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预防医学重要考点模板

口腔预防医学重要考点模板
口腔预防医学重要考点模板

口腔预防医学

第一、二章绪论与口腔流行病学

1、由于牙牙合面存在点隙裂沟,窝沟龋患率较高,以1995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为例,12岁年龄组窝沟龋占龋患的90.35%。

2、标准一致性检验是在正式调查前,为避免检查者偏性而设置的,用Kappa值来计算。Kappa值的大小与可靠度的关系为:

0.4以下可靠度不合格

0.41~0.60可靠度中等

0.61~0.80可靠度优

0.81~1.0完全可靠

3、CPI是社区牙周指数,检查内容为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深度;用于描述牙周状况。DMFT是恒牙龋失补指数,DMFS为恒牙龋失补牙面数,dmfs为乳牙龋失补牙面数,它们是龋病常用指数;Dean指数为氟牙症诊断标准。

4、2010年全球口腔健康目标:

5~6岁:龋均90%无龋

12岁:龋均(DMFT)不超过1

15岁:至少有5个牙周健康区段,其余CPI记分为1或2

18岁:无因龋病或牙周病而缺失的牙

35~45岁:无牙颌不超过2%;90%至少保持20颗功能牙,CPI记分为4不超过0.1个区段

65~74岁:无牙颌不超过5%;75%至少保持20颗功能牙,CPI记分为4不超过0.5个区段

5、龋均(DMFT)等级

0.0~1.1 很低

1.2~

2.6 低

2.7~4.4 中

4.5~6.5 高

6.6以上很高

6、随机对照临床试验(ART)原则为:随机、对照、盲法。受试者的依从性也很重要。

7、根据实验目的决定实验观察期限,至少2年,一般为2~3年。

8、1986年我国对120多万围产儿的调查,男婴唇腭裂发生率为0.2%,女婴发生率为0.16%。

9、横断面研究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点上(较短时间内)的情况;历史常规资料分析即对已有的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作分析或总结;病例对照研究是了解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过去的暴露情况,从病例开始以追溯办法寻找疾病的原因,在时间上是先由“果”,后及“因”的回顾性研究;群组研究是在疾病出现以前分组,追踪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疾病,在时间上是先有“因”,后有“果”,属前瞻性研究。

10、信息偏倚有三个方面:(1)因检查器械等造成的测量偏倚;(2)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3)因检查者引起的偏倚。

11、患龋率=(患龋人数/受检人数)×100%

12、龋均=龋、失、补牙之和/受检人数龋面均=龋、失、补牙面之和/受检人数

13、记分标准:

0=龈上、龈下无牙石

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以下

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在牙面1/3与2/3之间,或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

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或牙颈部有连续而原的龈下牙石

14、捷径调查:方法经济适用,节省时间和人力,故称为捷径调查

15、口腔健康教育的关键作用是培养和改变与健康和口腔健康有关的行为习惯。

16、龋病发病率通常是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龋病发病率=(发生新龋的人数/受检人数)×100%。

17、一级预防:①促进口腔健康,普及口腔健康教育,制定营养摄取计划,定期口腔检查②实行特殊防护措施,在口腔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各种氟化物防龋措施,进行窝沟封闭,应用防腐涂料等。

二级预防:早期诊断包括定期检查、x线片等辅助诊断、在检查诊断的基础上做早期充填等治疗。

三级预防:①防止龋的并发症对龋病引起的牙髓及根尖周病的牙进行牙体牙髓治疗以保护自然牙列,阻止炎症向牙槽骨、颌面深部扩散,对于严重破坏的残冠、残根应拔除,防止牙槽脓肿及颌骨深部扩散,面化脓感染及全身感染;②康复修复牙体组织大的缺损和牙的缺失,以修复牙牙合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18、实验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①预防措施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价;②评价某种新药、新方法或新制剂的效果;③探讨疾病的病因;④医疗保健措施质量成本效果、成本效益评价。

19、系统抽查又称间接抽样或机械抽样,对抽烟对象按此序编号,先随机抽取第一个调查对象,然后再按一定间隔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先将总体按某种特证分成若干个“层”,再在每个层中用随机方式抽取调查对象,再将每个层所抽取的调查对象合成一个样本;整群抽样以群为抽样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群为调查单位,然后对每个群内所有对象进行检查;多阶段抽样在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常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可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单纯抽样按一定方式以等的概率抽样。

20、考点:患病率和发病率的概念。

龋病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而龋病患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患龋病的频率。

21、WHO规定:以15岁少年的牙石平均检出区段数,作为牙周状况的评价标准。

第三章龋病的预防

1、口腔健康检查、窝沟封闭和防龋涂料属于一级预防;早期充填属于二级预防;根管治疗是三级预防的范畴。

2、用于检测泪腺分泌功能,用5mm×35mm的滤纸两条置于睑裂内1/3和中1/3交界处,闭眼夹持5分钟后检测滤纸长度,低于5mm则表明泪液分泌减少。(口腔颌面外科)

3、刃天青纸片法检测致龋菌的原理是:以变形链球菌与纸片上的蔗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程度显示不同的颜色反应。

4、激光防龋的主要功能是:经激光照射后的釉质,可形成抗酸性强的玻璃样物质,可减少牙脱钙量,它于氟化物结合,可促进氟透过牙骨质、牙本质小管,促进钙化,封闭牙本质小管,提高抗酸蚀效果。经激光照射的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生长受到抑制。

5.奶瓶龋主要发生在上颌乳切牙的唇面,且较快发展成广泛性龋。但奶瓶龋少见于下颌乳前牙,可能于吸吮时下颌、下唇的运动、瓶塞所附牙面的位置、近舌下腺和颌下腺导管的开口等因素有关。(儿童口腔医学)

6、Dentocult SM为变链菌的检测;Dentocult LB为乳酸菌的检测;Cariostat为细菌产酸力检测;Dentobuff Strip为唾液缓冲能力的检测。

7、洗必泰又名氯已定,对细菌表面有亲和力,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有强的抑菌作用,对变形链球菌、放线菌作用显著。因它可以和获得膜蛋白的酸根结合,滞留于牙表面,阻止附着。

8、Carioem试验结果判断:(-)紫蓝色,(+)绿色,(++)黄绿色,(+++)黄色,黄绿色(PH5.0~5.5)为危险信号(龋活性显著),黄色为非常危险信号(龋活性非常显著)。

9、早期治疗为龋病的二级预防。

10、含氟漱口液一般推荐实用中性或酸性氟化钠配方,0.2%NaF每周使用一次,0.05%NaF每天使用一次。5~6岁儿童使用5ml,6岁以上每次用10ml,含漱一分钟后吐出,半小时内不进食或漱口,但5岁以下儿童的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健全,不应推荐使用。

11、影响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氟的摄入状况,二是糖的摄入状况(糖的摄入量、摄入频率及糖加工的形式于龋病有密切关系)。单纯刷牙(不用含氟牙膏)主要影响的是牙周健康状况。

12、糖的代用品防龋方法。已被证实具有防龋作用的糖的代用品有木糖醇、甘露醇和甜菊糖等。甜菊糖不利于变形链球菌的生长,不能被酵解,因而无致龋性。

13、.龋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牙的窝沟点隙和光滑面的病损有底部软化,釉质潜在损害或沟壁软化。除了龋病,任何牙体硬组织病损都没有软化问题,仅有颜色或形态的改变不能诊断为龋。

