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0年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0年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0年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xx)

12月18日,《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xx)》发布会暨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在江西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

《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xx)》是江西师范大学组织编撰的第二部文化发展类智库报告,也是江西省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由江西师大文化研究院牵头组织撰写。报告对近十年尤其是“十二五”时期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作了肯定,主要体现在:非遗保护法律体系逐步建立、非遗保护名录体系日趋规范、非遗保护社会参与形式多样、非遗传承人主体地位逐步明晰、非遗保护资金支持力度加大、非遗保护工作“双效”日益明显等等。但对比全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存在诸如非遗项目物质化现象突出、专业性人才队伍极度缺乏、抢救与保护经费严重不足、非遗保护利用创新力低下等亟需破解的突出问题。

报告从非遗项目数量、非遗传承人数量等方面,对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在全国及中部六省的发展定位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从整体而言,江西处于全国中等略偏下的位置,但在阶段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走在全国前列。在中部地区,江西处于中间位置,但省级非遗项目总体发展态势较好,排名比较靠前,基础较好。因此,积极挖

“十掘、整合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强非遗资源保护与利用,三五”时期末江西省可望进入全国三大方阵的第二方阵靠前位置及中部六省靠前位置。

报告建议:xx年是江西省“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新常态下江西省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江西非遗保护工作应聚焦新时期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群策群力,积极开拓,推动江西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六方面努力:直面“后申遗”时代,开启非遗保护的全民参与模式;顺应新型城镇化进程,探索非

遗保护协同发展路径;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江西非遗的海内

外传播;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快非遗的保护与利用;借力江西旅游产业,推动非遗衍生品的创意开发;通过融资、免税等形式,积极开拓保护

资金融资渠道等等。

为我省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

记者了解到,《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xx)》是江西省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由江西师大文化研究院组织撰写,结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深入分析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特色、挑战及趋势,针对性提出了推进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报告对近十年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作

了肯定。但对比全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存在诸如非遗项目物质化现象突出、专业性人才队伍极度缺乏等亟需破解的突出问题。

首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数量全国第一

报告从非遗项目数量、非遗传承人数量等方面,对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在全国及中部六省的发展定位进行深入分析。

在阶段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如江西成功获批了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徽州文化(婺源)生

态保护实验区,处于全国前列,又如在第一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中,江西拥有3个,与北京、江苏、四川和青海并列全国第一。

江西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0项

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西是非遗大省,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众多:“截至xx年5月底,江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70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48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4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68名。”

报告对我省非遗项目地区分布进行了分析,全面梳理了江西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地区分布状况,整体而言,赣州市、宜春市、吉安市排名靠前。

具体来说,江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地区分布排序为:九江市11项、赣州市10项、吉安市10项、宜春市9项、上饶市9项、抚州市7项、萍乡市4项、南昌市3项、景德镇市3项、省直单位2项、新余市1项、鹰潭市1项;江西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地区分布排项、九52项、上饶市72项、吉安市76项、宜春市90序为:赣州市.

江市46项、南昌市42项、抚州市38项、萍乡市24项、景德镇市

18项、鹰潭市12项、新余市11项、省直单位7项。

专家学者为非遗保护献计献策

江西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有效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是一个重大课题。对于江西非遗发展,报告提出了六个相应的对策措施。

在发布会后举行的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万建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邱春林研究员等学者及省内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立足传

统文化振兴,围绕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合理利用献计献策,对“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工匠精神”、整体性保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席记者魏莹)

“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南昌项目

注:共42项,其中国家级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同时也是省级非遗项目

南昌萧峰萧史吹箫引凤故事

南昌浴仙池传说

安义唢呐

二塘长工山歌

南昌胡华锣鼓十八番

新建得胜鼓

城南龙灯

上坂关公灯(国家级)

青山湖双龙戏珠

北刘轿舞

二塘泼蛇灯

李渡车仂灯

进贤罗家狮舞

进贤梅庄花棍

南昌采茶戏

筱贵林南昌谐谑故事

南昌清音

进贤李渡道情

南昌瓷板画(国家级)

