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论文色谱

仪器分析实验论文色谱
仪器分析实验论文色谱

仪器分析实验论文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麦麸中阿魏酸含量

姓名:马旋瑞

专业班级:食品质量与安全2010级1班

学号:20105859

阿魏酸(Ferulic Acid)化学名称3-甲氧基-4-羟基肉桂酸,产品类别“医药原料和中间体”,化学式C10H10O4,外观淡黄色结晶粉末,是桂皮酸(又称肉桂酸,3苯基2丙烯酸,分子结构)的衍生物之一。阿魏酸(阿魏酸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5-羟色胺释放,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txa2)的生成,增强前列腺素活性,镇痛,缓解血管痉挛等作用。是生产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白细胞减少等症药品的基本原料。如心血康、利脉胶囊、太太口服液等等,它同时在人体中可起到健美和保护皮肤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冰醋酸,乙醇以及盐酸为分析纯等,13、92ppm阿魏酸标准液

1.2 仪器与设备

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LUNA(2)型手动进样器),C18色谱柱

1.3 样品处理

称取10g烘干至恒重的小麦籽粒用粉碎机粉碎后,浸入100m L蒸馏水中加淀粉酶0.2g。在55 ℃下,用4%NaOH调PH=8.0,于恒温水浴锅水浴1 h(每10min 定期振荡)。再用胃蛋白酶0.1g在37℃下,用6mol/LHcl溶液调PH=2,于恒温气浴摇床中再次振荡搅拌1 h,。之后再用四层纱布过滤,取滤渣于105℃下烘干2 h灭酶,得干沉淀,再次称重(记录实际称量质量)。干沉淀用体积比2:1的碱醇(质量分数4%的NaOH,无水乙醇)溶液按料液比1:12(w/v)浸润,在40℃下加入0.3g无水Na2SO3超声0.5 h。用6mol/L Hcl溶液调PH=2.6000rpm/min离心15min,去残渣。上清液于50℃旋转蒸发出其中的乙醇。将余液用流动相定容至50mL,摇匀,用0.45um微孔滤膜滤过即可。

1.4 HPLC测定

用精密注射器分别吸取2.5,5.0,7.5,10.0,15.0 uL进样。

得到如下图的结果:

色谱柱luna(2)c18

标准品浓度16.16ug/mL

进样体积(uL) 保留时间(min) 进样量(ug) 峰面积

2.5 9.765 40.4 242719.7

5.0 9.665 80.8 543902.3

7.5 8.898 121.2 810254.9

10.0 9.473 161.6 543902.3

15.0 9.44 242.4 1057961

标准曲线绘制:

1.5 样品含量的测定

取处理好的三种麦麸5 uL,分别进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然后根据公式y=7024x-35243,R2=0.9987 算出阿魏酸的含量。

样品3

样品分析:

样品编号进样体积

(uL) 保留时间

(min)

进样量

(ug)

峰面积浓度

(ug/mL)

1 5 9.198 84.678 559540.6

2 5 9.332 76.340 500969.6

3 5 9.265 95.886 638257.5

1.6 统计分析

阿魏酸的含量为(+ + )/ 3 = ug

2、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R2=0.9987,标准溶液在9.265 min左右处开始出峰,计算出的三个样品的含量也应在此时间段内,得出的结果......ug,符合实验要求,本次实验比较成功。也说明流动相在30℃下出峰最好,效果最佳。

但本次实验也有些误差,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在进样的时候没有操作好,出现了峰的漂移。或者设备内部被不正确操作,污染了,让出峰时间出现了异常。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阿魏酸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需避光保存并低温冷藏。

而实验选用的超声提取法,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并有效的避免了高热对阿魏酸稳定性的影响。用HP-HPLC法测定麦麸中阿魏酸含量的优点表现在样品预处理简单、回收率好、重现性好、稳定性好及专属性强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张志清,蒙昭,等.小麦苗中阿魏酸含量变化分析[J].食品科学.2010(18):271-274

【2】王焕荟,银金兰.HPLC法测定阿魏八味丸中阿魏酸的含量[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8-49.

【3】朱明华.仪器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P:64-96.

【4】刘会荣.阿魏酸含量分析方法概述[J].中国药业,2004.第13卷(7):74-75 【5】

【6】

致谢:感谢张志清教授对我们在仪器分析上的指导,是我对仪器分析的操作及仪器有了初步了解,我将会铭记老师说教授的知识,并将其以之运用,在以后会更加努力学习相关知识。

仪器分析总结习题 (1)

