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321线纳溪至泸县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设计说明

国道321线纳溪至泸县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设计说明
国道321线纳溪至泸县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设计说明

国道321线纳溪至泸县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土建第1合同段 S4-1

说明

1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1)根据定测资料和详勘报告进一步合理确定了桥长、桥型、和桥跨布置,合理确定了墩台及基础形式;

(2)合理化了桥梁墩台基础设计,并提出了桥梁基础施工的注意事项;

(3)细化了涵洞、通道的布设。

2 施工图设计依据、设计标准、技术规范及原则

2.1 设计依据

2.1.1《国道321线纳溪至泸县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勘察设计合同书》

2.1.2《国道321线纳溪至泸县一级改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咨询审查意见》

2.1.3《国道321线纳溪至泸县一级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意见》

2.1.4《工程地质详勘报告》

2.2 设计标准

2.2.1 道路等级:一级公路

2.2.2 结构安全等级:一级

2.2.3 项目环境类别:I类

2.2.4 设计速度:60km/h

2.2.5 设计荷载:公路-I级

2.2.6 桥面宽度:[0.5m(防撞护栏)+2

3.5m+ 0.5m(防撞护栏)]=2

4.5m

2.2.7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2.2.8 洪水频率:1/100;设计基准期:100年

2.2.9 防撞护栏防撞等级:SA级

2.3 技术规范

2.3.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3.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2.3.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3.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2.3.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

2.3.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2.3.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2.3.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3.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2.3.11《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

2.3.12《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交通部、建设部颁发的其他有关规范及四川省地方法规。

2.4设计原则

桥涵构造物设置时应紧密结合桥(涵)位处的地形、地质、水文、使用功能等条件,遵循“因地制宜、经济环保、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实用耐久”的原则,综合考虑桥涵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协调及施工和养护等因素,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听取当地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及沿线群众的意见。针对本合同段的特点,具体设置原则如下:

1、桥涵设计原则上服从路线走向,以“技术可行、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造型美观、利于环保”为设计原则,结合路线平纵指标、地形、地质、施工条件等进行合理的桥涵设计;桥上纵坡一般应服从路线设计需要;大桥桥位应结合路、桥、地质等方面情况进行比选。

2、桥型孔跨布置应结合桥位处水文、地形、地貌、地质及通航要求等条件进行合理布设,部分桥孔尚应兼顾地方道路。

3、桥涵总体设计不得降低原有河道、沟渠功能,尽量不破坏原有水系和排灌网络,满足水利配套和农灌的需要。

4、桥梁长度以尽量不压缩现有河床断面,不改变现有河流特性为原则。对于跨越水沟的桥梁,原则上沟内不设桥墩,并充分考虑桥孔泄水的净空需求。

5、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重力台、承台分离式桥台以及肋板式桥台等桥台形式。台后填土高度尽可能控制在5~10m的范围内。

6、当两桥桥台布设间距太近,路基压实工作面太小时,可考虑将两桥合并为一个桥,以避免

路基压实度不够的问题,同时防止近距离多处桥头跳车。对于填方路段,地质条件较差时,两桥台台尾、两涵之间的路基长度原则上不小于50m;地质条件较好时,两桥、涵之间的路基长度原则上不小于30m。

7、部分路段对于布设于陡坡上的桥墩,须结合桥高及横断面合理选择适宜的下部形式。

8、交叉构造物的布置必须满足建筑净空要求;施工期间桥下有通行要求时,结构尽量采用预制件。当确需采用现浇时,桥下均考虑一定的施工平台高度,以降低施工期对正常交通运营的影响。

9、涵洞布设原则上逢沟设涵,但应综合路线排水系统综合合理考虑;其孔径主要根据水文计算结果、填土高度、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确定。

10、通道设置应在对路线区域现状和规划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分析、合理分类、适当归并,结合改路比较后确定通道数量和位置;结合当地今后的发展、农用机具的更新,通道设置时尽可能预留一定的净空富余。

3 桥梁构造

本合同段共设中桥1座,大桥2座,即剥刀田中桥、徐屋基大桥、松滩桥水库大桥。3座桥的设置均充分考虑了桥位地质、桥址地形、交通条件、桥台高度、桥墩高度、桥梁安全等情况。

3.1 剥刀田中桥

3.1.1 桥梁概况

桥址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加镇花博园村,跨越溪沟,地理坐标: X= 3211097.0569~3211072.7646;Y= 542538.8427~542501.2437。场地有机耕道直接到达,交通条件较便利。

全桥:共分1联:(2×20)m,桥梁起讫桩号为K1837+126~K1837+174,全长48m。

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 简支小箱梁,桥面连续;下部结构0号桥台采用肋板式轻型桥台、2号桥台采用桩柱式轻型桥台,钻孔灌注桩(嵌岩桩)基础;桥墩采用双柱式圆柱墩,钻孔灌注桩(嵌岩桩)基础。

3.1.2 地形地貌

桥位区地貌类型为丘陵地貌,地形高差起伏较小,地面高程为316.5~328.69m,相对高差为5.4m,地势起伏较小。

3.1.3 水文情况

桥址区内的地表水体为溪沟水,为一条由东向西流向与线路近乎直交的溪沟,宽约1-3m,深0.5-0.60m,勘查期间水位:315.532m,常年洪水位:320m。

桥位区地下水的主要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两类,二者均接受大气降水、河水或稻田水入渗补给,并经短途运移,就近排泄。其动态变化属补给型,具有埋藏浅、旱季水位低、雨季水位高的特点。

3.1.4 地质情况

桥位区内未发现断层、滑坡、泥石流及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桥址区局部地段被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覆盖,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

2

s)的砂质泥岩、砂岩。经地表测绘和访问调查,上覆土层无滑移、变形迹象。因此桥位区整体稳定,适宜建桥。

桥址区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特征周期为0.35s,须进行抗震设防。

3.2 徐屋基大桥

3.2.1 桥梁概况

徐屋基大桥位于双加社区,跨越G321和鱼塘,交通条件较便利。

全桥:共分2联:4x20m+3x20m,桥梁起讫桩号为K1837+863~K1838+031,全长168m。

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 简支小箱梁,桥面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桥台采用肋板式轻型桥台,钻孔灌注桩(嵌岩桩)基础;桥墩采用双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嵌岩桩)基础。