第四章氟化物与牙健康

1、氟滴适用于2岁以下的幼儿。

2、Dean分类依据包括牙釉质表面光泽度、颜色改变程度、缺损程度、受侵犯牙面的面积,不包括釉质的硬度。

3、氟牙症为慢性氟中毒早期最常见且突出的症状,慢性氟中毒的临床表现是氟牙症、氟骨症以及神经系统、骨骼肌和肾脏等非骨相伤害。

4、患氟牙症牙数的多少取决于牙发育矿化的时期、在高氟区生活时间长短,出生至出生后在高氟区居住多年,可使全口牙侵袭;如2岁前生活在高氟区,以后迁移至非高氟区,在恒牙氟斑牙可表现在前牙和第一恒磨牙;如果6~7岁以后再迁入高氟区,则不出现氟斑牙。因此其氟牙症的可能性为0。

5、幼儿补氟以氟滴为宜,并在出生后6个月开始补充;(居住在低氟地区和龋病高发区的儿童从出生后6个月起就应补充氟)

补氟的剂量:0.5~2岁0.25mg/d

2~4岁0.5mg/d

4~16岁1.0mg/d

3~6岁儿童补充氟的较好方法是使用氟片,此时应注意食物中的摄氟量。

6、自来水氟化的优点:饮水氟化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可行的防龋措施,具有突出的公共卫生体征,当饮水氟化开始后,只需要少数人管理,即可使众多的人受益;具有突出的社会性,社区和居民因龋治疗的费用减少。

7、人体氟的只要来源是饮水,约占人体氟来源的65%,人体每天摄入的氟大约有25%来于食品(动物以骨,软骨,肌腱的含氟量较高)。

8、饮水氟化对恒牙的防龋效果优于乳牙。因乳牙的釉质发育主要在胎儿期和乳儿期,胎盘对氟有屏障作用,进入胎儿体内的氟量很少。饮水氟化区恒牙无龋儿童是非饮水氟化区的6倍。

9、Dean氟牙症分类:

0 正常釉质呈乳白色,半透明有光泽;

0.5可疑能见得数个白色斑点

1.0极轻有白垩色条纹或不规则散在的小面积不透明区,整个面积不超过牙面的1/4

2.0轻度白垩色区扩大,但整个面积不超过牙面的1/2

3.0中度牙形态无变化,但上述所见常累及牙面全部,牙面有广泛着色,呈茶褐色;

4.0重度釉质具有严重发育不全,常有表面形态的改变并伴有广泛着色,期颜色可自棕色至灰褐色不等。

10、居住在低氟地区和龋病高发区的儿童,从出生后6个月起就应补充氟。

11、幼儿园儿童的预防项目主要是培养儿童建立口腔卫生习惯,掌握刷牙方法,刷牙可应用少量含氟牙膏(黄豆粒大小即可)去除牙菌斑,有效的刷牙。

12、幼儿补氟以氟滴为宜,并在出生后6个月开始补充。

13、考点:区分不同漱口方法和氟水使用浓度。

氟化钠漱口水的浓度常用的为0.05%和0.2%两种。0.05%的用于每天含漱一次,0.2%的用于每周含漱一次。一般来说。浓度越高应用间隔越长。

14、考点: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来自水氟化的防龋效果主要表现在龋病的减少和龋病进展的缓慢。3年后防龋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自来水中氟化物的浓度偏低(偏高则会产生氟牙症问题,应加强监测与调控力度,保持适宜的防龋浓度。由于有摄氟过量的问题,一个人不能同时接受两种或两种以上全身用氟措施,因此有摄氟过量的问题。

第五章窝沟封闭和预防性充填

1、自凝固化的封闭剂优于紫外线固化的封闭剂。

2、酸蚀面积为接受封闭的范围,一般为牙尖斜面2/3。

3、沟裂有早期龋的迹象,釉质浑浊或呈白垩色为预防性树脂充填是适应证之一。

4、牙萌出后达到牙合平面即适宜作窝沟封闭,一般是萌出后4年之内,乳磨牙在3~4岁,第一恒磨牙在6~7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为最适宜封闭的年龄。

5、预防性树脂充填的适应症包括:窝沟有龋损能卡住探针;深的点隙窝沟有患龋倾向;沟裂有早期龋迹象,釉质混浊或白垩色。无邻面龋损。

6、早期封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很好的避免唾液对酸蚀牙釉质的污染,致使封闭剂脱落率较高。

7、处于年轻期的恒牙尚未矿化完全易患龋病,应萌出4年以内的牙同时有其他四项中的一项者做窝沟封闭。

8、窝沟封闭常由合成有机高分子树脂、稀释剂、引发剂和一些辅助剂〔溶剂、填料、氟化物、涂料〕。

9、对侧牙有患龋倾向是窝沟封闭的的适应症。

10、窝沟封闭对减少窝沟龋的发生时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11、窝沟封闭的适应症:窝沟深,特别是可以插入或卡住探针〔包括可疑龋〕:病人其他牙,特别对侧同名牙患龋或者有患龋倾向;牙萌出后达到牙合平面即适宜做窝沟封闭,一般是牙萌出后达到牙合平面即适宜做窝沟封闭,牙萌出后4

年之内,乳磨牙在3~4岁,第一恒磨牙在6~7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为最适宜封闭的年龄。

第六章牙周疾病预防方法

1、牙髓与牙周病的关系非常密切,牙石的存在为菌斑的附着提供了良好的部位。菌斑和坚硬粗糙的牙石刺激牙龈,引起牙龈炎,在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应首先彻底清除牙石,龈上结石可通过龈上洁治术去除。

2、一级预防主要是对大众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同时提高宿主的抗病能力;二级预防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X线检查牙槽骨情况,与洁治根面平整或手术治疗等,减轻已发生的牙周病的严重程度,控制其发展;三级预防以义齿修复失牙,重建功能维持其疗效,预防复发。

3、洁牙操作中,应施用轻的力量,将工作头来回移位的手法,切忌将工作头停留在一点上震动,这样会造成牙齿表面的损伤。

4、0.2%洗必泰液含漱可抑制菌斑形成达45%~61%,牙龈炎减少27%~67%。

5、牙周病二级预防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专业性洁治,X线检查牙槽骨情况,重建功能属于三级预防。

6、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牙周疾病易导致口腔环境菌群失调。

7、制作精良合理的修复体及其重新恢复的功能性刺激是维持与牙周健康必不可少的基础,对于不良修复体应修改或去除,减少局部刺激因素。

8、CPI检查内容是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深度。

9、刷牙是每一个体常规的自我口腔保健措施,是机械性去除菌斑和白垢最常用的有效方法。药物含漱是控制菌斑的化学方法,牙周洁治是专业机械菌斑控制法。

10、氯已定虽然能较好地抑制龈上菌斑形成和控制龈炎,但是它能使牙,修复体或舌背上发生染色,特别是树脂类修复体的周围和牙面龈1/3处,易染成棕黄色。

11、龈上洁治是防止菌斑和牙石在沉积,防止牙周病的措施;刷牙或使用牙线、牙签,洁治等机械方法是去除牙菌斑、清洁牙、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措施。12.牙周病的预防重点集中在控制菌斑,而不是消除菌斑。因菌斑在被消除后会很快再形成,消除菌斑是不可能的,只要控制菌斑即可预防牙周病。

