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的饮食和注意事项

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的饮食和注意事项
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的饮食和注意事项

高脂血症及脂肪肝干预方案

高脂血症及脂肪肝干预方案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无论是任一项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肝倾向和脂肪肝早期是可逆的,如任其发展,亦可发展为脂肪型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 调理原则: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使血脂达到正常值,修复和改善受损肝功能。 一、药物调治 强身活血降脂丸:滋肾养阴、益气活血、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解毒化瘀丸:清热解毒、化瘀利胆、用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二、饮食调养 低热量饮食,限制摄取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多吃高蛋白饮食和新鲜蔬菜。低盐饮食,不宜多吃含糖多的蔬菜及水果,适量饮水。食油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为主,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忌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饮酒过量者要坚决戒酒,避免酒精对肝脏进一步损害;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治疗,控制血糖;肥胖者要合理减肥,控制体重;停用会导致脂肪肝的药物,尽量使用对肝脏损害小的药物;改善饮食结构,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 三餐能量分配:早餐:7%,午餐:49%,晚餐:24%,动物性或脂肪高的食物尽量安排在早餐、午餐吃。宜采用蒸、 煮、炖、凉拌,少用煎炸的方法。

适宜吃的食物:燕麦、玉米、海带、大蒜、苹果、牛奶、洋葱、甘薯、胡萝卜、山楂、无花果等。 推荐药膳: 素烩三菇: 配料:冬菇、蘑菇、草菇各25克,嫩玉米笋片50克。 制法:将冬菇、蘑菇、草菇入清水泡发,洗净,入油锅煸炒,然后加入鲜汤、嫩玉米笋片同煮,待熟后再加入粉芡和调料(盐、味精等),翻炒片刻即可。 双耳炒豆腐: 配料:木耳15克,优质鲜豆腐300-500克,银耳15克。 制法:1.将木耳、银耳加入清水泡发,洗净,去杂质,在油锅中略爆炒;香菜洗净切碎。 将豆腐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小块,放入油锅与豆腐乳煎炒,然后加入木耳、银耳、鲜汤、香菜、胡椒粉、盐及味精,煮透即可。 山楂菏泽茶: 配料:山楂15克,荷叶12克,泽泻10克。 制法:将上述3味共切细,加水煎或以沸水冲泡,取浓汁即可。 三、精神调摄 保持良好心态,尽量避免精神紧张、经常熬夜、情绪过分激动过度劳累、焦虑或抑郁等不良心理和精神因素的不良影响。

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的饮食及注意事项

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的饮食及注意事项 诊断: 1、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 血压分为1、2、3级。 2、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高血压饮食(多吃) 1、芹菜: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萝卜:可以降血压,食谱:萝卜猪骨汤、萝卜海带瘦猪肉汤。 3、猕猴桃: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 4、黑蒜:最为常用饮食疗法,食用简单,可以降低高血压及其引起的高血糖、高血脂。 5、冬瓜:可以利尿、治高血压。 6、富硒米: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对高血压有着良好的功效,还可以对抗脂肪肝。 7、洋葱:被誉为“菜中皇后”,营养丰富,含抗坏血酸及18种氨基酸等。预防心脑血管病、抗氧化、美容等作用,长期食用可以稳定血压,降低血管脆性。 8、苦瓜:有清热解毒、清心消署、明目降压之功效。吃前注意热水焯一下去苦味。 9、碘含量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海带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及膳食纤维、钙,能降 低胆固醇、降低血压。 10、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等。 11、多食蔬菜水果。 12、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制品、猪血等动物血类。食用量推荐:各类鱼肉、去皮鸡肉、鸡蛋白、牛奶、大豆制品(豆腐、腐竹、油豆腐)>瘦猪肉>猪蹄、牛肉、羊肉。 13、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豆类等。这类食物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促进排便。 14、深色食物:如黑豆,黄豆,香菇,洋葱,茄子,羊血,黑木耳类食物。 15、富含钾的食物:新鲜的蔬菜、水果、豆类、菌类、薯类、瘦肉、贝类、钾盐。钾直接 扩张血管,使尿钠排出增加。 16、富含钙的食物:牛奶、虾皮、海带、黄豆、香菇。钙摄入量低可以增强高盐膳食对血 压的作用。 高血压饮食(少吃): 1、盐:每日食盐量降低到4~5克,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6毫米汞柱。少吃腌制、卤制、熏制的食品,如咸鱼、咸蛋、榨菜、酸菜、皮蛋、腐乳;香肠、午餐肉、烧鸡等熟食

