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和开发评审记录表(doc格式)

设计和开发评审记录表(doc格式)
设计和开发评审记录表(doc格式)

设计和开发评审记录表

制定部门:制定日期:年月日

ISO9001-2015设计开发更改控制程序

设计开发更改控制程序 (ISO9001:2015)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产品设计和开发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更改职责、范围及记录等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设计和开发中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产品设计文件的更改方法》 3 职责 3.1 设计部门负责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的更改,并按规定办理更改手续,工艺部门配合。 3.2 工艺部门负责工艺文件更改,并按规定办理更改手续,设计部门配合。 3.3 档案部门负责对批生产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更改的监督和归档管理工作。 3.4 标准化负责设计定型后的产品图样、技术文件的标准更改。 4 工作程序

4.1 更改范围 4.1.1 设计定型前和设计定型后一般技术更改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后实施;重要更改要说明更改的理由,分析更改后可能产生的结果,并征得订货方或合同签订方同意后方可更改,更改前要经过技术评审,必要时要经过试验验证,验证试验时要有订货方或合同签订方代表参加。 4.1.2 设计定型后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的更改,属一般更改由设计部门、工艺部门和订货方协商后报科研技术副总经理批准后实施;重大更改要经协商后由设计部门与订货方联合行文上报,经上级批准后方可实施。 4.2 设计定型前的更改要求 4.2.1 方案阶段的更改,按以下原则执行: a) 技术方案确定后,产品的战术技术性能、功能、主要设计参数和通用性、互换性能等内容的更改,应经充分论证,必要时要经试验验证,证明此更改不会对产品的战术技术性能、功能及通用、互换性产生影响,由项目总设计师提出更改方案,经过评审,再由设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必要时需经科研技术副总经理批准; b) 一般零部件的更改,由项目组设计人员提出,经三级审签后更改。 4.2.2 工程研制阶段的更改,按以下原则执行: a) 产品的战术技术性能、功能、主要设计参数和通用、互换性能等内容的更改,要对更改方案进行认真论证或进行必要的验证,试验通过评审后方可办理更改

设计和开发更改程序

设计和开发更改程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更改程序,以确保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技术文件更改协调、准确、完整、有效。 本标准适用于产品设计和开发各阶段技术文件的更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章无条文。 3 术语和定义 本章无条文。 4 职责 4.1 设计师负责设计和开发输出技术文件的更改。 4.2 设计师系统由主管设计师对更改内容进行审核。 4.3 工艺师负责设计和开发输出的工艺文件的更改。 4.4 必要时,相关部门对更改内容审查后会签。 4.5 设计和开发输出技术文件的更改由主任设计师或项目总师批准后方可生效。 4.6 设计和开发输出的工艺文件的更改按有关工艺文件执行。 5 工作程序 5.1 设计和开发更改流程图见附录A。 5.2 管理要求 5.2.1 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发现技术文件的不适用性,设计师应及时更改并拟制设计和开发更改通知单,经审签后方可执行更改。 5.2.2 设计更改的依据为《设计和开发更改通知单》。 5.2.3 设计和开发更改通知书应由设计部门以产品为单位统一管理。 5.3 实施程序 5.3.1 如因消除错误、纠正缺陷、完善或改进设计等原因需要,设计师可自行更改,经主管设计师同意,并履行审签手续。

5.3.2 凡不涉及接口关系、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变化的,设计师可自行更改,经主管设计师同意,并履行审签手续。 5.3.3 涉及接口关系、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变化的以及关重件等重要更改,应经产品总设计师或主任设计师同意,进行设计更改,并履行审签手续。 5.3.4 所有的设计更改都必须进行验证,且达到预期效果。 5.3.5 重要的更改以及当更改影响到产品要求时,应经产品总设计师同意,要对更改后的预期效果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更改评审时,应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如有影响,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5.3.6 设计师拟制《设计和开发更改通知单》时,应将更改后评审、验证和确认的文件号或验证报告或记录编号填入“附录”栏。 5.3.7 设计和开发文件的更改应有更改标记。 6 记录 设计和开发更改通知单 设计更改评审、验证、确认记录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设计和开发更改流程图 更改确认

