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机械效率说课稿

第3节机械效率说课稿
第3节机械效率说课稿

第 3 节机械效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本节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它既是前面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而机械效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

⑵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⑶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探究动滑轮的使用,认识和体会物理概念。

⑵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让学生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⑵知道提高效率的实际意义,从而增强节约能源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1. 重点:体会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其理解机械效率。体会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是建立机械效率的需要,而成为重点;机械效率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必然成为重点。

2. 难点:机械效率由于它涉及面广,内容抽象,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学生较难把握,从而形成难点。

(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通过活动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初识机械效率;第二课时,通过练习来加深本节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下面的教学设计是以第一课时为依据)

二、教法与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条件及其学生情况,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本节课就是根据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其实验能力的要求,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概念,教师讲解体会概念,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讨论来理解概念。具体的教学过程涉及的主要方法是:教师讲解法和举例讲述法,学生实验探究、自学讨论法等。

三、设计思路

1. 教学设计:本节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要利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又要考虑学生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来帮助思维的情况。因此本节课是以“再探动滑轮的活动” 为核心实验,利用各种不同的动滑轮,先让学生参与活动和讨论,来认识体会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再让学生利用数据进行计算,认识机械效率的公式应用;最后通过结果差异的原因分析,从而使学生知道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本节课有两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二是机械效率。对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突出方法是:先由学生从实验中体会感知,然后由教师讲解认识,接着通过实例分析来达到理解应用。而对机械效率是利用实例分析引入,教师强调说明和学生的计算、讨论的方法来突出其重点。

机械效率这个难点,针对它形成难点的原因,先让学生充分认识、理解相关的物理量、再借助实例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及其讨论分析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思维;初步理解机械效率,最后再由例题和练习来巩固对机械效率的认识,以达成理解应用机械效率的水平。

四、教学流程设计

1. 新课导入:教师直接引入:“现代的社会是效率的社会,处处都讲效率,我们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什么是机械效率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认识这个问题。”

2. 新课学习

⑴学生活动: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器材,将器材分为三类,区别就是所用的动滑轮。(较轻的塑料滑轮,较重的铁滑轮及转轴不灵活的塑料滑轮三大类),然后指导学生按教材中的要求完成活动“再探功滑轮”,并设计好表格,记录好数据。

⑵教师讲解:教师在学生完成活动和思考讨论“想一想”的基础上,借助实物说明使用机械的目的,解释什么是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⑶阅读体会:教师讲解完上述概念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来体会认识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⑷实例分析:利用教材P16图11-31的情景,有提水和捞桶这两个不同的目的。让学生分别分析它们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来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

⑸引导讲解:教师通过大家都知道的“捞桶时,希望桶中水少”的事实,使学生认识有用功占总功的份额越多,越是人们所希望的。从而引导入机械效率的问题。接着板书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使用公式的有关说明,使学生初步认识机械效率的概念。

⑹发现新疑:要求学生算一算上述活动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教师设计并出示下面数据记录表格。

教师巡视,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说明1和2, 3和4, 5和6,分别为三类动滑轮;1、3、5和2、4、6物重分别相同)让学生上报并填写记录表格。这时学生必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同样的实验,数据和结果不一样呢?

⑺讨论质疑:由于结果的差异必然引起学生的疑惑和好奇,这时再让学生相互交换触摸彼此的滑轮,教师要适时说明。教师还要引导分析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学生自然就可以解决了书中“议一议”的问题。

⑻教师点评:疏理学生回答,说明机械效率的现实意义。

3. 课堂小结:教师借助板书,再次强调本节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整体的把握。

4. 板书设计:

五、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 有用功:W有用=G?h

2. 总功:W、=F?S

3. 额外功:克服摩擦和机械自重所做的功。

4.W总=Wr用+W fe外

二、机械效率

1. 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 n =w有用/W总x 100%

n <1

3. 说明:机械效率无单位,常用百分数表示,

5.作业布置

1 .阅读教材,加深概念认识。

2. 尝试解决课后练习。

机械效率说课稿 获初中物理组技能大赛一等奖

《机械效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效率。这节课我主要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四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首先进入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当中的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机械效率的定义式及计算;3、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学习。《机械效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力与机械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机械效率是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知识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对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已经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初三学生也具备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心理方面思维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缺乏理性思维能力。活泼好动,对实验较感兴趣。很想自行探究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有待提高。(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且会计算。 难点:会通过实验,分析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为突出重点,我将采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三种功,以及让学生经历机械效率概念的形成过程的方法,让学生对枯燥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引 导总结的方式突破本节课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2)理解机械效率。知道η小于1。 (3)会用公式η=W有用/ W总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2)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以及理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初步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进行的轻松有效,教法是关键。而学生是教法的支撑点,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教法学法的选择。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打算用如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实验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斜面倾斜程度与机械效率的关系,培养学生实验

