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现状论文古城文化保护论文

南京现状论文古城文化保护论文
南京现状论文古城文化保护论文

南京现状论文古城文化保护论文

南京地区的古井现状与保护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水井的起源、发展,变化和构造进行一定的介绍,并通过调查了解对南京目前古井现状与保护阐明观点,从而使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老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关键词:古井、现状、政府、保护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血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例如尼罗河文明,印度-恒河文明,黄河文明。但从微观上说,人类文明史又何尝不是一部水井的文明史。它们是大河上一枚枚璀璨夺目的珍珠,共同穿起人类辉煌的历史。水井的水流不像大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而是细婉温柔,涓涓而出。大河的文明是一种外在的张扬,而水井的文明却是一种内敛的活泼。这流淌着的井水孜孜不倦地滋润着禾苗、大地,也庇佑着人类的精神之烛,源远流长。井,凿地取水的深穴,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遗存,水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已出现了以榫卯结构构成的木构井。自古以来,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井。历史悠久的南京,水资源丰富,古井星罗棋布,不但井栏千奇百怪,而且以井取名的也有不少,如金沙井、杨公井、铜井巷、板井、双井巷、邀贵井等。有史料统计,到清朝,南京有水井5000余口。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南京仍有水井3000多口。1982年南京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群众提供古井线索就有430多口。

早期水井大都采用木构井干支护的水井,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以榫卯结构构成的木构井的发现,考古专家提出“原始水井”的鉴定意见,在黄河流域,采用木构井干支护的水井,已发现较为成熟的实例。近年来在河南汤阴白营的一座龙山文化晚期的聚落中发现一口水井,其深度已达三米左右,下部残存叠置的木构井干。此外,在河北、湖北都有发现,以上各例的井干结构,实际是河姆渡原始水井使用支撑井壁挡土排桩的那种方框的经验累积和改进。

南京历史悠久,所以用井的历史也很悠久,水井按其结构分为井壁、井底、井栏三个主要部分,至于井台和井亭,极少数才有。在建筑学上,水井的种类就是以井壁的砌筑材料划分的,包括土井、陶井、木井、竹井、铜井等。井口上的井栏,从生理学上来说,一是能挡灰,二是起着全身协调装饰作用。就井栏的特征来看,其形制又各有差异,若就其形状来分,可分为:圆筒形、六角形,方形、八角形、扇形,再衍生出外方内圆形、葫芦形、盂形、琵琶形、莲花形、须弥座形等等。以纹饰来分,可分为精美图案和文字。以眼来分,可分为单眼、双眼、三眼、四眼等。

随着近些年来南京市的大规模建设和发展,老城改造步伐日益加快,自来水的普及,南京现存的古井已成了凤毛麟角的“娇子”,作为一种给水用具,虽然最终会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承载,我们必须还要保留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古井。因为它触及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深处,触及到了水井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命运。

本次调查了解的南京古井共有144 口,其中千年以上古井有22口,明代古井有26 口。最早有纪年的是东晋(咸康335—341年)年间的雨花台“甘露井”,距今1600年历史;最大的井栏在集庆门的仓顶,这口元代古井分上下两层,下层不仅能容纳20余人,四壁还嵌四尊托天铸金刚;最耻辱的井是鸡鸣寺景阳楼下的胭脂井;最解渴的井是紫金山头陀岭的白云井,相传六朝就因“清茶一杯,解渴三日”而闻名;最有文化味的是玄武湖梁洲的湖神庙铜钩井,传说井底曾捞出南朝铜钩而得名;最延年益寿的井是清凉山的南唐还阳井,传说常饮井中之水能乌发养颜而故名;玄乎离奇的是钟山的应潮井,在《六朝事迹编类》一书中提及该井的水与江潮同涨落而名闻遐迩。

