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欧阳文忠公文王安石阅读答案

祭欧阳文忠公文王安石阅读答案
祭欧阳文忠公文王安石阅读答案

祭欧阳文忠公文王安石阅读答案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得而推?惟公生有闻 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 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 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 自公仕宦四十年, 上下往复, 感世路之崎岖; 虽屯邅困踬, 窜斥流离, 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 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①,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 发谋决策,从容指顾②,立定大计③,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 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 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 见,而其谁与归! 【注】①顾念后事:仁宗无子,欧阳文忠公议立仁宗侄子赵曙为皇子。②指 顾:手指眼看,形容动作极其迅速。③大计:指立赵曙为帝一事。 22.王安石,字 ,号半山;文题中文忠是 的谥号。(2 分) 2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蕴含遭受贬谪之意的一项是(2 分)( ) A.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 B.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 C.既压复起,遂显于世 D.功名成就,不居而去 24.对文末而其谁与归一句的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与迷茫。 B.赞颂逝者高远的追求与归宿。 C.寄托自己对逝者的哀思与缅怀。 D.感慨世事的无常与命运的多舛。 25.首段说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从全文看,公的不朽主要表现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 括)。(3 分) 26.本文第二段的语言很有特点,请简要评析。(3 分) 参考答案:

22.(2分)介甫/欧阳修。23.(2分)D. 24.(2分)C. 25.(3 分) ①学识精微、 文章灿烂; ②气节刚正、 品德高尚; ③有安邦定国之才略。 (答 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26.(3 分)角度有:语言风格上雄浑豪放; 句式上整散结合;修辞手法上有比喻、对偶、排比等。(任选一个角度,特点 1 分,举例 1 分,作用 1 分) [祭欧阳文忠公文王安石阅读答案
]相关文章: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皆以轊折车败败: ②期年不克克: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 ④南面而王耳王: 9.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将军宜枉驾顾之 C.辍耕之垄上 D.怅恨久之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译: ②汝何敢言若此! 译:

11.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8.(4分)①坏:损坏②攻下;战胜③距离;离开④称王 9.(2分)B(代词,代人) 10.(3分) ①(2分)田单让家族的人都用铁皮包裹车轴头。(得分点:以、笼)句子基本正确,两句都无标点扣1分,错别字不计 ②(1分)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得分点:何、句式)(在翻译基本正确的基础上,按得分点给分) 11.(2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学生如从反面答“善用权术”也算对)(答对一点得全分)意思对即可。 13.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l2~l5题。(14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子春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坐盗( ) (2)其实味不同( ) (3)生于淮北则为枳( )(4)使者反( )

王安石在相位阅读及答案参考

王安石在相位阅读及答案参考 王安石 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旦日,萧氏子盛服 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②。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 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③,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④数四,顷即供饭,旁 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娇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 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馔(zhuàn):准备食物。③酒三 行:指喝了几杯酒。 ④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22.下列四组句子 中,加点词语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 ▲ ) A、觉饥甚而不敢去 学而时习之 B、果蔬皆不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C、其人已心怪之 绝巘多生怪柏 D、次供猪脔数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3.翻译句子。(2 分) 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 24.结合短文,联系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你的启示。(3 分) ①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 500 亿公斤, 接近 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按保守推算, 每年最少倒掉约 2 亿人一年的口 粮。 ④“光盘行动”志愿者夏雪介绍说: 光盘其实很简单, 就是我们把自己的饭 吃光,吃光盘,不要浪费。 ▲ 参考答案: 22.(2 分)B23.(2 分)萧氏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心里以为王安石一

定会准备丰盛的食物来款待。 24.(3 分) 节俭是传统美德,无论古代还是现在,都在提倡节俭;要把 节俭提升到关系家国兴败的角度去认识; 我国每年浪费粮食惊人, 说明我们公民 的节俭意识不够;我们要养成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从自身做起,用实际 行动参与节俭。

