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移动习题及标准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习题及标准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习题及标准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周六专题一

()1.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O2(g)2NO(g) △H=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N2的含量降低 B.当υ正(O2)=2υ逆(NO)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C.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的原因是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D.1molN2(g)和1molO2(g)反应,达到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

()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H<0,达到平衡时,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催化剂υ(正)、υ(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

C.降温,υ(正)、υ(逆)都减小,且υ(正)减小倍数小于υ(逆)减小倍数

D.在体积不变时加入氩气,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3.恒温、恒压下,a mol A和b mol 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2B(g)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n mol 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a∶b

B.当v正(A)=2v逆(B)时,可确定反应达到平衡

C.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比为(a+b)∶(a+b+n

2 )

D.若起始时放入2a mol A和2b mol B,则达到平衡时生成2n mol C

()4.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 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

C2、C3(均不为0),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L、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 、Y的转化率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C1<L

()5.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压强保持不变,乙容器保持体积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A. 等于p%

B. 大于p%

C. 小于p%

D. 无法判断

()6.对平衡CO2(g)CO2(aq) △H= 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

()7.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2SO2(g) + O2 (g) 2SO3(g) △H<0。600℃时,在某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

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有如右图所示的变化。其中

10 min到15 min时,与图像相符的变化是:

A.加了催化剂 B.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C.升高温度 D.缩小容器

体积

()8.对于可逆反应m A (g)+nB pC (g)+qD(其中A和C都是无色气体),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m+n)一定等于(p+q)

B.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若增加B的量,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说明B必是气体物质

D.若B是气体,增加A的量,A、B转化率都一定增大

()9.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 D.a >b

()10.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C.正、逆反应速率 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11.反应:①PCl5(g) PCl3(g)+C12(g) ② 2HI(g) H2(g)+I2(g)

③8NO2(g) N2O(g)+3N2O5(g)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均为a%,若保持各反应的温度和容器的体积都不改变。分别再加入一定量的各自的反应物,则转化率:A.均不变 B.①增大,②不变,③减小 C.均增大D.①减小,②不变,③增大()12.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13.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4.在密闭容器中加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2A(g)+B(g) 2C(g) ΔH<0 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下列量(Y)的变化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

15.在密闭容

器中进行下列反

应:M(g)+N(g)R(g)+2L,

此反应符合右面图像,下列叙述是正确的

是: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16.对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2A(g)+B(g)2C(g)ΔH<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增大A浓度的瞬间,υ(正)增大、υ(逆)不变,

B.升高温度,υ(正)减小、υ(逆)增大

C. 减小压强,υ(正)减小、υ(逆)增大

D. 降低温度,υ(正)、υ(逆) 都增大,

()17。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A(g)+xB(g)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min时表示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B.前20minA的反应速率为(L·min) C.反应方程式中的x=1,30min时表示增大压强

D.4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8.将N2和H2按一定比例混合,其密度是相同状况下H2的倍,取出 mol该混合气体充入密闭容器里,使之发生反应并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已知反应达平衡后容器内压强是相同条件下反应前的倍,试求:(1)反应前混合气体中N2和H2的体积比。 (2)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氨的物质的量。

(3)平衡时N2的转化率。

19.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 ΔH<0。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定体积为2 L的恒温密闭玻璃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________

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a、b、c、d四个点中,表示

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_____。下列不能

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

时间变化而变化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①前10 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______________mol·L-1·min-1。

②反应25 min时,若只改变了某一个条件,使曲线发生如

图所示的变化,该条件可能是(用文字表达)

③若在35 min时,保持温度不变,快速缩小玻璃容器的体

X Y

A 再加入

A

A的转化率

B 再加入

C

A的体积分数

C 减小压

A的转化率

D 降低温

混合气体平均摩尔

质量

积至1 L,气体的颜色变化过程是

20、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x A(g) +2B(s )y C(g)△H <0 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A、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0~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A)= ;(2)根据图示可确定x:y= ;