3.2.2 地形地貌

桥位区地貌类型为丘陵地貌,地形总体平缓,地面高程为329.952-335.109m,相对高差为6m,地势起伏较小。

3.2.3 水文情况

桥址区内的地表水体主要为鱼塘,鱼塘水深2.5m。

桥位区地下水的主要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两类,二者均接受大气降水、或稻田水入渗补给,并经短途运移,在地形低洼处排泄或被人工开采。其动态变化属补给型,具有埋藏浅、旱季水位低、雨季水位高的特点。桥位区地下水位埋深0.9-3.5m。

3.2.4 地质情况

桥位区出露的地层岩性有第四系坡残积土(Q4dl+el)、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质砂岩(J

2

s)。桥位区内未发现断层、滑坡、泥石流及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斜坡无滑移、变形迹象,桥位区整体稳定,适宜建桥。

桥址区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特征周期为0.35s,须进行抗震设防。

3.3松滩桥水库大桥

3.3.1 桥梁概况

松滩桥水库大桥位于金银坳,跨越松滩桥水库上游,无机耕道直接到达,交通条件较为不便。

全桥:共分2联: 4x20m+5x20m,桥梁起讫桩号为K1841+044~K1841+232,全长188m。

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 简支小箱梁,桥面连续;下部结构桥墩采用双柱式圆柱墩,钻孔灌注桩(嵌岩桩)基础、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扩大基础。

3.3.2 地形地貌

桥位区地貌类型为丘陵地貌,地形总体平缓,地面高程为320.242~338.69m,相对高差为18m,地势起伏较大。

3.3.3 水文情况

桥址区内的地表水体为松滩桥水库,宽约15-23m,沟深0.50m。勘查期间水位:320.6m,枯水期11月~次年4月,最低水位为319.560m,该处水位受水库调节影响,最高水位:322.6m。

桥位区地下水的主要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两类,二者均接受大气降水、水库水或稻田水入渗补给,并经短途运移,在地形低洼处、水库边直接排泄或被人工开采。其动态变化属补给型,具有埋藏浅、旱季水位低、雨季水位高的特点。桥位区地下水位埋深1.5-4.0m。

3.3.4 地质情况

桥位区内未发现断层、滑坡、泥石流及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桥址区局部地段被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覆盖,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

2

s)的砂质泥岩、砂岩、泥质砂岩。经地表测绘和访问调查,上覆土层无滑移、变形迹象。因此桥位区整体稳定,适宜建桥。桥址区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特征周期为0.35s,须进行抗震设防。

4 主要材料

4.1混凝土

混凝土应采用强度等级与设计要求适宜的高品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合,所用砂、石料和水的技术质量必须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有关条文规定,并避免发生碱集料反应。混凝土粗骨料应采用级配良好的坚硬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cm,混凝土细骨料应采用天然中粗砂。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强度及弹性模量等指标必须满足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的要求。

4.2 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混凝土耐久性应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1.0.7条的要求,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要求I类环境提高三个等级。

4.3 普通钢筋

设计用钢筋主要为HRB335和HPB235两种钢筋,主要受力钢筋采用HRB335,其它分布钢筋采用HPB235。

HPB235钢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

1499.1-2008)的规定要求。

HRB335钢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 1499.2-2008)的规定要求。

钢筋焊接网:桥面铺装所用的钢筋焊接网为冷轧带肋焊接钢筋网(焊接网钢筋强度标准为CRB550级),必须符合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的有关规定。

4.4 钢筋连接

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同一截面接头数量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的规定。焊接接头可采用帮条焊、搭接焊等方式;机械连接可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冷挤压连接等方式。直径d≥20mm的HRB335钢筋建议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强度等级为A级,且应符合《带肋钢筋套筒挤压技术规程》(JGJ108-96)和《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的规定。

4.5 钢材及焊接材料

混凝土结构中采用的钢材均为Q235B钢,其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规定。焊接钢材应满足可焊性要求。

4.6 预应力体系

4.6.1预应力钢绞线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d=15.2mm的七股Ⅱ级松弛(低松弛)钢绞线,其技术指标必须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要求,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

=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

4.6.2 预应力锚具、连接器、管道

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必须符合国际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协会(FIB)标准,且符合设计指定的标准和型号要求,并经过正式鉴定和多次在重大桥梁工程中运用、检验过的厂家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钢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JT 329.2-97)等技术要求的要求,且建议张拉体系采用与锚固体系配套的张拉设备。

预应力管道质量规格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225-2007)的要求。

4.7 伸缩缝

设计中采用的伸缩缝产品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橡胶伸缩装置》(JT/T32702004),要求伸缩缝型钢均采用耐候钢并进行镀锌处理,镀锌量不小于500g/m2, 伸缩装置中防尘、防水所使用橡胶材料为纯橡胶,严禁使用再生橡胶。安装时梁端预留缝的宽度应根据安装温度进行调整,且应在伸缩缝厂方的指导下安装。

4.8 支座

设计中采用的各种型号支座必须是经过正式鉴定和在重大桥梁工程中运用、检验过的厂家的产品,要求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其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的要求,使用寿命不小于50年。

4.9 混凝土外加剂

建议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适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如减水剂、防水剂等,但混凝土拌合中应慎用早强剂。外加剂的掺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1997)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的规定。

4.10 主体结构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

①主梁(含横隔板以及湿接缝):C50

②盖梁:C30

③支座垫石:C30(小石子砼)

④墩身:C30

⑤桥面铺装:C50

⑥桩基:C30(水下砼)

⑦防撞护栏、搭板:C30

⑧重力式U台:台帽C30,台身、基础:C25或M7.5浆砌块石(MU40)

⑨肋板式、桩柱式桥台:耳背墙、盖梁、肋板、承台C30

5 涵洞构造

本合同段共有盖板涵59座。涵洞的设置可根据实际地形及地质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所有涵洞的地基承载力均应满足设计提供的承载力要求,若不满足,均应进行相应的地基处理。涵洞的设计及施工要求分别见各合同段的涵洞通用图。

6桥梁耐久性设计及措施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的耐久性设计如下:

1.本项目的使用环境与环境作用等级按一般环境(无冻融、酸、碱、盐等作用)C级采用;

