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桥梁工程C50箱梁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C50箱梁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C50箱梁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桥梁工程C50箱梁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试验室对箱梁、湿接头、湿接缝等砼配合比进行设计,设计强度等级为C50。

一、设计依据

1、《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范》(JTJ055-2011)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F50-2011)

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砼试验规程》(JTG E25-2005)

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等

二、选用材料原始数据

1、陕西声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P.O 5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2、粗集料:渭河华可石料厂,4.75~19mm连续级配碎石(掺配比例为4.75~9.5mm:9.5~19mm=30%:70%), 经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3、细集料周至县晨立地材有限责任公司,Ⅱ区中砂,经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4、水选用饮用水。

5、外加剂:咸阳同辉建材化工有限公司,TH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掺量为1.0%。

三、设计坍落度为100-140mm。

四、设计步骤:

1、确定砼配制强度:?cu.0=?cu.k+1.645σ=59.9MPa

第1 页共3 页

C30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0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一、本配合比用于国道318线东俄洛至海子山段公路改建工程XX合同段桥梁台帽、附 属及涵洞盖板等工程部位的施工,设计强度为C30混凝土,坍落度为70~90mm。 二、设计依据: 采用JG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TJ 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三、原材料产地及技术参数: 水泥:四川泸定山盛水泥有限公司“山盛”牌P. O 42.5R级 中砂:帕姆林砂石场中砂 碎石:帕姆林砂石场5~31.5mm 水:雅江县八角楼乡可饮用水 国道318线东俄洛至海子山段公路改建工程 XX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XX合同段试验室

C30砼配合比计算书 一、试配强度的确定 fcu,o=fcu,k+1.645δ =30+1.645*5 =38.2(Mpa) 式中: fcu,o---砼的配制强度(Mpa) fcu,k--- 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δ--- 砼强度标准差,取δ =5 二、水灰比的确定 W/C=a a*fce/ fcu,o+a a*a b*fce =0.46*42.5/(38.2+0.46*0.07*42.5) =0.49 式中:fce--- 水泥的实际强度(Mpa) fce=r c*fcek=1.0*42.5=42.5(Mpa) (r c---水泥标号的富余系数,取r c=1.0) a a、a b--- 回归系数,取碎石a a =0.46 ,a b=0.07 按耐久性校核水灰比,根据JG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要求,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为0.7。根据经验,选用0.44的水灰比。 三、每立方米砼用水量的确定 根据《JGJ 041-2000》要求砼坍落度70~90mm;碎石最大粒径31.5mm,根据经验选用193Kg/m3的用水量。 四、每立方米砼水泥及粉煤灰用量的确定 m co=m wo/ w/c=193/0.44=439kg 选用439kg的水泥用量。 按耐久性校核用水量,根据砼所处环境地区,查JGJ 55-2000可知,允许最小水泥用量225kg,最大水泥用量500kg,上述水泥用量439kg,符合耐久性要求。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概述 本次设计的道路位于安徽界首任寨乡内,起点为千牛汽车服务中心,终点至跨河桥桥头,南北走向,现状为X107县道,道路设计全长792.555米,为改造提升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km/h。本道路作为任寨乡的一条示范街道,它的提升改造,是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计条件 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我方提供的带状地形图(电子版);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相交道路等资料。 3. 道路建设条件 3.1 沿线场地现状 沿线主要为民房、农田并伴有少量沟塘。 本道路现状为9.0m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是穿越集镇的公路。本次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与建设单位、街道充分对接,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仅在其两侧新建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2 现状及规划相交道路 道路沿线相交道路均为现状出入口。 3.3 现状及规划河道与沟渠 本项目终点处有一现状沟渠,且有一现状桥梁,该沟渠及桥梁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本次设计维持现状。 3.4 现状杆、管线 根据现场初步调查,场地内有多处电力架空杆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上,且有一道给水管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边。 4. 采用规范及标准 4.1 规范及图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 );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 项目施工时,若有相关新的规范、规程等颁布,则应按照新的规范、规程实施。

