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十一片剂的制备

试验十一片剂的制备
试验十一片剂的制备

实验十一 片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片剂的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的设计。

2.掌握片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和质量的检查的操作方法。

3.熟息片剂溶出度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4.了解压片机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提要

片剂是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它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制片的方法有制颗粒压片、结晶直接压片和粉末直接压片等。制颗粒的方法又分为干法和湿法。现将常用的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介绍如下。

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

主药 混合均匀 加润湿剂 辅料(填充剂或吸收剂、崩解剂) 或粘合剂

过筛 干燥 整粒 加润滑剂

(外加崩解剂)

片剂制剂处方所用辅料的种类、数量,以及整个流程中各工序都直接影响片剂的质量。主药和辅料必须符合规格要求,设计片剂处方和制剂工艺时,首先应掌握主药的理化性质,特别是主药为难溶性药物时,所选用辅料的种类和用量应能保证成品溶出度符合要求。 制颗粒是制片的关键。湿法制粒,欲制好颗粒,首先必须根据主药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黏合剂或润湿剂,制软材时要控制黏合剂或润湿剂的浓度或用量。过筛制得的颗粒一般要求较完整,可有一部分小的颗粒。如果太松或太硬,都不能符合压片的颗粒要求,可能会导致松片或溶出度不符合规定。

颗粒大小根据片剂大小由筛网孔径来控制,一般大片((0.3~0.5g )选用14~16目,小片((0.3g 以下)选用18~20目筛制粒。颗粒一般宜细而圆整。干燥、整粒过程,将已制备好的湿粒应尽快通风干燥,温度控制在40~60℃。干燥后的颗粒常粘连结团,需再进行过筛整粒。整粒筛目孔径与制粒时相同或略小。整粒后加入润滑剂混合均匀,计算片重后压片。

冲模直径的选择:一般片重为0.5g 左右的片剂,选用12mm 冲模,0.4g 左右,选用10mm 混合粉料

湿颗粒 软材 干颗粒(测定含量、水份) 压片

冲模;0.3g左右,选用8mm冲模;0.1~0.2g,选用6mm冲模,0.lg以下,选用小5~5.5mm 冲模。根据药物密度不同,再进行适当调整。

制成的片剂需要按照药典规定的片剂质量标准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除片剂外观应

完整光洁、色泽均匀,且有适当的硬度外,必须检查重量差异和崩解时限。有的片剂药典

还规定检查溶出度和含量均匀度,并明确凡检查溶出度的片剂,不再检查崩解时限,凡检

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三、实验内容

1.感冒片

【处方】板蓝根250g 粉料30g 膏料220g

野菊花125g 50g 75g

土牛膝125g 125g

贯众125g 125g

氯苯那敏125mg 125mg

滑石粉适量

【制法】

(1)粉料取板蓝根40g、野菊花70g,粉碎过六号筛,分别取板蓝根粉30g、野菊花粉50g,备用。

(2)膏料去膏料药物,煎煮两次,第一次加6倍量水,煎煮30min,第二次加4倍水,煎煮30min,合并煎液,浓缩至200ml。

(3)醇沉加乙醇适量,使含醇量达70%,冷藏24h。吸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70g。

(4)制颗粒将粉料混合均匀,加入清膏混合制软材,制颗粒(14目筛),60-80度干

燥。

(5)压片加入干颗粒重量3%的滑石粉,用14目筛整粒,压片,片重0.35-0.40g。

(5)质量检查片重差异、崩解时限、硬度检查。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2.盐酸小檗碱片(黄连素片)处方与制剂工艺设计

(1)设计要求

盐酸小檗碱10g,淀粉适量,硬酯酸镁或滑石粉适量,要求共制成100片。

(2)处方前工作

查阅文献掌握盐酸小檗碱和辅料的理化特性。

(3)处方与制剂工艺的设计。

根据盐酸小檗碱的理化性质和设计要求中所提供的辅料,设计不同的配方,压制硬度相同的盐酸小檗碱片。

以半成品颗粒的流动性和片剂中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为考察指标,优选盐酸小檗碱片的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

(4)根据所拟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制备盐酸小檗碱片,进行质量检查以验证处方和工艺的可行性。

2.片剂质量检查

(1)片剂重量差异限度,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如下:

片剂的平均重重量差异限度

0.3g以下±7.5%

0.3g或0.3g以上±5.0%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总量并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片的重量,每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一片超过

重量差异限度的一倍。

(2)溶出度检查

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X C第一法),以水l0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20转,依法操作,经45分钟时,取溶液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适量,加水稀释制成每l ml中约含5μg的溶液,摇匀,照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WA),在263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20H18CINO2·2H2O的吸收系数()为724计算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70%,应符合规定。

3.盐酸小檗碱片的制备工艺

除列出【处方】、【制法】,还应将【用途】、【用法与用量】依次列出。

四、思考题

1.为什么要以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为考察指标优选盐酸小檗碱片的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

2.湿颗粒法压片制颗粒的方法有哪几种?本实验采用的是哪一种?根据实验谈谈制颗粒的体会。

3.对颗粒的质量有哪些要求?颗粒的质量对片剂的质量有哪些影响?

4.哪些种类的制剂需检查溶出度?