浅论血脂与脂肪肝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b1805289.html, 浅论血脂与脂肪肝的关系 作者:杨赐 来源:《现代养生》2004年第06期 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的异常蓄积状态,它是一种常见的经治疗可痊愈疾病。临床生理显示肝、脂肪组织及小肠是合成甘油三酯的主要场所,以肝的合成能力最强。而脂肪肝形成原因有二:肝细胞能合成脂肪但不能储存脂肪,甘油三酯在内质网合成后与载脂蛋白以及磷脂胆固醇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由肝细胞分泌入血而转运至肝外组织。如肝细胞合成的甘油三酯因营养不良、中毒、必需脂肪酸和胆碱缺乏、或蛋白质缺乏等不能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入血时则聚集在肝细胞浆中,形成脂肪肝。其二:食用脂肪过多及各种原因造成脂肪动员增强,使血浆非脂化脂肪酸浓度升高,肝脏摄取的脂肪酸量也因而增多,当肝脏合成甘油三酯的速度超过了组合极低密度脂蛋白及泌入血流的速度时,也会出现肝中甘油三酯堆积,造成脂肪肝。 当血浆脂质浓度超过正常高限时即形成高脂血症,因而是动脉硬化及脂类代谢紊乱疾病的诱因。本文重点报道实验室检查血脂浓度,以期证实血脂浓度高低与脂肪肝形成有着密切规律,为脂肪肝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我室对经B超检查诊断为脂肪肝的16例患者的血酯含量,并同时设置对照组。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16例临床诊断为脂肪肝患者,年龄35—65岁,其中男11例女5例。同时以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两组同时采用意大利产SAS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抽取每人空腹晨血取血清检测。结果:第一组脂肪肝患者16人中:血脂增高者13人,其中4人胆固醇、甘油三酯均增高,有7人甘油三酯增高,有2人胆固醇增高,有3人结果正常。第二对照组中有5人血脂增高,其中1人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均增高,3人甘油三酯增高,1人胆固醇增高,其他15人血脂检查结果均正常。 以上两组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存在有极为显著的差异P<0.01。 讨论:脂肪肝是一种中老年人不易引起注意的常见病。因其无有特异的临床表现,使诊断较难而漏诊、误诊。但本组资料研究表明:由于血脂含量与脂肪肝形成关系密切,可根据B超探查和对血脂浓度的综合分析,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肿大、肝区疼痛与压痛等,即可确诊。

【自然基金 标书 实例】脂类代谢素乱导致脂肪肝-973项目

项目名称:脂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肝及高脂血症发生 的机制 首席科学家: 起止年限:2012.1-2016.8 依托部门:教育部

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根据我国高脂血症和 NAFLD 的特点,我们围绕高脂血症和 NAFLD 的诱因、重要发病环节以及生物标记物的发现这几个方面,凝炼出 6 个有特色、有创新性的科学问题: ●NAFLD 和高脂血症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易感基因和表观遗传特征? ●我国居民膳食营养和生活方式(运动)与NAFLD 和高脂血症发生、发展的 关系? ●代谢性炎症在NAFLD 和血脂紊乱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肝脏营养感应调控及脂代谢稳态失衡与NAFLD 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外周脂质向肝脏异位以及肝细胞内脂肪重分布在NAFLD 发生、发展中的作 用? ●NAFLD 和高脂血症不同疾病阶段及转归的生物标记物是什么?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脂肪肝和高脂血症的遗传学研究:易感基因及表观遗传 利用我们项目组人群队列及病人活检样本资源、部分中国人群的SNPs数据和国内外脂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1)NAFLD和高脂血症的易感基因以及表观遗传因素:利用代谢基因数据库(WIT)和本项目组研究获得的SNPs数据,通过外显子深度测序筛查进一步确定中国汉族人群NAFLD和高脂血症的易感基因位点,并在长期大样本人群队列研究和肝组织活检标本的基础上验证其与不同阶段NAFLD(SS和NASH)以及不同预后转归(肝硬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在NAFLD动物模型的不同阶段进行全基因组启动子甲基化位点扫描、microRNA表达谱分析;并利用上述平台进行高脂血症和/或NAFLD患者肝组织活检样本检测,从而识别并明确与高脂血症和NAFLD相关的表观遗传学因素;我们也将特别关注两个极端人群,即“吃水也胖”和高脂饮食而不发生脂肪肝和高脂血症人群,并通过上述手段研究其易感/保护