液压与气压传动

1 已知液压泵的额定压力和额定留量,不计管道内压力损失,说明图示各种工况 下液压泵出口处的工作压力值。 解:a)0p = b)0p = c)p p =? d)F p A = e)2m m T p V π= 2如图所示,A 为通流截面可变的节流阀,B 为溢流阀。溢流阀的调整压力是 P y ,如不计管道压力损失,试说明,在节流阀通流截面不断增大时,液压泵的出口压力怎样变化? 答:当阀A 流通截面小于某一值时,P 维持P y ,B 打开。 阀A 流通截面继续增大,增大到最大值时,P=0,B 不打开。 3试分析影响液压泵容积效率v η的因素。 答:容积效率表征容积容积损失的大小。 由1v t t q q q q η?= =- 可知:泄露量q ?越大,容积效率越小 而泄露量与泵的输出压力成正比,因而有 111v t n k k p q v η= =- 由此看出,泵的输出压力越高,泄露系数越大,泵 排量越小,转速越底,那么容积效率就越小。

1.泵的额定流量为100L/min,额定压力为2.5MPa,当转速为1450r/min时,机械效率为η m =0.9。由实验测得,当泵出口压力为零时,流量为106 L/min,压力为2.5 MPa时,流量为100.7 L/min,试求: ①泵的容积效率; ②如泵的转速下降到500r/min,在额定压力下工作时,计算泵的流量为多少? ③上述两种转速下泵的驱动功率。 解:①通常将零压力下泵的流量作为理想流量,则q t =106 L/min 由实验测得的压力为2.5 MPa时的流量100.7 L/min为实际流量,则 ηv=100.7 /106=0.95=95% ②泄漏流量Δq只于压力有关,由于压力没变所以则有 q t / =qn / /n=100.7×500/1450=34.7 L/min ③当n=1450r/min时, P=pq/(η v η m )=25×105×100.7×10-3/(60×0.95×0.9)=4.91kw 当n=500r/min时, P=pq/(η v η m )=25×105×34.7×10-3/(60×0.95×0.9)=1.69kw 2.设液压泵转速为950r/min,排量=168L/r,在额定压力29.5MPa和同样转速下,测得的实际流量为150L/min,额定工况下的总功率为0.87,试求: (1)泵的理论流量; (2)泵的容积效率; (3)泵的机械效率; (4)泵在额定工况下,所需电机驱动功率; (5)驱动泵的转速。 解:① q t =V p n=168×950=159.6 L/min ②η v =q/q t =150/159.6=93.98% ③η m =η/η v =0.87/0.9398=92.57% ④ P=p q/η =29.5×106×150×10-3/(60×0.87)=84.77kw ⑤因为η=p q/T ω

机械效率说课稿获初中物理组技能大赛一等奖

机械效率说课稿获初中物理组技能大赛一等奖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机械效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效率。这节课我主要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四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首先进入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当中的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机械效率的定义式及计算;3、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学习。《机械效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力与机械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机械效率是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知识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对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已经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初三学生也具备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心理方面思维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缺乏理性思维能力。活泼好动,对实验较感兴趣。很想自行探究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且会计算。 难点:会通过实验,分析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为突出重点,我将采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三种功,以及让学生经历机械效率概念的形成过程的方法,让学生对枯燥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引导总结的方式突破本节课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2)理解机械效率。知道η小于1。 (3)会用公式η=W 有用 / W 总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2)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以及理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初步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进行的轻松有效,教法是关键。而学生是教法的支撑点,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教法学法的选择。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打算用如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电动车机械效率专题

