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智慧

佛陀的智慧

佛陀的智慧

大约2500年前佛陀诞生于天竺(古印度)的迦妣罗城(现今泥泊尔)

诸行无常

世间万物,没有什么是永不变的。一切都是由一个起因和后来条件互相变化而成的。有生命就会有死亡,美好的事物也会变坏,变化是宇宙的真理。人因渴求永存的美好、不死的生命而生出种种痛苦,就是不懂得这个道理。

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

诸法无我

宇宙中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条件相加而形成的现象,因此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宇宙,也没有永恒不变的人。从出生到死亡,人每一刻都在变化之中,没有一个实质不变的我存在。

涅盘寂静

人由于过多的考虑自己的利益,而生出了贪欲、不满、愚痴、忧伤等烦恼………但如果人了解到诸行无常的真理,了解到宇宙中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存在,并用这种态度去看待环境和自我,就能让自己的情绪不因为外物的变化而变化,进入永恒的喜悦祥和境地。这个境界就是智慧的彼岸。

释迦牟尼觉悟的“四圣谛“法

四圣谛

迷界,悟界

迷界(包括:果——苦谛,因——集谛(无明-我))

悟界(包括:果——灭谛,因

迷界的果——苦谛包括如下:

生苦:初出母始,冷风割体,烦恼业力,众苦交集。

老苦:颜衰色变,体力减退,举止言行,皆不如意。

病苦:四大不调,精神欠和,身心受病,痛苦无安。

死苦:五蕴分散,神识相离,茫然自失,业境现前。苦当知

爱别离苦:离族朋友,各位权利,一切爱乐,离失之时。

求不得苦:一切荣乐,可爱诸事,心生欲望,求之不得。

怨憎会苦:身(色)心(受想行识)无常,变易炽盛。

因——集谛

(无明-我)贪:名利财色,一切贪欲。

嗔:嗔患忿恨,嫉忌不平。集当断

痴:事理不明,迷暗愚昧。

悟界的果:

果—灭谛:无明烦恼,集谛业断,我法执除,贪嗔痴劲

生死解脱,众苦云消,得寂灭境,安住涅盘灭当断

悟界的因:

因:正见:正解佛法,远离惟神惟我惟物等迷谬妄见。

正思:远离邪妄贪欲,希望慧命增上,道业早成。

正语:远离虚言暴语,诽谤戏论,要能非礼勿言。

正业:遵守国法,严持律仪,实行高尚善良生活。道当修

正命:常存道德观念,谋求正当职业,以维生命。

正精进:自信自尊,勇猛精进,修学戒定慧。

正念:正心诚意,远离妄想颠倒,不失正念。

正定:磨练身心,发出真正智慧,养成完满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