第一章 气象色谱法 1. 死时间tM 2. 保留时间tR 3. 调整保留时间t ’R 4. 死体积VM 5. 保留体积VR 6. 调整保留体积 7.相对保留值γ21 8.标准偏差σ 9.半峰宽度Y1/2 10.峰底宽度Y 1、若一个溶质的分配比为,计算它在色谱柱流动相中的质量分数(%) 2、在一根色谱柱上分离苯和甲苯,保留时间分别为和,死时间为1min ,问:甲苯停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是苯的几倍? 甲苯的分配系数是苯的几倍? (3,3) 3、某色谱条件下,组分A 的分配比为4,死时间为30s ,求组分A 的保留时间(150s ) 4、下列哪些参数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变化? A 、柱长 B 、相比 C 、柱温 D 、流动相流速 5、在气液色谱中,下列变化对溶质的保留体 积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 、改变载气流速 B 、改变固定液化学性质 C 、增加柱温 D 、增加柱长 E 、增加固定液的量 例1 已知某组分峰Y =40s ,tR=400s 。计算理论塔板数n 。 例2 已知一根1米长的色谱柱,neff =1600块,组份A 在柱上的调整保留时间为100s ,试求A 峰的半峰宽和Heff 。 例3 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85秒和100秒,要达到完全分离,即R= 。计算需要多少块有效塔板。若填充柱的塔板高度为 cm ,柱长是多少? 解: γ2,1= 100 / 85 = n 有效 = 16R2 [γ 2,1 / (γ 2,1 -1) ]2 = 16× × / ) 2 = 1547(块) L 有效 = n 有效·H 有效 = 1547× = 155 cm 1600)40 400(16)(1622===Y t n R 理'21/25.54() R t L n H Y n ==有效有效有效

仪器分析习题(色谱)

仪器分析习题(色谱) 一、问答题 1、简述气相色谱(气—固;气—液)分析法的分离原理 答:色谱分离法是一种物理分析方法,其分离原理是将被分离的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进行多次分配,由于被分离组分之间物理化学性质之间存在微小差异,在固定相上的滞留时间不同,经过多次分配之后,其滞留时间差异被拉大,经过一定长度的色谱柱后,组分即按期与固定相之间作用强弱顺序流出色谱柱。由试验看出,实现色谱分离的必要条件是分离体系必须具有两相,即固定相与流动相,被分离组分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差异。在分离过程中,固定相可以是固体吸附剂也可以是涂渍在惰性担体表面上的液态薄膜,在色谱分析中,此液膜称为固定液。流动相可以是惰性气体、液体或超临界流体。其惰性是指流动相与固定相和被分离组分之间无相互作用。色谱分离之所以能够实现,其内因是由于组分与固定相之间的吸附或分配性质的差异。其宏观表现是吸附与分配的差异。其微观解释是固定相与组分之间作用力的差别。分子间作用力的差异大小用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来表示。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分配系数越大,说明组分在固定相上滞留的越强,组分流出色谱柱越晚;反之,分配系数越,组分在固定相上滞留的越弱,组分流出色谱柱的时间越短。而气相色谱的流动相为气体。 2、保留时间和调整保留时间; 答:保留时间t R(retention time) 试样从进样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过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如图2~3中O’B。调整保留时间tR(adjusted retention time) 某组分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即 tR=t R-t0 由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t r包含了组分随流动相通过柱子所需的时间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所需的时间,所以t r实际上是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总时间。保留时间是色谱法定性的基本依据,但同一组分的保留时间常受到流动相流速的影响,因此色谱 3、区域宽度; 答:区域宽度(peak width)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是色谱流出曲线的重要多数之一,用于衡量柱 效率及反映色谱操作条件的动力学因素。表示色谱峰区域宽度通常有三 种方法。 (1).标准偏差(standatd deviation) 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的一半,如图中距离的一半。 (2).半峰宽(peak width at half-height)Y1/2 即峰高一半处对应的峰宽。如图1中间的距离,它与标准偏差的关 系为 Y1/2=2.35 σ (3).峰底宽度W(peak width at base) 即色谱峰两侧拐点上的切线在基线上截距间的距离。如图2~3 中IJ的距离,它与标准偏差σ的关系是: Y=4 σ 4、正相液—液色谱和反相相液—液色谱; 答:正相液--液色谱:亲水性固定相,疏水性流动相,既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反相液--液色谱:疏水性固定相,亲水性流动相,既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分析习题答案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分析 习题答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气相色谱习题 一.选择题 ( ) 1.色谱图上一个色谱峰的正确描述是( ) A.仅代表一种组分; B.代表所有未分离组分; C.可能代表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分; D.仅代表检测信号变化( )2.下列保留参数中完全体现色谱柱固定相对组分滞留作用的是( ) A.死时间; B.保留时间 ; C.调整保留时间; D.相对保留时间 ( )3.气-液色谱系统中,待分离组分的 k 值越大,则其保留值: A.越大; B.越小; C.不受影响; D.与载气流量成反比 ( )4.关于范第姆特方程式,正确的说法是: A.最佳线速这一点,塔板高度最大; B.最佳线速这一点,塔板高度最小; C.塔板高度最小时,线速最小; D.塔板高度最小时,线速最大 ( )5.根据范第姆特方程式 H=A+B/u+C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 越大,则柱效越高,色谱峰越窄,对分离有利; B.固定相颗粒填充越均匀,则柱效越高; C.载气线速越高,柱效越高; D.载气线速越低,柱效越高 ( )6.在范第姆特方程式中,涡流扩散项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影响 A. 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 B. 载气的流速大小; C. 载气的摩尔质量; D. 固定液的液膜厚度