历年中考功率计算题复习经典(带答案) 1、油价在飞,电动自行车很可爱,既经济又健身.它可以电动骑行,亦可以脚踏骑行(如图所示).使用前,应先对车上的蓄电池充电.电动骑行时,蓄电池对车上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右下表是某品牌电动自行车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 最高车速≤ 45km/h 整车质量50kg 轮胎能承受的最大压强2×105Pa 蓄电池工作电压48V 一次充电储存电能0.9kW?h 电动机 额定电压48V 额定功率240W 电动机效率80% (1)电动自行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的工作电流是多大?(2)若该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100cm2,那么其所载人和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多少kg?(3)由表可知,电动机效率为80%,即消耗电能的80%用于电动机对外做有用功.若该电动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平均阻力为45N,则蓄电池充满一次电最多能连续行驶多远? 2、在某建筑工地上,为了搬运建筑材料,常采用如图所示简单机械.示意图中滑轮A与滑车连接,滑轮D 固定在地面塔架上.此滑轮组在1分钟内将质量为0.5吨的建筑材料匀速提升5米,若钢丝绳拉力为2200牛,所用的拉力由电动机提供,电动机效率为55%.(钢丝绳重和摩擦不计,g=10N/kg). 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如果提供动力的电动机在220V的电压下正常工作,求此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3、电动自行车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具有对环境污染小,节约能源等优点,是人们短途出行较喜爱交通工具之一.右图是某品牌电动车,它最大运行速度可达36Km/h,额定电压36V,电动机额定功率200W,最大输出电流10A,净重20Kg,最大载重量100Kg,电池容量“20Ah”. (1)电动自行车行驶时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能和少量的能. (2)若车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cm2,当电动车最大载重量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若质量为40Kg的小明骑着电动车在水平地面上行驶时,电机刚好以额定功率和最大车速行驶,摩擦

机械基础铰链四杆机构说课稿

平面铰链四杆机构 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平面铰链四杆机构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它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平面铰链四杆是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理论,所以在授课中要准确地把握它在各学科中承上启下的纽带作。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之一,现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首先来看教学分析,它共有4个部分: 一、教学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第四版《机械基础》中第七章的第3节。 整个第七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 而该章的第3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一共阐述了三大问题: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和曲柄存在的条件。本次说课中只对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两个问题进行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七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2、学情分析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又正处于叛逆心理较重的青春期。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说课稿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机械效率是在简单机械、 功和功率等基础 知识上构建起来的新概念, 既是前面这些知识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热机效 率等概念的基础。它和功率一样,也是反映机械做功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在 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建设高效率、低能耗的节约型社 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概念,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质。二、 学情分析 1、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功和功率等基础知识,这是本节 课认知的基础。 2、初中生的认知特点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来帮助思维。 3、初三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心里特点,在探究实验中,应培养他们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三、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机械效率,会用η= 总 有用W W ×100 %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测算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 (3)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 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2、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 (4)经历测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学习测算简单机械效率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目标) (5)通过学习效率的概念,增强节约意识,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四、教法与学法 1、本节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 2、难点:同一机械效率是可变的。 3、针对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探究实验的方法以及学生交流和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概念, 通过对具体做功 实例的分析,知道使用机械要做额外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来理解同一

机械其效率是可变的。4、课时分配:1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社会,时时处处都要讲求提高效率。请看下面的情景:多媒体展示实例:情景一 练习 某教师记录一位同学两次作业用时情况如下表:总时间(分) 找笔时间(分)找稿纸时间(分)实用时间(分)用时效率(%) 15 2 3 10 10 1 1 8 请根据图中的情景和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并说出你的理由。 (1).此同学有提高吗?(2).你赞成此同学的做法吗? 我们使用机械也要讲求效率。2、进入新课: (一)、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多媒体展示实例:情景二 人通过辘轳从井中打水请根据图中的情景回答以下问题,并说出你的理由(1)此过程中人是否做了功?(2)人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3)你认为哪些功起积极作用?哪些功是不得不做的?从而得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利用活动1,让学生对滑轮组提升重物和挖掘机挖掘泥土的实例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三个概念,并说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二)、讲解机械效率,得出公式。(1)定义:物理学规定有用功与总功的 比值叫机械效率(2)表达式:η= 总 有用W W ×100 %

