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不断进步、日趋复杂的社会为现代人带来了日益凸显的情绪危机,来自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和精神孤独等方面的压力,使许多人背负了很多心理问题,遇到了很多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问题往往使人们的心理失衡,甚至失去生活动力,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进行心理调适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对于承担着重大社会责任的领导者来说,他们的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他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已经成为现代领导者提高素质和实施领导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已经成为一个很紧迫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一方面,领导者、管理者群体因为他们特殊岗位的性质、职责和要求,导致他们可能是压力比较大的,紧张度比较高的容易遇到心理健康方面的危机和挑战;另一方面这一群体在过往的学习和培训中接受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理论的传递好象又少了一些。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令人担忧的对照,一面是我们的领导者心理健康状态令人担忧,另一方面是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之不足令人担忧。中共中央组织部于2006年出台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把心理素质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就表明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重要,必须高度关注,认真对待。并且从2005年开始,中央党校在领导干部培训、各级各类培训中,就纳入了心理健康的课程。今天我们通过这个专题,着重就干部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问题及原因、思路和对策,谈点初步的认识和想法,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对心理健康、心理调适方面的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及标准

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有合理、正常的行为,非健康的心理必然导致异常的言行。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政德、政才、政

绩的基础条件。

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对健康进行重新界定:“健康乃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表现。”所谓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四个方面的因素,这四者之间是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并在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达到与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并在其中渐次提高心理发展水平,完善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能做出良好的反映,具有生命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一种状态,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协调一致的过程,即认识、情感、行为和人格完整协调。心理健康的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没有心理疾病。即个体的心理活动表现没有达到临床心理学对有关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疾病症状。中间层次:心理功能健全,社会适应良好。最高层次(理想状态):自我实现。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曾具体明确地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现代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使人有了关照自己心灵的可能,另外现代生活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使人产生了关照自己心灵的需求。这就是人们在今天格外地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的原因。日本学者松田岩男认为,心理健康是指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所谓内部环境指的就是自身的状况,比如有稳定的情绪、自信、乐观、向上等。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进行适应。比如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能正确的认识、理智的对待、积极想办法解决等。能保持这样的一种心

理状态,就可以说是心理上的健康状态。

需要明确的是,一个人的健康问题,不仅要用身体健康的眼光去看待,还要从人格的视角去审视和估价。我国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健康人格的基本条件。只有智力正常的人(一般智商在80分以上),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才能客观、完整、准确地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心理行为和其年龄有关,不同年龄段的人,其心理行为的模式不同,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明显偏离其年龄特征,其人格心理肯定是处于病态之中。2、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的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是认识、情感、意志的综合体。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充满自信,注重自我的确立,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并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而缺乏正确自我意识的人常常表现出冲突、矛盾的心理,缺乏自觉性,很难置于自我意识的调节与控制之下来指导自己人格的发展。3、情绪稳定乐观。情绪稳定乐观是指以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为主导,并保持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等情绪;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这种心理状态使人思维敏捷,记忆力较强,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处于消极悲观、闷闷不乐的精神状态之中,使人丧失信心、反应迟钝,对前途感到黯淡渺茫。4、人际关系融洽和谐。拥有健康人格的人,在与不同对象的交往过程中,能够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把握好自己在不同环境、不同场合中的位置。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于取长补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5、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标志着人格的成熟程度。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情绪反应适度,保持愉快、满意、欣慰的心境,具有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并富有幽默感,当消极情绪出现时能合情合理地宣泄、转移

和升华。6、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格健康的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主动面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各种挑战,当与社会现实产生矛盾时,个体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妥善地处理环境与自身的关系,创造条件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融于现实,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7、人格品质相对稳定。人格品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并在一切活动中显示其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在没有重大变故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如果一个爽朗、乐观、外向的人无缘无故地突然变得沉闷、悲观、内向,那就可能是他的人格模式在发展或完善中出现了问题。

当然,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我们在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首先,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不能等同。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我们不能仅根据一人的一时、一事而简单地给自己或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其次,“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截然对立,而是一种连续或交叉的状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从严重的心理疾病、轻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到心理健康良好,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许多情况下,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这两极之间只有相对标准,没有绝对界限。第三,心理健康状态具有动态性。心理健康的状态并非静止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如果人们不注意心理健康保健,经常处于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那么心理健康水平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心理变态和患上心理疾病;反过来,如果心理有了困扰或出现失衡时,能及时自我调整和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就会很快恢复到心理良好的状态。随着人的成长,经验的积累,环境的改变,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变。

心理学家说:“随着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于人们的生理疾病。”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人们的情感、

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人际关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正视此类问题的存在,并通过自身努力去克服它。

二、领导干部常见的心理不适症状

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协调与平衡,一旦心态出现不协调或是不平衡的状况,这个人就有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也就是说心理失调了。所谓心理失调,是指人的心理状态发生病理性的变化。在这种状态下,个体会出现心理困惑或精神不适,而且伴随着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适应不良的行为特征。

我们能感觉到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在生理方面似乎越来越有保障,而在心理方面却恰恰相反,反而是社会越进步心理困扰越多。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的人,更需要心理健康的保障。为了准确掌握各级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地关心爱护干部,提高工作效率,不少地区都针对领导干部的实际情况做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从调查情况分析,总的看,各层面的干部心理是健康的,绝大多数表现出坚定执着、乐观自信、沉稳平和、奋发有为等良好的精神状态。但也要看到,确有少数干部因为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这样的例子不少,给大家举2个。安徽蚌埠市统计局局长刘某,因本市GDP统计数字受到上级质疑而精神崩溃,于2005年2月18日,从市政府办公楼9层跳下身亡。48岁的刘某提拔为局长后经常感到压力大,多次向身边人诉说“真不想活下去”的念头。刘某的同事说:“他原来是个豪爽、外向的人,工作积极,责任心强。但自从调任统计局长之后,就变得沉默寡言了,死前还说过‘压力大、睡不好、不想活了’等话。”随后,当地公安局就有了结论,自杀的原因是精神焦虑症。河南省新郑市委副书记、市长白虎林因工作压力大,长期得不到释放,精神恍惚,于2006年1月27日,在其公寓自缢身亡。据有关部门统

计,仅在2004年上半年,国内非正常死亡的各级领导干部就超过了1250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在非正常死亡的人里边,除了因意外事故丧生和牵扯腐败问题畏罪自杀这两种人以外,绝大部分是因为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心病难除,最后只好一死了之。以上事实告诉我们,在注重加强干部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加强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其德、能、勤、绩、廉以及心理素质,都能符合党和人民事业的要求。经过组织部门调研、分析和归纳,目前在各级领导者中常见的心理不适症状包括焦虑、强迫、恐惧、抑郁和其它身心疾病,而长期的心理紧张状态则成为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焦虑心理。焦虑是应激状态下最容易产生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威胁的存在,产生的紧张、忧虑、害怕等。焦虑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当社会与环境因素提出的挑战越高时,人们的焦虑感也就越强。焦虑已经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可是很多人在焦虑情绪产生时,往往不晓得自己正处在焦虑的状态。一个人心中感到焦虑,意味着他有压力了。焦虑时人处在压力底下的一种生理及情绪上的不愉快、不舒服的感觉。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它始于对某种事物的热烈期盼,形成于担心失去这些期待、希望。焦虑不只停留于内心活动,如烦躁、压抑、愁苦,还常显示为行为方式,表现为不能集中精力工作、坐立不安、失眠或梦中惊醒等。

另外,对于领导者来说,焦虑多疑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肌体不如年轻时健康,一些领导干部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过分重视,一有不适就妄加猜测,担心自己患上难治之症,经常为此焦虑不安。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肌体衰退下的能力的焦虑,总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应对自己承担的工作,为此焦虑不安。有的基层领导干部面临如大面积拆迁、群众集体上访、班子做工作效果不理想等严峻情况时,吃不下、睡不着,精神紧张,急躁易怒。例如,前年北京某个区的机关,甚至有个别领导干部因不

满班子成员和干部的工作状态,出现下令停止机关全体干部的午饭供应,没收机关所有公务用车的钥匙等做法。心理上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之中,就有可能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因此,我们一定要警惕焦虑的到来。