片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药剂学实验指导老师:__韩旻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片剂的制备实验类型:____时间: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片剂的不同制备工艺(湿法制粒压片法) 2.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 3.熟悉片剂的处方,工艺及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对片剂质量的影响 4.熟悉单冲压片机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片剂试纸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他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片剂的制备方法主要由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和直接压片法。 制备片剂用的主药及辅料一般要经粉碎,过筛,混合操作。当主药为难容性药物时,必须有足够的细度以保证混合均匀及溶出度符合要求。若药物量少,与辅料量相差悬殊时,可用等体积递增配研发混合,一般可混合均匀,若其含量波动仍然较大,可采溶剂分散法,即将量小的药物先溶于适宜的溶剂中再与其他成分混合,通常可以混合均匀。 湿颗粒的制造是制片的关键。首先必须根据主要的性质选好湿润剂或粘合剂。制软材时要控制好湿润剂或粘合剂的用量,使软材达到“握之成团,触之即散”。颗粒大小一般根据片剂大小由筛网孔径来控制,一般大片选用14-16,小片18-20目筛制粒。治好的湿颗粒应根据主要和辅料的性质于适宜的温度(50-60)尽快通风干燥。干燥完毕整粒。整粒后加入润滑剂,崩解剂等辅料,混匀,计算片重后即可压片。该实验计算出的片重为。 三、实验步骤 1.实验材料与设备 材料:对乙酰氨基酚,淀粉,微晶纤维素,淀粉浆糊(8%),硬脂酸镁 器材:普通天平,分析天平,量筒,研钵,药筛,鼓风干燥箱,硬度计,单冲压片机,脆碎度检测仪,崩解检测仪。 2.【处方】 对乙酰氨基酚 淀粉 微晶纤维素 淀粉浆糊(8%)适量 硬脂酸镁 【操作】取对乙酰氨基酚过80目筛,淀粉过120目筛,按处方量称取后,家微晶纤维素混匀,混合物过80目筛。滴加适量的8%淀粉浆糊与药物混合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55℃干燥。干颗粒加硬脂酸镁混匀过16目筛。用单冲压片机压片,每篇,测硬度。 3.质量检测 片中差异:取20片精密称总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隔片的重量,每片的重量与平均重量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一片超出限度一倍。 脆碎度:片重小于650

实验八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实验八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片剂制备,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过程。 2.掌握单冲压片机的使用方法及片剂质量的检查方法。 3.考察压片力及崩解剂等对片剂的硬度及崩解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片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剂型之一。片剂的制备方法有制颗粒压片(分为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粉末直接压片和结晶直接压片。其中,湿法制粒压片最为常见,现将传统湿法制粒压片的生产工艺过程介绍如下: 和过筛等处理,方可投料生产。为了保证药物和辅料的混合均匀性以及适宜的溶出速度,药物的结晶须粉碎成细粉,一般要求粉末细度在100目以上。向已混匀的粉料中加入适量的粘合剂或润湿剂、崩解剂,用手工或混合机混合均匀制软材,软材的干湿程度应适宜,除用微机自动控制外,也可凭经验掌握,即以“握之成团,轻压即散”为度。软材可通过适宜的筛网制成均匀的颗粒。过筛制得的颗粒一般要求较完整,如果颗粒中含细粉过多,说明粘合剂用量过少,若呈线条状,则说明粘合剂用量过多。这两种情况制成的颗粒烘干后,往往出现太松或太硬的现象,都不符合压片对颗粒的要求。制好的湿颗粒应尽快干燥,干燥的温度由物料的性质而定,一般为50~60℃,对湿热稳定者,干燥温度可适当提高。湿颗粒干燥后,需过筛整粒以便将粘结成块的颗粒散开,同时加入润滑剂和需外加法加入的崩解剂并与颗粒混匀。整粒用筛的孔径与制粒时所用筛孔相同或略小。压片前必须对干颗粒及粉末的混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然后根据颗粒所含主药的量计算片重。 根据片重选择筛目与冲膜直径,其之间的常用关系可参考下表。根据药物密度不同,可进行适当调整。 表1 片重、筛目与冲模直径 筛号(目) 片重冲模直径 (mg)湿粒干粒(mm) 50 18 16-20 5-5.5 100 16 14-20 6-6.5 150 16 14-20 7-8 200 14 12-16 8-8.5 300 12 10-16 9-10.5

片剂溶出度实验报告数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片剂溶出度实验报告数据 篇一:片剂溶出度的测定 片剂溶出度的测定 转篮法 1.仪器装置 中国药典收录的转篮法装置如图10—11所示。 (1)转篮分篮体与篮轴两部分,均为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篮体A由不锈钢丝网(丝径为0.254mm,孔径0.425mm)焊接而成,呈圆柱形,内径为20.2±0.1mm,上下两端都有金属边缘。篮轴b的直径为9.4~10.1mm,轴的末端连一金属片,作为转篮的盖;盖上有通气孔(孔径 2.omm);盖边系两层,上层外径与转篮外径同,下层直径与转篮内径同;盖上的三个弹簧片与中心呈120o。转篮旋转时摆动幅度不得超过±1.omm。 (2)操作容器为1000ml的圆底烧杯,内径为98~106mm,高160~175mm,烧杯上有一有机玻璃盖,盖上有2孔,中心孔为篮轴的位置,另一孔供取样或测温度用。为使操作容器

保持恒温,应外套水浴,水浴的温度应能使容器内溶剂的温度保持在37±0.5℃。转篮底部离烧杯底部的距离为25±2mm。 (3)电动机与篮轴相连,转速可任意调节在每分钟50~200转,稳速误差不超过±4%。运动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不得晃动或振动。 (4)仪器应装有6套操作装置,可一次测定6份供试品。取样点位置应在转篮上端距液面中间,离烧杯壁lomm处。 (5)转篮防腐涂料不得在测定用溶剂中溶蚀。 2.测定法 除另有规定外,量取经脱气处理的溶剂900ml,注人每 个操作容器内,加温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o.5℃,调整转 速使其稳定。取供试品6片(个),分别投入6个转篮内,将转篮降入容器中,立即开始计时,除另有规定外,至45min 时,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0.8/μm微孔滤 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s内完成。取续滤液,照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每片(个)的溶出量。 第三节溶出度测定法-page2 3.结果判断 6片(个)中每片(个)的溶出量,按标示含量计算,均应 不低于规定限度(Q)。如6片(个)中仅有1~2片(个)低于规定限度,但不低于Q-10%(百分数均依标示量为基数),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时,仍可判为符合规定。如6片