由于开发建设,南京古井保存现状堪忧,保护工作还未做到位,有些古井说拆就拆,说填就填。古井是城市的见证与财富,一旦没有了,就再也没有办法恢复了。目前文物保护部门已积极行动起来,一些社会有识之士也加入了保护古井的队伍中来,保护古井不再是政府的事,也是南京老百姓的事,不能让古井消失在城市的记忆中。南京有位市环境保护局离休的刘明诂老人,自小在井边长大,觉得井是南京文化的体现,应该把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古井找出来。于是,刘老开始了寻井之旅,每到一处,他都详细拍下古井的图片,记录下古井的现状和地址。虽然需要自费,虽然很辛苦,老人却乐此不疲。至今老人已找到208口古井,还搜集到了许多详细而珍贵的资料。刘老更乐于做的是搞清每口井的故事。除了查考各种史料,刘老还亲赴当地,

南京著名景点简介

南京著名景点简介 南京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 古老的秦淮河玉带般蜿蜒舒展,站立桥头,眼前宛然是历史在悠悠流过;点缀两旁的玄武湖和莫愁湖静若处子,似在幽然倾诉;钟山、栖霞山迤逦悠长,“神龙”般延续着千年的守卫;金陵古城默然而立,城内的沧桑繁华刻写着它的年轮。 南京文化古迹遍布,从中可以探寻历史的源头:中山陵依山而建,结构严整,观之而生一股浩然之气;夫子庙建筑群古色古香,漫步其间,让你体味明清时代的市井繁荣;中华门气势宏伟,设计巧妙,置身城内,壁垒森然,耳边似有战马嘶鸣;此外还有灵谷寺、石象路、三国东吴所筑石头城遗址、明代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以及革命纪念地雨花台等,引人遐思无限。古老悠久的文化遗产,现代文明的经济都市,与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构成了南京独特的园林城市风貌. 秦淮河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秦淮河早在远古时代就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大河。秦淮河全长100多公里,整个流域2600余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16条,流经句容、溧水、江宁、南京等地。 远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流动。沿河已发现原始村落遗址50-60个,著名的有湖熟文化遗址和窨子山遗址等。 秦淮河两岸有大小集市100多处,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历代有许多过定官贵人住在秦淮河畔,如东晋时的主要谋士王导和谢安等。 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凭吊吟叹。最有代表性的诗作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贡院是封建统治者笼络和挑选人才的地方。明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对此有深刻的揭露。 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以秦淮河为背景,歌颂了歌妓李香君的高尚情操,描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剧。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秦淮河大力疏浚,又开了一条秦淮新河,这是秦淮河的一次大改变。大大提高了秦淮河泄洪抗旱能力,对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城市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到夫子庙的公交线路为:4、7、40、44、49、62、304路到夫子庙(东)站下,游

关于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和建议

关于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和建议 发布时间:2008-07-10 作者:文史办 关于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和建议 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 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在朱晓进、俞明副主席带领下,对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民盟南京市委、民进南京市委、农工党南京市委、致公党南京市委、九三学社南京市委的领导同志参加了视察活动。现将视察所得报告如下: 一、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近年来,南京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一)以经费投入为标志的政府重视 经费投入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物质保证。这几年,公共财政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