(二)强迫心理。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明知道没有太大必要性,仍要反复多次进行同一件事,多见于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是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强迫症的具体行为体现:当下列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症状持续存在影响正常生活时,就应该考虑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和治疗了:经常对病菌和各种疾病敏感,并毫无必要的担心;经常反复洗手而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所需要;有时会毫无原因的重复相同的话语好几次;觉得自己穿衣,清洗,吃饭,走路时要遵循特殊的顺序;经常没有必要地反复做某些事情,例如检查门窗,开关,煤气,钱物,文件,表格,信件等;对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都要产生怀疑;经常不自觉地去想一些不愉快的回忆或想法,使人不能摆脱;经常认为自己的细小的差错就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时常无原因地担心自己患了某种疾病等等。专家认为,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强迫症状,例如:数电线杆、记车牌号等等。正常人的强迫症出现时间短,症状较轻,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这些人大可不必为自己的“强迫症”症状耿耿于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强迫现象只是轻微的或暂时性的,不算病态,也不需要治疗。容易出现强迫心理的人大多是完美主义者,并且行事刻板。追求完美主义的人凡事要求“十全十美”。他们为人谨慎、墨守成规、太过理性;他们常常对自己、对别人要求很高,结果总是批评别人不好,怀疑和否定自我,缺乏自信,常因此而无法接受自己强烈矛盾的内心冲动而崩溃。真正意义上的“强迫症”是有生物因素

和心理社会因素两方面诱因形成的。

(三)恐惧心理。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恐怖对象有特殊环境、人物或特定事物,每当接触这些恐怖对象时即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紧张的内心体验。患者神志清醒,明知其不合理,但一旦遇到相似情境时,就会反复出现恐怖症,无法自控,并且产生回避行为。脱离该情境,症状就会逐渐缓和消失,间歇期基本如常。当事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称,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

恐惧也是一种正常情感成分。恐惧性情绪反应是一种具有自我防护,回避危害,保证生命安全的心理防卫功能,人皆有之。

(四)抑郁心理。在人格障碍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理疾病,目前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11%,有人把它称为“心灵的感冒”。多表现为情绪低落、苦闷、行动迟缓、反应迟钝、语速缓慢或整日沉默不语;感到力不从心,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自卑甚至绝望、厌世。与一般的悲伤反应不同,抑郁比悲伤,也比痛苦、羞愧、自责等任何一种单一的负性情绪更为强烈和持久,给人带来的影响更深重。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如果能进行调节,就有可能克服抑郁情绪,重新适应环境,恢复正常的生活。然而在显示生活中,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抑郁的危害,不能积极调整心态,长期笼罩在抑郁的阴影下无力自拔,影响到正常生活的能力,这时他们就患上了抑郁症。抑郁症的确与我们通常生活中的负性生活事件密切相关,而且常常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之后发生。当然,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各种生活事件的强度是否构成伤害也是不同的。常见的不良生活事件包括:长期工作压力、失业、家庭不和、离异、亲友重病或亡故、家庭经济困难、遭受意外事故等。例如,我们大家知道的,2008年10月3日,北川县委农办主任董玉飞在暂住地自杀身亡。董玉飞自杀身亡,是震后首例自杀的北川干部,而半年后,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也选择了

和董玉飞同样的道路——自杀。再次引发人们对灾区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的高度关注。事实上,冯翔的遭遇和董玉飞十分相似,经历地震解难,遭受丧子之痛,临危上任,工作压力大,而类似的遭遇在灾区干部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灾区重建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地震给灾区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越来越隐蔽。所以现在对灾区的干部的确要投入更多的重视,更多的心理扶持,因为他们要比其他人承担更多的压力。

另外,常见的不良生活事件还包括不能适应新环境,人际关系紧张等等。这些导致人们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持续存在,使得个体在身心两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时当事人极力调动一切潜能去应付,长此以往就会感到精神疲惫,无法支撑,于是就逐渐出现了精神活动“衰竭”的现象。比如情绪消沉沮丧,产生消极悲观的念头,时常感觉不开心,生活没兴趣,无心做事情,这些都是心理方面的变化。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索然、精力丧失、自我评价过低,并由此导致生活能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抑郁经常出现在个人的期望与现实情况发生较大差距的情况下。有的干部面临难点工作,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当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时,心里会产生较强的挫折感、失落感;还有的干部自认为能力很强,应该被提拔重用,却还在原地踏步,感到很失意,逐渐丧失工作兴趣。领导干部在面对重大任务、重大事项的拍板决策或重大社会矛盾的处理时,由于担心处理不当,或感到难以处理甚至无能为力,有可能辜负社会给予的良好预期时,内心的负面情绪就会无处发泄、无法疏导,心境灰暗,忧愁,忧郁,甚至会黯然神伤。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情绪,抑郁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然而较长时间的抑郁会让人悲观失望、心知丧失、精力衰竭、行动缓慢。患了抑郁症的人长期生活在阴影中无力自拔。只有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走出抑郁的阴影,重见灿烂的阳光。

(五)躯体化趋向较强。躯体化是指由于心理痛苦而引发的身体不适,

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头痛、胸闷、心悸和心血管、胃肠道不适等等。有研究表明,经常感受紧张、烦躁、压抑等不良情绪而又无法发泄或释放渠道较少时,会转而表现为躯体的不良反应。我们知道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或内心体验。凡能符合或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产生肯定性质的情绪,如满意、愉快、喜爱、振奋等;反之,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产生否定性质的情绪,如悲哀、恐惧、愤怒、厌恶、焦虑、忧郁等。强烈的或持续的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有重大影响:我国古人早就指出:“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绪致病的原因。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十二直肠溃疡病因很多,除生理因素外,生活压力下长期的情绪紧张,也是形成消化溃疡的主要原因。偏头痛是一种比紧张性头痛更为强烈的慢性头痛。表现为一侧跳动性复发性头痛,患者大多为女性。情绪因素在发病上起重要作用,特别是愤怒、焦虑和挫折情境。科学家发现,特定类型的恶劣情绪反映可引起一定类型的癌症:有科学家观察到,患肺癌的人比较多疑、急躁,尤其是表现克制和压抑的人,即使吸烟不多也易患肺癌;我国食管癌患者中,56.5%有忧虑、急躁情绪,发病前52%的人有重大精神刺激;还有的医生调查了大量的乳腺癌病人,指出极度的忧郁悲伤和焦虑,多发生在癌症前的一年左右。美国有位医生调查了250名癌症病人,发现其中156人在发病之前曾受到过强烈的心理刺激。

中医有句古话,叫“百病皆由心生”。现代医学也证明,人的许多躯体疾病,多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春秋时期,楚国大将伍子胥,被敌兵追至昭关,陷入进退维谷之中,因为担心完不成复国报仇的大业,以致焦急忧虑过度,一夜之间须发皆白。我们在中学课本学过吴敬梓写的《范进中举》的故事。当范进从青年考到老年,终于考中举人时,却因情绪过于兴奋而疯了。以上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人无论是悲伤、焦虑、恐惧,还是高兴、欢乐,只要心理出现极端状态,就会危及身心健康。这是因为人的心

理处于极端状态,常会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的下降。如果我们不能自我调节,疾病就会发生。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三、领导干部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造成很多领导干部心理压力大、心理焦虑、不平衡、抑郁等现象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因素:

(一)来自领导责任和岗位职责的压力。由于政府行政权力系统需要高度的服从性,使得一些个性突出、动机水平高的个体常会感到压抑;人格冲突,循规蹈矩的工作程序使少数公务员气馁,阻碍创新能力发挥,有人抱怨“不该做的必须做,该做的做不了”。据了解,心理压力大的问题,在级别较高的公务员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各地区、各系统、各行业、各单位,你追我赶发展经济的竞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GDP的评比排名次,干部个人升迁与实际绩效相挂钩等,增大了干部“发展”担子的压力;而“领导责任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绩效评比考核制”以及对客观上存在的如火灾、洪水和生产安全等“人命关天”的突发事件的提防与忧虑等,使干部“责任”担子的压力骤增。一位地方主要领导说:“今天在第一把手位子上,但明天还在不在就很难说了。”这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工作中讲人情世故不合适,不讲人情世故难免背后被人指责,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现在干部工作要群众评议,干部选拔要搞民意测评或推荐,平时不考虑群众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到关键时候就有可能会被打低分。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同行业、同级部门之间出类拔萃。多种压力压在官员身上。

(二)来自社会的压力加大。由于目前我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社会机制正处于转型期,一些改革方案还不够成熟、不够健全。干部在发展与责任的双重压力下,还要再分出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应对我国特有的官场关系和社会关系。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无论处在哪一级位置上的干

部,都不得不重视营造、平衡和妥善处理上下左右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迎来送往、接待上访”,“左右逢源、四处结缘”,已成为当代干部典型的生活状态特征,这对干部无形中造成很大的社会压力。