脂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肝与及高脂血症发生的机制

脂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肝与及高脂血症发生的机制

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根据我国高脂血症和NAFLD的特点,我们围绕高脂血症和NAFLD的诱因、重要发病环节以及生物标记物的发现这几个方面,凝炼出6个有特色、有创新性的科学问题: ●NAFLD和高脂血症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易感基因和表观 遗传特征? ●我国居民膳食营养和生活方式(运动)与NAFLD和高脂 血症发生、发展的关系? ●代谢性炎症在NAFLD和血脂紊乱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肝脏营养感应调控及脂代谢稳态失衡与NAFLD发生和 发展的关系? ●外周脂质向肝脏异位以及肝细胞内脂肪重分布在 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NAFLD和高脂血症不同疾病阶段及转归的生物标记物 是什么?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脂肪肝和高脂血症的遗传学研究:易感基因及表观遗传 利用我们项目组人群队列及病人活检样本资源、部分中国

人群的SNPs数据和国内外脂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1)NAFLD和高脂血症的易感基因以及表观遗传因素:利用代谢基因数据库(WIT)和本项目组研究获得的SNPs数据,通过外显子深度测序筛查进一步确定中国汉族人群NAFLD和高脂血症的易感基因位点,并在长期大样本人群队列研究和肝组织活检标本的基础上验证其与不同阶段NAFLD(SS和NASH)以及不同预后转归(肝硬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在NAFLD动物模型的不同阶段进行全基因组启动子甲基化位点扫描、microRNA 表达谱分析;并利用上述平台进行高脂血症和/或NAFLD患者肝组织活检样本检测,从而识别并明确与高脂血症和NAFLD相关的表观遗传学因素;我们也将特别关注两个极端人群,即“吃水也胖”和高脂饮食而不发生脂肪肝和高脂血症人群,并通过上述手段研究其易感/保护基因(位点)(注:综审专家建议);2)易感基因及表观遗传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针对获得的NAFLD和高脂血症相关性易感基因/易感位点,应用EMSA、super EMSA和Chip技术“挖掘”与之相结合的转录因子,验证易感基因突变或多态性对基因转录/翻译、信号通路活性、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结合筛选获得以及前期工作发现(SREBP1c、FoxO1、PGC1 、SIRT1基因甲基化)的表观遗传学因素,在原代肝脏细胞和动物模型水平验证其对基因表达、信号通路活性、细胞糖脂代谢功能的

高脂血症诊疗常规

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就是通常所说的高脂血症,它是指血清脂蛋白浓度异常升高,可以简单地将其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按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加。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被列为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将血胆固醇长期控制于适当水平,不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调脂药物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 1.现病史 [1] 高脂血症本身的症状:高脂血症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 [2] 合并症的症状: ①腹部症状:要询问有无腹痛、肝区不适等腹部症状,以确定是否 有急性胰腺炎和脂肪肝等高脂血症的合并症 ②全身性动脉硬化的症状:通过询问有无心绞痛、下肢间歇性跛行 和运动语言障碍等神经系统的症状,判断患者心、下肢动脉和脑等主要靶器官动脉周样硬化的发病状况。