设计开发程序和设计开发记录表样

设计开发程序和设计开发记录表样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产品的开发设计进行控制,以保证所设计的新产品技术先进、使用可靠、经济合理、易于生产、验证和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全过程,包括引进产品的转化、定型产品及生产过程的技术改进等。 3.职责 3.1质技部负责设计开发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进行设计开发的策划,确定设计开发的组织和技术接口、输入、输出、验证、评审、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和确认等。 3.2 质技部负责人负责审核项目建议书、下达设计和开发任务书,负责批准设计开发方案、设计开发计划书、设计开发评审、设计开发验证报告,负责试产报告等。 3.3 总经理负责批准项目建议书、试产报告。 3.4 采购部负责所需物料的采购。 3.5 销售部负责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提供市场信息及新产品动向,负责提交顾客使用新产品后的顾客使用报告。 3.6 生产部负责新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试制等。质技部是产品设计开发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策划并且执行产品设计和开发计划,负责主持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工作。 4. .工作程序 4.1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4.1.1设计开发项目的来源 a)销售部与顾客签订新产品合同或技术协议。根据总经理批准的相应的《产品要求平评审表》,质技部负责人下达《设计任务书》; b) 销售部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提出的《项目建议书》,报质技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质技部负责人下达《设计开发任务书》。 c) 生产部根据技术改进需要,提交《项目建议书》报质技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质技部负责人下达《设计任务书》。 4.1.2 质技部负责人根据上述信息及项目来源,确定项目负责人,将设计开发策划

设计院通用工作表格全套

设计院通用工作表格全套 一、已出图归档的图纸需要做修改、增补时,都应填写A4大小统一规格的“设计修改通知单”,应填写序号、修改日期和所属专业,并写明修改原因、因甲方原因需修改的须清单确认书面文件(1)甲方要求(2)现状问题(3)图纸变动、修改内容以及涉及被修改的有关图纸的图别、图号。 二、已出图归档的图纸需要做修改、增补时,可采用下列三种方式进行并应做好相应的标识。 1、直接在“设计修改通知单”上填写方式当设计人对图纸做较少修改时,可直接采用A4大小统一规格格式的“设计修改通知单”。“设计修改通知单”以文件表达为主,此时修改图和“设计修改通知单”合在同一张底图上。“设计修改通知单”应填写序号、修改日期和所属专业并写明修改原因、修改内容以及涉及被修改的有关图纸的图名、图号。 2、重绘制底图当图纸做较多修改时,可采用重绘底图方式进行。局部修改的地方应做彩云状标记,并在图签栏上加注修改日期及内容,底图的版次应作相应修改。设计人应用文字形式同时填写“设计修改通知单”通知顾客/业主或相关单位。 3、插入图纸方式当有内容需要增加补充,涉及的相关图纸继续有效、且采用上述两种方式修改增补均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

用插入图纸的方式进行。与原图纸无关的补充图纸一般按顺序排列在已出图纸之后。 设计人应同时用文字形式填写“设计修改通知单”通知顾客/业主或相关单位 三、修改、插入、删除、补充图纸的图号标识。通知单“设计修改通知单”应分别按专业排列顺序号,通知单的类别及序号可简称“景修3”等。修改重绘底图产生的新图应采用A、 B、C等顺序的版次标识。如:景施18A替代,在景施18作废。” “设计修改通知单”重绘时也按此条办法标识,如“景修3A”代替,在“建修3作废”。插入需要在原先图号中“插入增补”产生的新图纸,应采用加注第二层注脚的方式加以标识,如需在景施19中间插入补绘三张图纸,应标“景施 18、2” 、“景施18图纸已删除,无此图。”其余图号均可不变。补充补充图纸一般按顺序号排列在最后,不必在图号中写“景施—补1”等字样。 四、所有修改内容凡涉及到相关图纸或相关专业的,都应在修改图的文字说明中写清楚,修改后的图纸必须经相关专业人员的验证并签署。 五、图纸目录的添注和更新

