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鲁科版生物中考复习提纲.doc

(完整版)鲁科版生物中考复习提纲.doc
(完整版)鲁科版生物中考复习提纲.doc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复习提纲

2017 年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生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

用Ⅰ、Ⅱ标出。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

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

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复习内容: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 . 生物的特征:

1.生活需要营养:①植物吸收外界的 H2O、 CO2、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② 动物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获得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①动物出汗、排尿、呼出气体 ; ②植物通过

落叶的形式

4.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具有应激性 ) :刺鲀;含羞草;草履虫实验。

5.能生长和繁殖:① 蘑菇等真菌—孢子②植物 ( 高等—种子,低等—孢子 ) ③动物( 卵生、胎生 )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亲子代间的相似性 - 遗传;亲子间、子代

个体间的差异性 - 变异。

7.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三. 生物的简单归类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水生生物、陆生生物

3.按照用途——作物、家禽、家畜、

宠物等三、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

( 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整理分析第二

章了解生物圈

一 . 生物圈

1.概念: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 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存的一

薄层 )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

2.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约 10 千米,向下约 10 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六点基本条件:

(1) 营养物质 ;(2)阳光;(3)空气;(4)水;(5)适宜的温度;(6)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影响生物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两大类:

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 捕食、竞争、寄生、共生、合作等 )

② 非生物因素:光、空气、温度、水等。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

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

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

生关系等。

( 二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适应:生物对环境表现出的相适合的现象。反映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

2.适应的特征

①普遍性: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如: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② 相对性:生物适应它所生存的环境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上的适应,并不是永久的,长期不变的。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如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蚯蚓增加土壤肥力等。 )

三 . 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关键:设计对照试验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

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 即对照试验 1. 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只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一样 )

四、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P16 鼠妇实验)

五、生态系统

定义: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1、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2、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六、食物链与食物网

1、食物链的定义: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

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2、食物网的定义: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物质可以反

复循环;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3 、食物链正确的判断依据:

( 1)箭头指向吃者( 捕食者 );

( 2)食物链的开始即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植物,其它都是动物;

( 3)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 4)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如:草→兔子→狐狸→狼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4、生态系统特征:

(1)生态系统中,正是由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存在,使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断变化,但是各种生物的数

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 如生态系统中某一种生物的数量不会无限的增加。)

(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并逐级递减。(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渠道,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许多生物。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

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

就会遭到破坏。(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 六、生态系统的类型

1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自动调节能力最强,最复杂)

2 、草原生态系统——畜牧业的生产基地

3 、海洋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的 70%(最大的生态系统)

4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

5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6 、农田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7 、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核心,是信息集散地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 、显微镜的结构: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柱、镜座。 P44

2 、显微镜的使用:(背口诀)。

( 1)取镜和安放放在实验台略微偏左处(便于右手画图),安装目镜和物镜低倍

镜、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 2)对光左眼注视目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反光镜,直到视野呈亮白色(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说明对好光了)

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面朝上,用压片夹夹住

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 3)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眼睛一定要看着目镜

注视目镜,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至视野出现物像

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清晰

3、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 300

③ 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 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

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数目越多。

二、玻片标本的类型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准备、制作、染色。

洋葱表皮细胞:擦、滴、取、展、盖、染、吸

口腔上皮细胞:擦、滴、刮、涂、盖、染、吸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

1、植物细胞模式图P53。植物细胞主要由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质内含有

液泡、叶绿体等。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液泡中含有

大量的糖分。

4、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四、人和动物的细胞形态不同,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动物细胞模式图P56。动物细胞主要由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植

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第二章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中含有两类物质。

1、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

胞外。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植物体有两种能量转换器,动物体中只有一种)

四、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1、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由克隆羊的实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2、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 DNA上有遗传信息。

五、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里,有些营寄生生活。

以草履虫为例:如图。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

收集管、伸缩泡——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并排出体外;

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纤毛——运动 ;

表膜——呼吸和气体交换;

口沟——取食食物泡——消化食物;

细胞核——大核是营养核,小核是生殖核

观察草履虫P66

(1)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

(2)在低倍镜下观察,如果草履虫运动过快,

( 3)草履虫逃避刺激,趋向刺激,即能对外界刺激。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的一面: 1、多数浮游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每个食物泡中含有30 个细菌。

有害的一面: 1、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

2、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赤潮、水华,危害渔业。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二、细胞的生长: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

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三、细胞的分裂: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

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

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先复制加倍,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

中。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四、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1、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在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组织的定义: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

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P74 图!):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各种腺体。

肌肉组织:由肌肉细胞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包括骨组织、血液、脂肪、韧带等,具有支持、连接、保护、防御、修复、营养等功

能。

4、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的定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例如:大脑、胃、心脏、肝、肺、肾、眼、耳等。

5、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系统的定义: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

成系统。

(2)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

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植物体是由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最终形成植物体。

2、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位于茎尖、根尖生长点和茎的形成层)

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功能( 位于植物的表皮部分)

营养组织:制造或储存营养物质( 主要位于叶片内)

输导组织:运输水分、无机盐、有机物( 包括导管和筛管)

3、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4、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

六、动物、植物体结构层次的相同点:

1、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

2、由细胞构成组织,由不同组织构成器官

不同点:

1、四大组织不同。植物体有输导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动物体有上皮组织、结

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2、器官不同。植物体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动物体耳、鼻、喉

3、植物体直接由器官组成植物体,没有系统。

动物体是由器官组成八大系统再组成动物体

单元小结

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绝大多数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

3、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信息。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5、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共分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一、藻类植物

1、结构: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3、常见的藻类植物:衣藻(单细胞)、水绵(多细胞)、鹿角菜、马尾藻、石莼、紫菜、海带、裙带菜、石花菜等。