(3)0~l0min容器内压强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推测第l0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第16min 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 ;

①减压;②增大A的浓度;③增大C的量;④升温;⑤降温;⑥加催化剂

18、答案:(1)1∶4(2) mol (3)60%

24. 答案:(1)4 (2) (3)C

(4)a/4 + mol

19、(1)X b和d B (2)①②增大NO2的浓度 BD

20、(10分)(1)(L·min)(2分) (2)1∶2(2分)(3)变大(1分)

(4)④⑥(2分)④(1分)

试题分析:(1)v(A)=L)÷10min=(L·min)。

(2)根据图像分析及物质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得知,x:y=1:2。

(3)根据(2)得知,正反应方向是体积增大的,故压强变大。

(4)l0min后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了直到到达化学平衡状态,反应条件可能为升温和加催化剂,故选④⑥。16min后是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结合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反应条件可能是升温,故选④。

(5)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幂之积,经过计算得K1>K2。

考点:反应速率平衡常数计算平衡移动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平衡常数计算、平衡移动等,难度中等,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19.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进行的可逆反应

2X(g) 2Y(g) + Z(g),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

( )20.对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H<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 )22.

()23.已知反应,A的转化率与p、T的关系如图,根据图示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正反应吸热,

B.正反应吸热,

C.正反应放热,

D.正反应放热,

()25.已知:C(s)+CO2(g) 2CO(g);△H>0。该反应的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26.已知2NO2(g)N2O4(g) ΔH<0。将NO2充入容易导热的材料制成的容器a和b中进行反应。a的容积保持不变,b的上盖可随容器内气体压强的改变而上下移动,以保持容器内外压强相等。当同温同压时,将等量的NO2充入“起始态”体积相同的容器a、b中,反应同时开始。(填“>”、“=”或“<”)

(1)反应开始时,a与b中生成N2O4的速率v a v b,反应过程中生成N2O4的速率是V a V b。(填“>”、“<”、“=”)

(2)若在a、b中再充入与初始量等量的二氧化氮,则达到平衡时a中NO2转化率,b 中NO2转化率将。若通入等量氮气,则达到平衡时a中NO2转化率将,b中NO2转化率将。(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室温下若a、b都保持容器体积不变,a与外界隔热不发生热量传递,b可与外界进行热传递,则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t a t b(填“>”、“<”、“=”)平衡时容器_____ 中的颜色较深。(填“a”或“b”)

(4)塔在a容器中充入NO2,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则NO2的转化率为

27.某可逆反应为:2A(g) + B(g)2C(g);△H;下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C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φ)与反应时间( t )的

关系。

(1)若甲图中的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的情况,则曲线______表示的是无催化剂时的情况。

(2)若乙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400℃和500℃时的情况,则△H___0 (填“>”、“<”)。

(3)若丙图中的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不同压强时的情况,则曲线______表示的压强较大时的情况。

(4)若将上述反应应用于工业生产,则理论上工业生产的条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但实际生产中温度的选择与理论上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压强的选择为常压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现有可逆反应2NO2(g) N2O4(g),△H<0,试根据下列图象判断t2、t3、t4时刻采取的措施。

t2:升高温度;

t4:加催化剂。

26、(1)V a=V b V a

(2)变大不变不变变小

(3)t a

27、(1)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由图可知,a先到达平衡,故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b曲线表示没有使用催化剂,故答案为:b;

(2)由乙图可知温度越高,生成物C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φ)越小,说明温度升高,平衡逆移,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故答案为:<;

(3)由丙图可知,根据到达平衡时间,a所用时间短,说明a的反应速率快,所以a的压强高,故答案为a.