设计开发程序和设计开发记录表样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产品的开发设计进行控制,以保证所设计的新产品技术先进、使用可靠、经济合理、易于生产、验证和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全过程,包括引进产品的转化、定型产品及生产过程的技术改进等。 3.职责 3.1质技部负责设计开发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进行设计开发的策划,确定设计开发的组织和技术接口、输入、输出、验证、评审、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和确认等。 3.2质技部负责人负责审核项目建议书、下达设计和开发任务书,负责批准设计开发方案、设计开发计划书、设计开发评审、设计开发验证报告,负责试产报告等。 3.3总经理负责批准项目建议书、试产报告。 3.4采购部负责所需物料的采购。 3.5销售部负责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提供市场信息及新产品动向,负责提交顾客使用新产品后的顾客使用报告。 3.6生产部负责新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试制等。质技部是产品设计开发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策划并且执行产品设计和开发计划,负责主持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工作。 4.. 工作程序 4.1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a)销售部与顾客签订新产品合同或技术协议。根据总经理批准的相应的《产品要求平评审表》,质技部负责人下达《设计任务书》; b)销售部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提出的《项目建议书》,报质技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质技部负责人下达《设计开发任务书》。 c)生产部根据技术改进需要,提交《项目建议书》报质技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质技部负责人下达《设计任务书》。 4.1.2质技部负责人根据上述信息及项目来源,确定项目负责人,将设计开发策划的输出转化为 《设计开发方案》、《设计开发计划书》。计划书的内容包括:设计开发的输入、 输出、评审、验证、确认等各阶段的划分和主要工作内容;各阶段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进度要求和配合部门;资源配置的需要,如人员、信息、设备、资金保证等及相关内容。 4.1.3设计开发策划的输出文件将随着设计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予以修改,应执行《文件控制

设计开发记录总表

设计和开发控制流程图 N Y N Y N Y N N Y N N 顾客要求 市场需求 上级任务 本公司需要 设计输入 评审 设计和开发任务书 设计和开发任务书 批准 必要的修改 编制设计输出文件 评审 产品技术文件、图纸 对产品的操作、搬运要求 产品验收准则 其它要求 验证 确认 产品定型 设计更改 评审

产品设计开发计划 №: 项目名称:项目来源: 开发周期:项目总负责人: 设计人员职位设计人员职位设计人员职位 资源配置: 阶段划分及主要内容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间 决策阶段编制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的评审 设计阶段初步技术设计 初步技术设计评审工作图设计 试制阶段样机试制及验证 工艺方案的编制 工艺方案评审 工艺文件、检验文件的编制小批量试制准备 小批量试制 样机试验 编制产品制度总结报告 产品定型鉴定 定型投产阶段正式生产前的准备转入正式生产 备注: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设计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改变。表格编号:QP—7.3—01 A/0

№: 产品型号:产品名称: 产品开发起止日期:项目负责人:目标成本: 依据的标准或法律法规(包括名称、编号、版本、章节号等): 产品功能描述: 技术参数及性能指标: 产品结构要求: 顾客特殊要求: □无 □有,具体描述: 其它要求: 备注: 会签评审: 部门评审人/日期职位部门评审人/日期职位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表格编号:QP—7.3—02 A/0

№: 产品型号:产品名称: 评审类别:□初步设计评审□工艺方案评审□其他: 评审主持人:评审时间: 评审对象: (初步技术设计评审的对象:设计方案说明书、方案设计总体图、线路图(原理图)、主要零部件方案图、设计计算书、特殊外购件清单等初步技术设计的输出) (工艺方案评审的对象:工艺方案) 评审内容:□内打“√”表示通过评审,打“?”表示有建议或疑问。 初步技术设计评审1.标准符合性□ 2.结构合理性□ 3.加工可行性 4.采购可行性□ 5.可维修性□ 6.可检验性□ 7.美观性□ 8.安全性、环境影响□ 9.操作方便性□ 10.防止误用能力□ 11.标准化、继承性□ 12.经济性□ 13. 工艺方案评审1.经济性□ 2.工艺流程合理性□ 3.检测方法合理性□ 4.质控点设置合理性□5.工序能力□ 6.设备选型合理性□ 7.采购外协可行性□ 8.工装设计可行性□9. 存在问题及改进的建议(与评审没通过的内容对应): 评审结论: 评审人签名: 部门评审人/日期职位部门评审人/日期职位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评审结论中改进措施的验证情况: 验证人: 表格编号:QP—7.3—03 A/0