第七章刷牙

1、甜菊糖属于高甜度、低热量的蔗糖的代用品,对肥胖症、糖尿病以及龋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2、水平颤动法(暨Bass刷牙法)刷毛与牙体长轴呈45度角,轻力颤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清除龈缘附近以及因沟内菌斑的方法,巴氏法最为广泛接受。

3、橡胶按摩器主要作用可以使上皮增厚,角化增强,并有利于上皮结蹄组织的营养代谢活动,还能增加牙龈组织血液循环,改善营养及痒的供应,有助于组织代谢,提高牙周组织对损伤的抵抗力,减少牙周疾病发生。

4、理想的牙刷刷毛应具有适当弹性、硬度,表面光滑、不易吸收水分,容易洗条及干燥无臭无味,柔软具有弹性的牙刷刷毛能够进入龈缘以下、牙间隙清除菌斑。

5、巴氏刷牙法又称水平颤动法或龈沟法,把牙刷刷毛端放在直指龈沟的位置,刷毛约于牙体长轴呈45度角。勿使刷毛屈度轻度加压使刷毛端进入龈沟。以短距离(2~3mm)水平拂刷颤动牙刷,勿使毛端离开龈沟。至少颤动10次。

6、每次牙刷移位在下一组2~3颗牙,注意重叠放置牙刷在上颌,下颌牙弓唇舌面的每一个部位重复全面拂刷。

7、因为邻面接触区以下牙刷无法深入,应使用牙线或牙间刷清除。

8、牙膏中常用作湿润剂的甘油;牙膏中常用摩擦剂的是碳酸钙;牙膏中常用作胶黏剂的是藻酸盐;牙膏中常用作防腐剂的是苯甲酸盐;牙膏中常用作洁净剂的是十二烷基(酯)硫酸钠。

9、刷牙是发生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好发生前磨牙尤其是第一前磨牙,位于牙弓弧度最突处,刷牙时受力大,次数多。

10、优质尼龙丝刷毛可以作为牙刷毛的选料。优质尼龙丝,其直径为0.20mm以下,细软,吸水性差,回弹力好,耐磨性强,可进入牙邻间区及龈沟区,清除邻面及龈下菌斑。

11、摩擦剂具有清洁与磨光作用,是牙面清洁、光滑、发亮,去除色素沉着、菌斑沉积与滞留。

12、牙膏成分包括:摩擦剂、胶黏剂、洁净剂、湿润剂、芳香剂、防腐剂、甜味剂。

13、巴斯刷牙的方法是将牙刷刷毛45度深入龈沟,进行短距离颤动,其主要功效是去除龈缘附近与龈沟内的牙菌斑。

14、保健牙刷的特点应使用不吸水的优质尼龙丝。

15、考点:几种口腔卫生用品和方法作用

利用水流的冲刷作用,漱口可以清除口腔内滞留的食物残渣和牙面软垢,但对牙面附着牢固的菌斑是无法清除的。氯已定漱口液是清除菌斑的化学药物方法。牙刷和牙签则是用机械方法清除菌斑的。

16、猪鬃毛牙刷因为其理化性能不如聚酯尼龙丝牙刷,而且不易干燥利于病菌滋生,现在已经基本被淘汰了。

第八章口腔癌的预防预防方法

1、口腔内溃疡2周以上尚未愈合是口腔癌警告标志。

2、在我国以舌癌、颊癌、牙龈癌、腭癌等为常见,唇癌较少见。

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属于二级预防。防止复发属于三级预防。

4、由于女性近年来吸烟和饮酒的人数上升,据我国口腔癌临床调查病例显示口腔鳞癌女性患者增长速度远大于男性患者。

5、40岁以上长期吸烟、吸烟量在20支/日以上者、既吸烟又有饮酒习惯者或因烟酒刺激口腔已有白斑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至少半年一次。

6、维生素缺乏与过度角化有关,维生素A是有效的抗氧化剂,能控制细胞的自由基,而极不稳定的细胞自由基能导致细胞变异和癌瘤。

7、预防口腔癌需要从戒除不良生活习惯、防止环境损害以及增加营养入手,其中最重要的不良生活习惯中吸烟、嗜酒较为普遍,应有一定防控措施。

第九章特定人群口腔保健

1、婴幼儿出生后6个月牙齿萌出之时,就有可能受到龋病及粘膜感染的伤害,所以当牙齿萌出的时刻,口腔保健工作就应开始。

2、叩齿、漱口、使用软毛刷刷牙、使用含氟牙膏是常规的口腔保健方法,而我国老年人口腔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牙列缺损或缺失,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口腔功能,因此针对老年人应提倡义齿恢复口腔功能。

3、根龋指数RCI的计算方法为:患根龋牙数/牙面数×100%=4/36×100%=11.1%,最接近10%。

4、妊娠期妇女尽量避免全身用药,防止胎儿发生畸形或其他先天疾病。窝沟封闭剂并不适用于成年人防龋之用;不到万不得已不在妊娠期进行X线检查。

5、妊娠期妇女的口腔保健目的是①使孕妇了解妊娠期间口腔疾病及预防的基本知识,从而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检查,适时治疗,促进妊娠期妇女的全身及口腔健康;②使孕妇了解儿童的牙与口腔生长发育方面的基本知识,认识妊娠期健康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③使孕妇了解营养与胎儿牙生长发育的关系。

6、妇女妊娠期间激素改变可改变牙龈组织反应,口腔软组织容易发生炎症。而进食频率增加,睡眠增加,妊娠性呕吐反应均是导致妊娠期妇女口腔不洁的原因,这些问题可以导致口腔疾病危险因素增加。

7、由于妊娠期前三个月易发生流产,口腔医疗仅限于急诊治疗,注意避免X线照射。

8、病毒感染、酗酒、吸烟、以及外伤造成的应激反应均可能引起胎儿早产、畸形,因此应在妊娠期间避免,适量的运动对孕妇无害。

9、四环素可对牙齿结构产生内源性的染色;庆大霉素、链霉素均对胎儿有耳源性的毒害;苯妥英钠有致畸作用。

10、营养孕妇与胎儿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孕妇的营养状况直接导致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儿发展的各阶段健康与口腔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孕妇与胎儿口腔健康的物质基础是营养。

11、导致胎儿发生唇腭裂畸形的药物有:抗肿瘤药物、抗惊厥药物、抗组胺药物、治疗妊娠性呕吐的敏克静和某些安眠药物(如沙立度胺等)。四环素可对牙齿结构内产生内源性的染色;庆大霉素、链霉素则有致畸作用。

12、妊娠4~6个月是治疗口腔疾病的适宜时机。

13、自我口腔保健对口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残疾类型的残疾人群面对着社会、生物、心里各方面问题,但是丧失自我口腔保健能力是影响残疾人口腔卫生最关键的问题。

14、教孩子刷牙应在学龄前期2岁左右进行。

15、WHO2010年全球口腔健康目标中,65~74岁:无牙颌不超过5%;75%至少保持20颗功能牙,CPI记分为4不超过0.5个区段。

第十章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

1、针对不同文化、教育背景和经济状况的群体应实行不同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法,健康教育的方法有:个别交谈(适合于口腔专业人员与就诊患者、单位领导、儿童家长、社区保健人员的交谈、讨论)、组织小型讨论会(社区座谈会、专家讨论会、专题讨论会等)、借助大众媒体(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影视、广播、街头展板进行宣传)、组织社区活动(进行口腔健康调查、制定相应口腔健康教育方法)课堂教育和社区口腔卫生资讯均属于社区活动。行政干预措施属于健康教育促进的内容。