( )7.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试样组分时,要求分离达 98%,分离度至少为: ( )8.在气相色谱中,当两组分未能完全分离时,我们说: A.柱效太低; B.柱的选择性差; C.柱的分离度低; D.柱的容量因子大 ( )9.分离非极性组分和极性组分混合物时,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是利用极性固定液的: A.氢键作用; B.诱导效应; C.色散作用; D.共轭效应 ( )10.苯和环已烷的沸点分别是 80.10°C 和 80.81°C,都是非极性分子。气相色谱分析中,若采用极性固定 液,则保留时间关系是: A.苯比环已烷长; B.环已烷比苯长; C.二者相同; D.无法确定 ( )11.已知苯的沸点为 80.10°C,环已烷的沸点为 80.81°C。当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作固定液分析这二种组 分时,环已烷比苯先出峰,其原因是固定液与被测组分间的: A.静电力; B.诱导力; C.色散力; D.氢键力 ( )12.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一般选用 H 2 或 He 作载气,这是因为它们: A.扩散系数大; B.热导系数大; C.电阻小; D.流量大 ( )13.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优于热导检测器的主要原因是: A.装置简单; B.更灵敏; C.可以检出许多有机化合物; D.较短的柱能够完成同样的分离

仪器分析习题答案-色谱分析部分

第18章色谱法导论部分习题解答 18-1、答: 利用待分离的各种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等亲和能力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也叫层析法或色层法) 速差迁移是因为不同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引起的。按照可见,)1(m s m R V V K t t +=速差迁移取决于色谱热力学因素,包括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与组成,组分性质以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体积比。 分子离散是因为分子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存在涡流扩散、纵向扩散和传质阻力造成的,按照18-5.解: (1(20.2M B B t (3)因为组分在流动相中的停留时间等于流动相在柱中的停留时间,分子在固定相的平均时间等于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所以B 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停留时间分别为: min ;min 0.2,==M m B t t 0.23/,==B s B t t B 组分在流动相的停留时间占保留时间的分数为: %0.80 .250.2=B 组分在固定相的停留时间占保留时间的分数为:%0.920.250.23=

18-9答: 影响色谱峰区域扩张的因素包括填料颗粒大小、填充均匀程度、流动相流速、柱温、分子扩散系数、固定液膜厚度以及色谱柱长度、形状和色谱系统死体积等因素。 18-12、答. (1)因为最佳流速u opt 为:,而当流动相的分子量增加时,组分在流)(s m opt C C B u +=动相中的扩散系数D m 下降,因此分子扩散相B 下降,流动相传质阻力项C s 增加,所以最佳流速u opt 减小。因为N 2比H 2分子量大,所以用N 2作载气比用H 2作载气更小的最佳流速u opt 。 (2)因为最小板高H min 为: min H =可见,用(3(4,(5作为载气。 18-14。 (1对于A 组分分离的理论塔板数为:7.349211 .140.16(16)(1622===W t N R A 对于B 组分分离的理论塔板数为:7.396.3)21 .163.17(16)(1622===W t N R B 因此,该色谱柱的平均理论塔板数为:310 44.32)(×=+=B A N N N (2)平均理论塔板高度为:(cm)331023.510 44.318?×=×==N L H

仪器分析之气相色谱法试题及答案

气相色谱法练习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 ) A保留值 B峰面积 C分离度 D半峰宽 2.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D ) A保留时间 B保留体积 C半峰宽 D峰面积 3.良好的气-液色谱固定液为 ( D ) A蒸气压低、稳定性好 B化学性质稳定C溶解度大,对相邻两组分有一定的分离能力 D A、B和C 6.色谱体系的最小检测量是指恰能产生与噪声相鉴别的信号时 ( B ) A进入单独一个检测器的最小物质量 B进入色谱柱的最小物质量 C组分在气相中的最小物质量 D组分在液相中的最小物质量 7.在气-液色谱分析中,良好的载体为 ( D ) A粒度适宜、均匀,表面积大 B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 C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D A、B和C 8.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 ) A浓度型检测器 B质量型检测器 C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10.下列因素中,对色谱分离效率最有影响的是 ( A ) A柱温 B载气的种类 C柱压 D固定液膜厚度 三:计算题 1. 热导池检测器的灵敏度测定:进纯苯1mL,苯的色谱峰高为4 mV,半峰宽为1 min,柱出口载气流速为20mL/min,求该检测器的灵敏度(苯的比重为 0.88g/mL)。若仪器噪声为0.02 mV,计算其检测限。 解:mV·mL·mg-1 mg·mL-1 2.一根 2 m长的填充柱的操作条件及流出曲线的数据如下: 流量 20 mL/min( 50℃)柱温 50℃ 柱前压力:133.32 kpa 柱后压力101.32kPa