28、t2:升高温度;

t4:加催化剂。

10.现有3个体积相等的密闭容器,都进行下列反应:CO2(g)+H2(g) H2O(g)+CO(g),

反应所处的温度相同,但起始浓度不同。其中甲:CO2 = H2 = a mol;乙:CO2 = a mol,

H2 = 2a mol;丙:CO2 =H2 =H2O(g)= a mol。达到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 D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乙>甲>丙

13.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进行的可逆反应2X(g) 2Y(g) + Z(g),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 )答案22.现有可逆反应2NO2(g) N2O4(g),△H<0,试根据下列图象判断t2、t3、t4时刻采取的措施。

t2:升高温度;

t4:加催化剂。

高考化学选择题--经典电离平衡

征服高考化学选择题之八:经典电离平衡题 1、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NaHCO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和OH- B.NaHCO3溶液中:c(H+)+c(H2CO3)=c(OH-) C.10 mL0.10mol·L-1CH3COOH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H3COO-)>c(OH-)>c(H+) D.中和体积与pH都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所消耗的NaOH物质的量相同 2、向三份0.1mol,L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 3、Na2SO3、FeCl2溶液(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增大 3、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4、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c(OH)>c(HA)>c(HB)>c(H+) B. c(OH-)>c(A-)>c(B-)>c(H+) C. c(OH-)>c(B-)>c(A-)>c(H+) D. c(OH-)>c(HB)>c(HA)>c(H+)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SO42-)>c(NH4+) 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 C.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D.向0.1 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 () () c c 32 OH NH H O g增大 6、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CH3COO-、H+、OH-四种离子。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图像专题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图像专题

Ⅰ、等效平衡规律: 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 某温度时反应B A C 2达到平衡状态,若升高温度,C 的平衡浓度增大,则正反 应为 热反应。如果A 为气态,且增大压强A 的平衡浓度增大,则B 为 态或 态,C 为 态。如A 为气态,加压时B 的量不变,则B 为 态,C 为 态。 例题1 500℃,向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不同量的气体,发生反应 2SO 2(g)+O 2(g) 2SO 3(g),共进行了6次实验,每次物质的量分别为:①2amolSO 2+amolO 2; ②2amolSO 3;③amolSO 2+0.5amolO 2+amolSO 3;④4amolSO 2+2amolO 2;⑤4amolSO 3; ⑥amolSO 2+0.5amolO 2+3amolSO 3。试分析,6次反应分别达到平衡时SO 3的平衡浓度相同的组合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练习1 某温度下1 L 密闭容器中加1 mol N 2和3 mol H 2,使反应N 2+3H 2 2NH 3 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混合气体中N 2、H 2、NH 3物质的量分别为m mol 、n mol 、g mol 。如温度不变,只改变初始加入的物质的量,而要求m 、n 、g 的值维持不变,则N 2、H 2、NH 3加入的物质的量用x 、y 、z 表示时,应满足条件: (1)若x=0,y=0,则z= 。 (2)若x=0.75 mol ,则y= ,z= 。 (3)x 、y 、z 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含x 和y ,另一个只含y 和z) 。 例题2 在气相条件下(T=500 K),有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容器,甲容器充人1 g SO 2、 l gO 2,乙容器充人2 g SO 2、2g O 2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乙>甲 B .平衡后SO 2的浓度:乙>甲 C .SO 2转化率:乙<甲 D .平衡后O 2的体积分数:乙>甲 练习2 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 2(g) N 2O 4(g), 达平 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 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 2的转化率(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高中化学等效平衡原理(习题练习)

等效平衡原理及练习 一、等效平衡概念 等效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均相等的平衡。 在等效平衡中,有一类特殊的平衡,不仅任何相同组分X的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均相同,而且相同组分的物质的量均相同,这类等效平衡又称为同一平衡。同一平衡是等效平衡的特例。 如,常温常压下,可逆反应: 2SO2 + O2 2SO2 ①2mol 1mol 0mol ②0mol 0mol 2mol ③0.5mol 0.25mol 1.5mol ①从正反应开始,②从逆反应开始,③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由于①、②、③三种情况如果按方程式的计量关系折算成同一方向的反应物,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相等(如将②、③折算为①),因此三者为等效平衡 二、等效平衡规律 判断是否建立等效平衡,根据不同的特点和外部条件,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通过化学计量数计算,把投料量换算成与原投料量同一则物质的物质的量,若保持其数值相等,则两平衡等效。此时,各组分的浓度、反应速率等分别与原平衡相同,亦称为同一平衡。 ②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通过化学计量数计算,把投料量换算成与原投料量同一则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物质的量的比值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此时,各配料量不同,只导致其各组分的浓度反应速率等分别不同于原平衡,而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 ③在恒温、恒压下,不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是否发生改变,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换算