【最新文档】王安石改字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王安石改字阅读答案 篇一:王安石改诗阅读答案 篇一:王安石改诗阅读答案 您的位置:>>王安石改诗阅读答案_王安石改诗翻译_古诗大全文言文《改诗》选自,其原文如下:【原文】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 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翻译】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 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而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 篇二:王安石改诗阅读答案 篇三:王安石改诗阅读答案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是进行写作训练的一项基本功.一个 人的生活知识总是有限的,调查研究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知识,为创作提供有利 条件,只有注意调查研究,才不至于因为主观猜想而闹出笑话来. 这个小故事告 诉我们,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是进行写作训练的一项基本功。一个人的生活知 识总是有限的,调查研究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知识,为创作提供有利条件,只 有注意调查研究,才不至于因为主观猜想而闹出笑话来。一首诗,一篇作文 做学问谨慎的态度、细心地观察、实事求是、都需要做着倾注大量心血,需要 对子、词、句进行精心的锤炼方可成就... nnccmmpe 201X-10-21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是进行写作训练的一项基本功。 南北朝诗人王籍存诗仅两首,有名的《入若耶溪》是其一:“艅艎(小舟)何 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这是作者任湘东王参军时游会稽若耶溪所作。若耶溪在绍兴市南边,风景优美 宜人,“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水经注》),本诗就是王籍 的一幅写真。 可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却认为这两句诗不合情理。

王安石待客 阅读答案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公约之饭(2)又久之,方命坐 (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4)其人愧甚而退 11、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2分) 12、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 1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 10、(1)代词,代萧氏子(2)才(3)吃(4)回去 11、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12、胡饼的四傍。即胡饼的四边,没有肉馅的部分。13、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人。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原文翻译 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 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 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果品蔬菜类的菜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对王安石的做 法感到奇怪。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傲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 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地回去了。 注释介绍 (1)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2)至:到,往。 (3)京师:京城,都城 (4)因:于是 (5)谒:拜见。 (6)饭:饭食。 (7)翌日:第二天。 (8)馔(zhuàn):准备食物 (9)去:离开。 (10)方:才。 (11)果蔬:泛指菜肴。 (12)具:准备。 (13)其人:指萧氏之子。 (14)心怪之:感到奇怪 (15)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16)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7)置:放、摆。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31分)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慭慭:yìn yìn,谨慎小心的样子。阚:hǎn,虎叫声。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4分) 船载以入()驴不胜怒()技止此耳()乃去() 2、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10分) ①然: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 ②因:因跳踉大阚()罔不因势象形() ③耳:技止此耳()无丝竹之乱耳(耳朵) ④且:以为且噬已也()且焉置土石() ⑤益:益习其声()有所广益() 3、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跳踉大阚”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7、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心理活动: 动作: 作用: 8、指出出自这段文字的成语(至少2个)。(2分)

古代诗歌赏析王安石《李璋下第》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璋下第 王安石 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注]试群材。 学如吾子何忧失,命属天公不可猜。 意气未宜轻感慨,文章尤忌数悲衰。 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 [注]高拱:两手相抱,高抬于胸前。安坐时的姿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写宫门大开、皇帝亲选人才的场景,表明朝廷能够给人才提供机遇。 B. 诗人认可李璋的学问,劝他不必为落第忧心,这是因为朝廷也很渴求人才。 C. 诗人认为人命天定,李璋科举落第是上天的安排,应该心甘情愿认命服输。 D. 诗人劝诫李璋不要轻易去感慨命运不公,更不要用文章倾诉自己的不如意。 16.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开凿蜀道的艰难过程。 (2)《赤壁赋》中,从侧面衬托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表明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C 解析:诗中“命属天公不可猜”的意思是,考中与否是上天决定的,人只管自己努力就行了。它的意思不是让李璋认命服输。 16.答案:①表层意思:男儿只担心自己功名不成,要懂得没有人天生就是将相。②深层意思:诗人认为只要努力,就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取得功名,跻身将相。③这两句诗是对落第李璋的劝慰、鼓励,表现出诗人对他的关爱之情。(表层意思、深层意思,作者感情,各2分) 17.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 ”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 分) ①皆以轊折车败败: ②期年不克克: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 ④南面而王耳王: 9.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何陋之有 B .将军宜枉驾顾之 C.辍耕之垄上 D .怅恨久之 10.翻译下列句子。(3 分) ①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译: ②汝何敢言若此! 译:

11.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8. (4分)①坏:损坏②攻下;战胜③距离;离开④称王 9. (2分)B(代词,代人) 10. (3 分) ①(2 分)田单让家族的人都用铁皮包裹车轴头。(得分点:以、笼)句子基本正确,两句都无标点扣1 分,错别字不计 ②(1 分)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得分点:何、句式)(在翻译基本正确的基础上,按得分点给分) 11. (2 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学生如从反面答“善用权术”也算对)(答对一点得全分)意思对即可。 14.2007 年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4 题。(12分) 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 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 卷) [ 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②邓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④王猛:人名。⑤太后:符坚的伯母。⑥豪横:恃强横暴。⑦收:拘捕。⑧报:答复。⑨同志:志趣相同。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⑾刑免:判罪免官。] 9.用“/ ”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 分) 秦王坚自河东还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 分) (1)为()(2)患()(3)市() 11.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王安石改诗阅读答案