仪器分析计算例题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 例1:在一根90米长的毛细管色谱柱上测得各组分保留时间:正十四烷15.6min ;正十五烷21.95min ;正十六烷31.9min 。计算色谱柱的死时间及载气平均速度。 解:方法一:同系物保留值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以()R M t t -代替' R t 可推导出: 2 (1)(1)() (1)()()(1)()() R n R n R n M R n R n R n R n t t t t t t t t -++--= ---将正十四烷、正十五烷、正十六烷的保 留时间代入公式:2 31.915.621.95min (31.921.95)(21.9515.6)M t ?-=--- 得 4.40min M t = 载气的平均流速 /M u L t - =, 即 90100/(4.4060)/34.09/u cm s cm s - =??= 方法二:直接用甲烷测定死时间。即以甲烷的保留时间作为死时间。 例2:在一根2m 长的色谱柱上,A 、B 、C 、三组分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42min 、3.21min 、5.54min ;峰宽分别为0.12min 、0.21min 、0.48min 。另测得甲烷的保留时间为1.02min 。求: (1)A 、B 、C 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 (2)A 与B 、B 与C 组分的相对保留时间; (3)A 、B 、C 组分的容量因子; (4)A 、B 、C 组分的有效塔板数和塔板高度; (5)A 与B 、B 与C 组分的分离度; 解:(1)' (1) (1)R R M t t t =-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例1: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两个组分,色谱柱长30cm 。已知在实验条件下,色谱柱对组分2 的柱效能为 26800m -1,死时间 1.5min M t =.组分的保留时间 124.15min, 4.55min.R R t t ==计算: (1)两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保留时间1 2' ' ,;R R t t (2)两组分的分配比12;,k k

食品仪器分析-气相色谱法参考答案

气相色谱习题 一、填空题 1.在气一固色谱柱内,各组分的分离是基于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脱附能力的不同,而在气液色谱中,分离是基于各组分在固定液中溶解、挥发的能力的不同。 2.色谱柱是气相色谱的核心部分,色谱柱分为填充柱型和毛细管柱型两类,通常根据色谱柱内充填的固体物质状态的不同,可把气相色谱法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两种。 3.色谱柱的分离效能,主要由柱中填充物所决定的。 4.色谱分析选择固定液时根据“相似性原则”,若被分离的组分为非极性物质,则应选用非极性固定液,对能形成氢键的物质,一般选择极性或氢键型固定液。 5.色谱分析中,组分流出色谱柱的先后顺序,一般符合沸点规律,即低沸点组分先流出,高沸点组分后流出。 6.色谱分析从进样开始至每个组分流出曲线达最大值时所需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其可以作为气相色谱定性分析的依据。 7.一个组分的色谱峰其保留值可用于定性分析。峰高或峰面积可用于定量分析。峰宽可用于衡量柱效率,色谱峰形愈窄,说明柱效率愈高。 8.无论采用峰高或峰面积进行定量,其物质浓度和相应峰高或峰面积之间必须呈 关系,符合数学式mi=fA 这是色谱定量分析的重要依据。 9.色谱定量分析中的定量校正因子可分为绝对和相对校正因子。 10.色谱检测器的作用是把被色谱柱分离的组分根据其物理或物理化学特性,转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后由色谱工作站记录成色谱图。 11.在色谱分析中常用的检测器有热导、氢火焰、火焰光度、电子捕获等。 12.热导池检测器是由池体、池槽、热丝三部分组成。热导池所以能做为检测器,是由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 13.热导池检测器在进样量等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其峰面积随载气流速的增大而减小,而氢火焰检测器则随载气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14.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器,适用于微量有机化合物分析,其主要部件是离子室。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A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D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A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A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D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 D )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 C )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A )。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 B )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D )。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B )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D )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B )。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D )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D )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仪器分析色谱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醋和酱油中苯甲酸钠和山梨 酸钾含量 HPLC in soy sauce and vingar sodium benzoate potassium sorber content 指导老师:张志清教授 学生姓名:敬亚娟 摘要:[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醋和酱油中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以Hyperclone BDS C18 柱(150×4.60 nm,5um,phenomenex)为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2mol/l 乙醇胺(20 :80);柱温25℃,流速0.8mol/min ,检测波长230nm,进样量(标准进样量:2.5 ,5 ,7.5 ,10 ,15 ul ;样品进样量:5 ul)。【结果】:食醋中的苯甲酸钠含量为127.15899ug/mol,酱油中的苯甲酸钠含量为723.60033ug/mol,未见则出山梨酸钾。 Abstract: [purpose]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in soy sauce and vinegar and sodium benzoate sorbic acid potassium content.【 methods 】 the RP-HPLC method with Hyperclone BDS using C18 column (150 x 4.60 nm, 5 um, phenomenex) for chromatographic column; Mobile phase: methanol: 0.02 mol/l ethanol amine (20:80); The column temperature 25 ℃, velocity 0.8 mol/min, detected wavelength 230 nm, into the sample weight (standard sample quantity: 2.5, 5, 10, 15, 7.5; the samples into the sample weight ul: 5 ul). 【 results 】 : the content of sodium benzoate feed vinegar 127.15899 ug/mol, soy sauce, sodium benzoate content of