设计开发输入评审报告

设计开发评审记录№ : 项目名称阶段名称项目负责人主持部门评审地点评审日期 评审内容输入阶段评审 评审结论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功能和性能要求: 1)使用环境温度: ** 2)动作: ** 3)技术参数符合 ** 技术条件 4)材料要求符合 ** 技术条件 5)安装尺寸要求符合 ** 要求 6)外观要求符合 ** 技术要求2. 法律法规要求: 1)符合 GB/T** 2)符合 GB/T** 3.以往可利用的设计信息: 1)** 产品工艺文件可以参考 2)** 产品 FMEA可参考 4.设计开发其他要求: 1)RAMS控制 2)生命周期成本 LCC 3)产品老化管理 4)产品生命周期结束 5)顾客或通过终端用户要求: **年** 月** 日送样 样品 *** 件是否充分 是否适宜 要求是否完整 要求是否清楚 所有要求是否没有相矛盾 是否充分 是否适宜 要求是否完整 要求是否清楚 所有要求是否没有相矛盾 是否充分 是否适宜 要求是否完整 要求是否清楚 所有要求是否没有相矛盾 是否充分 是否适宜 要求是否完整 要求是否清楚 所有要求是否没有相矛盾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通过□存在问题 对存在问题和不足采取措施的建议(内容较多可另附页): 负责人:预计完成期: 解决问题情况跟踪/ 评审总结: 主评人(签名): 参评人(签名)

ISO审核要点设计和开发更改

I S O审核要点设计和开发 更改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P o s t B y:2016-10-711:35:00[] 设计和开发更改 组织应识别、评审和控制产品和服务设计和开发期间以及后续所做的更改,以便避免不利影响,确保符合要求。 组织应保留下列形成文件的信息: a)设计和开发变更; b)评审的结果; c)变更的授权; d)为防止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措施。 标准理解: 1、更改没有明确要求适当的评审、验证、确认和批准。增加了文件信息的要求。 2、变更可能源自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任一活动,也可能发生在任一阶段,包括: 在设计和开发过程实施期间; 在设计和开发输出发布和批准之后; 作为监控顾客满意和外部供应商绩效的结果。 新旧标准变化: 1、新版标准和老版标准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有不同之处:组织应识别、评审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期间或后续过程中对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进行必要的控制,以确保对符合要求没有负面影响。 2、组织应保持以下方面的文件化信息: a)设计和开发的变更 b)评审结果; c)变更的授权; d)所采取的预防负面影响的措施。 审核要点: 1、检查组织是否识别、评审和控制产品和服务设计和开发期间以及后续所做

的更改,以便避免不利影响,确保符合要求。 2、组织是否保留下列形成文件的信息: a)设计和开发变更; b)评审的结果; c)变更的授权; d)为防止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措施。 3、标准不再明确规定“应当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之前得到批准”,明确了组织应保留四个方面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审核时应注意,不应强求组织必须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 审核检查表: 1.当发生设计错误,投产困难等更改情况时,是否及时予以识别、确认,并进行更改 2.所有设计和开发更改是否遵循同一更改程序,并经授权人员确定和批准 3.对某些设计和开发的重要更改是否经过评审、验证和确认评审是否包括评价更改(如零件)对已交付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影响 4.设计和开发更改是否对关联文件同步更改,以保持一致更改信息是否已传递到更改实施及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 5.更改、更改评审的结果及跟踪措施是否形成记录并予以保持 不符合事项归纳:1、没有识别产品和服务设计和开发期间以及后续过程中所做的更改。2、没有评审和控制产品和服务设计和开发期间以及后续过程中所做的更改。3、没有保留设计和开发变更和评审结果的文件化信息。4、没有保留变更的授权和为防止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措施的文件化信息。