[3] 一般情况: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的继发性稿脂血症患者常有院 发病的临床表现,如便秘、纳差、畏寒等,要注意询问 2.既往史 除系统回顾,询问全身各系统的患病史外,要特别注意和继发性高脂血症有关的即往史,要特别主要询问: [1]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低下等 [2]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等 [3]肝脏疾病:如阻塞性黄疸等 [4]代谢性疾病:如痛风、糖尿病等 [5]用药史: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皮质类固醇、雌激素、噻嗪类 利尿剂等。 3.个人史 吸烟史、饮食习惯、运动量等 4.家族史 询问家族中是否有同类患者。 二、体格检查要点 除常规查体外,应特别注意: 1、一般情况:身高、体重、血压、脉搏 2、双侧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 3、颈动脉血管杂音 4、脐周血管杂音 5、黄色瘤:高脂血症,特别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体表可 出现黄色瘤,其中扁平状黄瘤多见于上、下眼睑;腱黄瘤多位于伸侧肌腱,如鹰嘴,髌和足跟部;而块状黄瘤多见于手掌、肘和臀部

清肝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

清肝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 【摘要】目的评价清肝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的疗效。方法68例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均服用清肝降脂颗粒,1~2包/次, 3次/d,连续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由(7.57±1.31) mmol/L 降至(4.64±0.87) mmol/L,甘油三酯由(3.48±0.87)mmol/L降到(1.45±0.51)mmol/L;同时肝脏B超显示脂肪肝明显减轻,甚至消失。结论清肝降脂颗粒具有调血脂,治疗脂肪肝的作用。 【关键词】脂肪肝; 清肝降脂颗粒; 高脂血症; 胆固醇;甘油三酯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及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只有有效地控制血脂,才能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清肝降脂颗粒由姜黄、女贞子、绞股蓝、泽泻四味中药组成,相关研究表明其对实验性脂肪肝、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具有较好治疗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价清肝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的疗效及其副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45~65岁,平均(54.6±4.6)岁。均具备以下5项诊断依据中的3项以上:①肥胖,肝大并伴有肝区胀满或疼痛。 ②B超检查出“明亮肝”及回声衰减或CT出现肝密度普遍降低, CT值<40 Hu,肝/脾CT值<0.85。③2周内停用降脂药物,并保持平常饮食,采血2次,检测2次血清总胆固醇(TC)≥6.18 mmol/L,甘油三酯(TG)≥2.3 mmol/L,载脂蛋白A(ApoA)<1.26 g/L,载脂蛋白B(ApoB)>0.79 g/L,ApoA/ApoB<1.07。④肝功能轻微异常或异常。 ⑤肝活检诊为脂肪肝。凡合并肝硬化和活动性肝炎者均不列入本观察中。 1.2 服药方法本观察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所有观察病例均服用清肝降脂颗粒(江苏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产中药免煎饮片颗粒),1~2包/次, 3次/d,剂量随体重变化。以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不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用药前均检查肝功能、血脂,以及B超或CT检查肝脏。治疗1个月复查1次上述项目并详细记录, 3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1.3 观察项目和标准①肝脏缩小,肝区不适感消失。②B超或CT检查恢复正常,肝/脾CT值=1。③TC≤5.18 mmol/L,TG≤1.7 mmol/L, LDL-CHOL ≤3.1 mmol/L。④肝功能完全正常。 1.4 疗效判定显效:符合上述观察项目标准中3项;有效:符合其中2项;无效: 4项中3项无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见表1。 表1显示治疗后血清TC、TG和LDL-CHOL均明显降低,血脂水平随着通清肝降脂颗粒应用时间的延长呈明显递减趋势。 2.2 临床疗效分析见表2。