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

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条件、结果。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掌握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考点梳理】 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改变,使v正和v逆不再相等,原平衡被破坏,一段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又重新相等,即v正'=v逆',此时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应注意此时v正'≠v正,v逆'≠v逆。 V正=V逆改变条件 V正=V逆 一段时间后 V正=V逆 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 2、平衡发生移动的根本原因:V正、V逆发生改变,导致V正≠V逆。 3、平衡发生移动的标志:新平衡与原平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发生了变化。 要点诠释: ①新平衡时:V′正=V′逆,但与原平衡速率不等。 ②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但与原平衡不同。 ③通过比较速率,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当V正>V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不发生移动。 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就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 (1)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个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2)注意理解“减弱”的含义: 定性的角度,平衡移动的方向就是能够减弱外界条件改变的方向。平衡移动的结果能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等。 定量的角度,平衡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 (3)这种“减弱”并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种变化。如:原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若其他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2p,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的体系压强将介于p~2p之间。又如:若某化学平衡体系原温度为50℃,现升温到100℃(其他条件不变),则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体系温度变为50℃~100℃。 2、适用范围:已达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 3、推广:该原理适用于很多平衡体系:如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络合平衡等。 考点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练习(含答案)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FeCl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制备Fe(OH)3胶体 B.FeCl3、FeCl2和Fe(OH)3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得到 C.40gNaOH固体溶解于5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D.根据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现有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OO-) A.c(H+)=c(CH 3 B.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1 C.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 D.加入醋酸钠固体可抑制醋酸的电离,但电离常数Ka不变 3.在室温下,0.1mol/L100m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其溶液的pH减小,但又要使醋酸电离程度减少,应采取 A.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B.通入少量HCl气体 C.升高温度D.加入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其电离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电解质是可以导电的化合物 C.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D .强电解质易溶于水导电性强,而弱电解质难溶于水导电性弱 5.已知常温时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该温度下向20 mL 0.1 mol·L -1 CH 3COOH 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 -1 NaOH 溶液,其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 点表示的溶液中c(H +)等于10-3 mol·L -1 B .b 点表示的溶液中c(CH 3COO -)>c(Na +) C .c 点表示CH 3COOH 和NaOH 恰好反应完全 D .b 、d 点表示的溶液中33c CH COO c H c CH COOH -+?()()() 均等于K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H S 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22H S 2H S +-+,向2H S 溶液中加入少量2CuCl 固体,电离平衡 正向移动 B .4KHSO 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244KHSO K H SO ++- =++,向醋酸中加入少量4 KHSO 固体,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C .向稀氨水中滴加少量432mol /LNH NO ,溶液,4NH +与OH -结合生成 32NH H O ?,使平衡正向移动,电离常数增大 D .常温下,冰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先增大后减小 7.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 .BaSO 4 B .CH 3COOH C .C 2H 5OH D . Cu

化学平衡图像题汇总

专题强化训练 巧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象题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 1.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50 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在20~25 min之间,pH=10时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 mol·L-1·min-1 【解析】选A。在0~50 min内,pH=2和pH=7时反应物R都完全反应,降解率都为100%,A正确;R的降解速率与溶液的酸碱性及起始浓度均有关系,因此根据图中曲线所示,由于起始浓度不同,故不能判断R的降解速率与溶液酸碱性的直接关系,B、C错误;pH=10时,在20~25 min之间,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10-4mol·L-1·min-1,D错误。 2.(2015·武汉模拟)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所示的是