进贤文港微雕

南昌宣纸刺绣

进贤文港毛笔制作技艺

安义黄洲宗山米粉制作技艺

李渡烧酒酿造技艺

安义匾额书法雕刻技艺

安义糕点印模雕刻技艺

南昌汪山土库古建营造技艺

进贤张公夏布制作技艺

进贤白圩木板活字印谱

南昌塔城豆豉制作技艺

东湖赣发绣技艺

进贤走马灯制作技艺

西山万寿宫庙会(国家级)

万寿宫文化

齐客过年风俗

南昌祭轿

新建石岗梅烛灯

青云谱舨王庙龙舟赛

安义安家开大炉踩金砖

南昌向塘灯棍节

江西板龙灯

南昌蒋巷黄河灯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xx)》相关文章:

1.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xx)

2.xx年宣传部长一岗双责述职报告

3.领导干部xx年述职报告

4.中国城市服务业竞争力排名研究报告xx

5.xx儿童摄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xx年党的群众路线调研报告

7.党代会报告xx(2)

(2)

党代会报告范文 8.xx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一、引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领域中,进行研究着一个永恒不变的课题,那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这个问题困扰了学术界多年,直到现在还被列为重要的主题进行思考研究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范围较广,包括的内容渊博,种类繁多、众多的民族有着关联。阶段、区域、种类、民族的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存在差距,具有的主要特征及继承方法都是没有可比性的,它们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不能使用同种方式进行保护。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1.无形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不占有任何实质性的空间,是不能看见,不能触碰到,存在人们脑海的潜意识中,随着人们的感觉去认识这个事物,获得它的意义所在,这就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例如“端午节”,这个节日就充分的体现出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这个节日的来源没有建立任何有具体概念的物质基础上,只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种庆祝方式,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有主导的地位。我国在20世纪初期,就把“端午节”设定为国家法律规定的节日之一,这个节日的设定充分的探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针对于这种无形的理念进行有效的保护,使用独特的开发模式进一步的进行挖掘,在内容含义上更加丰富多彩,可以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继续流传。 2.传承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内,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也会依据自然的协调关系和当时的历史变化的条件进行沉淀流传下来的。归根结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任何一种传承下来的文化形式,必须经过历史的

演变进程,其中记载了当时人们的精神境界和所要表达的文化特点,具有这些方面的优点才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流传。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程中必须把这些特点考虑进去,并且创造出良好的气氛有利于这种文化遗产继承传承下去,流传千古。三、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专门的保护和开发区域,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及空间的格局进行总结分析,从中发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布局情况具有显著特点。(1)增加宣传范围,提高宣传力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可以使用媒体进行大范围的宣传,在大肆宣传的过程中,开始就让群众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目前的社会发展具有的积极意义是什么,应怎样进行开发和保护?当今的社会,有较多的人根本不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有哪些属于文化遗产范围内,更不用谈论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的深远意义,这些方面的因素就会给将要进行的工作带来诸多不利环节,在一定的程度上会阻碍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的发展。(2)提高文化自觉。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过程,是全民上下的文化自觉的行动方式,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这种行为应该严格的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广大人民群众自发而成的行为去保护和开发,自己民族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工作才能顺利进行。(3)采用地区人、文化、生态三点融合,整体进行保护和开发。在地方区域的文化体系中,人作为流传文化的主体,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保护、培养,并制定出管理制度,还要进行保护和开发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主要保护自然环境和社

贵州省毕节市2020年中考数学四月模拟试卷(含答案)

