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

健康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
健康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对一般感冒禾郢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疼感,牙龈正常,无蛀牙;

头发光洁,无头屑;

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

健康是指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疼,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

定义health

人体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查不出任何疾病,其各种生物参数都稳定地处在正常变异范围以内,对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日常范围内的变化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关于健康有许多定义,都有其依据也都有其不完善之处。在众多的定义中比有些权威性的一个,是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序言中提出的:健康是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身体不舒适或不衰弱。有人指责它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乌托邦式“的定义,或认为这不是健康的定义,而是社会的奋斗目标,或称它是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健康。实际上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健康均个模糊概念。没有病疼当然是健康的基本条件,但病疼的概念并不比健康更清晰,一个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只要不接触过敏原,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他均健康的,但一接触过敏原,轻则出现皮疹或哮喘,重则休克甚至死亡。用与环境的适应程度来定义健康,把人同环境联系起来理解健康,是一个进步。但这一定义偏重于人体的功能,也有它的难题。如一个健康的教授不一定能适应码头工人的体力劳动,而这两种工作均社会上日常进行的。用生物学参数来定义健康,似乎是最精确和最方便的,因为只要翻开医学的教科书,就可以不可以找到人体各方面的正常值。但身高超过常人的运动员按照这个标准,就应划为不健康的范围。实际上这些正常值均从正常人中调查后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来的,但其正常范围并未包括全部正常人,只取了中间的95%,也即超过上限的2.5%和低于下限的2.5%,正常人并未包括在内。所以不少临床学家都认为在这里“正常值”的名称是不太相符合合实际情况的,应该改为“标准值”或“变异范围”,以免引起误解。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序言中提出的健康定义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但“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是一个不易掌握的标准。

中医对健康的描述

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与否关键在于脏腑和经络是否健康,而脏腑是否健康关键看脾胃的健康状况,中医有个著名论断“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一切饮食和活动的供应完全在于脾胃的功能,所以中医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就在于脾胃是否健康。

现代健康的含义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情况,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有些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不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合适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尤其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维护健康4大基石:平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2-07 11:55 健康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身心健

康八大标准

食得快:进食时有非常好的胃口,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而不挑剔食物,这证明内脏功能正常。

便得快:一旦有便意时,能非常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说明胃肠功能良好。

睡得快:上床能非常快熟睡,且睡得深,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表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

走得快:行动自如、转变敏捷。证明精力充沛旺盛。

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

良好的处世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与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不过分计有些,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心理疲劳是健康最大敌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太累、太疲劳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词”了。心理疲劳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现代人的“隐形杀手”。

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是由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形成,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年累月,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引发多种心身疾患,如紧张不安、动作失调、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等,以及引起诸如偏头疼、荨麻疹、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疾病。

因此,心理疲劳不可忽视,一旦由于心理压力大而感到疲惫不堪时,必须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试和治疗。

首先,要找出导致心理压力的原因,如果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工作不顺利、身处逆境等,要尽可能先将那些恼人的事丢开,待心理状态恢复之后再考虑对策。

其次,要学会自我调整。关键在于平日要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遇到困难要有信心,有主见,同时待人处事要随和,这样方能避免由于生闷气、无端的发怒而引起心理疲劳。

第三,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浪费。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事非常多,当你意识到某些令人烦心的事不可以改变时,最好还是面对它,这并不意味着懦弱,反而说明你有勇气、有信心,应避免那些无休止的、让人筋疲力尽的苦思冥想和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是节省心理能量、减少心理疲劳的最合适方法。

青春期少年心理健康

对于一个青春期少年来说,保持心理健康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心理特征与年龄相符合。青少年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个性特征,要符合年龄增长的规律。既不可以像童年时的心理那样简单、幼稚,也不同于成年人那样成熟,而是表现出青少年所应有的特点,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2)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有助于增强学习和工作效率。在困难和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情绪会增强自信心。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3)热爱学习。学习是青少年时期的主导活动,是为步入成年进入社会打基础的。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就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而主动进

行学习,这样,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不仅不会因此增加心理的压力,且有益于心理健康。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家庭、学校及各种环境中,要与父母、老师、同学保持融洽的关系。与人交往中,要平等待人,尊重和理解他人,乐于助人。要和同学建立正当的友谊,寻找我的知心朋友。在家庭、学校和各种场合中,努力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5)自我调整,适应环境。对我所处的环境不满意或遇到不幸、挫折时,一些人往往会产生忧郁、悲疼、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失去心理平衡。这时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疏导情绪,调整我对现实的期待,使我能够面对现实,以最适当的态度适应环境禾郐理问题,增长我的耐受力。