片剂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

片剂生产调研表 秦好华 片剂:系指药物、农药和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 片剂组成:原药、填料、吸附剂、黏结剂、润滑剂、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香料、色料等组成。(黑色字体为主要添加料) 先将物料粉碎、造粒,干燥,再用压片机制成片状,也有的不需造粒和干燥,直接压成片剂。 优点 一、通常片剂的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较丸剂好 二、剂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 三、质量稳定,片剂为干燥固体,且某些易氧化变质及易潮解的药物可借包衣加以保护,光线、空气、水分等对其影响较小 四、服用、携带、运输等较方便;⑤机械化生产,产量大,成本低,卫生标准容易达到。 缺点 一、片剂中需加入若干赋形剂,并经过压缩成型,溶出速度较散剂及胶囊剂慢,有时影响其生物利用度 二、儿童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三、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较久时含量下降。 要求:含量准确 重量差异小 崩解时间或者溶出度符合规定 硬度适当 外观美 色泽好 符合卫生检查标准 在规定贮藏期性质稳定等。 剂量准确,理化性质稳定、贮存期较长,使用、运输和携带方便、价格低、产量高 有关规定: 一、原料药与辅料混合均匀。含药量小或含毒、剧药物的片剂,应采用适宜方法使药物分散均匀。 二、凡属挥发性或对光、热不稳定的药物,在制片过程中应遮光、避热,以避免成分损失或失效。

三、压片前的物料或颗粒应控制水分,以适应制片工艺的需要,防止片剂在贮存期间发霉、变质。 四、含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等根据需要可加入矫味剂、芳香剂和着色剂等附加剂。 五、为增加稳定性、掩盖药物不良臭味、改善片剂外观等,可对片剂进行包衣。 六、片剂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有适宜的硬度和耐磨性,除另有规定外,对于非包衣片,应符合片剂脆碎度检查法的要求,防止包装、运输过程中发生磨损或破碎。 七、片剂的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微生物限度等应符合要求。必要时,薄膜包衣片剂应检查残留溶剂。 八、除另有规定外,片剂应密封贮存。 市面部分片剂制品: 健胃消食片:成分:太子参、陈皮、山药、炒麦芽、山楂。辅料:蔗糖、糊精浆、硬脂酸镁、山楂香精、淡黄色欧巴代。 金嗓子喉片:蔗糖淀粉糖浆青果金银花薄荷脑桉叶油罗汉果桔红八角茴香油香蕉香精适量 西瓜霜:西瓜霜、冰片、薄荷素油、薄荷脑。辅料为糊精、蔗糖、枸橼酸、硬脂酸镁、滑石粉、食用色素、桔子香精、二氧化硅。 同仁堂警醒片: L-谷氨酰胺、牛磺酸、维生素C、L-肉碱酒石酸盐、葡萄糖酸锌、碳酸镁、维生素B1、葡萄糖、硬脂酸镁 草珊瑚含片:肿节风浸膏,薄荷脑,薄荷素油,辅料为山梨醇,硬脂酸镁, VC含片:主要原料:维生素C、山梨醇、硬脂酸镁、食用香精、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主要原料:维生素C、山梨糖醇、木糖醇、黄原胶、糊精、食用香精 维仕咀嚼片:沙棘果汁、菊花、桑叶、β-胡萝卜素、牛磺酸、辅料:淀粉、蔗糖、糊精、硬脂酸镁

复方碳酸氢钠片剂的制备

复方碳酸氢钠片剂的制备 [适用对象] 药物制剂专业 [实验学时] 10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过程和技术。 2、初步学会单冲压片机的调试,能正确使用单冲压片机。 3、会分析片剂处方的组成和各种辅料在压片过程中的作用。 4、熟悉片剂重量差异、崩解时限、硬度和脆碎度的检查方法。 二、实验原理 依据湿法制粒压片工艺要求,其制备过程为: 处方拟定----物料准备与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制湿颗粒----干燥---整粒----压片前处理----压片---质检---包装 三、仪器设备 单冲压片机、烘箱、搪瓷盘、不锈钢筛网(40目,80目)、尼龙筛网(16目,18目,20目)、冲头、乳钵。 四、相关知识点 压片过程的三大要素是流动性、压缩成型性和润滑性。片剂的制备工艺分为制粒压片工艺与直接压片工艺。制粒的目的主要是改善物料的流动性和压缩成型性,湿法制粒压片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运用挤出湿法制粒技术,将药物制成颗粒干燥后压片。 五、实验步骤 原辅料处理 取碳酸氢钠置乳钵中研磨,过80目筛备用。 制湿粒 1、10%淀粉浆制备 称取淀粉5克,加入纯化水45克,水浴加热搅拌至糊化,冷却,备用。 2、软材制备 分次加入淀粉浆适量至碳酸氢钠乳钵中研匀使成软材。 湿颗粒制备 将软材于16~18目筛上,用手掌轻压过筛使成湿颗粒。 干燥 将湿颗粒置烘箱中,60℃以下烘干,控制含水量。 整粒 干燥后颗粒称重,经18~20目过筛整粒,用适量细粒与薄荷油拌和均匀、吸收,再与全量颗粒拌匀,加入4%干淀粉和0.5%硬脂酸镁,密置容器中放置后待压片。 压片 1、颗粒含量的测定。 2、片重计算。 3、压片机调试。 4、压片。 质量检查 1、外观。 2、含量测定。

片剂制备实验报告doc

片剂制备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报告2:片剂的制备及质量考察 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二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与干法制粒压片法的制备工艺 2. 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硬度、崩解时限、脆碎度、片重差异等) 3. 熟悉单冲压片机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实验内容 (1)单冲压片机的使用 实验1:单冲压片机的安装与拆卸 了解单冲压片机的原理,结构,装、卸方法及使用中注意事项。(2)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片剂 实验2:维生素C片剂的制备 以维生素C、淀粉、糊精、柠檬酸、硬脂酸镁等为原料,通过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维生素C片剂。(3)片剂的质量检查 实验3:检查自制维生素C片剂质量 使用硬度计、脆碎度测定仪、崩解时限测定仪等对自制维生素的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片重差异等进行检查。 2. 实验原理 (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工

艺流程,常用辅料及其特性,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药典规定的片剂的质量检查项目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 1. 实验材料:维生素C、淀粉、糊精、柠檬酸、乙醇、硬脂酸镁等。 2. 设备与仪器:单冲压片机、硬度计、脆碎度测定仪、崩解时限测定仪、天平、尼龙筛(20目、100目),吹风机、搪瓷托盘、烘箱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 (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简述维生素C片剂制备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分析产生原因,说明解决方法。 2.将所制维生素C片剂的质量考察结果填写于以下表格中,对其质量进行评估,对所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说明解决方法。 表1 外观、硬度、抗张强度 表2 崩解时间 崩解时间 (min) 表3 片重差异 表4 片剂脆碎度的测定结果试验前重量(g) 试验后重

