合这些地区农民的使用。 3 加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 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人才的培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的职能培训,不断提高建设队伍的质量,确保建设出来的水利工程,真正符合农村实际要求,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设节水灌溉工程,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节水,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重视科学研究,加大非充分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对水利工程的研究不应该只停留在科学理论上,更应该在行动上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民普及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重要性,让农民及时转变种植的传统观念,推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的良性循环。 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以政府领导为主,工程项目的建设难以突出自己的特色。在农村水田水利的建设中应该充分地尊重农民的意愿,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得到健康的发展。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散式经营模式,劳动效率比较低,缺乏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解决我国农村现存的问题,也可以从招商引资,搞活农村市场,吸引高素质技术人才,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方面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目标,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是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保障我国未来经济持续高效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占世界总量的6%,但是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的现状,实际上人均水量较为短缺,在这样的背景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节水灌溉;现状;发展趋势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政府也逐步加大了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投资,目的是尽快实现全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近年来,我国节水灌溉技术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较多的漏洞,极大的影响了其推广与普及的进程。因此,完善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是目前的工作重点,以期通过有限的灌溉水资源消耗总量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 根据我国政府出台的关于农村水利建设相关规划中明确指出,截止2015年年底,确保1.5亿亩农田实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截止2020年年底,保证6.5亿亩农田全面实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保证。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广大地区进行推广使用。下面主要通过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现状与节水灌溉农艺技术现状进行主要说明。 1.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现状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目的是通过降低输水管道在输送过程中造成的水量损失,损失的方式主要是水量蒸发和渗漏导致。为了保证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必须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质量。 1.1.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的防渗工程主要考虑的是施工材料的防渗漏性能好坏、成本高低与施工难度大小。只有保证渠道的透水性或者通过建立防渗漏隔层,才能有效保证输水渠道不会发生渗漏等情况,对节水技术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 1.1.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是比耕地资源(占世界总量的9%)更紧缺的资源。同时,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南北相差悬殊。淮河以北的广大北方地区拥有全国60%的土地,却只有15%的水资源。 水资源短缺与节水将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永恒主题,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乎国家安全。确保我国农业用水量维持零增长或负增长才可以满足国家战略水安全,但要满足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需求必须增加农业用水量约1200亿立方米。这两个现实需求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瓶颈,在水资源极为有限的前提下,解决这一矛盾只能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节水灌溉的高效农业,使农业由粗放经营管理走向集约经营管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水利现代化。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但由于其自

然存在的状态与人类的需求并不完全符合,进行水资源集中整合的水利工程随之而出现。水利工程不仅能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而且还能够使水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尤其?τ谖夜?这样的农耕文明古国,水利工程在保障农田灌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水利工程更是科技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标志。 现代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是指用尽可能少的灌溉水量来满足作物需水,获得农业生产的最好效益。节水灌溉的最终目标是提升灌溉水的最大利用率,促进农业高效发展。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就是要采取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使有限的灌溉水量创造最佳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其与传统的灌溉技术相比有着更多的优势,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与科研成就,可根据各个地区特点、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多种合适且可选择的节水灌溉方式。 现代节水灌溉为解决我国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农民增产增收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滴灌灌溉、喷灌灌溉及地面灌溉。 滴灌灌溉。由于该技术有着较高的价格,也被称为“昂贵技术”。它是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养分适时适量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即通过低压管道系统和特别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大国,种植农作物不仅供国民食用还向世界范围出口。根据我国的地理环境,玉米成为了最为常见的种植作物。当前常规的玉米种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口对食品的需求了,玉米作为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以及人们的日常事务,其种植技术的提高能够更加有助于农业的发展。文章就对促进玉米高产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一定的借鉴。 标签: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随着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现象,玉米作为重要的食用作物,不仅能够作为人类食用,还能够为作为一些家养动物的食物。大多数的牲畜饲养都把玉米作为最基本的饲料。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玉米的消耗量逐年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把玉米作为原料加工为工业产品。随着我国各行各业对玉米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们必须提高对玉米种植技术的重视,利用当前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玉米的产量,使当前市场玉米短缺的情况得到缓解。 1 耕地要实行条田化种植 当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冲刷沟的问题,这很不利于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所以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把两个六十五公分的小垄合并为一个一百三十公分的条田,这样就能够使种子的根瘤固氮量提高一到三倍,而且条田的高度应该矮一些,这样才能够提高抗旱能力。 2 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任何优良的种子对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等因素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选择什么样的种子应该以当地的地理条件为根据,不能跨地区的使用种子,例如,南方玉米种子是很难在北方存活的,而且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点。选择良种除了看当地的地理情况之外还要考虑当地的消费情况、群众的喜好等方面,做到因地制宜的选择良种,科学选择玉米种植技术。 2.1 良种的具体选择 在选择玉米种子的时候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结构来选择具体的类型,这样就能够减少因为种子使用不当而造成产量少的情况。在提高玉米产量中优良种子的作用占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但是不同的种子对气候和土壤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种子类型,并使用相匹配的种植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玉米产量。尽可能地选择大小型号相同的玉米种子,除去发霉编制的种子。在播种之前应该做好发芽试验,确定种子的实际发芽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才能够保证全苗。 2.2 整地播种