砼配合比设计策划书知识分享

砼配合比设计策划书 为满足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和施工要求,确保我公司生产混凝土工程质量,依据《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JGJ55-2011,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此计划书。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JGJ55-2011执行。有特殊砼要求的: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特种混凝土包括自密实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试验室应根据本公司常用原材料,设计不同强度等级的常用配合比,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备用。特殊混凝土或特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业务部接到顾客定单后,提前一个月以上通知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及试配工作,由总工组织试验室对特殊或特种砼进行配合比设计,并进行试配工作,保证配比投入使用时的可行性。生产前由总工组织编制特殊砼的《设计和开发计划书》。 具体试配准备工作及过程如下: ㈠引用标准 1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11/385-2011 3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4普通砼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5砼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DBJ/T01-64-2002 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 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 8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9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09 10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 11混凝土防冻剂JC475-2004 12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 1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14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4:99 15进厂水泥第三方检测报告,本公司自检水泥试验报告。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 50-2004 条文说明 2004年9月16日

1 总则 1.0.1 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交通量激增和重载车增多,对路面设计和施工是一个挑战。为提高路面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减少早期损害,总结工程实践的经验教训,吸纳新的科研成果,有必要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1.0.3 路面设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单纯地厚度计算。因原材料性质决定沥青混合料或各种基层混合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各种混合料的性质决定了各结构层的路用性能,所以,材料直接影响路面质量与耐久性。各结构层的组合与当地的气候、交通量与交通组成密切相关,合理的结构组合,使路面获得经济、耐久效果。厚度计算与材料设计参数取值直接相关,没有实测材料参数厚度计算缺乏依据。若缺原材料调查,无合理材料单价,可导致变更设计,突破投资。故设计人员应重视材料调查,选用符合技术要求,经济合理材料,防止简单地套用路面结构,把设计变成是厚度计算。 设计工作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 调查与收集有关交通量及其组成资料,积极开展轴载谱分布的调查、测试工作; 2 收集当地气候、水文资料,了解沿线地质、路基填挖及干湿状况,通过试验或论证确定路基回弹模量; 3 设计人员应认真做好路用各种材料的调查,并取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定路面各结构层所需的材料; 4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并测试、确定材料设计参数; 5 拟定路面结构组合,采用专用程序计算厚度; 6 对路面结构方案进行概算、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初期投资或长期成本寿命分析,提出推荐的设计方案。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初期投资、营运中的维修、养护费用等全过程的技术经济预估模型,希望有条件的设计、科研单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积累资料。 7 认真做好路面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设计,使路面排水通畅,路面结构内部无积水滞留。 1.0.4 该条文仅增加了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设计中应注意废弃料的处理,不能污染环境。鼓励积极开展旧沥青面层、破碎水泥混凝土板和旧基层材料的再生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0.5 分期修建的方案,由设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1.0.6 新条文强调了设计目的不仅确定路面结构厚度,还应为行车提供快捷、舒适、安全、稳定、耐久的服务功能。现行弹性层状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指标,主要是考虑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使路面具有相应的整体刚度(即承载能力),以及抵抗各结构层因拉应力或拉应变而产生的疲劳破坏。对于当前出现的水损害、车辙、推移、拥包等病害,用弹性层状理论尚难以得出符合实际的设计结果,故需通过沥青混合料的