2.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

3.基于耐久性所需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采用C25级;

4.锚头封堵和孔道灌浆

全线采用大量预应力构件,针对预应力锚头区有钢丝锈蚀的问题,采取的相应措施为张拉结束后应立即用环氧砂浆封堵锚头防锈;针对孔道灌浆的不饱满问题,施工预应力孔道灌浆均采用真空灌浆技术。

5.桥面防水材料

桥面积水的渗漏是影响桥梁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桥面水的及时疏导排放是整个桥梁设计中首先应考虑的问题,本项目从路线纵坡设置开始尽量避免桥上设置凹曲线、重视桥面水的横、纵向输、排畅通,桥面采用经交通部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合格的防水剂。

6.结构的形状和布置应有利于通风和避免水汽在混凝土表面的积聚,便于施工时混凝土的捣固、养护,并减少约束与荷载作用下的应力集中。

7.预应力钢筋及普通钢筋保护层厚度严格按交通运输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0-2004)执行。

8.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表面形状应有利于排水,对于可能受雨淋或积水的水平表面应做成斜面。

9.桥梁构件的设计应考虑各种连接部位的水渗漏所造成的局部环境作用。

7 设计要点

7.1上部结构

7.1.1一般构造

采用预应力砼小箱梁作为主梁,每幅桥横向为8片主梁,主梁间距3.07米,20米跨径梁高1.2米,中梁预制宽度均为2.40米、边梁预制宽度均为2.705米,两片主梁之间留0.67米的现浇湿接逢,以加强桥梁的整体性,同时减轻吊装重量。

桥面采用桥面连续的形式,两岸桥台各设置1道伸缩缝。小箱梁的桥面板及横隔板根据横坡进行倾斜。对于处于平曲线上的桥梁,主梁采用以直带曲调整曲线,墩台径向布置;同一桥跨中主梁尺寸略有不同,与《上部结构通用图》中标准梁长有一定差值,预制梁内预应力钢束变化段应设置在跨中直线段内。预制时应对梁片编号,施工时请注意。

7.1.2 预应力钢束

主梁的纵向钢束张拉控制应力σ

con

=0.75 f

pk

7.1.3 设计原则和结构计算分析

1)设计原则

砼箱梁按部份预应力A类构件设计;其它部位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控制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

2)结构分析

桥梁的整体及局部计算均使用桥梁博士3.03(桥梁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

3) 主要设计荷载

结构重力:一期、二期

汽车荷载: 公路-I级

预加力:预应力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孔道摩擦系数μ=0.25,偏差系数k=0.0015;一端锚具变形及回缩值按规范取值为△l=6mm。

混凝土的收缩及徐变:10年

基础变位:墩、台不均匀沉降考虑5mm。

温度影响力:体系整体均匀升温25℃,均匀降温为20℃;日照正、负温差按规范JTG D60-2004(表4.3.10-3)推荐值采用。

7.2 下部结构

7.2.1墩、台及基础

剥刀田中桥桥墩为桩柱式圆柱墩,桥墩直径均为1.3m,桩基直径为1.5m,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0号桥台为肋板式桥台、2号桥台为桩柱式桥台,耳背墙、盖梁、桩基均采用C30砼,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本桥墩台采用径向布置。

徐屋基大桥桥墩采用桩柱式圆型墩,桥墩直径均为1.3m,桩基直径为1.5m,桥墩和桩基均采用C30砼,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桥台为肋板式轻型桥台,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本桥墩台采用等角度布置。

松滩桥水库大桥桥墩采用桩柱式圆型墩,桥墩直径均为1.3m,桩基直径为1.5m,桥墩和桩基均采用C30砼,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桥台均为重力式U型桥台,台身及基础均采用M7.5浆砌块石(MU40),桥台台帽采用C30砼。本桥墩台采用径向布置。0、9号桥台基础位于挖方区域,桥梁基础的开挖应在该部分挖方边坡支护完成且强度满足要求后才能进行,避免挖方区域坡体崩塌、滑移危及桥梁的安全,由于松滩桥水库规划为备用引用水源,固下部结构施工时需做好对水源的保护工作。

7.2.2 桩基设计基本原则

桩基按嵌岩桩设计,具体要求详见各桥桥墩及桥台设计图,若施工中发现地质与地勘报告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

8 施工要点

8.1 施工方前期应对设计文件、图纸、地勘资料等进行现场核对,并对测量资料进行核对、复测。若实际情况与设计文件有出入,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

8.2下部及附属结构

8.2.1施工准备

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放样之前,必须对各桥梁墩台控制里程桩号、桩位坐标、设计标高数据进行复核计算;如发现计算结果与设计图中提供数据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方。

8.2.2基础施工

1)基础施工时,若发现地质情况与地质报告、设计文件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监理部门,以作相应处理。

2)桥台在开挖时应隔离地表水,可根据其开挖情况采取砂浆或混凝土等护壁措施。桥台基底土层表面应修凿平整,开挖至设计标高并验基后应立即采用C15片石混凝土进行基坑封闭。

3)桩基钻孔施工中应认真做好记录,并在终孔前及时将钻孔所揭示的地质资料提供给设计单位,以便确定最后的终孔标高。

4)桩基的钻孔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必须测量孔位、孔深、孔径、沉淀层厚度和泥浆的含砂率,只有在确认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才能灌注桩基砼。

5)要求桩基的孔深不小于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桩底沉渣厚度不大于300mm。

6)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桩、柱、盖梁和支座垫石的平面位置、高程和墩身垂直度,支座垫石顶面必须平整、清洁。

7)桥墩及桥台为主要的承重结构,在施工中应加强观测与调整,确保尺寸、位置准确,严格控制墩身的施工倾斜度,其允许偏差为0.3%墩高,且不大于±20mm。

确保墩、台混凝土及钢筋质量和强度,注意混凝土工作缝的处理,确保其整体性,要求墩外层混凝土颜色一致,表面光洁。

8)立柱与桩基相接部分要求凿毛并清洗干净,以保证立柱与桩基的整体性。

9)墩身的竖向主钢筋接头位置必须错开,并满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10)在进行主梁吊装中,应结合机具设备对桥墩进行必要的施工验算,避免因偏载影响桥墩的