贵州省毕节市2020年中考数学四月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满分75分,每小题5分) 1.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则这个数为() A.0 B.1 C.﹣1 D.±1 2.下列四个立体图形中,左视图为长方形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3.舌尖上的浪费让人触目惊心,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499.5亿千克,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应表示为() A.4.995×1011B.49.95×1010 C.0.4995×1011D.4.995×1010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2a2=3a3B.a8÷a2=a4C.a3?a2=a6D.(a3)2=a6 5.如图,P是∠ABC内一点,点Q在BC上,过点P画直线a∥BC,过点Q画直线b∥AB,若∠ABC=115°,则直线a与b相交所成的锐角的度数为() A.25°B.45°C.65°D.85° 6.点A(x1,y1)、B(x2,y2)都在直线y=kx+2(k<0)上,且x1<x2则y1、y2的大小关系是() A.y1 =y2B.y1 <y2C.y1 >y2D.y1 ≥y2 7.已知AB=2,点P是线段AB上的黄金分割点,且AP>BP,则AP的长为()A.B.C.D. 8.某学校七年级1班统计了全班同学在1~8月份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差是47 B.中位数是58 C.众数是42 D.极差大于平均数 9.如图,△ABC中,∠ABC=45°,CD⊥AB于D,BE平分∠ABC,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DH⊥BC于H交BE于G.下列结论:①BD=CD;②AD+CF=BD;③CE =BF;④AE=BG.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是(﹣2,0),点B的坐标是(0,6),将线段AB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线段A′B.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恰好经过A′点,则k的值是() A.9 B.12 C.15 D.24 11.如图,△ABD是以B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CD中,∠DBC=90°,∠BCD=60°,DC中点为E,AD与BE的延长线交于点F,则∠AFB的度数为() A.30°B.15°C.45°D.25° 12.如图,半径为5的⊙O中,CD是⊙O的直径,弦AB⊥CD于E,AB=8,F是上一

大学生应该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大学生应该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大学生应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做呢?其他的不说,就从我们大学生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大学生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吧!大学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优秀群体,具有文化优势、教育传承优势,我们应积极探索利用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自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和参与保护工作的自觉性。 首先,学校是知识传授、文化传播、技术创新的大本营,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学校通过老师为我们营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的平台,了解更多的关于非物质遗产的知识,融入非物质文化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保护,更清楚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次,现在全国有近20所大学开设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专业方向,各高校和各地研究机构的不少理论研究人员正在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以高校为基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意识的普及,是合乎国家民族文化复兴的举措。为此,各个高校应该普遍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方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以配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全国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们应该响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号召,积极参与,我们大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地区,多少都保持着对自己地方民间民俗活动、文化活动的印象,有些学生还有着相当的感情。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也是非常

丰富的,有些技艺为大学生所喜爱,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投入一些传统技艺的学习,了解更多的社会地理文化的不同,亲身接触知识和技艺,并成为其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覆盖面,促使更多的年轻人投入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年轻人的积极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不哀的关键。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之所以濒临危机,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参与,导致其传承乏人,濒临断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一刻不可放松,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保护非物质遗产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文史工作 【发文字号】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3.03.28 【实施日期】2013.06.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号)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13年3月28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3月28日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2013年3月28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传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文字等; (二)传统音乐、舞蹈、诗歌、戏剧、曲艺、杂技、美术、书法等; (三)传统手工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集中反映各民族生产、生活的传统民居建筑、服饰、器皿、用具等; (七)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手稿、经卷、典籍等文献和谱牒、碑碣、楹联等; (八)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述规定中属于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第四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但保护工作起步较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对其保护的一种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应考虑其优势及注意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旅游开发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遗产保护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但保护和开发工作起步较晚。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随着旅游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既能弘扬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其传承,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 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

