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粉含量的质量控制

石粉含量的质量控制
石粉含量的质量控制

石粉含量的质量控制

人工砂石粉含量指人工砂中小于0.16mm的颗粒的含量,人工砂石粉中小于0.08mm的颗粒可以视为一种惰性掺合料看待,适当的石粉含量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对提高混凝土性能有利。在国内,绝大多数水电站混凝土用砂技术参数要求中,石粉含量要求在6-18%,对碾压混凝土用砂的石粉含量要求12-22%。国内大型人工砂石系统大多碾压砂石粉含量不足,也有工程用砂石粉含量超标现象发生。

干法制砂工艺中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一般较高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也有发现存在石粉含量大于标准的情况,这时应考虑部分湿式生产,洗去部分石粉或选用风机吸尘器设备吸出部分石粉,以满足标准要求。目前一种三分离选粉机成功用于锦屏一级水电站项目,试验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阿海新源沟砂石系统也安装了四台三分离选粉机去掉成品砂多余的石粉。湿法制砂工艺中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一般较低大多数工程均要求回收部分石粉以满足工程需要。水电工程人工砂中的石粉回收主要有机械回收方式和人工回收方式两种。在大型人工砂石料生产规模中,或场地狭窄的工程,工艺上需设计石粉回收车间(或称细砂回收车间)。即将筛分车间和制砂车间螺旋分级机溢流水中带走的石粉通过集流池,再回收利用。目前选用国际上先进的旋流真空脱水设备较多。在小型人工砂石料生产规模中,或场地宽敞的工程,也采用人工回收方式,来控制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即对生产过程中洗砂机排放溢流水进行自然存放脱水,自然存放脱水后的细砂可以用装载机配合直卸汽车运输进行添加。为了有效地控制石粉含量,常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不断实验,有效控制石粉的添加量。

(2)在石粉添加斗的斗壁附有震动器,斗下安装一台螺旋分级机,通过螺旋分级机均匀地添加到成品砂入仓胶带机上,使石粉得到均匀混合。

(3)废水处理车间尽量靠近成品砂胶带机,能用胶带机顺利转运,经压滤机干化后的石粉干饼经双辊破碎机加工松散粉末状,防止石粉成团。

(4)在施工总布置中要考虑一个石粉堆存场,堆存场既可以调节添加量,又可以通过自然脱水降低含水率,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成品砂的含水率。

3.6细度模数的质量控制

在湿式生产时,一般配置棒磨机制砂,人工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工艺取决于棒磨机和细砂回收工艺。在干式生产时,其小于0.16mm颗粒的含量已存在砂中,无需考虑回收细颗粒。在成品砂的质量控制中一方面处理立轴破碎制砂与经多级破碎后的粗砂,其细度模数偏大问题,在工艺上去掉3一5mm部分的粗颗粒,使其自身的细度得到控制。另一方面着重分

离处理0一0.16mm微粒的含量,以保证控制成品砂细度模数。为了有效地控制成品砂细

度模数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实验测试砂的细度模数,使成品砂细度模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2)若发现细度模数偏大,颗粒级配偏差,应调整棒磨机进料粒径,进料量、装棒量等或调整筛分楼的开机组数,调整生产量。

(3)调整筛分楼的筛网直径,也可以调整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

(4)有许多系统配备超细碎车间进行粗砂整形,有效调整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组成。

3.7含水率的质量控制

为了使含水率降低到规定范围内且稳定,目前大型工程主要采取了机械脱水方式:中小型工程采用自然脱水为主:另外在生产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堆料砂仓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堆存也可以有效控制人工砂含水率。一般采取如下措施:

(1)一般系统工艺中首先要采用机械脱掉砂中大部分水分。目前采用最多的是振动筛脱水

工艺,经直线脱水筛脱水后的砂,能将原含水率20%-23%的砂脱到14%-17%;也有采用有脱水效果好投资费用相应大的真空脱水和离心脱水。

(2)人工砂下料、堆存脱水及人工砂取料分开进行的,一般堆存脱水3-5d后可使含水降低到6%以内且稳定。

(3)使干法人工砂和脱水筛的人工砂混合进入成品砂仓,可降低砂的含水率。

(4)在成品砂仓顶部搭设了防雨棚,砂仓底部浇筑了混凝土地板和盲沟排水设施。每仓放完料后对盲沟进行一次清理,加快自然脱水时间。也可有效降低成品砂含水量。

成品砂石骨料的质量首先决定于砂石原料自身的质量人工砂石骨料中软弱颗粒含量、含泥量、针片状含量,此外还有成品砂的含水率、细度模数和石粉含量对混凝土的性能也有重大的影响,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因此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加以严格控制。

更多圆锥破信息资料,请访问巍立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4b771948.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4b771948.html,/ .