仪器分析及实验复习题

精选题及其解 (一)填空题 1在气液色谱中,被分离组分分子与固定液分子的性质越相近,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该组分在柱中停留的时问越,流出越。 2气液色谱法即流动相是,固定相是的色谱法。样品与固定相间的作用机理是。 3气固色谱法即流动相是,固定相是的色谱法。样品与固定相的作用机理是。 4气相色谱仪中气化室的作用是保证样品气化。气化室温度一般要比柱温高℃,但不能太高,否则会引起样品。 5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程序是从进样,气化了的样品在分离,分离后的各组分依次流经,它将各组分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转换成电量变化。输给记录仪,描绘成色谱图。 6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用α表示。α越大,则在色谱图上两峰的距离,表明这两个组分分离,通常当α大于时,即可在填充柱上获得满意的分离。 7分配系数K用固定液和载气中的溶质浓度之比表示。待分离组分的K值越大,则它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其保留值。各组分的K值相差越大,则它们分离。 8一般地说,为了获得较高的柱效率,在制备色谱柱时,固定液用量宜,载体粒度宜,柱管直径宜。 9色谱定性的依据是,定量的依据是。 10为制备一根高性能的填充柱,除选择适当的固定液并确定其用量外,涂渍固定液时力求涂得.装柱时要。 (二)问答题. 1 色谱内标法是一种准确度较高的定量方法。它有何优点? 2分离度R是柱分离性能的综合指标。R怎样计算?在一般定量、定性或 3 什么是最佳载气流速?实际分析中是否一定要选用最佳流速?为什么? 4在色谱分析中对进样量和进样操作有何要求? 5色谱归一化定量法有何优点?在哪些情况下不能采用归一化法? 6色谱分析中,气化室密封垫片常要更换。如果采用的是热导检测器,在操作过程中更换垫片时要注意什么?试说明理由。 7柱温是最重要的色谱操作条件之一。柱温对色谱分析有何影响?实际分析中应如何选择柱温? 8色谱柱的分离性能可用分离效率的大小来描述。分离效率怎样表示?其大小说明什么问题?要提高分离效率应当怎么办? 9制备完的色谱柱还需要进行老化处理后才能使用。如何使柱子老化?老化的作用是什么?老化时注意什么? 10色谱固定液在使用中为什么要有温度限制?柱温高于固定液最高允许温度或低于其最低允许温度会造成什么后果? (三)判断题

《仪器分析》练习题(色谱部分

经典液相色谱法 1.在以硅胶为固定相的吸附柱色谱中,正确的说法是( A )。 A 组分的极性越强.被固定相吸附的作用越强 B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有利于吸附 C 流动相的极性越强,组分越容易被固定相所吸附 D 吸附剂的活度级数越小,对组分的吸附力越大 2. 下列哪种氧化铝适于分离碱性成分( A/C ) A 碱性氧化铝 B 酸性氧化铝 C 中性氧化铝 D 以上三种 3. 硅胶是一个略显酸性的物质,通常用于以下哪种物质的分离( C ) A 酸性 B 中性 C A和B D 碱性 4. 样品在分离时,要求其R f值住( C )之间 1、 A 0~0.3 B 0.7~1.0 C 0.2~0.8 D 1.0~1.5 1.在色谱法中.待分离组分不必溶于流动相。 ( F ) 2.若固定相是极性的,流动相是非极性的,或者流动相的极性比固定相小,这种色谱体系统为正相色谱。( T ) 3.在正相色谱中,流动相极性增加,组分保留值增加。( F ) 4.反相色谱中,极性弱的组分先出峰。 ( F )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答:正相色谱:称为正相分配色谱,其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即以强极性溶剂作为固定液,以弱极性额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反相色谱:称为反相分配色谱,其固定液具有较小的极性,而流动相则极性较大. 2.简述薄层色谱主要操作步骤及操作要点? 答:步骤:1)薄层板的制备;2)点样;3)展开;4)检视. 操作要点:

3.柱色谱与薄层色谱的异同点各是什么? 4. 正相色谱中如何判断各组分的出柱顺序?与流动相极性大小的关系? 5.简述薄层色谱中边缘效应产生原因及消除办法? 答:产生原因:由于色谱缸内溶剂蒸汽未达饱和,造成展开剂的蒸发速率在薄层板两边与中间部分不等. 消除方法:1)预饱和:在展开之前,将点好样的薄层板置于盛有展开剂的色谱缸内(此时薄层板不浸入展开剂中)放置一定的时间. 2)贴滤纸:在色谱缸内的内壁贴上浸有展开剂的滤纸,以加快展开剂蒸汽在色谱缸内迅速达到饱和. 3)点样要点在靠近中间的位置. 气相色谱 1.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留值反映了哪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B ) A 组分与载气 B 组分与固定相 C 组分与组分 D 组分与载气和固定相 2.色谱峰的宽或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D ) A 分配系数 B 理论塔板数 C 保留值 D 扩散速度 3.相邻两峰要实现完全分离,要求分离度至少达到( C ) A 0.8 B 1.0 C 1.5 D 2.0 4.在GC中,对色谱柱分离效果影响最大的是( A ) A 柱温 B 柱压 C 载气种类 D 气体流速 5.气相色谱柱中,固定液用量过多会( D )