(二)以协调配合为标志的部门共识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涉及政府的多个部门。这些年,相关部门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明显提高。规划部门在规划制订、项目审批方面,发改部门在项目立项方面,建设、财政部门在资金投入方面,公安部门在防范打击方面,与文物主管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国土、园林、旅游等部门及区县政府积极支持。政府各部门之间逐步形成共识,为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以舆论监督为标志的社会关注 社会公众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多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建议、提案、调研、视察等方式,民主党派成员、专家学者通过建言献策,广大市民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媒体等渠道,积极参与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中来。不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实施与推进,许多破坏历史文化遗产行为的防范与制止,都是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推动、批评、监督分不开的。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坚实基础。 经过以政府为主导、公众为主体的全社会共同努力,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出现新的亮点。 明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明城墙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明城墙周边环境整治获国家“最佳人居环境奖”; 云锦制造工艺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中山陵的环境整治与建设,长江路文化一条街的建设,1912街区在民国建筑利用方面的探索,晨光1865产业园在工业遗产利用方面的探索,白鹭洲公园的改造,石头城遗址公园的建设,龙江宝船遗址公园的建设,南捕厅历史街区的建设,江宁织造府遗址的建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建设,阅江楼的建设,浡泥国王墓的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江宁上坊东吴早期大墓的保护等,获得社会各方面的一致肯定; 三项考古成果列入全国年度考古十大新发现,三项考古成果进入年度提名; 南京民俗馆的“金陵风韵”展,南京市博物馆的“龙虎系列”展(包括反映南京历史文化的“龙蟠虎踞”展、反映今日南京的“龙腾虎跃”展、反映南京地下文物的“藏龙卧虎”展、反映馆藏精品的“龙吟虎啸”展),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生命进化史”展等,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老城做减法、新区做加法”的城市发展总体思路,为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2002年,老城中12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是河西地区的近20倍,到2007年,已不足2倍。 总的来说,由于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功努力,南京基本保持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古都格局及其所依托的山水环境,较好地控制了老城“近墙低、远墙高,中间高、周边低,城北高、城南低”的总体空间形态,历史文化街区绝大部分得到保护,文保单位、重要近现代建筑得到立法保护,文物古迹的保护对象不断拓展,若干已经消失的标志性历史文化景观在审慎论证的基础上正在多元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得到重视。面对当前以文化建设为核心的城市竞争,古都

有关南京人文古迹的作文:夫子庙_写景作文

有关南京人文古迹的作文:夫子庙有关南京人文古迹的作文:夫子庙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是我小时候对夫子庙的第一认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如果你是一名旅游爱好者,曾经来过南京,但是没有去过夫子庙,那真是等于白来了! 夫子庙是南京的着名景点,历史悠久。夫子庙靠着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就像中国的长江与黄河一样。秦淮河上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水里不时跃出来可爱的小鱼,坐在夫子庙的画舫上看风景,别有一番滋味。 看夫子庙,一定要在晚上来。这时夫子庙灯火通明,霓虹灯五光十色,把城市的上空找的宛如发生了极光一般,十分华丽,此时此刻,人们也不顾着夜晚的疲惫,都来夫子庙闲逛。饿了?哈哈,没问题!folloeme!鸭血粉丝汤,鸡汁汤包,羊肉串,不够再去kfc!麦当劳也有!还有南京的臭豆腐等经典小吃……对了!还有盐水鸭!盐水鸭可是南京的特产!欢迎品尝!盐水鸭的其中一种叫桂花鸭,在盐水鸭的层次上精益求精,含着桂花的清香。夫子庙当人不是“二号狮子桥”光是吃,也有许多时尚的商铺任你逛。当然,你的眼球也是不会闲着的,夫子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古建筑,蕴含着老南京风味,那墙壁上的精雕细刻,屋顶的绚丽国花纹,美不胜收。还有,那夜晚的秦淮河1 / 2

也更是美丽,那清澈的水面倒映着繁星点点的夜空,绿树,建筑,还有那五颜六色的灯光,把秦淮河照的五彩缤纷。 到了元宵节,夫子庙更是人山人海,大街小巷里都有卖花灯的小店,有可爱的兔子灯,古老的走马灯、孔明灯。除了花灯,在元宵节那几天里,夫子庙里还有许多的元宵店。元宵有大有小,大的里面有芝麻,小的泡糖水,都十分好吃。 我们相信,不仅视夫子庙,更是南京,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未来会更加美好! 2 / 2