2018年细骨料试验试题

姓名:分数: 细骨料试验检测试题 填空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分界粒径是,水泥混凝土中,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分界粒径是。 2、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3、砂的泥块含量是指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的颗粒的质量。 4、在细骨料的试验中,采用细度模数对砂子进行粗、中、细的划分,粗砂的细度模数为、中砂为,细砂为 5、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然后从不同部位随机抽取大致相等的砂,组成一组样品。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试验项目中,()不属于砂子的常规试验项目。 A、筛分析; B、含泥量; C、压碎指标; D、云母含量 2、砂浆的保水性是采用()来表示的。 A.稠度 B.塌落度 C.维勃稠度 D.分层度 3、人工砂的亚甲蓝试验中,判定石粉含量是以石粉为主还是以粘土

为主的MB值为()。 A、1.2 B、1.3 C、1.4 D、1.5 4、两份质量为500g的烘干砂子试样,进行含泥量试验,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分别为485.0g和486.0g,其含泥量为() A 2.9% B 3.0% C 3.1% D 2.8% 5、由细度模数为3.25的天然砂改为细度模数为1.95的天然砂,为保持水泥混凝土强度不变和坍落度不变,则最合适的办法是哪一项()。 A、增加砂率 B、减小砂率 C、增加拌和用水量 D、减小水泥用量 6、细集料含水率试验要求的烘箱温度以下哪个温度是符合要求的( )。 A. 60℃ B. 80℃ C.95℃ D.105℃ 7、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试样置于容器中后,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超过砂面约( )mm。 A.100mm B.150mm C.200mm D.300mm 8、细集料堆积密度所用容量筒体积为( ) A.容量筒体积约为500mL B.容量筒体积约为1L C.容量筒体积约为2L D.容量筒体积约为5L 9、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所用的筛孔尺寸分别为多少( ) A.4.75mm和0.075mm B.2.36mm和0.075mm C.1.18mm和0.075mm D.0.6mm和0.075mm 10、筛分试验中用摇筛机摇筛后,还应手工逐个手筛,直到筛出量达到多少时为止( )

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1.将亚甲蓝粉末在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 约600ml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溶液倒入1L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的刻度。 2.将人工砂或者混合砂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 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0mm的颗粒。 3.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 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r/min 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4.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 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者液体接触)上。 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在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点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蓝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蘸染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在加入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在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5.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 6.亚甲蓝MB值按下式计算: MB=V/G×10 式中MB—亚甲蓝值(g/kg),表示每千克0~2.36mm粒级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克数,精确至0.01; G—试样质量(g) V—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mL) 注:公式中的系数10用于将每千克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亚甲蓝质量。7.亚甲蓝试验结果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MB值<1.4时,则判断是以石粉为主;当MB≥1.4时,则判定为以泥粉为主的石粉

细骨料石粉含量试验

细骨料石粉含量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亚甲蓝法测定细骨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中石粉含量。 二、仪具设备 (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天平:称量1000g ,感量0.1g 及称量100g 感量0.01g 各 一台; (3)方孔筛:孔径为75μm 及1.18㎜的筛各一只; (4)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 (5)移液管:5mL 、2mL 移液管各一个; (6)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直径(600± 60)r/min],直径(75±10)mm ; (7)定时装置:精度1s ; (8) 容量瓶:1L ; (9)温度计:精度1℃; (10)玻璃捧:2支(直径8㎜,长300㎜); (11)搪瓷盘、毛刷、1000ml 烧杯等。 三、试剂和材料 (1)亚甲蓝:(O H S CIN H C 2318163 )含量≥95%; (2)亚甲蓝溶液:将亚甲蓝粉末在(100±5)℃下烘干至恒量 (若烘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 10g ,精确至0.01g ,倒入盛有约600mL 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