C20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书

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砼设计标号: C20普通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7、施工图纸 二、设计要求: 设计强度等级为C20,坍落度90-110mm。 使用部位:通涵基础及防护工程 使用原材料为: 水泥: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海螺牌(P.C32.5) 砂:株洲市王十万砂场河砂,细度模数为2.74,属中砂,含泥量1.0 %, 表观密度:2.602g/cm3 碎石:湘乡市棋梓桥水泥厂碎石场;表观密度为2.720g/cm3; 掺配比例,16-31.5(mm):9.5~19(mm):4.75-9.5(mm) =30%:50%:20% 水:饮用水 制作与养生的方法 把用于砼配制的各原材料混合并机械搅拌均匀,性能测试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 制作试件,用人工成型,拌合物分层厚度大致相等的两层装入试模,每层插捣25 次。二十四小时后拆模,再放入标准恒温恒湿养护室里进行养生。 三、配合比参数的初步确定 1、确定试配强度 根据设计规程可知,σ=4.0,试配强度fcu,ο=26.6Mpa 2、计算水灰比 W/B=a a.f b/(f cu,0+a a.a b.f b),式中:粗集料采用碎石取a a=0.53,a b=0.20,水泥富于系数γc=1.00,f ce=1.00*32.5=32.5, 由W/B=a a.f b /(f cu,0+a a.a b.f b) 得出ω/c=0.57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水灰比取ω/c=0.50,符合耐久性要求。 3、用水量 根据设计坍落度和最大碎石粒径及相关经验,取用水量m wo=175Kg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客运专线铁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中铁某局联合体石太客运专线某标段 项目经理部 二OO五年十一月 目录 1 编制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依据标准 (3) 4 原材料的选择与质量要求 (4) 4.1 水泥 (4) 4.2 细骨料 (5) 4.3 粗骨料 (7) 4.4 水 (9) 4.5 外加剂 (10) 4.6 掺和料 (11) 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 5.1 一般规定 (12) 5.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18) 6 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 (28) 6.1 试验前准备 (28) 6.2 试样拌制 (28) 6.3 拌合物稠度试验 (29) 6.4 表观密度试验 (30) 6.5 含气量试验 (31) 6.6 凝结时间试验 (32) 6.7 泌水率试验 (33) 6.8 立方体抗压强度 (35) 6.9 抗折强度 (36) 6.10 劈裂抗拉强度 (38) 6.11 混凝土抗渗性能 (39) 6.12 混凝土收缩值测定 (40) 6.13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42) 6.14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 (43) 6.15 混凝土抗裂性试验 (45) 6.16 混凝土电通量快速测定方法 (46) 7 相关记录 (47) 附录A 混凝土所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 (49) 附录B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划 (51) 附录C 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记录 (55)

1 编制目的 混凝土工程在铁路桥涵、隧道等工程中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分项工程,使用的混凝土不仅涉及普通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而且涉及喷射混凝土、水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专业要求较高的混凝土类型。随着混凝土的发展及人们对工程质量要求的越来越严,混凝土耐久性的质量要求与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做好石太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使配制的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和耐久性能,满足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运营的需要,特编制《客运专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石太铁路客运专线Z7标段内所有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试配、及验证性试验。 3 依据标准中华工程网 3.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3.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3.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4《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3.5《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 3.6《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 3.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3.8《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3.9《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10《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3.1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3.1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3.13《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14《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3.15《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 4 原材料的选择与质量要求 4.1 水泥 4.1.1 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4.1.2 水泥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要求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中对水泥的技术要求的规定。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标准对水泥的技术要求 品种 技术指标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I型II型 不溶物(%)≤0.75 ≤1.50 烧失量(%)≤3.0 ≤3.5 ≤5.0 氧化镁(%)水泥中含量不宜超过5.0%。如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允许放宽到6.0%。 三氧化硫(%)≤3.5 细度(%)比表面积大于300m2/kg 80u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0%。 凝结时间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6.5h。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0h。 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 碱(%)碱含量按Na2O+0.65K2O计算值来表示。使用活性骨料时碱含量不大于0.60%或由供需双方商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说明书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说明书 1 路面设计的原则 路面结构是直接为行车服务的结构,不仅受各类汽车荷载的作用,且直接暴露于自然环境中,经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路面工程的工程造价占公路造价的很大部分,最大时可达50%以上。因此,做好路面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路面设计内容应包括路面类型与结构方案设计、路面建筑材料设计、路面结构设计和经济评价。 1.1 路面类型与结构方案设计 路面类型选择应在充分调查与勘察道路所在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使用要求、材料供应、施工和养护工艺等,并在路面类型选择的基础上考虑路基支承条件确定结构方案。由于路面工程量大,基垫层材料应尽可能采用当地材料,并注意使用各类废弃物。必要时,应考虑采用新型路面结构形式、新材料、新施工工艺。同时,应注意路面的功能和结构承载力等是通过设计、施工、养护等共同保证的,可采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技术合理确定路面类型和结构。 1.2 路面建筑材料设计 路面建筑材料设计往往是路面设计中不受重视的一块内容,原因在于设计仅仅依据设计规范或当地经验确定路面结构层次,指定各层次材料的标准规范名称。本次设计运用了大学期间所学的工程技术与材料科学知识,合理考虑了道路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材料所在路面结构层次的功能等,论证合理地选择了材料类型和建议配比。 1.3 路面结构设计 路面结构设计就是对拟订的路面结构方案和选定建筑材料,运用规范建议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对结构进行力学验算。 现阶段公路路面使用的路面类型主要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者应综合考虑当地的环境、降水、材料、交通量等各方面因素后选定路面的类型,然后进行设计。 2 路面设计 2.1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标准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设计标准主要以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作为设计控制指标,对高等级道路路面还要验算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整体性材料基层的拉应力。 2.2 累计当量轴次计算

