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习题 3(含答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习题 3(含答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习题 3(含答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含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凤凰卫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一艘名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进行探寻当年郑和下西洋海路的壮举,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

2.明朝之所以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因为()

A.海上交通发达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3.最早派郑和出使西洋的明朝皇帝是()

A.明太祖B.明成祖C.明英宗D.明仁宗

4.英国史学博士李约瑟说:“明代的水师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其他亚洲国家的任何时代都出色,甚至较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可说不是它的对手。”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B.郑和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5.在古代对外交往的事例中,与“丝绸之路”属于同一类的是()

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郑和下西洋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6.郑和是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从图中,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郑和船队曾从刘家港出发

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郑和下西洋途经东南亚一些国家

D.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7.南宁电视台拟拍一部有关明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下列可以入选的题材是()

A.玄奘西游B.班超出使西域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

8.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是()

A.南京B.松江C.刘家港D.泉州

9.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A.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B.明朝国威的树立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D.航海技术的发展

10.郑和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郑和船队回航时带回来的物品主要有

①茶叶②象牙③丝绸④香料()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

12.下列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发言,其中正确的是()

甲:和平使者,扬威异域

乙:探寻新路,寻找黄金

丙:友好往来,促进交流

丁: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A.甲和丙B.甲和乙C.乙和丁D.丙和丁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3.航海壮举

时间转回宋代,……那些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或泉州出发后,经南海海域,运送到菲律宾、占城、波斯湾等地,再由波斯商人把这些中国商品销往西亚各地甚至欧洲。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明初,由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材料三: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新加坡)李光耀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

(2)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么特点?

(3)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14.体验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回答:

(1)郑和远航的出发点是哪里?最远抵达哪里?

(2)当时你若是一名商人,你会携带哪些你认为销路好的商品?(举两例)(3)郑和作为“世界海洋第一人”,有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的?

(4)请说说纪念郑和远航对我们今天的意义。

15.观察《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回答问题:

(1)请你观察如图,判断下面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郑和及其船队没有到达的地区是。

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大西洋沿岸(2)据史料记载,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时说:“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译文:纵观海洋之上,巨大的海涛远接天涯,高大的浪头犹如山岳……但是,我们的船队都高高挂起如云蔽天的风帆,不分昼夜地象流星一般疾驰,横渡那狂涛恶浪,就象在大街上漫步一样……)请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郑和及其船队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完成远航呢?

(3)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是崇尚文明的礼仪之邦,根据所学,你认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6.郑和率领60余艘船只,载两万多人和大量物资,浩浩荡荡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完成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任务。

(1)郑和出使西洋一共去了几次?目的是什么?

(2)郑和出使西洋的出发点在哪里?最远到达哪些地区?

(3)郑和出使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17?莒县模拟)“凤凰卫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一艘名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进行探寻当年郑和下西洋海路的壮举,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

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

【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解答】1405﹣1433年郑和从刘家港出发,七次下西洋,到达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由此可见BC符合题意,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要经过印度洋沿岸,因而A到达过,而地中海沿岸要远于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因此是郑和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经过和作用.

2.(2016?鞍山二模)明朝之所以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因为()A.海上交通发达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分析】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解答】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3.(2016?盱眙县模拟)最早派郑和出使西洋的明朝皇帝是()

A.明太祖B.明成祖C.明英宗D.明仁宗

【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

【解答】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年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出长江口南下,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4.(2016?南平模拟)英国史学博士李约瑟说:“明代的水师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其他亚洲国家的任何时代都出色,甚至较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可说不是它的对手。”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B.郑和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

【解答】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年号永乐)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规模之大,时间之久、行程之远,所以说“乃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可说不是它的对手”.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

5.(2016?灌南县一模)在古代对外交往的事例中,与“丝绸之路”属于同一类的是()

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郑和下西洋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郑和下西洋.

【解答】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明代对外和平交往的重要代表.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同样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建立和发展.两者都是和平友好交往.

故选C.

【点评】比较和理解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

6.(2016?如皋市校级二模)郑和是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从图中,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郑和船队曾从刘家港出发

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郑和下西洋途经东南亚一些国家

D.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

【解答】题目给出了一幅郑和下西洋示意图,在图中我们可以找到他的出发点、航行路线及途经的国家地区及最远到达的地区,无法从图中找到他促进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的信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分析运用郑和下西洋示意图是蕴含的信息.

7.(2016?马山县一模)南宁电视台拟拍一部有关明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下列可以入选的题材是()

A.玄奘西游B.班超出使西域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

【解答】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

好关系.因而南宁电视台拟拍一部有关明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可以入选的题材是郑和下西洋.ABC均不发生于明朝.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郑和下西洋.

8.(2016春?青龙县期末)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是()

A.南京B.松江C.刘家港D.泉州

【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

【解答】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郑和船队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故选C.