片剂制备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片剂 随着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的广泛使用中药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治病良药。但是,中药片剂在生产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现对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一综述。 1 生产工艺 糖衣片的常规打光方法是在闷锅结束后,打蜡粉加入片子中(每万片用量3~5g),开动糖衣锅打光,一般需15min完成。但生产时,常因一些因素掌握不好而导致打光困难,甚至被迫停止。报道可改用“布袋-糖衣锅”法打光,该法只需5~10min,且应用广泛。生产复方冬凌草含片,老工艺是将冬凌草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到稠膏状后,直接与其他浸膏混合置烘箱中高温烘干,新工艺将提取液经减压浓缩至稠膏状后,溶解在乙醇中,制粒前喷入干粉中,制粒后在鼓风机中低温烘干。通过对比发现,采用新工艺制得的含片中冬凌草甲素含量比老工艺制得者高,临床疗效更显著。 2 崩解 片剂崩解迟缓是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报道片剂崩解迟缓主要是受主药!赋形剂和生产过程的影响[3]"最佳解决办法是:加入崩解作用较强的崩解剂,如2%~5%羟甲基淀粉钠;在保证片剂成品质量的前提下,可按一定比例与崩解良好的颗粒混合均匀压片;先加入一定量的崩解剂,然后再与崩解良好的颗粒混合"另外,改进制粒方法也可改善片剂的崩解性能,如紫花杜鹃片(浸膏在颗粒中占80%)分别用混合机与喷雾制粒,两种片剂的崩解时限分别为60,20~30min;感冒清片(浸膏在颗粒中占40%)用上述两方法制粒,两种片剂的崩解时限分别为55,23min。结果表明,改用喷雾制粒压片,崩解时限明显缩短,产品质量提高。 3 包衣 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片芯易失水,且由于受热膨胀,导致片子的爆裂。一般认为,糖衣片所发生的龟裂砚象主要是包衣层中搪层和有色搪层水份挥发引起的,然面过份干燥还会析出糖的结晶,而形成龟裂,所以当羞片水份在30%-50%时,包衣温度在50℃以下干操,不会导致片芯的膨胀,低温放置也不会龟裂。 由于包衣时衣层的厚度、颜色不均匀等原因造成片面花斑、片面高低不平、光亮度差异等外观质量问题也很常见。处理方法是将返工片去蜡后包上一层薄粉层,然后上糖层、色层,再打光(此法对片重为0.25g以下的合适);或者将要处理的药片置包衣锅内吹热使之升温,然后用加热的无色浆液滚动摩擦数分钟后,吹热风进行干燥,如此4~6次即可将蜡遮盖,使颜色变浅,片面更平,再上若干遍色浆,即可打光。包糖衣时素片要压得好,且压好的素片也不能直接包糖衣,一定要全部放入石灰缸(或干燥器)中吸潮,24h后再行包衣。中药片剂在包糖衣过程中经常出现烂片现象。解决的办法是用倍量浓度的明胶包隔离层,待片子表面均匀润湿后,立即加足量滑石粉,使片子表面完全覆盖并吸收多余水分,然后重复1次,在低温下(75℃左右)将片子烘干,这样制得的素片在包衣时不会出现烂片。一些富含油性及纤维性较强的全粉末或半粉末中药片剂,常因硬度不够在包糖衣过程中,特别是在包第一层时碎裂。解决的办法:用小型糖衣锅包,并且用50%~55%的糖浆包第一层粉层,当第一层粉层包好后,后面的操作就不会发生碎裂。 4 辅料 有的片剂中含生药较多,用提取浸膏与15%的淀粉浆制粒、压片,但片剂硬度不够,包衣过程中常出现掉硅、裂片、脱帽等现象。实验表明,用3%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乙醇溶液代替15%的淀粉浆,制粒、压片,使素片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新型药用辅料粉末状纤维素同目前常用的玉米淀粉及微晶纤维素等相比,具有性能优良,性质稳定,应用广泛,使用安全等特点,尤其对于不同类型中药片剂均有较好的改善崩解及溶出作用。实验表明,葛根浸膏片随着羟甲基淀粉钠用量的增加,崩解时间缩短,葛根素的溶出加快,药物吸收好,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对甲壳素在中药片剂中的崩解性能考察表明,以甲壳素为崩解剂制备肝炎宁和穿心莲浸膏片,并与以淀粉!CMC-Na、L-HPC及微晶纤维素为崩解剂的片剂进行比较,甲壳素的崩解性能最好。聚羧乙烯具有良好的可压性和粘合性,可解决某些中药片剂的松片!裂片等问题,如在丹参浸膏粉中添加聚羧乙烯制片,片剂硬度随

酊剂及糖浆剂的制备 实验报告

浸出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浸出制剂的原理和制法 2、掌握溶解法制备酊剂的方法 掌握糖浆剂的制备方法,熟悉含糖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浸出剂 (1)定义: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浸提饮片中有效成分,直接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获得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2)浸出制剂的分类: a、水浸出制剂:汤剂、合剂、口服液等 b、含糖浸出制剂:糖浆剂、煎膏剂等 c、含醇浸出制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等 d、无菌浸出制剂:中药注射剂等 e、其它浸出制剂:颗粒剂、片剂、浓缩丸剂、栓剂、软膏剂、气雾剂等 (3)常用浸出方法:煎煮法、浸渍法、回流法、渗漉法、水蒸气蒸馏法等 2、酊剂 (1)定义:指饮片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附:a、酊剂多供内服,少数外用

b、酊剂不加糖或蜂蜜矫味和着色 c、含有毒性药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饮片的10g;其它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因片的20g (2)制备方法: a、浸渍法:选用适宜浓度的乙醇用浸渍法提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后制备成酊剂 b、渗漉法:将药材用乙醇渗漉出有效成分后制备成酊剂 c、溶解法:用于化学药物的配置 d、稀释法:以浓酊剂、浓浸膏为原料,用适宜乙醇稀释至规定浓度,静置12小时以上,过滤即得 3、糖浆剂 (1)定义:含有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附:a、糖浆剂含着糖量应不低于45% b、糖浆剂中的糖主要用于矫味 (2)分类 a、单糖浆: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其浓度为85%(g/ml)或64.72%(g/g)。 附:1)可供配制含药糖浆、矫味、作不溶性成分的助悬剂和片、丸剂的粘合剂 2)作矫味时,一般用20%,小儿用药为20~40% b、药用糖浆:是含药或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具有相应的治疗作用。