最新C3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1) 一、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条件 (1) 2、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1) 3、原材料情况 (2) 二、理论配合比设计 (3) 三、理论配合比设计结果 (10) 四、实验室试配配合比设计与试配后拌合物性能测试结果 (10) 3、试配后拌合物性能测试结果 (13) 五、强度测试原始记录与强度结果的确定 (14) 一、7d强度测试 (15) 二、28d强度测试 (16) 一、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条件 1、配合比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建设用碎石卵石》(GBT14685-2011) 3、《建设用砂》(GBT14684-2011) 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2、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某工程需要C30商品混凝土,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柱。施工采 用泵送方式(管径φ100),施工气温15~25℃。要求出机坍落度为

190±30 mm,而且2 h坍落度损失不大于30 mm。为使混凝土有良好的可泵性并节约水泥,要求掺适量的优质粉煤灰。 3、原材料情况 A、水泥:重庆拉法基水泥厂P·O 42.5R,f ce=50.2MPa,ρc=3.10 (g/cm3),堆积密度1560kg/m3; B、细骨料:①特细砂M x=0.9,ρs1=2.69(g/cm3),堆积密度 1380kg/m3,含泥量1.4%,含水率7%; ②机制砂M x=2.9,ρs2=2.70(g/cm3),堆积密度 1530kg/m3,含粉量14%; C、粗骨料:①石灰岩碎石 5~10mm,ρg=2.67(g/cm3),堆积密度 1380kg/m3,含泥量0.7%; ②石灰岩碎石 10~25mm,ρg=2.67(g/cm3),堆积密度 1400kg/m3,含泥量0.5%; D、外加剂:聚羧酸缓凝高效减水剂(PCA-R),含固量23%,减水 率29.5%,掺量1.5%,,重庆三圣特种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E、掺合料:Ⅱ级粉煤灰,ρF=2.42(g/cm3),堆积密度 1320kg/m3,细度22.0%,需水量比99%,烧失量4.72%,掺量8%~12%; F、拌合水:自来水。 4. 组员及任务分配 任务(合作完成配合比设计):1.根据原材料检测数据,遵照现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计算;