(三)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增多、心理压力增加。在社会上种种人际关系的交往中,还要克服和抵御因利欲诱惑而产生的心理困惑,这种诱惑的压力也能够折磨人的心灵。身为一名领导干部,随着交往的人群和接触的范围变宽变广,来自钱、色的诱惑随之增多。要做到清正廉洁,就必须经常保持拒绝这些诱惑的心理压力。

(四)来自家庭的压力。干部作为“人”,他们也有家庭,也有妻子儿女。由于他们必须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应酬中,无暇顾及家庭成员的感情,影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从而使一些干部在内心里一种愧疚感,导致在家庭关系中产生不和谐,甚至出现一定的危机。这种来自家庭的压力也给党政干部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

(五)来自体制上的困惑。现存体制的漏洞、缺陷,让领导干部工作上受到严重困扰。有时候,严格执行制度、按规办事行不通;突破制度限制,违规操作有风险,面临两难选择,让其无所适从。

(六)来自对心理健康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很多领导干部缺乏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有的认为心理问题为精神疾病,认为有心理问题就是精神不正常,故对心理问题意图回避、隐瞒,更不要说积极进行心理自救或寻求专业人士的救助了;有的即使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在工作和生活中过分强调克制、忍耐,不善于自我调节、自我减压;有的明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但总认为别人都没有问题我也不能出,不敢暴露自己的问题。同时,自身心理疏导技能也严重缺失。心理问题在现代高度竞争的社会里较为普遍。但部分领导干部对心理问题的解决方式关注不够,尤其是严重缺乏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技能。在许多调查中发现,45.6%的被调查者显示有心理问题,但仅仅有3%的人关注过心理救助或寻求过专业人士的

心理援助。

由此可见,心理压力过大是导致当前干部群体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在心理学上,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面对难以适应的外界环境要求或威胁时产生的心理体验。

心理压力过大的后果是什么?首先,会导致心身疾病。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叫做心因性疾病,又称心身疾病。如,比较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消化道溃疡等。《内经》早就有“七情内伤”的记载。还会产生一些心理疾病:各种神经症、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等等。心理原因怎么样导致身体产生问题呢?它是通过一种机制——情绪致病机制产生的。有一些消极的情绪长期持续下去会影响到那些尤其是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的内部脏器的功能,功能变化持续下去可能会有代偿反应,再持续下去就会有器质性的问题。比如说高血压,心理学家会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心身疾病,它与紧张情绪的关系尤为密切。原来我们观察高血压的发病规律,更多地看到的是这样三个因素的作用,都是生理、生物因素:一是遗传,高血压有家族史好像特别明显;二是高盐含量的饮食;三是肥胖。但深入研究下去你会发现,它跟紧张情绪的关系更为密切——发达国家总是比不发达国家高血压的发病率高,城市总是比农村高,紧张性职业总是比非紧张性职业要高。美国的心理学家研究肯尼亚人,发现他们在美国的移民高血压发病率就比在肯尼亚的土著高得多。为了说明其间的关系,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很生动、很直观的试验:将一只猫关在笼子里,猫在上蹿下跳的过程中会无意地碰到一个按钮,这时候,会同时发生两件事,但这两件事对猫来说悲喜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一件事是笼子顶上掉下来一条鱼,这对于猫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它应该欣喜若狂。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就在同时它感觉到了一阵强烈的电击,这个按钮其实就是一个裸露的电源,它被电得浑身抽搐、疼痛难耐。从此,这只猫就陷入了一种严重的紧张状态。为什么呢?因为它饿的时候就要抉择,到

底要不要按?按,会掉一条鱼,可是同时会受电击,那个滋味可不是好受的。这样下去不到一个月,这只猫的血压就明显地升高了。这里,遗传没有变、饮食没有变、也没有变得更胖,唯一改变的就是心理状态——持续紧张。此外,还有人有这样的疑惑,大家都承受着大概相同的工作压力,为什么只有我得了高血压呢?用医学模式来解释,这是个体差异,用心理学模式来解释,大同小异,我们会说这叫人格差异。我们为什么是与众不同的,除了因为有一个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生理结构,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人格结构。不同的人格感知相同的外部世界,感觉到的东西不一样,做出的身心反应自然也就不同。性格与健康也有关系,简单说两种,一是A型性格:又叫冠心病性格,指那种急性子,争强好胜,爱着急上火的人,容易得冠心病。二是C型性格:又叫癌症性格,那种性格发闷的人,有话不说憋在心里,或者有话不能说,长期压抑情绪的人容易得癌,所以叫做癌症性格。

其次,会情绪影响人际关系、工作和事业。一方面,情绪不仅会影响干部的身心健康,还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工作效率,当然还会影响事业前程,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等。另一方面,作为领导干部,其情绪健康更会影响一个组织的稳定与发展,甚至是社会的良性运转、和谐安定。

四、领导干部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题,追求心理健康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不夸张地说,维护心理和谐,学会心理调适是一个关乎个人生活、组织效率、社会进步的话题。心理健康是一种习惯,心理健康是一种能力,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心理健康是可以培养和造就的,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来提高并完善的。作为领导者更应保持一种和谐的心理状态。所谓心理和谐是指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即对内能悦纳自我、平衡认知失调、化解心理冲突,对外能适应社会、调整挫折反应、化解人际冲突。心理和谐要靠心理调适,心理调适是指个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心理与行为障碍时,自我调

整认识或行为以积极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调节、缓解和排除障碍,我们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领导干部要端正自己对待权力、地位、金钱、利益、政绩等的态度,通过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金钱观、利益观、政绩观等,保持一种健康、平和、淡定的心态,拥有健康的身心。比如对待权力,权力观的实质是世界观问题。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权力是什么?权力是服务、是责任、是义务。权力和义务、责任是统一的,有多大权力,就要履行多大义务,就要承担多大责任。同时,权力还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为民造福;运用不好,自掘坟墓。再比如政绩观的问题,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贺国强同志曾从五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二)加强心理健康保健

1、心理自我保健。建立自我防卫体系。明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意义、标准、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自觉运用防卫机制来调节心理活动。正确对待心理失控和心理疾病。并非犯了什么大错误,只是对环境、压力和人际关系的不良适应,不要觉得有什么难言之隐,趁初始和轻微抓紧调理和医治。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在任职和交往中做出正确选择,增加成功率,保持身心健康。否则会感到怀才不遇、不被理解、缺少关爱,造成烦恼和伤悲。同时,承认自己的现实情况,即使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或不足,也不要自卑、自馁、自弃,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样会取得成功。从而既增加了自信心,又做到了心理健康。适度休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保持处在爱人与被爱的地

位,这样会很快乐很幸福,自然会使心理健康。建立支持系统。人生之路并非全是坦途,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每个在困境中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相互支持系统。它可为你在挫折时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而减少孤独或紧张。你的亲友、同学、同事、邻里都可成为你的支持者,在这个人际圈中,你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先要多去关心别人,关心别人会使你有一种美好的感觉。

2、情绪自我控制。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情绪的稳定与乐观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一种良好的情绪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保持情绪的稳定与乐观,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主要有从这么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运用理智的力量,改变不良情绪。决定情绪的是人的认知。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人受困扰,不是由于发生的事情,而是由于对事情的观念。”消极的情绪长期持续下去可能会影响到心理健康。要维护心理健康,首先要能够尽量回避消极的、不良的情绪。我们可以主动回避消极情绪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情绪是从哪里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埃里斯提出“合理情绪理论”,在这里我把它简单形象的称为ABC理论。好比事件是A,情绪是C,A后面不是C,C前面不是A,中间还有一个B,B是“belief”——信念。我们的情绪从来都不是由我们所遭遇的事件简单直接决定的,是经过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变量——个体特定的生活信念、具体生活态度的解释和作用。信念怎样影响到我们对具体事件的解释,进而引起我们不同的情绪反应,其实伟大的思想家已经一言以蔽之:“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到底该如何运用理智来克服不良情绪呢?首先,要承认自己存在某种不良情绪。其次,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注意要多找主观原因,少关注客观原因,通过理智冷静分析之后,你的不良情绪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消除。最后,如果确实遇到可忧、可怒之事,切不可陷入困扰之中而不能自拔,而应该面对现实,正确对待,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二是合理的情绪宣泄,一吐为快。