南京古迹文化论文

【南京古迹文化】课程论文从十里秦淮到紫金山下 刘鹏领 1004210132 指导老师:韩玫 2011年5月

南京,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4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山环水抱,葱茏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盘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古都,十代都会”,南京有着“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美誉。亲爱的朋友们,我们将沿着历史的的足迹去感受南京的古迹文化。 朋友们,六朝时代是南京的鼎盛时期,百年的建设使南京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当时能和南京媲美的也只有古罗马帝国的罗马城,那个时期被后人成为“六朝奢华”。而谈到六朝我们就不得不去秦淮河。 秦淮河,是一条曾对古城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河流。相传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秦始皇东巡会稽,经过南京时,为方便船只行驶,曾下令开凿方山,使淮水与长江沟通,因而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据地质考察证明,秦淮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天然河流,当时这条古老的河流确是曾从方山经过,但由于地理变迁,河流改道,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河道。历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宽绰。自五代吴王杨行密在长干桥一带筑石头城以后,河道开始变窄,并被分隔成内、外“秦淮”。内秦淮河由东水关人城,经夫子庙,再由水西门南的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汇合。河流全长10公里,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样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着十分生动的描写。 古老的秦淮河与流经南京城北的长江相比,显得十分渺小,但是它与南京城的诞生、发展,以及南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迄今为止,沿河两岸发现的原始村落遗迹多达五六十处。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宫所需的天然通道。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南京)后,曾在秦淮河两岸作“栅塘”,既可御敌,又可防洪。从六朝时起,夫子庙一带的秦淮河两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秦淮河充当了南京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荣。据说,旧时的秦淮河两岸歌楼酒肆林立,河房水阁争奇斗艳,游艇画防灯火通明,富豪贵族在这里过着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生活,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却是以泪洗面,饱尝了人间的辛酸。那时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两岸。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写的不畏权贵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畔。 美丽的秦淮河曾流淌过蛮荒时代的寂寞,六朝以来的繁华和奢靡,旧社会的污垢和劳动人民的血泪,甚至还溶有南京大屠杀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发着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现了清澈动人的风姿。它是南京历史的见证,难怪人们惯于把“秦淮”当作南京的代名词。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到“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隋灭南唐,古都南京遭到了空前的灾难:城中大半被毁。从此南京便成了无数文人墨客抒发情感、感慨古盛今衰的场所。然后经过隋唐、五代十国,到元朝末年,社会黑暗,民不聊生,各路农民起

南京古迹类文化标志在手绘地图中的呈现研究

[摘要] 从创作内容、表现形式、色彩定位三方面探讨古迹类文化标志在手绘地图中的视觉呈现实践方法,以期创作一份具有南京古迹文化特色的手绘地图,塑造“文化古都,和谐南京”的城市形象,促进南京文化传播。 [关键词]南京;古迹;文化标志;手绘地图ofound cultural reg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visual presentation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symbols in the handmade maps from three aspects: creative content, expression forms and color orientation, with a view to creat a handmade maps with Nanjing characteristics, will better shape the cultural image of the city under the [Key words] Nanjing;Monument; Cultural symbols; Handmade maps;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江苏高校哲 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南京市重大文化标 志布点手绘地图设计研究》[项目批准号: 2015SJD036] 阶段性成果。 图6 褚小丽老师指导,倪铭、胡彩红、潘静雅绘制

图2 明孝陵(1) 图1 美国纽约手绘地图 alfafa工作室 内容和形式可以直观生动地传达某个城市或 地区的形象。古迹作为一座城市的印记,具 有深厚的地域文化性。相较于文博类、校园 类文化标志,以古迹文化为标志所设计的手 绘地图更能够有效地展示地域文化,树立城 市形象。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思考与建议 摘要:南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在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本文分析了南京名城保护工作中的现状和不足,从分析城市总体布局、古城特色入手,对于保护名城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南京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四大古都”,有着2500年的建城历史和500年的建都历史,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在现代化的进程下,如何协调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回顾总结过去,不论是保护规划还是在实施建设中,都出现某种不足和认识上的分岐。主要的不足之处是,重视了名城保护。但突出古都在城市中的地位不够重视有形的文物,忽视了埋入地下的重要遗址的保护和对隐形文化的体现。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如何深人和进一步完善,如何更好地体现城市性质,突出古都内涵,许多地方仍要提高认识。一、在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保护提供更好的前提条件 《南京城市规划纲要》草案对城市性质提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流域性中心城市”。古都和中心城市两者如何在一个现代化城市中兼容互补,纲要草案提出“中心城市圈”的布局构想。这个圈,以主城为主体,同沿江两岸的工业、交通卫星城及县城共同组成城市群体,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分散城市职能,第二产业主要由各卫星城承担。 主城是旧城所在,是历代都城发展的基本空间,应让它更好地发展科技、文化、旅游和国际交往、金融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主城同卫星城之间,在空间上保持一定间隔,为保护古都四周的山川环境风貌,保护与建设城市大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二、保护规划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把握特色 我国的四大古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它们的布局都是以《周礼》的哲学思想为基础,都有皇宫、中轴线、布局严谨的街巷、里坊,气势恢宏的都城城池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要素,各类建筑无论是单体还是建筑群,虽然基本相似,但结合不同地形条件,经过不同组合,产生完全不同的城市面貌。甚至当年建设的都城也许相似,据传北京明代皇宫格局,是以南京故宫为蓝本,但由于后续的历史不同,破坏的程度不同,现在这两个城市已没有相似之处。有人说北京具帝王之气概,南京则归于恬淡朴实。因此不论是古都还是名城,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个性,从全部历史,整个空间,纵向横向,全方位地审视剖析,才能真正保护好它的特色,继承好它的文脉。保护规划还要面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应用科技新成就、艺术新创造,为城市发展留下新的历史文化积淀,起到继往开来的接力棒作用。这样才能创造出有历史渊源,有丰富的城市人文景观和地方特色,兼容并蓄古今中外多元文化,受人欢迎的名城。以南京为例,完善名城保护规划有以下几点设想。 1、在城市布局中突出古都格局及环境特色 南京几经兴废,城区内经不断的更新改造,已很难领略各个朝代的风采。南京旧城是以