4、作用:释放氧、做鱼类饵料、可供食用、可供药用等。

二、苔藓植物

1、结构: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没有真正的根,没有输导组织。所

以植株一般都很矮小。

2、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3、作用:腐蚀岩石,形成土壤;保持水土;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三、蕨类植物

1、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

2、生活环境:野生的蕨类植物生活在山间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3、繁殖:苔藓、蕨类靠孢子繁殖后代。不结种子。

4、常见的蕨类植物:肾蕨、铁线蕨、卷柏、贯众、满江红等。

5、作用:食用。卷柏、贯众等可供药用。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煤的形成。观赏。

四、种子植物:能够结种子并由种子发育成的植物叫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一)种子的结构(含实验):

1、菜豆种子的结构:

2、玉米种子的结构:

3、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菜豆种子有种皮和胚子叶两片、没有胚乳

玉米种子有种皮和胚子叶一片,有胚乳

归纳: 1、种皮的作用:保护种子内部结构。

2、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胚是植物幼小的生命体,发育成新植株。

3、子叶(菜豆)或胚乳(玉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种子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寿命长。

4、能产生种子是种子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5、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胚乳遇碘变蓝,说明胚乳里含有淀粉。

(二)裸子植物

1、定义: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的植物叫种子植物。松球果不是果实。

2、常见的裸子植物:油松、雪松、云杉、侧柏、银杏、苏铁等。

(三)被子植物

1、定义:种子外面有果皮,种子被包在果实之中的植物叫被子植物。

2、果实的结构: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3、常见的被子植物:刺槐、毛白杨、槟榔、玉米、小麦、水稻、牡丹、菊、玫瑰等

4、果实保护种子。果实有一些适于传播的特点。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实验P22-24 )

1、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水分 ; 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光照。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还要度过休眠期。

3、种子萌发过程:吸水膨胀,营养物质转运,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

茎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4、发芽率的公式:

二、幼根的生长

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成熟区有根毛,是根吸收水喝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三、芽发育成枝条,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木本植物茎长粗的原因: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

层( 一层可以多次分裂的细胞 ) )

四、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1、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2、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3、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五、开花和结果

(一)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二)花的结构。

1、一般的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组成。

2、柱头、花柱、子房(内有胚珠,胚珠中有卵细胞)组成雌蕊。

3、花药(内有花粉,花粉中有精子)、花丝组成雄蕊。

4、桃花的基本结构见P38 页图。

三、传粉和受精

1、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2、受精过程:花粉管穿过花柱子房到达胚珠,花粉里的精子和胚珠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3、受精过程如下图。

双受精:被子植物受精时,有两个精子参与完成整个过程,其中的一个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形成胚,另一个与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形成胚乳。四、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受精以后,花瓣、雄蕊、雌蕊——凋落

子房壁果皮

子珠被种皮果

房胚珠受精卵胚种子实

受精极核胚乳

3、人工辅助授粉:弥补传粉不足。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 .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水的原因:

1.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 水可以保持植物挺立的姿态,有利于光合作用。

3.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 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5、用于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空气的温度

二、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三、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植物体主要靠根吸收水分,而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 生

有大量的根毛,增大了吸水的表面积) 。

四、水分的运输途径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木质部的导管( 死细胞 ) 。方向:自下而上。

2、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沿筛管运输到其他器官(韧皮部,活细胞,方向:自上而下)。

3、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形成层使茎长得粗壮。

五、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

表皮:分为上表皮(气孔少)、下表皮(气孔多)

1、叶片的结构叶肉(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由于含有较多的叶绿体而颜色深;

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由于含有的叶绿体少而颜色较浅)

叶脉(内部有导管和筛管,输导作用及支持作用)

2、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结构:由一对半月形的细

胞——保护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既能张开,又能闭合(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 当保卫细胞蒸腾失水时,气孔闭合) 。

3、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为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提供蒸腾拉力) ;降低叶片表面温度。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 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就是这个原因) ;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等糖类。

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P55-56 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耗尽叶中有机物);部分遮光;光照数小时后

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光合作用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叶绿体

①条件:光能、叶绿体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氧气

4、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5、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

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6、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合理密植(间作套种);(2)合理灌溉;(3)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1、植物的呼吸作用(P68-69 三个演示实验)

①概念: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

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②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储存能量)

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③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④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保存蔬果: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保存种子时要

晒干、低温、充气;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

物产量

二、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 ; 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我们主要的植被类型

1、植被的定义:一个地区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2、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森林占

据主体。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均森林面积少。

2、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

3、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三、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 1984 年和 1985 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2、每年 3 月 12 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3、绿化祖国,从我做起。

单元小结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

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3、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都是由根吸收的,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官。

4、绿色植物通过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使有机物中的

能量释放出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6、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19 世纪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

长臂猿、猩猩。

2、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代人。

二、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

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男性生殖系统输精管:输送精子

阴茎、附睾、精囊腺、前列腺、阴囊、

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女性生殖系统输卵管:输送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子宫: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分娩)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功

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

胚泡发育成胚胎。胚胎经过 8 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经过38周左右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

做分娩。

(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

氧。废物从胎盘经母体排出。(胎儿与母体之间交换营养物质的器官是胎盘,即:营养物质氧通

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二氧化碳、废物通过胎盘进入母体。)

(3)人的新生命的诞生从受精卵开始,分娩意味着婴儿的诞

生。三、青春期

1. 年龄阶段 :10-20岁

2.青春期的明显变化:

① 身高突增;② 生殖系统、心脏、肺的功能加强;③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

女孩出现月经);④性意识开始萌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二、糖类、脂肪、蛋白质

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

3、肥肉、大豆、花生等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

4、奶、蛋、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三、水和无机盐P 23 表1

1、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 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

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2、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四、维生素P24 表2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都很少。但其

他营养物质不能代替它。

无机盐的种类缺乏时的症状维生素的种类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的无机盐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症(中老年、维生素 A 夜盲症