(6)接受我的性身份。青春期少年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我的性身份,做符合我性别身份的事,并对我是男性或女性感到满意,决不因为我的性别而产生自卑感。只有自觉认识和正确对待我的性身份,才能愉快接受我的性身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也是青春期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

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人们从事工作学习的重要条件,有健康的心态才会有自信的状态;有健康的心态,才会在前进的路上不卑不亢,勇往直前。健康甚至会决定人生的发展酚行 和最终结果。健康,毫无疑问的是一种不可交易的财富。

回答1:

广义的我就不复说了,楼上的已经说的非常详细了。我个人觉得健康首先应该是心态好,俗话常说:境由心生。只要心态端正了,就算是有病的人也会不药而愈的哦,现在不是常有报道,患癌症的人通过自身心态的调整,不药而愈的嘛,呵呵,这只是我个人的粗见,仅供参考哈,祝健康开心哦!

教育学概念定义

教育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指有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实施身心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教育者是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的影响他们生理,心里以及性格发展的人。 受教育者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里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的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教育媒介 教育媒介指构建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材料等 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的研究目的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 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 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以及人的道德的发展。 德育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办法的教育。 智育 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只是,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体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只是,基恩能够,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的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教育功能

自我概念研究四

自我概念研究四 1引言 1.1选题背景 近年来研究者们一直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他们的研究结果使我们认识到自我概念在个体内部有着影响和谐统一的作用而且影响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因此正确认识准确把握青少年自我概念特点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对个体家庭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关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中存在横向矛盾:在同一时期发表的结果截然相反2005年左右时结果有好有坏到2010年左右青少年在自我概念量表上的得分总体水平不高因此对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研究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一方面帮助我们认识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提示教育者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 本研究从中国知等期刊上搜集的关于研究自我概念的中研究结果存在纵向矛盾从2005年甚至是更早到现在这一段时间中过程的体现杂乱无章没有一个总体一致的分析。因此本研究认为采用分析的方法能使存在差异的结果得到总体一致的分析旨

在揭示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理论依据。1.2概念界定 1.2.1 自我概念 本研究把自我概念定义为: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各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我和对他人关系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1]。 1.2.2 分析 分析在1976年由G.V. Glass正式提出思想的话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它总结了各种有“合并统计量”的。具体地说就是整合现有的、针对某个问题所进行的研究的结果。如果这些研究结果差异不大可对其进行平均;如果各研究结果间的差异比较显著分析就要进一步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郭伯良、张雷)[2]。 但是虽然分析的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是它在心理与教育领域的运用还比较少比较局限。就以我国的两本心理学核心期刊为例在《心理科学》和《心理学报》上自2000年共发表分析有关文章15篇其中10篇是分析具体应用类文章5篇是技术介绍类文章。这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发表的具体研究类文章依旧不多达不到分析的要求没有进行分析的必要;其二是分析本身的局限性其本身是非实验研究并未能掌握所有的中所包含的被试情况具体施测方法;其三对于其他的过于依赖会受其他研究好坏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健康情绪教育 喜、怒、哀、乐等情绪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心理现象。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只就是把情绪视为认识与行为过程中的附属产物,对健康情绪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情绪的破坏作用认识不足。个人既要为社会做贡献,也要过一个有幸福感、愉悦感的生活。损人利己固然不可能有持久的幸福感,但一个生活得很痛苦的人,纵然为社会做了一些有益的事,其人生也就是有缺陷的。情绪具有动力功能,它能够激发一个好的行为,也能促生一个破坏行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健康情绪有益身体健康,消极情绪容易导致生理疾病。当代心理学十分重视对情绪的研究。 健康情绪教育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不容忽视的就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情绪教育的重要性。不少人认为,喜、怒、哀、乐,天生就会,不学而能,实无教育之必要;情绪取决于当事人所遭遇的事件,好事自然令人开心,倒霉事谁也高兴不起来。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使得学生的情绪生活缺乏教育的有效干预,学生的情绪发展缺乏教育者的有效指引。 (一)健康情绪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健康情绪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主要就是,使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到目标适宜,方式适当,反应适度,并以积极情绪为主。情绪教育不就是要设法消除、压抑学生的情绪,而就是使学生学会正确表达情绪,合理宣泄情绪,有效调控情绪,保持愉悦的情绪主旋律。