【点评】理解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9.(2016春?睢宁县期末)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A.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B.明朝国威的树立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D.航海技术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

【解答】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郑和船队船上装载大量金银宝货,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欢迎,他们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据题干“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可知,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故选C.

【点评】理解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10.(2016春?东城区期末)郑和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明朝

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郑和船队回航时带回来的物品主要有

①茶叶②象牙③丝绸④香料()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

【解答】1405年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郑和船队船上装载大量金银宝货,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欢迎,他们从各国换回珠宝、象牙、香料和药材等特产.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郑和船队回航时带回来的物品主要有珠宝、象牙、香料和药材等特产.

11.(2016春?贵港校级月考)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

【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上装载了中国瓷器与丝绸,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目的、内容与影响.

12.(2016春?南京校级月考)下列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发言,其中正确的是()甲:和平使者,扬威异域

乙:探寻新路,寻找黄金

丙:友好往来,促进交流

丁: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A.甲和丙B.甲和乙C.乙和丁D.丙和丁

【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405年﹣1433年,明政府为了宣扬国威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亚非各国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乙:探寻新路,寻找黄金与丁:殖民先驱,海盗鼻祖是对欧洲航海家的描述.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目的、内容与影响.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3.(2016春?房山区期中)航海壮举

时间转回宋代,……那些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或泉州出发后,经南海海域,运送到菲律宾、占城、波斯湾等地,再由波斯商人把这些中国商品销往西亚各地甚至欧洲。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明初,由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材料三: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新加坡)李光耀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

(2)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么特点?

(3)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

(2)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

(3)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产生的积极影响.

【解答】(1)根据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图和“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是非洲东海岸.

(2)根据材料二“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可知,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和平交往,公平交易.

(3)根据材料一“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和材料三“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留下了持久的影响.”可知,郑和下西洋连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故答案为:

(1)非洲东海岸.

(2)和平交往,公平交易.

(3)郑和下西洋连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4.(2012春?德化县期末)体验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回答:

(1)郑和远航的出发点是哪里?最远抵达哪里?

(2)当时你若是一名商人,你会携带哪些你认为销路好的商品?(举两例)(3)郑和作为“世界海洋第一人”,有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的?

(4)请说说纪念郑和远航对我们今天的意义。

【分析】(1)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范围.

(2)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装载的货物.

(3)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的列举能力.

【解答】(1)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队航从刘家港浩浩荡荡出发,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2)结合所学可知,郑和远航的船队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等货物销往沿途各国.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围绕坚定的理想信念,英勇无畏的气概,吃苦耐劳和百折不饶的精神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4)纪念郑和远航对我们今天的意义属于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围绕能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促进东南亚的和谐稳定等方面列举即可.

故答案为:

(1)刘家港,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丝绸,瓷器.

(3)坚定的理想信念,英勇无畏的气概,吃苦耐劳和百折不饶的精神等.

(4)纪念郑和远航,能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促进东南亚的和谐稳定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路线、范围、内容与影响.

15.(2013秋?顺义区期末)观察《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回答问题:

(1)请你观察如图,判断下面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郑和及其船队没有到达的地区是D。

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大西洋沿岸

(2)据史料记载,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时说:“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译文:纵观海洋之上,巨大的海涛远接天涯,高大的浪头犹如山岳……但是,我们的船队都高高挂起如云蔽天的风帆,不分昼夜地象流星一般疾驰,横渡那狂涛恶浪,就象在大街上漫步一样……)请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郑和及其船队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完成远航呢?

(3)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是崇尚文明的礼仪之邦,根据所学,你认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分析】(1)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

(2)考查了郑和及其船队完成远航的条件.

(3)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解答】(1)依据课本知识,郑和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

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等三十多个国家,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没有到达大西洋沿岸.故选D.

(2)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朱棣命郑和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所以离不开国家的实力,统治者支持;据材料“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可知,其航海条件包括:大船、指南针,航海知识,航海人才,船员的胆量与勇敢的品质等.以及郑和敬业献身、忠心为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等精神.

(3)依据课本材料“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知,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故答案为:

(1)郑和及其船队没有到达的地区是D.

(2)国家的实力,统治者支持,航海条件:大船、指南针,航海知识,航海人才,船员的胆量与勇敢的品质等.郑和敬业献身、忠心为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等精神.(自圆其说就行)

(3)被称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连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点评】本题考查内容为教材基础知识点,也是重点内容,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本题在审题中尤其要把握题目要求,否则容易因粗心而导致出错.

16.(2014春?合川区校级期中)郑和率领60余艘船只,载两万多人和大量物资,浩浩荡荡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完成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任务。

(1)郑和出使西洋一共去了几次?目的是什么?