弗洛伊德认为,压抑不是从根本上处理负面情绪的好方法,要让情绪有适当的宣泄机会。比如倾诉,找一个适合的对象,家人、朋友、或赏识器重你的领导,把心中的不愉快的感受都说出来。当你遇到挫折时或者感到紧张、郁闷时,若能向友人倾诉,即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会大大降低由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你会觉得像卸下一个包袱一样轻松许多。人的感情,无论是喜怒哀乐,都需要渲泻出来。如果你不方便或不习惯向别人敞开心扉,可以诉诸文字,如果怕别人看到,可以采用只有你自己能看懂的特殊符号或图画的形式。再有就是可以找一个空旷的地方纵情哭笑,把心中的不良情绪统统发泄出来。医生常说,长年累月把感情埋在心里,从不外露的人,最容易患心脏病。三尝试心理换位,增强同理心。有的不良情绪是由于自己抱怨别人引发的,如抱怨同事处理问题不当,抱怨下属办事无能,抱怨上级领导不支持等,越想心里越窝火,越窝火心情越糟糕。其实这是缺乏换位思考能力,心理学上称之为同理心。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位置,想想对方的想法、处境、难处,这样就会多一些理解、谅解和同情,自己也就想开了,心情舒畅了,这样往往更能把事情处理好。四是适时转移兴奋点,调节情绪。当不良情绪特别是愤怒情绪爆发之前,或者是气涌心头之时,设法把注意力引到别的方面去。如运动,跑步、游泳、疾走等,运动可以使心率加快,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对氧气的吸收,从而使人精神振奋。再比如欣赏音乐,“音乐是灵魂的妙药”。专家研究认为,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这种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形成音乐与心灵的共鸣。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中,可以改善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健康的活性物质。好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改善人的情绪,振奋人的精神,有助于缓解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同时还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不正常的欲念消退下去。五是利用自我暗示,增强意志。当自己处于消极情绪困扰时,通过语言暗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解不良情绪。如盛怒时对自己说“不要发火,发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烦恼时对自己说“静下心来,想一想,别着急”;冲动时对自己说“忍一忍,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对有些事情适当回避,或者冷处理。如果事先预料到某人某事会引起极大不快,又不能解决问题,就暂时放一放、躲一躲、回避一下,这样问题可能会自行解决。如仍需面对,待条件成熟后再予以处理。

3、培养业余爱好。心理专家指出:“当你的全部世界仅仅是你的工作而无其他时,那么,当你的工作出现问题时,你的整个世界就会彻底地陷落。你的能力感、你的自尊、你的个人定位等都是依赖于你的生活,而你的生活如此狭窄,那么它们就会是动荡、不牢固的。”那些只知工作而无任何业余爱好的人更容易感到烦恼、紧张与压力,也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坚持积极的业余爱好之于健康生活和健康心态至少有两层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把自己的生活变得全面、完整因而协调安全起来。我觉得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正在被日益全面的工作化,尤其是对领导者和管理者群体而言,工作渐渐侵蚀了他们越来越多的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好多原本属于狭义生活内容的事情现在都在被“泛工作化”,工作渐渐成为生活当中越来越重要,然后是最重要,然后是惟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好多人因此成了隐性的“工作狂”还不自知,极大地降低了生活的快乐感觉。比如,一离开工作就有内疚感和负罪感,无法安然、坦然地享受生活中很单纯的快乐;比如,一离开工作就无法生活,认为自己更适合工作而不是休息,直到耗尽心力。所以我们确实需要一些积极的活动来平衡失重的生活。其次,我也同意,职业成就对于现代人的自我确认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价值根源,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是通过自己的职业成就来表现我们的社会价值,获得自信和自尊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一点毫

无疑义。但是职业发展是需要一些特质的,如何去培育那些可以促进职业发展的特殊的精神和素质?我以为有的时候正是所谓“功夫在诗外”,会生活的人或许更会工作,通过坚持一些积极的业余爱好可以帮助我们培育更健康的人格、更良好的心态、更出色的能力。

什么是积极的业余爱好?我理解“积极的”至少有这样三层要求:首先,一定是做来快乐的。寻找爱好的时候切忌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追随时尚、附庸风雅,那样的话,爱好很快会变成一种压力,由“舒服”变成“束缚”。积极的第二层要求的是,能够带来学习、发展和创造的体验。比如,我绝对不是说打扑克、打麻将、看看电视连续剧、读点言情小说、逛逛街,这些活动就不积极。但换一种比较一下,比如学习书法,你要找帖子来临来读,要学着选购笔墨纸砚,要学着在写字的过程中修身养性,你写出来的字,一张与另一张是不一样的,而这个不一样是跟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有好大关系的,这就是学习发展和创造。积极的第三层要求是,业余爱好的活动性质跟工作的活动性质最好是互补的。很简单,做体力劳动的闲来不妨养精蓄锐,而脑力劳动者业余时间最好能做点身体的运动,特别是要鼓励自己投“身”其中,发展某种实践技能。所以,在闲暇时间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丰富的业余爱好,如种花、养鱼、绘画、登山、跳舞等,尽量使自己的生活内容多样化。此外,还可以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偕同家人一起去植物园或近郊旅游,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放飞心情,或做一做儿时的游戏等,用心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及生活的美好,让紧绷的神经得到暂时的放松。

(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学会宽容。宽容即宽恕,能容人。这是一种对人关怀、爱护与体谅的高尚品质,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良好品格。领导干部要有“容许别人有行为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对无伤大雅的小事,不要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而应一笑而了之;

对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不要嫉妒、害怕“功高盖主”,而要为人作嫁,给人机会,让人发展。每个人应该知道这么一个道理:有时候我们把横在别人前面的绊脚石搬开,其实也是在为自己铺路。宽容就是允许别人对任何事物、事件有独立的看法和判断,或者对别人不同的意见看法和行动的容忍。社会对人能力的要求中,合作能力特别重要。因为每个人的成功与发展的背后一定会有人际关系的支持。因此一个人在合作过程中,能力才能得以增长,每个人所在的组织发展,才能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所以这种合作能力就要求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能够宽容。

今天,这样社会对人能力的要求,合作的能力特别重要。因为每个人的成功与发展,无论你今天坐到什么位置,你的工作的职位或者职位的发展,一个人的成长,他背后一定会有人际关系的支持。因此一个人在合作过程中,能力才能发展,每一个人所在的组织发展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所以这种合作能力就要求在和人相处的时候,要能够宽容。人应该将自己的姿态放低,每一个人都有优点,都有我们能够学到的东西。无论我们与上级、同级相处,甚至我们和孩子相处都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所以学会宽容,能够在我们的情绪当中学会去宽容和容忍别人。在人和人相处过程的中即使他没有明确的说要怎么样,但是他的主张坚持了两遍或是重复了三遍,我们应该尊重,允许他按照他想的去做,这就是我们能够学会到的一种宽容。就是说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是种客观的存在,我们和谁都不一样,有不同的看法、认识是非常正常的。那么我们在这种差异当中能够合作彼此学习,在差异当中彼此合作,这样我们才能拧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所以说人在群体当中应该学会宽容。要学会小事糊涂。古人说的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只有心胸似海的人,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特别是在挫折面前表现出大度。不应一遇到挫折就自怨自艾,或在别人身上泄愤,应学会宽容和宽恕,这样你就能忘却那些不愉快的事,消除产生精神紧张的根源。大事不应糊涂,但小事不妨糊涂些,做个“难得糊涂”的人。这

新时期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现状

新时期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现状 [摘要]领导干部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对社会发展负有特殊责任,比其他群体承载着更大的心理负荷和精神压力,其心理健康影响着整个社会稳定和国家健康发展。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承担着十分繁重的任务,心理压力也随之加重,主要表现为抑郁感明显、躯体化趋向较强、焦虑感突出、岗位职责风险、社会负面诱惑等方面。因此,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要有正确的评估。 [关键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重要性现状 长期以来,社会舆论、上级组织、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关注的重点始终聚集在他们的言行是否符合社会角色的要求,是否廉洁奉公,是否密切联系群众,是否有突出的业绩等,关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水平和奉献精神等思想层面。但人们却不曾想到,领导干部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具有一定的权力、承担着重要责任的同时,也比其他群体承载着更大的心理负荷和精神压力。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个体,作为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人,他们自身的生存状态、生活幸福度,尤其是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却没有引起各方面甚至包括许多领导干部本人应有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可以说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实际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的生存质量,同时,又对他人、对工作、对社会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文明与和谐程度。重视并加强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领导干部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作为领导干部,是社会精英,是人民的公仆,是国家的主力军,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领导干部和各阶层人士一样,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由于领导干部对社会发展负有特殊责任,其心理健康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就可见一般;同时,就即便不是一个干部,是一个普通人,心理健康对个人生活、人际、工作、家庭、身体健康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总之,不管是任何一个人,心理健康都不容忽视,何况领导。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应对竞争、成就事业、获得幸福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是领导干部素质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职责,取得工作成效的内在品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领导干部要做好工作,打开局面,取得成功,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具备这一点,就难以保证自己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在各种矛盾和压力面前就会缺乏