实验七 阿司匹林片的制备

试验七片剂 第一部分片剂制备与部分质量检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阿司匹林片剂制备,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过程. 2.了解单冲与11 冲压片机的基本构造,使用和保养. 3.考察压片力及崩解剂等对片剂的硬度或崩解的影响. 4.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片剂系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片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剂型之一.片剂的制备方法有制颗粒压片(分为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粉末直接压片和结晶直接压片.其中,湿法制粒压片最为常见,除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之外, 多数药物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其制备要点如下: (1)原料药与辅料应混合均匀.含量小或含有毒剧药物的片剂, 可根据药物的性质用适宜的方法使药物分散均匀. (2)凡具有挥发性或遇热分解的药物, 在制片过程中应避免受热损失. (3)凡具有不适的臭和味,刺激性,易潮解或遇光易变质的药物, 制成片剂后, 糖衣或薄膜衣.对一些遇胃液易破坏或需要在肠内释放的药物, 制成片剂后应包肠溶衣.为减少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或为延缓某些药物的作用, 或使某些药物定位释放, 可通过适宜的制剂技术制成控制药物溶出速率的片剂. 1.传统湿法制粒压片的生产工艺流程: 图7-1 传统湿法制粒压片的生产工艺流程 2.制备要点 (1)原料粉碎混合整个流程中各工序都直接影响片剂的质量.制备片剂的药物和辅料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干燥,粉碎和过筛等处理,方可投料生产.为了保证药物和辅料的混合均匀性以及适宜的溶出速度,药物的结晶须粉碎成细粉,一般要求粉末细度在100目以上. (2)制软材向已混匀的粉料中加入适量的粘合剂或润湿剂,用手工或混合机混合均匀制软材,软材的干湿程度应适宜,除用微机自动控制外,也可凭经验掌握,即以"握之成团,轻压即散"为度. (3)制颗粒软材可通过适宜的筛网制成均匀的颗粒.过筛制得的颗粒一般要求较完整,如果颗粒中含细粉过多,说明粘合剂用量过少,若呈线条状,则说明粘合剂用量过太多.这两种情况制成的颗粒烘干后,往往出现太松或太硬的现象,都不符合压片对颗粒的要求. (4)烘干制好的湿颗粒应尽快干燥,干燥的温度由物料的性质而定,一般为50~60℃,对湿热稳定者,干燥温度可适当提高. (5)整粒湿颗粒干燥后,需过筛整粒以便将粘结成块的颗粒散开,同时加入润滑剂和需外加法加入的崩解剂并与颗粒混匀.整粒用筛的孔径与制粒时所用筛孔相同或略大. (6)颗粒质量检查颗粒质量检查包括颗粒含水量检查与颗粒中主药含量测定两部分. (7)计算片重片重计算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a压片前必须对干颗粒及粉末的混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然后根据颗粒所含主药的量计算片重. b按颗粒重量计算片重, 照此公式计算片重,投料时应计入原料的损耗.

实验7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学生用)

实验七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基本工艺。 2. 了解普通片剂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3. 了解单冲压片机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 二、实验指导 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通过制剂技术压制而成片状的固体制剂。片剂由药物和辅料二部分组成。辅料是指片剂中除主药外一切物质的总称,亦称赋形剂,为非治疗性物质。加入辅料的目的是使药物在制备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有一定的黏结性;遇体液能迅速崩解、溶解、吸收而产生疗效。辅料应为“惰性物质”,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发生反应,无生理活性,不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对药物的溶出和吸收无不良影响。但是,实际上完全惰性的辅料很少,辅料对片剂的性质甚至药效有时可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重视辅料的选择。片剂中常用的辅料包括填充剂、润湿剂、黏合剂、崩解剂及润滑剂等。 通常片剂的制备包括制粒压片法和直接压片法二种,前者根据制颗粒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湿法制粒压片和干法制粒压片,其中湿法制粒压片较为常用。湿法制粒压片适用于对湿热稳定的药物。其一般工艺流程如下: 三、实验内容及操作 1. 处方(100片量,0.3g~0.45g/片) 2. 操作 1 将乙酰水杨酸和淀粉过80目筛; 2 10%淀粉浆的制备:将0.3g枸橼酸溶解于到20ml蒸馏水中,再加入2g淀粉 分散均匀,加热至约80°C使糊化,冷却至温浆后使用。 3 称取30g乙酰水杨酸的细粉于乳钵中,等量分次加入2g淀粉进行研磨,混合 均匀,加入适量淀粉浆制软材(少量多次加入);

注意:切忌将20ml淀粉浆一次全部加入。 4 过20目尼龙筛制湿颗粒;(用手将软材握成团状,用手掌压过筛网即得) 5 将湿颗粒于50~60°C烘箱干燥30min,用20目筛进行整粒; 6 整粒后颗粒与1.5g滑石粉和1g淀粉混合均匀,以φ8mm冲模进行冲模压 片。 操作注意: 1 淀粉浆的制备:若用直火时,需不停搅拌,防止焦化而使压片时产生黑点。 浆的糊化程度以呈透明浆状为宜,制粒干燥后,颗粒不易松散。加浆的温度,以温浆为宜,加浆温度过高不利于药物的稳定,并使崩解剂淀粉糊化而降低崩解作用,温度太低不易分散均匀。 2 制软材时要控制淀粉浆的用量,软材的干湿程度应适宜,以“握之成团,轻 压即散”,并握后掌上不沾粉为度。即,用手紧握能成团而不粘手,用手指轻压能裂开为度。 3 过筛制得的湿颗粒,一般要求较完整,可有一部份小颗粒。如过筛后,颗粒 中细粉过多,说明软材过干,粘合剂用量太少;若成条状,则说明软材过湿,粘合剂用量太多。 四、质量检查与评定 (1)外观:应片形一致,表面完整光洁,边缘整齐,色泽均匀。 (2)片重差异:取20片精密称定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再称定各片的重量,按下式计算片重差异: 片重差异=(单片重-平均片重)/平均片重×100%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记录片剂的外观、重量差异等各项具体检测结果并进行结果讨论。 六、思考题 1.片剂为何是最为常用的剂型? 2.片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3. 湿法制粒压片要注意哪些问题? 4. 片剂要符合哪些质量要求,常规的质量检查项目有哪些?