汽车发动机原理2013习题与答案

发动机原理 复习题 第一章 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 [1]说明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功率的原因。 答:由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公式: 知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 [2] 为什么汽油机的压缩比不宜过高? 答:汽油机压缩比的增加受到结构强度、机械效率和燃烧条件的限制。 1ε增高将Pz 使急剧上升,对承载零件的强度要求更高,增加发动机的质量,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2ε增高导致运动摩擦副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及运动件惯性力的增大,从而导致机械效率下降 3ε增高导致压缩终点的压力和温度升高,易使汽油机产生不正常燃烧即爆震 [3]做出四冲程非增压柴油机理想循环和实际循环p-V 图,并标明各项损失。(见书第9页 图1-2) [4]何为指示指标?何为有效指标? 答:指示指标: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评价工作循环的质量。 有效指标:以曲轴上得到的净功率为基础,评价整机性能。 [5] 发动机机械损失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 发动机机械损由摩擦损失、驱动附件损失、泵气损失组成。 [6] 写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式,并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1、转速ηm 与n 似呈二次方关系,随n 增大而迅速下降 2、负荷 负荷↓时,发动机燃烧剧烈程度↓,平均指示压力↓;而由于转速不变,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基本保持不变。则由 ,机械效率下降 当发动机怠速运转时 ,机械效率=0 3、润滑油品质和冷却水温度 冷却水、润滑油温度通过润滑油粘度间接影响润滑效果。 [7] 试述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 机械损失的测试方法只有通过实际内燃机的试验来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倒拖法灭缸法、油耗线法和示功图法。 (1)倒拖法 步骤:1.让内燃机在给定工况下稳定运转,是冷却水和机油温度达到给定值; 2.切断燃油供应或停止点火,同时将电力测功器转换为电动机,以原给定速度倒拖内燃机空转,并 尽可能使冷却水、机油温度保持不变。此方法规定优先采用,且不能用于增压发动机。 (2)灭缸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多缸内燃机(非增压柴油机) 步骤:1.将内燃机调整到给定工矿稳定运转,测出其有效功率Pe 。 2.停止向一个气缸供油(或点火) 3.同理,依次使各缸熄火,测得熄火后内燃机的有效功率Pe2,Pe3……,由此可得整机的指示功率为: Pi=Pi1+Pi2+…=iPe-[Pe(1)+Pe(2)+…] (3)油耗线法:保证内燃机转速不变,逐渐改变柴油机供油齿条的位置,测出每小时耗油量GT 随负荷Pe 变化的关系,绘制成曲线,称为负荷特性曲线,由此测得机械损失,此方法只是用于柴油机。 (4)示功图法:根据示功图测算出机械损失。 [8] 试述过量空气系数、空燃比和分子变更系数的定义。 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 燃料实际提供的空气量L 与理论上所需要的空气量Lo 之比称为过量空气系数。 )1()1(1111-+--?-=-ρλλρλεηk k k t ↓↓-=i m m p p 1ηi m i m i e i e m p p N N p p N N -=-===11η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完整版

汽车用材料概述 一、概述 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而这些零部件又是由几百个品种、上千个规格的材料加工制成的,可以说材料是汽车的基础。 用于生产汽车的材料种类很多:有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据统计, 近几年生产的一辆普通轿车,其主要材料的重量构成比大致为:钢铁65%~70%、有色金属10%~15%、非金属材料20%左右。 各种新型材料,如轻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技术合成材料等越来越多的用于现代汽车 二、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性能 黑色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材料 三、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四、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指金属材料在各种物理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和抵抗各种化学介质侵蚀的能力 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 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 导电性:传导电流的能力 热膨胀性:受热时体积增大的能力 熔点: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 磁性:金属材料能导磁的性能称为磁性 抗腐蚀性:金属在常温下抵御同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遭破坏的能力 抗氧化性:金属在高温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五、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是指金属材料在各种载荷(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抵抗能力 机械性能指标: 强度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常用强度指标是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塑性 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最大能力 常用塑性值的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硬度 金属材料在抵抗比它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即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常用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冲击韧性 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疲劳强度 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并导致断裂称为疲劳断裂 在无数次(钢铁约为106~107)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产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 疲劳强度值通过疲劳试验测定 当金属材料的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7次时,零件仍不断裂,此时的最大应力可作为疲劳强度。某些高强度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8次时的最大应力作为它们的疲劳强度 六、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铸造性能:铸造性能是指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冷却凝固过程中收缩偏析的大小(金属凝固后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及对气体的排除和吸收等性能 压力加工性能:压力加工性能是指金属在冷、热状态下,进行压力加工时,产生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塑性越大,变形抗力越小,压力加工性能越好 焊接性能:焊接性能是指两块金属材料在局部加热到熔融状态下,能够牢固地焊合在一起的性能 焊接性好,易于用一般方法和工艺施焊,焊时不易形成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焊处强度能与原材料相近 切削加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是指金属材料被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热处理性能:热处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适应各种热处理工艺的能力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接下来我就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等八个方面阐述一下我这节课的教学构想: 第一是说教材: 《机械效率》是人教版第十五章第二节,之前讲述了功,之后有功率,机械能,介于力和能量板块之间,是中考考点内容。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它既是前面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它对学生学习和理解热机的效率、炉子的效率、太阳能热水器、电动自行车等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等起积极作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高机械效率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说学生: 近几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界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前提是对学生的学习有所了解,在讲述这节课之前我对学生有以下几点了解: 1、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经验和方法; 2、学生对杠杆、滑轮、斜面等机械有一定的认识; 3、学生可能把机械效率高低、做功的多少、省力等问题混