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3)定量滤纸:快速。 四、试验步骤 1、亚甲蓝MB值的测定 a)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mL±5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持续以(400±40)r/min转速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b) 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mm~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的稳定浅蓝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沾染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沾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确定细集料中是否存在膨胀性粘土矿物,并测定其含量,以评定集料洁净程度,以亚甲蓝值MBV表示。 1.2本方法适用于小于 2.36mm或小于0.15mm的细集料,也可用于矿粉的质量检验。 1.3当细集料中的0.075mm通过了小于3%时,可不进行此项试验即作为合格看待。 2、试验步骤 2.1标准亚甲蓝溶液(10.0g/L±0.1g/L标准浓度)配制 2.1.1测定亚甲蓝中的水分含量w。称取5g左右的亚甲蓝粉末,记录质量Mh,精确到0.01g。在100℃±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若烘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在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质量Mg,精确到0.01g。按式(T0349-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w: W=(Mh-Mg)/Mg×100 式中:Mh———亚甲蓝粉末的质量(g); Mg———干燥后亚甲蓝的质量(g)。 2.1.2取亚甲蓝粉末(100+w)(10g±0.01g)/100(即亚甲蓝干粉末质量10g),精确至0.01g。

2.1.3加热盛有约600mL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40℃。 2.1.4边搅动边加入亚甲蓝粉末,持续搅动45min,至直亚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止,然后冷却至20℃。 2.1.5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洁净水至容量瓶1L刻度。 2.1.6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标准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亚甲蓝标准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配置好的溶液应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存。 2.2制备细集料悬液 2.2.1取代表性试样,缩分至约400g,置烘箱中在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2.36mm颗粒,分两份备用。 2.2.2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mL ±5mL洁净水的烧杯中,将搅拌器速度调整到600r/min,搅拌器叶轮离烧杯底部约10mm。搅拌5min,形成悬浊液,用移液管准确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然后保持400r/min±40r/min转速不断搅拌,直到试验结束。 2.3亚甲蓝吸附量的测定 2.3.1将滤纸架空纺织在敞口烧杯的顶部,使其不与任何其他物品接触。 2.3.2细集料悬浊液在加入亚甲蓝溶液并经400r/min±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实验亚甲蓝法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实验亚甲蓝法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人工砂和混合砂中石粉含量。 二石粉含量实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2天平——称量为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0.01g;3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80μm及1.25mm的方孔筛各一只; 4容器——要求淘洗时样时,保持时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5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只; 6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min),直径(75±10)mm; 7定时装置——精度1s; 8玻璃容量瓶——容量1L; 9温度计——精确1℃;

10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 11滤纸——快速; 12搪瓷盘,毛刷,容量为1000mL的烧杯等。 三溶液的配制及试样的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亚甲蓝溶液的配制按下列方法: 将亚甲蓝粉末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约600g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中,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震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的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实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2将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等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0mm的颗粒备用。

细骨料技术规格要求

细骨料技术规格要求 依据TB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细骨料的性能和检验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固、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 2、细骨料的颗粒级配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1 细骨料的颗粒级配范围 注:除5.00mm 和0.63mm 筛档外,细骨料的实际颗粒级配与上表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数相比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超出总量不应大于5%。 3、 细骨料的碱活性应先按《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岩相法》(TB/T2922.1)对骨料的矿物组成和类型进行检验,在按《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快速砂浆棒法》(TB/T2922.5)对骨料的快速砂浆棒膨胀率进行检验。细骨料的快速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30%。当细骨料的快速砂浆棒膨胀率大于等于0.10% 且小于0.20%时,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表2规定;当细骨料的快速砂浆棒膨胀率大于等于0.20%且小于0.30%时,除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表2的规定外,还应对混凝土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抑制有效。梁体、轨道板、轨枕、接触网支柱等构件中使用的细骨料的快速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20%。 表2混凝土最大碱含量(Kg/m3) 公称粒径 累计筛余(%) 级配区 I 区 II 区 III 区 10.0 0 0 0 5.00 10~0 10~0 10~0 2.50 35~5 25~0 15~0 1.25 65~35 50~10 25~0 0.63 85~71 70~41 40~16 0.315 95~80 92~70 85~55 0.160 100~90 100~90 100~90 设计使用年限 100年 60年 30年 环境条 件 干燥环境 3.5 3.5 3.5 潮湿环境 3.0 3.0 3.5 含碱环境 2.1 3.0 3.0

