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一、项目名称

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资产评估研究

二、提名意见

该项目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全面建设生态文明、从青海省情实际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2013年青海省科技厅下达青海省科技促进新农村建设计划项目“青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与价值评估研究”(2013-N-556),研究历时近四年。2015年9月2日项目完成验收,项目成果得到了五位院士领衔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研究率先在省级尺度上对各类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和生态资产进行了定量评估和综合分析,评估方法先进,数据翔实,结论可信,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以国际上最具权威的指标体系为基础,提出了评估指标体系,使得评估内容与国际标准相对接。建立了基于遥感数据、地面观测数据和生态过程模型的数据模型融合平台,开发了耦合冻融过程的Biome-BGC生态过程模型,首次应用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并利用评估结果,进行了青海省生态系统管理二级区划,分析评估了青海省工程效益,提出了青海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形成了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价值评估-区划-管理的技术体系。通过项目研究,摸清和量化了青海生态“家底”,确立了青海省在全国所处的生态地位和重要作用。2016年项目成果经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向社会发布,率先在全国公布生态家底,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生态建设保护及管理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经审查,该项目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要求,公示期间无异议。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青海省是“中华水塔”,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科学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资产是青海省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摸清全省生态家底、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改善生态系统管理、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科学制定生态保护政策的迫切需求。

2012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决定由青海省林业厅牵头,组织实施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资产评估研究项目。该项目由国家林业局生态监测评估中心(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作为技术牵头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通过整合青海省多来源、多尺度、多过程、多时相的生态环境数据,结合大规模的野外调查和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利用3S技术和开发改进的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生态位模型、经典方程等技术方法,全面评估了青海全域森林、湿地、灌丛、草地、荒漠、农田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资产,定量分析了其时空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海省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对策。形成了“监测—评估—管理—对策”的生态评估技术体系,切实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决策管理。该项研究评估范围之大、生态系统之完整、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资产两者之全,为国际、国内少有,研究结果不仅为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建设系列讲话精神,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强生态保护管理、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等提供科技支撑,也为其他省份的生态评估做出了示范。

四、客观评价

该项目成果得到了五位院士领衔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研究率先在省级尺度上对各类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和生态资产进行了定量评估和综合分析,评估方法先进,数据翔实,结论可信,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成果获2016年青海科学技

术进步二等奖、第七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5-2016年度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该项目以国际上最具权威的千年生态系统服务评估项目(MA)和环境经济核算最新国际规范(SEEA2012)的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青海省生态环境特征,提出了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资产评估指标体系,使得评估内容与国际标准相对接。建立了基于遥感数据、地面观测数据和生态过程模型的数据模型融合平台,开发了耦合冻融过程的Biome-BGC生态过程模型,首次应用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量过程中,改进了计量方法,使评估更加科学合理。并利用评估结果,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基础上,进行了青海省生态系统管理二级区划,分析评估了青海省工程效益,提出了青海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形成了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价值评估-区划-管理的技术体系,彻底摸清和量化了我省生态“家底”,确立了青海省在全国所处的生态地位和重要作用。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展生态效益补偿和生态绩效考核,以及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生态建设保护及管理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与同类研究比较:

自1997年Costanza等在《Nature》上发表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以来,国际和国内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开展了广泛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可归纳为:利用条件评估法(CVM)的评估、基于全球静态部分平衡模型的评估、采用林业行业标准的评估、基于过程模型的评估。

上述研究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①利用条件评估法(CVM)的评估主要通过统计一定数量的调查问卷结果,利用统计模型来完成评估,评估结果为静态值,且无法体现不同评估区域的空间异质性;②以Costanza等为代表的基于全球静态部分平衡模型的评