2、口腔健康促进包含了保证和维护口腔健康所必须的条例、制度与法律。而口腔健康教育不包括以上内容。口腔健康教育方法包括:个别交谈、组织小型讨论会,借助大众传播渠道、组织社区活动。

3、残疾人群中不同残疾类型活动能力有很大区别,肢体残疾人群无法使用操作难度较大的牙线、刷牙方法等。

4、中小学生是人生中智力发育的高速阶段,在这个时期应该让他们接触更多的口腔健康保健常识,重视口腔健康问题。

5、我国老年人口腔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牙列缺损或缺失,这一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口腔功能,因此针对老年人应提倡做义齿恢复口腔功能。

6、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进的方法和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别。门诊健康教育。一般采取4种方法:个别交谈:组织小型讨论会;借助大众传媒和组织社区活动。

第十一章口腔感染

1、器械是否包装、灭菌的温度和压力综合决定了灭菌的标准时间。在103.5KPa 蒸汽压力及121℃温度下,灭菌的标准时间通常是:未包装器械是15分钟,薄包装物品20分钟,厚包装物品是20分钟。

2、无菌技术及表面消毒中描述现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与牙医协会(ADA)注册与接受的三种表面消毒剂为碘伏、次氯酸钠、酚类合成物。

3、乙肝病毒(HBV)是一种耐热的病毒,95℃空格5分钟才能将其杀灭,这种病毒可在工作台面及污染的器械上存活几周。

4、有可靠的证据表明通常乙肝病毒从病人传播给口腔科医生,而口腔医生传播给病人的机会较少。

5、碱性戊二醛与石碳酸钠缓冲到PH7.4形成戊二醛与酚的复合物,用于高效消毒剂。

6、综合治疗台有很多开关、水气接口,其表面难以清洁和抗感染,经常应用消毒液会引起损坏。可使用可处置的屏障,如塑料袋等。

7、供选用的口腔临床消毒剂有醛类、含氯的配方、酚类(和成酚)、碘伏、酒精。

8、保护性工作服应每日更换,使用强洗涤剂,在80℃下的洗涤时间为10分钟。

9、高压蒸气灭菌法能有效的破坏细菌及芽孢,因此它的安全系数最大。

10、超声波清洁仅仅是器械灭菌前的清洁步骤,不能代替消毒步骤。

11、临床操作中用碘酊消毒口腔的浓度。碘酊消毒口腔黏膜只能用1%,而不能用2%或其他浓度,碘酊浓度太高易烧伤口腔黏膜。

12、考点:口腔保健中口源性感染及传染。由于口腔科临床操作所用器械一定会受到唾液和血液的污染,艾滋病和乙肝近些年来感染率与发病率大幅上升,受感染危险最大,因此病毒感染是最危险又最典型的感染。

口腔预防医学-复习资料

口腔预防医学-复习资料

一、名解 1.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2.龋病: 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3.适宜摄氟量:防龋和维护其他正常生理功能的生理需要量(每千克体重每天0.05~0.07mg)。 4.安全摄氟量:人体最大可能接收的量。 5.氟牙症:又称又称斑釉牙,是牙齿发育时期人体摄入氟量过高所引起的特殊型牙齿釉质发育不全,是地方性慢性氟中毒最早出现的体征。其表现为:釉质出现白色条纹,条纹可融合形成白垩色斑块,或波及整个牙面;暴露于口腔后可有色素的沉着,部分条纹或斑块呈黄褐色;严重者出现釉质缺损或牙缺损。 6.pit and fissure sealant 窝沟封闭:不去除牙体组织,在he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粘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 7.PRR预防性树脂充填:仅去除窝沟处的病变釉质或牙本质,根据龋损大小,采用酸蚀技术和树脂材料充填早期窝沟龋,并在合面上涂一层封闭剂,是一种窝沟封闭与充填相结合的预防性措施。 8.turner tooth特纳牙:乳牙根尖周严重化脓性炎症,使继承恒牙釉质发育不全,是龋病好发部位。常好发于

前磨牙。 9.topical application of fluoride局部用氟:是采用不同方法将氟化物直接用于牙的表面,目的是抑制牙齿表面的溶解脱矿和促进再矿化,以提高牙齿的抗龋力。 10.primary oral health care初级口腔卫生保健:根据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在个人及社会的参与下,以自我口腔保健为基础,通过口腔卫生人员和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全体社区成员平等地享有最基本的口腔卫生保健,维护和促进其口腔健康。 11预防性清洁术:口腔专业人员用口腔器械帮助受检者彻底地清除牙菌斑。 12 ART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用手持器械清除龋坏组织,然后用有黏结性、耐压和耐磨性能较好的新型玻璃离子材料(释放氟)将龋洞充填。ART具有许多优点:如不需电动牙科设备、术者容易操作、患者易于接受、玻璃离子的化学性粘接可避免去除过多牙体组织、材料中氟离子的释放可使牙本质硬化以阻止龋的发展、兼有治疗和预防效果等。 13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及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第一阶段:增进健康,第二阶段:特殊预防手段。 14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第三阶段:早发

口腔预防医学试题

口腔预防医学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_____、_____、_____是现场实验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 2、实际工作中影响口腔健康调查结果真实性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3、窝沟封闭的操作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步骤。 4、检查龋病时最常用的指数是_____。 5、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6、牙菌斑控制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两种。 7、描述性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 8、口腔医院及牙科诊所环境存在着感染的实际危险,在口腔医疗保健中可能经由接触和空气 传播的主要疾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预防医学 2、患龋率(及其公式) 3、窝沟封闭 4、牙菌斑 5、癌前病变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二级预防又称_____ A、病因预防 B、三早预防 C、防残预防 D、初级预防

2、_____被称为继饮水净化、牛奶巴氏消毒、免疫注射之后的第四次公共卫生革命。 A、饮水氟化 B、食盐氟化 C、牛奶氟化 D、土壤氟化 3、_____是早期窝沟封闭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A、酸蚀效果不佳 B、光照强度不够 C、封闭剂未固化 D、隔湿不当 4、以下属于牙周病始动因素的是_____ A、牙石 B、白垢 C、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 D、食物崁塞 5、牙周病的分级预防中,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_____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预防 D、社区牙周保健 6、妊娠期妇女口腔保健是妇幼口腔保健中的重要内容,_____是治疗口腔疾病的适宜时期。 A、妊娠期前3个月 B、妊娠4-6个月 C、妊娠期后3个月 D、整个妊娠期 7、氟牙症的评价采用_____ A、Dean分类法 B、龋均 . C、社区牙周指数 D、菌斑指数 8、按一定方式以同样的概率抽取样本,可以使用抽签的方式也可以使用随机数字表来抽取样本,是一种最基本的抽样方法的是_____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口腔预防医学总结精华