妇女)

含磷的无机盐厌食、贫血、肌无力维生素 B 神经炎、脚气病

1

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维生素 C 坏血病

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维生素 D 佝偻病(儿童)、骨质

疏松症(中老年、妇女)

五、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唾液淀粉酶肝脏(最大)——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胃腺——胃蛋白酶胰腺、肠腺——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对食物只具有初步消化作用。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

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对脂肪能起乳化作用,有利于对脂肪的消化。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P26-27 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蛋白质:消化始于胃,最终在小肠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类:消化始于口腔,最终在小肠被消化成葡萄糖

脂肪:消化始于小肠,最终在小肠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

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

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3、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5— 6m长,有皱襞,小肠绒毛(面积大),有肠腺分泌肠液,其

中含有多种酶,同时汇集了胆汁、胰液等消化液,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

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细胞。

六、关注合理营养

1、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3、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 40%、 30%左右。

七、食品安全

①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

等内容。

②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③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

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一、呼吸系统组成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呼吸道的作用

1、具有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

2、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联系生活:

1、痰在气管和支气管处形成;

2、不能边吃边笑,因为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

3、咽是消化和呼吸的交叉通道。

三、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一分钟大约16 次)

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左右直径、前后直径增大

同时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直径增大→胸腔容积扩大

肋间肌→肺扩大→肺内压缩小→气体被压入肺内

膈肌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左右直径、前后直径减小

同时舒张→→胸腔容积缩小

膈顶部上升,胸廓上下直径减小

→肺缩小,肺内压增大→气体被压出肺

吸气: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被吸入肺。

呼气: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被呼出肺。

原理:呼吸运动产生气压差

当内部气体压力< 外界气体压力,气体被压入肺中

当内部气体压力> 外界气体压力,肺中气体被压出

2.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 1)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肺泡。

( 2)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

管壁和肺部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氧氧

肺泡与血液、组织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原理:根据扩散原理,气体总是由高浓度的区域朝着低浓

度区域扩散当肺泡中 O2浓度 > 肺部毛细血管中 O2浓度时, O2进入毛细

血管的血液当肺泡中 CO2浓度 < 肺部毛细血管中 CO2浓度时, CO2进入肺泡

进入血液的 O2最终进入细胞,在线粒体被用于分解有机物。

3.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4.肺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

(1)肺泡的数量多;( 2)肺泡壁极薄;( 3)肺泡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物质交换。

5.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并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二、血浆(占血液的55%)

1、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

2、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三、血细胞

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 RBC:运输氧气。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数目最多,含有血红蛋白(一种含铁的蛋白质),红细胞少于正常值患贫血。

白细胞 WBC:吞噬病菌。细胞数目较少,体积大,有细胞核。白细胞超过正常值患炎症。

血小板 PLT:与凝血有关。细胞数目少,体积最小,无细胞核。血小板高于正常值患血栓。

2、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 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

又容易与氧分离。红细胞因有血红蛋白而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四、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一)动脉

1、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2、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的速度快。能摸到脉搏。

3、动脉逐级分支最后变成了毛细血管。

(二)毛细血管

1、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2、毛细血管的内径小,管壁薄,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三)静脉

1、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2、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的速度慢。有静脉瓣。

五、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解剖图P72。

2、心脏的结构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

结构名称特点或位置连接关系

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左心房连通肺静脉

心房

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

心左心室连通主动脉

室右心室连通肺动脉瓣房室瓣心房和心室间膜动脉瓣心室和动脉间3、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

功能

收缩,推动血液循环流动

保证动脉血和静脉血不相混合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流向动脉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六、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1 、 ABO 血型系统:血型分为 A 型、 B 型、 AB 型、 O 型

2、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3、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

4、血量和输血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 8%。

(2)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200~ 300 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一次失血﹥ 1200-1500 毫升发生生命危险

﹥ 800-1000 毫升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

( 3)从 1998 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 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

每次献血200-300 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肾脏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肾小球(动脉血管球)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形成尿液肾小囊;暂时储存原尿

1、泌尿系统输尿管:输送尿液肾小管:重新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的组成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血液,形成原尿(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

2、尿的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虑到肾小囊中。

形成肾小囊中液体称原尿。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50 升。(原尿和血浆相比:原尿中无大分子蛋白质)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

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

为 1.5 升。(尿液和原尿相比,尿液中无葡萄糖)

3 、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是肾小球出现问题,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

4 、尿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5、排尿的意义:排出废物; 调节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6、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1)皮肤的结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含有汗腺、皮脂腺、毛发、指(趾)甲等附属物。

(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3)排汗的意义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

感知(一)眼和视觉

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七下P2 图)

外膜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俗称白眼球)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光线

眼球壁虹膜:俗称黑眼珠,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可调节瞳孔的大小

中膜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瞳孔相当于照相机光圈)

脉络膜:营养眼球(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

眼球内膜: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相当于胶卷)

房水:透明液体,滋养眼球

内容物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相当于照相机镜头)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维持眼球的形状,能折射光线。

2、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物像光敏感细胞视神经大脑,产生视觉。

3、近视及其预防

a.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长时间收缩,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近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

方,真性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b.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三要四不要。

(二)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七下P6 图)

外耳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道:声波通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1、耳中耳鼓室:收集声波

听小骨:产生震动,传递声波

半规管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内耳前庭

耳蜗: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声音信号,通过神经传至大脑听觉中枢

2、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耳道产生振动振动神经冲动形成

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听觉

3 、耳的保护 (1.减少和消除噪声;2.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3.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

张开口或闭嘴、堵耳 ;4.避免中耳炎;5.避免外耳道感染。)

(三)其他感觉器官

鼻——嗅觉 ; 舌——味觉 ; 皮肤——冷、热、痛、触、压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大脑:大脑皮层有许多神经中枢(感觉、语言、运动)