配合比试验计划以及优化方案

配合比试验计划以及优化方案 1.配合比采用粉煤灰和矿粉双掺,或者采用粉煤灰单掺。 粉煤灰和矿粉都具有火山效应,但一般在后期才体现强度的增长,所以对混凝土坍落度的的经时损失很小,粉煤灰由于珠形玻璃体的作用,流动性好于矿粉,矿粉减水效果好与粉煤灰,对强度的增长优于粉煤灰,且矿粉具有良好的粘聚性,泌水性小,保水性好,所以粉煤灰和矿粉的双掺不仅能提高混凝土的性能而且还能节约成本,减少水泥的用量。 2.混合材掺量的选择 目前高性能混凝土为延缓水化热高峰,防止裂纹,大体积混凝土都提倡掺加混合材料,一般经验,水泥用量多混合材用量少,早起强度高,水泥用量少混合材用量多,前期强度偏低,后期强度高。 3.胶凝材料的选择 根据标准,胶凝材料用量不超过500kg,在满足所有施工和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最小的胶凝材料用量,以达到控制成本的效果。 3.混凝土含气量的选择 提高混凝土含气量对结构物的耐久性有好处,但是对桥梁的外观质量却有影响,怎样控制含气量,出机含气量和入模含气量的关系,振捣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4.外加剂的选择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是一种高性能减水剂,基本不含有有害成分,减水率高,且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受水泥的的适应性也较萘系减水剂影响小,对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凝结时间的控制很有效果,且因掺量小,价格相差不太大,故考虑选择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4.石子级配的选择 配合比使用的石子采用两级级配,有效地保证了石子在混凝土中的最小空隙率,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实性,耐久性,寻找石子的最佳分掺比例,达到最小的孔隙率。 5.砂率的选择 砂率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密实性能,根据实际经验和参考资料泵送混凝土最佳砂率是38%-42%。为保证可比性,试拌混凝土时一律按照40%的砂率,确定其他材料后,再细调最佳砂率。

某公路沥青路面 课程设计说明书

山东建筑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某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课程: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院(部):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设计期限:一周 指导教师:耿立涛周艳

目录 一、设计任务明细 (2) 二、设计方案论证 (2) 三、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2) 四、设计步骤及计算结果 (3) 五、设计任务明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参考文献 (17)

一、设计任务明细 按照设计任务书给定的资料进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进行轴载换算和累积轴载计算(要求,手算,并以HPDS 2006复核); 2、确定公路等级; 3、设计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复合、柔性基层3种路面结构; 4、对每种路面结构,进行路面结构计算,确定路面结构层厚度; 5、路面结构层厚度需满足最小防冻厚度要求。 二、设计方案论证 根据设计原始资料:1.自然地理条件。2.交通资料。3.筑路材料。进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设计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复合路面结构、柔性路面结构3种路面结构。先进行手算轴载换算和累积轴载计算,然后以HPDS2006复核。多次试验直至得到符合要求的结果。 三、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面层材料采用沥青混合料,基层材料可采用沥青碎石、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砂砾、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等材料。 试验测定沥青材料、半刚性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结果分别如表2、表3所示: 五、 六、表3 半刚性材料抗压回弹模量测试结果

按规范方法测定各种路面材料的劈裂强度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路面材料劈裂强度 四、设计步骤及计算结果 1、轴载换算和累积轴载计算(手算) 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低拉应力为指标时 将表中各种不同轴载换算成BZZ-100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 1.解放CA340 N=1.0*6.4*1124*(22.1/100)^4.35+1.0*1.0*1124*(56.6/100)^4.35=104.6(次)2.太脱拉111S C1=1+1.2*(m-1)=1+1.2*(2-1)=2.2 N=1.0*6.4*560*(38.5/100)^4.35+2.2*1.0*560*(78.2/100)^4.35=479.1(次)3. 宇通ZK6890HG N=1.0*6.4*936*(43/100)^4.35+1.0*1.0*936*(62/100)^4.35=269.4(次) 4. 北京BK6150A N=1.0*6.4*292*(48.5/100)^4.35+2*1.0*1.0*292*(71.2/100)^4.35=213.5(次) 5. 东风YCY-900 N=1.0*6.4*360*(25/100)^4.35+2*1.0*1.0*360*(78.2/100)^4.35=252.6(次)6. 平板车 N=1.0*6.4*836*(23.7/100)^4.35+1.0*1.0*836*(69.2/100)^4.35=178.7(次) 总的轴载当量:N=104.6+479.1+269.4+213.5+252.6+178.7=1498(次) 5年后轴载当量:N=1497.6*(1+7.5%)^5=2150(次) 10年后轴载当量:N=2150.0*(1+6%)^5=2877(次) 15年后轴载当量:N=2877*(1+5%)^5=3672(次)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积当量轴次Ne=[(1+γ)^t-1]*365/γ*N1*η= [(1+7.5%)^5-1]*365/7.5%*1497.9*0.4+[(1+6%)^5-1]*365/6%*2150*0.4+ [(1+5%)^5-1]*365/5%*2877 *0.4=1270257+1769483+2320997= 5360737(次)