浅谈领导干部心理健康

浅谈领导干部心理健康 一、目前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几种心理健康问题 1、心理疲劳。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恶劣的情绪逐渐形成的。它超越了个人心理的警戒线,这道防线一旦崩溃,各种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不断发生。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在身体上则会引发多种心身疾患。当心理方面出现功能障碍时,会表现为紧张不安、动作失调、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等。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感到身体劳累。不少领导干部每天生活无规律,工作任务繁重,常常眼睛酸痛发胀,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晚上失眠多梦,经医院检查又无实质性的病症,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二是感到工作厌倦。不少领导干部长期从事单调、重复的公务活动,产生心理饱和,工作兴趣和激情逐渐减退。三是诱发心理疾病。由于生理疲劳、心理疲劳,发生心理障碍,诱发各种心理疾病,常见的有人格障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和心身性疾病,有的还有持续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躯体器质性病变,比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病症。 2、心理失衡。领导干部心理失衡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信仰失衡。少数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环境下,不信马列信迷信,不信科学信风水;少数领导干部台上

作科学报告,台下求神拜佛,在缭绕的香火中寻求寄托和心理安慰;有的领导干部迷信数字,有的甚至在换届或人事调整前请求算命先生指点迷津,等等。二是生活失衡。有些领导干部无法在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自己的精神生活等方面取得平衡,无法统筹兼顾,局部失衡而引发心理危机,如有的只顾朋友之情,而失去工作原则性,有的为了工作不顾家庭、不顾身体等。三是欲望失衡。欲望是一种心理势能,包含生理欲望和心理欲望。领导干部欲望失衡主要指心理欲望,如尊重与被尊重、名利地位的欲求与满足等,目前最为常见的是权力欲的失衡。少数领导干部无法正确把握权力、地位和名利,有的则怕手中权力到期,出现“59现象”,有的则从权力欲走向经济上的贪欲等。 3、心理紧张。领导干部心理紧张又有其特殊内容,如管辖内发生严重伤亡事故,疑难工作无法展开,突然知道提任、降职、免职、调动等,被有关部门责任追究、社会舆论等,都会使其出现心理紧张,并会伴发警觉过度,血压增高、心跳过快、出汗、头昏、眼花、易激动、焦虑不安、失眠、自卑抑郁、借酒消愁、逃避现实等现象。 4、心理郁闷。领导干部心理郁闷主要表现在:一是失落。有时很想得到但却得不到,目标走失,产生空虚、迷茫、无可奈何等心态。二是孤独。由于事业或人际交往等方面接二连三遭遇挫折或失败,精神压力就会很大,心理负担沉重,产生自我封闭。三是猜忌。因不自信而猜疑,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时,往往会产生猜忌心理,给领导干部自

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的方法.

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的方法 ——节选自《科级领导者素质与能力》 (一)工作压力的缓解 科级领导干部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第一,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轻重缓急(先了解问题、再搜索有关资料、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向他人请教。找出最有效而又可行的方法),如能在事前想好需要做些什么工作?要准备些什么工具、材料?以及工作该如何进行等,就能够使工作井然有序地顺利进行。第二,随身携带—本记事簿,记下各种任务、进度与生活琐事等,以便随时处理,减轻心理负担。第三,如果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可利用自己头脑最清醒的时刻(清晨、夜晚或独处时),来加以思考处理。第四,学习如何组织、分层负责与监督,而不必“事必躬亲”。第五,如果感觉工作负荷过重,可以运用“心理除法”的方式(例如:一大堆事情需要处理,然而分到每周、每天,乃至每个钟头,要处理的事情就会很少) 来加以克服。第六、有效利用时间。晚上临睡前不妨将明天应做的事项一一列出,并按其重要性排序,以使工作井然有序。 科级领导干部需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合作关系。首先,要接纳对方,以对方的立场了解对方,容忍差异,主动关怀,适度幽默,化解人际关系的紧张。其次,应避免动不动就冒

旺火,情绪冲动;表情冷淡对人漠不关心;敌意,反对和怀疑别人;毫无主见、随声附和、自卑以及由于缺乏自信或自尊而表现出过度敏感,或转以吹牛、烩耀或批评别人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价值。等等。 一个人如果能够避免上述不当的表达方式,培养自己乐观、幽默、坦诚的人格特质,就会使人易于且乐于接近,就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完成工作任务及组织目标。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科级领导干部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科级领导干部应从几个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一是境界崇高、执政为民,正确行使管理职能和职权,为人民为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二是志向远大、心胸开阔,淡化物质享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是无私奉献、踏实勤奋、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只有这样,人生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三)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性格是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人的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体现。人们在描述某个人的特点时,总喜欢从他或她的性格特征去描述,如某人热情、友善、公正、开朗、谦虚;某人贪婪、自私、狭隘、虚伪、冷漠等等。

浅谈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浅谈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徐爽 领导干部从事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活动,工作相对复杂,综合素质较高,内心活动往往比一般社会成员更为复杂和丰富。这个群体承担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重任,身心负荷较为繁重。心理学家指出,心理压力过重容易导致亚健康,干部心理健康是长期以来被忽略的一个话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况,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应该是大有裨益。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心理健康的人只占总人口的9.5%;有心理问题的人则占84.5%, 由于社会压力的加剧,忧郁、紧张、恐惧、失眠等已成为我国社会的“流行病”;有心理疾病的人占6%。2007年,《首都医药》杂志和精神专科医院共同对北京市的二百多名中年领导干部进行了定项精神检查,结果发现竟有近一半的干部,存在抑郁、焦虑、恐惧等不健康心理现象。香港《文汇报》曾报道,在2003年的上半年,中国总共有1253名党员干部非正常死亡。应当说,领导干部的心理压 力过大是个普遍性的问题,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焦虑感突出,当领导干部工作压力过大、