色谱类仪器分析

八、色谱类仪器分析 一、填空题 1按流动相的状态分,色谱法可分为、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2气相色谱仪由气路系统、系统、系统、系统、温控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3色谱检测器仅对电负性的物质有响应,特别适用于分析痕量卤代烃、硫化物、金属离子的有机螯合物、农药等。 4质谱的离子源除了电子轰击型(EI)源外,还有及电感耦合等离子型(ICP)。5气相色谱分析中等极性组分首先选用固定液,组分基本按顺序流出色谱柱。 6载气在使用前通常要经过纯化处理,用电子捕获检测器需去除载气中元素原子电负性较强的物质,特别是的含量要尽量低;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需把载气及燃气、助燃气中的有机化合物除去。 7检测器是分析含S、P化合物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气相色谱检测器。 8在一般固定相上,同系物成员按分子量大小顺序流出,在强极性固定相上组分常按极性从到的顺序流出。 9色谱定量分析时,主要计算方法有法、法和归一化法和叠加法四种10质谱仪的三个最重要指标是:质量范围、和灵敏度。 11GC/MS的定量方式有和。 12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越大,表示组分在色谱柱中达到分配平衡的次数越,固定相的作用越显著,对组分的分离。 13气相色谱法的定性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性。 14在气相色谱法中,常用的化学衍生物法有硅烷化、和。 15液相色谱柱和气相色谱柱一样,在分离过程中受热力学和因素的控制。 16色谱峰的半峰宽是为一半处的峰宽度。 17气相色谱分析时,如果分析样品中组分多而且沸点相差大,设定分析柱温时,应采用方式。 18静态顶空分析方法的依据是原理,当气液两相达到后,分析气相样来测定液相样中的组分。 二、单项选择题 1. 液-液萃取中,为了选择性地萃取被测组分,以使用接近于被测组分的溶剂为好。 A沸点B溶点C极性D密度 2. 下列哪种试剂最适合萃取水中脂肪族化合物等非极性物质。 A正己烷B二氯甲烷C乙酸乙酯D甲醇 3. 离子色谱法分析水中F-或Cl-时,若水负峰对测定有干扰时,可于100mL水样中加入1mL来消除干扰。 A乙腈B硫酸C淋洗贮备液D淋洗使用液 4.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硝基苯类使用的蒸馏水应用洗涤,电炉煮沸3~5 min,冷却装瓶备用。 A甲醇B氯仿C丙酮D苯 5.用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分析空气中苯系物时,当采样管后部活性炭测定的数值大于前部时,样品应重新采样。

仪器分析_色谱习题答案

色谱分析习题 一、填空题 1、调整保留时间是减去死时间的保留时间。 2、气相色谱仪由五个部分组成,它们是气路、进样、分离、监测、记录 3、在气相色谱中,常以理论塔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来评价色谱柱效能,有时也用有效塔板数表示柱效能。 4、高效液相色谱是以液体为流动相,流动相的选择对分离影响很大。 5、在线速度较低时,分子扩散项是引起色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此时宜采用相对分子量大的气体作载气,以提高柱效。 6、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___死时间____。 7、描述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是__色谱柱___,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是_分离度__。 8、气相色谱的浓度型检测器有 TCD, ECD ;质量型检测器有 FID , FPD ;其中FID对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测定灵敏度较高;ECD只对电负性有响应 二、选择题 1、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__D____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2、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_C____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3、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__A_____。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4、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_B__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5、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BC)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和(C) 6、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_B__。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7、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_D__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8 、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_ABD__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仪器分析习题及课后答案..

色谱法习题 一、选择题 1.在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 A.保留值 B.峰面积 C.分离度 D.半峰宽 2.在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 A.保留时间 B.保留体积 C.半峰宽 D.峰面积 3. 良好的气-液色谱固定液为 ( ) A.蒸气压低、稳定性好 B.化学性质稳定 C.溶解度大, 对相邻两组分有一定的分离能力 D. (1)、(2)和(3) 4. 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良好的载体为 ( ) A.粒度适宜、均匀, 表面积大 (2)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 C.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D. (1)、(2)和(3) 5. 试指出下列说法中, 哪一个不正确? 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是 ( ) A.氢气 B.氮气 C.氧气 D.氦气 6.在液相色谱中,范第姆特方程中的哪一项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 A.涡流扩散项 B.分子扩散项 C.流动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 D.停滞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 7.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 A.H2 B.He C. Ar D.N2 8.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 A.浓度型检测器 B.质量型检测器 C.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9.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 A.H2 B.He C.Ar D.N2 10.含氯农药的检测使用哪种色谱检测器为最佳?( ) A.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B. 热导检测器 C. 电子捕获检测器 D. 火焰光度检测器 11. 某色谱柱长1m时,其分离度为1.0,问要实现完全分离(R=1.5),色谱柱至少应为多长: A. 1.5m B. 2.25m C. 3m D. 4.5m 12. 气相色谱检测器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A. 热导池检测器 B.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C. 火焰光度检测器 D. 差示折光检测器 1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下列操作哪种是正确的: A.先开载气,后开桥电流, 先关载气,后关桥电流 B. 先开桥电流,后开载气, 先关载气,后关桥电流 C. 先开载气,后开桥电流, 先关桥电流,后关载气 D. 先开桥电流,后开载气, 先关桥电流,后关载气 14.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分析试样中铅、镉等金属离子的含量 A. 气相色谱法 B.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C. 可见分光光度法 D. 伏安法