细集料石粉含量与MB值试验

石粉含量与MB值 1.试剂和材料 本试验用的试剂和材料如下: a)亚甲蓝:(C16H18CIN3S·3H2O)含量≥90%; b)亚甲蓝溶液: 1)亚甲蓝粉末含水率测定:称量亚甲蓝粉末约5g,精确到,记为M h。将该粉末在(105±5)℃烘至恒重。置于干燥器中冷却。从干燥器中称取后立即称重,精确到,记为M g。按下式计算含水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为W。 2)亚甲蓝溶液制备:称量亚甲蓝粉末[(100+W)/10]g±(相当于干粉10g),精确至。到入盛有约600ml的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1L容器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C)定量滤纸(快速) 2.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重1000g、感量及称量100g、感量各一台; c)方孔筛:孔径为75μm、和的筛各一只; d)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e)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个; f)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min],直径(75±10)mm;g)定时装置:精度1s; h)玻璃容器瓶:1L; i)温度计:1℃; j)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 k)搪瓷盘、毛刷、1000ml烧杯等。 3.实验步骤: 1)石粉含量测定。 2)亚甲蓝MB值的测定 1>按照取样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40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的颗粒备用。

亚甲蓝法测石粉含量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亚甲蓝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确定细集料中是否存在膨胀性粘土矿物,并测定其含量,以评定集料的洁净程度,以亚甲蓝值MB 表示。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人工砂和混合砂中石粉含量。 2、试剂、材料和仪器设备 (1)亚甲蓝(C16H18CIN3S·3H2O):纯度不小于98.5%; (2)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min】,直径(75±10)mm; (3)定量滤纸:快速 (4)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5)℃; (5)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及称量100g,感量0.01g 各一台; (6)方孔筛:孔径为75μm及1.18mm的筛各一只; (7)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8)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个; (9)玻璃捧:2支(直径8mm,长300mm); (10)定时装置:精度1s; (11)玻璃容量瓶:1L; (12)温度计:精度1℃; (13)搪瓷盘、毛刷、1000ml烧杯等。

3、溶液的配置及试样制备 (1)亚甲蓝溶液:将亚甲蓝粉末在(100±5)℃下烘干至恒量(若烘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1g,倒入盛有约600ml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2)将样品缩分至约400g,置烘箱中在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0mm颗粒备用。 4、试验步骤 (1)亚甲蓝MB值的测定 ①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mL±5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持续以(400±40)r/min转速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②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mm~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沾取

石粉含量的质量控制

石粉含量的质量控制 人工砂石粉含量指人工砂中小于0.16mm的颗粒的含量,人工砂石粉中小于0.08mm的颗粒可以视为一种惰性掺合料看待,适当的石粉含量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对提高混凝土性能有利。在国内,绝大多数水电站混凝土用砂技术参数要求中,石粉含量要求在6-18%,对碾压混凝土用砂的石粉含量要求12-22%。国内大型人工砂石系统大多碾压砂石粉含量不足,也有工程用砂石粉含量超标现象发生。 干法制砂工艺中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一般较高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也有发现存在石粉含量大于标准的情况,这时应考虑部分湿式生产,洗去部分石粉或选用风机吸尘器设备吸出部分石粉,以满足标准要求。目前一种三分离选粉机成功用于锦屏一级水电站项目,试验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阿海新源沟砂石系统也安装了四台三分离选粉机去掉成品砂多余的石粉。湿法制砂工艺中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一般较低大多数工程均要求回收部分石粉以满足工程需要。水电工程人工砂中的石粉回收主要有机械回收方式和人工回收方式两种。在大型人工砂石料生产规模中,或场地狭窄的工程,工艺上需设计石粉回收车间(或称细砂回收车间)。即将筛分车间和制砂车间螺旋分级机溢流水中带走的石粉通过集流池,再回收利用。目前选用国际上先进的旋流真空脱水设备较多。在小型人工砂石料生产规模中,或场地宽敞的工程,也采用人工回收方式,来控制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即对生产过程中洗砂机排放溢流水进行自然存放脱水,自然存放脱水后的细砂可以用装载机配合直卸汽车运输进行添加。为了有效地控制石粉含量,常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不断实验,有效控制石粉的添加量。 (2)在石粉添加斗的斗壁附有震动器,斗下安装一台螺旋分级机,通过螺旋分级机均匀地添加到成品砂入仓胶带机上,使石粉得到均匀混合。 (3)废水处理车间尽量靠近成品砂胶带机,能用胶带机顺利转运,经压滤机干化后的石粉干饼经双辊破碎机加工松散粉末状,防止石粉成团。 (4)在施工总布置中要考虑一个石粉堆存场,堆存场既可以调节添加量,又可以通过自然脱水降低含水率,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成品砂的含水率。 3.6细度模数的质量控制 在湿式生产时,一般配置棒磨机制砂,人工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工艺取决于棒磨机和细砂回收工艺。在干式生产时,其小于0.16mm颗粒的含量已存在砂中,无需考虑回收细颗粒。在成品砂的质量控制中一方面处理立轴破碎制砂与经多级破碎后的粗砂,其细度模数偏大问题,在工艺上去掉3一5mm部分的粗颗粒,使其自身的细度得到控制。另一方面着重分 离处理0一0.16mm微粒的含量,以保证控制成品砂细度模数。为了有效地控制成品砂细 度模数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实验测试砂的细度模数,使成品砂细度模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2)若发现细度模数偏大,颗粒级配偏差,应调整棒磨机进料粒径,进料量、装棒量等或调整筛分楼的开机组数,调整生产量。 (3)调整筛分楼的筛网直径,也可以调整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 (4)有许多系统配备超细碎车间进行粗砂整形,有效调整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组成。 3.7含水率的质量控制 为了使含水率降低到规定范围内且稳定,目前大型工程主要采取了机械脱水方式:中小型工程采用自然脱水为主:另外在生产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堆料砂仓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堆存也可以有效控制人工砂含水率。一般采取如下措施: (1)一般系统工艺中首先要采用机械脱掉砂中大部分水分。目前采用最多的是振动筛脱水