一、名解1.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 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2.龋病: 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3.适宜摄氟量:防龋和维护其他正常生理功能的生理需要量(每千克体重每天 0.050.07mg) 4.安全摄氟量:人体最大可能接收的量。 5.氟牙症:又称又称斑釉牙,是牙齿发育时期人体摄入氟量过高所引起的特殊型牙齿 釉质发育不全,是地方性慢性氟中毒最早出现的体征。其表现为:釉质出现白色条纹,条纹可融合形成白垩色斑块,或波及整个牙面;暴露于口腔后可有色素的沉着,部分 条纹或斑块呈黄褐色;严重者出现釉质缺损或牙缺损。 6.窝沟封闭:不去除牙体组织,在 he 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粘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 7.预防性树脂充填:仅去除窝沟处的病变釉质或牙本质,根据龋损大小,采用酸蚀技 术和树脂材料充填早期窝沟龋,并在合面上涂一层封闭剂,是一种窝沟封闭与充填相 结合的预防性措施。 8.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为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 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 9.软垢:疏松附着在牙面、修复体表面、牙石和龈缘上的软而带有黏性的沉积物,是 由微生物、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唾液蛋白、脂类及少量食物残渣碎屑混合而成。 10.牙石:是沉积在牙面或修复体表面的以菌斑为基质的已矿化或正在矿化的钙盐晶体。 11 预防性清洁术:口腔专业人员用口腔器械帮助受检者彻底地清除牙菌斑。 12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用手持器械清除龋坏组织,然后用有黏结性、耐压和耐磨性能较好的新型玻璃离子材料(释放氟)将龋洞充填。 13 感染源:病原微生物生存、繁殖并可污染环境宿主(人、动物)或场所,包括患者、动物传染源和某些带菌场所。 14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排除后,经一定方式再侵犯其他易感者的途径。 15 易感人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16 消毒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物品上的致病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处理。 17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品上一切致病非致病微生物,包括芽孢,使之达到无菌程度。经过灭菌的物品。成为“无菌物品” 18 医疗废物: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二、填空

口腔预防医学选择题题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1.器械灭菌前理想的浸泡溶液是 A.戊二醛 B.合成酚溶液 C.氯制剂 D.75%酒精 E.洗必泰 正确答案:B 2.唇腭裂地区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A.气候 B.饮食 C.生活习惯 D.常见病种类 E.原因不明 正确答案:E 3.当氟牙症牙出现光滑面与咬合面釉质不规则缺损<牙面的1/2;咬合面沟明显磨耗消失,使形态改变时,TF分类法记为 A.4 B.5 C.6 D.7 E.8 正确答案:D 4.嚼槟榔引起的口腔癌最好发于 A.唇 B.牙龈 C.口底 D.颊部 E.舌 正确答案:D 5.下列食品中含氟量最高的是 A.肉类 B.内脏 C.鱼 D.贝类 E.蛋类 正确答案:C 6.控制菌斑的方法中不能由个人自己操作的是 A.牙线 B.牙签 C.牙间刷

D.橡胶按摩器 E.龈上洁治术 正确答案:E 7.妊娠期口腔预防的重点是 A.龋病 B.牙龈炎 C.牙周炎 D.磨损 E.牙创伤 正确答案:B 8.对于CPITN计分为2的患者,应建议 A.有效刷牙 B.使用牙线 C.洁治 D.龈下刮治 E.口服消炎药 正确答案:C 9.不属于低溶解性氟化物的是 A.CaF2 B.MgF2 C.AlF3 D.NaF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10.哪种材料为封闭剂的主要成分 A.树脂基质 B.稀释剂 C.引发剂 D.辅助剂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A 11.有人调查,我国口腔医务工作者中,HBV血清阳性率为A.5%左右 B.10%左右 C.15%左右 D.20%左右 E.25%左右 正确答案:E 12.氟化胺的特点不包括 A.典型的表面活性剂 B.有金属味 C.可增加牙釉质的氟摄取和沉积 D.增强釉质的抗酸能力并促进早期龋损的再矿化 E.毒性低 正确答案:B

口腔预防医学复习资料

一、名解 1.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2.龋病: 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3.适宜摄氟量:防龋和维护其他正常生理功能的生理需要量(每千克体重每天~)。 4.安全摄氟量:人体最大可能接收的量。 5.氟牙症:又称又称斑釉牙,是牙齿发育时期人体摄入氟量过高所引起的特殊型牙齿釉质发育不全,是地方性慢性氟中毒最早出现的体征。其表现为:釉质出现白色条纹,条纹可融合形成白垩色斑块,或波及整个牙面;暴露于口腔后可有色素的沉着,部分条纹或斑块呈黄褐色;严重者出现釉质缺损或牙缺损。 6.窝沟封闭:不去除牙体组织,在he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粘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 7.预防性树脂充填:仅去除窝沟处的病变釉质或牙本质,根据龋损大小,采用酸蚀技术和树脂材料充填早期窝沟龋,并在合面上涂一层封闭剂,是一种窝沟封闭与充填相结合的预防性措施。 8.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为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 9.软垢:疏松附着在牙面、修复体表面、牙石和龈缘上的软而带有黏性的沉积物,是由微生物、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唾液蛋白、脂类及少量食物残渣碎屑混合而成。 10.牙石:是沉积在牙面或修复体表面的以菌斑为基质的已矿化或正在矿化的钙盐晶体。 11预防性清洁术:口腔专业人员用口腔器械帮助受检者彻底地清除牙菌斑。 12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用手持器械清除龋坏组织,然后用有黏结性、耐压和耐磨性能较好的新型玻璃离子材料(释放氟)将龋洞充填。 13感染源:病原微生物生存、繁殖并可污染环境宿主(人、动物)或场所,包括患者、动物传染源和某些带菌场所。 14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排除后,经一定方式再侵犯其他易感者的途径。 15易感人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16消毒(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物品上的致病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处理。 17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品上一切致病非致病微生物,包括芽孢,使之达到无菌程度。经过灭菌的物品成为“无菌物品”。 18医疗废物: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二、填空 1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①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常规资料分析)②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③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类实验”)。 2龋病的流行特征有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 3影响龋病的流行的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氟摄入量、饮食习惯、家族影响。 4水氟浓度~L时,龋均及患龋率最低。 5牙周病流行特征①地区分布②时间分布③年龄分布: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④性别分布⑤民族分布。 6影响牙周疾病流行的因素①口腔卫生②吸烟③营养④系统性疾病。 7人体氟来源有①饮水、②食物、③空气、④其他。 8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有饮水氟化、牛奶氟化、食盐氟化、氟片氟滴剂。 9氟化物防龋的局部应用有含氟牙膏、氟水漱口、含氟凝胶、含氟涂料、含氟泡沫。

口腔预防医学习题及答案A型题

口腔预防医学习题及答 案A型题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口腔预防医学习题及答案(A1型题1)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器械灭菌前理想的浸泡溶液是 A.戊二醛 B.合成酚溶液 C.氯制剂 D.75%酒精 E.洗必泰 正确答案:B 2.唇腭裂地区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A.气候 B.饮食 C.生活习惯 D.常见病种类 E.原因不明 正确答案:E 3.当氟牙症牙出现光滑面与咬合面釉质不规则缺损<牙面的1/2;咬合面沟明显磨耗消失,使形态改变时,TF分类法记为 A.4 B.5 C.6 D.7 E.8 正确答案:D 4.嚼槟榔引起的口腔癌最好发于 A.唇 B.牙龈 C.口底 D.颊部 E.舌 正确答案:D 5.下列食品中含氟量最高的是 A.肉类 B.内脏 C.鱼 D.贝类 E.蛋类 正确答案:C 6.控制菌斑的方法中不能由个人自己操作的是 A.牙线