(2)郑和出使西洋的出发点在哪里?最远到达哪些地区?

(3)郑和出使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解答】(1)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明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强盛国家.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

(2)郑和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远航美洲和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3)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大都受到热烈欢迎,船上装载的大量金银宝货,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的喜爱.他们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故答案为:

(1)七次;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刘家港;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 《蚕长大了》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蚕的胸部有()对足,腹部有()对足。 2.蚕在二龄之后,身体呈()型,颜色为()。 3.蚕的头较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下方有咀嚼式()。 二、判断题。 1.睡眠中的蚕,外表静止不动,体内也是静止不动的。() 2.蚕在蜕皮前,食欲会大大增加。() 3.蚕在生长变化过程中,身体颜色不会发生改变。() 4.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一共蜕3次皮。() 5.蚕的蜕皮顺序一定是先从头部开始,然后经过胸部和腹部,最后皮从尾部脱落。() 三、选择题。 1.蚕到了( )(蜕皮四次以后5~8天),就逐渐表现出老熟的特征。 A.三龄期 B.五龄末期 C四龄末期 2.当蚕出现( )的现象时,表示蚕要吐丝结茧了。 A.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 B.食欲旺盛,食桑量上升 C.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 3.蚕要吐丝结茧了,下面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增加桑叶的数量 B.用纸板做格子房

C 、用稻草扎小架子 4.当蚕的身体颜色暗淡,并抬起前半部身体,一动不动,这是( )之前的状态,称作“眠”。 A.即将吐丝 B.即将蜕皮 C.四龄结茧 四、填图题 五、实验分析 为了探究温度对蚕生存的影响,小华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三个大小相同的纸盒,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把甲盒放在10℃的环境中,把乙盒放在25℃的环境中,把丙盒放在30℃的环境中(除温度外其他环境因素相同)。在甲、乙、丙三个盒子中各放入5条大小相似、健康状况相同的蚕。每个盒子中每天都同时投入等量的桑叶。一段时间后小华分别测量了几个纸盒中蚕的平均长度,如下表所示。 盒子名称 甲 乙 丙 平均长度 8厘米 10厘米 8厘米 1.一段时间后,( )与( )盒中的蚕运动呆滞,发育缓慢,并 ( )足 ( )足 ( )足 ( ) ( ) ( )部 ( )部 ( )部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看组合体视图.doc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 课题名称:看组合体视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 2、能运用形体分析法读懂组合体视图,补画出第三视图; 二、能力目标 利用所学方法,灵活应用到读组合体视图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应用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视图。 2、能正确补画出第三视图。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通过分析看懂组合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分析讲解,实际演示,提问启发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资源: 1、用 Flash 将组合体的组合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自制两个组合体模型 3、三角板、圆规、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1分钟 2、引入新课2分钟讲解分析17 分钟 3、讲解新课38 分钟 4、归纳总结3分钟读图举例21 分钟 5、布置作业1分钟 课时:1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读图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1、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旧课2、明确视图的线框和图线的含义 3、善于构思物体的形状 1分钟 提问:画组合体的方法有几种? 学生回答: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老师总结: 形体分析法 (叠加类 ) 画图过程空间物体平面三视图 (已知 ) 线面分析法 (切割类 ) (画) 导入提问:当根据已经画出的视图,想空间形体的形状时,应用 新课什么方法呢?老师引出: 2分钟 形体分析法 (叠加类 ) 读图过程平面图形空间物体 (已知 ) 线面分析法 (切割类 ) (想) 板书课题:第六节看组合体视图 一、看图的基本方法有: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1、形体分析法,应用于以叠加类组合体为例(3 分钟 ) 讲述 提问:形体分析法是什么? 新课学生回答:在画图和读图时,假想将一个复杂的形体分析为若干基本形体的思考方法。 38 分钟设问:读图时,如何将一个复杂的形体分析为若干个基本形 体呢? 结论: ①在反映形体特征比较明显的主视图上按线框将组合体划分 为几个部分 ②利用投影关系,找出各线框在其他视图中的投影,分析后 想出各部分的形状 ③分析它们的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 ④综合起来想象组合的整体形状 教学方法 请学生回答, 让学生记住基本 要领,以便作图 中正确应用。 结合前面所学 提出问题,激发 学生学习新知 识的兴趣。 由熟悉的概念 入手,引出问 题,得出结论, 使学生易接受, 易掌握。 口述结论。