仪器分析练习题(一)气相色谱法部分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部分)习题 一、选择题 1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研究植物色素的成分时所采用的色谱方法是属于() A.气-液色谱B.气-固色谱 C. 液-液色谱 D. 液-固色谱 2.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成从进样开始到柱外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称为() A.保留时间 B. 净保留时间 C. 调整保留时间 D.死时间 3.调整保留体积为保留体积() A.加上死体积 B. 减去死体积 C. 乘以死体积 D. 除以死体积 4.以一保留时间为 10min ,峰底宽度为 1min 的色谱峰计算的色谱柱塔板数为() A.56 B. 160 C. 554 D. 1600 5.相对保留值是指() A.保留时间减去死时间 B.组分 1的保留值与组分 2 的保留值之比 C.组分 1 的保留值减去与组分 2 的保留值 D.组分 1 的调整保留值与组分 2 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6.当分离度 R 为(),两个相邻峰的分离程度可达 99.7%。 A.0.5 B. 1.0 C. 1.08 D. 1.5 7.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A.静电力 B. 诱导力 C. 色散力 D. 氢键作用力 8.在采用纯物质对照的定性方法时,() A.如未知物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某一纯物质的保留时间相同时,即可确定两者是同一种物质。 B.如未知物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某一纯物质的保留时间相同时,即可初步确定两者是同一种物质。 C.如未知物色谱峰的峰高和峰面积与某一纯物质的峰高和峰面积同时,即可确定两者是同一种物质。 D. 如未知物色谱峰的峰高和峰面积与某一纯物质的峰高和峰面积同时,即可初步确定两者是同一种物质。 9.色谱柱在填充后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称为()。 A.死体积 B. 保留体积 C. 调整保留体积 D. 净保留体积 10.调整保留时间为保留时间()。 A.减去死时间 B. 加上死时间 C. 乘以死时间 D. 除以死时间 11.按流动相的物态,色谱法分为:气固色谱法、气液色谱法、液固色谱法以及()

仪器分析色谱分析习题及参考答案

色谱分析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调整保留时间是减去的保留时间。 2、气相色谱仪由五个部分组成,它们是 3、在气相色谱中,常以和来评价色谱柱效能,有时也用表示柱效能。 4、色谱检测器按响应时间分类可分为型和型两种,前者的色谱图为曲线,后者的色谱图为曲线。 5、高效液相色谱是以为流动相,一般叫做,流动相的选择对分离影响很大。 6、通过色谱柱的和之比叫阻滞因子,用符号表示。 7、层析色谱中常用比移值表示。由于比移值Rf重现性较差,通常用做对照。他表示与移行距离之比。 8、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设计的原则是、以达到减少谱带变宽的目的。 二、选择题 1、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______的差别。 A.沸点差, B.温度差, C.吸光度, D.分配系数。 2、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_____原则。 A.沸点高低, B.熔点高低, C.相似相溶, D.化学稳定性。 3、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_______。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4、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______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5、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______。 A.分离度; B.分配系数; C.保留值; D.柱的效能。 6、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7、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A)和(C) 8、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______。 A.没有变化, B.变宽, C.变窄, D.不成线性 9、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_____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0 、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_____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11、对柱效能n,下列哪些说法正确_ ____ A. 柱长愈长,柱效能大; B.塔板高度增大,柱效能减小; C.指定色谱柱对所有物质柱效能相同; D.组分能否分离取决于n值的大小。 12、在气相色谱中,当两组分不能完全分离时,是由于() A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少 B 色谱柱的选择性差 C 色谱柱的分辨率底 D 色谱柱的分配比小 E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高度大 13.用硅胶G的薄层层析法分离混合物中的偶氮苯时,以环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经

仪器分析复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对于下列关于1.0 mol L-1 CuSO4溶液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A A. 改变入射光波长,ε亦改变 B. 向该溶液中通NH3时,ε不变 C. 该溶液的酸度不同时,ε相等 D. 改变入射光波长,ε不变 2分子光谱是由于 B 而产生的。 A. 电子的发射 B. 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以及核间相对位移引起的振动和转动 C. 质子的运动 D. 离子的运动 3在分光光度法中,运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时采用的入射光为 B A. 白光 B. 单色光 C. 可见光 D. 紫外光 4溶剂对电子光谱的影响较为复杂,改变溶剂的极性 B A. 不会引起吸收带形状的变化 B. 会使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变化 C. 精细结构并不消失 D.对测定影响不大 5光学分析法中使用到电磁波谱,其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约为 B A. 10~400nm B. 400~750nm C. 0.75~2.5mm D. 0.1~100cm. 6共振线是具有 B 的谱线 A. 激发电位 B. 最低激发电位 C. 最高激发电位 D. 最高激发能量 7波数(σ)是指 A A. 每厘米内波的振动次数 B.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 C. 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 D. 一个电子通过1V电压降时具有的能量