C25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两档碎石)

C25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要求 1.坍落度:80mm~120mm 2. 砼使用砼灌车运送。 二、使用部位: 隧道套拱及孔桩护壁。 三、设计依据 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四、原材料说明 1.水泥:采用莲花牌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2.细集料:采用福建南安砂场的中砂,细度模数2.7,表观密度为2590kg/m3,含泥量为0.9%。 3.粗集料:采用永丰石场生产的4.75~31.5mm(9.5-19mm60%、19-31.5mm40%)级配碎石,压碎值为6.1%,针片状含量1.3%,含泥量为0.2%。 4.水:饮用水,符合要求。 5.外加剂:采用福州顺平建材有限公司所产的SP-4型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1.6% 五、确定试配强度 强度标准差:σ=5 试配强度:f cu,o= f cu,k+1.645σ=25+1.645*5=33.2Mpa

2.计算水灰比 经查表:a=0.46;b=0. 07;f ce=42.5*1. 00=42.5Mpa; 水灰比:W/C=(a * f ce )/( f cu,o +a *b* f ce) =(0.46*42.5)/(33.2+0.46*0.07*42.5) =0.57 因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规定,配制钢筋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为0.55。高效减水剂的掺量宜为胶结料的0.5%-1.8%。故:选定水灰比为:0.50;外加剂掺量1.6%。 3.每方砼用水量 每方砼用水量 以规程表中坍落度为90mm的水量为基础,用水量为195 Kg,按坍落度每增加20mm用水量增加5 Kg计算,末掺减水剂时砼用水量应为200Kg,减水剂减水率按15%计算,每方砼用水量=200(1-15%)= 170Kg: 4.水泥用量 C=170/0.50=340Kg/m3 5.外加剂用量=320*1.6%=5.12 Kg/m3 6.砂率 因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规定 故取βs=41% 7.计算粗细集料的用量(重量法),设计砼容重为2400Kg/m3其中:m C0=340K g;m w0=170K g;m Cp=2400K g;βs=41%;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标识标牌设计方案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

技术方案、项目实施方案 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X门牌制作安装项目 实施地点:XXX 实施项目:XXX 2)有关该项目主要材料说明: 铝板加反光膜 各门牌材料均为铝和反光膜,采用丝印工艺。 质量标准:按照国家及行业相关规定。 验收标准:依招标文件和供应商响应文件为据进行验收。 3)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若我司中标,即按照本竞标文件中的承诺,派遣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组建项目组。并迅速完成承包人驻地建设及实施临时设施布设,尽早全面展开实施。项目组代表公司全面履行合同。 一、项目管理机构 根据本项目具体情况,结合我司施工经验,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并按项目法实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做到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安排,确保本项目安全、质量、工期、环保及文明施工等各项目标的实现。 二、施工临建 在项目附近租用民房并完善办公、生产生活设施,施工营地内设标志标牌加工制作棚和仓库。 三、施工任务划分及机械设备、劳动力配置 标识标牌施工队:配备氧割设备、切割机、运输机具等,劳动力5人,负责标志标牌更换、增加等施工。 四、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1、施工准备组织及工期计划安排 本项目工期60天,我方拟定施工准备期为3天,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进度。 2、劳动力进场计划及到场方法 ⑴第一批:接到中标通知书后2天内,施工先遣队在项目组组织及施工队长的带领下进场,进行施工准备及临时驻地建设。