人教版选修3 第二单元 第3课 华盛顿会议 作业

第3课华盛顿会议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一战后在亚太地区的角逐中,美、英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①在抵制日本扩张方面有共同利益②在中东问题上竞争激烈③在控制国联问题上矛盾尖锐④在中国政策问题上较为接近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C 一战后在亚太地区的角逐中,华盛顿体系是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确定了凡尔赛体系中未能包括的远东、太平洋区域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体系,暂时调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确立了它们在东方实力对比的新格局,故排除②,选①③④组合,选C。 2.《五国海军条约》第十一条规定:“各缔约国保证不取得、不建造和不定造在主力舰和航空母舰之外、标准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战斗舰。”这一条款( ) A.明确限制了五国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吨位 B.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上的争夺 C.给缔约国发展中小型战斗舰提供了依据 D.旨在限制五国以外的国家发展海军力量 解析:选C 条约限制的并不是主力舰和航空母舰,而是这两种舰以外的战斗舰。该条款限制的只是这种舰只的大小,而没有限制它的数量,因此给这些国家大量发展巡洋舰、驱逐舰和潜水艇等中小型战斗舰提供了方便。 3.火花是政治宣传的载体。某收藏者藏有两枚20世纪初的日本火花(如图),该火花最有可能是日本( )

A.为美化对中国的侵略而印制 B.为宣传美日友好而印制 C.为纪念占领中国青岛而印制 D.为宣传英日同盟而印制 解析:选D 从图片中日本国旗和英国国旗判断,该火花最有可能为宣传英日同盟而印制。 4.根据下表《五国条约》规定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单位:万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③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美、英、日的海军军备竞赛④埋葬了英日同盟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A 埋葬英日同盟的是《四国条约》,排除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均正确。故选A。 5.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调整了美日两国在下列哪些问题上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最新公开课教案

第 15 课
课题:辛亥革命 学校:大方三中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师:曹飞 教学目标:
辛亥革命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 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b5E2RGbCAP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 学生独立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p1EanqFDPw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20 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
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第 二次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DXDiTa9E3d 知识链接:辛亥革命的概念: ⑴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 全过程。⑵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RTCrpUDGiT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 (爆发原因)
社会背景: 1、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 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5PCzVD7HxA 2、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不断壮大; 革命准备: 1、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课本 62 页 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 著名的革命宣传家:邹容、陈天华和章炳麟。 章炳麟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邹容则在《革命军》中写道: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 “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 革命” 。他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 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jLBHrnAILg 2、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课本 63 页 (兴中会、同盟会等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 (1)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894 年 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教学教案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说课稿 一、课本剖析 1.本节的职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机械制图》(第四版)第四章第二节。从这一章的整体来看,本章是全书的重点局部,是培育空间想像能力和读图本领的关键一章,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而第二节内容是将空间形体转化为平面图形,培育学生剖析和解决题目的本领,使画图的能力得以提高。第二节内容共分三个课时,本节为老师表面解说后第三课时,为操纵操练课。 2.教导对象 (1)知识与本领 可以按照各种模具形体,学会判别组合体类别,剖析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画三视图,在画的过程继续总结、领会,以提高制图的本领。 (2)经过与要领 通过分组协作学习活动,把课堂教导与学生的主动性有机地连合起来,经过画、量、讲等种种形态,在学习中继续提高自己实践与演示本领。 (3)心情态度代价观 以好帮差,让学生在团队中参与,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教导重点和难点 (1)重点:运用形体剖析法,画组合体三视图。 经过概括后的顺口溜:"先剖析后选择,先基准后外型,先要害后另外,三视图一起画"。要修业生熟记顺口溜,剖析明白,使在绘图经过时能充分发挥想象,熟练掌握制图技能。 (2)难点: 运用形体剖析法,经过"分""合"的要领,将图形化繁为简。"分":把纷乱的组合体分成多少个根本体,单独画出根本体的三个视图,要求三个视图一起画。"合":然后将各组成局部经过它们的相对位置及外貌相连干系将整个组合体组合而成。

二、学生的剖析 机电二班是对口升学班,学生总体情状较好,大略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主动性较高,而余下的三分之一的学生或因自身基本较差、或因主观学习想法不高,造成这局部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聚合,主观能动性不强,因此在这节操纵操练课中以培育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出发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以提高能力为主,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以提高参与度为主。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项目教导法:以完成项目为对象,鼓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制图经过中每一环节。 (2)张贴法:老师将自己所画的答案张贴,与学生所画的答案比较,能感性直观地找出异同点,剖析其不同之处,点评正确性,同时指出学生图形中所存在的不足。 (3)要修业生分小组协同讨论完成,自己操纵,自己上台剖析解说,让他们在实践的经过中去发明题目,处置题目。而老师只在学生操练经过和最后讲评中作引导作用,在学生演示经过中起主持人的脚色。 2、学法 (1)要修业生课前做好温习,特别是对顺口溜的理解。 (2)在操纵过程中,基础差的同学在绘图过程中可以及时向基础相对好些的同学讨教,兴起以好帮差的学习风气。 (3)老师少讲,学生多练多讨论,并让学生多些上台解说的时机,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育学生的协作和演示的本领。 四、教学情景创造 将课堂内的课桌椅分成四组,围成四分之三圆弧,中间摆放三张桌子,作学生绘图完成后模具的摆放场合,也作为学生解说的讲台。 五、教导内容与教导经过 1、课的导入(5分钟)