中枢神经系统脑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神经系统脊髓:能对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并且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

通路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三、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细胞体

神经元突起短的突起末端细小分支神经末梢

长的突起( +髓鞘)神经纤维集结成束一条神经

四、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实验:膝跳反射)

2.反射实现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感受器 ( 皮肤、感觉神经末

梢 )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 脑、脊髓 ) →传出神经→效应器 ( 肌肉、运动神经末梢 )

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完成,但有完整的反射弧不一定就能产生反射 ( 必须有一定的刺

激) 。

3 、反射简单反射

复杂反射

4、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

适当的反应。

五、内分泌系统

1、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幼年分泌不足表现侏儒症;幼年分泌过量表现巨

内人症;成年分泌过多为肢端肥大症

分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含碘促进生长发育;幼年时期分泌不足表现为呆小症,成

泌年分泌不足表现为大脖子病;成年分泌过量表现为甲亢

系胸腺——分泌胸腺激素;(刺激机体产生淋巴细胞)

统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可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调节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糖尿病性腺卵巢——分泌雌性激素(促进身体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促进身体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2 、人体内外分泌腺比较

腺体类别有无导管分泌物输送方式实例

内分泌腺无分泌物是激素经血液循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

环输送性腺等外分泌腺有分泌物须经导管到达某胃腺、肠腺、肝脏、胰腺等汗腺、唾液

种器官腺

3、人体的内分泌腺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4、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少,作用大。

5、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概括地说,人体的生

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六、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 、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实验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 1)酸雨的形成: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具有较

强酸性的雨水。一般 pH < 5.6

(2)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 : 通过净化装置 , 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作好回收和利用

污染物的工作。

(3)含汞、银、镉的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废水,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4)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5)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单元小结

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2、人作为一个个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男性和女性的生殖有很大的差别,共同担负

着生殖的功能。

3、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从人体与环境的关系来说,

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生物圈,体内的废物也要排放到周围环境中。从人体自身的结构和生理来说,

人体靠消化系统吸收营养; 靠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靠排泄系统排出尿素等废物; 靠循环系统在体内运送这些物质。这些系统都有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结构。

4、人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需要对外界刺激及时做出适当的反应; 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系统的活

动也需要统一协调。这些都有赖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5、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是由于自身的生理活动,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显著。

甚至影响到整个生物圈。

第五单元健康地生活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传染病及其免疫

1 、人类的疾病:非传染病:由于自身因素或外界有害的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引起的。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

2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3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 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3) 易感人群

4 、传染源: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5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

饮食传播、生物媒介性传播等。

6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7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报告、诊断、治疗、隔离),对患病动物进行扑杀、深埋、焚

烧处理等。

(2)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环境卫生,做好环境消毒,消灭媒介生物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

传染病的流行的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流行不起来。因此传染病的预防要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 例如:对麻疹和脊髓灰质炎

( 即小儿麻痹) ,要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对蛔虫病等消化道

传染病,要以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对淋病要以杜

绝性滥交,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同时对患者及时治疗。 )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

1 、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和黏膜及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类型:属非特异性免疫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第二道防线: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白细胞)。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类型: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功能: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类型:特异性免疫

、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从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

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特异性免疫 ( 后天性免疫 )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

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 第三道防线 )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

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 如病原本等异物 ) 叫做抗原。

4 、免疫的功能:

① 抵抗抗原侵入,防止疾病产生(识别防御);

②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我稳定);

③监视、识别、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 如肿瘤细胞 ) (免疫监视)。

当免疫功能失调时,也会引发某些疾病,如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食物会引起过敏反应、监视、识别、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的功能过强移植器官会发生排斥现象。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对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

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用药和急救

1 、安全用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

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 、处方药(R):必须凭职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

药物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 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

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3 、急救:(1) 拨打“120”紧急呼救电话。(2)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 先做30 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两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或每分钟吹气 15-20 次,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 4-5 次心脏挤压。 )

4 、出血

内出血: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

毛细血管出血: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呈红色。一般能自行凝固止血。

外出血静脉出血: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

压迫伤口的远心端止血。

动脉出血: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用手

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伤口的近心端止血。

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 、健康: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 、青少年阶段,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核心。

保持愉快的心情方法:( 1 )转移话题法律( 2 )宣泄法( 3 )自我安慰法二、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习惯,如饮食习惯、起

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

2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 。

鲁科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

鲁科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1、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 ①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②森林古猿进化的证据是化石; ③人与猿的分界是直立行走。 (2)人的生殖 ①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睾丸;它的 作用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卵巢;它的作用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②生殖过程: 部位:输卵管 受精过程: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分裂: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分裂形成胚泡 怀孕移动:胚泡边分裂边向子宫方向移动 种植:胚泡植入子宫内膜;怀孕开始 过程:胚泡中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在第8周左右成形,发育为胎儿 胎儿形成营养: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 场所:在子宫内的半透明液体环境羊水中 时间:胚胎在子宫内发育,在40周左右时发育成熟 分娩过程:成熟的胎儿和胎盘,通过母体的阴道产出 重点: 受精的部位:输卵管;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子宫;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

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3)青春期 ①青春期的特征是身高突增(显著特点);进入年龄一般男孩晚于女孩 神经系统、心肺功能增强; 性器官迅速成熟(最重要) ②进入青春期后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③月经是由于子宫内膜脱落导致的,但月经的形成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 变化有关。 2、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 既可以构成细胞有机物也可以提供能量 维生素——人体每日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很重要 (既不构成细胞、也不提供能量) 胡萝卜素 促进钙的吸收 水(约占体重60%-70%)可以构成细胞 无机物无机盐但不提供能量

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鲁教版)