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应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保继刚,1993)。按照旅游文化学的归类,旅游文化资源一般分为有形旅游文化和无形旅游文化。无形旅游文化资源是指语言、生活习俗、氛围等非物质形态的旅游文化资源。 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分类表中(见表1),从表1来看,h大类人文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涵的内容有部分重合,但是也有一些并没有体现在旅游资源分类表中,一些能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归类上存在盲区。随着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及申报,作为旅游资源分类的h大类人文活动,也应及时对新的旅游资源分类进行调整,增加适合旅游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二)旅游开发的优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点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的特点:系统性活态性(它包括文物、遗址、建筑群) 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古遗址,墓葬,建筑、石刻、石窟、壁画及近现代的不可移动性文物如石窟、可移动性文物如各个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 文化遗产:祖辈创造出来的保留至今的历史遗存。 文化遗产学是一门新兴的职业性学科,涵盖十分广阔,内涵丰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利于文化传承的的多样性,丰富性。 概念: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时代相传的文化传统表现形式如口头传说叙述,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知识的探索,婚俗节庆礼仪风俗、传统手工技能还包括与上述形式相适应的文化空间。 特性:时间性,空间性,文化性。 文化线路:代表了人类的迁徙与流动:代表了一定地区内国家和地区贱人们的交往: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 意义:促进了文化的思想之间的交流,但是他必须集中在一个与其有历史联系与文化遗产相关联的动态系统性。 产业遗址:农业遗址、工业遗址,商业遗址 文献遗产:世界记忆工程 产生条件:可能性,具有丰富的资源、必要性保护和传承 独特的视野和视角 第一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的探索,告诉我们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的深杜挖掘,告诉我们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规律的探索,告诉我们该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的形成 第一阶段:20C三十年代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提出并倡导通过国际合作来保护人类的遗产。

第二阶段四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并设立国际资金来保护国际遗产。 第三阶段持续20多年的抢救努比亚遗址的救援和活动是催生世界遗产公约诞生的直接诱因。 2世界遗产公约的诞生 在国际社会拯救阿布辛贝勒神庙活动的影响下对文化遗产的法定保护进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议程上来,世界文化遗产概念也已成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个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国际遗迹和遗产委员会)就保护文化遗产起草了一个公约,同时美国和世界自然遗产联盟合作,对自然遗产保护进行归纳,并提议将自然遗产保护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同一个法律中。 世界遗产的内容: ①却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条件。 ②指出缔约国在确定了潜在遗产方面的责任,以及他们在保护这些遗产时所起的作用。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出一条保护和传承这种鲜活的文化的道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我国有着曾经灿烂多彩的文化发展历史,五千年漫长时间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富厚重、种类繁多、各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口技、说书、京剧、庙会……数也数不清。这些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1、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2、范围 ①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②传统表演艺术。 ③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手工艺技能。 ⑥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一、内容 二、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发展现状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中国文化遗产日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国家文物局2005年8月16日正式宣布采用金沙“太 阳神鸟”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中英文文字采用“中国文化遗产”, “China Cultural Heritage”。 中国文化遗产歌曲《寻找与守望》 《通知》说,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物质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名村镇。非物质类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政府希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全国“文化遗产日”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选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而是确定在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这样做旨在使这个“文化遗产日”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0年10月在济南举办。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2年9月在山东枣庄举办。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济南举办。以“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主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体验,是一个天然的旅游品牌。现今中国各地着力于结合当地文化推出具有在地特色的旅游体验,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和发展迅猛的旅游业完美契合,并借观光之名推广文化之美,既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发展了当地的经济。本文将以新疆博湖县为例2014年5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博斯腾湖景区为国家5A级景区。详细分析和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这一观点。 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博湖县 一、绪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国都被重视,中国也在不断的申请新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已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方政府也配合中央,积极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工作中去。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审美追求的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如何完美的结合文化和经济变得十分重要。要做到既要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推广不被破坏而且能发展当地经济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怎么样平衡两者具有很大的学问。新疆博湖县作为我国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开发圣地,是一个可以用来分析的好列子。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简述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定义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传承文化的表现形式,当然是以人为本。”[1]新疆博湖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于当地少数民族日常生活,表现的也是蒙、维等少数民族一直以来传承下来的文化。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不同的划分标准就有不同的类别。比如说按照等级来分,主要有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等依次往下。”[2]这里要说明的是按表现形式来分。主要类型有:表演艺术、民俗、传统手工艺、语言文学类、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等。这样的划分比较详细,而且易于区别。 新疆博湖县被称为“塞外江南”,除了景色优美之外,独特的文化是一个招牌。诸如沙吾尔登,托布秀尔,蒙古刺绣,蒙古长调,蒙古服饰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游客。这其中就包括了传统手工艺,民俗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利弊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48处世界世界遗产.至2014年6月,中国已有47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使我国世界遗产增加至47处,位于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仅次于拥有50个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1、山东泰山: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文化遗产 4、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 12 文化遗产12、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 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1994.12 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景观 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1998.11 文化遗产 21、北京颐和园1998.11 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遗产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 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2000.11、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2003.7、盛京三陵(辽宁沈阳市)2004.7 文化遗产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 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 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2001.12 文化遗产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2003.7 自然遗产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 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2005 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 自然遗产 33、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 文化遗产 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遗产(2014..6.23增补二期)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遗产