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解析】选D。图象中有三个量,应定一个量来分别讨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定压强,讨论T与A的转化率的关系:同一压强下,温度越高,A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定温度,讨论压强与A的转化率的关系:同一温度下,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即m+n>p+q。 【加固训练】如图是温度和压强对反应X+Y2Z影 响的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 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Z均为气态 B.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可作为此反应是否达到化 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C.升高温度时,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右移动 D.使用催化剂,Z的产率提高

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技巧总结

化学平衡图像学案 一、速度-时间图: 可用于: 1) 已知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判断反应是吸热或放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2) (已知反应)判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 素。 练习4、对于达 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 + Y 二= 图所示。据此分析 X 、Y 、W 、Z 的聚集状态是 A. Z 、W 均为气态,X 、Y 中有一种为气体 B. Z 、W 中有一种为气体,X 、Y 均为气体 C. X 、Y 、Z 均为非气体,W 为气体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平衡向 ______ 方向移 动。 v 2、 t l tl t2 v 正 tl 已知对某一平衡改变温度时有如下图变化, 则温度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 (升高或降低), 平衡向 ______ 反应方向移动, t2 * t 正反应是 ____________ 热反应。 练习1、对于反应A(g)+3B(g) , ? 2C(g)+D(g)(正反应放热)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请分析 引起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由于v 正、v 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引起平衡移动的原因 可能是 ___ 此题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练习 2、对于 mA (界nB(g) pC(g)+qD(g), 改变压强时有如右图变化,则压强变化是 或减小), 平衡向 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向移动, m+n ___ (>、 <、 (增大 =)p+q 。 练习 3、对于反应 mA(g)+nB(g) , * pC(g)+qD(g) 如右图所示的变化,请分析 tl 时的改变原因可能是什 么?并说明理由。 tl t2 t v 正=v 逆 1、 v 正 v 逆 t 2 I v 正 v 逆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平衡向 ______ 方向移动。 例 3、 v 逆 v 逆 v 正: v 正 v 逆° t tl