2019年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鲁教版)本文由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整理提供: 2019年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藻类植物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藻类植物的种类,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 人类的关系。 2.学会用放大镜观察衣藻和水绵,比较衣藻和水绵的形态结 构特点。归纳藻类植物的特征。 二、学习重点:水绵、衣藻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 征 三、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思考“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 来江水绿于蓝。”这些诗句描写的是植物。 (二)学习任务: 1.(自学课本p2—4)完成下列任务: (1)生物圈中已经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2)淡水藻类常见的有:,,,,,等。(3)海洋藻类常见的有:,,,,,,等 2.观察衣藻和水绵(参照课本第5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

流)并对照课本中衣藻和水绵的示意图,比较它们形态结构 的异同点。 3、自学课本p5,完成下列任务: a)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2)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_________和_____ ______,都能进行___ ______,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养料、运输或进行光合作用的__ ________。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结构简单, 没有,,的分化。 b) 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释放,(2)可做。 与人类的关系:(1)可供,(2)可供。 4、拓展反思:(小组讨论并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1)为什么海带是褐色的? (2)将一块新鲜海带,(干的应提前浸泡1小时)放于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酒精加热,并把温度计插在烧杯中,随着温 度的升高观察海带颜色将发生什么变化? (3)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 成绿色。这是什么原因? (4)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5)藻类植物的形态与你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 四、学习检测: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 . . 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新代——最基本的生命现象 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 3.繁殖后代 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 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6.适应并影响环境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 二、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的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海平面上下1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存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生物圈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生物学探究方法 1.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制定计划: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 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慢由细胞构成的8、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友情提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特别提醒: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除病毒外),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不叫生物。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 是在观察。 2、观察借助的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等。利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音机、摄像 机等。 3、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于需要较 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4、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 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5、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6、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 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7、三、生物的分类? 8、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9、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10、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11、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2、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13、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14、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5、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 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6、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7、(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18、【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19、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0、(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1、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2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 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25、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 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6、6、生态系统的组成:? 27、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8、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2020-2021学年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生物9.2急救常识同步测试

2020-2021学年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生物9.2急救常 识同步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一定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号码是()A.110 B.119 C.120 D.122 2.溺水是夏季青少年容易出现的意外事故,当溺水者被救后,在救护车到达前若心跳 呼吸停止,必须立即实施人工呼吸,用这种办法急救的顺序应该是() A.①③④②B.③①④②C.②③①④D.③②①④ 3.媒体时有中小学生溺水事件的报道.对溺水致呼吸、心跳停止者实施急救,下列措 施不恰当的是() A.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B.做人工呼吸前,检查呼吸道内是否有污物 C.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配合进行人工呼吸 D.只需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无需进行人工呼吸 4.在一次人工呼吸的急救训练时,李明同学作出了如下急救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A.将被救者放在空气清新的场所 B.让被救者侧卧,头前曲 C.清除口鼻内异物和污物 D.捏住被救者鼻孔,口对口用力吹气 5.急救时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呼吸突然停止,但心跳没有停止的病人时,不需采取 的步骤是() A.正确地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B.清除病人口鼻中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C.使病人仰卧,头向后仰 D.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

6.2021年8月31日,护师刘茂英上班途中跪地为建筑工做心肺复苏,获得“佛山最美护师”称号。胸外心脏按压是一种人们常见的心肺复苏的方式。下列情况中,不能用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抢救的是 A.溺水停止呼吸 B.煤气中毒昏厥 C.触电至心跳骤停 D.出血性休克 7.下列急救方法正确的是() A.随意搬动病人 B.用手扶拖拉机载着脑溢血病人进城看病 C.对猝死病人进行心肺复苏 D.给头晕的糖尿病人吃糖果 8.做口对口呼吸抢救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没有停止的病人时,不需采取的步骤是()A.使病人仰卧,头向后仰 B.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 C.清除病人口鼻中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D.正确地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9.生活中难免遇到意外情况,学好生物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应对.以下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A.用指压止血法救治较大动脉出血的伤员时,应压迫伤口的远心端 B.不慎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时,用自身皮肤能有效避免排异反应 C.骨折时要用夹板固定,夹板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端的关节 D.发现有人煤气中毒,立即打开门窗,将其移到通风处,拨打“120”后进行人工呼吸 10.“地震无情人有情”.下列关于地震后的防护与生物学相关知识叙述错误的是()A.地震发生后,埋在废墟中的人首先必须保证外界气体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地震发生后,埋在废墟中的人最需要补充的是水(或水和无机盐) C.地震发生后,从废墟中救出的伤员需要输血救助,应在静脉处采集血液,在不知道血型系统和血型的情况下,都应该输O型血 D.地震发生后,从废墟中救出的受困者要蒙上双眼,这是为了防止强光灼伤视网膜11.你在公园游玩时,遇到严重的急症病人,当你急救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 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 3.繁殖后代 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 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6.适应并影响环境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 二、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海平面上下1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生物学探究方法 1.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制定计划: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 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整册教案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1课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材分析 古语说“民以食为天”,高度概括了人类与食物的依存关系。食物对人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每种食物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又侧重不同的营养成分,所以膳食构成不仅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体质强弱,工作和学习效能以及延年益寿等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在学习“食物的营养成分”一节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吃饭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得有营养,形成不挑食、不偏食,食物多样化的饮食理念。还应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食物来自生物圈的其它生物,人类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对生物圈的索取应保持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2.说出无机盐和水的作用及举例说明无机盐的来源和缺乏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意识,认识食物多样化的重要意义;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人类与生物圈应和谐发展。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正确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各种食物的图片,相关疾病简介,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多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表,印发给学生。 2.学生准备: ⑴常吃的食品的包装袋或包装盒; ⑵通过互联网或图书查阅等途径搜集有关人体健康所需要的无机盐及其食物来源和主要缺乏症。 ⑶调查麦当劳或肯德基食品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 1.运行课件,呈现中国八大名菜红煨鱼翅、冰糖湘莲等美味的食品图片并配中国古典音乐。 2.提出问题:我国的美食文化丰厚久远,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享誉世界。俄罗斯人将它列入“天堂生活”的标准,曰“美国的收入,中国的烹调,英国的住宅”。俄罗斯人对中餐的高度评价,同学们有何感想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教师总结提高并引出课题:中餐的世界地位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同时它也表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饮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吃饱,还要吃得有营养,在餐饮中享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人体的呼吸》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 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如新课. 通过思考,描述感觉,回答问题.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如捏鼻子,闭嘴。请学生谈谈感受,引起学生思考。然后引出呼吸的重要性。 呼吸系统的组成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看书43页图Ⅳ-25,思考: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讨论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的感受。明确鼻、咽都与外界相通,是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门户。根据不同的感觉来推测呼吸道的作用。 演示课件: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一个通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呼吸道。 组织学生比较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的感受,来推测呼吸道的作用。从而引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三、呼吸道的作用 1、气体进出的通道。 2、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3、发声 学生阅读资料,讨论45页的讨论题,明确:1、骨与软骨作支架,使整个呼吸道畅通。 2、用鼻呼吸,黏液能湿润空气,鼻毛能清洁空气。鼻黏膜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温暖的血液流经鼻腔时,散发出许多热量,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 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增强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的认识。 组织学生阅读44页资料分析,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以下问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演示图片:气管呈C 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 情景:在冬天张大嘴巴呼吸和用鼻呼吸感觉有什么不同? 演示图片:鼻黏膜 3.有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 4.痰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演示:气管壁纵切图 结合SARS 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 通过资料分析,你能概括出呼吸道有什么功能? 咽、喉有什么作用?请欣赏小品:三心二意 为什么吃饭时不要大声谈笑? 演示课件:呼吸与吞咽的关系,示会厌软骨的作用。 演示课件:声带的发音,示喉的作用。 四、小结 学生思考,阐述自己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 掌握了哪些知识?对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六单元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练习题(无答案)