石粉含量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 一、标准亚甲蓝溶液910。0g/L标准浓度配置; 1、测定亚甲中的水分含量W。称取5g左右的亚甲蓝粉末,记录质量mh,精确到0.01g。在100℃±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若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在干燥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质量mg,精确到0。01g。 按式(T0349-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W W=(mh-mg)/mg*100 式中;mh一亚甲蓝粉末的质量(g) Mg一干燥后亚甲的质量(g) 2、取亚甲蓝粉末(100+W)(10g+0.01g)/100(即亚甲蓝干粉末质量10g),精确至0.01g. 3、加热盛有约600mL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40℃. 4.把仪器设为普通试验方法,便搅拌边入亚甲蓝粉末,持续搅拌45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止,然后冷却至20℃. 5.将溶液倒入1L溶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洁净水至容量瓶1L刻度. 6.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标准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亚甲蓝标准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配制好的溶液应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存. 二、制备细集料悬浊液 1.取代表性试样,缩分至约400g置烘箱中在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 2.36mm颗粒,分两部分备用. 2.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500mL洁净水的烧杯中,将仪器设为智能试验方法,按启动键即可。当600转/min持续搅拌1min后自动停止。如试验不成功在按下启动键仪器依然保持400转/min搅动拌1min后停止,直到试验成功为止。 三、亚甲蓝吸附量的测定 1、将滤纸架空放置在敞口烧杯的顶部,使其不与任何其它物品接触。 2、细集料悬浊液在加入亚甲蓝溶液并经400Y/min±40Y/min转速搅拌1min起,在滤纸上时行第一次色晕检验。即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浊液商于滤纸上,液滴在滤纸上进行第一次晕检验。即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浊液滴于滤纸上,液滴在滤纸上形成环状,中间是集料沉淀物,溶液的数量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mm-12mm之间。外围环绕一圈无色的水环。当在沉淀物周围边缘放射出一个宽度约1mm左右的浅蓝色色晕时,试验为阳性。 3、如果第一次的5mL亚甲蓝没有使沉淀物周围出现色晕,在向悬浊液中加入 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在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浊液,滴于滤纸上,进行第二次色晕试验,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生复上述步骤,直到沉淀物周围放射出约1mm的稳定浅蓝色色晕。 4、停止滴加亚甲蓝溶液,但继续搅拌悬浊液,每1min内消失,在加入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在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搅拌并进行色晕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为止。 5、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

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1.将亚甲蓝粉末在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 约600ml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溶液倒入1L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的刻度。 2.将人工砂或者混合砂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 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0mm的颗粒。 3.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 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r/min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4.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 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者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在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点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蓝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蘸染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在加入5ml 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在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5.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 6.亚甲蓝MB值按下式计算: MB=V/G×10 式中MB—亚甲蓝值(g/kg),表示每千克0~2.36mm粒级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克数,精确至0.01; G—试样质量(g) V—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mL) 注:公式中的系数10用于将每千克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亚甲蓝质量。 7.亚甲蓝试验结果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MB值<1.4时,则判断是以石粉为主;当MB≥1.4时,则判定为以泥粉为主的石粉 福建和顺德混凝土有限公司 建筑用人工砂检测原始记录表