第15课 辛亥革命[岳麓版]

第15课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课标解读】 辛亥革命有广义、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理解一般指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所以应掌握革命党的建立、武装起义、思想宣传、武昌起义。通过轻敌推诿,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意义,认识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 【知识梳理】 一、背景 1.原因: ①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②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来挽救统治危机。 2.条件: (1)组织基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在东京成立。 ①性质: ②纲领: (2)思想基础:三民主义 同盟会成立后,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围绕要不要, 要不要等问题展开思想论战,大力宣传其政治纲领----三民主义。 (3)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在宣传的同时,还多次发动。其中1911年发动的起义最为有名。 二、经过 1.爆发:武昌首义 (1)概况:年10月10日,和率先发难,武昌起义爆发。(2)结果:起义胜利后,成立,推举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 (3)影响:武昌起义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短短一个月,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许 多地区也发生了响应武昌起义的革命运动。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2.高潮 (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 成立,以为国旗。 (2)颁布《》:年3月颁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 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意义。 (3)帝制的终结:1912年2月,下诏退位,清王朝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三、结果及意义 1.结果:1912年3月,袁世凯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原因: ①袁世凯手握重兵,具有一定的政治资本; ②资产阶级的弱性和妥协性; ③的涣散,立宪派和旧官僚的破坏; ④帝国主义的支持。 2.意义: ①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革命; ②作用: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 此,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影响: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3.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思考1: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 【知识拓展】 1.如何全面分析和评价三民主义? 所谓“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因为,清政府此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主义”反对的是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整个满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民族平等的进步思想,客观上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 “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的内容,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 “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的内容,即试图解决土地问题,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其具体方法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教案.docx

教科版三下第二单元第 3 课《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其他动物的卵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三 1.知道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蚕的幼虫身体逐渐长大,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描述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孔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 等功能相适应。 4.会养蚕,能够经历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能用文字和画图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学习 5.能够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目标 6.对养蚕活动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7.能够领悟到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8.能够感悟到在一段时间里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9.能体会到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10.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重点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 难点区别即将吐丝的蚕,为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坚持长期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可爱的蚕宝宝已经慢慢长大了,在这段时间里,你是怎么照顾学生交激发学它们的?它们样子有变化吗?大家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今天流、回答。生学习兴 我们来交流一下。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蚕卵2~3 天就会孵化趣。 出小蚕。刚出牛生的蚕宝宝又黑又小像只小蚂蚁,身上长满细 毛,被称为“蚁蚕”,也叫“ 1 龄蚕”。救蚁蚕体长 2~3 毫米, 体宽约 0.5 毫米。经过两周左右的时间,蚁蚕身体逐渐长大, 颜伍也逐渐从黑变成了白色,成了我们熟悉和喜爱的蚕宝宝。 蚕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蜕皮4次后的 5龄蚕再经过半个月左 右,就会结茧变蛹。从蚁蚕开始到结茧变蛹前这个阶段的蚕称 为蚕的幼虫阶段,是继蚕卵之后蚕生长发育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训练·达标检测 第二单元 第三课 第三框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据我国卫生部门统计,我国青少年自杀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在15岁~3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非正常死亡的第一原因。这一现实警示我们( ) A.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B.生命是有限而短暂的 C.生命是来之不易的,应当珍惜生命 D.中国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外国人差 2.某著名音乐人因酒后驾车,造成四车连环相撞、4人受伤,而被判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 000元。他的行为( ) ①没有善待自己的生命 ②没有善待他人的生命 ③没有尊重他人的生命 ④触犯了刑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013年2月13日,商丘市民姜德强收到了一条陌生人发错的求助短信,想找一种叫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的药救命。他选择了相信,并随即展开一场跨省寻药、送药之旅,给远在徐州的危重病人带去了生的希望。下面对“最美送药哥”的行为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在救人的过程中实现了生命价值 B.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时,要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C.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和不能效仿的 D.做到了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的生命 4.古人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 ( ) A.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 B.每个人死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C.每个人的生命价值是不同的 D.人的生命价值因其地位不同而不同 5.(2012·广州中考)司马迁遭遇宫刑仍完成《史记》巨著,贝多芬双耳失聪仍创作出世界名曲,霍金禁锢在轮椅上20年仍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 ) A.对社会的贡献 B.树立正确的成长观 C.各种生命相互关爱 D.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6.2013年2月27日,在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阳光四海杯首届“雷锋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李素丽、张丽莉、“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等50位先进人物在北京获“雷锋奖”。“雷锋”们的事迹启示我们( ) A.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 B.青春是美好而短暂的,要学会珍惜 C.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不了人生的价值 D.热爱生活,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组合体视图识读教案.