关于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研究

关于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研究 摘要:南京历史悠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南京历史文化遭到了空前的破坏。我通过分析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保护建议。 关键词: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一、研究现状分析 1、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 南京是一座有着近2500 年建城史的文化古都。春秋时期的“冶城”和“越城”是南京历史上最早的城垣。公元前333 年,楚国建金陵邑,南京“石城”之名,便渊源于此。公元229年,东吴孙权定都建业,此后的东晋、宋、齐、梁、陈共六朝先后定都于此,故南京又名“六朝古都”。建康在隋灭陈后全部平毁,至今其确切的城址仍然是一个谜。南唐烈祖李异于公元914年重建金陵城,并作为南唐的首都。金陵城“跨水立城,周围25里,凡八门” ,四至约在今北门桥、中华门、大中桥、水西门,成为明南京城的基础。明太祖朱元璋依据“高筑墙、广积粮”的思路,依北斗七星筑南京城墙,历时21年告竣,筑有四重城墙,即外郭、内城、皇城、宫城,其中宫城和皇城依据礼制“前朝后寝左祖右社”成为北京宫殿的范本。明南京的城市建设,达到了历史鼎盛时期。清代改江宁府,驻两江总督是东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太平天国战争对江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诸多名胜古迹毁于战火。清军攻克江宁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重建。民国定都南京后 ,开始了首都计划,修筑中山大道等通街大道,兴建了数量可观的民族形式和其他标志性建筑。今天的南京城源于江防要塞,复兴于南唐(公元914年),盛于明初(1368),又颓于太平天国(1853—1864),再兴于清末南京正式开埠至民国26年(1937)。日军占领南京期间多有破坏。抗战胜利后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进行了一些新、复建工程。此后国民政府忙于内战,近代建筑往昔繁华景像也一去不复返。经历了三次重要城址变迁和多次战火洗礼,成为由多重历史沉积构成的城市。 2、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