人际关系紧张、目标难以实现时,往往就会产生焦虑心理。表现出烦躁不安、情绪波动、紧张失眠、自信心丧失,处在一种忧虑、惊恐的情绪状态之中。二是抑郁感明显,有的干部面临难点工作,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当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时,内心强烈的挫折感、失落感,就会产生明显的抑郁感,甚至患上抑郁症。三是强迫症状突出,领导干部一般受职责的局限,偏重强调工作上求全、求好。这种倾向虽有好的一面,但是当事实与理想发生冲突时,常使自己陷于一种痛苦的境地,强迫自己去想一些无关紧要的念头,从事一些毫无意义的行为。比如,老爱洗手、数电线杆、怀疑自己身体有病等。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一是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带来高压力。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发展经济的竞拼,还有社会效益和GDP的评比排名,干部个人升迁与实际绩效 相挂钩等,使干部“发展”的压力加大;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发展、高风险”的形势使工作任务增加、标准提高、难度加大,使各级干部“竞争”的压力加大;而“领导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绩效评比考核制 ”以及对火灾、洪水和生产安全等突发事件的提防与 忧虑等,使干部“责任”担子的压力骤增。二是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增多,心理压力增加。在社会上种种人际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不断进步、日趋复杂的社会为现代人带来了日益凸显的情绪危机,来自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和精神孤独等方面的压力,使许多人背负了很多心理问题,遇到了很多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问题往往使人们的心理失衡,甚至失去生活动力,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进行心理调适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对于承担着重大社会责任的领导者来说,他们的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他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已经成为现代领导者提高素质和实施领导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已经成为一个很紧迫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一方面,领导者、管理者群体因为他们特殊岗位的性质、职责和要求,导致他们可能是压力比较大的,紧张度比较高的容易遇到心理健康方面的危机和挑战;另一方面这一群体在过往的学习和培训中接受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理论的传递好象又少了一些。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令人担忧的对照,一面是我们的领导者心理健康状态令人担忧,另一方面是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之不足令人担忧。中共中央组织部于2006年出台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把心理素质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就表明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重要,必须高度关注,认真对待。并且从2005年开始,中央党校在领导干部培训、各级各类培训中,就纳入了心理健康的课程。今天我们通过这个专题,着重就干部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问题及原因、思路和对策,谈点初步的认识和想法,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对心理健康、心理调适方面的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及标准 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有合理、正常的行为,非健康的心理必然导致异常的言行。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政德、政才、政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试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试 前言 各位学员,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讲的是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试,这门课程是干部培训当中的一个核心课程,引起了许多干部的关注。为什么我们的干部都关注这门课程呢?一方面现在许多的干部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开始重视起来了。另一方面,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学习当中、人际关系交往当中也遇到了许多困惑,甚至是心理上的矛盾需要解决。那么这些心理上的问题轻则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严重的可能造成身心的损害。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对干部进行人文关怀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今天的专题主要讲五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把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给大家强调一下;第二个是把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三个是目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一些障碍、一些矛盾、一些症结;第四就是影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社会因素等等;第五、如何增强心理健康的调试能力,给大家讲一些方法和思路。这些内容有许多的方面需要引起大家思考,有些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1. 健康的定义 在干部队伍当中,总体上评价我们的干部是积极向上的,绝大多数的干部身心世界是比较健康的。现在有人说,我们的领导干部心理世界的问题很严重,有一个数字调查,说我们的干部队伍45%心理上都有问题。我们觉得这个比例看它的样本的多少、调查的群体是什么样的群体。如果我们的干部群体45%心理都有矛盾,就无法解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形势,无法解释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的很好的成绩和结果是怎么得出来的。从我们的调查数据来看,目前我们的干部队伍96%左右是比较健康的,严重的心理疾病或者有心理症状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也就是4%左右。4%的比例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现在我们的干部队伍当中有的干部身心存在着障碍,有的存在着自杀倾向,有的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不但影响干部个人的命运,甚至还影响一个组织、一个团队、一个地区,造成了社会上一些负面的影响。 健康每个人都很重视,现在的健康大家都在强调,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一些专家讲授当中都特别强调健康的意义,很多专家从养生学的角度,比如说从饮食的角度,从个人身心保健的角度谈了很多,也谈的很好。这些专家从这个角度谈的是人们如何强调自己的身体健康,从这些专家的讲座当中,发现一个有趣的倾向,身体健康,如何养生、如何强调饮食,最后还要通过人们的心理活动产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当今社会由于饮食、生活不规律,工作以及各方面压力增大等原因,人们普遍进入了亚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把亚健康作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并宣称21世纪的人类将进入心理疾患时代。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多数领导干部表现出了良好的心理状态,但少数人表达出来的心理紧张、压力感和不满意倾向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一倾向往往是构成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潜在因素。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倡领导干部进行心理调适,避免心理疾病的发生。由于领导干部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中流砥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参与者、协调者,他们的心态健康与否,关系到整个社会和谐的形成,甚至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塑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是至关重要的。基于这一原因,本课设臵了如下教学目的: 1.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及心理调适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2.了解在领导干部中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并引起人们自警、自省。 3.基本掌握领导干部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途径与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课程内容的。本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概念入手,为大家简单介绍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内涵及心理调适的作用;第二部分主要是从实际案例入手,分析当前大多数领导干部常见的异常心理,并分析原因所在;第三部分 是探讨领导干部进行心理调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裕,在生理方面似乎越来越有保障,但是在心理方面却是恰恰相反,反倒是,社会越进步,人们的心理困扰、心理问题就越多。生活在现代文明的人们,更需要心理健康的保障。 十六届六中全会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

《干部心理健康》学习心得

《干部心理健康》学习心得 --向红 郭沫若先生说过:“有健康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一切”,可见健康是多么的重要,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七分神三分病”的前人之说又充分证明健康的心理是健康的前提和保证,否则躯体在健康也容易被不健康催垮。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就要对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和不健康的心 理有科学正确的认识。 “健康”一词人们都不陌生,但是如果要问到什么是健康,自己的健康状况如何?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出确切的答案。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没有疾病和不适便是健康,忽视了心理健康。然而很多领导干部的人生因心理缺乏健康出现“滑坡”。 剖析当今的社会,各种竞争非常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压力日益加大,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据北京是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公布的数据,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党政干部也是生活中的普通人,由于所处的地位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更多的心理隐患,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当前一些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件,不难发现,这些人的人生之所以出现“滑坡”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政治上

的因素,如理想缺失、信念动摇、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扭曲等。又有心理方面的因素,如有的人对权力、金钱的攀比心理比较重,认为有的人能力不强,贡献不大,但权位显赫,于是自己由不服气、有怨气到赌气,再发展到因心理失衡。再加上很多干部缺乏心理健康调解知识,对工作、生活中的一些矛盾“看不开”、“想不通”,坏情绪得不到释放或化解,最终抑郁成疾,对身心造成较大的损害,甚至影响工作和事业。或者失去理智乱用职权贪污受贿等等直到最后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认为干部首先要加强学习正确地认识心理健康,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强者,并惠及他人。在日常工作中,领导者更应该娴熟地运用心理知识这把钥匙打开自己的心理之门,掌握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自己长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提高干部心理调适能力

提高干部心理调适能力 一、智力正常 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象力以及各种操作能力等等。 二、情绪健康 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三、人格完整(行为和心理的统一) 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一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四、人际关系和谐 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工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

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五、社会适应正常(良好的适应能力) 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做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干部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焦虑 焦虑会让人坐立不安。焦虑是指无依据的内心恐惧,没有明显的客观原因。 1、指向未来 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经常无须有的担心是焦虑症患者典型的症状之一。如他们会担心自己的亲人、自己的财产、自己的健康等,而这些情况在常人看来很正常,即焦虑症患者的反应与实际情况不符或偏差颇大。 2、情绪状态 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可能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死亡的感受。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经常无故地发怒,与家人争吵,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不满意。

探究体育活动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影响

探究体育活动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影响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回顾以往国内外对领导心理健康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归纳整理,并采用SCL-90量表对河南省参加党校学习的领导干部参加体育活动的不同程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统计,探究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体育活动参与程度较高的领导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参与程度较低者,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促进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标签:体育活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运动心理学 前言 近年来,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领导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领导干部是一个需要很高综合智能的职业,领导要有完成本职工作的本领和健康的体魄,同时也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了领导的有效性,所以,领导干部应该保持心理健康才能发挥有效的领导作用。只有领导干部拥有了健康的心理他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能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保证工作的高效运转。目前,领导干部仍然是一个新的课题。科学实验证明,体育锻炼对提高健康水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从河南省参加党校学习的领导者群体中进行取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试图探索河南省领导干部参加体育活动程度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期望研究结果能揭示体育活动影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内容结构,为提高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一、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前,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的研究已经达成共识:心理健康与参与体育活动水平是相辅相成的。临床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显示,参与体育活动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心理疾病的手段,能够明显改善一些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而且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心理健康的维持。持续30min左右的一次性身体活动可改善心境状态并且缓解焦虑和紧张的情绪。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人们常常会产生情绪波动和过度紧张的情绪,要适应这种环境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应该多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从而缓解内心的不良情绪,始终保持在一种比较稳定、积极的状态之中[1]。 (一)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促进智能发展 体育活动是一种人自发而主动的运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够让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强化,可以发展人感知能力,让大脑思维想象的反应速度提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需要大量的思考,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他们思考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调适能力四个全面(党校讲课稿)

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调适能力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能力 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在各种聚会的餐桌上,我们听到最多的祝酒词是“视你身体健康”,有人说,健康是1,其他任何东西都是0,健康是每个人的愿望,可是有多少人能健健康康地安享天年呢? 除了人为的环境污染造成各种奇奇怪怪的病致人死亡以外,人和人、人和自身关系的恶化造成人们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也严重影响着人的健康和寿命,深圳每年自杀2000人。有人说,我国最严重的病种不是肿瘤,不是心血管病,而是精神障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精神障碍患者1600万人,每年自杀死亡28.7万人,还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即每分钟有9人自杀,其中8人未遂,自杀成为15—35岁死亡的首要因素(见2008年第5期理论集萃中的文章)。领导干部队伍中出现自杀不断见诸报端,香港的《文汇报》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统计的一个数据,2003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共有1253名党员干部非正常死亡。2005年,北京《医药》杂志和精神专科医院曾对北京市年龄在35岁至45岁的200多名领导干部进行了定向精神检测,发现46%的领导干部存在不健康的倾向。他们