安全。

11)对于桥台、墩台基础等结构位于挖方区域的,桥梁基础的开挖应在该部分挖方边坡支护完成且强度满足要求后才能进行,避免挖方区域坡体崩塌、滑移危及桥梁的安全。

其它注意事项具体参见各桥设计图中的描述。

8.3上部结构

1)预制主梁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90%设计强度时方准施加预应力,(检验混凝土强度时应注意试件的取样及养生条件与主梁梁体混凝土相符合)。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吨位及张拉顺序按“主梁预应力钢束布置图”中的要求进行。

2)预制主梁顶面应横向拉毛,主梁翼缘板湿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也必须凿毛、清洗,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结合。主梁就位后必须及时进行翼缘板湿接缝混凝土的浇筑,当湿接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并采取压力扩散措施后方可在其上走梁。

上部结构及附属结构的施工注意事项具体参见《上部结构通用图》、《公用构造》中的描述。

3)预应力钢材、波纹管及锚具进场后,应分批严格检查验收,妥善保管并在使用前进行抽样检验,以确定产品的质量;锚具夹片和锚头锥孔要保持清洁,严禁有金属屑等杂物。凡有接头的预应力钢绞线不准使用,钢绞线使用前应作防锈处理。

所有预应力张拉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认真进行标定。

4)张拉时应在初张力(一般可取设计吨位的10%)状态下注出标记,以便直接测

定各钢绞线的引伸量,对引伸量不足的应查明原因并采取补张拉等措施;各类预应力束张拉控制吨位和张拉步骤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的要求进行张拉。

5)所有预应力钢束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5%以上时方可张拉。若采用机制混合砂,则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张拉,并采用张拉吨位与延伸量双量控制。

6)预应力钢束施工张拉顺序应严格按照施工图要求的顺序执行,预应力钢束应尽量保持对称张拉,并保持同步。

7)预应力定位钢筋必须与附近其他钢筋焊接牢靠,以保证预应力管道位置准确;普通钢筋与管道冲突时,可适当移动普通钢筋的位置,但不能切断钢筋;纵向波纹管接头处不得有毛刺、卷边、折角等现象;接口要封严,不得漏浆;混凝土浇筑后及时通孔、清孔,发现阻塞及时处理;固定封锚端管道要封严,预应力束张拉完毕后,严禁撞击锚头和钢束,保证锚具与预应力钢绞线的质量;钢绞线多余长度应用切割机切除。

8)预应力张拉完毕后应尽快压浆,压浆前应用压缩空气或高压水清除管道内杂质;要求管道压浆密实,压浆配合比要仔细比选,采用最优配合比。不允许掺氯盐;为减少收缩,砂浆要求掺入0.0001水泥用量的铝粉或膨胀剂, 水泥浆的强度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其7天龄期的强度应不小于30MPa,28天龄期的强度应大于50MPa。

9)所有普通钢筋的加工、安装和质量验收,均应遵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的有关规定。

8.4 其它事项

1)施工时须避开河流洪水期,雨季施工时应做好防汛排洪工作。

2)未尽事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及其它现行标准、规范执行。

3)施工中请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公路工程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公路工程总体施工组织 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概述 1.1.1 工程概况 G105、G206、S319段大中修工程03标是合安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讫桩号为K1095+389~K1132+889,全长37.5km。主要工程量为凿除原水泥混凝土路面15332.74m3,凿除水泥稳定碎石基层6850 m3,浇筑C15砼基层1501.9 m3,C35砼面板15332.74 m3,级配碎石基层1280 m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5406.25 m3,合同总产值为13742305元。 1.1.2自然地理概况 本项目东部位于江淮丘陵西段,路线西部为大别山余脉,整个地势为岗地,冲畈交错,起伏不断,但高差不大。路线经过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公路自然区划为Ⅳ2区。沿线水系发达,地表水和浅地下水系对公路路基有一定的影响。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该区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1.1.3设计标准 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设计车速为80km/h,路面断面形式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宽26米,路面宽15米,维修后设计载荷为公路-Ⅰ级。 1.2交通 本工程所在位置沿线交通便利,工程材料运输有国省道和县乡道路利用。 1.3供电 沿线村镇密集,电力线、网分布齐全,工程、生活用电方便,施工时与有关部门协商后可就地利用。 1.4筑路材料

本项目各结构层所用工程材料料源稳定,料质良好,运输道路交通便利。 1.5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和原则 1.5.1编制依据 a.本项目招标文件 b.现场考察情况 c.我公司历年从事类似项目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d.我公司现有可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 e.现行的部颁标准和技术规 1.5.2编制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按照业主提出的要求,以及招标文件的规定,将G105、G206、S319段大中修工程03标修建成优良工程的原则进行编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采用我单位近年来在公路建设中使用的先进施工方法、工艺设备,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施工作业水平。 b.调集我单位精锐的管理人员和最雄厚的技术力量,组成一个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 c.树立视优良工程为合格工程的标准,一定要在G105、G206、S319段大中修工程03标施工中确保优良工程。 d.分别考虑各种不利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因素,在工期安排、人员设备配置、施工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时留有余地。 e.针对本合同段的施工重点、难点,着重考虑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 二、施工组织设计总体目标和施工部署 2.1 施工组织设计总目标 精心组织,确保工期;规施工,强化过程;以人为本,力创精品;预防为主,杜绝事故;健全机构,绿色环保;快速、有序、优质、高效地完成本标段全部工程和实施缺陷修复。 2.1.1质量目标 确保标段全部工程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争创优良工程。具体目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院(系)公路学院道路工程专业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导师杜老师 2013年12月20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02 二、路面结构图··02 三、交通分析··04 四、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05 五、各层材料抗压模量和劈裂强度··05 六、路面结构方案设计··05 方案一··05 方案二··07 七、方案经济技术比选··09 八、主要参考资料··09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分路基设计和路面设计两部分内容。以教师提供的设计资料为主,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给定的交通条件,拟定路基路面的设计方案,对路基的稳定性、路面结构厚度的计算和验算。课程设计要求设计计算条理清晰,计算的方法和结果能符合我国现阶段路基路面设计规范的要求。 路基路面的课程设计是对路基路面工程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深化,通过设计让学生可以更加切合实际地和灵活地掌握路基路面的基本理论,设计理论体系,加深对路基路面设计方法和设计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设计掌握高速公路新建沥青路面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设计资料 东北某地(II4)拟建二级公路,全长40km(K0~k40),均采用新建沥青路面,有关资料如下: 1.公路技术等级为二级,路面宽度为9.0m。 2.交通状况,经调查交通量为4100辆/日,交通组成如表2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γ= 4.9%。 交通组成表1 汽车参数表2 3.路基土质为粘性土,干湿状态为潮湿,道路冻深为160cm。 三、设计要求 1.交通分析,计算累计当量轴次; 2.拟定路面结构,并说明选用该种路面结构的原因;确定材料参数; 3.计算或验算路面结构层厚度; ①沥青路面可采用手工计算或计算机计算两种方式; ②拟定2种路面结构组合和沥青路面厚度方案,进行验算分析比较,确定最优方案; 4.绘制路面结构图,明确标出各结构层的材料、厚度和设计时使用的模量值;