高考化学中_等效平衡_重要题型的难点突破

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择。 对策:将排除法与直选法相结合。 例: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想多赢利就应该(%%)。 A.尽量缩短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B.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C.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尽量缩短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思路推敲:商品生产者通过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个别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变化不会影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C、D错误。 举一反三: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清楚理论对应的经济现象。如本题中生产者生产商品所用的时间是个别劳动时间,只有绝大部分生产者或绝大部分生产所需要的时间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有对此辨识清楚,才能正确答题。 二、正误型选择题 特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要求得出错误题肢的又称逆向型选择题。 对策: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解题时一定要弄清题目的规定性,明确选择的指向。受思维定势影响,稍不留神,就会选错。首先根据题意正向思维,找出符合事实的正确的题肢,然后逆向思维,把符合事实的选项划去,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即正确答案。 例: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创作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B.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源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C.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 D.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思路推敲: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只能来源于社会实践,创作者的聪明才是文化创作的主要来源,但不是最终来源。 举一反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就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三、组合型选择题 特点:考查的知识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判断能力、分析和结合能力。 对策:“排除法+比较法”是解此题型的基本方法。首先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认真审读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却不合题意的观点。将有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却不合题意的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然后对其余题肢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例: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1、2 B.1、3 C.1、4 D.2、3 思路推敲:此题型在近两年高考中经常出现,应别起考生的高度重视。解此题的关键是弄清诗句所蕴含的哲学道理。1、3体现了发展的观点,2体现了联系的观点,4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关系原理。故选B。 举一反三:此题通过考查古诗词所蕴含的发展观,引导考生关注一些自然现象所包含的深刻哲理。总之,选择题有很多题型,不论什么题型都涉及题干和题肢。关于题干与题肢一般要注意:(1)选择的首要前提是看联系是否是客观的内在的;(2)题干与题肢的联系,凡是一级引申的就选,凡是二级或多级引申则舍(所谓一级引申就是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联系,不需要创造中介条件就能成立;所谓二级或多级引申就是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联系,需要一些中介条件才能成立)。 摘要:“等效平衡”问题是高考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根据日常教学反思,本文提出了一种更简洁、易操作的教学模式,可有效突破这一难点,对广大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等效平衡”内涵“八字方针” 等效平衡问题涵盖知识丰富、考查方式灵活,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要求甚高,一直以来都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近年的高考,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对等效平衡的考查都有所升温,题型的衍变更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使许多学生谈“等效平衡”色变,因信心不足而导致丢分。 对于等效平衡学习这一难点的突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解题思路的引导,为学生提炼出解答等效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不断应用中从心理上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最终做到能从容应对。 一、等效平衡内涵的教学 等效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恒T、恒V或恒T、恒P),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反应物用量,达到平衡时各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都相同,这样的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在等效平衡内涵的教学中,学生对等效平衡中“百分含量相同”的理解往往会与化学平衡状态中“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混淆,因而教师要强调这里的“等效”是“比例相等”,从而让学生对概念的抽象描述有直观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着重分析等效平衡问题中的几种常见题型,并对其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纳,从而逐步解决等效平衡学习的问题。 二、解决等效平衡问题的“八字方针” 在日常的教学中,为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我针对等效平衡中不同类型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总结了解题思路的“八字方针”:“一模一样、比例相同”,让学生在学习中分析,分析中总结提炼,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1.“一模一样” “一模一样”是指在等效平衡问题中,使用极限转换法后,同一可逆反应的各相同组分的物质的量与初始状态“一模一样”,即完全相等。这一思路常用于恒T、恒V条件下的非等体积反应。如:N 2 +3H 2 葑2NH 3 的等效平衡问题。 2.“比例相同” “比例相同”是指在等效平衡问题中,使用极限转换法后,同一可逆反应的各组分之比与初始状态各对应相同组分之比相等。这一思路适用于恒T、恒V条件下的等体积反应,如:H 2 + 高考化学中“等效平衡”重要题型的难点突破 (自贡市旭川中学化学组,四川自贡643020) 罗俊伟 10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 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 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温B .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则A的转化率为() A.67%B.50%C.25%D.5% 14.对于平衡体系:aA(g)+bB(g) cC(s)+dD(g)+Q;有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若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各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增大B.若从正反应开始,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则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 C.达到平衡时,有amol A消耗的同时有b mol B生成 D.若容器为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且a+b=c+d,则当升高容器内温度时。平衡向左移动,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15.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

高考化学考点水的电离平衡、PH计算的核心知识(基础)

高考总复习《水的电离平衡、PH计算》的核心知识 【考纲要求】 (1)理解水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 (2)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 (3)了解溶液pH的定义。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考点梳理】 考点一、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高清课堂:363382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1.水的电离方程式:在纯水或水溶液中:H2O H++OH—;△H>0 或:2H2O H3O++OH—;△H>0 2.水的离子积: 25℃c(H+)=c(OH-) =1×10-7mol/L c(H+)?c(OH-)=1×10-14=Kw 100℃c(H+)=c(OH-) =1×10-6mol/L c(H+)?c(OH-)=1×10-12=Kw 要点诠释: (1)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Kw越大。因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Kw将增大。 (2)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H2O H++OH— (1)、定性分析,完成下表:(注:“—”表示不变) 条件 移动方向电离程度c(H+) c(OH-) Kw 温度不变 加入HCl 逆减小增大减小—NaOH 逆减小减小增大—H2O —————CH3COONa 正增大减小增大—NH4Cl 正增大增大减小—NaCl —————Na 正增大减小增大— 升温加热正增大增大增大增大 要点诠释: ①温度: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能促进电离,据此,降温时K W减小,升温时K W增大。但不论温度升高或降低,纯液态水中c (H+)和c (OH―)都相等。实验测得25℃时K W约为10―14,100℃时K W约为10―12。 ②外加酸、碱:向纯水中加入酸或碱,可以增大水中的H+或OH―浓度,均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抑制水的电离)。 ③加入能水解的盐:水的电离程度增大,若盐水解呈酸性,c (H+)>c (OH―);若盐水解呈碱性,c (H+)<c (OH―),但溶液中K W不变。 (2)、定量分析,完成下表:计算酸碱盐溶液中c(H+)溶液、c(OH-)溶液、c(H+)水、c(OH-)水