或多或少地存在抑郁、焦虑、恐惧、偏执、强迫、应急障碍、适应障碍等等。 生物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自然寿命原本是很长的,按照哺乳动物的生物学规律来算,人的寿命是生长发育数乘以5—7,人的生长发育年龄为25—30岁,那么,从理论上说,人可以活到125—210岁。可是现在一般人只能活到七八十岁,能活到九十多岁的就很少了,而能健康地活到八十几岁的就更少了,其中的原因不外乎四个因素:遗传基因、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不良心理素质。正因为如此,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对健康重新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不虚弱,没有疾病,而必须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的良好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工作会议还把“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防病作用”作为《决议》中的重要一条。什么是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一是指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二是指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的特征主要是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愉快,思想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良好,适应能力强。 就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来说,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就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他们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大量事实证明,心理问题会导致生理肌体的疾病。现在发病率很高的高血压、

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及分析

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及其调适 Leading cadre's pressure and the adjustment 肖莉(九江学院) Abstract: The leading cadre oversized pressure to cause its physical and moral integrity to suffer injury, will then affect its work effe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present the leading cadre to have the pressure reason, pointed proposed from aspects and so on working conditions, attitude towards life, self-concept, cognition and behavior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o leading cadre's pressure to carry on the adjustment. key word: Leading cadre's pressure pressure source to adjust and adapt 摘要:领导干部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其身心健康受损,进而影响其工作效果。本文分析了目前领导干部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从工作环境、人生态度、自我概念、认知和行为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进行调适。 关键词: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压力源调适 一、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现状及影响 领导干部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责,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领导干部在一定的岗位上,总是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领导干部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岗位竞争加剧、能力要求提高、人际关系复杂、违规诱惑增加等方面的原因,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在少数。近年北京市对200多名中年领导干部进行的一项心理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有25%的人存在心理问题,3%的人有严重心理问题。安徽黄山市委党校在对所属三区、四县100多位各级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中发现,干部们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现象和“心理疲劳”症状,存在一定的“浮躁”和“压抑”心理,还有些人对个人的工作、生活、未来发展等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近年来,领导干部因工作生活压力过大而自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领导干部因压力而导致心理问题的表现主要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肩酸背痛、头晕目眩;头绪不清,丢三落四;工作盲目,倍感疲劳;烦躁压抑,敏感易怒;无精打采,缺乏激情;胆小犹疑,错失机遇;推卸责任,逃避现实。 领导干部不良的身心状态,势必影响其工作效果,造成更大的工作和人际矛盾,阻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这与目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格格不入。可以说,建设和谐社会,就是促进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领导干部作为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中枢和纽带,其干部队伍内部的和谐是带动社会和谐的关键。从根本上来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人的内在心理和谐的外在表现。领导干部队伍内部的和谐,也是领导干部的内心世界的和谐和人格的健康的外在表现。人的一切行为和能力是以人的健康心理为基础的,没有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有政府整体执政能力的提高,也难以有政府机构的快速、高效、健康的运作。所以,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 二、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源分析 纵观目前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状况,其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1.领导岗位责任的压力。随着社会各行业的竞争加剧,政府各行政部门的职责

税务干部心理健康

1单选题税务干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是指对任何事物都能愉快接受,只是在对( )的反应上,能更多地表现出积极的适应倾向。 消极环境和问题冲突 突发事件 他人遭遇危险 不可抗力事件 2单选题 ( )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人际交流 接受现实 人格完善 心理健康 3单选题 影响税务干部心理健康的客观因素包括人员结构老化,职务晋升空间狭窄,考核激励机制尚待健全以及()等方面。 工作繁重 事多人少 执法风险高 技能培训机会缺乏 4单选题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除了人本身的因素外,还必须考虑所处的时代、()以及年龄、情景和时间等因素。 政治背景 经济条件 文化背景 社会背景 5单选题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首要标准是()。 人格和谐完善 善与人处 热爱生活 智力正常 6单选题 在( )的中共中央冠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还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2008年8月 2007年1月 2006年10月 2006年4月 7单选题

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结果不一样。反映了个体的感知的( )。 客观性 主观性 局限性和片面性 特殊性 8单选题 心理健康中的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和实践活动等能力的综合。 创造力 控制力 想象力 判断力 9单选题 心理健康,是一种()的心理状态,当事人在这种情况下,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这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心理表现。 间断 时断时续 持续 长久 10单选题 健康的心理,具备积极的心态,如果事情不如人意,下边()表述方式更好。

浅谈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心里因素最重要。对于领导的心里健康,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850年前的一天傍晚,在俄国的柏林市郊,有一位被称为宏吴的皇帝,正在市郊散步人们一看到皇帝来了都纷纷闭开,这时迎面走来一个白衣老头,这个老头哼着小曲,大遥大摆向皇帝走来,皇帝想这么多人都远远闭开我,为什么他敢大遥大摆走来,就问到“你是谁”?这个白胡子老头说:“我是国王”。宏吴想这还有别的国王吗?问他统治什么领域,他说道:“我统治我自己”。就是这么一个对话,在850年后,美国领导科学的专家,他在搞领导分析案例时,又把这个案例原原本本的写上,我也是看完这本书后,把这一故事讲给大家,让我们想想这位白胡子老头为什么敢在宏吴皇帝面前,哼着小曲大遥大摆的径自过去,而且敢在宏吴皇帝面前自称国王。这位白胡子老头就是有着鉴赏力的人,他的可贵之处就是要懂得相信自己,要管理自己,要开发自己,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一个心里健康的人。那么什么是心里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归纳总结了一些经验在1999年提出了身心健康的标准,叫“五快”、“三良好”。“五快”:快食、快眼、快便,快语、快行。“三良好”:就是要有良

好的个性,良好的组织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人问什么是身心健康,说这个人呼呼睡,哈哈笑,滋滋的喝,涮涮的饭,说这就是身心健康,有没有道理啊?有,但浅显粗俗点,心里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他受时代,民族,文化,地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文化的影响,文化这个东西,可以说看起来无影无踪,实际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领导干部的心里健康:领导干部素质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也是领导干部界时履行自己的职责,取得工作成效的内在的本领,当前,我国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对纷纷复杂,竞争激烈的国际形式,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领导干部要做好工作,打开局面,取得成效,除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外,还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心里素质。 领导管理学的心里健康五条标准,简称五种能力: 1、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干部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事关重大,干部不仅要要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与上下级和同事之间和谐相处,也要善于和亲朋好友交流,缺乏良好的工作友谊与心情交流,会严重影响干部身心健康,社会交往能力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关,我们的公务员要“一半工作一半情,把握方位奔前程”,说你在做一些工作中,一半干工作,工作中还是有感情的,但是你无论是干工作还是论感情,方

工作建议: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

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 基层干部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等问题的直接挑战,身心超负荷运转,极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鉴于目前基层干部不容乐观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以XX区处级以下基层干部的压力调查为例,建议从组织保障推进基层干部心理健康工作。 一、XX区探索基层干部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实践 2012年,XX区成立了心理健康协会。2013年,XX区弥勒文化组委会与复旦大学心理系协作建立了“复旦——XX心理研究与实践基地”。以此为契机,XX整合和利用各方面资源,积极探索实施基层干部心理健康促进工作。 (一)亮点做法 一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常态化心理讲座,帮助和提高基层干部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度。以2015年为例,共开展心理健康讲座10场,有近千人次参加。同时,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如XX江口街道在组织基层干部登山比赛前,开展“房

树人”心理健康趣味测试,根据每位基层干部的测试结果,心理专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二是搭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整合市、镇、街道的心理健康服务力量,成立由31名心理咨询师组成的服务团队,为基层干部心理健康工作提供面询、网络咨询及心理健康讲座服务。市内建立了心理健康辅导站,开通心理咨询预约服务电话,开展面询或电话、网络咨询服务等。 (二)制约瓶颈 一是宣教面窄、惠及少、疏导有限的问题。 二是热线不热、面询少、作用不佳的问题。 二、构建科学有效的基层干部心理健康调适体系的几点建议 基于目前基层干部中不容乐观的心理健康状况,建议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调适体系,促进基层干部心理健康。 (一)建立科学的基层干部考评机制

一是完善考核制度,按照地区的特色和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差异化考核,使考核更为客观民主。二是针对基层权力有限责任无限的现象,理顺各级管理职能,以简政放权为原则,逐步实现权责对称。三是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干部提拔任用制度,注重从基层选拔会干事、能干事的一专多能基层干部担任领导干部职务,使基层干部感到政治上有奔头。 (二)实施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保障措施 一是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级干部的党性教育中,在干部培训中增设基层干部压力调适、积极心理、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处理等课程。二是建立干部心理健康档案。在干部健康体检中增加心理健康检查项目,建立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档案,引导基层干部及时觉察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已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基层干部,要在做好相关保密工作的同时,进行有效干预。三是建设心理健康服务站,在干部需要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咨询师与来访的基层干部共同工作,找出原因,寻求摆脱困境的对策。 (三)落实全面有效的关爱基层干部制度