节水灌溉论文

节水灌溉论文 1、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在我国,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农业生产对水的依赖性很强,有水才能做到稳产高产。目前,我国灌溉用水量的比例在经历明显的下降过程后,呈稳定态势,但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城市,生活,生态用水的不断增加,由于新增加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越来越小,开发代价越来越大,因此乃将有一部分灌溉用水转为其他行业用水。目前,农业用水占全国总有用水量的70%,由于受工程配套状况和管理水平所限,灌溉用水效率仅有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对策之一。如何通过各种节水措施,有效地提高灌溉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发展农业节水的根本任务。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农业干旱缺水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且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按现状用水量统计,全国中等干早缺水358亿m3,其中农业灌溉缺水300亿m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年均受旱面积大2000hm2万以上,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发生水危机,北方河流断流的问题日益突出,缺水已从北方蔓延到南方的许多地区。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导致地下水超采,全国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达8.2万km2。 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比重已从1980年的88%下降到目前的70%左右,今后还会继续下降,农业干旱缺水的局面不可逆转。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大,灌溉效率底下和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目前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3%,单方水粮食生产率只有1.0kg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单方水浪费生产率2.0kg以上的水平。通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传统灌溉农业,实现适时量的“精细灌溉”,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需要粮食7亿吨左右,为保证粮食与其他农产品的供给,灌溉面积必须达到6000万吨左右,否则指标难从实现。然而,我国是缺水国家,尤其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供给已严重不足,在未来30年内,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供水只能维特在目前的4000亿m3水平上,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节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xx,把灌溉水利用率从目前的0.45左右提高到0.65。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节水灌溉还从在以下问题: ①基础研究滞后节水灌溉效益最后的xx控,需要建立在一些基础研究上,而我国基础研究相对比较滞后,总体比国外失进水xx落后了3~5年。 ②设备欠完善。主要表现在缺乏xx列化,标准化,配套化差,产品的水利功能及耐用寿命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从在较大差距。 ③综合性不够。节水工程技术单打一的较多,缺乏与农业技术的综合。 ④对现有工程的利用重视不够。许多荒原只修建了干渠主干工程,田间工程不配套土地不平xx,工程老化失修,效益摔减。 ⑤管理跟不上。法制不健全,缺乏鼓励农业综合,高效利用水的xx制利用和调控手段。 3、节水灌溉发展趋势和方向 3.1 因地制宜,继续普及与推广先进的喷,微灌技术: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中,喷,微灌技术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大的差距。目前,国内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和系列化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方向发展,任何一项节水灌溉技术都有其适用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大力发展地下滴灌技术,就是在灌溉过程中,

浅析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

浅析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津水资源概况,分析了存在 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用水,保护性利用干旱地区资源以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并有利于建立当地生态经济型的环境水模式。 关键词】水资源;节水灌溉;生态经济 1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在我国,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降雨时空分布不 均,农业生产对水的依赖性很强,有水才能做到稳产高产。 目前,我国灌溉用水量的比例在经历明显的下降过程后,呈稳定态势,但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城市,生活,生态用水的不断增加,由于新增加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越来越小,开发代价越来越大,因此乃将有一部分灌溉用水转为其他行业用 水。目前,农业用水占全国总有用水量的70%,由于受工程 配套状况和管理水平所限,灌溉用水效率仅有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对策之一。如何通过各种节水措施,有效地提高灌溉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发展农业节水的根本任务。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农业干旱缺水与水资源短缺已成