脂肪肝诊断标准

脂肪肝诊断标准 来源:北京嘉仁康文化健康传播中心作者:王琴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疾病谱随病程的进展表现不一,包括 一、临床诊断标准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 2.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酒精量每周<40g; 3.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Wilson病、全胃肠外营养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4. 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可出现乏力、肝区隐痛等症状,可伴肝脾肿大; 5. 血清转氨酶可升高,并以ALT为主,可伴有GGT、铁蛋白和尿酸等增高; 6. 肝脏组织学有典型表现; 7. 有影像学诊断依据。 二、影像学诊断 (一)单纯性脂肪肝B超表现为:(1)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2)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4)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 仅具备(1)项者作为疑似诊断;具备第(1)项加其余1项以上者可确诊为脂肪肝。CT平扫表现为肝脏密度普遍低于脾脏或肝/脾CT比值≤1。肝脏密度降低,CT值稍低于脾脏,肝/脾CT比值≤1.0者为轻度;肝/脾CT比值≤0.7,肝内血管显示不清者为中度;肝脏密度显著降低甚至呈负值,肝/脾CT比值≤0.5,肝内血管清晰可见者为重度。 (二)脂肪性肝炎除上述影像学表现外,可出现肝实质密度和信号改变,脾增厚或肿大,胆囊壁增厚或胆囊形态改变等。 (三)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肝裂增宽,肝包膜厚度增加,肝表面不规则,肝内回声/密度/信号不均匀,各肝叶比例失常,门静脉主干管径增粗,门静脉每分钟血流量参数增加,脾脏体积指数增大, 胆囊壁增厚或胆囊形态改变等。 三、组织学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改变主要为大泡性或大泡性为主伴小泡性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组织学诊断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一)单纯性脂肪肝低倍镜下1/3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但无其他明显组织学改变;即无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的肝细胞<1/3者为肝细胞脂肪变。占肝小叶1/3~1/2为轻度脂肪肝;占肝小叶1/2~2/3为中度脂肪肝;占肝小叶2/3以上者或肝细胞弥漫脂肪变性呈鱼网状者为重度脂肪肝。 (二)脂肪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内有大泡性脂肪滴贮积,伴肝细胞气球样变,甚至肝细胞不同程度的坏死,以及小叶内和门管区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可伴有肝纤维化、糖原核、小叶内脂肪性肉芽肿、嗜酸小体和脂肪囊肿等表现,少数病例可见Mallory小体和肝细胞巨大线粒体。

调脂药物应用于高脂血症并脂肪肝治疗的临床观察

调脂药物应用于高脂血症并脂肪肝治疗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10-22T11:14:06.7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7期供稿作者:廖茂智[导读] 观察常规护肝治疗和调脂药物治疗对高脂血症并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廖茂智(四川省盐源县人民医院 615700) 【摘要】目的观察常规护肝治疗和调脂药物治疗对高脂血症并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高脂血症并脂肪肝肝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两组用药前TC(血清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无统计学差异。常规治疗组40例,运用能量合剂与甘利欣静点治疗4周;辛伐他汀组40例,运用上述治疗联合辛伐他汀胶囊口服治疗4周。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 常规治疗组TC、TG、LDL-C降低不明显,HDL-C无明显变化(P<0.05);辛伐他汀组TC、TG、LDL-C有显著性降低,并提高了血脂HDL-C水平(P<0.05)。辛伐他汀组患者TC、TG明显下降到目标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用药前后两组查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高脂血症并脂肪肝肝功能异常患者,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护肝治疗疗效好,可明显降低TC、TG、LFL-C,升高HDL-C,且不会导致肾功能和血糖代谢异常。 【关键词】高脂血症脂肪肝调脂药物地奥脂必妥 高脂血症不但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也是引起脂肪肝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高脂血症人群比例的增加,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不同的国家,脂肪肝的发病率为10%~24%。脂肪肝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本文对脂肪肝并发高脂血症的病人,给予调脂药物治疗,观察药物在改善血脂的同时,对脂肪肝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6月就诊的80例门诊患者,年龄40~57岁,TC≥5.72 mmol/L、LDL-C≥3.64 mmol/L。肝脏CT显示肝脏密度普遍低于脾脏,肝内血管显示不清,肝/脾CT值降低。所有患者半年内未服激素类药物及影响脂质代谢的药物,无肝、肾功能损害,均除外甲状腺功能减低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且近期内无各种急慢性感染或损伤性炎症,并且所有患者无酗酒史。 1.2 治疗方法 将80例高脂血症并脂肪肝肝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常规治疗组40例,运用能量合剂与甘利欣静点治疗4周;辛伐他汀组40例,运用上述治疗联合调脂药物的代表地奥脂必妥胶囊口服治疗4周。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经过4周治疗后, 常规治疗组TC、TG、LDL-C降低不明显,HDL-C无明显变化(P<0.05);辛伐他汀组TC、TG、LDL-C有显著性降低,并提高了血脂HDL-C水平(P<0.05)。辛伐他汀组患者TC、TG明显下降到目标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比较 2.2 肝脏CT检查:显示脂肪程度减轻,肝/脾CT值较治疗前增加。 2.3 副作用:辛伐他汀组40例患者中,治疗后发生腹胀1例、乏力1例、食欲不振1例。上述副作用较轻,对患者服药无影响,对血糖、肾功能也无影响。 3 讨论 3.1 肝脏与脂质代谢的关系 肝脏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脂质代谢紊乱,血清游离脂肪酸增加,肝脏摄取脂肪酸,使之转变为TG,进而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而排出,若TG合成超过转运,则在肝内储积形成脂肪肝,脂肪肝又可进一步加重脂质代谢紊乱,造成恶性循环,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脂肪肝的纤维化。研究发现50%的脂肪肝患者合并有高脂血症,而这种血脂增加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密切相关。 3.2 调脂药物 调脂药物主要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阻止脂质对血管壁的浸润,保持动脉壁原有斑块的稳定性,防止形成血栓。目前临床多采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等。即便是血脂不高的病人也可服用调脂药物进行抗动脉硬化治疗。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此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另外,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早期应用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抗炎、保护神经和抗血栓等作用。其中,他汀类药物中天然化合物辛伐他汀,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 总之,脂肪肝患者应慎重选用降血脂药物,不伴有高脂血症的脂肪肝患者原则上不主张降血脂药物。在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及积极治疗原发病3个月后,血脂持续异常者,才给予相应的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降血脂药,但需适当减少药量并监测肝功能,必要时联合应用保肝药。本组患者在应用调脂药物辛伐他汀后,未见肝功能异常改变,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较好。参考文献 [1] 周长玉;王哲;元绍敏;辛伐他汀治疗脂肪肝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5期. [2] 万蔷;刘芳;超声显像诊断脂肪肝126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5期.