细骨料试验试题

细骨料试验试题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姓名:分数: 细骨料试验检测试题 填空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分界粒径是,水泥混凝土中,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分界粒径是。 2、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3、砂的泥块含量是指砂中公称粒径大于,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 的颗粒的质量。 4、在细骨料的试验中,采用细度模数对砂子进行粗、中、细的划分,粗砂的细度模数为、中砂为,细砂为 5、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然后从不同部位随机抽取大致相等的砂,组成一组样品。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试验项目中,()不属于砂子的常规试验项目。 A、筛分析; B、含泥量; C、压碎指标; D、云母含量 2、砂浆的保水性是采用()来表示的。 A.稠度 B.塌落度 C.维勃稠度 D.分层度 3、人工砂的亚甲蓝试验中,判定石粉含量是以石粉为主还是以粘土为主的MB值为()。 A、 B、 C、 D、

4、两份质量为500g的烘干砂子试样,进行含泥量试验,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分别为和,其含泥量为() A % B % C % D % 5、由细度模数为的天然砂改为细度模数为的天然砂,为保持水泥混凝土强度不变和坍落度不变,则最合适的办法是哪一项()。 A、增加砂率 B、减小砂率 C、增加拌和用水量 D、减小水泥用量 6、细集料含水率试验要求的烘箱温度以下哪个温度是符合要求的( )。 A. 60℃? B. 80℃? ℃? ℃? 7、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试样置于容器中后,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超过砂面约( )mm。 8、细集料堆积密度所用容量筒体积为( ) A.容量筒体积约为500mL B.容量筒体积约为1L C.容量筒体积约为2L D.容量筒体积约为5L 9、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所用的筛孔尺寸分别为多少( ) 10、筛分试验中用摇筛机摇筛后,还应手工逐个手筛,直到筛出量达到多少时为止( ) A.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时为止。 B.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时为止。 C.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时为止。 D.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1%时为止。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定稿版

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1.将亚甲蓝粉末在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约 600ml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溶液倒入1L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的刻度。 2.将人工砂或者混合砂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 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0mm的颗粒。 3.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 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r/min 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4.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璃 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者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在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点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蓝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蘸染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在加入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 消失,在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5.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 6.亚甲蓝MB值按下式计算: MB=V/G×10

对人工砂石粉含量的要求标准

对人工砂石粉含量的要求标准 总结这几年各地的工程实践,感到按含泥量的思路定石粉含量有待改进。实践表明,混凝土中含泥量高是有害的,所以混凝土强度越高其限制应该越严。而石粉是有益的,在质量保证和一定含量下对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都有利,不是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就必须少用石粉。从目前的结果看,石粉含量控制在8%一10%时,对各种强度的混凝土都起好的作用。对水泥含量低的混凝土,石粉含量可以用到15%左右或更多些。那么超出标准限制的问题如何解决? 关于人工砂的标准,正在送审的建设部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已增加了人工砂的种类和技术要求,而且,其将C30以下的混凝土石粉含量放宽到10% , C10混凝土石粉含量还可以放宽到20% ,不承认人工砂或洗走石粉的现象将随着该标准的实施而改变。但随着人工砂的逐步应用,目前生产实践对标准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样反映在国标上。即按标准规定,I 类人工砂(宜用大于C60 及以上的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应小于3% ,Ⅱ类人工砂(易用大于c30-c50抗渗等要求的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应小于5%。Ⅲ类人工砂(宜用小于C30 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应小于7%。定这样的指标,当初的考虑点是出于我国地域广阔、矿产复杂、各地生产和使用人工砂的水平相差很大,对全国来讲人工砂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各地应用人工砂石粉的工程经验还不多。因此,标准中对人工砂石粉含量的要求还是按传统限制含泥量的思路来对待石粉含量,采用了比较谨慎的态度和较严的指标。 其实,在标准编制时也从贵州的经验中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当时,贵州地方标准就规定,配制强度等级大于C3O 的混凝土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小于10%,配制强度等级为C20-C30 的混凝土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小于15%,配制强度等级小于C20 的混凝土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小于20%。为此,在国标人工砂石粉含量的指标上特别加上了注,即允许根据使用地区和用途,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人工砂的石粉含量限制。现在,使用石粉有经验的单位,完全可以用这条来找到依据,用供货合同来确定石粉含量限制指标也是有法可依并受法律保护的。当然,在时机成熟时,标准也会改变,编标准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促进技术进步,而不是相反。 从目前各地反映的情况分析,人工砂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深人研究,以更好地发挥人工砂的优点,克服缺点,提高混凝土质量,降低成本。例如:为什么一般情况下,用人工砂比天然砂水灰比放大0.05 后,配制的混凝土强度不但不降,反有提高。再如,我们探索用少量比例的石粉代替粉煤灰配混凝土,发现其28 天强度比对照组高10% 一15% ;有的生产企业也做过类似的试验,且替代的比例很高,结果混凝土用水量减少,和易性改善,流动性提高并减少泌水。还有人做过人工砂与天然砂的电镜分析,观察发现石灰石质人工砂与水泥水化凝胶间结合紧密,界面处无裂缝,几乎分不出两者的界限,而天然砂与水泥水化界面多有裂缝,有的宽度达1 一2 微米。因此,系统地研究人工砂对混凝土的作用与影响,特别进行其机理研究很重要。比如,像石粉中特细级配的组成研究及其对混凝土密实度的影响、石粉在骨料与水泥界面中的作用等。