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一、选择题 1.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A. 孢子生殖 B. 出芽生殖 C. 有性生殖 D. 分裂生殖 2.酵母菌与细菌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 A. 都无成形的细胞核 B. 都有液泡 C. 都是单细胞 D. 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3.下列各项中,细菌没有() A. 细胞壁 B. DNA C. 成形的细胞核 D. 细胞质 4.在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 A. 干燥的皮鞋 B. 潮湿的粮食堆 C. 潮湿的沙土地 D. 煮沸但密封的牛肉汁 5.下列几组生物中,细胞中都有成形细胞核的一组是() A. 酵母菌、蘑菇、青霉 B. 痢疾杆菌、甲烷菌、酵母菌 C. SARS病素毒、结核杆菌、木耳 D. 花菇、草菇、艾滋病毒 6.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 孢子生殖 B. 出芽生殖 C. 分裂生殖 D. 有性生殖 7.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B. 细菌适应性很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 C. 潮湿的衣物上容易生长霉菌,霉菌与动植物一样也属于真核生物 D. 细菌与植物细胞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无细胞壁,有荚膜 8.某同学在整理生物笔记时,对部分诗文和谚语反映的生物学知识进行了如下汇总,其中错误的是()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B.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昆虫的觅食和繁殖 C.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植物需要水分和无机盐 D.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水分对生物生活有影响 9.下列哪一项不是与细菌分布广泛相适应的特点() A. 个体小,容易被各种媒介传播 B. 进行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产生后代数量多 C. 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D. 形态多样,有球菌、杆菌、螺旋菌之分 10.吹打发霉物体时,常有粉尘飞扬,这粉尘的主要成分是()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精编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五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②生长发育③繁殖后代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⑥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一.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是:生物圈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二.栖息地 栖息地指:在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 2、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3、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 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 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 ③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 ④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强,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线弱,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2.显微镜的使用 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⑴取拿与安放⑵对光⑶安放装片⑷观察⑸整理和存放。 ①对光:“四转一看”转粗准焦螺旋,转细准焦螺旋,转遮光器,转反光镜,左眼看到一个明亮视野 ②观察: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睛注视目镜(左、右都要眼睁开) 2、观察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上下、左右颠倒,如;”9”在视野中是“6”) 3、显微镜各结构中,起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学科 2013年—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学计划 青州经济开发区初中 姓名:牛青林

七年级生物备课 1、当前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本学期,初一的新生是没有经过考试就进来的,到目前为止本人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本人承担七年级3个班级的生物学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济南版生物学新教材。新课程,新教材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学校在全面抓教育教学质量的理念给于我教好学生以强大的自信心,加上大多数学生对生物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生物教具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2、本学期课程内容分析 本册包括2个单元7章,23节内容(其中第二单元第4章只有1节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包括了“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的第2个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所要求的全部内容以及第1个主题“科学探究”和第3个主题“生物与环境”的部分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安排考虑到学生是刚开始学习生物学,要让学生初步树立什么是生物的概念,初步学会探索生命奥秘大致过程的科学方法;初步认识生物体的结构概况,以及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为后面《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和《生物圈中的人》等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涵盖了“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第4个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个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全部内容以及第8个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的大部分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充分体现了“人与生物圈”的主题思想,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主线。