健康的情绪生活要符合以下两点要求: 1.特定情境中的情绪正常 情绪总就是产生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此时的情绪,不管就是高兴还就是愤怒,只要符合下面三个条件,都就是正常的。 (1)情绪与刺激事件同质。即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导致其愉快情绪,阻碍个体需要满足的刺激导致其哀怒情绪,而不就是相反。 (2)情绪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相称。情绪的强弱程度与刺激的强烈程度相对应,而不就是情绪过敏或体验肤浅。 (3)情绪的持续时间与刺激作用的时间相宜。当刺激消失后,情绪会随之平息,而不会长久被其影响。 2.心境以愉悦为主导背景 一个人难免有不高兴的时候,愤怒、忧伤与失望等情绪固然会使人不快,有时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一个人在大多数的时候应当就是愉悦的,满意的,有幸福体验的。 (二)健康情绪教育的操作要点 在对学生进行情绪教育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情绪 过分压抑情绪就是有害的。它不仅造成生理健康问题,而且不良情绪的累积会造成情绪泄洪,出现连当事者都难以理解的冲动行为。当然,宣泄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如倾诉、运动等。 2.教会学生正确表达情绪 养成表达情绪的习惯,掌握正确表达情绪的技能。积极表达关爱、

1 浅谈现代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1 浅谈现代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摘要】中学是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在这一阶段对个体人格发展起到影响作用的依然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因素。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因素的影响效果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关键词】中学生;人格发展中学阶段是个体人格发展中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将经历青春期的动荡,同一性的形成,因此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一直备受瞩目。在这一时期,个体的人格将会如何发展,要取决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在现代社会,各因素的影响效果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身心发展特点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通常将中学阶段视为童年向成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上都将经历巨大的变化。初中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将达到人生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要经历性的成熟。随着个体身高、体重、外形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体内机能的迅速发展,个体从生理上越来越接近成人,因而产生成人感。二三十年前,由于生理方面的教育相对落后,信息也相对闭塞,中学生会在身体迅速成长的同时,对自身的变化产生惶恐的感觉,但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现代的中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网络媒体早在身体发展之前就已经对可能在自己身体上发生的一切有所了解,甚至会对这种变化有所期待,因此中学生对身体变化带来的心理困扰已经和以往大不相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个体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材、容貌,部分中学生可能会由于自己身体发展的不够理想而患得患失,进而影响心理的感受,更有甚者可能造成严重的自卑。也有些中学生会因为身体发展的不够理想而进行整容、塑身等行为,这些中学生身上发生的行为通常会影响到个体同一性的正常形成,于是造成了中学生的怀疑感、自卑、紧张、焦虑等消极心理,因而对其人格的发展起到消极阻碍的作用。在心理发展层面,个体发展相对于生理发展在这个阶段总会有部分的滞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使个体面临种种困扰,进而出现一些极端性的表现。中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生理上的成人感会使中学生们从心态上要求获得独立和尊重,并为争取同成人平等的地位和权力而进行反抗。尽管中学生们在主观上有独立的愿望和要求,但在实际行为上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他们又不愿求助父母或其他人,担心有损独立人格, 2 因此就会产生孤独和压抑的心理状态。如若长此以往就会对人格的发展造成消极的作用,阻碍人格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中学阶段个体身心发展的状况其人格发展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二、家庭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个体人格的发展一直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但随着个体青春期的到来,现代的中学生们越来越急于摆脱父母的影响,因此在亲子关系上悄悄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情感上中学生希望脱离父母的影响;在行为上力争摆脱父母的控制;在思想上尽量远离父母的干涉。中学生个体为了证明自己的成人感,甚至有时会故意与父母进行抗争。针对中学生这一特殊阶段的异常表现,如果父母依然沿袭着传统的亲子方式与个体交往,除了会在亲子关系间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代沟外,还会给中学生人格的发展加上沉重的羁绊。研究发现:近20年来随着教育学、心理学领域对青春期个体发展研究的广泛,以及现代家长知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大部分现代的家庭之中已经越来越少,父母不再会过分严厉的控制子女,即使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的突然改变时,虽然不知如何处理,但也会知道不去与孩子直接碰撞。回避敏感话题,以孩子感兴趣的事件为主寻求共同语言,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信任、鼓励成了现代父母与孩子交往的新模式。家长的宽容和理解无疑能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种新的亲子交往模式将为中学生人格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预留更大的弹性。三、学校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在中学生的生活氛围中,随着课业要求的增加,中学生大部分的清醒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学校环境影响的比重在逐渐增大。这种影响会具体表现在与其交往并相互作用的教师及同学身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中学生不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他们在与教师交往的过程中,