B.牙签考试大(www.Examda。com) C.牙间刷 D.橡胶按摩器 E.龈上洁治术 正确答案:E 7.妊娠期口腔预防的重点是 A.龋病 B.牙龈炎 C.牙周炎 D.磨损 E.牙创伤 正确答案:B 8.对于CPITN计分为2的患者,应建议 A.有效刷牙 B.使用牙线 C.洁治 D.龈下刮治 E.口服消炎药 正确答案:C 9.不属于低溶解性氟化物的是 A.CaF2 B.MgF2 C.AlF3 D.NaF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10.哪种材料为封闭剂的主要成分 A.树脂基质 B.稀释剂 C.引发剂 D.辅助剂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A 11.有人调查,我国口腔医务工作者中,HBV血清阳性率为A.5%左右 B.10%左右 C.15%左右 D.20%左右 E.25%左右 正确答案:E 12.氟化胺的特点不包括 A.典型的表面活性剂 B.有金属味 C.可增加牙釉质的氟摄取和沉积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教学文案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

口腔预防医学 08口腔 jojo 第一章 预防口腔医学绪论 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 )的概念可整合为“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1、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及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2、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3、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①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常规资料分析) ②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 ③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类实验”) ①恒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龋”即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失”指因 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做填充的牙。 ②乳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WHO 的标准 - 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 乳牙,即为龋失牙。 ③龋均和龋面均 : 反映了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 a.龋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受检人数 龋、失、补牙之和 b.龋面均=受检人数 龋、失、补牙面之和 ④患龋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常以百分数表示。 =受检人数患龋病人数×100% ⑤龋齿发病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与患龋率不同的是仅 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受检人数 发生新龋的人数×100% ⑥龋面充填构成比:一组人群中的龋、失、补牙面之和中已充填的龋面(继发龋面不 算)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 ⑦无龋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

口腔预防医学 08口腔 jojo 第一章 预防口腔医学绪论 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 )的概念可整合为“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 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 心理及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 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2、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 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3、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 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①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常规资料分析) ②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 ③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类实验”) ★龋病常用的指数 ①恒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龋”即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失”指因 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做填充的牙。 ②乳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WHO 的标准 - 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 乳牙,即为龋失牙。 ③龋均和龋面均 : 反映了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 a.龋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受检人数龋、失、补牙之和 b.龋面均=受检人数龋、失、补牙面之和 ④患龋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常以百分数表示。 =受检人数 患龋病人数×100% ⑤龋齿发病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与患龋率不同的是仅 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受检人数 发生新龋的人数×100% ⑥龋面充填构成比:一组人群中的龋、失、补牙面之和中已充填的龋面(继发龋面不算) 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 ⑦无龋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 水氟浓度0.6~0.8mg/L 时,龋均及患龋率最低

口腔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

口腔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复习题一) 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1分) 1.控制菌斑的方法中不能由个人自己操作的是 A.牙线B.牙签C.牙间刷 D.橡胶按摩器 E.龈上洁治术2.妊娠期口腔预防的重点是 A.龋病B.牙龈炎C.牙周炎 D.磨损E.牙创伤 3.哪种材料为封闭剂的主要成分 A.树脂基质B.稀释剂C.引发剂 D.辅助剂E.以上均不是4.口腔健康调查目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查明口腔疾病在特定时间内的发生频率和分布特征及流行规律 B.了解和分析影响口腔健康的有关因素 C.为探索病因,建立和验证病因假说,并为指导和改进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D.选择预防保健措施和评价预防保健措施的效果 E.估价治疗与人力需要 5.地方性氟中毒的氟源除饮水外,还有 A.茶B.药物C.消毒剂 D.洗涤剂E.生活燃煤6.可能发生龋病的危险信号不包括 A.致龋菌数量变化B.牙龈出血 C.菌斑内酸性产物量D.菌斑内及唾液内pH值,糖代谢反应 E.唾液缓冲能力 7.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是以多少岁时的龋均作为衡量标准 A.8岁B.9岁C.14岁 D.10岁E.12岁 8.口腔健康调查的步骤包括 A.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总结资料 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C.收集资料、待查资料 D.收集资料、总结资料、制定措施 E.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9.下列方法中可由个人使用的是 A.含氟涂料B.1.23%的含氟凝胶 C.氟水漱口 D.局部涂氟 E.缓释氟 10.氟水漱口不适用于 A.作为公共卫生项目和家庭使用 B.对龋病活跃性较高或易感病人

C.牙矫正期间戴固定矫正器的病人 D.不能实行口腔自我健康护理的残疾病人 E.龋病低发区 11.龋病的患病率是指 A.在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 B.人群中龋齿占龋、失、补的比例 C.在一定时期内,某患龋人群中新发生龋病的频率 D.人群中新发生龋齿占全部龋齿的百分率 E.在一定时期内,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 12.目前尚不能在人群中推广使用的防龋方法是 A.预防性充填B.氟化物防龋C.免疫防龋 D.窝沟封闭E.寻找蔗糖代用品13.龋病的易感因素不包括 A.致龋菌在口腔内的数量及在牙体聚集滞留的时间 B.宿主抗龋能力 C.人群口腔卫生状态不佳 D.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E.工作过于劳累,精神压力过大 14.与老化有关的主要口腔健康问题不包括 A. 牙面根龋 B 无牙颌 C 不健康的牙周组织 D 不健康的粘膜组织 E 错颌畸形 15.牙齿做窝沟封闭的最适宜时间是 A.穿破牙龈时 B.牙合面露出时 C.对颌牙也已萌出时 D.牙萌出后达到合平面时 16.全国爱牙日开始于() A . 1987年 B. 1988年 C. 1989年 D. 1990年 E. 1991年 17.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 A.牙清洁,无龋洞 B.牙清洁,无龋洞,无痛感 C.牙清洁,牙龈颜色正常 D.牙清洁,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E.牙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18.防止检查者偏性的最好办法是 A 诊断标准要明确 B 调查前的技术培训 C 诊断标准的统一认识 D 做标准一致性试验 E 经常做质量抽查 19.急性氟中毒抢救处理的不恰当方法是 A 催吐 B 补钙 C 补液 D 洗胃 E 人工呼吸 20.口腔临床医务人员被感染可能发生于以下情况,除了 A 经污染器械伤害传播 B 经术者手部伤口传播; C 空气飞溅传播; D 与爱滋病人握手交谈等引起传播; E 不戴手套接触患者血液。 21. 口腔科医生感染病毒的主要危险来自于:( ) A. 被污染器械刺伤 B. 操作后不洗手 C. 空气传播 D. 接触血液和唾液 E. 高速手机的飞沫 22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是检查有代表性的六颗牙,即: ( )

口腔预防医学个人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口腔预防医学 :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及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理论研究) 口腔流行病学: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制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1)描述性流行病学 横断面研究:又称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的情况。它的作用在于了解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以便制定预防措施和为研究病因提供线索。纵向研究:又称疾病监测,即研究疾病或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它的作用在于动态观察疾病或某种现象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常规资料分析:又称历史资料分析,即对已有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做分析或总结。 (2)分析性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主要用于探讨病因或相关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特点是观察时间短、需要研究的对象少,适合研究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和罕见病。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 群组研究:又称队列研究,将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病因的假设。特点是观察时间长,可以获得不同暴露强度与疾病的关系,可以观察一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3)实验流行病学:是指在研究者的控制下对人群采取某些干预措施或施加某些因素或消除某些因素以观察其对疾病发生或健康状态的影响。分为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 ★龋病常用的指数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

