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1)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1)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

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

年级:2008级地理科学

姓名:冯文佳

学号:0008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课时)

第一部分:课例背景分析

一、课程标准及解析

(一)、课程标准原文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二)、课程标准解析

课程标准中对《大洲和大洋》做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运用世界地图,说出海陆的分布情况。

2、运用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3、要求学生能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能在动手绘

画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上的学生,他们的年龄都在13岁左右,这是一个充满感性、矛盾和成长空间的年龄阶段。

他们所具备的地理知识很欠缺,他们可能知道有大陆和大洲的存在,但他们不知道这些大洲和大洋是如何分布的及它们有何特点。这就需要引导他们学习,让它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他们对于阅读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但是对如何使用地图还缺乏基本技能和方法,所以这时候老师就要教会学生使用地图,让他们能通过地图的学习来学习地理知识。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用地球? 水球?作为标题,先引起学生们对本章内容学习的兴趣,阐述了为什么叫地球和水球,同时也讲了水半球和陆半球的分布及它们的特点。紧接着讲述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引出了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概念,最后用活动来进一步讲解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2、知识结构关联图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大洲和大洋

地球?水球?

29%陆地

71%

七大洲、四大洋

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一部分)、太平洋(一部分)、北冰洋(一部分) 东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

(1)、教学重点的确立依据

学习地理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读图归纳出课本中的相关知识,所以本节就要求学生读世界地图和使用地球仪,归纳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2)本节的重点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难点是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运用图2.1和图2.2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状况,通过阅读材料理解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读图2.4掌握水半球和陆半球分布的特点。

2)读图2.5结合教材掌握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概念。

3)读图2.6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特点。

4)读图2.7,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洲的位置和轮廓。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读图、分析、绘图、材料阅读、小组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二、教学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地图法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行为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请问:我们人类居住

在地球上的什么地

方?在我们居住以外

的地方还有什么存

在?

听老师提出的

问题,思考并

回答老师的问

题。

老师向学生提

问,导入新课。

学生听老师提

出的问题和老

师的解答,充

满对本节知识

学习的兴趣

过渡那么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是怎么分布的呢?巩固学习大洲

和大洋的方法

和步骤。

新课的学习地球?水球?在老师的带领

下完成老师安

排的任务

转动地球仪的

游戏

使学生了解陆

地和海洋在地

球上的分布。

为什么叫地球而不是水球?阅读材料老师要求学生

主动回答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陆半球和水半球的分布学生读图2.4 老师引导巩固学习大洲

和大洋的方法

和步骤

过度了解了陆半球和水半球的分布后,我们得知道它们上面存在着上面及它们的来历,就向我们要认识一个人

得先知道他的名字一样。更好的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

七大洲、四大洋大陆、半岛、岛屿、

海洋的概念

学生读图2.5。

分组讨论这几

个名词的概念

老师提问,引

导,纠正。

培养学生形成

自主学习,合

作讨论概况结

论的能力。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特点学生分组读图

2.6,讨论七大

洲四大洋的分

布特点老师监督各

组,要求每组

各派一名代表

上讲台在地球

仪上说出七大

洲和四大洋的

分布特点。

培养学生合作

学习的能力和

个人的表达能

力,巩固学习

大洲和大洋的

方法和步骤。

过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9页的材料,了解各大洲名字的来历。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巩固学习大洲和大洋的方法和步骤。

各大洲大洋的位置及轮廓要求学生读课本后面

的世界地图,找出各

大洲大洋的位置和认

识他们的轮廓。

学生读世界地

图,分组合作。

老师辅导读

图,要求学生

回答各大洲和

大洋的位置及

轮廓。

巩固学习大洲

和大洋的方法

和步骤。

各大洲的分布特点大洲一南一北对称分

布,陆地多呈三角形。

学生读图2.8,

独自思考为什

么呈这样的分

布。

要求学生独立

思考

培养学生独自

思考问题的能

力。

四、板书设计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陆地:29% 一、地球?水球?海陆分布不均

海洋:71%

二、七大洲四大洋

1、各大洲大洋的名字:

2、各大洲大洋位置:

3、各大洲大洋的分布特点:

附:教学设计流程图

老师提问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1——

了解陆地和海洋在地球上的分布

陆地和海洋在地球上的比率

学生读图

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分组讨论)

完成转动地球仪的游戏。

学生读图

掌握各大洲的分布特点和轮廓 学生结合老师讲解读读图

总结

结束语

概况新地理名词的概念

学生结合教材 读图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doc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第一节:与反思发布者:彭绍云第一章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地图出版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二、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四)学情分析: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