社区护理学复习题(选择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WHO对社区的解释,一个有代表性的社区人口约在 A.在3~10万之间 B.在10~30万人之间 C.在50~60万人之间 D.在80~100万人之间 2.以下陈述最佳是 A.我国大中型城市3~10万人口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B.我国县级以上市3~10万人口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C.我国城市按居小区管辖范围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D.我国大中型城市3~10万人口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反应社区的 A.结构要素特点 B.同质性特点 C.地域性特点 D.人口数量特点 4.对社区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化功能 B.教育功能 C.社会控制功能 D.相互支持及福利功能 5.社区护理起源于 A.康复医学 B.替代护理 C.临床医学护理 D.公共卫生护理 6.下列有关社区护理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健康为中心 B.以个体为主体 C.有较高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D.与多部门合作提供综合服务 7.在社区护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地段护理阶段的主要护理内容是 A.促进健康 B.疾病护理 C.疾病预防 D.自我护理 8.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加以补充的是 A.精神健康 B.心理健康 C.道德健康 D.社会适应 9.下列哪项不是社区护士担当角色 A.领导者 B.组织者 C.观察者 D.咨询者 10.保持和增进全民健康最恰当的方法是 A.使人人重视自我保健 B.重视预防 C.依靠社区护士 D.依靠医院服务 11.下列促进健康的原则陈述正确的是 A.社区护士促进健康的主要工作有多发病及地方病的普查等 B.保护健康主要工作为预防疾病,免受疾病的侵袭 C.制定健康相关政策、营造支援健康的环境是促进健康的原则 D.提供精确诊断和必需的卫生保健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 12.以下对社区护士任职应具备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国家护士资格者 B.经注册的护士 C.应具有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者 D.通过地(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 13.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总目标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到2000年,部分城市应基本建设成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 B.到2005年,在城市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C.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D.到2010年,使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卫生服务 14.下列文件颁布部门和时间的搭配不当的是 A.《关于发展城市卫生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卫生部1999年发布的文件 B.《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卫生部科教司2000年发布的文件 C.《社区护理管理指导意见》是卫生部2002年发布的文件 D.《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是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文件 15.WHO调查分析报告,关于人类的健康和长寿的说法错误的是 A.5%为遗传 B.10%为社会因素 C.25%为医疗条件 D.50%依靠自己建立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习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B 5.D 6.B 6.B 8.C 9.A 10.A 11.C 12.D 13.B 14.A 15.D 社区护理工作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 1、个性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我,发展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自我目标恰当,能够扬长避短,协助学生认识情绪,提高情商,学会表达情绪,善于调控情绪,保持良好心境,增强挫折承受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强化实践能力、发展创新能力、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自律,优化个性品质。 2、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发育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反应,接纳身心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掌握住生理、性心理的基本知识,端正性别角色意识,自觉遵从性伦理和性道德,与异性建立正常的交往关系,防范性骚扰,排解青春期烦恼,对性有科学的态度,对爱情有初步认识。 3、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讲究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调整考试心态,克服学习困难,优化学习环境.增强学习效能,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获得成长与发展。 4、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能力,适应学校环境,增强生活适应;乐与他人交往,掌握为通技巧,协调人际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克服交往障碍,培养诚实守信、友善乐群的健康人格。生活方式健康,合理支配闲暇,运动娱乐并举,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追求人生意义,确立生活理想。培养顽强的意志,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压力,正确对待挫折等。 5、生涯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面向未来的发展抉择,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职业兴趣,提高自主抉择能力,明确升学和就业的人生意义,掌握择业技巧,学会承担责任,作好就业升学准备。