细集料各项试验取样数量及技术要求

细集料各项试验取样数量及 技术要求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T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 筛出大于9.5mm,称取烘干试样500g,准确至0.5 g 。 (A0.15 + A0..3+ A0.6+ A1.18+ A2.36)-5 A4.75 细度模数公式: M= ———————————————— 100 - A4.75 试验仪器:标准筛、天平、摇筛机、烘箱、浅盘、毛刷。 各筛筛余试验的质量,精确至0.5g。试验前后.质量损失不超1%。细度模数精确至0.01。两次细度模数相差不大于0.20。 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2、1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5,2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3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 T0328—2005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保留3位小数,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1%,应重做

T0330—2005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将来样用2.36mm标准筛过筛,除去大于2.36mm的部分,静置24h.。试样300g。 密度: m0 表观相对密度公式:——————(保留3位小数) m0 + m1 - m2 m3 表干相对密度公式:—————(毛体积、饱和面干密度两次结果与 m3 + m1 - m2平均值之差大于0.01g/cm时,应重做。) m0 毛体积相对密度公式:—————— m3 + m1 - m2 式中: m0_________试样烘干质量 m1 _________水、瓶总质量 m2 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 m3_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总质量 吸水率: m3 - m0 吸水率公式:w x = ——————(精确至0.01%,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 m0于0.02%时,应重做。) 式中: w x_________集料吸水率 m0_________试样烘干质量 m3_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质量 试验仪器:天平、饱和面干试模、捣棒、烧杯、干燥器、浅盘、铝制料、温度计、玻璃棒、 堆积、紧装、密度 试验仪器:台称、容量筒、标准漏斗、烘箱、小勺、直尺、浅盘。 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 Kg/m3,空隙率小于47% T0333—2005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试样400g。精确至0.1 g。用1.18mm和0.075mm的筛。计算至0.1%。两次差超过0.5%时重做。 T0335—2005 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 将来样用1.18mm筛筛分,取筛上试样200g两份。用0.6mm的筛洗。计算至0.1% m1– m2 泥块含量公式:Q k = —————— m1 式中: Q k_________砂中大于1.18mm的泥块含量 m1_________试验前存留于1.18mm筛上的烘干试样质量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一、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人工砂和混合砂中石粉含量 二、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0.01g; 3.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80μm及1.25mm的方孔筛 各一只; 4.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 于250mm); 5.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个; 6.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 (600±60)r/min],直径(75±10)mm; 7.定时装置——精度1s; 8.玻璃容量瓶——容量1L; 9.温度计——精度1℃; 10.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 11.滤纸——快速; 12.搪瓷盘、毛刷、容量为1000mL的烧杯等。 三、溶液的配制及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将亚甲蓝(C16H18C1N3S . 3H20)粉末在(105 ±5)℃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人盛有约600mI.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 ~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 ℃。将溶液倒人