最新一级公路设计

一级公路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为河南省许昌市至漯河市一级公路K0+000—K3+010.468标段设计。依据道路的功能将公路定位为平原一级公路,设计时速为80Km/h,设计年限为20年,路面结构设计为沥青路面。根据交通量和交通增长量,将公路确定为双向4车道公路。主要设计包括:路线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面结构设计和挡土墙设计。 根据地形图特点和选线原则,经过比选确定最佳路线。标段全长3010.468m,路线中间设二个交点,圆曲线半径分别为600m,800m,竖曲线设3个交点,半径分别为12000m、7000m、5000m。在此基础上进行横断面设计和路基排水设计,并经过计算和对比确定路面结构层和结构层厚度。在高填方路段进行挡土墙设计,通过计算确定挡土墙断面形式和尺寸。 整个设计在技术经济论证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平纵横断面设计,路基和路面结构设计,专题挡土墙的设计计算,并进行了道路概预算,完成了整个设计任务。 关键词:一级公路选线路基路面挡土墙

Abstract The design is a first-class highway design for the K0 +000- K3 +010.468 tenders of the road from Xuchang City, Henan Province, to Luohe City. Depending on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road, the road was positioned as a first class highway located in plain, the design speed of which is 80Km/h and the design life of which is 20 years. The design pavement structure is asphalt pavement. According to the traffic and traffic growth volume, the highway was identified as a four-lane highway. Highway structure design is asphalt pavement. The main design includes: route design, subgrade drainage design, pavement and drainage design and retaining wall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topographic and the principle of line selection, I determined the best route after comparison. Full length of the tender is 3010.468m,within it, there are two intersections located in the horizontal curve, the radius of which are 600m and 800m respectively ,and there are three intersections located in the vertical curve, the radius of which are 12000m, 7000m and 5000m, respectively. Cross-sectional design and subgrade drainage design were based on it, and the pavement design was determined through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o determine pavement layer and the thickness of structure. Moreover, the retaining wall in high fill sections was determined by calculating the retaining wall section forms and sizes. On the basis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feasibility analysis, the design have completed d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subgrade and pavement structural design, retaining wall design and budget estimate. In short, the design have completed all the task. Keywords:First class highway Route design Subgrade Pavement structure Retaining wall

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方案

春晓东八路、洋沙山东八路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一节编制依据 一) 由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施工图 二) 《室外排水规范》(GB50014-2006) 三)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四)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五)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六)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八)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九)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范》(GB50268-2008) 十一)《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十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十三)《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 十四)《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十 五)《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十六)《宁波市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细 则》(2001 甬DBJ02-12) 十七)其他相关标准及规范 第二节编制原则 一) 遵照招标文件中的各项条款要求进行编制。 二) 按“项目法”的施工原则进行管理和施工,严格执行有关的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按图施工。 三) 制定创优目标,严格执行各项施工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目标。 四) 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地安排进度计划。 五) 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案和技术管理措施,确保施工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六) 制定施工所需的劳动力、材料及施工机具的投入计划,确保工程施工最合理的平面布置方案。 七)实行经济核算,推广增产节约,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八)编制详细的实施性施工实施方案,突出各重点部位的施工节点,工期网络和质量控制措施,经业主、监理和有关部门批准后严格执行施工。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设计任务 一、设计资料: 设计路线K58+070—K58+130,傍山路线,设计高程为1600.50,山坡为砾石地层,附近有开挖石方路堑的石炭岩片石可供作挡土墙材料。 1、设计路段为直线段,横断面资料见附。 2、山坡基础为中密砾石土,摩阻系数f=0.4,基本承载为[σ]=520KPa。 3、填土边坡为1:m=1:1.5,路基宽度为7.0米。 4、墙背填料为就地开挖砾石土,容重为γ =18.6KN/m3,计算内摩阻角 ?=35?。 5、墙体用5号砂浆砌片石,容重为γ=22.5 KN/m3,容许压应力 ?=17.5?。 [σ]=2450KPa,容许剪应力[τ]=862.4KPa,外摩阻力δ=/2 6、设计荷载为汽-20 7、稳定系数:滑动稳定系数[kо]=1.3,倾覆稳定系数[kс]=1.5 二、设计成果 1、详细的设计计算书: ①分析确定挡土墙设计方案,选择挡土墙形式(最好以两个墙型工程量比较 后确定); ②挡土墙基础与断面设计:确定基础形式与埋置深度;拟定墙身断面尺寸; 计算荷载换算土层厚;主动土压力计算。 ③稳定性验算。 2、按横断面资料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比例1:200),路线横断面图(1:200), 路基外侧边缘地形图(1:200)并在其上进行挡土墙布置,得出挡土墙平面图、横断面图和立面图。 三、参考文献 1、《公路设计手册-路基》 2、《路基路面工程》课本 设计步骤(供参考) 一、设计说明:(抄任务书有关内容) 二、绘制平面图及横断面图(见任务书附) 三、确定设计方案: 1、阐述设挡土墙的理由; 2、选定挡土墙的类型(路堤、路肩、路堑),要有比较; 3、选定挡土墙的形式(仰斜、俯斜、衡重等),最好选两种分别计算。 四、初拟断面尺寸 1、确定分段长及路堤的衔接方式; 2、确定基础埋深、墙高及墙背倾角; 3、绘出挡土墙的立面图; 4、初拟其它部位的尺寸(按各部分对尺寸的基本要求拟定)。 h 五、计算换算土层厚