贵州省毕节市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贵州省毕节市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共15题;共50分) 1. (4分)“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下题. (1) 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 . 恒星、行星、卫星 B . 星云、恒星、行星 C . 恒星、行星、小行星 D . 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2) 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属于()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⑥可见宇宙⑦已知宇宙. A .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 ①②④⑤⑥⑦ C . ①②③⑤⑥⑦ D . ①②③④⑥⑦ 2. (2分) (2018高一上·钦州月考) 八大行星的共同特点是()。 A . 我们用肉眼都能见到 B . 都有卫星 C . 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

D . 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3. (4分) (2013高一上·兴国月考)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然而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虽然我们相信宇宙还会有能够繁殖生命的星球,但是至今,我们还没发现它们.据此回答下题.(1) 关于地球生物出现、进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A . 存在大气,地球上必然存在生物 B . 日地距离对地球表面温度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影响 C . 地球体积和质量对地球大气圈的形成没有作用 D . 比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为地球生命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时空条件 (2) 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 . 河外星系 B . 银河系 C . 太阳系 D . 地月系 4. (2分)下列能源中,其成因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 . 化石燃料 B . 潮汐能 C . 风能 D . 生物能 5. (2分) (2017高一上·乾安月考) 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太阳活动放出的能量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直接所用的能源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 文化遗产是人类灿烂文明、辉煌历史和非凡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与智慧结晶,是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记忆,是后人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文化源泉,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下面是为你整理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希望对你有用!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篇1 朋友们: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瑰丽多彩、蔚为大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担当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维护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国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同时,还主动与周边国家合作,为跨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资源建立联合保护的工作机制。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民众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卓越创造力和思想情感

的体现,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在广大民众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不断地再创造,为我们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增强了对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创造力的尊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来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镇建设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在2014年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2014年为6月14日)期间,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将以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为主题,在全国所有城乡社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让广大民众更方便、近距离地了解非遗,参与保护。在此,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共同向全国发出倡议:非遗传承,人人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众,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人人参与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保护。 我们相信,有您的参与,那些祖辈们唱过的歌、跳过的舞、扮过的戏、做过的手工以及传统的民间实践活动和高度智慧的思维方式将重放异彩,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而您,将获得参与非遗实践活动的教益和快乐;在与祖先、

最新赣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含国家级)

赣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90项,其中10项为国家级(加★)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 民间音乐(共计2项) 3Ⅱ-1★兴国山歌赣州市兴国县 4Ⅱ-2★于都唢呐《公婆吹》赣州市于都县 传统戏剧(共计2项) 19Ⅳ-6★赣南采茶戏赣州市 20Ⅳ-7宁都中村傩戏赣州市宁都县 曲艺(共计1项) 23Ⅴ-3★于都古文赣州市于都县 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项) 39Ⅷ-8会昌滕器制作技艺赣州市会昌县 民俗(共计4项) 56Ⅸ-6赣南客家民俗赣州市 57Ⅸ-7★赣南客家围屋习俗赣州市龙南县 58Ⅸ-8上犹客家门匾习俗赣州市上犹县 60Ⅸ-10★石城灯会赣州市石城县