第一章预防口腔医学绪论 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 )的概念可整合为"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 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 1、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 心理及社会因素 采取预防措施, 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 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2、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发 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3、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 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① 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常规资料分析) ② 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 ③ 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 “类实验”) ① 恒牙龋失补指数 (DMF DMFT DMFS “龋”即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 “失”指因 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做填充的牙。 ② 乳牙龋失补指数 (dmf 、dmft 、dmfs ) WHo 的标准-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 乳牙,即为龋失牙。 ③ 龋均和龋面均:反映了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 a.龋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 =龋、失、补牙之和 受检人数 b.龋面均=龋、失 补牙面之和 受检人数 ④ 患龋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常以百分数表示。 = × 100% 受检人数 ⑤ 龋齿发病率: 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与患龋率不同的是仅 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 =发生新龋的人数 × 100% 受检人数 ⑥ 龋面充填构成比: 一组人群中的龋、失、补牙面之和中已充填的龋面(继发龋面不算) 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 ⑦ 无龋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 水氟浓度0?6~0?8mg∕L 时,龋均及患龋率最低 口腔预防医学 08 口腔 jojo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

口腔预防医学重要考点模板

口腔预防医学 第一、二章绪论与口腔流行病学 1、由于牙牙合面存在点隙裂沟,窝沟龋患率较高,以1995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为例,12岁年龄组窝沟龋占龋患的90.35%。 2、标准一致性检验是在正式调查前,为避免检查者偏性而设置的,用Kappa值来计算。Kappa值的大小与可靠度的关系为: 0.4以下可靠度不合格 0.41~0.60可靠度中等 0.61~0.80可靠度优 0.81~1.0完全可靠 3、CPI是社区牙周指数,检查内容为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深度;用于描述牙周状况。DMFT是恒牙龋失补指数,DMFS为恒牙龋失补牙面数,dmfs为乳牙龋失补牙面数,它们是龋病常用指数;Dean指数为氟牙症诊断标准。 4、2010年全球口腔健康目标: 5~6岁:龋均90%无龋 12岁:龋均(DMFT)不超过1 15岁:至少有5个牙周健康区段,其余CPI记分为1或2 18岁:无因龋病或牙周病而缺失的牙 35~45岁:无牙颌不超过2%;90%至少保持20颗功能牙,CPI记分为4不超过0.1个区段 65~74岁:无牙颌不超过5%;75%至少保持20颗功能牙,CPI记分为4不超过0.5个区段 5、龋均(DMFT)等级 0.0~1.1 很低 1.2~ 2.6 低 2.7~4.4 中 4.5~6.5 高 6.6以上很高 6、随机对照临床试验(ART)原则为:随机、对照、盲法。受试者的依从性也很重要。 7、根据实验目的决定实验观察期限,至少2年,一般为2~3年。 8、1986年我国对120多万围产儿的调查,男婴唇腭裂发生率为0.2%,女婴发生率为0.16%。 9、横断面研究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点上(较短时间内)的情况;历史常规资料分析即对已有的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作分析或总结;病例对照研究是了解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过去的暴露情况,从病例开始以追溯办法寻找疾病的原因,在时间上是先由“果”,后及“因”的回顾性研究;群组研究是在疾病出现以前分组,追踪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疾病,在时间上是先有“因”,后有“果”,属前瞻性研究。 10、信息偏倚有三个方面:(1)因检查器械等造成的测量偏倚;(2)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3)因检查者引起的偏倚。 11、患龋率=(患龋人数/受检人数)×100%

口腔预防医学 复习指导

一、名词解释 1.DMF指数:恒牙龋失补指数。是检查龋病时最常用的指数。“龋”即已龋坏尚未充填的牙;“失”指因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已做充填的牙。常用龋失补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来表示。 2. DMFT:龋均。指受检查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的龋失补牙数。 3. DMFS:龋面均。指受检查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的龋失补牙面数。 4.RCI:根龋指数。也就是根面患龋率。表示牙龈退缩与根面龋的关系。 5.CPI:社区牙周指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牙周病流行病学调查指数。它不仅反映牙周组织的健康情况,也反映牙周的治疗需要情况。 1.龋活性实验:是检测个人与人群可能发生龋病危险因素的敏感程度。它是一种预报性检测,可为防龋措施的制定提供信息。特别是对高危人群龋病的预防和控制有一定意义。 2.窝沟封闭:又称点隙裂沟封闭,是指不去除牙体组织,在合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粘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 3.预防性树脂充填:仅去除窝沟处的病变牙釉质或牙本质,根据龋损大小,采用酸蚀技术和树脂充填材料充填早期窝沟龋,并在合面上涂一层封闭剂,这是一种窝沟封闭与窝沟龋充填相结合的预防性措施。 4.ART: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指使用手用器械清除龋坏组织,然后用有粘结、耐压和耐磨性能较好的新型玻璃离子材料将龋洞充填。 5.Dean指数:WHO推荐的氟牙症指数。根据牙釉质颜色、光泽和缺损的面积来确定损害的程度,计数从0到4。 ?如何开展社区口腔卫生保健项目? 一、氟防龋的应用方法 二、自来水氟化的原则 三、氟防龋的可能机制 初级卫生保健五项基本原则 1.平等分配:卫生保健应能服务于社会各阶层,而初级卫生保健可以使全民享有,具有可进入、可接受、可利用、可努力达到等特点; 2.社会参与:改善人群健康状况,社区和群众都应发挥重要作用,认识其应负的责任,充分参与健康促进活动以及培训当地人员为当地社区群众服务; 3.多方合作:卫生保健是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幸福的组成部分,不仅卫生部门负有重要责任,而且必须要有教育、农业与工业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与协同行动; 4.适宜技术:卫生工作者应深入基层指导工作,主要是应用适当的技术与装备,适合当地的情况,以满足群众的需求,而不是追求高、精、尖技术与昂贵装备; 5.重点预防:有些疾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主要是教育群众,自我保护,预防疾病的发生。一般来说,预防性花费总要少于治疗性花费。 ?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社区口腔保健模式的基本构架是什么? ?贫困社区的口腔保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 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各自特点? 2. 牙周疾病/龋病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 3. 如何开展社区口腔健康调查?