篇一:王安石改诗阅读答案 您的位置:>>王安石改诗阅读答案_王安石改诗翻译_古诗大全文言文《改诗》选自,其原文如下:【原文】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翻译】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而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 篇二:王安石改诗阅读答案 篇三:王安石改诗阅读答案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是进行写作训练的一项基本功.一个人的生活知识总是有限的,调查研究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知识,为创作提供有利条件,只有注意调查研究,才不至于因为主观猜想而闹出笑话来.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是进行写作训练的一项基本功。一个人的生活知识总是有限的,调查研究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知识,为创作提供有利条件,只有注意调查研究,才不至于因为主观猜想而闹出笑话来。一首诗,一篇作文做学问谨慎的态度、细心地观察、实事求是、都需要做着倾注大量心血,需要对子、词、句进行精心的锤炼方可成就... nnccmmpe 2014-10-21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是进行写作训练的一项基本功。 南北朝诗人王籍存诗仅两首,有名的《入若耶溪》是其一:“艅艎(小舟)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这是作者任湘东王参军时游会稽若耶溪所作。若耶溪在绍兴市南边,风景优美宜人,“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水经注》),本诗就是王籍的一幅写真。 可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却认为这两句诗不合情理。 一天,黄庭坚来访。两人对饮论诗,谈得十分投契。 黄庭坚走后,王安石闷闷不乐。他反复吟咏比较,终于领悟到王籍那两句诗精妙之所在——巧妙地揭示出山林中“蝉噪”、“鸟鸣”与“林静”、“山幽”对立统一的艺术境界。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第一册中,对这两句点评说:“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者衬托而愈其深。 王安石既已领悟了王籍名句的精妙,自然便对黄庭坚批评他改的诗是“点金成铁”欣然接受了。但他又嫌那两句诗犯了“合掌”之弊,上句与下句对仗不工。噪、鸣都是动;静、幽都是静。上下两句都是“动中有静”,不大合律。 王安石这一改,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看起来工是工了,但却未必有王籍所描绘的山林宁静幽谧的境界。

王安石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一:王安石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二:王安石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王安石传的译文文言文王安石传的译文 cshaieb00bf9 2014-10-17 详细段落译文如下:王安石,临川(今江四抚州)人,喜欢读书,擅长写文章.曾(此处应没有“巩”字)带着自己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对这些文章很是称赞.提拔他到考中进士的前列,任命他为淮南判官.按照旧例,在地方任期已满的官员允许献上自己的文章申请在朝廷任职,只有王安石没有这样做.调到鄞县作知县,又到舒州作通判.文彦博担任丞相,因为王安石的恬淡甘于作低等官职推荐他,王安石请求不要越级提拔自己,以免激起争相追求提拔的风气,欧阳修推荐他做谏官,王安石都以祖母年高为借口推辞了.欧阳修因为觉得王安石急需朝廷俸禄,又向朝廷请求,任命王安石为群牧判官,改任度支判官.王安石的议论文章高深奇丽,能用许多文辞来证明他的观点,对自己的信仰很坚定,慷慨有改变世俗风气的志向.于是上奏了一万字的奏章,其大意概要为:“如今天下的财力越来越穷困,风俗越来越衰败,根源在执政者不懂得法度,没有效法先王的政策.效法先王的政策,是效法他的出发点(本意)而已.效法他的出发点,那么我的改革变更,就不至于让天下人大惊失色,不至于让天下人都张嘴来反对我,因为我的政策本来就是符合先王的政策.借助天下人的力量增长国家的财力,取国家的财力来供给国家的用度;治理天下从古代开始,没有因为财力不足而担心的,值得担心的是没有增长财力的方法.” “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 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的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但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又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这样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御史中丞吕诲论述王安石十大过失,皇上因此贬吕诲外出任官,王安石推荐吕公著代替他担任原职.韩琦的规谏上疏承到皇上那儿,皇上有所感觉醒悟,想听从他的意见,王安石自己请求离开.司马光代皇上答复他的辞官诏书,上面写有“天下士人大夫群情汹涌,黎民百姓纷纷骚动”的话,王安石大怒,抗拒诏书自我申辩,皇帝谦恭的安慰辞谢他,命令吕惠卿颁布旨意,韩绛又劝皇上留下王安石.王安石入朝答谢,因此借机向皇上进言说朝中内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拉帮结党的状况,并且说:“皇上想要靠先王的正道来战胜天下流习恶俗;因此与天下恶俗做个轻重权衡,如果流俗恶习占上风,那天下人就都从流习了;如果陛下您的权力大,那天下人将都会归顺陛下左右的.权力与东西互相为轻重权衡,即使千钧重的东西,增加损失的不过是写钱财罢了.现在奸邪之人想败坏先王治世正道,来阻碍陛下的行动,于是皇上您与流俗恶习争权的时候,增加金钱开支,发挥的作用很小,而天下的权力将转移道流习恶俗一边了.这才是新法纷纷扰扰的原因.”皇上认为有道理.于是王安石急需负责政事,韩琦的进谏没有成功.篇三:王安石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四:王安石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五:王安石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安石传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安石传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31分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 蹄之。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 因跳踉大阚,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 ]慭慭:yìn yìn ,谨慎小心的样子。阚:hǎn, 虎叫声。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4分 船载以入 ( 驴不胜怒 ( 技止此耳 ( 乃去( 2、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10分 ①然:庞然大物( 然往来视之( ②因:因跳踉大阚( 罔不因势象形 ( ③耳:技止此耳 ( 无丝竹之乱耳 (耳朵 ④且:以为且噬已也( 且焉置土石 ( ⑤益:益习其声 ( 有所广益 ( 3、选出下列各句中“ 之” 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 、孔子云:“ 何陋之有” ? C 、虎因喜,计之曰 D 、稍出近之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咬断驴的喉咙, 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 、“ 跳踉大阚” 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 终不敢搏” 写出老虎的谨慎。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 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7、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 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心理活动: 动作: 作用: 8、指出出自这段文字的成语(至少 2个。(2分 9、本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你是如何评价虎与驴的?(3分 二、郑人逃暑① (11分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课外阅读】苏轼、王安石改诗趣谈 (2)