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项) 民间音乐(共计1项) 7 Ⅱ-4 南乡大堂音乐赣州市安远县 民间舞蹈(共计5项) 14 Ⅲ-1 银坑甑笊舞赣州市于都县 20 Ⅲ-7 瑞狮赣州市定南县 21 Ⅲ-8 ★古陂“席狮”“梨狮”赣州市信丰县 26 Ⅲ-13 章贡区民间高跷赣州市章贡区 33 Ⅲ-20 花棍舞赣州全南县 传统戏剧(共计3项) 38 Ⅳ-4 宁都采茶戏赣州市宁都县 43 Ⅳ-9 ★东河戏赣州市赣县 47 Ⅳ-13 手端木偶戏赣州市信丰县 曲艺(共计1项) 54 Ⅴ-3 宁都鼓子曲赣州市宁都县 传统手工技艺(共计3项) 70 Ⅷ-10 石城砚制作技艺赣州市石城县 78 Ⅷ-18 手工艺术模具雕刻钢模技艺赣州市瑞金市80 Ⅷ-20 瑞金传统竹编工艺赣州瑞金市 传统医药(共计1项) 86 Ⅸ-2 挑积赣州市寻乌县 民俗(共计4项)

88 Ⅹ-1 三僚堪舆文化赣州市兴国县 95 Ⅹ-8 石上曾坊桥帮灯赣州市宁都县 97 Ⅹ-10 洛口南云竹篙火龙赣州市宁都县 98 Ⅹ-11 香火龙赣州市龙南县 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9项) 传统音乐(共计1项) 26 Ⅱ-6 崇义竹洞畲族山歌赣州市崇义县 传统舞蹈(共计6项) 45 Ⅲ-12 崇义告圣赣州市崇义县 46 Ⅲ-13 上犹九狮拜象赣州市上犹县 47 Ⅲ-14 大余南安罗汉舞赣州市大余县 48 Ⅲ-15 于都茶篮灯赣州市于都县 49 Ⅲ-16 安远瑞龙赣州市安远县 50 Ⅲ-17 全南车马灯赣州市全南县 传统戏剧(共计2项) 78 Ⅳ-6 安远九龙山采茶戏赣州市安远县 79 Ⅳ-7 兴国提线木偶赣州市兴国县 曲艺(共计1项) 88 Ⅴ-5 南康古文赣州市南康市 传统美术(共计2项) 98 Ⅶ-3 章贡客家竹雕赣州市章贡区 99 Ⅶ-4 大余核微雕技艺赣州市大余县

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民类别项目名称属地责任单位号族 濒危民 族语言1 金平傣文傣族金平县金平县文化馆 文字 哈尼2 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墨江县墨江县文化馆民族 3 坡芽情歌壮族富宁县富宁县文化馆间景颇 4 创世史诗《目瑙斋瓦》德宏州德宏州文化馆族文 5 创世史诗《阿细先基》彝族弥勒县弥勒县文化馆学 6 宣抚司礼仪乐舞傣族孟连县孟连县文化馆传 7 剑川白曲白族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8 弥渡民歌汉族弥渡县弥渡县文化馆统9 民歌开益白族兰坪县兰坪县文化馆 10 彝族沙莜腔彝族建水县建水县文化馆音石屏县石屏县文化馆 11 彝族民歌彝族元阳县元阳县文化馆乐 12 芦笙舞苗族大关县大关县文化馆 卡瓦格博文化13 藏族弦子舞藏族德钦县社 14 弄娅歪壮族广南县广南县文化馆 15 棒棒灯壮族砚山县砚山县文化馆 16 彝族弦子舞彝族砚山县砚山县文化馆传 德昂17 水鼓舞瑞丽市瑞丽市文化馆族统 18 擦大钹彝族隆阳区隆阳区文化馆 19 大刀舞彝族禄丰县禄丰县文化馆舞 20 霸王鞭白族剑川县剑川县文化馆 楚雄市非物质文蹈 21 十二兽舞彝族楚雄市化遗产保护中心 22 跳三桩苗族易门县易门县文化馆