家庭影响人格健全发展的因素

家庭影响人格健全发展的因素 赵莞珺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从教育顺序来说,儿童接受的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因此,家庭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弗洛姆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适应其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家庭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儿童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从出生到五六岁是儿童人格形成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爱抚下成长。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近期研究表明,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但人格的最终形成要到青年期乃至成年期,而且是从量变到质变,从不稳定到稳定而逐步形成的。人格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恒定不变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家庭教育对人格健全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人格健全;因素 当代心理学家和行为遗传学在研究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时提出,为什么来自同一家庭的孩子人格有所不同,并区分了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共享环境是孩子们在同一个家庭成长共同享有的环境;非共享环境是孩子们在同一个家庭成长却并不共同享有的环境,例如,因为性别、出生顺序和体形等不同,受到父母亲的不同对待。因此,她们认为,同一家庭中的孩子,所处的环境并不完全相同。 邓恩和普洛明的一项研究编码,人格40%左右的变异是遗传因素的作用,约35%的变异是非共享环境的左右,约5%的变异是共享环境的作用,20%左右是测验误差造成的。 儿童在家庭内外都会获得独特经验。邓恩等人认为,与在同一家庭中的共享经验相比,儿童在家庭外的独特经验对其发展更重要。 关于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在儿童人格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还在继续。虽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由此低估家庭环境的作用,不能低估早期经验在儿童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在教育、管理、医疗等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应用这项研究成果,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一、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儿童最早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

教育学333综合考试大纲

2016年教育学333综合考试大纲 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I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2教育学原理 III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IV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基础理论试题库(体育理论考试)

基础理论试题库 1、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1.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 病) 2.现代健康生活的理念,每天锤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3.健康新概念,认为只有四个方面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下列不属于这四个方面的(精 神健康) 4.身体健康是指(人体结构完整并生理功能正常) 5.下列不属于身体的说法(心理素质高) 6.下列不属于心理健康的说法(自知之明) 7.公共场所吸烟或随地吐痰是属于哪方面不健康(道德健康) 8.能正确评价自己,及时发现并克服缺点,属于哪方面健康(心理健康) 9.下列不属于道德健康的是(勇敢与不勇敢) 10.有正确人生目标,能不断和进取,属于哪方面健康(心理) 11.下列对健康的价值说法不正确的(没有健康,就没有生活可言) 12.健康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学校教育对健康有制约作用) 13.我国的教育方法是使受教育者在哪能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健康) 14.党中央,国务院把(健康第一)作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 15.健康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下列不属于的(自然环境) 16.下列说法不正确对待的(健康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而不是疾病匿迹) 17.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下列不属于的是(于享乐) 18.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下列不属于的是(应变能力) 19.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下列不属于的是(肤色健康) 20.下列属于心理健康三良好的是(良好的心理质量) 21.下列不属于机体健康的五快的是(想得快) 22.下列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在基石的是(正常排便) 23.为了保持自身的身心平衡,美国卫生学会提出了11条要诀,下列不属于是的(处处为 人着想) 24.为了保持自身的身心平衡,美国卫生学会提出了11条要诀,下列不属于是的(处处为 人着想) 25.躯体健康的评价指标,下列不属于的是(体质评价) 26.人体生长发育受至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下列不属于后天因素的是(种族因素) 27.人体生长发育受至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下列不属于先天因素的是(家庭环境) 28.身高指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女生(18)岁后,指数比较稳定。 29.身高指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男生(20)岁后,指数比较稳定 30.一般正常人安静时的脉搏的正常值范围是(60——80)次/分钟 31.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安静时的脏的一般为是——)次/分钟 32.对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的脉搏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安静时脉搏次数的减少,大多数 情况是训练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 33.测量基础脉搏,较理想的时间是(早晨) 34.有良好训练基础的人,安静时的脉搏(搏动有力) 35.(肺活量)是一项;稳定和有效的表态指标。 36.下列不属于的测试方法的是(往返跑)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形成及影响因素

埃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性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艾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为我们认识、研究青少年问题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自我同一性问题,关系到青少年发展的方方面面。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较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自身的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生的发展周期与发展课题

但在此,“危机”有着 者说是 会 艾里克森认为,每一个发展阶段的课题的解决与前几个阶段的完成情况及后几个阶段发展的可能性有密切的关系。 在这八个发展阶段中,青少年期是艾里克森聚焦的发展阶段。正是在论及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时,艾里克森提出了他的自我同一性理论(egoidentity)。他对这一阶段的研究是他全部理论的基石,也是他最大成就之所在。 二、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是同一性确立对角色混乱。