《环境工程CAD制图》教案 知识点组合体视图的识读学时2教学 内容 读各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要领、方法步骤教学 重点 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要领教学 难点 视图中图线和线框的含义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线面分析法读图参考 资料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胡建生主编.化工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金大鹰主编.机械制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画图,是将物体画成视图来表达其形状,读图是依据视图想象出物体的形状。虽然,照物画图与依图想物相比,后者的难度要大一些,为了能读懂视图必须掌握读图的基本要领和基本方法,并通过反复实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读图能力。 一、读图的基本要领 1将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一个视图不能正确物体的形状。如图1所示,若只读图中的主视图,它可以表示出形状不同的多个物体。 图1 有时只看两个视图,也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若只看到下图2中的主、俯俩视图,它们也可表示出多种不同形状的物体。

图2 由此可见,读图时必须把所给的试图联系起来,才能想象出物体的确切形状。 2.搞清视图中图线和线框的含义 视图是由一个个封闭线框组成的,而线框是由图线构成的,因此,弄清图线及线框的含义是十分必要的。 ?视图中图线的含义如图3所示,视图中的图线有以下三种含义: 1)有积聚性的面的投影; 2)面与面的交线(棱边线); 3)曲面的转向轮廓线。 ?视图中线框的含义如图3所示,视图中的线框中有以下三种含义:1)一个封闭的线框,表示物体的一个面。可能是平面、曲面、组合面或孔洞。2)相邻的两个封闭线框,表示物体上位置不同的两个面,由于不同的线框代表不同的面,它们表示的面有前、后、左、右、上、下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通过这些线框在其他视图的对应投影来加以判断; 3)一个大的封闭线框内所包含的各个小线框,表示在大平面(或曲面体)上凸或凹下各个小平面体(或曲面体)。

第15课 辛亥革命分析

第15课辛亥革命 【概念阐释】 资产阶级革命:一般是指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的革命。它发生的原因是落后的生产关系(包括封建制度或殖民主义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北美的独立战争,它反抗的对象就不是封建专制统治,而是英国的殖民统治。理解这一概念,应牢牢抓住以下三个要点:一是革命的原因是由一对矛盾构成,即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是革命对象具有唯一性,即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革命目的具有明确性,即确立资产阶级专政,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本国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在向资本主义过渡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进行革命的目的是消灭封建残余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例如俄国的1905年革命和1917年的二月革命,就是因为沙皇专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另一种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本国的封建势力把持着国家大权,又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它发展资本主义面临两大障碍,革命的对象往往具有双重性,即本国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例如中国的近代革命,从1840年到1949年,这150年间中国革命的性质始终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1919年为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解这一概念,应抓住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区分类型,看这个国家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还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二是注意革命对象:资本主义国家革命对象具有唯一性,即封建残余势力;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革命对象往往具有双重性,即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三是革命的领导阶级:既可以是资产阶级,又可以是无产阶级。 辛亥革命:广义上辛亥革命指的是从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开始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革命失败为止,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狭义上辛亥革命指的是从1911年武昌起义革命高潮到来开始,到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革命失败为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阶段。 【学习指导】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又开启了20世纪初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复习时,要注意从宏观上思考:(1)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 (2)有人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请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从思想与阶级层面进行分析论证。 【网络构建】(提示:通过课前预习,用文字概述、表格或结构的形式构建本课内容体系)【高考链接】

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有效教工具单教师用2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一课时 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设计人:屈现荣审核人:李晓明 班级:姓名: 【导读单】 学生自主预习,结合教材阅读讲义单考点一,识记需要记忆的知识,并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什么?我国政府的性质与国家性质关系如何? 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有哪些?每个基本职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我国政府的作用有哪些? 4、公民对政府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导思单】 全面理解和掌握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学习提示:(1)明确四个基本职能各自的具体内容及意义。 (2)准确区分政府经济职能的四个主要内容。 (3)正确区分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职能的划分,具有相对的性质,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的关系,如维护社会秩序既是政府职能的内容,也是经济职能中公共服务职能的内容。 ①政府的经济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此公共服务侧重强调的是“经济”领域,具体如汇集和传播经济信息等。 ②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作为与经济职能并列的四大职能之一,强调的是国家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4)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转变政府职能并不是弱化政府的职能,而是要求政府在履行职能时,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更不能“不到位”。 (5)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管理经济活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主要以宏观调控为主。 (6)政府作用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政府作用的发挥需要政府职能的履行。 (7)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即时演练: (1)根据全国人大标准的中央预算,2011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将提高到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 -------------------------------------------------------------------------------------------------------------------------------------------------------------------------------------------------------------------------------------------------------------------------------------------------- 1