南京城市文化

金陵十二钗金砖套装 “金陵十二钗”是名著《红楼梦》的别名,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小说作者完美塑造了她们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将她们的个性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阐释了“周易”理论中的十二地支的轮回关系,体现了《红楼梦》一书的主旨所在。 金一文化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倾力打造此款《金陵十二钗金砖套装》。产品雕琢精美,风格统一,正面主要选取了“金陵十二钗”为设计元素,以大观园中的特色建筑圆形拱门图案及中国古典的窗棂图案加以点缀,十二女子或生动优雅、或多愁善感,透过窗栏,金陵十二钗的唯美形态通过贵金属完美呈现,给人近在咫尺的感觉,更具透视美和空间美;背面选取了梅花和描写的金陵十二钗的诗词为设计主体,梅花是南京市花,象征着南京,金陵十二钗的诗词则述说着“金陵十二钗”各自的命运。 《金陵十二钗金砖套装》全套十二枚,共含Au.9999纯金120克,由江苏金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行,绝世珍品,弥足珍贵。 金陵十二钗银砖套装 “金陵十二钗”是名著《红楼梦》的别名,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小说作者完美塑造了她们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将她们的个性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阐释了“周易”理论中的十二地支的轮回关系,体现了《红楼梦》一书的主旨所在。 金一文化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倾力打造此款《金陵十二钗银砖套装》。产品雕琢精美,风格统一,正面主要选取了“金陵十二钗”为设计元素,以大观园中的特色建筑圆形拱门图案及中国古典的窗棂图案加以点缀,十二女子或生动优雅、或多愁善感,透过窗栏,金陵十二钗的唯美形态通过贵金属完美呈现,给人近在咫尺的感觉,更具透视美和空间美;背面选取了梅花和描写的金陵十二钗的诗词为设计主体,梅花是南京市花,象征着南京,金陵十二钗的诗词则述说着“金陵十二钗”各自的命运。 《金陵十二钗银砖套装》全套十二枚,共含Ag.999纯银120克,由江苏金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行,绝世珍品,弥足珍贵。 大报恩寺塔银条 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城南古长干里,即今中华门外的雨花路东侧。明清鼎盛时期,其范围达“九里十三步”,曾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大报恩寺塔华美高耸,塔内壁布满佛龛,琉璃塔门装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金碧辉煌的大报恩寺塔被誉为“南京瓷塔”,代表着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完美融合。 金一文化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倾力打造此款《大报恩寺塔银条》。产品雕刻精美,古朴华丽,正面选取大报恩寺塔的主体图为设计元素,采用先进的镜面工艺将寺塔的恢弘气势加以完美呈现,四端以蝙蝠纹饰点缀,寓意八方纳福,福运亨通;背面以祥云及蝙蝠纹饰点缀,并叙写了其塔的概况,言简意赅,记载其不朽之盛名,让人一目了然。 《大报恩寺塔银条》全套一枚,含Ag.999纯银20克,由江苏金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行,绝世珍品,弥足珍贵。 大报恩寺塔金挂件 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城南古长干里,即今中华门外的雨花路东侧。明清鼎盛时期,其范围达“九里十三步”,曾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大报恩寺塔华美高耸,塔内壁布满佛龛,琉璃塔门装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金碧辉煌的大报恩寺塔被誉为“南京瓷塔”,代表着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完美融合。 金一文化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倾力打造此款《大报恩寺塔金挂件》。产品雕琢精美,古朴典雅,正面选取了大报恩寺琉璃塔门为设计主体,塔门上的佛教题材

如何正确对待南京古迹文化的建设

如何正确对待南京古迹文化的建设 摘要:一个国家文化的缩影往往可以从建筑上体现出来,而那些具有悠长历史文化背景的建筑就更加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明的见证了。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同时处理好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充分利用古建筑文化的经济价值,使得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并行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保护;古迹文化;南京;夫子庙;门西 1 探索保护文物古迹的意义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时期,不仅是城市的规模在扩大,对其内部的改造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在计划经济不断过渡于市场经济之时,人们对于遗产的价值总是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大部分人所关注的头等目标往往是经济利益。由于人们总是更倾向于将古迹文化看成一种可以产生经济价值的资源,所以其整修目标也总会与初衷背道而驰。 现在的情况是政府部门缺乏旧城改造的资金,同时要处理好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我们要充分利用古建筑文化的经济价值,使得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并行成为完全可行。