全长1.40km路基宽度26米一级公路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第一章绪论 毕业设计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实践的环节,也是一个检验的环节。它充分锻炼我们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收集、查阅资料,接触和深入了解专业文献、规范,培养自学能力、收集知识和吸收知识的能力。通过毕业设计使我树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思路。 本次毕业设计的任务是进行某一级公路(K15+300~K16+700)路基路面的综合设计,设计的主要依据有:给定的地形图,相关的设计规范、施工手册,沿线的地形状况、地质状况。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巩固大学四年里所学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的设计规范、手册、施工规范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掌握一级公路路基路面设计的全过程,从而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过程,严谨的科学态度,系统而又全面地考虑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按时、按量顺利地完成课题任务需要相关方面的的设计规范和专业施工技术以及相应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如路基横断面图绘制软件Cross、涵洞结构图绘制软件GClud 以及海地道路、海地桥梁设计软件Hard2004。面对专业设计规范紧缺、不全面的问题,通过互联网以及图书资料库下载或笔录与设计有关的的资料,使设计内容更完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按照毕业设计进度计划及任务书的内容要求逐步完成,以达到使自己通过本次设计,巩固已学知识,接受新事物、新方法、新理论、新工艺方面的知识,提高搜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课题介绍:本设计路段,是某国道的一部分,是一条公路运输的主干线,担负着重要的运输任务,设计路段起于K15+300止于K16+700。根据我国的《公路自然区 ),大陆季风型湿润气候,春秋温和,夏热冬寒,划标准》,属于江南丘陵过湿区(IV 5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1500mm,春夏多暴雨,4~8月份年降雨量子60%以上,8月份以后降雨量减少,年平均气温16.5oC一月份最低气温4.3oC,七月份最高气温29oC。全线按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修建,设计车速为100km/ h。路基宽度为26.00米。路幅划分方式为:中央分隔带2.00米。土路肩为2×0.75米,硬路肩为2×3.0米,行车道为2×7.5米,左路缘带为2×0.75米。设计

工程设计方案范围和内容说明

合同附件一 XX项目工程设计范围和内容说明 一、XX项目概况、设计范围和工作内容: XX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XXXXX平方米。 本次设计委托范围和内容包括XX项目所有单体建筑、地下室、室内外配套设施(不含深化池)、道路、围墙、大门、挡土墙、护坡、综合管网、阳台、楼梯等分项工程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提供与本工程相关的后期设计服务及配合。 二、方案设计阶段 (一)主要工作内容: 设计人承担建筑方案设计、总图及竖向设计、综合管网规划设计、设计审批过程中的设计修改和变更,并协助发包人完成方案报批。 1、总图及竖向设计 ?场地分析 ?总体方案的规划构思和布局,以及竖向设计(能清楚反应地形与各建筑规划间 关系)、交通组织(含室外车位布置)、景观绿化构思。 ?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时主要 道路、广场的范围及控制标高。 ?边坡、堡坎的位置和高度。 ?地表雨水及生活污水的汇集组织方式。 2、综合管网规划设计 ?XX项目内部各种管网的规划布置及管廊走向、标高。 ?B5旁地下车库内部各种管网分别与单体建筑和大市政管网的接口位置。 3、建筑方案设计 ?各单体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彩色效果图。 ?地下停车位布置。

?各专业方案设计说明(总图、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燃气、人防、消防、 环保、防灾减灾、建筑节能等设计说明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方案阶段技术交底及后期户型设计阶段有关咨询、外装饰材料选择建议。 4、工程估算书 ?投资估算书(由土建、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单位工程的工程估算和土石方、道路、广场、围墙、大门、室外管线、绿化等室外工程的工程估算两大部分内容组成)。 5、设计服务 ?审批过程中的总图、竖向调整及户型调整 ?因地形、地质情况变化、各工种协调而导致的总图、竖向调整及户型调整。 ?户型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需做改动时的户型调整(修改量不大于原设计的20%) ?提供室外装饰材料选择建议及外装饰材料样板。 ?就园林景观方案及施工图设计提供咨询。 ?施工期间的现场巡访和涉及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修改、变更。 (二)方案设计阶段主要设计图纸 提供8份方案规A3文本(含设计说明及各专业设计图纸、效果图),2份电子文件、彩色效果图展板一套。 方案设计阶段所提交的图纸应满足国家《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8年版)和重庆市相关法规、规范的要求。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的设计图纸: 1、总图及竖向设计: ?设计说明书。 ?总平面及竖向布置图。 ?各向场地剖面图。 ?道路交通流线分析图及地面停车布置图。 ?消防总平面图。 ?综合管网布置图。 ?总平面景观绿化布置及分析图。 ?堡坎、边坡、斜坡建筑处理方式示意图。 ?彩色渲染总平图。(0号展板) ?功能分布图。 ?彩色鸟瞰图。(0号展板)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沥青路面设计 方案一: (1)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 序号车型名称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 交通量 1 三菱T653B 29.3 48 1 双轮组2000 2 日野KB222 50.2 104. 3 1 双轮组1000 3 东风EQ140 23.7 69.2 1 双轮组2000 4 解放CA10B 19.4 60.8 5 1 双轮组1000 5 黄河JN163 58. 6 114 1 双轮组1000 设计年限12 车道系数 1 序号分段时间(年) 交通量年增长率 1 5 6 % 2 4 5 % 3 3 4 %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4606 设计年限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2.745796E+07 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4717 设计年限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2.811967E+07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公路等级系数 1.1 面层类型系数 1 基层类型系数 1 路面设计弯沉值: 21.5 (0.01mm)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 .28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 .21 3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8 .3 4 天然砂砾 (2)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4 标准轴载: BZZ-1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21.5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10 (cm)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容许应力(MPa)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1500 1600 1.2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 1200 1300 .8 3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25 900 900 .4 4 天然砂砾? 250 250 5 土基32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1.5 (0.01mm) H( 4 )= 80 cm LS= 22.2 (0.01mm) H( 4 )= 85 cm LS= 21.5 (0.01mm) H( 4 )= 85 c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H( 4 )= 85 cm(第1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85 cm(第2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85 cm(第3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H( 4 )= 85 cm(仅考虑弯沉) H( 4 )= 85 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50 cm 验算结果表明,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 cm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25 cm 天然砂砾85 cm 土基 (3)竣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4 标准轴载: BZZ-100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计算信息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1500 1600 计算应力