⑵第二批:签订合同后2天内,施工队劳动力全部进场,并全面展开施工。 本项目管理、技术人员及所有劳动力均按计划安排分批乘汽车到达施工现场。 3、机械设备动员周期及运到现场的方法 所需的施工机械设备及仪器,公司均已准备到位,开工前可全部提前进场,施工机械设备采用动态管理,满足服务周期和监理工程师、业主的要求。 设备采用汽车直接运至工地,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应遵守高速公路行车规定。 4、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 经现场调查,初步拟订材料来源和运输方法如下: 外购材料:施工所需反光膜、标志标牌金属材料等从成都市购买;所有材料均采用汽车按进度计划提前采购和运输进场。按规范及招标文件要求,材料需经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与业主批准同意后,方可进行备料和用于本项目。 4)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一、综合说明 采用人工辅以小型机械施工作业,标识标牌制作、反光膜粘贴等实行车间作业,现场安装。 二、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 所有标志标牌的设置,包括位置(角度)、标牌尺寸、板面设计、反光膜等级等应严格按招标文件、设计与相关规范执行,确保标识标牌的使用功能。反光膜仅局部小面积更换且施工条件允许时,可采用现场施工处理的方法,但反光膜品牌等级与原膜一致,且逆反射系数和平整度应满足要求。 1、材料要求 所用等材料应满足规范要求。 2、新增标志标牌施工方法 2.1 工艺流程 施工区域交通管制→施工放样→基础施工→标志标牌加工制作→现场安装(立柱→横梁安装→面板安装)→现场清理、撤离 2.2 施工放样 安装的标志应与交通流方向几乎成直角(按设计或计算确定),在曲线路段,标志的设置应由交通流的行进方向来确定。 2.3 标志基础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第五章路面设计 5.1路面设计原则及依据 本次设计的道路是村道,村道路面应根据交通量及其组成情况、使用功能、当地材料及自然条件,结合路基进行综合设计,做到经济、适用。同时,村道路面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其表面应满足平整、抗滑和排水的要求。村道的行车道(包括错车道)均应铺设路面。 5.2 路面设计及土路肩加固形式 该道路的路基宽度为6.5m,行车道宽6m,土路肩宽度为0.5m。由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徽县交通局规划路面结构分为三层,面层采用沥青碎石,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采用天然砂砾。由于道路级别低,没有设置路缘带和紧急停车带,当路基宽度为4.5m或在道路的不通视地段时,每隔200m 左右应设置错车道,错车道有效长度不小于20m,在错车道两端应设不小于10m过渡段。土路肩的基层与路面相同,在表层宜铺置一些粗粒式沥青碎石或砂砾石。若行车道宽度不够,需要加固部分路肩,提供侧向宽度,以利于行车安全,见下图5.1所示:

图5.1道路横断面的构成 5.2 路面结构类型的计算 1.基本资料 (1)设计任务书要求 甘肃徽县村村通道路设计等级为四级公路,设计年限10年,拟采用沥青碎石路面,需进行结构设计。 (2)气象资料 该公路处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温暖而湿润,冷季短,暖季长。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782mm。 (1)地质资料 一般路基处于中湿状态,沿线路段有大量的砂砾、岩石块,水源充足, 可以说筑料丰富。 (2)交通分析 由设计资料可知该路技术等级为四级公路,路基宽6.5m,路面宽6m,土路肩宽0.5 m,根据设计要求及规范砂砾石路面的设计年限为10年,徽县麻沿乡的的汽车交通量2007年为300辆/日,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7%,到设计年2017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50辆/日。我国路面设计以双轮单轴载100kN为不标准轴载,以BZZ—100的各项参数见下表5.1。 表5.1标准轴载BZZ—100各项参数

C20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书

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砼设计标号:C20普通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2007) 4、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5、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 05) 7、施工图纸 二、设计要求: 设计强度等级为C20,坍落度90-110mm。 使用部位:通涵基础及防护工程 使用原材料为: 水泥: 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海螺牌(P、C32、5) 砂 : 株洲市王十万砂场河砂,细度模数为2、74,属中砂,含泥量1、 0 %,表观密度:2、602g/cm3 碎石 : 湘乡市棋梓桥水泥厂碎石场;表观密度为2、720g/cm3; 掺配比例 , 16-31、5(mm):9、5~19(mm):4、75-9、 5(mm)=30%:50%:20% 水 : 饮用水 制作与养生得方法 把用于砼配制得各原材料混合并机械搅拌均匀,性能测试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制 作试件,用人工成型,拌合物分层厚度大致相等得两层装入试模,每层插捣25次。 二十四小时后拆模,再放入标准恒温恒湿养护室里进行养生。 三、配合比参数得初步确定 1、确定试配强度 根据设计规程可知,σ=4、0,试配强度fcu,ο=26、6Mpa 2、计算水灰比 W/B=a a、f b/(f cu,0+a a、a b、f b),式中:粗集料采用碎石取a a=0、53,ab=0、20,水 泥富于系数γc=1、00,fce=1、00*32、5=32、5, 由W/B=aa、fb/(f cu,0+aa、ab、fb) 得出ω/c=0、57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水灰比取ω/c=0、50,符合耐久性要求。 3、用水量 根据设计坍落度与最大碎石粒径及相关经验,取用水量m wo=175Kg 4、砂率得确定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砂率取Sp=33% 5、材料用量得确定 a、水泥用量:

C50混凝土配比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一、试配强度: ?cu.k=?cu.0+1.645σ=50+1.645×5=58.2Mpa 二、设计依据: (一)使用部位预制梁、现浇梁。 (二)要求坍落度 150-180mm。 (三)依据规范标准 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 3、《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14685—2001。 4、《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普通混凝土用卵石、碎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3-92。 5、《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 6、《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7、《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 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9、《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1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11、《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1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1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14、《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3043-2005 15、图纸设计。 三、原材料: 1、水泥:广东省韶关市昌泥建材有限公司粤海牌P.O42.5水泥。

2、矿粉:广东省韶关市昌泥建材有限公司矿粉。 3、细骨料:广东韶关北江水洗河砂。 4、粗骨料:广东韶关龙归碎石场 5—25mm碎石、 10—20mm碎石按10:90 比例掺配成5-25连续级配碎石。 5、水:红边岭拌合站场区饮用井水。 6、聚羧酸减水剂:上海诚城LEX-9H聚羧酸减水剂。 四、计算过程: 1、基准水胶比W/b=α·?ce/?cu.k+α?β??ce=0.34(对于碎石α=0.46,β=0.07) 取W/b=0.31 用水量W取155Kg 2、基准胶凝材料用量:b=w/(w/b)=484㎏/m3 3、基准配合比: 矿粉代替水泥用量: 20 % 采用假定密度法:假定密度ρ= 2500 ㎏/m3 砂率βs= 0.40 % , 聚羧酸减水剂=1.0% 用水量w= 150 ㎏/m3 ρ=m c+m f+m s+m g+m w βs= 40 % 得基准配合比:试配拌制50L,各材料用量如下: 0Min坍落度195 mm ,30Min坍落度165 mm ,60Min坍落度140mm ;含气量3.5%;粘聚性良好,保水性良好,工作性满足施工要求。 根据水胶比上下浮动0.01,调配出两个与基准配合比工作性能基本相同的配合比:

路面结构设计说明

路面结构设计说明 一、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计算依据 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15年; 路面抗滑标准:交工检测指标值: 横向力系数SFC60≥54:构造深度TD≥0.55mm; 石料磨光值PSV≥42。 二、路面结构形式 (一)路面设计参数 道路建成后将成为沿线厂区货运车辆进出的主要道路,同时该道路也是园区开发建设的施工通道,结合实际情况,对路面结构按照重交通偏下水平进行设计,根据道路勘察资料及相关规范,路基顶部回弹模量取值E0=30MPa。 一个车道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12*106 次 设计路面弯沉值:Ls= 21.5(0.01mm) (二)路面结构形式 上面层:5cm 厚 AC-16C型SBS改性沥青混凝土; 下面层:9cm厚AC-25C型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下封层: 0.8cm厚 ES-3型稀浆封层; 上基层: 18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抗压强度≥3.5 MPa); 下基层: 18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抗压强度≥3.0 MPa); 底基层:18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抗压强度≥2.5MPa); 垫层:15cm厚天然砂砾(抗压强度≥2.0MPa); 路基顶面回弹模量E0=30MPa 三、沥青混凝土的材料及技术要求说明 (一)材料要求 1.上面层用沥青: 上面层沥青混凝土采用SBS I-D型成品改性沥青,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须符合A 级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和沥青样品。且其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表4.6.2的要求时,方可使用,其性能指标要求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