哈尼23 铓鼓舞建水县建水县文化馆族 24 跳鼓舞彝族绿春县绿春县文化馆 25 杀戏汉族景东县景东县文化馆传 统 镇沅县镇沅县文化馆戏 剧 26 腾冲扬琴汉族腾冲县腾冲县文化馆传姚安县非物质27 莲花落汉族姚安县文化遗产保护统中心 曲 28 昭通唱书汉族昭阳区昭阳区文化馆 艺 傣族景谷县景谷县文化馆 传佤族双江县双江县文化馆 29 打陀螺双柏县非物质统彝族双柏县文化遗产保护 中心体麻栗坡县文化麻栗坡县 30 吹枪苗族馆育傈僳31 嘟哒哒龙陵县龙陵县文化馆族与楚雄州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中心游彝族元谋县元谋县非物质文32 彝族摔跤 化遗产保护中心艺彝族石林县石林县文化馆 武定县武定县文化馆 33 彝族服饰彝族峨山县峨山县文化馆 传红河县红河县文化馆哈尼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州文化34 哈尼族服饰族统州馆 傈僳35 傈僳族服饰龙陵县龙陵县文化馆礼族 布朗36 布朗族服饰施甸县施甸县文化馆仪族 拉祜37 拉祜族服饰澜沧县澜沧县文化馆与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李俐颍张艳欣 摘要:本文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单介绍为基础,研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保护的方法,最后简述如何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凸显民族历史、民间文化、礼仪节庆的工具,是承载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为几类: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口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保证其原始的特点尤为重要。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1非物质文化遗产减少的原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民族的多样性和历史的长久造成了我国文化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就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上,无论是民间的昆曲小调,还是街头的杂耍表演,他们都以各种方式展现了我国的一段民俗、讲述一段历史。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剧烈冲击,以及自然灾害、战争威胁等因素,许多地区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被人遗忘了。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记载或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丢失或被破坏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工艺品、文物甚至档案来传承或展现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战乱等各种因素,造成了载体的破坏或丢失。文物或手工艺品不易保存,记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文物或工艺品的破坏和丢失而消失;档案,以其丰富的载体形式记载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简牍、金石档案因其笨重、丝帛档案因其易坏都无法保存长久,纸质档案是记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载体,也因年月的长久和时代的变迁而导致许多记载无据可查。音像、胶片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档案载体,但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存上面的较少,一方面是时间较短,还不知如何用新型载体去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新型载体的永久性还有待考证,它不如纸张更能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 ②熟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人去世 尽管有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附于载体记录保存下来的,但是,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靠口口相传或开班授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这在个过程中,人成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主要的工具。人们在追求现代化技术带给生活的便利的同时,也逐渐淡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风俗礼仪淡漠、对古代神话、传说的不屑一顾、对手工制作的鄙夷,这些都渐渐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失,特别是在无人愿意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掌握这门技术或通晓者们知识的人又老去或逝去的情况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永远的消失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国某一地区有一门只用木头不用钉子造大船的技术,目前会的人只有这个村的少数几位木匠,问及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他们都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人不愿意吃苦,无人愿意学习这门技术,最后将导致无人传承。这就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得很重要的原因。在古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丢失,并且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更容易被破坏,但却不像今天流失这么快,主要原因就在于此。人们不再运用古老的方法生产、生活、娱乐,也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知识。小组合作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报。增强民族自豪感、热爱民间艺术。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报。 设计理念: 通过自己在课前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些。小组的合作学习也是推动学生主动去了解知识的活动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关资料: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二)讲授新课: 1、龙泉窑青瓷 (1)出示龙泉窑青瓷图片 (2)龙泉窑青瓷制作过程 2、传统木 3、浙江泰顺溪东桥 中国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是中国古代匠师在几千年的营造过程中积累形成的 精湛技术和丰富经验,它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所以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称为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活化石”。