8下列羰基化合物中C=O伸缩振动频率最高的是 C A. RCOR’ B. RCOCl C. RCOF D. RCOBr 9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一种成分分析方法,可对约70种元素(包括金属及非金属元素)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常用于 D A. 定性 B. 半定量 C. 定量 D. 定性、半定量及定量 10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C A. 直流电弧 B. 交流电弧 C. 电火花 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11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分析的线性范围最大的是 D A. 直流电弧 B. 交流电弧 C. 电火花 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12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D A. K B. Ca C. Zn D. Fe 13带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情况产生的? B A. 炽热的固体 B. 受激分子 C. 受激原子 D. 单原子离子 14下列哪种仪器可用于合金的定性、半定量全分析测定 B A. 折光仪 B. 原子发射光谱仪 C. 红外光谱仪 D. 电子显微镜 15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D A.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B.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C.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D.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16H2O在红外光谱中出现的吸收峰数目为 A A. 3 B. 4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精华版)

安徽工程大学 适用轻化工程专业(染整方向) 一、选择题 1.所谓真空紫外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 ) (1)200~400nm (2)400~800nm (3)1000nm (4)10~200nm 4.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 (1)能量越大(2)波长越长(3)波数越大(4)频率越高 9.下列化合物的1HNMR谱, 各组峰全是单峰的是( ) (1) CH3-OOC-CH2CH3 (2) (CH3)2CH-O-CH(CH3)2 (3) CH3-OOC-CH2-COO-CH3 (4) CH3CH2-OOC-CH2CH2-COO-CH2CH3 11.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1) 分子的振动(2) 分子的转动 (3)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4)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 12. 磁各向异性效应是通过下列哪一个因素起作用的( ) (1) 空间感应磁场(2) 成键电子的传递(3) 自旋偶合(4) 氢键 13.外磁场强度增大时,质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所需的能量( ) (1) 变大(2) 变小(3) 逐渐变小(4) 不变化15.某化合物Cl-CH2-CH2-CH2-Cl的1HNMR谱图上为( ) (1) 1个单峰(2) 3个单峰 (3) 2组峰: 1个为单峰, 1个为二重峰(4) 2组峰: 1个为三重峰, 1个为五重峰 二、填空题 1. 核磁共振的化学位移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造成的,化学位移值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相对标准制定出来的。 4.在分子(CH3)2NCH=CH2中, 它的发色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分子中预计发生的跃迁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计算化合物(如下式)的紫外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 二、填空题 1. 核外电子云所产生的屏蔽作用的大小不同;TMS(四甲基硅烷)(= 0 )。 4. -N-C=C<→* n→* n→* →*三、计算题 1. [答]根据WoodWard─Fieser 规则计算 母体基214 nm 环外双键×5 25 烷基取代×7 35 延长一个共轭双键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4 nm 单选题 2 可见-紫外分光度法的适合检测波长范围是()。 A 400-760nm B 200-400nm C 200-760nm D 200-1000nm 3 某有色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用2cm吸收池测得其吸光度为,若改用0.5cm和3cm吸收池,则吸光度各为()。 A B 1.105 C D 4 在分光光度法中,应用光的吸收定律进行定量分析,应采用的入射光为()。 A 白光 B 单色光 C 可见光 D 复合光 5 入射光波长选择的原则是()。 A 吸收最大 B 干扰最小 C 吸收最大干扰最小 D 吸光系数最大 6 如果样品比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保留值难以准确测量时,可采用()。 A 相对保留值进行定性 B 加入已知物以增加峰高的方法定性 C 利用文献保留值定性 D 利用检测器定性 8 下列分子中能产生紫外吸收的是()。 A NaO B C2H2 C CH4 D K2O 9 在分光光度法中,宜选用的吸光度读数范围()。 A 0~ B ~∞ C 1~2 D ~ 10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结构组成为()。 A 光源-----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 B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 C 单色器-----吸收池------光源------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 D 光源-----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 D 敏感膜是关键部件,决定了选择性 53 在气相色谱法中,可用作定量的参数是()。 A 保留时间 B 相对保留值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54 气相色谱仪除了载气系统、柱分离系统、进样系统外,其另外一个主要系统是( )。 A 恒温系统B检测系统 C 记录系统 D 样品制备系统 56 气-液色谱、液-液色谱皆属于()。 A 吸附色谱 B 凝胶色谱 C 分配色谱 D 离子色谱 59 不能评价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性能好坏的指标有()。 A 基线噪声与漂移 B 灵敏度与检测限 C 检测器的线性范围 D 检测器体积的大小 60 气相色谱标准试剂主要用于()。 A定性和定量的标准 B 定性 C 定量 D 确定保留值 61 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上限温度取决于()。 A 试样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 试样中沸点最低的组分的沸点 C 固定液的沸点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