化学平衡图像题

化学平衡图像 说明: 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 ①看图像,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夏特列原理挂钩。所谓看图像,是指:一看面(即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二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即起点、折点、交点和终点),四看要不要做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浓度、压强、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的变化趋势)等,这是解题的基础。 ②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搞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③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关系,注意图像的走向是否符合给定的反应,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 桥;也可以根据坐标的数据,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在方程式中的系数,或据此求反应速率。 ④看清起点、拐点、终点,注意图像是否经过“原点”,即是否有“0”项,尤其是特殊点的意义,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二个原则: ⑤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⑥定一议二原则: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一个条件的改变,所以图像中有多个变量时,先固定一个量,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⑦注意图像题中物质的转化率与百分含量的关系:某物质的转化率与其“百分数”相反。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 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时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时10s,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2.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化学平衡图像的解题技巧

化学平衡图像的解题技巧 一、考点知识网络建构 1.解化学平衡图像题三步曲 (1)看懂图像:看图像要五看。一看面,即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变化趋势;三看点,即看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拐点、原点、极值点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五看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2)联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3)推理判断:结合题中给定的化学反应和图像中的相关信息,根据有关知识规律分析作出判断。 2二个原则 (1)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一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2)定一论二。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3.有关化学平衡图像的知识规律 (1)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强越大,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在压强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 (2)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改变到达平衡所需时间,但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 (3)同一反应中,末达平衡前,同一段时间间隔内,高温时(其他条件相同)生成物含量总比低温时生成物含量大;高压时(其他条件相同)生成物的含量总比低压时生成物的含量大。 (4)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加,但生成物的浓度、质量分数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加。 4.解答图像类题目的注意事项 (1)注意物质的转化率与其百分数相反。 (2)注意图像的形状和走向是否符合给定反应。 (3)注意图像是否过愿点。 (4)注意坐标格的数据,也可由它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在方程式里的系数,或据此求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 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ABA++B- Ki=[ A+][B-]/[AB] 7、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KW= c[H+]·c[OH-] 25℃时,[H+]=[OH-] =10-7 mol/L ; KW= [H+]·[OH-] = 1*10-14 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 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 KW〈1*10-14 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KW 〉1*10-14 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pH=-lgc[H+] (2)pH的测定方法:

(完整版)化学平衡图像专项练习题

化学平衡图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时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时10s,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2.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3.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T 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右图表示反应N2(g)+3H2(g)2NH3(g);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A.t0~t1 B. t2~t3 C. t3~t4 D. t 5~t6 5.反应过程中A(g)、B(g)、C(g)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0高考化学练习: 热点专题突破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方法练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方法 专题训练 1.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 ΔH <0,下列图像表示正确的是( ) 答案 C 解析 使用催化剂不会影响平衡,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A 项错误;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A 的转化率会降低,B 项错误;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用时间最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 的体积分数降低,C 项正确;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项错误。 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 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T 1、T 2下X 的物质的量浓度c (X)随时间t 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进行到M 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 点放出的热量 B .T 2下,在0~t 1时间内,v (Y)=a -b t 1 mol·L -1·min -1 C .M 点的正反应速率v 正大于N 点的逆反应速率v 逆 D .M 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 ,平衡后X 的转化率减小 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中图示,可看出T 1>T 2,由于T 1时X 的平衡浓度大,可推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 项,M 点与W 点比较,X 的转化量前者小于后者,故进行到M 点放出的热量应小于进行