实验1 片剂与包衣片的制备实验说明

片剂与包衣片的制备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一般工艺。 2. 掌握片剂质量的检查方法。 3. 通过薄膜包衣片的制备,熟悉薄膜包衣的工艺和肠溶薄膜衣的质量要求。【实验原理】 片剂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它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片剂制备的方法有制颗粒压片、结晶直接压片和粉末直接压片等。制颗粒的方法又分为干法和湿法。其中,湿法制粒压片最为常见,传统湿法制粒压片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整个流程中各工序都直接影响片剂的质量。制备片剂的药物和辅料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干燥、粉碎和过筛等处理;难溶性药物,必须足够的细;主药与辅料应充分混合均匀,若药物用量小,与辅料量相差悬殊时,一般采用递加稀释法(配研法)混合,或用溶剂分散法,即将量小的药物先溶于适宜的溶剂中,再与其它成分混合。 颗粒的制造是制片的关键。根据主药的性质选好黏合剂或润湿剂,控制黏合剂或润湿剂的用量,采用微机自动控制、或凭经验掌握控制软材的质量,过筛后颗粒应完整(如果颗粒中含细粉过多,说明黏合剂用量过少;若呈线条状,则说明黏合剂用量过多,都不能符合压片的颗粒要求)。 颗粒大小根据片剂大小由筛网孔径来控制,一般大片(0.3~0.5g)选用14~16目,小片(0.3g以下)选用18~20目筛制粒。颗粒一般细而圆整。

制备好的湿粒应尽快通风干燥,温度控制在40~60℃。注意颗粒不要铺得太厚,以免干燥时间过长,药物易被破坏。干燥后的颗粒常粘连结块,需再进行过筛整粒。整粒筛目孔径与制粒时相同或略小。整粒后加入润湿剂混合均匀,计算片质量后压片。 片质量的计算,主要以测定颗粒的药物含量计算片质量。 根据片质量选择筛目与冲模直径,其之间的常用关系可参考下表。根据药物密度不同,可进行适当调整。 根据片质量可选的筛目和冲模的尺寸 制成的片剂按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除片剂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且有适当的硬度外,必须检查质量差异和崩解时限。有的片剂药典还规定检查溶出度和含量均匀度,凡检查溶出度的片剂,不再检查崩解时限;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为了掩盖不良气味、使片剂中药物稳定、定位释放、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和改善外观等原因,在片剂表面包上适当材料的衣层,即为包衣片。片剂包衣的种类有糖衣、薄膜衣、压制包衣等。糖衣片现已逐步被薄膜衣取代。肠溶衣可视作特殊用途的薄膜衣。用于包衣的片剂称素片。素片应硬度大且崩解度要好。包衣的方法通常有:滚转包衣法、流化床包衣法、埋管滚转包衣法及压制包衣法等。滚转法包薄膜衣时,将药片置于转动的包衣锅内,喷入包衣材料溶液,使均匀地分散到各个片剂的表面上,然后干燥。再反复包若干层,直到符合规定要求。 薄膜衣成膜材料一般为高分子材料,但必须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抗拉强度,在某特定的介质和pH中有足够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不受温度、湿度、光线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还应无生理毒性。根据薄膜包衣材料在肠胃液中的溶解度可分

实验八 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实验八 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片剂制备,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过程。 2.掌握单冲压片机的使用方法及片剂质量的检查方法。 3.考察压片力及崩解剂等对片剂的硬度及崩解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片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剂型之一。片剂的制备方法有制颗粒压片(分为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粉末直接压片和结晶直接压片。其中,湿法制粒压片最为常见,现将传统湿法制粒压片的生产工艺过程介绍如下: 整个流程中各工序都直接影响片剂的质量。制备片剂的药物和辅料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干燥,粉碎和过筛等处理,方可投料生产。为了保证药物和辅料的混合均匀性以及适宜的溶出速度,药物的结晶须粉碎成细粉,一般要求粉末细度在100目以上。向已混匀的粉料中加入适量的粘合剂或润湿剂、崩解剂,用手工或混合机混合均匀制软材,软材的干湿程度应适宜,除用微机自动控制外,也可凭经验掌握,即以“握之成团,轻压即散”为度。软材可通过适宜的筛网制成均匀的颗粒。过筛制得的颗粒一般要求较完整,如果颗粒中含细粉过多,说明粘合剂用量过少,若呈线条状,则说明粘合剂用量过多。这两种情况制成的颗粒烘干后,往往出现太松或太硬的现象,都不符合压片对颗粒的要求。制好的湿颗粒应尽快干燥,干燥的温度由物料的性质而定,一般为50~60℃,对湿热稳定者,干燥温度可适当提高。湿颗粒干燥后,需过筛整粒以便将粘结成块的颗粒散开,同时加入润滑剂和需外加法加入的崩解剂并与颗粒混匀。整粒用筛的孔径与制粒时所用筛孔相同或略小。压片前必须对干颗粒及粉末的混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然后根据颗粒所含主药的量计算片重。 () 测得值干颗粒中主药百分含量 标示量每片应含主药量片重= 根据片重选择筛目与冲膜直径,其之间的常用关系可参考下表。根据药物密度不同,可进行适当调整。