口腔预防医学个人整理

绪论第一章 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preventive dentistry:口腔预防医学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及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 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理论研究) 口腔流行病学oral epidemiology: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制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1)描述性流行病学 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又称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的情况。它的作用在于了解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以便制定预防措施和为研究病因 提供线索。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又称疾病监测,即研究疾病或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它的作用在于动态观察疾病或某种现象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常规资料分析:又称历史资料分析,即对已有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做分析或总结。 (2)分析性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主要用于探讨病因或相关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特点是观察时间短、需要研究的对象少,适合研究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和罕见病。可同时研究多个 因素。 群组研究cohort study:又称队列研究,将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病因的假设。特点是观察时间长,可以获得不同暴露强度与疾病的关系,可以观察一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口腔预防医学习题及答案A型题

口腔预防医学习题及答案(A型题) 口腔预防医学习题及答案(A2型题)来源:考试大【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2008年6月9日 一、A2型题: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 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某儿童13岁,2岁前生活在高氟区,2岁后迁移至非高氟区,可能会出现氟牙症的牙是 A.第一双尖牙 B.第二双尖区 C.第一恒磨牙 D.第二恒磨牙 E.以上都不会

正确答案:C 2.在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某省的龋均(12岁)为2.0根据WHO度龋病流行程度的评价指标应为 A.很低 B.低 C.中等 D.高 E.很高 正确答案:B 3.男,8岁,第一恒磨牙窝沟着色且能卡住探针,疑有龋坏,该儿童应选用什么样的预防治疗措施 A.窝沟封闭

B.现场试验 C.局部用氟 D.口腔健康教育 E.充填治疗 正确答案:A 4.为了研究某中药牙膏对人群牙周健康的影响,随机选取40人用该牙膏刷牙,4个月后进行临床评价,该研究方法是 A.准试验 B.现场试验 C.临床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社区干预试验 正确答案:C 5.在口腔健康治疗学抽样调查前,6名检查人员做了标准一致性检验,他们的Kappa值都在0.75~0.80之间,6名检查人员的检查可靠度为 A.不能判断 B.不合格 C.可靠度中等 D.可靠度优 E.完全可靠 正确答案:D 6.某女,33岁,刷牙经常出血,临床诊断为牙龈炎,应建议她多长时间做一次洁治

A.1~2个月 B.2~3个月 C.6~12个 D.12~24个月 E.24个月以上 正确答案:C 7.一位家长带小孩到医院检查牙齿,医生诊断患儿患有奶瓶龋,为此应建议家长 A.母乳喂养 B.给孩子喝白开水 C.用纱布给孩子擦拭口腔

口腔预防医学试题

口腔预防医学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 _____、_____、_____就是现场实验必须遵循得三个原则。 2、实际工作中影响口腔健康调查结果真实性得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3、窝沟封闭得操作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步骤。 4、检查龋病时最常用得指数就是_____。 5、氟化物防龋得全身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6、牙菌斑控制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两种。 7、描述性流行病学就是流行病学中最常用得一种方法,它得主要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 8、口腔医院及牙科诊所环境存在着感染得实际危险,在口腔医疗保健中可能经由接触与空气传播得主要疾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预防医学 2、患龋率(及其公式) 3、窝沟封闭 4、牙菌斑 5、癌前病变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二级预防又称_____ A、病因预防 B、三早预防 C、防残预防 D、初级预防 2、_____被称为继饮水净化、牛奶巴氏消毒、免疫注射之后得第四次公共卫生革命。 A、饮水氟化 B、食盐氟化 C、牛奶氟化 D、土壤氟化 3、_____就是早期窝沟封闭失败最主要得原因之一。 A、酸蚀效果不佳 B、光照强度不够 C、封闭剂未固化 D、隔湿不当 4、以下属于牙周病始动因素得就是_____ A、牙石 B、白垢 C、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 D、食物崁塞 5、牙周病得分级预防中,最积极、最有效得预防措施就是_____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预防 D、社区牙周保健 6、妊娠期妇女口腔保健就是妇幼口腔保健中得重要内容,_____就是治疗口腔疾病得适宜时期。 A、妊娠期前3个月 B、妊娠4-6个月 C、妊娠期后3个月 D、整个妊娠期 7、氟牙症得评价采用_____ A、Dean分类法 B、龋均 C、社区牙周指数 D、菌斑指数 8、按一定方式以同样得概率抽取样本,可以使用抽签得方式也可以使用随机数字表来抽取样本,就是一种最基本得抽样方法得就是_____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口腔预防医学试题修订稿

口腔预防医学试题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口腔预防医学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_____、_____、_____是现场实验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 2、实际工作中影响口腔健康调查结果真实性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3、窝沟封闭的操作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步骤。 4、检查龋病时最常用的指数是_____。 5、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6、牙菌斑控制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两种。 7、描述性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研究方法有_____、 _____、_____。 8、口腔医院及牙科诊所环境存在着感染的实际危险,在口腔医疗保健中可能经由接触和空气传播的主要疾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预防医学 2、患龋率(及其公式) 3、窝沟封闭 4、牙菌斑 5、癌前病变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二级预防又称_____ A、病因预防 B、三早预防 C、防残预防 D、初级预防 2、_____被称为继饮水净化、牛奶巴氏消毒、免疫注射之后的第四次公共卫生革命。 A、饮水氟化 B、食盐氟化 C、牛奶氟化 D、土壤氟化 3、_____是早期窝沟封闭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A、酸蚀效果不佳 B、光照强度不够 C、封闭剂未固化 D、隔湿不当 4、以下属于牙周病始动因素的是_____ A、牙石 B、白垢 C、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 D、食物崁塞 5、牙周病的分级预防中,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_____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预防 D、社区牙周保健 6、妊娠期妇女口腔保健是妇幼口腔保健中的重要内容,_____是治疗口腔疾病的适宜时期。 A、妊娠期前3个月 B、妊娠4-6个月 C、妊娠期后3个月 D、整个妊娠期 7、氟牙症的评价采用_____ A、Dean分类法 B、龋均 C、社区牙周指数 D、菌斑指数

口腔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020年整理).doc

口腔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1.药物牙膏必须具有 A.不干扰氟防龋作用 B.长期应用不影响或破坏口腔微生物的生态平衡 C.不产生抗药性 D.不使酵母菌落过度生长或外源性微生物殖居于口腔内 E.具有以上各个方面 【答案】E 2.不属于口腔健康促进范围的是 A.调整自来水含氟浓度 B.推广使用窝沟封闭 C.给儿童进行窝沟封闭处理 D.控制含糖食品的食用次数 E.开展有指导的口腔卫生措施并提供合格的口腔保健用品 【答案】C 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教育的定义是 A.其目的是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 B.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C.促进每个人或集体努力做好本身应做的一切 D.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 E.定义包括上面4点 【答案】E 4.饮酒主要增加口腔哪个部位癌症发生的危险性 A.颊部 B.舌及口底 C.硬腭 D.软腭 E.牙龈 【答案】B 5.饮酒加吸烟可使口腔癌危险性增加 A.1倍 B.1.5倍 C.2.5倍 D.3.5倍 E.4.5倍 【答案】C 6.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时简化软垢指数记为 A.0 B.1 C.2 D.3 E.0.5

【答案】B 7.成人牙刷全长为(mm) A.120~130 B.140~150 C.155~160 D.160~180 E.180~200 【答案】D 8.某市调查学生患牙龈炎情况,已知以前调查结果患病率为50%,要求抽样误差为10%,需要调查的人数为 A.100人 B.200人 C.400人 D.600人 E.800人 【答案】C 9.妊娠期口腔健康检查的重点是 A.面龋 B.邻面龋 C.牙龈炎 D.牙周炎 E.楔形缺损 【答案】C 10.用0.2%NaF溶液含漱防龋,应用的频率应该是 A.每天一次 B.隔天一次 C.每隔三天一次 D.每周一次 E.每月一次 【答案】D 11.口腔癌最好发部位是 A.唇 B.牙龈 C.口底 D.腭 E.舌 【答案】E 12.属口腔健康教育方法中双向信息交流的是 A.个别交谈 B.组织小型讨论会 C.借助大众传播渠道 D.组织社区活动 E.以上均是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