2 知晓保护文物古迹的中国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文物古迹的保护采取了很多方法,渐渐形成了采用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结合的文物古迹保护体系,有《文物保护法》和《实施条例》作为主要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作为辅助保护法,《刑法》则是最终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地方政府在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文件的基础上,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一些保护文物古迹的切实可行的文件。目前中国在采取措施应对文化古迹保护时常出现以下几个题:①历史建筑和它周围的环境遭到了难以修复的毁坏。②刮起修复历史古迹的热潮。虽然古迹遗址需要我们去维修重建,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却只是一味的修复建筑,而对于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内涵却没有重视起来,从而我们只能看到单一的建筑却看不到它的文化精髓。③很多人并没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利益,根本意识不到历史对我们的重要性。更不用说要花这么多的金钱和时间来真正的维护历史古迹文化,有的也只是把古迹打造成商业街,打着文化遗产的名号来实现它的经济价值。 3 走访调查文物古迹的现状 3.1 国内的研究现状。在这个问题上,逐渐形成

南京历史与文化开卷

南京介绍 1.“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自公元229年东吴孙权迁都南京以来,历史上先后有10个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会”之称。 古老的秦淮河玉带般蜿蜒舒展,站立桥头,眼前宛然是历史在悠悠流过;点缀两旁的玄武湖和莫愁湖静如处子,似在幽然倾诉;钟山、栖霞山迤逦悠长,“神龙”般延续着千年的守卫;金陵古城默然而立,城内的沧桑繁华刻写着它的年轮。 南京文化古迹遍布,从中可以探寻历史的源头:中山陵依山而建,结构严整,观之而生一股浩然之气;夫子庙建筑群古色古香,漫步其间,让你体味明清时代的市井繁荣;中华门气势宏伟,设计巧妙,置身城内,壁垒森然,耳边似有战马嘶鸣;此外还有灵谷寺、石象路、三国东吴所筑石头城遗址、明代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以及革命纪念地雨花台等,引人遐思无限。 古老悠久的文化遗产,现代文明的经济都市,与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构成了南京独特的园林城市风貌 2.南京市,别称金陵,简称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昔有“六朝古都”之称,近人亦常稱為「十朝都會」。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沿岸,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目前,南京仍是中华民国名义上的首都。南京大部为低山丘陵地形。长江从西南方向流入南京,在此折向东进入镇江。秦淮河、滁河分别从南北岸汇入长江。南京境内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山体构成宁镇山脉西段,大体呈东西向分布。“石头虎踞,钟山龙蟠”概括了南京城周边的地势。南京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 二.南京景点介绍及特色 中山陵 5A景区中山陵位于江苏南京市区,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孙中山逝世后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南京民国政府在紫金山选址建造中山陵。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 年夏建成。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南京古建筑