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二、新课教学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偏诊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玩游戏课前准备1个画有海陆轮廓的地球仪。学生任意抛出地球仪,接住是记录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以上并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多少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做游戏、统计、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心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讨论、提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七大洲和四大洋挂图、拼图、音乐、图片;学生准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听音乐:高山流水 师:这首古筝曲的名字叫“高山流水”。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这首乐曲不仅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你知道吗?1978年美国探测外星生命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带有一套“地球之声”唱片,集中了代表了地球人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作为人类送给外星人的第一份礼物。在音乐节目中,有贝多芬、巴赫的名曲,还有各国的民族乐曲,这其中就有中国的这首古乐“高山流水”。 今年,可以说是人类太空活动经常的一年。有谁知道,最近在我国的航天航空领域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发生吗? 生:嫦娥1号卫星胜利发射。 师:可以这样说,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了重返太空的黄金年代!(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着他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统统的轨道飞行。在这次长达108分钟的旅行中,他飞越了40,000千米。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加加林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它更像一个“水球”。 板书:地球?水球? 师:虽然我们不能像加加林那样遨游太空,亲身观察我们的地球家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感受到这个现象。 游戏:滚动地球仪 (通过滚动地球仪,大部分同学接触到海洋部分。以此证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刚刚通过这个游戏,接触到洋部分的同学请举手。你有什么收获? 生: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展示地球卫星图片)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 使学生了解海陆形成的基本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并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掌握画大陆轮廓略图的技能。3.在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理论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运动的,从而进一步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有关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难点是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1.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2.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3.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带 教学挂图:①《世界地形图》。②六大板块示意图。 小地球仪,每个学生一个;立体地表地球仪一个。 教学提纲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的分布 2.大陆与大洲 3.洋与海 二、海陆的形成 1.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过程 [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提问] 观察自己桌子上的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海洋)一、海洋与陆地(板书) [教师总结] 1.海陆的分布(板书) [提问] 请看教材封底的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请学生描述教师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 [提问] 为什么地球最初未被命名为“水球”?(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 [展示投影片] 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提问]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下面我们具体地学习陆地知识。 2.大陆与大洲(板书) [展示投影片] 大陆、半岛和岛屿示意图。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社会生活的空间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自然及人文特征的基础。课文主要介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分布和海陆面积比例;大陆、岛屿、大洲、海峡等一些基本概念;陆地及海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片等直观资料,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化抽象为形象。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的分布特征。 (2)在地图上能识别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和海峡。 (3)在空白的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以及分布特征。 (4)能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生存及发展提供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 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岛屿、海峡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卫星遥感图片、《东西两半球》图、海陆面积之比的饼状示意图、海峡的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七大洲、四大洋的多媒体课件或把含有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的模型图制作成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四大洋的材料和海峡的图片。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

从而形成能力,较好地达成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以“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主,并穿插其他教学方式。 ◎教学流程整体构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录像,由此导入新课。进入新课学习的氛围。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生协作知识探究教师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创设地球表面大小的形象情境。 用饼状图直观展示海陆面积比,请学生给地球取“别名”,引导学生小结。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图》或《东西两半球》图,边问、边讲有关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指导学生用地理术语正确地表达七大洲的地理位置。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海洋对人类的意义。观察《东西两半球》图,估算海陆面积,比较海陆面积大小。 在图上寻找具体的大陆、岛屿、半岛的名称。 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分成四个小组探讨海洋对人类的意义。 第一组:用课外收集的图片资料交流、讨论、说明海洋的作用。 第二组:讨论关于海洋的概况。 第三组:利用地图说明四大洋的位置。 第四组:利用课外收集的关于海峡专题的资料交流。强调学生自身提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的阅读地图能力,不仅使学生会看地图,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理解和分析地图,并运用地图说明问题,使学生理解地图的语言。 讲练结合,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通过找图、填图,培养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主动选择、获取信息、并用信息作出分析、判断和鉴别的能力。 学法指导师生互评引导学生对各组交流、学习的情况进行互评。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姓名赵芳芳学校韩城市新城二中 教材依据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大洋》,适用于七年级学生使用。 课题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 学习地球的半球及五带划分时已经出现了地球陆地海洋的分布及轮廓图,而且 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这对数字也早已熟记在心,但学生对七大洲、四大 教材简析洋的位置却不清楚,再加上学生的年龄所限,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需要特别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所以本节课通过指图、识图、填图、绘图、拼图等大 量感性认识,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思考,从而掌握本节课内容。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基 本概念; 知识目标 3、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能准确、 规范地填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 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能力目标 2、培养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道德目标通过观看加加林初登太空的电脑动画及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本节课,我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大量地球海洋陆地素材、图片,制成课件,课堂 中创设情境、组织讨论、探究、填图、拼图、动手操作等活动,极大的拓展了 设计思路学生的感知和认知空间,充实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并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奥秘的 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海陆分布特点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教师1、制作课件;、 2、地球仪 1、参看教材26 页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教学准备 学生分五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游记、郑和下西洋、哥伦 布地理大发现、麦哲伦环球航行等资料,课前组内整理 2 分钟介绍材料; 2 50 、每人准备一条长厘米左右的线绳; 3 、人手小地球仪一个。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 (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活动探索式教学 活动一:

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小结并提出问题:

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 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活动三: 1、出示各大洲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 2、请每小组同学选派代表逐一介绍其名称、由来,面积排序,并用磁钉钉在底图相应的位置上,同时说出相应位置的四大洋名称及面积排序。 通过观察地球仪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相连的大洲及其分界线(亚-非)

大洲和大洋课时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大洲和大洋教案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析图、填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享受探索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分界线。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分界线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比较法、小组讨论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地球?水球?”的小问题以及图片引出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一)海陆分布 1、出示地球立体图和平面图,让学生直观比较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的面积大小, 点出71%和29%以及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这组数据,让学生快速记住。 2、依次出示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图,让学生明确海陆分布的不均匀。 (1)就南北半球而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是北极附近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极附近却是一块陆地。 (2)东西半球比较,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的陆地面积 3、出示相关的概念图,依次解释大陆、岛屿、群岛、半岛、海峡、洋和海的概 念,并利用世界地形图进行相关的举例,让学生有理解。 (二)七大洲 1、先介绍概念并知道有七大洲

2、出示基本轮廓图,让学生识记(教给学生记忆方法,形象记忆,抓住主要的 特点),2分钟以后出示图让学生说出名称。 3、出示立体图简单清晰的看七大洲的分布, 4、出示平面图让学生识别七大洲。让学生根据图记忆七大洲的相对位置(教给 学生记忆的方法:找参照物亚洲,亚洲的西边欧洲、西南面非洲、南面大洋洲、东北面北美洲)3分钟以后检测。 5、观察,并回答问题 (1)点出赤道,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学生分别观察北半球和南半球有哪几个大洲。注意赤道穿过亚洲和大洋洲的岛屿,所以亚洲并不完全在北半球,大洋洲也并不完全在南半球 (2)点出160°E经线,回顾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分别观察东西半球分布有哪几个大洲。注意亚洲在西半球的一小部分,还有大洋洲的一些岛屿在西半球。 (3)将东西半球的图变化一下,让学生观察并填写大洲的名称。 (三)大洲分界线 1、出示世界地形图,和同学们一起找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教给学生基本的方法 (先看大图找到这两个大洲,然后根据两大洲的基本轮廓找到交界部分,根据洲界的图例找到分界线的名称) 2、让学生根据我们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到世界地形图中去找其他大洲的分 界线:亚洲与北美洲、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填表 3、师生共同找对答案,学生在图中识记。 4、在整体图中检测,然后出示局部图让学生识别、记忆 5、出示亚欧非三洲的分界线图,检测学生识记的情况。 (四)四大洋 1、出示四大洋的分布图 2、学生识记四大洋和七大洲的相对位置(教给学生识记的技巧,比如亚洲东临 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幅图,希望同学们能认真的识记将图画在脑子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1《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 ◆ 教材分析 介绍了世界的海陆分布。从传统意义上讲,全书从本节开始才进入了世界地理内容的教学。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既是世界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又是学生学习世界地理必须准备的知识。应逐步展开,不断具体、深入,力求使学生能够把海陆分布架构具体落实在地图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过程与方法目标】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教学难点】 1、识别、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2、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3、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4、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 课前准备 1、轮廓图卡片; 2、地球仪; 3、(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板书: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讲授新课】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师: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观察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生:海洋。 板书: 1、海陆的分布 师:请同学们来探讨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生: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

大洲和大洋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及洋、海河海峡。 3.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半球位置、轮廓、面积大小和分布特点。 4.运用读图能够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特点及各大洲间的分界线。 二、过程与方法 讲解过程中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热情,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地球的情感;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议,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去审视和看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及洋、海和海峡。及各大洲的分界线。 难点: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及各大洲的半球位置和分界线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指图等方法达到认识四大洋和七大洲的目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是谁吗? 学生:加加林 教师:那么他回头看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学生:蔚蓝色美丽的星球。