实验三 片剂的制备

实验三 片剂的制备(Ⅱ)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高速搅拌制粒压片的一般工艺; 2. 进一步巩固单冲压片机的使用方法; 3. 学会片剂质量的检查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片剂的单元操作及单冲压片机的使用方法: 主药,辅料 → 粉碎 → 筛分 → 混合 → 制粒 → 压片 → 片剂 三. 实验药品及仪器 实验药品:维生素C ,50%乙醇 , 酒石酸 ,糊精 ,淀粉 ,硬脂酸镁 实验仪器:粉碎机,智能溶出度仪,多功能红外水分测定仪,精密电子天平,微粒分析仪, 片剂四用测定仪,高速搅拌制粒机。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维生素C 片的制备 (1)处方(100片) 维生素C 5.0g 50%乙醇 适量 酒石酸 0.1g 糊精 3.0g 淀粉 2.0g 硬脂酸镁 0.1g (2)操作 称取维生素C 粉或极细结晶、淀粉、糊精,置于高速搅拌制粒机,混合 15~30min ,另将酒石酸溶于50%乙醇中,分次加入到混合粉末中,加入时分散面要大。制成湿粒,60C 以下干燥,近干时可升至70C 以下,加速干燥,干粒水分控制在1.5%以下。过14目筛整粒,筛出干粒中细粉,与过筛的硬脂酸镁混匀,然后再与干颗粒混匀,然后再与干颗粒混匀,测定含量后,计算片重,以直径为5.5mm 小冲模压片。 (3)质量检查与评定 a 、片重检查:参见实验原理及指导,本片剂按限度≤±7.5%评定。 试验时间 实验地点 实验人 2011年11月01日 化工与制药实验室 唐鹰

b 、崩解时限:参见实验原理及指导。 c 、硬度:参见实验原理及指导。 d 、含量测定: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 ), 置100mL 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 与稀醋酸100mL 的混合液适量,振摇使维生素C 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经干燥滤纸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 ,用碘滴定液(0.1mol/L )滴定,至蓝色并持续30秒钟不褪。每1mL 碘液相当于8.806mg 的686C C H 。 五.注意事项 1. 维生素C 在润湿状况较易分解变色,尤其与金属(如铜、铁)接触时,更易于变色。因此,为避免在润湿状况下分解变色,应尽量缩短制粒时间,并宜60C 以下干燥。 2. 处方中酒石酸用以防止维生素C 遇金属离子变色,因它对金属离子有络合作用。也可改用2%枸橼酸,用同样效果。由于酒石酸的量小,为混合均匀,宜先溶入适量润湿剂50%乙醇中。 六.实验结果及讨论 填写下列实验数据。 1.外观 由于压片机没有调试好,压的片剂外观较粗糙,有裂片、破片、松片的现象, 不同时压出的片剂厚度太薄或太厚。 2.片重差异 同一次压出的片剂差异不大,不同时压出的片剂差异较大。 3.崩解时限 崩解时限一般在10~12分钟之间,崩解彻底。 4.硬度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硬度不一,有的硬度大,有的小,很容易捏碎。 5.含量 由于仪器装配还不齐全,没有进行测定。 结论 第一次进行制片剂,由于实验室仪器安装不全,条件缺乏,所以实验不太成功,但总体上我们还是了解了制片剂的整个过程以及仪器的基本操作,和仪器出现故障时的原因,对于以后的实习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

片剂制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片剂制备中可能出现的问 题及解决办法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片剂制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⑴裂片:常见的形式是顶裂。造成的原因:压力分布的不均匀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弹性复原率的不同,是造成裂片的主要原因。解决裂片问题的关键是换用弹性小、塑性大的敷料,从整体上降低物料的弹性复原率。另外,颗粒中细粉太多、颗粒过干、黏合剂粘性较弱或用量不足、片剂过厚以及加压过快也可造成裂片。 ⑵松片:所谓松片,一是片剂成型后不结实,稍加外力片剂便松散了,另是基本上不成型。前面讨论的影响片剂成型的因素都决定了片剂是否会松片。 ⑶粘冲:出现粘冲的主要原因:颗粒不够干燥或物料易于吸湿、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以及冲头表面锈蚀或刻字粗糙不光等,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因加以解决。 ⑷片重差异超限: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是①颗粒流动性不好,应重新制粒或加入较好的助流剂②颗粒内的细粉太多或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应除去过多的细粉或重新制粒③加料斗内的颗粒时多时少,造成加料斗的重量波动,应保持加料斗内始终有1/3量以上颗粒④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应更换冲头、模圈。 ⑸崩解迟缓:崩解机理简介影响崩解的因素①原敷料的可压性,可压性强的原敷料被压缩时易发生塑性变形,片剂崩解较慢。②颗粒的硬度,硬度较小时,易因受压而破碎,片剂的崩解较慢。③压片力,压片力适中,否则片剂过硬,难以崩解。④表面活性剂,加入表面活性剂可改善湿润性,但对于易被水湿润的药物如果加入表面活性剂,不必要地降低了液体的表面张力,不利于水分透入,不易崩解。⑤润滑剂,片剂中常用的疏水性润滑剂,可能严重影响片剂的湿润性,造成崩解迟缓。在实际应用中,应对润滑剂的品种、用量、混合强度、混合时间严格控制。⑥黏合剂,粘合力越大,崩解时间越长⑦崩解剂,品种、用量、加入方法等不同,崩解效果不同⑧片剂的贮存条件,贮存后,崩解时间延长。

片剂的制备

“片剂的制备”预习报告 张宁刘晓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掌握片剂制备压片的方法及流程。 2.了解掌握质量检查的基本方法。 3.学会判断片剂合格标准。 二、实验原理 片剂的压制方法主要有直接压片和制粒压片,其中直接压片分为粉末(结晶药物)直接压片和空白颗粒直接压片,而制粒压片则有湿法压片与干法压片两种(本次实验采用制粒压片),制粒压片相对直接压片其优点在于利于片剂成型:通过减少粉末之间的空气;增加流动性,减小片重差异;防止粉末由于密度差异而沉积;防止粉尘飞扬。 除另有规定外,片剂应进行以下相应检查主要项目有: 一、重量差异 取供试品20片,精密称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每片重量应与标示片重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糖衣片的片芯应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包糖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薄膜衣片应在包薄膜衣后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一般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崩解时限 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崩解时限检查法(附录X A)检查,应符合规定:口含片、咀嚼片、溶液片、缓控释片,不需要作崩解时限检查。 二、崩解时限标准: (1)压制片应在15min内全部崩解。 (2)浸膏片、薄膜衣片应在1h内全部崩解。 (3)肠衣片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2h,每片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于pH为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1h内应全部崩解。 三、发泡量 阴道泡腾片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取25ml具塞刻度试管(内径1.5cm)10支,各精密加水2ml,置37℃±1℃水浴中5min后,各管中分别投入供试品1片,密塞,20min内观察最大发泡量的体积,平均发泡体积应不少于6ml,且少于3ml的不得超过2片。 四、分散均匀性 分散片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取供试品2片,置20℃±l℃的100ml 水中,振摇3min,应全部崩解并通过二号筛。 五、微生物限制 口腔贴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和外用可溶片等局部用片剂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ⅪJ)检查,应符合规定。来 片剂的其他检查项目:硬度与脆碎度;溶出度测定;释放度测定;含量均匀度。