【课外阅读】苏轼、王安石改诗趣谈 一、苏学士错续菊花诗 苏轼,北宋文学家,号东坡居士,故后人经常称之为苏东坡。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记载了苏东坡续错王安石诗的故事,说的是苏东坡有一次去相府拜见王安石,刚好王安石不在,却见案上有咏菊诗,只写下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认为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因此才会有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苏东坡认为菊花即使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他按照原韵,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读过苏东坡有嘲笑之意的续句以后,觉得苏东坡的观察不够全面。后来二人因政见不和,苏东坡被贬到黄州。苏东坡到黄州后,一天正值风雨交加,苏东坡与友人在菊园赏菊,亲眼看到了落英缤纷、“满地铺金”的场面。这时才懂得了当初批错了王安石,认为还是自己见识不广。 苏东坡得出错误结论不是不以事实为依据,而是以他所见的局部事实为依据,犯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错误,这充分说明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二、王荆公误改明月诗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虽然讨厌苏东坡给他乱续诗,但有一次,他在给别人改诗的时候,也出现了失误。据说,当时南方的一位文人写了一首诗,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两句。王安石看了以后,觉得十分可笑。明月怎么会叫呢?黄狗又怎能卧在花心呢?于是他信手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他自以为改得很好,实际上改错了。原来,诗作者的家乡有一种小鸟叫“明月”,它叫的声音婉转动听;还有一种昆虫,叫作“黄犬”,它常在花间草丛中飞来飞去。王安石不了解这些自然现象,结果改错

了。 看来只有注意调查研究,才不致于因为主观猜想而闹出笑话来。在这里,王荆公犯了和苏学士一样的错误。 三、王荆公拙改鸟鸣诗 南北朝的诗人王籍在他的一首《入若邪溪》的五言诗中,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佳句,一时轰动诗坛,传为绝唱。 宋朝的王安石也很喜欢这两句诗,只是觉得还不够味,于是在自己写的《钟山绝句》中,袭用了下句,并把它改成“一鸟不鸣山更幽”。改完以后,自己觉得挺得意,可是却被他的好朋友黄庭坚说成是“点金成铁”了。 王安石的改动,所以弄巧成拙、点金成铁,就在于他只看到噪与静、鸣与幽的对立,而不懂二者的统一。假若山中人欢马叫,鼓炮齐鸣,就不会有蝉噪和鸟鸣了。而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优秀的传统艺术手法,便是善于巧妙地揭示这种客观事物对立统一的情景。