教师:我们知道蓝色表示海洋,那么我们地球上是否只有海洋呢? 学生:不是,还有陆地。 教师:对,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板书: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 教师:从图上可以看出,是海洋的面积大还是陆地的面积大? 学生:海洋 教师:经过精确的测量我们得出世界海陆面积比例是陆地占29%,海洋占71%。概括的来讲地球上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 教师:展示“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图,提问:就南北半球来说,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学生: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教师补充:虽然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北球,但是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教师:展示“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提问:就东西半球而言,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学生: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西半球。 教师总结归纳:就半球而言,北半球、东半球陆地较多,而南半球、西半球海洋较多。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划分,地球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展示图“水半球和陆半球”)如图所示,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海洋面积占90%,而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地面积只占48%,依然小于海洋的面积。 过渡:在地球上海洋彼此相连,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图“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那么我们就把面积较大的陆块称为大陆;一面与大陆相连,其余深入海洋或湖泊的陆地称为半岛;四周都是海洋的小面积陆块称为岛屿;两个以上的岛屿聚集在一起称为群岛;大陆与其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靠近陆地的水域称为海;与海相连且面积较大的水域称为洋;连接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称为海峡。(在讲解的过程中速度稍慢,并在图上指出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我们了解了大洲和大洋的相关概念后,我们来看看全球共分几个大洲几个大洋? 板书:

新整理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教案通常是在课前就要准备好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欢迎参考。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海峡。 2.能够准确在地图上填写出七大洲的名称,并说出七大洲的轮廓、面积顺序、分布位置和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七大洲的分布图,提高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的分析,学会分析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七大洲的分布特征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 【难点】 七大洲空间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陆地与海洋内容,进而引出本节课要讲的七大洲四大洋。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概念 教师PPT展示书本32页图2.5,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请在图中找出大陆、半岛、岛屿、海峡、海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师生总结】全球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很多块,其中面积比较大的我们把它叫做大陆。(北美洲的格林兰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位,把大陆和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海峡是沟通两个水域的狭窄水道。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 2.七大洲 (1)教师PPT展示图2.6《大洲的分布》,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和轮廓,并说出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 ②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 【师生总结】 ①全球共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按面积大小顺序为:亚非北南美、南极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 一、课标 (一)课标内容: 1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海陆分布特点2七大洲分布 教学难点:七大洲的轮廓与分布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90%学生能够掌握 2、海陆分布特点:80%学生能够掌握 3、七大洲的位置与轮廓:7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 七大洲的分布 四、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记住七大洲的轮廓 五、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你知道吗?1961年4月,前苏联加加林少校,第一次登上了太空。同年5月美国人登上太空……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登上了太空! 播放杨利伟发回的视频。

厚德博学 历城·郭店·地理 展示航空员拍摄的地球照片 抛出问题:为什么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多是蓝色的? 地球上的海陆是如何分布的? 【讲授新课】 活动一:抛球找比例,观球找特点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 活动程序:实验——观察探究——交流反馈——总结提升 1、小组内抛地球仪,观察手心接触的位置是海洋还是陆地,并记录下来(10次) 2、观察东西半球,看看陆地海洋相对集中在哪个半球。观察南北半球,看看陆地海洋相对集中在哪个半球。(将观察结果填入学案) 3、观察南北两极,海陆分布有什么不同? 反馈:

八组 九组 十组 十一组 十二组 出示下图 概括的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活动策略:通过小组抛球活动记录次数,阅读数据说出地球的海陆比例 活动策略;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地球仪及地图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学生小组展示后进行小结: 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析图、填图、拼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享受探索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比较法、抢答法、小组讨论法、游戏竞赛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小地球仪人手一个 教师: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小黑板、七大洲轮廓简图、四大洋注记图。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感性导入: 课件展示加加林、费俊龙聂海胜初登太空的电脑画面。(提问:画面中的人物是谁?是什么让他如此惊讶?他为什么说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到底应叫水球还是应叫地球呢?) 活动:学生观看画面回答,他是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和中国的费俊龙聂海胜,加

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他们惊讶于地球上会有那么多的水,在太空中会是如此的蔚蓝美丽。 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这节课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大洲和大洋。 (二)、探究新知: 课件: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演示:课件展示“世界海陆的分布图” 学生:观察地图,思考海陆面积哪个较大?比例大概是多少? 演示:课件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学生:观看地图准确回答“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教师强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活动:同桌之间就海陆分布比例进行问答练习,达到识记的目的。 演示:课件展示从人造地球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讨论:分小组讨论,针对导入图中加加林的感想及海陆的分布比例,你对地球名称有什么看法?古人在给地球取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活动: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讨论,有的说叫“地球”,有的说叫“水球”,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提问: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否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两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两个半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演示:课件展示“东西半球图、南北半球图、水陆半球图”。 学生:观察地图和地球仪,自由发言,描述出海陆分布特征。教师强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承转:对地球海陆面貌的探索,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那么,人类是如何了