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且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按现状用水量统计,全国中等干早缺水358 亿 m3,其中农业灌溉缺水300亿m3。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农业年均受旱面积大2000hm2 万以上,全国600 多个城 市中有一半以上发生水危机,北方河流断流的问题日益突 出,缺水已从北方蔓延到南方的许多地区。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导致地下水超采,全国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达 8.2万km2。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用水的比例已从1980 年的88% 降低到70%,并且后期还会持续下降,因此缺水局面一直存 在。农业用水中,灌溉所需水量较大,所以在灌溉上效率得不到提升,水资源浪费较大。对我国水资源现状进行普遍分析,灌溉利用的水约占43%,单方水粮食生产率只有1.0kg 左右,与发达国家水资源的利用率相比相差很远,单方水浪费生产率 2.0kg 以上的水平。因此,为了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灌溉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2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到2030 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 亿,需要粮食7 亿吨左 右,为保证粮食与其他农产品的供给,灌溉面积必须达到 6000 万吨左右,否则指标难从实现。然而,我国是缺水国家,尤其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供给已严重不足,在未来30 年内, 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供水只能维特在目前的4000亿m3水 平上,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节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把灌溉水利用率从目前的0.45 左右提高到0.65。然而要达到这个 目标,节水灌溉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基础研究滞后节水灌溉效益最后的调控,需要建立在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孙景生;康绍忠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1我国水资源与农业用水现状 1.1水资源现状 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命脉。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水平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年均降水量为630 mm,低于全球陆面和亚洲陆面的降水量;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占有水量仅2 300 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耕地水资源占有量28 500 m3/hm2,为世界平均数的4/5。另外,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平衡,降水东南多西北少,山区多平原少,雨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81%的水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长江以北地区人口和耕地占我国的45.3%和64.1%,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的19%,人均占有量为517 m3,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1/5和世界人均量的1/20,水资源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的程度突出,土地沙漠化趋势日趋严重。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的新疆、青海等地的大面积戈壁滩,因无灌溉,也就没有农业。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冬春少雨、夏秋多雨,汛期雨量过于集中,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利用难度很大,非汛期又水量缺乏。降水量年际变化也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相差悬殊,使水旱灾害频频发生,甚至同一地区有时旱涝接踵而至,交替成灾。 1.2农业用水现状 从全国对水资源量总的需求来看,在出现中等干旱的情况下,全国总需水量为5 500亿m3左右,缺水量为250亿m3左右。若考虑供水中的地下水超采和超标准污水直灌等不合理供水因素,则全国实际缺水量在300~400亿m3之间。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3%,但有效性很差,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渠灌区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左右,井灌区也只有60%左右,每m3水生产粮食不足1 kg。而一些发达国家水的有效利用率可达80%以上,每m3水生产粮食大体都在2 kg以上,其中以色列已达2.32 kg。由此说明,我国各种节水农业技术的综合应用程度还十分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这也使我们看到了在中国发展节水农业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2农田灌溉节水途径 农田供水从水源到形成作物产量要经过4个环节。首先是从水源取水,通过输水、配水等一系列工程设施把水送到所需灌溉的作物地块;其次是通过田间灌水技术将水源来水转化为土壤水;第三是通过作物根系吸水,由土壤水转化为生物水;最后是通过作物的一系列生理过程在作物水分的参与下形成作物产量。每一环节都会有水的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关键在于探讨各个环节的节水途径、技术措施及其潜力,尽可能地减少每一环节中的水的无效损耗。前两个环节涉及如何将作物所需水量从水源送到田间并转化为土壤水,与作物的生理过程不直接相关,靠减少输水损失、提高灌水均匀度和减少田间深层渗漏等工程技术措施以及合理用水的节水灌溉制度措施,设法提高土壤储水量与水源取水量的比率和作物耗水量与土壤储水量的比例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这两个环节存在着很大的节水潜力,是当前节水灌溉发展的主要方面。后两个环节关心的是如何高效利用土壤储水的问题,属基础节水范畴,靠减少棵间土壤蒸发无效损耗和作物奢侈蒸腾的各种农业技术措施,设法提高蒸腾量与耗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