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黄梦其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基层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提升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为此,本文拟就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有关问题做一粗浅的分析思考,供各位基层领导参考。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及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具有良好的情绪体验,即能够有效控制并合理发泄情绪;二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品质,即能够时刻保持人格的健全完善和人格的健康完整;三是具有正常的心理反应,即能够能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四是具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即能够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五是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即能够及时协调妥善处理自己与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 二、当前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表现 目前,有为数不少的基层领导干部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心理紧张而焦躁。有的领导干部面对基层一线既艰苦严峻而又复杂多变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环境,难免精神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深感工作压力大、风险责任大。对于环境适应能力和应急表现能力相对较弱者而言,显得尤为突出。他们中的有些人往往会因心理异常紧张而变得焦躁不安,最终导致其工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有的遇事不冷静,有的虑事不周全,有的行事不严密,有的处事不果断。更有甚者,思想颓废、作风漂浮,工作上一旦遇到困难和麻烦、矛盾和问题,能推则推、能躲则躲、能拖则拖,惧怕风险、怕担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 二是心理疲惫而倦怠。不少基层干部特别是一些基层主要领导,因长年累月工作、学习、生活在最平凡、最艰苦、矛盾尖锐的基层一线,频繁的加班加点重复应对处理基层单调枯燥乏味而又无规律可循的繁重工作和日常事务,身心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放松和休息,久而久之自然就会有“头昏眼花、腰酸腿痛”等身体劳累之感,最终导致心理倦怠。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低缓、意志低沉,身心疲惫不堪、精神萎靡不振、心理麻木不仁,其工作志向和兴趣、热情和激情由此开始明显减退,直至丧失。更有甚者,信念动摇、思想消极,淡忘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工作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生活上追求玩乐、贪图安逸。 三是心理失衡而扭曲。基层干部因心理失衡而发生扭曲的现象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信仰失衡。少数基层干部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环境下,不信马列信迷信、不信科学信鬼神,台上讲社会主义、台下搞自由主义,说一套、做一套,甚至说归说、做归做。第二,统筹失衡。作为基层领导干部,纵有“三头六臂”,有时也难以在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及自己与亲朋戚友和社会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达到平衡协调,实现统筹兼顾,以致局部失衡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有的为了工作不顾自己的身体、不顾家庭;有的习惯于讲关系、讲人情,人情大于法纪、关系大于原则;有的甚至为了一己之私利,不顾丢掉党性原则、不惜丧失人格尊严。第三,欲望失衡。有的基层领导干部总认为自己的能力、水平不比别人弱、不比别人低,如今与别人相比,不论是在职级待遇、社会地位,还是在工资收入、住房条件等方面,样样不占优势,甚至差距很大,自卑失落感、不平衡心理便随之产生,进而改变自己原有的人生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从此以后变得不讲进取讲索取、不讲能力讲资历、不讲奉献讲薪酬,甚至走上政治歧途。

论新时期领导干部心理健康

论新时期领导干部心理健康 发表时间:2018-02-06T15:37:37.4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6期作者:李小红[导读] 在今天党和国家“从严治吏”的大背景下。 (华中科技大学医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279-02 随着从严治党,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党和国家“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激励领导干部多干事、干实事,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等工作乱象,领导干部责任心日益加强,在工作生活中承受更大的压力,面临更多的应激情境。从总体上看,干部队伍努力适应新时期新要求,心态更加稳定,行为坚决果断,积极作为,严于自律,表现出很好的精神面貌,党风政风为之大变。但同时要注意到,面对着新形势的高要 求,有的干部心理负担很重,出现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个别领导干部甚至发生严重心理疾病。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有的干部自己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存在严重问题,整天惶惶不可终日,那另当别论。 1.领导干部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在今天党和国家“从严治吏”的大背景下。领导干部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心理焦虑。面对党和国家的高要求,社会形势的快速变化,社会舆论的高压力,一些领导干部感到思想和行动上跟不上要求,在“电视问政”、“工作问责”的压力下,出现“能力恐慌”,工作忧虑焦急,过于关注外界评价,,对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失去自信。 二是情绪低落。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干事没有劲头,生活找不到乐趣,面对困难感到无助,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在其位不能尽其力, 无所用心, 被动地应付本职工作,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有的一味自责,工作缩手缩脚,三是人际关系不良。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国家狠刹吃吃喝喝、带彩娱乐等不良之风,一些干部不习惯应有的新型人际关系,不能通过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志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对同事不信任,处处防备,对上级不敢大胆表露思想,对群众不敢大胆开展工作,自我封闭。 四是心态不平衡。感到自己承担的责任重大, 付出辛苦很多, 但回报却不对等。尤其近年国家反腐倡廉杜绝了公务人员的灰色收入和一些垄断国企的不合理高收入,一些干部产生心态失衡的不健康心态。 2.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 从个体人格特质方面分析。这是领导干部自身的性格因素和认知因素导致的。首先是个人制定的目标高于自身实际能力。恰当的目标激人奋进,但过高的目标不能实现则导致人生挫败感。第二是受封建社会“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错误观点的影响,不切实际的要求致使自己身心焦虑,平添烦恼。 从工作压力角度分析。其一是领导干部担负着重要的职责,繁重而艰巨的工作任务造成心理紧张。特别是当前面临发展改革、党风廉政、政务公开、问责追责等多方面工作要求,领导干部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透支。另外一方面领导干部交流轮岗成为制度,有的岗位与个人的志趣长处、能力经历不一致,适应工作有一个过程,也给个人带来压力。 从组织文化角度分析。其一是国家“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力度大,领导干部工作有所作为需要克服困难,发展改革“好吃的肉已经吃了,剩下的是难啃的骨头”,而不作为(乱作为)更有风险,两难选择让能力弱的干部心理焦虑。其二是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标准还不完善,让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的干部能获得应得的待遇,让“三严三实”的干部能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其三是在对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中,心理疏导和心理调适有所欠缺,对干部心理关心不够。 从情绪调控方式分析。心理出现郁结首先需要倾诉。作为领导干部,处处以强者自居,对家人讲,放不下架子,觉得解决不了问题;对同事讲,抹不开面子,怕影响不好;对领导讲怕留下坏印象,耽误考评和升迁。其他情绪调控方式如转移、升华等,一些领导干部也不能很好使用,长期以往心理负担越来越重,郁闷烦躁,身心逐渐出现亚健康状态。 3.提高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第一,从干部选任源头把关。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心理素质作为干部选任的条件之一。领导干部从事的管理工作是高要求高素质高风险工作,基础心理素质不好是不可能胜任工作的。近年国家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引进了心理测试的内容,是很好的尝试,应逐步推开,在干部提任考察群众谈话中也要注意了解干部心理素质情况,在更广泛的干部选拔中使用。 第二,在干部培训中增加维护心理健康的内容。聘请心理专家讲解心理学基本知识及维护心理健康方法,帮助干部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境、情绪,及时发现不良心理问题,改变不合理认知,知悉心理疏解缓释的方法。当心理发生严重问题时,去掉思想顾虑,及时争取帮助。 第三,加强干部日常谈话制度。不仅在干部工作出现问题时约谈,在干部工作遇到困难,思想出现负担,心理产生包袱时也要谈。主动询问其思想状况,帮助其解决工作困难,解除思想负担,卸下心理包袱,特别是在干部初任、任中和届满等时间节点上。 第四,执行干部休假制度。公务人员休假制度虽然颁布多年了,但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许多干部是“5+2”、“白+黑”工作,精神长期“张而不弛”,紧绷的神经始终松懈不下来,长期以往,不能得到调节,不可持续发展,心理和身体必然出现状况。如果能适度调整,每天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周末能适当放松,一年能和家人朋友外出度假散心,将有利于干部心理健康。 第五,引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和心理调适。一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减少因生活方式不良导致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如有的领导干部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脂高盐高热量,导致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生理指标的异常引起心理负担的加重。有的干部体力活动不足,体育锻炼没有养成习惯,或者锻炼不科学,户外活动时间少,长期室内低头伏案,也易导致生理心理问题。二要培养正确的政绩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工作做到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尽心尽力,努力开拓创新,对于名利不过高奢望,减轻工作的思想负担。三要加强心理健康维护,出现负面情绪及时排解,加强人际交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出现重大人生变故,积极应对,转移升华,必要时求助专业心理治疗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