淆; 4、学生同时对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总功,没办法确定,特别是对有用功的容易误解。 第三是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改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对此,我这节课的三维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②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会用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④知道我们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方向,而不是为了省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索使用机械能不能省功; ②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③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115机械效率(1)导学案-江苏省高邮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5机械效率(1)导学案 【教学时间】【教者】【个人复备】 【学习目标】 1.通过“再探动滑轮”,知道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公式,会计算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会计算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本章开头我们讲到,人们常常会使用机械来协助完成任务;比如要把木 料拉上五楼,为了省力可以使用动滑轮;那么,使用动滑轮做的功与不 使用时的相同吗? 二、互动突破: (一)活动11.5 再探动滑轮 活动一:探究“手拉绳子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钩码做的功之间 的关系”如图所示,用手通过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方 向拉一个动滑轮,使挂在它下面重为G的钩码缓缓上 升. 1.分别测出绳受到的拉力F、手移动的距离S、钩码所受 的重力G和钩码上升的高度h; 2.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 3.在下面空白处设计好实验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实验分析:手拉绳做的功和动滑轮对钩码所做的功相等吗?哪个大?找一找其中的 原因,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二)认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 1.上述实验中哪部分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哪部分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 不得不做的?哪部分功是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1)有用功(W有用): (2)额外功(W额外): (3)总功(W总): (4)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三者之间的关系: 2.与同学讨论一下,把重为G的物体沿长为s的 斜面拉至高为h的位置,在斜面的使用中(如图),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分别指的是哪部分功? 3.在物理学中,我们将叫做机械效率,用字母 表示.其表达式为.你认为机械效率(有/没有)单位, 它 (会/不会)达到或超过1,某机械的机械效率为70%,它表示物理意义是什么?请你算一算“再探动滑轮”实验中,各次提升动滑轮时的机械效率分别是多少? 三、小结: 1.几个基本概念: 有用功W有用:将重物提升一定高度所做的功 额外功W额外:克服摩擦力和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 总功W总:手的拉力对动滑轮做的功 三者之间的关系:W总 =W有用+W额外 2.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η) 3.关于η: ①η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机械基础说课稿

“轴系零部件”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轴的结构分析”,这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机械基础》这门课是机械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各学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它为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了基础理论,对生产实践也有着指导作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之一,学生掌握好了这节内容,将对利于他们的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工作中的技术创新。为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准备了相关教具、挂图及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等,把枯燥的授课内容以形式活泼、互动性好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对这节课分别进行阐述。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教材采用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钟丽萍老师主编的《机械基础》一书。第九章讲的是应用最广的一类零部件——轴系零部件,该章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分析零部件的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各类机械及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轴的结构分析””是《机械基础》这门课中的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节主要阐述了三方面内容:轴上零件的固定、轴的结构及轴的结构工艺性。 2、教材内容的处理 所用教材的内容优点是知识覆盖面广,但系统及重点内容深度相对较浅。不利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本节教材中,虽然把各种轴上零件的固定方式都分别进行了介绍,但对轴的实际应用结构介绍的过少。因此,在授课中增加了介绍减速器的结构和轴的装配结构练习。 ◆教学对象分析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该课授课对象是机械专业高级工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构件的受力分析、机械工程材料基础、齿轮传动、联接等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轴的结构; 理解:轴的结构工艺性要求; 掌握:轴的结构安排和轴上零件的轴向与周向固定。 1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五节《机械效率》,下面我将从站在课程角度说教材、结合学情说教学目标、结合情境创设说教学方法和手段、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站在课程角度说教材 《机械效率》这节课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而机械效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结合学情说教学目标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的学习中已对“功”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结合本章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计算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的能力;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意识。 (三)重难点 重点:通过再探动滑轮的活动体会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理解机械效率。 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三、结合情境创设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具体的教学过程涉及的主要方法是:在探究动滑轮的活动过程当中利用到了学生实验探究、自学讨论法等;在讲解、举例说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理解机械效率的时候用到了教师讲解法和举例讲述法。 四、依据理念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是课堂小练,温习旧知(2分钟) 老师提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什么?如果我们要求做功的多少?要知道哪些量?学生总结归纳(既是复习前面的知识又为后面的学习构构建了知识的平台)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五节《机械效率》,下面我将从站在课程角度说教材、结合学情说教学目标、结合情境创设说教学方法和手段、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一、站在课程角度说教材 《机械效率》这节课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而机械效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结合学情说教学目标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的学习中已对“功”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结合本章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 三个