这个阶段发生在12——19岁左右。 艾里克森正是因为对这一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 艾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体现了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个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发展的时间维度。而自我同一性的 确立(identityachievement 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尝试性的选择,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一旦他这样做了,他们也就获得了一种同一性,长成大人了。获得同一性,标志着这个发展阶段取得了满意的结局。 如果年轻人不达到同一性的确立, 就有可能引起统一性扩散或消极统一性发展。 统一性扩散指个体在同一性确立的过程中,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由于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因此人格研究者更注重遗传因素的作用。综合现有的研究结果,作出遗传对人格作用的简要归纳如下: 1 .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3 .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人既具有生物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人在胚胎状态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开始了,这种影响会在人的一生中持续下去。后天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小到家庭因素,大到社会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二)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的“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还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三)家庭环境因素

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包括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家庭氛围等)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具有不同的影响。研究发现,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惟我自尊、蛮横胡闹等。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地指导。 (四)早期童年经验 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这是麦肯依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力的一个总结。 (五)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比如气温会提高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如热天会使人烦躁不安等。但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在不同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不同的行为特点。

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健康知识题库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生理、心理方面的健康。 1.酗酒对青少年的影响哪一项是错误的?(C)(单选) C.肠黏膜损伤 2.关于营养不良的危害以下正确的是(D)(单选) A.生长停滞 B.活动量减少 C.出现消瘦或水肿 D.以上都正确 3.关于配戴眼镜的说法错误的是(C)(单选) C.眼镜度数会越戴越深 4.睾丸增长的高峰年龄是(D)岁(单选) D.13 5.下列不是造成肥胖的因素为(A)(单选) A.睡觉前三小时不进食 6.甲型N1H1流感属于(B)类传染病(单选) B.乙类 7.烫伤后,首先应如何处理(C)(单选) C.浸泡在冷水中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8.看电视时最好的姿势是(A)(单选) A.坐着 9.下列除哪项外可以预防贫血(C)(单选) C.不去献血 10.小学生贫血可能与下列哪种矿物质缺乏有关?(B)(单选) B.铁 11.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传播途径:(C)(单选) C.血液传播 12.蛲虫雌虫的产卵部位通常在(D)(单选) D.肛门周围 13.连续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B)(单选) B.40-50分钟 14.(D)是男性发育的信号,是男性进入青春发育期的一个重要标志(单选) D.遗精 15.哪种食物容易引发食物中毒(A)(单选) A.新鲜马铃薯 16.疟疾是由(B)引起的疾病(单选) B.疟原虫 17.可能导致严重贫血的寄生虫是(D)(单选) D.钩虫 18.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C)(单选) C.婴幼儿和儿童 19.发生龋齿的主要原因是(C)(单选) C.口腔不洁有细菌存在 20.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C)(单选) C.通过空气传播

21.下列哪项不属于煤气中毒的表现(D)(单选) D.发烧 22.关于营养物质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单选) D.氧气是机体从空气中摄取的物质,所以是营养物质 23.下列哪个不是影响月经初潮的因素(D)(单选) D.身高 24.如果儿童夜间哭闹,且肛门皮肤搔痒,应怀疑得了(C)(单选) C.蛲虫病 25.下列排除心理压力的方法正确的是(C)(单选) C.自我调整 26.发现视力异常时的做法错误的是(D)(单选) D.看不清黑板时可以戴周围同学的眼睛 27.有关心理健康的标准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C)(单选) C.统计学上处于中间大多数范围 28.人体内的热能主要来自于(B)(单选) B.碳水化合物 29.下列哪个不属于毒品(D)(单选) D.普鲁卡因 30.当看电视时,离电视机的距离应该为多少(C)(单选) C.电视屏幕对角线长度的4倍以上距离 31.下列哪种情况脉搏会减缓(C)(单选) C.睡觉 32.长期吸烟容易引起什么疾病(B)(单选) B.消化系统疾病 33.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出疹性疾病,下列哪项不正确:(B)(单选) B.水痘为呼吸道传播,日常密切接触不传染。 34.女性“月经初潮”意味着什么(A)(单选) A.女性生殖系统开始成熟 35.下列哪项不属于食物中毒者都有共同的症状(C)(单选) C.发烧 36.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是(A)(单选) A.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37.麻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该医学观察多少天(在家隔离天数)(C)(单选) C.21天 38.下列哪种营养素的功能是构成抗体,维持免疫功能(C)(单选) C.蛋白质 39.对体温测量说法错误的是(C)(单选) C.看体温表数字时眼要高于水银柱所至的温度刻度 40.下列哪一个不是良好的上网习惯(C)(单选) C.为了保护眼睛屏幕设置要越暗越好 41.下列哪一个不是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C)(单选) C.保济丸 42.因眼球前后轴过长而引起的近视称为(B)。(单选) B.轴性近视