试验十一片剂的制备

实验十一 片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片剂的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的设计。 2.掌握片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和质量的检查的操作方法。 3.熟息片剂溶出度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4.了解压片机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提要 片剂是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它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制片的方法有制颗粒压片、结晶直接压片和粉末直接压片等。制颗粒的方法又分为干法和湿法。现将常用的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介绍如下。 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 主药 混合均匀 加润湿剂 辅料(填充剂或吸收剂、崩解剂) 或粘合剂 过筛 干燥 整粒 加润滑剂 (外加崩解剂) 片剂制剂处方所用辅料的种类、数量,以及整个流程中各工序都直接影响片剂的质量。主药和辅料必须符合规格要求,设计片剂处方和制剂工艺时,首先应掌握主药的理化性质,特别是主药为难溶性药物时,所选用辅料的种类和用量应能保证成品溶出度符合要求。 制颗粒是制片的关键。湿法制粒,欲制好颗粒,首先必须根据主药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黏合剂或润湿剂,制软材时要控制黏合剂或润湿剂的浓度或用量。过筛制得的颗粒一般要求较完整,可有一部分小的颗粒。如果太松或太硬,都不能符合压片的颗粒要求,可能会导致松片或溶出度不符合规定。 颗粒大小根据片剂大小由筛网孔径来控制,一般大片((0.3~0.5g )选用14~16目,小片((0.3g 以下)选用18~20目筛制粒。颗粒一般宜细而圆整。干燥、整粒过程,将已制备好的湿粒应尽快通风干燥,温度控制在40~60℃。干燥后的颗粒常粘连结团,需再进行过筛整粒。整粒筛目孔径与制粒时相同或略小。整粒后加入润滑剂混合均匀,计算片重后压片。 冲模直径的选择:一般片重为0.5g 左右的片剂,选用12mm 冲模,0.4g 左右,选用10mm 混合粉料 湿颗粒 软材 干颗粒(测定含量、水份) 压片

实验十 片剂的制备

实验十片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半浸膏片剂的制备工艺及操作要点。片剂常规质量检查方法。 2.正确选用片剂的赋形剂 3.了解压片机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及保养。 二、实验指导 1.片剂系将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赋形剂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供内服和外用。片剂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片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和直接压片法。 2.中药原料应根据药物所含有效成分的性质进行浸提、分离、精制处理,挥发性或遇热易分解的药物活性成分,在药料处理过程中应避免高温。用量极少的贵重药、毒性药,某些含有少量芳香挥发性成分药材宜粉碎成细粉,过五至六号筛。化学药品原辅料在混合前一般要先经粉碎、过筛、混合等操作。主药为难溶性药物时,必须有足够的细度以保证混合均匀及溶出度符合要求。若药物量少,与辅料量相差悬殊时,可用等量递增法混合。 3.制颗粒是制片的重要步骤。首先必须根据主药的性质选好润湿剂或粘合剂。制软材时要控制润湿剂或粘合剂的用量,使软材达到“握之成团、轻压即散”。制粒时,筛网根据片重大小进行选择,通常0.5g以上的片剂选用12~16目筛,0.4g以下的片剂选用14~20目筛制粒。 4.已制好的湿颗粒应根据主药和辅料的性质于适宜温度(60℃~80℃)干燥。对遇湿及热稳定的药物,干燥温度可适当提

高。干燥时应注意颗粒不要铺得太厚,且干燥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干燥后的颗粒须再进行过筛整粒,整粒时筛网孔径应与制粒用筛网孔径相同或略小。整粒后加入润滑剂、崩解剂等辅料,混匀,压片。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设备器皿:单冲压片机或旋转式压片机、片剂四用仪,分析天平,普通天平,烘箱,电炉,药筛(80目、120目),尼龙筛(14目、16目),搪瓷盘,瓷盆、乳钵等。 药品与材料:淀粉、硬脂酸镁、淀粉、板蓝根、野菊花、土牛膝、贯众、氯苯那敏、滑石粉、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 (一)感冒片 【处方】板蓝根250g(粉料30g,膏料220g)野菊花125g (粉料50g,膏料75g)土牛膝125g(膏料125g)贯众125g (膏料125g)氯苯那敏125mg(粉料125mg)滑石粉适量【制法】 1.制粉料取板蓝根40g、野菊花70g研粉,过六号筛,分别称取板蓝根粉30g,野菊花粉50g,另放备用。 2.制膏料取膏料药物(粉料剩余部分可加人),置煎煮锅内,加6倍量水煮沸30min,用六号筛滤过,药渣再加4倍量水煮沸30min,同法滤过,合并滤液,加热浓缩至约200ml。 3.醇处理根据浓缩液的体积,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冷藏静置24h以上。 4.浓缩收膏虹吸上清液,下层液抽滤,合并,药液减压回收乙醇至小体积,移至蒸发皿中,于水浴上继续浓缩至约70g。5.混合粉料将氯苯那敏研细过六号筛,与板蓝根、野菊花粉混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报告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1、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学会并练习画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实验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擦镜纸。 实验步骤: 1、检查材料用具是否完好、齐全。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1)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________滴一滴________。(3)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____侧撕取一小块内表皮。(4)放: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________中。(5)用镊子将浸入清水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_______。(6)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_______,然后缓缓的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_______。(7)染:把一滴_______滴在盖玻片的一侧。(8)吸:用_______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_______浸润标本的全部。 3、观察临时装片:在低倍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制成的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辨认细胞的各种结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画图:依照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取其中的一个细胞,画出观察到的各部分结构,周围的细胞只勾画出轮廓。 5、整理还原:实验完毕,清洁桌面,清点实验材料并摆放整齐;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放进镜箱,送回原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