大洲和大洋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大洲和大洋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大洲和大洋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材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涉及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 学情分析 1.由于大洋与大洲是小学科学已经学习过的东西,学生对本节内

容的感知度和熟悉度应该说较高,认知起点较高,但我们地处山区,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往往都是应付小升初考试,学生的认识还比较缺乏,并且还需要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了解该知识难度就更大了。我校学生整体素质相当差,且差异巨大,在教师的分类指导下可以达到的一定的学习效果。 2.在学习时学生可能会面临读图填图等障碍,都可以通过本节学习得到一定解决,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3.(1)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 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学生不易看懂分清。(2)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中想象形成大洲、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加林登月,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讨论、提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七大洲和四大洋挂图、拼图、音乐、图片;学生准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听音乐:高山流水

师:这首古筝曲的名字叫“高山流水”.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这首乐曲不仅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你知道吗?1978年美国探测外星生命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带有一套“地球之声”唱片,集中了代表了地球人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作为人类送给外星人的第一份礼物.在音乐节目中,有贝多芬、巴赫的名曲,还有各国的民族乐曲,这其中就有中国的这首古乐“高山流水”. 今年,可以说是人类太空活动频繁的一年.有谁知道,最近在我国的航天航空领域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发生吗? 生:嫦娥1号卫星成功发射. 师:可以这样说,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了重返太空的黄金年代!(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着他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轨道飞行.在这次长达108分钟的旅行中,他飞越了40,000千米.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加加林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它更像一个“水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与大洋》优秀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与大洋》优秀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与大洋》优秀教案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 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举例分析法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教授新课] 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 1. 名称及轮廓: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 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致格局 2.记住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以及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3.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全球的海陆分布。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3)四大洋的名称和面积比较。 【教学难点】 (1)亚欧、亚非,南、北美洲分界线 (2)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不能理解板块运动的深层次原因,只能让学生知其然,所以这是本节的一大难点;另一难点则因为名词、地名较多,一时难以掌握。 【课前准备】 地球仪、塑料地球仪、世界地图、白纸等。 【教学方法】小组活动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海陆面积比例 教师组织实验,总结 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引发关于水球和地球的争论 小组讨论 陆地的分布 教师指图讲解大陆、岛、群岛、半岛、大洲的概念找图落实 七大洲的分布 提问学生在图上找答案 指图落实大洲位置 把七大洲的英文名称填如图中 四大洋的分布 提问学生在图上找答案 指图落实大洋位置 把七大洋的英文名称填如图中 巩固大洲大洋分布 组织小组活动,在地图上找答案 地图大发现 如何才能把大洲和大洋的位置记住,自己的方法摸索记忆方法,在世界地图中表示出来 七大洲的轮廓

用最简多边行表示 讲解拼图游戏的方法 拼图游戏,灵活记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复习引入)前面借助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学习了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我们来做个实验。 (学生活动)一学生模拟地球自转,另一学生闭目,右手食指触及地球仪表面,睁开眼睛看自己右手食指触及地球仪表面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海洋上,分别在黑板上陆地或海洋的下面划正字的一笔。重复此实验10次以上,分别加和所指到陆地和海洋的次数。 教师引导:大家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预答:海洋的比例高于陆地的比例,海洋占70%,陆地占30%。 教师过渡:我们从地球仪上观察到海洋的比例高于陆地的比例,我们再从地图上观察一下。 教师引导读图:首先从南北半球地图上看,估计南北半球陆地与海洋所占的比例,谁的比例大?再从东西半球地图上看,估计东西半球陆地与海洋所占的比例,谁的比例大?还有一种半球的划分,最后从陆半球和水半球的地图上看,估计陆半球和水半球陆地与海洋所占的比例,谁的比例大? 教师总结: 半球的划分 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材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涉及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学情分析1.由于大洋与大洲是小学科学已经学习过的东西,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感知度

和熟悉度应该说较高,认知起点较高,但我们地处山区,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往往都是应付小升初考试,学生的认识还比较缺乏,并且还需要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了解该知识难度就更大了。我校学生整体素质相当差,且差异巨大,在教师的分类指导下可以达到的一定的学习效果。2.在学习时学生可能会面临读图填图等障碍,都可以通过本节学习得到一定解决,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地理学习能力。3.(1)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学生不易看懂分清。 (2)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中想象形成大洲、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加林登月,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和七大洲的位置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