估,缺少对生态过程表达,且无法体现同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差异,分析时空动态比较困难。此外该类研究的价值化参数基本采用Costanza的标准,但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类型很难与Costanza的分类体系完全对应,不同地区的价值单价也会存在很大差异;③采用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的评估,按照国际通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MA),该规范存在评估内容不够全面,如:缺少供给服务中的经济产品、水电,文化服务中的美学价值等。同时该规范也仅限于森林生态系统,不适用于复杂生态系统评估,评估基于多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利用经验、半经验方程完成评价。④基于过程模型的评估,具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模型建立与当地的生态背景紧密相关,在其他地区利用模型开展评估,需对模型完成本土化参数改进,目前国内的一些研究在此方面做的不够深入,并没有利用野外观测数据来完成模型的标定,直接将国外模型套用到研究区,使得模拟结果精度不够。

该项目研究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①评估指标体系与MA相对接,评估指标系统全面,能够适用于各类生态系统类型。②利用大量的野外调查和长期定位观测数据,改进和发展了Biome–BGC模型,实现了模型的本土化。③模拟生态系统水、碳、养分循环,输出不同时空尺度下生态过程参数,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评估,可以从不同时间和空间定量化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④基于定量化生态过程评估结果,实现生态资产的定量评估和空间化表达,实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福祉的存量(生态资产)和流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同时计算评估。⑤将以上评估结果直接用于生态系统区划与管理以及生态建设成效评估,从而形成了完善的省级层面的“监测-评估-区划-管理”的技术体系,切实支撑政府决策层面应用。

五、推广应用情况

为摸清全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家底”,正确评价我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对

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大小,为今后全省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初,经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林业厅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委托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等单位承担开展了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资产评估研究项目研究工作。2012年5月正式启动,项目历时4年完成全部工作。2015年9月2日,在北京通过了项目鉴定和验收。经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6年6月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了研究成果。

本项目成果受到了青海省政府的高度认可,已用于全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结和成就展,王国生书记和郝鹏省长均对本项目做出了重要批示。2016年6月初,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项目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人民日报》、《绿色时报》、《青海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等国家和地方媒体对此作了广泛报道。

六、主要知识产权目录证明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

八、主要完成单位及技术创新贡献

(一)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为本项目第一完成单位,负责项目立项策划、合作单位确定、任务和资金分配、项目组织和实施、项目研究、报告撰写、成果鉴定等内容。提出了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资产评估研究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等评估技术方案,全面完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资产评估的各项研究内容。负责项目技术创新点中:1.建立基于遥感数据、地面观测数据和生态过程模型的数据模型融合平台;

3.融合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湿地资源调查、国土资源二类调查等专项调查数据等多源数据,制作青海省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图;

4.利用野外实测数据作为评估基础;

6. 通过最小流域单元计算USLE方程的地形因子LS,改进对土壤侵蚀模数的估算;

7.制定了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和生态资产存量的价值化方法。参与了技术创新点中5、8内容的研究。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学术论文4篇。

(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为本项目第二完成单位,全面参与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工作,承担了生态过程模型开发、各指标计算、报告撰写等工作。负责项目技术创新点中:1.建立基于遥感数据、地面观测数据和生态过程模型的数据模型融合平台;2.

将开发冻土模块与生态过程模型耦合;3.利用野外实测数据作为评估基础;5.利用生态位模型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7.制定了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价值化方法;8.采用异地保护成本法,评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参与了技术创新点中4、6内容的研究。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学术论文8篇。

(三)北京林业大学

为本项目第三完成单位,承担了本项目的样本处理以及实验室分析,以及文化服务价值评估研究。通过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深入研究,以生态旅游与游憩价值、美学价值为例进行价值评估研究,本项目力图能够全面和准确地了解青海省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所蕴含的价值,补充和完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科学认识并评估青海省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潜在、低估或未发觉的价值;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解读“大美青海”内涵,实践“美丽中国”的地域认知;促进青海省生态景观资源的保护管理、科研宣教与合理利用;为合理设定青海省生态补偿制度、公平实施利益分配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等。项目结果对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认识青海省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对青海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施青海“生态立省”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学术论文7篇。

九、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