一级公路初步设计路面说明

5.6路面设计 5.6.1设计依据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JT/T535-2015。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微表处和稀将封层技术指南》 JTG/TF40-02-2005。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混凝土节水保湿养护膜》JG/T188-2010。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 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5.6.2设计标准 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设计时速60km/h。 3)公路自然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划,V2四川盆地中湿区。 4)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5)沥青路面设计年限:15年。 5.6.3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沥青路面:执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中8.0.1“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规定;执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的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及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的规定。 基层、底基层: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新建住宅小区变电所供电工程设计方案说明书

新建迎宾小区一期变电所供电工程卷册名称:变电所电气设计施工 批准: 审核: 编制: ** 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二O—五年五月

目录 1 工程概述........................................................ -1 - 1.1 设计依据................................................... -1 - 1.2建设规模.................................................... -1 - 1.3 设计方案概述................................................ -1 - 1.4设计范围.................................................... -1 - 2 电气系统运行及相关参数............................................. - 3 - 2.1接入系统方案.................................................. -3 - 2.2用电负荷计算.................................................. -4 - 3 电气一次部分.................................................... -7 - 3.1电气主接线.................................................... -7 - 3.2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9 - 3.3电气设备布置及配电装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电缆敷设.................................................... -10 - 4 电气二次部分.................................................... -10 - 4.1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 -10 - 4.2电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1 - 4.3 0.4kV 系统................................................. -11 - 4.4电量计量及负控装置 (11)

公路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doc 61页)

公路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doc 61页)

国道307平定城段改线工程(庙沟至西关段) 总 体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国道307平定城段改线工程项目部 2008年1月15日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施工组织设计目标 第四章:施工总体部署及进场安排 第五章: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及时间安排 第六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第七章:冬季雨季施工措施

第八章: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第九章: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第十章:附表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一、编制范围: 国道307平定城段改线工程(庙沟至西关段)范围内的路基、涵洞、排水及防护等有关项目。 二、编制原则: 1、质量目标:确保本工程达到优良。 2、工期目标:确保本工程在业主要求的时间内完成。 3、遵循有关文件中通用、专用条款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时,做到统一标准,规范编制。 4、遵循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和有关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时,严格按设计要求,并按

现行施工技术规范质量评定验收标准,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5、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坚持科学组织,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均衡生产,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 6、坚持施工中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从加强基础管理入手,实现质量管理、进度控制、成本管理、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 7、坚持在施工中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优化、改进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8、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 三、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在现场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等相关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经项目部相关职能部门研究讨论后制定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是以公司的施工技术力量和历年来省内外公路路基、路面、桥梁施工的经验作为基点,以“保部优,争国优”和提前竣工为目标,统筹考虑了全合同段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及施工进度计划。 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以下列文件和资料为依据: 1、业主汇编的“国道307平定城段改线工程(庙沟至西关段)”的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年 3 月12 日至2014 年 4 月20 日 课程名称:路基路面工程实训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3月18日XX公路A标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一、路基稳定性设计 该路段某段路基填土为粘土,填土高度为8米,边坡为直线型,土的重度 γ=18.6KN/m3,土的内摩擦角φ=12°,粘聚力系数C=16.7MPa,设计荷载为公路I 级。 二、路基挡土墙设计 该标段某路基需设计重力式挡土墙,填料为砂性土,土的重度γ=15KN/m3,内摩擦角υ=36°,粘聚力c=10Kpa;最大密实度16.8KN/m3;挡土墙设计参数为:基底摩阻系数:f=0.4;基底承载力:[σ0]=360Kpa;墙身材料:25#浆砌片石,2.5#砂浆,重度γ=24KN/m3,容许压应力[σ]= 580KPa,容许剪应力[τ]= 90Kpa,容许拉应力。 [σw1]=40Kpa;墙身与填料摩擦角:δ=1/2φ;挡土墙最大填土高度为6米。 三、路面工程设计 1、路段初始年交通量,见表1(辆/天)。 表1 汽车交通量的组合 组车型ⅠⅡⅢⅣⅤⅥⅦⅧ解放 220 150 180 160 200 140 200 230 CA10B 解放 150 180 200 220 180 240 170 150 CA30A 东风 170 210 110 180 200 160 150 140 EQ140 黄河 80 100 170 110 90 130 80 90 JN150 黄河 120 100 150 200 180 160 180 190 JN162 黄河 160 80 60 210 230 200 120 100 JN360 长征 180 220 200 150 170 170 160 190 XD160 交通 120 260 230 70 50 100 120 120 SH141 2、交通量增长率取5%,柔性路面设计年寿命15年,刚性路面设计寿命25年,路面材料参数取规范中的数值,自然区划为Ⅲ区,进行柔性和刚性路面设计。 设计一路基稳定性设计 一、设计资料:

三级公路设计

... 1 绪论 1.1 地理位置图 (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 1.2 路线及工程概况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0.5米,行车道为2 ?3.250米。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981.45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设计路线共设置了6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个变坡点,5个凸形竖曲线,3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1800、4700、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米。 1.3 线自然地理特征 安州区隶属省市,位于市西南部,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介于北纬31°23′~31°47′,东经104°05′~104°38′之间,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南与德阳市的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相连;北与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毗邻 1.4 研究主要容 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1.4.1资料整理与分析 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 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 1.4.3排水设计 1.4.4设计文件 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说明书交代设计容、设计意图。计算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 ..