第八章 自我概念

幻灯片1 第八章自我概念 主讲教师石培龙 幻灯片2 本章要点 * 自我概念的定义 * 关于自我的几种主要理论 * 自我概念的功能 * 自我概念的形成机制 * 自我知觉理论及其验证研究 * 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对自尊作用 * 自我效能概念 * 自我效能感对自我发展的影响 幻灯片3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一、詹姆斯与米德关于自我的理论 二、精神分析关于自我的概念和理论 三、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四、自我概念的结构 五、自我概念的功能 · · 幻灯片4 一、詹姆斯与米德关于自我的理论 ●(一)詹姆斯(W. James, 1891)的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对自我的讨论。 ●詹姆斯将自我分为“主体我”(I)和“客体我”(Me) ●客体我由三个要素构成:物质我(material self)、社会我(social self)和心理我 (mental self),这三个要素都包括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追求等侧面。 幻灯片5 ●詹姆斯认为,三种客体我都接受主体我的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形成满意或不满意的判 断,并由此产生积极或消极自我体验,进而形成自我追求,即主体我要求客体我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以受到社会与他人的尊重和赞赏。 幻灯片6 ●米德从社会整体及社会和个体的互动的视角来定义自我,按照符号相互作用论 (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的思想解释自我及其形成和发展。他的主要观点有:● 1.自我的主客体分化 ● 2.影响自我的两类他人:

●一类是概化他人(The Generalized Others),即社会文化整体。 ●另一类他人是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即影响个人生活和人格成长的中心 人物 (二)米德(G. H. Mead, 1934)的自我理论 幻灯片7 ● 3. 自我形成和发展分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preparatory phase),原始的自我尚不能运用符号,只能无意识 地模仿他人; ●第二,游戏阶段(play stage),儿童用游戏扮演不同的重要他人角色,学习其态度 和观念,并学会从对方角度看待自己。 ●第三,社会角色扮演阶段(game stage),即儿童扮演概化他人的角色,将他人行为 综合为整体印象,从概化他人角度衡量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社会的价值观、态度、规范、目标,由此内化于个体,形成自我。 幻灯片8 ●米德的自我理论强调了自我的社会生成性和对情境的能动反应性,对认识自我的产生和 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概化他人的思想很好解决了库利的“镜像自我”理论的困惑。 幻灯片9 二、精神分析关于自我的概念和理论 ●(一)弗洛伊德(S. Freud)的自我理论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精神分析理论创建者弗洛伊德提出了其关于自我的独特的概念。 他将自我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 ego)三个部分。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果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不能再被压抑,就会出现两个方面的结 果:一是出现精神疾病,一是人在痛苦的挣扎中实现人性的升华。 幻灯片10 ●埃里克森(E. H. Erikson, 1968)认为,人的一生要经历一系列自我同一性危机 (identity crisis),对于这些危机,人们会采取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面对,从而对自我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他提出,通过适当的方式度过危机,会促进自我成熟,建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性。 (二)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 幻灯片11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危机: ● 1.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婴儿期(0-18个月) ● 2. 自主对怀疑和羞愧童年期(18个月-4岁) ● 3. 主动感对内疚学前期(4-6岁) ● 4. 勤奋对自卑学龄期(6-12岁) ● 5.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青春期(12-18岁) ● 6. 亲密对孤离成年早期(18-30岁) ● 7. 产出对停滞中壮年期(30-50岁)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概念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一、健康概念的演进 (1)健康的生命观。 (2)健康的疾病观。 心理健康是衡量个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与行为模式的状态和水平。 心理健康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心理健康,仅指正常心理下的心理状态和水平。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不仅包括正常心理,还包括异常心理状态,是所有心理状态健康状况的统称。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世界卫生组织WH0的心理健康标准: 1.具有健康心理,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自尊、自爱、自信、且有自知自明。 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并能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受别人的欢迎和信任。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有理想和有事业上的追求。 (二)国外学者的心理健康标准介绍: 在国外曾对心理健康标准作出了定义的学者有: 马斯洛和迈特尔曼;奥尔波特;斯考特;弗罗姆等。 (三)国内学者的心理健康标准介绍: 在我国曾对心理健康标准作出了定义的学者有: 黄坚厚;严和锓;王效道;王极盛;王希永;李百珍;黄珉珉;郑日昌;林崇德;樊富珉;沃建中等。 四、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 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目前研究者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可以归类如下: 1、统计学标准。