设计开发程序和设计开发记录文本表样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产品的开发设计进行控制,以保证所设计的新产品技术先进、使用可靠、经济合理、易于生产、验证和控制。 2.适用围 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全过程,包括引进产品的转化、定型产品及生产过程的技术改进等。 3.职责 3.1质技部负责设计开发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进行设计开发的策划,确定设计开发的组织和技术接口、输入、输出、验证、评审、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和确认等。 3.2 质技部负责人负责审核项目建议书、下达设计和开发任务书,负责批准设计开发方案、设计开发计划书、设计开发评审、设计开发验证报告,负责试产报告等。 3.3 总经理负责批准项目建议书、试产报告。 3.4 采购部负责所需物料的采购。 3.5 销售部负责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提供市场信息及新产品动向,负责提交顾客使用新产品后的顾客使用报告。 3.6 生产部负责新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试制等。质技部是产品设计开发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策划并且执行产品设计和开发计划,负责主持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工作。 4. .工作程序 4.1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4.1.1设计开发项目的来源 a)销售部与顾客签订新产品合同或技术协议。根据总经理批准的相应的《产品要求

平评审表》,质技部负责人下达《设计任务书》; b) 销售部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提出的《项目建议书》,报质技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质技部负责人下达《设计开发任务书》。 c) 生产部根据技术改进需要,提交《项目建议书》报质技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质技部负责人下达《设计任务书》。 4.1.2 质技部负责人根据上述信息及项目来源,确定项目负责人,将设计开发策划的输出转化为《设计开发方案》、《设计开发计划书》。计划书的容包括:设计开发的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等各阶段的划分和主要工作容;各阶段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进度要求和配合部门;资源配置的需要,如人员、信息、设备、资金保证等及相关容。 4.1.3 设计开发策划的输出文件将随着设计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予以修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1.4 设计开发不同部门之间的接口管理 明确参与设计过程的不同部门/人员之间在组织上和技术上的接口并对接口进行管理,确定每项活动的职责和权限。指派有经验、能胜任其岗位工作的人员从事设计各阶段的活动。 4.2设计和开发的输入 4.2.1设计输入以“设计开发输入清单”的形式体现,设计开发输入清单是根据销售部提出的项目开发建议编写的,“设计开发输入清单”应充分考虑有关法规、标准和市场需求,其容应包括: a) 新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b)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c)过去类似设计的有关信息; d)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

设计开发记录样表

项目建议书 JL—7.3—01 提出部门销售部建议人李加志 项目名称关于改进径向导叶增大深井泵、多级泵的扬程的设计与开发型号规格 销售对象油田、灌溉顾客建议日期 基本要求(包括主要功能、性能、结构、外观包装、技术参数说明等): 1、功能、性能:提高水力系统效能,增大泵的扬程。 2、结构:改进径向导叶的形状、尺寸。 市场预测分析(包括市场需求、用户期望、竞争对手情况、产品质量现状、预期首批销量、交货期限、出厂价格等): 传统的径向导叶,其反导叶进口位置一般小于外圆直径,位于正导叶出口内侧,如图1.1所示。目前这种形式的导叶在多级离心泵中也较为常见。 图1.1 传统径向导叶 而近年来,在国内外的一些深井泵及多级离心泵中,逐渐发展出一些新的导叶结构。这些结构具有一些新特点,比如采用了一次成型、注塑、冲压等先进工艺,这些工艺为这类结构较为快速导叶设计提供了成型质量保证。 我们拟改进为如下四种: 1)带正、反圆柱导叶; 2)只带圆柱反导叶; 3)进口扭曲的反导叶; 4)流道式导叶。第一种结构类似传统结构形式,但其正反导叶位置处在同一外径。 可引用的原有技术、四种改进思路:

图1.2 带正、反圆柱导叶 图1.2结构是在传统导叶结构,即图1.1基础上的改进形式,这种导叶在中低比转速深井泵中比较常见。 图1.3 只带圆柱反导叶 图1.3结构没有正导叶部分,液流从叶轮外周出来直接进入三角形的导叶进口区,因而导叶进口喉部面积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 图1.4 进口扭曲的反导叶 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采购、工艺、成本等方面):

图1.4是在1.3的基础上,为更好的适应叶轮出来的液流,使其平顺过渡到导叶内,而将导叶进口设计成扭曲形状。图1.5结构是流道式导叶,图中给出的是其流道部分,由于结构紧凑并且正、反导叶连成一体,其过流效率比一般正、反导叶结构更高,但铸造困难。一般用在锅炉给水泵场合。 图1.5 流道式导叶 根据检索,目前尚没有上述四种导叶的专门设计,本研究的实施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一般设计人员在绘制上述四种结构的导叶时停留在手工设计阶段,我们拟研发相关软件,将有助于提高绘图效率及精确度。 项目所需费用,参加人员: 1、费用27万人民币。 2、参加人员:孙哲利、刘现成、田家宝、武长华、孙建国、夏家良、陈建辉、王阳、彭厚明、叶锦树、刘良磊、肖婷、田正敏。 总工程师审核: 项目可行,同意立项。 签名/日期:刘现成 总经理批示: 签名/日期:孙建国

施工方案审核记录表样表(空白表)

四川铁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文件/施工方案审核单

文件/施工方案审核单回复

下面为附送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毕业论文致谢词 我的毕业论文是在韦xx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论文凝聚着他的血汗,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对我的工作学习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在此我向他表示衷心的谢意 这三年来感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的老师对我专业思维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他们在学业上的心细指导为我工作和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我要像诸位老师深深的鞠上一躬!特别是我的班主任吴廷川老师,虽然他不是我的专业老师,但是在这三年来,在思想以及生活

上给予我鼓舞与关怀让我走出了很多失落的时候,“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对吴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在此向吴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谢意! 感谢这三年来我的朋友以及汽修0932班的四十多位同学对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三年来我们真心相待,和睦共处,不是兄弟胜是兄弟!正是一路上有你们我的求学生涯才不会感到孤独,马上就要各奔前程了,希望(,请保留此标记。)你们有好的前途,失败不要灰心,你的背后还有汽修0932班这个大家庭!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你们生我养我,纵有三世也无法回报你们,要离开你们出去工作了,我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你们平安健康,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会好好工作回报社会的。 致谢词2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老师从选题指导、论文框架到细节修改,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这篇论文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

设计开发各阶段文件记录要求

设计开发各阶段文件、记录要求 1.目的 本作业指导文件为进一步明确设计开发全过程中各阶段的文件及记录要求,以进一步规范设计开发流程,确保设计开发全过程受控, 2.适用范围 本要求适用于公司内各类产品的设计开发全过程,这些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软件、雷达终端、专用计算机等。 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包含设计开发策划、方案、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设计验证、确认、设计更改、试制等各个环节。 设计开发活动的类别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内部立项的新项目(产品)、与客户签订合同的研制、改进项目、上级机关下达的研制任务、产品改进项目等。 3.引用文件 GJB9001B-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EWZG A00—02—2011质量手册 EWZG B7301-2011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EWZG B7302-2011软件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EWZG C7341-2011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 EWZG B4131-2011外包过程控制程序 首件鉴定程序 EWZG B4241—2011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EWZG C4231—2011 图纸技术文件管理办法 4.详细要求 4.1立项 根据客户意向立项的,由市场部填写《立项申请表》; 公司内部立项的,由项目发起部门填写《立项申请表》; 研发总监组织立项评审,填写《立项评审报告》,评审会中应填写《会议签到表》、《会议记录》,立项评审由技术副总批准; 根据客户合同立项的,应进行合同评审,填写《合同评审表》,合同评审作为立项的依据; 确定立项后,由项目主管或综合管理部计划管理人员编制《新产品研制任务书》,任务书由研发总监审核,总经理签发。 4.2设计开发策划 设计开发承接部门在接收到任务书后,应进行设计开发策划,编制《研制计划》、《质量保证大纲》、《质量计划》,计划和大纲应经过研发总监批准。 如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应经过试验、论证,编制《可行性报告》,并进行评审。 4.3方案(概要)设计 在方案阶段,应明确设计的具体要求,形成《设计开发输入一览表》、产品规格书、技术条件或技术协议、检验大纲、特性分析报告、研制方