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计算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的能力;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意识。 (三)重难点 重点:通过再探动滑轮的活动体会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理解机械效率。 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三、结合情境创设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具体的教学过程涉及的主要方法是:在探究动滑轮的活动过程当中利用到了学生实验探究、自学讨论法等;在讲解、举例说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理解机械效率的时候用到了教师讲解法和举例讲述法。

最新机械专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年×月我从××××大学硕士毕业,所学专业为×××。毕业后至今,我在××××××任教,任教学科为《矿山机械维修与安装》。接下来我开始说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检修的一般工艺过程》。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机械检修的一般工艺过程》是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矿山机械维修与安装》专业课教材中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该节系统讲解了机械设备从接受检修开始到检修任务完成的具体步骤及一系列详细的作业。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零件的修理方法》,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接下来学生还要学习轴类零件、轴承等的修理与装配知识。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目标,结合本课题,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掌握机械设备检修工艺所包含的主要步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机械设备检修工艺所包含的主要步骤,以及每一步骤中所需做的详细作业;难点:如何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 三、说教学方法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演示法、讲授法和集体讨论法,充分体现了多种方法相结合。 首先,采用多媒体演示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检修过程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运用讲授法对机械检修工艺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精讲,抓住关键点用点拨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采用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机械基础带传动说课稿

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2015年 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初赛 说课稿 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 参赛章节:项目八课题一 参赛课题:《带传动》 授课班级:2015春汽车美容班 参赛教师:郝维 送选单位:机电专业部 教研组:机械教研组 我说课的内容是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汽车机械基础》项目八课题一的内容“带传动”。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说明这堂课的设计。 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是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岗位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培训理念,建立了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遵循这样的一个指导思想,在讲带传动这一节的内容时,我会把理论知识和生活中带传动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带传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体现了职业教育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并提供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 教材分析 本堂课的内容是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汽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项目八课题一的内容。全书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能力应用为核心,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紧密联系生产、教学实际适应汽车运输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而在前面一堂课中,已经学习了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让学生对机械传动机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为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带传动的内容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而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填补了学生在远距离传动机构知识方面的空白,也为后面学习链传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讲好一堂课,除了要熟悉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外,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实现教学目标。而结合我们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出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可能相对比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欠缺,但他们的动手能力能强,好奇心也强,喜欢尝试和探索。其次,学生最关注的应该是以后的就业问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倾向于学习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知识,能让自己有一技之长,对未来的工作有所帮助。最右,在学习本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对机械传动机构有了个基础性的认识,具备了学习带传动的能力。基于上述所说的学生的特点,我会在本堂课中,把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多给出几组实例,多给学生思考、练习的机会,使教学内容更加的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生产现场的156种浪费

