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高频考点39 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练习

39 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2018·南昌调研)下表示意我国2017年春运迁出率/迁入率前十位城市(根据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制作)。下图为“我国2003~2016年东部沿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图”。据此完成1~3题。

迁出率

广东省

深圳市

广东省

东莞市

广东省

中山市

广东省

佛山市

广东省

广州市迁入率

广东省

梅州市

河南省

周口市

广东省

茂名市

湖北省

黄冈市

安徽省

宿州市迁出率北京市

福建省

厦门市

江苏省

苏州市

上海市

浙江省

杭州市迁入率

安徽省

六安市

安徽省

安庆市

安徽省

滁州市

安徽省

亳州市

广西壮族自

治区贵港市

1.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反映了( )

A.在广东省打工的安徽人最多

B.劳动力由广东向安徽转移

C.广东省人口返回安徽省最多

D.广东省外来劳动力多

2.推测2003~2016年间( )

A.产业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

B.沿海地区投资呈下降趋势

C.产值内陆地区超过沿海地区

D.全国投资呈下降趋势

3.材料反映的劳动力流动特征对我国产业的影响有( )

A.促进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B.阻碍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

C.促进内陆地区的产业升级D.对我国产业转移没有影响

(2018·安庆模拟)外出农民工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下图为我国近几年农民工数量增长情况分析。读图回答4~6题。

4.2012~2015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回落的原因可能是( )

①农村人口数量减少②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增加

③城市就业机会减少④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收入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

B.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增多

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放开二胎

D.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支出快速增加,净收入少

6.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数量仍然超过本地进城务工人员数量,那么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会给城市带来的社会问题最可能是( )

A.春运期间交通运输压力仍然很大

B.城市交通更加拥堵

C.农村出现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增加

D.社会治安问题严重

(2017·榆林模拟)下图为通过手机定位制成的“2015年成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路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题。

7.由图示的流动路径可知( )

A.流动人口以中青年为主

B.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高

C.春运后四川人口净流入

D.流动可提高四川环境承载力

人口倒挂是指流动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的现象。近年来,上海市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明显年轻化,以从事制造业为主。读图,完成8~9题。

8.上海市人口倒挂区( )

A.第二产业发展迅速B.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C.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D.劳动力成本比城区高

9.上海市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城市( )

A.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大B.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D.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人口性别比指的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示意2013~2015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据此回答10~11题。

10.关于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未迁移人口中性别比差距大

B.35~40岁女性人口迁移最多

C.儿童不迁移

D.30~52岁迁移人口中男性约是女性的1.4~2倍

11.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外迁将使该省( )

A.城市化水平降低

B.粮食商品率降低

C.生态环境恶化

D.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13.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二、综合题

14.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我国四川省为例,该省是我国

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试比较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情况。

(2)每年都有四川民工大量流出,主要流往何地?为什么?

(3)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你觉得政府应如何安置这些劳动力?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老龄人口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9.4%。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北京2014年的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21.2%。

(1)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增长属于哪一种模式,分析说明这种模式具有什么特点及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2015年2月某日外地进京人员前十位的来源城市

(2)据表说出,进京人口的来源地特点及成因。

(3)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吸收了大量劳动力。请说出人口迁移给北京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精析

1.D 2.A 3.B [第1题,春运数据显示广东5座城市人口迁出率较高,说明广东5座城市外来劳动力多,春运返乡迁出率最高,D正确。第2题,图中数据显示沿海地区投资占全国比重在下降,说明产业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第3题,劳动力主要由内陆地区迁往沿海地区,产业是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劳动力的逆向迁移会导致内迁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从而阻碍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

4.C 5.B 6.A [第4题,农村人口数量减少且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提高,收入增加,导致农民工增速回落。城市的就业机会不会减少。第5题,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就近就业机会增多。第6题,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大,春节期间流动人口数量大,导致交通运输压力增大。] 7.A [由图示流动路径可知,成都流动人口主要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成都流出人口主要是以中青年为主。流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会高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春运后四川人口仍流出大于流入;人口流动不可能提高四川的环境承载力。] 8.A 9.D [第8题,人口倒挂区流动人口以从事制造业为主,说明工业发展迅速。第9题,流动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说明当地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10.D 11.D [第10题,结合图示可知,迁移人口中性别比差距较大;35~40岁迁移人口较多,性别比较大,女性人口迁移较少;30~52岁迁移人口中男性约是女性的1.4~2倍。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迁移人口中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多于女性,将使劳务输出省份的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12.D 13.A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迁移的人口中,以20~34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这种迁移最可能是经济因素引起的。第13题,图中乙年龄段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时,常常会将自己年幼的子女带在身边,从而导致甲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数量较大,即这两者之间的迁移具有相关性。]

14.(1)川东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川西地区人口稀疏,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中。

(2)四川民工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

原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对民工有较强的吸引力。

(3)提供优惠政策,让回乡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收回乡民工参加工作;政府组织培训农民工,提高农民工素质。

15.(1)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有利影响:人口压力减小,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

不利影响:劳动力相对短缺;养老负担增加,社会负担加重。

(2)北京周边城市(保定和天津)占比最高,位置临近。其余前十位来源城市多位于东部地区或是省会城市。前十位来源城市的共同原因: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经济发达;医疗卫生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联系密切,经济活力强。

(3)增加劳动力供给(提供大量劳动力);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城市建设发展、经济发展;老龄化速度减慢(减缓老龄化进程),缓解养老压力;加快城市建设,促进环境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