《王安石待客》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安石待客》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安石 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 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 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 供饭, 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 不复下箸, 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 】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 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 【文言知识 】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 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 者、诗人、文学 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 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 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说“颇”。 “颇”的义项较奇特, 它既可指“很”、 “甚”, 也可指“稍微”、 “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 要作“很”解, 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 又, “其妇年五十, 颇有姿色”, 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 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 】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1/6

王安石阅读答案

篇一:王安石阅读答案 答案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娇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译文】王安石当宰相的时候,儿媳家的亲戚萧家的一个儿子来京城,于是这个萧公子就来拜会王安石,王安石就约他吃饭.第二天,萧公子穿着华丽的衣服来了,他以为王安石一定会盛宴款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走.又等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入席,果品蔬菜之类的菜都没有准备,那个萧公子心里就有些责怪王安石了.酒过三巡后,先上了两枚胡饼,又上了几块切成小块的猪肉,一会儿就盛饭,旁边只摆着菜汤.萧公子平时非常娇惯任性,这时候也就不再举筷子吃菜了,只是吃了胡饼中间很少的一部分,而饼的四边他动也不动.王安石就把他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的告辞了. 补充:王安石待客【原文】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⑦馔(zhuán):准备食物. ⑧谒:拜见. ⑨啖:吃⑩萧氏子:萧家的一个儿子【文言知识】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a.王安石当宰相的时候,儿媳家的亲戚萧家的一个儿子来京城,于是这个萧公子就来拜会王安石,王安石就约他吃饭.第二天,萧公子穿着华丽的衣服来了,他以为王安石一定会盛宴款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走.又等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入席,果品蔬菜之类的菜都没有准备,那个萧公子心里就有些责怪王安石了.酒过三巡后,先上了两枚胡饼,又上了几块切成小块的猪肉,一会儿就盛饭,旁边只摆着菜汤.萧公子平时非常娇惯任性,这时候也就不再举筷子吃菜了,只是吃了胡饼中间很少的一部分,而饼的四边他动也不动.王安石就把他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的告辞了. b.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到京城,邀请王安石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席,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到了中午的时候,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有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不具备.萧氏子心里对这件事感到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四边取来自己吃,萧氏子感到很惭愧,便会去了. 【王安石的品质】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 【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

王安石诗文阅读三则及答案

王安石诗文阅读三则及答案 一、阅读课文《伤仲永》(片断),回答下面的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2)指物作诗立就.() (3)不能称.前时之闻()(4)稍稍 ..宾客其父()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二、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诗词改字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 复圈去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黄鲁直诗:“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曰“抱”。又改曰“占”,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予闻钱伸仲大夫如此。

王安石代课阅读答案

篇一:王安石代课阅读答案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选自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 卷二》) 【注释】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 n):切成块的肉。 【文言知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说 颇 。 颇 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 很 、 甚 ,也可指 稍微 、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 萧氏子颇骄纵 中的 颇要作 很 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 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 ,其中 颇 要作 略微 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 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 ,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 ) ②意为公必盛馔( ) ③又久之,方命坐( ) ④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2、翻译句子 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3、理解:上文末了说 人取自食之 ,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4、这篇文言文中可以看出王安石什么品质? 参考答案:1、①第二天 ②食物 ③才 ④ 吃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 3、胡饼的四傍。 4、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一: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选自宋曾敏 行《独醒杂志卷二》)【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lu n):切成块的肉。【文言知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 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 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 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②意为公必盛馔()③又久之,方命坐()④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2、翻译句子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 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4、这篇文言文中可以看出王安石什么品质参考答案: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 吃 2、①觉得 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 3、胡饼的四傍。 4、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 5.解释:(1)谒(2)意(3)具(4)怪(1)拜见(2)料想(3)准备(4)以为怪【启示】做人应当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 篇三: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1)萧氏子(2)至京师(3),因谒(4)公,公约之饭.翌日(5),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6).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7).又久之,方(8)命坐,果蔬(9)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10).酒三行(11),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12)数四,顷即供饭,旁置(13)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14),惟啖(15)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16)而退.注释 (1)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2)萧氏子:萧家的一个儿子. (3)京师:京城. (4)谒:拜见. (5)翌日:第二天. (6)馔(zhuàn):准备食物. (7)去:离开. (8)方:才. (9)果蔬:泛指菜肴. (10)心怪之:对此责怪(王安石). (11)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12)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3)置:放置. (14)箸:筷子. (15)啖:吃. (16)甚:很. (17)饭:饭食(18)方:刚才(19)盛(sheng):很,非常,及(20)具:具备,完毕文言知识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子(因为)到京城,所以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席,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到了中午的时候,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不具备.萧氏子心里暗暗的责备王安石.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几块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