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与改良派的论战;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中国民国的成立;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 同盟会建立的条件和性质的分析是重点。一建立条件: 1、经济基础:20世纪出,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迅速的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4、组织基础: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二同盟会的性质:它是在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的基础上组成的,但它不同于以上各团体,从其组织形式、组成人员成分、政治纲领和章程上看,它是中国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难点分析 武昌起义的条件是重点。1、经济基础:汉口的自然经济解体早,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早,此外这一地区,交通便利,煤铁资源丰富,也便于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基础:随着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形成了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这为资产阶级革命

提供了阶级基础。3、群众基础:武汉地区帝国主义入侵较早,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这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较好的群众基础。4、起义准备: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长期的起义准备。5、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的革命主动精神。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对中国的革命有什么启示?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最终证明了农民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发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阶级来领导,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讲授新课: 教师:十九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了发展壮大。这时,中国的民族危急进一步加深。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那么,同学们结合教材和千米那学习的内容,分析资产阶级革命能够发生的历史背景使怎样的?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八年级】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生命和健康的权利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生命和健康的权利》活动探究型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框“生命和健康的权利”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人格权,让学生了解了人格权的内涵及意义;其次阐述了“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让学生明确了生命健康权的地位;最后,介绍了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的保护。由“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两目组成,分别介绍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等内容。 二、学情分析 从现实角度看,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伤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的行为和隐患,作为未成年人有必要对自己的生命健康权进行了解,从而对某些行为作出是非辨别,运用法律加以维护。从法律角度看,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享受并行使其他公民权利的前提和根底,所以未成年人只有全面了解并正确行使了这项权利,才能保证其他权利的实现。从未成年人成长的角度看,正确理解并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有利于生命意识、健康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等。所以教学中,应突出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并强调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引导学生懂得重视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三、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格权的含义和内容;引导学生明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不容侵犯,受法律保护;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②能力目标: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 难点:人格权的涵义及特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护。 五、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课件相关的素材。 六、教学过程

(完整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教案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制图》第一篇第四章第二节。本节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综合应用,又是从投影理论过渡到识读机械图样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第二节内容是将空间形体或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绘图的能力得以提高。 2.教学目标 (1)知识学习目标 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具形体,学会判断组合体类型,分析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画三视图,在画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体会,以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能力素质目标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小组内互助,让学生有模仿学习的机会,通过画、量、讲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运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通过归纳后的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三视图一起画”,要求学生熟记顺口溜,并学会分析方法;在具体任务驱动下,借助多媒体演示,通过分组协作解决问题。 (2)难点: 主视图的选取以及组合体空间形状的想象。 利用橡皮泥辅助想象,读画结合,突破难点。

所教授的对象是09机电班新生,他们的文化理论基础不佳,接受新知识能力反应较慢,学习习惯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欠高,班级整体学习气氛欠浓,因此,如何培养班级学生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1、教法 “创设任务情境—引导自主探究—进行归纳总结” 采用任务驱动法,精讲多练,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有机贯穿在任务之中,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1)任务驱动法:采用任务驱动,带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制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2)要求学生分小组共同讨论完成,自己操作,自己上台分析讲解,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在学生练习过程和最后讲评中作引导作用,在学生演示过程中起主持人的角色。 2、学法 “图物结合、做中学,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1)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复习,需要学生充分回顾三视图投影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橡皮泥辅助的方式,使学生能借助实物生动直观地感受知识。 (3)在合作、交流、评价中建构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将教室内的课桌椅分成五组,学生围成圆弧,前面摆放讲台、展示板及投影仪,作学生画图完成后可到展示板上张贴作品并完成讲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3课 第1框 政府 国家行政机关练习

第二单元.第三课.第1框..政府.国家行政机关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政府履行其职能的是(..) ①安徽省委宣传部发出学习好、宣传好科学发展观的通知 ②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5年1月5日起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③中国作协决定加大对少儿文学的扶持力度 ④某市教育局对社会力量办学进行规范和整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项行为的主体是党不是政府;③项行为的主体是社会团体不是政府。故选C。 2.国务院公布养老“并轨”改革决定,破解养老“双轨”难题,可以逐步化解同类人员待遇差距拉大的矛盾,更好体现制度公平和规则公平,得民心,遂民愿。破解养老难题,体现了政府(..) ①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履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③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④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解析].国务院公布养老“并轨”改革决定,破解养老“双轨”难题,可以更好体现制度公平和规则公平,得民心,遂民愿。这体现了政府在履行社会建设的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①②正确;③④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3.2014年12月3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山东省省级行政权力清单,不属于清单列举范围内的职能和权限,行政机关不得为之。这有利于(..) A.弱化管理功能,强化服务意识B.坚持依法执政,树立政府权威 C.规范政府行为,建设法制政府D.加强制度约束,根除腐败土壤