生产现场的浪费 一、时间的浪费 1. 缺乏适当的计划,使人员在换规格时产生等待,或停工待料 2. 班长未能彻底了解其所接受之命令与指示 3. 缺乏对全天工作内容的认识 4. 对班长的命令或指示不清楚 5. 未能确实督导工具、材料、小装置等应放置于一定之处所 6. 不应加班的工作,造成加班 7. 未检视每一工作是否供给合适的工具与装配 8. 放任员工故意逃避他们能作的工作 9. 需要的人员不足 10. 保有太多冗员 11. 拙于填写报告及各种申请表格 12. 纵容员工养成聊天、擅离工作岗位、浪费时间之坏习惯 13. 疏于查问与改正员工临时旷职及请假的原因 14. 未要求员工准时开始工作,松于监督 15. 拖延决策 16. 班长本身不必要的请假与迟到或不守时 17. 迟交报告 18. 需要修理时未立即请查原因 19. 工作中不必要的谈话与查问 20. 班长不能适当的安排自己的工作与时间 二、创意的浪费-质量 21. 未能倾听员工的建议 22. 未能鼓励员工多提建议 23. 在各种问题上不能广听员工的意见 24. 不能广泛的研讯本身工作与业务之有关方法 25. 未询问新进人员过去之工作经验,以获取有益的意见 26. 未充分向其它部门(如技术对接细节、商务对接区域额外要求等)请教 27. 未考虑或指定适当人员处理所有有用的提案 28. 未能从会议中获取有益的意见 29. 管理机能不好 三、材料与供应品的浪费 30. 督导不良,造成材料的浪费 31. 对新人指导不够 32. 指派新工作时未充分指导 33. 蓝图或草图破损、难懂、看错、标准未及时更正、或自作主张 34. 机械故障或未调整好 35. 未对每一工序检查材料使用情形,(标准与差异分析)

《机械基础》教案(全套)

使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根据运动副中两构接触形式不同,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 1.低副:低副是指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按两构件的相对运动情况,可分为: (1)转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转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2)移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移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3)螺旋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定关系的转动和移动的复合运动。丝杠与螺母组成的运动副。

2.高副:高副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二、自由度 —个作空间运动的构件具有六个独立的运动,即沿X 、Y 、Z 轴的移动和绕 X 、 Y 、Z 轴的转动,构件的这种独立的运动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可以产生三个独立运动,即沿X 、Y 、Z 轴的移 动及绕A 点(极点)的转动,所以具有三个自由度。 当两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组成运动副之后,由于受到约束,相应的自由度也随之减少。 沿一轴方向的移动和在平面内两个转动自由度,保留了沿另—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高副则只约束了沿接触处公法线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绕接触处的转动和沿接触处共切线方向移动的两个自由度。 所以在平面机构中,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两个自由度。 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一个自由度。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在于:撇开与机构运动无关的外部形态,把握机构运动性质的内在联系,揭示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机构的相对运动只与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及某些尺寸有关,而与构件的横截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 用线条表示构件,用简单符号表示运动副的类型,按一定比例确定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及与运动有关的尺寸,这种简明表示机构各构件运动关系的图形称机构运动简图。 只表示机构的结构及运动情况,不严格按比例绘制的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当中的第二节,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学习,《机械效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也可以说是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 教材内容: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②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实验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计算。 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对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已经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也了解了功的原理,在此基础上他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的思维还明显依赖于直观形象的材料,缺乏理性思维的能力,所以应该尽量为他们创设直接简单的问题情境,启发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实验法、创设情境法、分析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大概用4分钟时间) 演示实验:通过让学生思考前后两次拉同样重的勾码到相同的高度,手做功为什么不相同?学生猜想之后揭开谜底:一个是用手做功,而另一个是用机械(动滑轮)做功。通过用机械可以省力但不省功,设疑:用机械做功的效率怎么样?从而引入今天学习的课题。 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是既回顾了机械可以省力、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功的原理,又为这节课的新课内容教学奠定基础。同时可以激发学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稿(原)

一、课程的性质、作用和目标 1.课程的性质、作用 根据教育部16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能力为宗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和办学特色确定《机械设计基础》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性质与作用。 我校数控技术专业每届有170人左右学生,就业领域主要面向制造业。其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相近就业岗位(群)是生产管理等。机械设计基础是数控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职业基础课,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上述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职业基础课程为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成型工艺,并进行了金工实习,后续课程有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等职业技术课程。对学生完成整个专业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生获得职业基础能力的桥梁与纽带。 2.课程目标 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与通用零件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使用、维护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备选用、维护和改造简单传动装置及零部件的初步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与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1)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常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的初步能力。 (4)学会查用图表、标准、规范和手册等技术资料。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改造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初步能力。 3.设计课程目标的依据 (1)教材特点 根据教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历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选定的文字教材是: 《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陈立德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该书依据高职高专教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吸取第二版在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修订而成的。教材突出使用性与针对性,培养工程实践能力,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对学生加深课程内容的认识、自主学习、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完整性。 主要参考书: 1.《机械设计基础》黄劲枝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机械设计基础》丘季清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本课程与实践的关系(放在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实际工作,参与设备的论证、预研制、改造或维修的工作,也难免做设计一类的工作,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运动机构或各种通用零、部件,课程的学习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课时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