2、社会规范标准。 3、主观经验标准。 4、生活适应标准。 5、心理成熟标准。 6、生理学标准。 在界定心理健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以下问题: 心理健康标准是多维的。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分为不同的等级,是一个从健康到不健康的连续体。 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回事。 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的、发展的概念。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结合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将心理健康的标准界定如下:(一)心理健康的总体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稳定乐观。 3、意志品质健全。 4、行为协调且适龄。 5、人际关系和谐。 6、人格完整独立。 (二)心理健康的基础性标准 1、有充分的个体安全感 2、有恰如其分的愉快感 3、有与事实相符的满意感 4、有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5、相对和谐稳定的个性 6、有把握事物的基本能力 7、有积极稳定的环境接触 8、有符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三)升华性心理健康标准

浅谈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塑造健全人格

浅谈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塑造健全人格 11111028004003 朱燕 一.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它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遗传,二是环境。二者交互作用,决定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遗传主要决定了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如气质的形成,包括兴奋性强弱、主动或被动、反应速度快慢、活动水平高低、反应强度等。环境因素则决定了人格的后天发展,如自我概念形成、态度和价值观念、道德感、人际关系特征、习惯等。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遗传只能为能力提供形成与发展的可能性,并不能预定或决定能力的发展方向。例如,人的手指长短是由遗传决定的,手指长为学弹钢琴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但这不能决定将来就一定能成为钢琴家,因为成为钢琴家还需要许多主客观条件。又如,个子矮的人不利于排球场上拦网,但如有较好的弹跳力,又灵活,就能补偿个子矮这一无法改变的先天素质条件而成为出色的拦网手。所以说,先天素质并不等于能力本身。同样的先天素质可能发展多种不同的能力,而良好的先天素质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品质的反映,人格健全的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积极乐观去改善环境,适应快节奏的生活,高效率地学习,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意向一致,行为符合社会群体要求。 一个人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如歌德小时候,歌德的父亲就对他进行有计划多方面的教育,经常带他参观城市建筑物,并讲解城市的历史,以培养他对美的欣赏和

健康素养测试题题库答案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测试 一、判断题(请在您认为正确的题目后的括号内划“√”,认为错误的划“×” )□A01. 预防流感最好的办法是服用抗生素(消炎药)。(×) □A02. 得了高血压病,只要按医生的要求用药就能控制血压,不用戒烟、限酒。(×) □A03.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也不能代替药品治病。(√) □A04. 输液疗效好、作用快,所以有病后要首先选择输液。(×) □A05. 国家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A06.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孕妇从事对本人和胎儿有危害的作业。(√) □A07. 水果和蔬菜的营养成份相近,可以用吃水果代替吃蔬菜。(×)□A08.正常人的体温在一天内可以上下波动,但是波动范围一般不会超过1℃。(√) □A09. 网络成瘾既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其心理健康。(√) □A10. 儿童青少年也可能发生抑郁症。(√) □A11. 食品标签上必须注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A12. 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加快衰老,还会诱发多种健康问题。(√) □A13. 居民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免费获得健康知识。(√) □A14. “久病成良医”,慢性病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调整治疗方案。(×)□A15. 健康体检发现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如没有症状,可以暂时不采取措施。(×)

二、单选题:(每题后面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正确答案,请在题型后填写正确选项。) □B01. 关于健康的概念,描述完整的是:(C ) A.健康就是体格强壮,没有疾病 B.健康就是心理素质好,体格强壮 C.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B02. 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需要:( C ) A.自己努力 B.国家政策支持 C.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 □B03. 通常情况下,献血者要到进行无偿献血。( B ) A.医院 B.血液中心(血站) 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B04. 乙肝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传染给他人?( B ) A.与病人或感染者一起工作、吃饭、游泳 B.可以通过性行为、输血、母婴传播 C.同病人或感染者说话、握手、拥抱 □B05. 关于自测血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自测血压对高血压诊断有参考价值 B.高血压患者定期自测血压,可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价治疗效果提供 依据 C.高血压患者只要自测血压稳定,就可以不用定期到门诊进行随访治疗了□B06. 关于吸烟危害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C ) A.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 B.吸烟可以导致多种慢性病 C.低焦油卷烟危害比普通卷烟小 □B07. 下列哪项不是癌症早期危险信号?( B ) A.身体出现异常肿块 B.不明原因便血 C.体重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