4、雕版印刷技艺。 5、兰亭集序(书法唐摹本)晋代王羲之。 提问:你能从“道”字的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演变中感受不同书法的艺术特点吗? 学生:…… 6、如来佛观音菩萨像(西藏唐卡) 作业要求: 1、你有哪些想了解、不熟悉的文化遗产? 2、收集一些中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资料。 3、结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同学们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 归纳小结: 口头传承; 表演艺术; 社会风俗; 传统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科教文史委 根据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工作分工,科教文史委牵头筹备了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协商活动。通过本地观摩,外出参观,听部门情况介绍,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现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传承人来完成的文化遗产。目前,我市许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都年事已高,比如的传承人,的传承人等。这些人的身体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非遗项目的损坏或者消亡。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密切合作,进一步健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影音、文字资料库,以供将来教学、研究时使用。一要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全面完成所有非遗项目的影音采录工作,包括传承人口述史、技艺流程、剧目或者节目、仪式规程等等。要让每一个非遗传承人、每一种非遗文化、每一个非遗项目、每个项目的所有细节,都以最完整的形式原汁原味保留、记录下来。二要整理好历史非遗资料。许多历史非遗资料,由于时间久远,当时的文字记录、录音带、录像带等难免出现发霉、老化现象,建议用数字化手段重新翻新保存。三要做好非遗资料的挖掘工作。对一些缺失的或者仍然散落在民间的非遗文化及项目,要及时进行挖掘和收集,查漏补缺,比如要及时收集散落民间的剪纸老纹样等,使档案库更加完善。

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地传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解决其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和被动保护相比,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讲堂,同时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让普通群众、下一代了解非遗文化、热爱非遗文化、甚至愿意传承非遗文化,是保护非遗文化的更加长远、高效之计。一要做好对“下一代”的传播,推动合适的非遗项目进课堂,使学生增强“非遗”保护意识,培养学习和保护“非遗”的兴趣。建议有关部门联手,让等武术类项目进入小学、初中、老年大学的体育课程;让等项目进入各类学校手工课,让民俗、非遗类音乐等项目进入各类学校音乐课。二要做好对机关干部、教师、大企业等集中性群体的传播,推动相关非遗项目进各种讲堂。比如,等同志,既是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又有着丰富的民俗知识和很高的文化素养。建议有关部门让他走进学校、机关、老年大学等讲堂,宣讲等传说。三要做好在全社会的普及性传播,让非遗专栏进入报纸、电视台、电台。建议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把更多的非遗文化和项目做成喜闻乐见的动漫、公益宣传片、公益广告等,使之真正在生根发芽。 三、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材和内容。青州的农民画产业现在正在兴起,其题材和内容大多来自于当地人的吃穿住行,很具乡土气息。比如当地的特产水果银瓜就是农民画的热门题材,许多福禄寿喜画作就是用银瓜排列组合而成的,很受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的欢迎。建议我市相关部门也能够引导非遗传承人借鉴这种经验,不断拓展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材和内容,将之和我市经济、社会、文化、旅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是通过网上征集、群众投票和数轮专家评议最终选出的。标志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隐含“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标识图形传达出古朴和质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

分类:一、【民间文学】 曹雪芹传说: 梁祝传说 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 在世界上产生中国古代民间传说。 孟姜女传说 相传秦朝时有个孟老汉和姜老汉一墙之隔互为邻居,孟老汉一年 孟姜女传说(4张) 春天在院子的墙边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细心浇水、施肥培育,后来结了一个几十斤重的葫芦瓜,姜老汉眼看葫芦瓜成熟,一刀切开了后,却看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娃躺在里面。于是孟、姜两老汉为争夺女娃娃吵闹不休,最后只好协商两家共同养育这个女娃娃,取名“孟姜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征集数十万民夫,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修筑万里长城。有个叫万喜良的书生公子,因为逃避衙役的追拿,翻墙逃进孟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