[答案].C [解析].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山东省省级行政权力清单,这有利于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建设法制政府,C正确;A中的“弱化”说法错误;B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是依法行政;D中的“根除”说法错误。 4.近日,两则农村污染新闻颇受关注:广西一村庄因铅锌矿开采重金属污染,村民无法生活;湖南一村庄因炼铝业高污染项目给环境带来难以挽回的创伤。两村的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环境移民。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履行(..) A.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C.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D.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答案].C [解析].村民无法生活、背井离乡是源于因炼铝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政府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5.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下列能体现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是(..) A.某区政府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困难老人持券消费B.政府取消种粮补贴,让农产品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 C.某市政府召集银行高管开现场办公会,为某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D.某市政府把社会治安承包给保安公司 [答案].A [解析].选项B中政府取消种粮补贴后,不利于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可能会导致农业的萎缩,故排除;某市政府召集银行高管开现场办公会,为某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做法违背市场规律,故排除C;选项D中的做法没有履行自身的职责,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 6.近几年,电子商务风生水起,网络购物呈现破竹之势,但我国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环境还有待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15课 辛亥革命答案

第15课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体系建构】 考点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材料一: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字图 材料二:1901年2月14日,清廷颁布上谕:“……量中华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 材料三: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主要有编练新军、鼓励工商、兴建学堂、整顿吏治等内容。——旧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四: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材料五: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到会者约有100人,除甘肃尚未派留日学生外,其余关内17省均有人参加。 材料六:邹容的《革命军》大力赞扬和鼓吹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君主专制,恢复人民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革命军》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风行海内外。销售达一百万册,占清末革命书刊的第一位,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材料七:1911年5月,湖南、湖北、广东、四川发生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其中以四川的运动最为壮阔,清政府决定:派鄂、湘等6省赴川。鄂军入川,消弱了湖北的兵力,有利于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包子衍《四川保路运动》载于1981《人民日报》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中国是否具备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 2、腐败的清政府不得人心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4、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5、革命党人的准备:建立革命团体,成立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 6、四川的保路运动提供了有利时机。 考点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一)、开端:武昌起义 (二)、发展 (三)、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史料一革命之目的,非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回顾辛亥革命问题:史料认为辛亥革命“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其突出表现是什么? 【提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史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几刑事诉讼。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之;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

第15课 辛亥革命 教案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课时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意义。【课标解读】 基础:兴中会,同盟会、广州起义、武昌起义、民国与约法、清帝退位 能力:阅读材料全面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解读《约法》,获取资料信息能力,通过探究,培养多角度评价辛亥革命能力。 感悟:“中山精神” 【本课分析】本课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二课时,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政治民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上承近代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下启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在教材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主要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评价。由于近几年运用多元史观来评价分析历史事件在高考中比较频繁,所以务必将辛亥革命放在多元史观的角度下重新审视,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多元影响。【复习目标】 1.逐条分析牢记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提高归纳整合的能力。 2.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及《临时约法》,认识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3.全面分析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局限,提高获取历史信息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激情投入,认识并弘扬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中山精神。 【教学过程】 一、由对联导入复习: 师:“共和政治,总统山河”这副对联体现在近代中国哪一次重大事件上? 生:辛亥革命 ★设计小贴士:复习课,导入力求简洁,直入主题。 二、基础知识落实(同桌两人互相检查,看看你掌握的比对方好吗?)(一)、背景 社会背景: 经济基础: 组织基础: 思想基础: 军事基础: (二)、经过 1、爆发——武昌首义→三镇胜利→军政府成立 2、发展----各省响应 3、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颁布 (1)1912年1月1日: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生命和健康的权利教案新人教版

《生命和健康的权利》活动探究型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框“生命和健康的权利”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人格权,让学生了解了人格权的内涵及意义;其次阐述了“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让学生明确了生命健康权的地位;最后,介绍了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的保护。由“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两目组成,分别介绍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等内容。 二、学情分析 从现实角度看,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伤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的行为和隐患,作为未成年人有必要对自己的生命健康权进行了解,从而对某些行为作出是非辨别,运用法律加以维护。从法律角度看,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享受并行使其他公民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未成年人只有全面了解并正确行使了这项权利,才能保证其他权利的实现。从未成年人成长的角度看,正确理解并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有利于生命意识、健康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等。所以教学中,应突出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并强调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引导学生懂得重视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三、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格权的含义和内容;引导学生明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不容侵犯,受法律保护;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②能力目标: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 难点:人格权的涵义及特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护。 五、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课件相关的素材。 六、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