从具体内容看,每一节的内容就是一个小的知识单元。节以下的标题(四级标题)就是具体的知识点。在每一节和具体知识点的引言部分,都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命现象或生活经验或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好本知识点的信心。然后,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如“观察与思考”或“分析与讨论”或“实验” 等)探索有关生命现象及其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由此可见,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看,本册教科书的知识内容体系是系统的,层次是清楚的、鲜明的。 3、本学期的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任务]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七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获得有关生物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能力: 1)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 课题: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其教学内容与前面三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关于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牵涉到“泌尿系统的知识”,紧承前三章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容,并引起后面的神经系统内容,这是一个完整具体的知识体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掌握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各器官的功能,能够描述肾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了解皮肤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以及它对人体的意义。在初步了解肾脏和皮肤结构的基础上,能分析各器官的功能。利用观察解剖图的方法,简单绘出肾脏的结构,以明确尿液的形成与排出。同学们可以将前后的知识进行衔接,小组讨论探究,收集关于生活中器官病变方面的知识,查询相关资料,初步解决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揭开身体重要器官的奥秘,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勇于探求新知的热情和兴趣。 【设计意图:本章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针对生活实际勇于大胆质疑的精神,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通过背景资料等一系列引导性知识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推测的能力,通过病例分析,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二、知识构建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认真全面的预习课本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构建知识网络图,在构建的同时要注意细节性的知识,比如“肾脏的结构中为何皮质颜色深

于髓质的颜色”,“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的是老师对本章内容的概括,仅供同学们参考。 教师示例:

学生设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二氧化碳的排出途径在“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中已经学过,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通过尿液和汗液排泄废物的途径,希望促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笼统的认识。】 三、背景知识 温馨提示:在了解了老师提供的资料后,你还有哪些补充或者感想么?请你添加! (一)肾脏的秘密 肾脏的生理功能可归纳为3个方面:排泄机体外代谢终末产物,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产生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尿液主要承担排泄体代谢体产物及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作用。肾的血循环是维持肾脏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肾血流量的大小决定肾小球的滤过率、钠的重吸收及肾组织的耗氧量,每分钟流经双肾的血液约1000~1200毫升,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 肾小球的滤过是肾脏形成尿液过程的第1个主要步骤,肾小球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组成,起滤过膜作用,将流入肾脏的血液进行过滤,滤过膜各层都有大小不等的筛孔,其通透性取决于物质分子的大小、形态及其电负荷状态,相对分子质量大于90000或分子半径大于4.0纳米的物质完全不能滤过,椭圆形分子比圆形分子更容易通过滤过膜,另外滤过膜上有一层含负电荷的唾液黏蛋白,所以带负电荷的分子难以通过滤过膜。大分子的蛋白质以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生物学学习与检测(上册)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导学提纲 一、1.生物 2.生物200 二、1.营养物质废物 2.应激性 课堂自测 1.C 2.D 3.D 4.动物真菌病毒 5.200 各不相同共性 知能提升 1.A 2.A 3.A 4.营养物质废物新陈代谢长大繁殖相似差别遗传变异规律 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导学提纲 一、微生物微生物空气 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课堂自测 1.B 2.D 3.问题假设计划 知能提升 1.B 2. 方法步骤材料用具 3.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4.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5.自然目的计划感官辅助工具感知考察描述 6.器具材料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 第一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导学提纲 1.镜臂镜座 2.支持调节光线的强弱调换物镜长 3.倒像乘积 课堂自测 1.A 2.D 3.B 4.A 5.倒像目镜物镜乘积 6.擦镜纸 知能提升 1.C 2.B 3.C 4.C 5.(1)A (2)A (3)D 6. A 7. 光圈和反光镜 8.40 第二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导学提纲 一、1.细胞单细胞多细胞 2.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叶绿体液泡课堂自测 1.D 2.B 3.A 4.C 5.B 6.细胞单细胞多细胞 7.细胞结构功能 知能提升 1.C 2.D 3.C 4.D 5.C 6.生理盐水0.9% 形态 7.(1)[4]细胞壁(2)[5]细胞膜(3)[2]细胞核(4)[6]线粒体 (5)[3]叶绿体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导学提纲 一、1.两个 2.数目体积 3.遗传物质 二、1.组织 2.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 3.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课堂自测 1.A 2.C 3.C 4.D 5.细胞分裂 6.分裂形态结构功能 知能提升 1.B 2.D 3.B 4.D 5.小大简单复杂成熟 6.上皮神经肌肉结缔营养保护输导机械 第四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导学提纲 一、1.组织结构 2.细胞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二、1.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2.生命活动 课堂自测 1.D 2.C 3.C 4.相似相同 5.组织结构 6.器官次序生理功能 知能提升 1.D 2.B 3.D 4.A 5.消化吸收 6.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第三章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一节生物圈与栖息地 导学提纲 一、1.生物下层水圈岩石圈 2.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营养供给 二、1.场所 2.栖息地 3.破坏丧失 课堂自测 1.B 2.A 3.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营养 4. 栖息地 知能提升 1.D 2.D 3.C 4.黄河三角洲最快自然保护区 5.破坏丧失 6.掠夺式开发不合理利用 7.下层整个水圈上层 8.空气1 000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导学提纲 一、1.阳光温度空气水分 2.非生物 3.一对照 二、1.生物生物同种不同种 2.分工合作互助斗争 课堂自测 1.D 2.A 3.非生物生物 4.温度 知能提升 1.C 2.A 3.D 4.相互作用同种不同种 5.分工合作互助斗争 6.相互依存斗争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导学提纲 一、1.适应 2.适应 3.耐受 4.自然 二、1.地衣 2.适应改变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生物: 具有生命的物体。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现在已知生物约200万种生命现象这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遗传与变异、应激性、适应性并影响环境等。 ①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即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②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叫做应激性。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等。 ③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二、1、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生活的环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范围: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稳定的营养供给、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 三、1、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 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 挡细菌侵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 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2 、巴斯德 提出的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肉汤本身还 是空气?做出的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 自于空气。巴斯德成功的关键是设计了曲颈瓶。 曲颈瓶的妙处是既保证了空气进入也阻挡了微生物 的进入巴斯德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杀死肉汤可能 存在的微生物。本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的有无, 实验组是曲颈瓶,对照组是直颈瓶。) 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 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获得普遍的规律。 ●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大.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 1、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 其中: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物:(水、无机盐) 2、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3、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也叫纤维素) 4、食物来源:①糖类(谷类、根茎类) ②脂肪(蛋黄、花生、豆类、硬果) ③蛋白质(瘦肉、蛋类、豆类) 5、营养组成:①糖类:(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等) ②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③蛋白质:(20多种氨基酸) 6、作用:①糖类:①主要供能物质;②构成细胞组织 ②脂肪:①主要为贮备能源;②也参与构成细胞组织 ③蛋白质:①构成细胞组织的重要物质;②也可分解提供能量 7、维生素:(特点:①量很小,②种类多,③作用大,④人体一般不能合成) 维生素A:夜盲症 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坏血病 维生素D:①儿童:佝偻病;②成人:骨质疏松症 8、水:①占体重的60%—70%(所占比重最大) ②失水20%以上,有生命危险 ③每天需水量2升左右 ④天气炎热或剧烈运动后,多喝水。 9、无机盐:(需要量小,种类多,作用大) 钙:①作用:牙齿、和骨骼的形成 ②缺乏:儿童:佝偻病,中老年:骨质疏松症 铁:①作用: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 ②缺乏:贫血症 碘:①作用: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②缺乏: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两大部分:①消化道;②消化腺 2、消化道:①口腔;②咽;③食道;④胃;⑤小肠;⑥大肠;⑦肛门。 3、消化腺两大类:①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 ②小消化腺:胃腺、肠腺。 4、口腔:①唾液腺:①唾液腺分泌:唾液 ②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③作用:分解淀粉为麦芽糖淀粉的起始消化部位 ④属于:化学性消化。 ②舌:①作用:搅拌; ②:属于物理性消化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慢由细胞构成的8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友情提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特别提醒: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除病毒外),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不叫生物。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 是在观察。 2、观察借助的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等。利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音机、摄像 机等。 3、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对于需要较 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4、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 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新校园答案