(完整版)三级公路设计.docx

1绪论 1.1地理位置图 (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 1.2路线及工程概况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 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 2 0.5 米,行车道为 2 3.250 米。设计速度为 30Km/h ,路线总长1981.451 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设计路线共设置了 6 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 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 个变坡点,5 个凸形竖曲线,3 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 1800、 4700、 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 米。 1.3线自然地理特征 安州区隶属四川省绵阳市,位于绵阳市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介于北纬31°23~′31° 47,′东经 104° 05~′104° 38之′间,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南与德阳市的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相连;北与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毗邻 1.4研究主要内容 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吉林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 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 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1.4.1资料整理与分析 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 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 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 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 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 1.4.3排水设计 1.4.4设计文件 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说明书交代设计内容、设计意图。计算 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 1.4.5设计图纸 一般要求绘制路线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图、路面设 计图、路基排水设计图等主要图纸,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基设计表、路基

高速公路路面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篇编制说明 第一章编制依据与原则 1.1编制的原则: 全面贯彻执行业主对本建设项目的各项要求和各项有关行业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科技为先,精心施工,保证质量;预防污染,杜绝浪费,保护环境;关爱员工,防范事故,确保安全;遵规守法,诚实守信,提升业绩。 1.2编制的依据: 编制依据一览表表1-1

1.3编制的目标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目标为工期目标、质量目标、安全与文明施工目标、生态、环境目标。 1.3.1工期目标 根据本合同段的合同文件及其业主要求,开始施工时间为2015年11月30日,竣工日期为2016年11月30日。 1.3.2质量目标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目标 1、设计文件(图纸)复核率100%,设计问题处理率100%; 2、项目所采用的质量标准、技术规范、法律、法规100%为现行有效版本; 3、项目所有测量、检测、试验仪器设备/器具100%进行检定,并在有效期内; 4、项目主要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资格和数量100%符合并满足《合同文件》和相关

法律、法规的要求,或100%得到业主认可; 5、项目主要材料供方选择100%符合业主方的规定,或得到业主认可; 6、《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00%得到总工程师办公室及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二、施工阶段的质量目标 1、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质量应100%符合现行质量标准要求或《合同文件》要求,采购程序及入库管理100%符合公司管理规定;对业主方提供的材料100%进行质量检验验证,材料的质量抽样和检验方法100%符合现行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试验规程的要求; 2、项目所有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在设计文件(图纸)复核的基础上达到100%; 3、项目所有工序100%按照项目制定的施工工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施工,并按照项目《检验和试验计划》(即项目试验台帐)100%进行检验,检验和试验方法100%符合质量标准和试验规程的要求,各工序质量100%合格; 4、项目所有特殊过程在编制《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以及《项目质量计划》时应100%得到识别和确定,并得到公司质量保证部的审批,对这些特殊过程100%设置关键质量控制点,编制作业指导书,分析影响其质量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主动性和预防性的控制,确保其质量100%合格; 5、项目工程变更100%符合《合同文件》规定的程序; 6、项目外协工艺设计方案必须100%经过专家评审会评审后才能采用(评审其经济性、安全性、技术可行性);外协加工临时结构件(必要时包括安装)在《外协加工(安装)协议》中必须明确我方对过程质量控制及检验的方法、标准,确保其质量100%合格; 7、施工现场标识必须100%按照公司《VI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和业主要求进行设置,现场管理必须100%符合公司《施工项目管理规定》; 8、业主/监理方意见处理率100%。 三、交(竣)工验收阶段和缺陷责任期的质量目标 1、单位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最终检验和试验的方法必须符合现行有效的标准和《合同文件》的规定; 2、竣工文件及决算办理100%符合业主及行业法规的规定和要求,项目决算审计投资核减额≤45万元人民币; 3、质量缺陷责任期业主方意见处理率100%; 4、项目交工后质量缺陷责任期内的已交付项目工程回访率在60%以上。

国道321线纳溪至泸县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设计说明

国道321线纳溪至泸县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土建第1合同段 S4-1 说明 1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1)根据定测资料和详勘报告进一步合理确定了桥长、桥型、和桥跨布置,合理确定了墩台及基础形式; (2)合理化了桥梁墩台基础设计,并提出了桥梁基础施工的注意事项; (3)细化了涵洞、通道的布设。 2 施工图设计依据、设计标准、技术规范及原则 2.1 设计依据 2.1.1《国道321线纳溪至泸县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勘察设计合同书》 2.1.2《国道321线纳溪至泸县一级改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咨询审查意见》 2.1.3《国道321线纳溪至泸县一级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意见》 2.1.4《工程地质详勘报告》 2.2 设计标准 2.2.1 道路等级:一级公路 2.2.2 结构安全等级:一级 2.2.3 项目环境类别:I类 2.2.4 设计速度:60km/h 2.2.5 设计荷载:公路-I级 2.2.6 桥面宽度:[0.5m(防撞护栏)+2 3.5m+ 0.5m(防撞护栏)]=2 4.5m 2.2.7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2.2.8 洪水频率:1/100;设计基准期:100年 2.2.9 防撞护栏防撞等级:SA级 2.3 技术规范 2.3.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3.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2.3.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3.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2.3.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 2.3.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2.3.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2.3.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3.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2.3.11《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 2.3.12《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交通部、建设部颁发的其他有关规范及四川省地方法规。 2.4设计原则 桥涵构造物设置时应紧密结合桥(涵)位处的地形、地质、水文、使用功能等条件,遵循“因地制宜、经济环保、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实用耐久”的原则,综合考虑桥涵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协调及施工和养护等因素,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听取当地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及沿线群众的意见。针对本合同段的特点,具体设置原则如下: 1、桥涵设计原则上服从路线走向,以“技术可行、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造型美观、利于环保”为设计原则,结合路线平纵指标、地形、地质、施工条件等进行合理的桥涵设计;桥上纵坡一般应服从路线设计需要;大桥桥位应结合路、桥、地质等方面情况进行比选。 2、桥型孔跨布置应结合桥位处水文、地形、地貌、地质及通航要求等条件进行合理布设,部分桥孔尚应兼顾地方道路。 3、桥涵总体设计不得降低原有河道、沟渠功能,尽量不破坏原有水系和排灌网络,满足水利配套和农灌的需要。 4、桥梁长度以尽量不压缩现有河床断面,不改变现有河流特性为原则。对于跨越水沟的桥梁,原则上沟内不设桥墩,并充分考虑桥孔泄水的净空需求。 5、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重力台、承台分离式桥台以及肋板式桥台等桥台形式。台后填土高度尽可能控制在5~10m的范围内。 6、当两桥桥台布设间距太近,路基压实工作面太小时,可考虑将两桥合并为一个桥,以避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