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2. 将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 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 0mm的颗粒备用。 四、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的石粉含量按下列步骤进行: 1.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 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 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 r/min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2.悬浮液中加人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 r/min转速搅拌至少1 min后,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人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蓝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蘸染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再加入5mI.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抹灰砂浆的影响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抹灰砂浆的影响 摘要:根据机制砂的特征,本文研究了石粉含量对砂浆抗压强度以及粘结强度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了石粉在机制砂中不同强度等级以及水胶比不同时砂浆中减水剂掺量、抗压强度、粘结强度的变化。 关键词:抗压强度;粘结强度;机制砂 随着日益枯竭的天然河砂资源,以及人们对自然资源保护意识的日益加强,天然河砂的采挖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机制砂开始广泛地应用到了建筑工程中。研究表明,机制砂中石粉的含量对砂浆的抗压强度以及粘结度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砂浆中石粉含量的不断增加,砂浆的抗压强度与粘结度也随之增强又减弱。 1材料检测 由石块破碎而成的机制砂棱角较多,石粉的掺入能够使得浆更加具有粘结力,使得细骨料级配得到改善,砂浆的密实性得到提高,保水性达到一定程度的增强,继而提高了砂浆的抗压强度和粘结强度。砂的检验项目有颗粒级配、松散堆积密度、细度密数、石粉含量、坚固性、泥块含量等项目。 1.1试验方案 我们将根据2个不同的水胶比(0.45,0.42)和不同含量的五种石粉(10%、14.5%、15.3%、18.0%、21.3%)将实验分为十个组并且对拌合物和易性、强度通过试验比较、对石粉含量的范围进行了初步的确定。 表1 不同的水胶比和不同含量的五种石粉试验结果 试件编号砂中石粉 含量/% 水胶比 砂/ kg/m3 用水量 /kg/m3 胶凝材料/kg 减水 剂 /kg 7d抗 压强 度 /Mpa 14d粘结 强度 /mpa 水泥 (425# ) 粉煤 灰(II 级) BD-1 10% 0.45 686 141 211 95.0 6.11 7.1 0.33 BD-2 14.5% 654 142 232 97.4 7.22 5.2 0.41 BD-3 15.3% 676 143 231 97.4 7.22 6.8 0.21 BD-4 18.0% 666 146 241 97.4 7.22 7.3 0.51 BD-5 21.3% 644 145 231 95.0 6.11 6.4 0.32 BD-6 10% O.42 674 142 244 101.0 6.31 9.6 0.54 BD-7 14.5% 654 147 234 102.0 7.12 6.5 0.32 BD-8 15.3% 634 148 234 101.0 7.12 9.2 0.12 BD-9 18.0% 682 141 245 102.0 7.12 8.6 0.17 BD-10 21.3% 675 141 242 102.0 6.31 7.9 0.38 2石粉含量对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细集料各项试验取样数量及技术要求

T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 筛出大于9.5mm,称取烘干试样500g,准确至0.5 g 。 (A0.15 + A0..3+ A0.6+ A1.18+ A2.36)-5 A4.75 细度模数公式:M= ———————————————— 100 - A4.75 试验仪器:标准筛、天平、摇筛机、烘箱、浅盘、毛刷。 各筛筛余试验的质量,精确至0.5g。试验前后.质量损失不超1%。细度模数精确至0.01。两次细度模数相差不大于0.20。 说明:1、砂中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0.6m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2、1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5,2区人工砂中0.15mm 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3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 T0328—2005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保留3位小数,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1%,应重做

T0330—2005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将来样用2.36mm标准筛过筛,除去大于2.36mm的部分,静置24h.。试样300g。 密度:m0 表观相对密度公式:——————(保留3位小数) m0 + m1 - m2 m3 表干相对密度公式:—————(毛体积、饱和面干密度两次结果与 m3 + m1 - m2平均值之差大于0.01g/cm时,应重做。) m0 毛体积相对密度公式:—————— m3 + m1 - m2 式中:m0_________试样烘干质量 m1 _________水、瓶总质量 m2 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 m3_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总质量 吸水率:m3 - m0 吸水率公式:w x = ——————(精确至0.01%,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 m0于0.02%时,应重做。) 式中:w x_________集料吸水率 m0_________试样烘干质量 m3_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质量 试验仪器:天平、饱和面干试模、捣棒、烧杯、干燥器、浅盘、铝制料、温度计、玻璃棒、堆积、紧装、密度 试验仪器:台称、容量筒、标准漏斗、烘箱、小勺、直尺、浅盘。 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 Kg/m3,空隙率小于47% T0333—2005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试样400g。精确至0.1 g。用1.18mm和0.075mm的筛。计算至0.1%。两次差超过0.5%时重做。 T0335—2005 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 将来样用1.18mm筛筛分,取筛上试样200g两份。用0.6mm的筛洗。计算至0.1% m1– m2 泥块含量公式:Q k = —————— m1 式中:Q k_________砂中大于1.18mm的泥块含量 m1_________试验前存留于1.18mm筛上的烘干试样质量 m2__________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 试验仪器:天平,烘箱、标准筛、筒、、浅盘 含泥量不超过0.5%,块泥含量不超过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