《初二生物下册新校园》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课时) 【基础训练】 1.眼球壁内容物 2.(1)角膜巩膜(2)虹膜瞳孔变小 (3)视网膜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3.晶状体 4.角膜瞳孔晶状体晶状体视网膜大脑 5.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6.变凸过长前方远处凹透镜 7.耳郭、外耳道鼓室听小骨耳蜗半规管 8.外耳道听小骨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能力提升】 9.D 10.D 11.C 12.C 13.C 14.C 15.A 16. B 17. A18 C 19.(1)1鼓膜,10咽鼓管,鼓室(2)9耳蜗,8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 20.(1)[1]鼓室咽(2)张开[2]鼓膜(3)咽鼓管 【拓展探究】 21.(1)[9]视觉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2)变大(3)[2 ]晶状体 A (4)维生素A(5)视觉神经大脑一定的区域或视觉中枢(6)晶状体瞳孔视网膜(7)[1]角膜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课时) 【基础训练】 1.脑脊髓神经 2.神经元(或神经细胞)功能细胞体突起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纤维神经3.大脑脑躯干内脏反射传导 4.大脑小脑脑干躯体运动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 5.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大脑小脑基本生命活动

6.反射简单复杂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语言文字 7.导管激素毛细血管内分泌系统 8.吸收利用转化糖尿病注射胰岛素制剂碘 9.神经血液循环神经系统激素 【能力提升】 10. B 11. C 12. D 13. A14. C 15.D 16.A17.D 18.B 19.A20.C 21.A-c B-a C-d D-b E-e 22. (1)细胞体突起(2)突起神经纤维神经末梢(3)神经(4)神经组织 23.(1)反射弧神经元或神经细胞反射 (2)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2 3 4 5 24.⑴简单复杂复杂⑵反射传导 【拓展探究】 25.(1)简单脊髓(2)大脑(3)神经中枢反射弧。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基础训练】 1.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 2. 滥伐;污染 3.5.6 (1)含硫量各种机动车尾气(2)①化学变化②酸化③水源④芽和叶(3)①煤②回收 4.汞、银、镉(1)①汞②镉胃和肾(2)①汞镉②环保型 (3)①全球二氧化碳③二氧化碳(4)①紫外线②氟利昂含氮废气③氟利昂;含氮5.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能力提升】 6.C 7.D 8.D 9.C 10.B 11.A12.D 13.C 14.A15.D 16.(1)酸雨(2)呼吸呼吸困难、咳嗽、喉痛(任选2种) (3)叶肉(4)严格控制污染源 17.(1)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2)酸雨叶和芽(3)严格控制污染源

鲁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什么叫传染病? 2、传染病的共同特点是为什么?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 4、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一般有哪些? 5、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哪些? 6、怎样预防艾滋病? (二)能力目标 1、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合作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资料,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迁移运用的能力。(三)情感目标 1、帮助学生形成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以及自珍自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传染病的特点以及与非传染病的区别。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其预防的途径和基本预防措施。 难点: 3、举例说明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 4、传染病的特点以及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三、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创设情境:

(学生自发讨论)“甲型hlnl流感”时期,人们为什么要采取以上措施?(学生答:怕被传 染上“甲型hlnl流感”等,点出传染性) 通过电脑制成多媒体课件给展示出来。让学生懂得,传染病并不可怕,只要预防和处理措施 得当,就能够有效控制传染病。 探索新知: (一)常见的传染病 (投影)近视眼和红眼病都是眼睛的疾病,但是两者却大不一样。 1、有什么不一样的?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打出设计的比较表格来让学生回答) 学生举例: 2、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 3、什么是传染病?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并鼓励学生补充完善。然后,老师小结:传染病就是有病原体引起 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根据传染病的定义,请学生分析传染病的特点有哪些?(一是传染性、二是由病原体引起的)那么,什么是病原体呢?引导学生回答、或者是学生看书回答。 用以下问题让学生准确的理解病原体的概念: 1、是不是所有的细菌、病毒、寄生虫都是病原体? 2、怎样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才是病原体? 3、下面请看“几种病原体的图”,(投影)请说出:“它们分别会使人得什么传染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