设计开发程序和设计开发记录表样

设计开发程序和设计开 发记录表样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产品的开发设计进行控制,以保证所设计的新产品技术先进、使用可靠、经济合理、易于生产、验证和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全过程,包括引进产品的转化、定型产品及生产过程的技术改进等。 3.职责 3.1质技部负责设计开发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进行设计开发的策划,确定设计开发的组织和技术接口、输入、输出、验证、评审、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和确认等。 3.2 质技部负责人负责审核项目建议书、下达设计和开发任务书,负责批准设计开发方案、设计开发计划书、设计开发评审、设计开发验证报告,负责试产报告等。 3.3 总经理负责批准项目建议书、试产报告。 3.4 采购部负责所需物料的采购。 3.5 销售部负责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提供市场信息及新产品动向,负责提交顾客使用新产品后的顾客使用报告。 3.6 生产部负责新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试制等。质技部是产品设计开发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策划并且执行产品设计和开发计划,负责主持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工作。 4. .工作程序 4.1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a)销售部与顾客签订新产品合同或技术协议。根据总经理批准的相应的《产品要求平评审表》,质技部负责人下达《设计任务书》; b) 销售部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提出的《项目建议书》,报质技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质技部负责人下达《设计开发任务书》。 c) 生产部根据技术改进需要,提交《项目建议书》报质技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质技部负责人下达《设计任务书》。

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开发程序和记录

1.目的:对设计和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设计和开发全过程。 3.职责 3.1供销部负责市场调研或分析,向生产技术部提供市场信息及新产品动向。 3.2生产技术部负责设计和开发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进行设计和开发的策划、确定设计开发的组织和技术的接口、输入、输出,设计和开发的评审,验证、确认和更改。 3.3总经理负责批准新产品的设计及最终新产品的确认。 4.工作程序 4.1 设计和开发策划 4.1.1 供销部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向生产技术部提供市场信息及新产品动向。 4.1.2生产技术部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项目负责人,进行设计开发的策划,制定《设计开发计划书》,报总经理批准。 4.1.3《设计开发计划书》策划的结果应体现如下内容: a)设计开发的输入、输出的形式; b)设计评审、验证、确认等各阶段的划分和主要工作事项; c)各阶段人员职责和权限; d) 进度要求和配合单位; e) 资源配置需求,如人员、信息、设备、资金保证等。 4.1.4 设计开发的输出文件将随着设计开发的进展,如需修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1.5 设计和开发接口的管理 a) 需要进行协调的,由生产技术部部召开相关会议组织协调,进行信息沟通; b) 供销部负责与顾客的联系及信息传递。 4.2 设计和开发输入 4.2.1 生产技术部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包括: a) 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 b) 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c) 以前类似设计的信息。 d) 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 4.2.2 应对这些输入的充分性和适宜性进行评审。 4.3设计和开发输出 4.3.1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可包括以下内容: a)产品技术指标; b)工艺流程; c)加工工艺; d)采购物资分类明细; e)检验规范; 资源需求、包括产品防护的细节等。f). 4.3.2生产技术部应确保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得到总经理或其授权人批准。 4.4 设计和开发评审 4.4.1应按照《设计开发计划书》的策划,在适宜的阶段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 4.4.2应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发现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评审结果由参加评审人员在《设计开发评审报告》做好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