高脂血症黄煌汇总

高脂血症是时髦病,非常多。 困难时期,营养不良,低血糖的人同样会有高脂血症 现在较多的:高脂血,高血糖,高血压,高血尿酸 TG : 1.7,有的高到7.几,10.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冠心病,脑卒中,胰腺炎,心跳骤停等。爬爬楼梯就气喘。 日本人很少有胖的。饮食很少油 中国人:大量的动物脂肪,大量的植物脂肪。城市中青年:发病率 高,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总胆固醇:应该在5.2以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DL ):理想值3.12以下 TG :理想值1.7以下 饮食:少食油、盐、糖、高蛋白 有些西药降脂药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向中医求助的有两大类病人: 1.服用降脂药效果不明显,或者导致肝脏功能损害 2.高脂血症较久,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疗效评判: 1. 自我感觉是否好。如原来觉得身体觉得重,疲劳,服后觉得轻松 2 .某些症状是否会消失 3 .体重:高脂血症患者大部分胖,看体重能否减轻 4. 指标能否下降第一张方:大柴胡汤

大黄:药理实验认为有降脂作用。焦东海:降脂门诊 大黄打成粉放入胶囊(约0.3 —0.4 克),一天4 粒或2 粒。大便控制在每天3 次以内 综合效应:降压,减肥,促进胃肠蠕动,利胆,治疗胰腺炎等,多靶点 最适用于:高脂血症见有便秘、或腹胀、或腹痛 很多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是因为有胆囊炎,胆石症或胰腺炎 吃了以后浑身轻松,降脂的效果服用一至两个月可以见效 体型:较壮实,上腹按之疼痛或胀,或有抵抗感 伴高血压:加黄连2-3 克,面红,烦躁,头痛 如伴胆石症:加青皮,陈皮 伴胰腺炎:大黄用量要增大,要保证大便的畅通 经常喝大黄水的牧驼人比不喝的人寿命长,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少。大黄的保健作用值得研究。现代人:是有余而不是不足 合桂枝茯苓丸:面红,大便干结,有腰腹痛,或下肢皮肤干燥,或血液粘稠度高,可用赤芍,清热通腑,活血化瘀,适用面非常宽 伴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或曾经脑梗的病人合适第二张方:五苓散 张仲景用来治“水逆”。头痛、欲饮水,饮后又吐出 现代:治疗高脂血症,脂肪肝等 -b< 患者一般有口渴,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多,不成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