到W 点放出的热量,A 项错误;B 项,2v (Y)=v (X)=a -b t 1 mol·L -1·min -1,B 项错误;C 项,T 1>T 2且M 点的Y 的浓度大于N 点的,故M 点v 逆大于N 点v 逆,而M 点v 正=v 逆,所以M 点v 正大于N 点v 逆,C 项正确;D 项,恒容时充入X ,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X 的转化率增大, D 项错误。 3.[2017·安徽合肥教学质量检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2Y(g)2Z(g) ΔH >0。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 ) 答案 C 解析 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A 错误;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Z 的含量升高,B 错误;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进行,X 的转化率升高,C 正确;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为定值,D 错误。 4.[2017·惠州调研]在 2 L 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s)+H 2O(g)CO(g)+H 2(g) ΔH >0,测得c (H 2O)随反应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0~5 min 内,v (H 2)=0.05 mol·L -1·min -1 B .5 min 时该反应的K 值一定小于12 min 时的K 值 C .10 min 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减小压强 D .5 min 时该反应的v (正)大于11 min 时的v (逆)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等效平衡》专题训练(含解析)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等效平衡》专题训练 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1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A(g)+B(g) 3C(g) +D(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D的百分含量为a%。若保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分别通入下列几组物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D的百分含量也为a%的是() A.3molC和1molD B.2molA、1molB和3molC C.4molC和1molD D.1.9molA、0.95molB、0.15molC和0.05molD 2.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建立如下平衡:H 2 (g)+I2 (g) 2HI(g),测得HI的转化率为a%。其他条件不变,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1mol HI,待平衡建立时HI的转化率为b%,则a与b的关系为()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3.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 2NO 2(g)N2O4(g),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 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判断4.恒温恒压条件下,可逆反应2SO 2+O22SO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起始时充入1mol SO3,达到平衡时,SO2的百分含量为ω%,若再充入1mol SO3,再次达到新的平衡时,SO2的的百分含量为() A.大于ω% B.小于ω% C.等于ω% D.无法确定 5.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A、B气体可建立如下平衡:2A(g)+2B(g) C(g)+3D(g) 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I. A、B的起始量均为2mol;II. C、D的起始量分别为2mol 和6mo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I、II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相同 B.I、II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不同 C.达到平衡时,途径I的和途径II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D.达到平衡时,途径I的气体密度为途径II密度的1/2 6.一定温度下,将a mol PCl 5通往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达如下平衡:PCl5(g)PCl3(g)+Cl2(g),此时平衡混合气体的压强为P1,再向容器中通入a mol PCl5,恒温下再度达到平衡后压强变为P2,则P1与P2的关系是() A.2P1=P2B.2P1>P2C.2P1<P2D.P1=2P2 7.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 ―1

高考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23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基础题组 1.(2018陕西西安模拟)下列事实一定能证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常温下NaNO2溶液pH大于7 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③HNO2和NaCl不能发生反应 ④常温下0.1 mol·L-1 HNO2溶液的pH=2.1 ⑤NaNO2和H3PO4反应,生成HNO2 ⑥常温下将pH=1的HNO2溶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00倍,溶液pH约为2.8 A.①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⑥ D.全部 2.近期发现,H2S是继NO、CO之后的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 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0.10 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 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3.常温下1 mol·L-1的氨水加水稀释时,下列选项中随着加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c(OH-) B.NH3·H2O电离程度 C.n(H+) D.K W 4.室温下,关于pH=1的醋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比pH=1的盐酸小 B.1 L该醋酸溶液与足量的Fe粉完全反应,生成0.05 mol H2 C.若将10 mL该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溶液pH=2 D.与0.1 mol/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所需溶液体积:V(NaOH溶液)>V(醋酸溶液) 5.(2017湖南三市联考)常温下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措施能使溶液pH=(a+1)的是()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 D.升高溶液的温度 6.室温下,向0.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滴入pH=7的醋酸铵溶液,溶液pH随滴入醋酸铵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