甘熙故居 甘熙故居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江苏省级文保单位,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 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甘熙故居的建筑特点基本反映了南京清中、晚期及民国初年南京的民居特色。 甘熙故居位于南京城南,东邻中山南路,南临升州路,叫南捕厅的一条小巷里,“青砖小瓦马头墙,回 廊挂落花格窗”,这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多进穿堂式清代古民居建筑,总占地21000 余平方米。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南京的历史文化,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沧桑。可谓“南京的老古董”,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甘熙故居地处南京中山南路,目前统称为“熙南里”。 为什么是“九十九间半”?究其原因,九是最大的阳数又是吉数,过九到十就到了头,而到头就意味着 走下坡,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九五之尊”的说法。中国最大的宫廷建筑是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最大的官府建筑为孔府,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而民居则最多不过“九十九间半”了,这半间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得意。甘家前后用50年时间,造屋4组,实际上,多达300多间,民间俗称甘家大院为“九十九间半”。 大宅布局上强调中央轴线的突出地位,是封建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反映,故居的布局严谨对称、 主次分明、中高边低、前低后高、循序渐进,步步推向高潮。每落位于主轴线上的明间较两侧的开间略大, 而整个住宅的入口位于正落中间。正落沿纵深轴线布置的各种用房按顺序排列是:一进门厅,二进轿厅,三 进正厅,四、五进为内厅等。一进套着一进,彰显明清建筑的神韵。 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本土的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 己的建筑风格,如门楼装饰较素,显得简朴大方,封火墙特别高大注重实用等,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 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民居具有较统一的色调,即青砖小瓦白粉马头墙、棕红色广漆所形成的灰、白、棕三色的建筑主调,这种主调与江南的青山绿树共同组成淡雅、恬静、安宁、平和的色调,由于色彩的 统一,结构的多变,形成了民居造型的一致性和灵活性,可谓匠心独到。多进穿堂建筑及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建筑构件,成为研究南京地区明清民居的宝库。 瞻园 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乾隆皇帝以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位于南京城南瞻园路。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总面积15621平方米。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瞻园也是南 京仅存的一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与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 瞻园分东西两个部分,大门在东半部,大门对面有照壁,照壁前是一块太平天国起义浮雕。大门上悬一 大匾书“金陵第一园”,字系赵朴初所题。西半部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园内古建筑有一览阁、花篮厅、 致爽轩、迎翠轩及曲折环绕的回廊,这些建筑和回廊把整个瞻园分成5个小庭院和一个主园。静妙堂位于主 园中部,三面环水,一面依陆,堂之南北各有一座假山,水是相通的,西边假山上还有岁寒亭一座。园不大,颇具特色,是江南名园之一。 瞻园以山石取胜假山为全园的主景和骨干,全园有南、北、西三座假山。以西部土堆假山为制高点,岁 寒(或“三友”)亭、扇面亭隐黔在香樟、女贞等常绿乔木形成的城市山林中,游人漫步于林中曲径或置于 亭中小憩有坐享林泉之乐之雅趣。南假山则采用土、石并用做法由绝壁、主峰、洞盒、山谷、水洞、瀑布、 步石、石径等组合而成,表现出“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艺术效果,达到雄壮、峭拔、幽深、自然的意境 正是“循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山前池畔、溪涧多植花草、灌木、藤萝,以免遮挡观赏视线山后黑松成 林并兼以红枫、银杏点缀其间,这样既可形成古木参天的山林气氛.又有四季色彩的对比与变化并可遮蔽一墙之隔园外的楼房、电线杆。北假山是以太湖石堆叠而成。临水石壁下有贴近水面的平桥山中有纵深的山谷。 谷上架旱桥还有低而平的较大石矶二层这是全国园林中的唯一孤例,可使石矶与石壁形成强烈的对比更显石 壁挺拔高耸,石矶生动自然。另有高出水面9.5米的石屏置干平台之上,轮廓起伏明显气势磅礴从静妙堂远 观效果尤佳。山之东北角临池耸立峭壁假山峭壁下有池畔石径,游人行于其上向上仰视,顿觉石壁耸峭悬崖

南京文化遗产

南京文化遗产 金燕萍物质文化遗产 海上丝绸之路·南京遗址 目前,南京正与北海、广州、漳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福州等8个城市共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南京海上丝绸之路遗存分为两大类:一是航海相关遗存,如都城城址、造船厂遗址;二是文化与文明交流产物,如宗教建筑、航海家府邸和墓葬、外国人墓地等。南京最后进入申报材料的12个现存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点为:天妃宫、静海寺、郑和宝船厂遗址、石头城、郑和府邸旧址、净觉寺、大报恩寺遗址、道场寺遗址、浡泥国王墓、明代都城遗址、洪保墓、郑和墓。 天妃宫实践于明永乐五年(1407),史称龙江天妃宫。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国后,以海上平安为天妃神灵所感应所致,奏请朝廷赐建。郑和在以后的六次下西洋出航前和回归后,都专程前往龙江天妃宫祭祀妈祖,每年妈祖诞辰之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民间有感庙会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静海寺位于南京狮子山南麓,系明成祖朱棣为纪念航海家郑和等人下西洋凯旋归来而敕建,并赐额“静海”,意为四海平静。 郑和宝船厂遗址公园位于南京市西部长江之滨鼓楼区中保村范围,这里曾经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为郑和下西洋建造了数百艘宝船,目前仍留有3个长达四百米的作塘(造船船坞)。宝船厂遗址公园以作塘遗址为中心,建有郑和下西洋碑廊、雕塑群、遗址出土文物展览馆等景观和设施,全景式的再现了当年宝船厂的盛况。 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路龙蟠里石头城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建的石头城。作为从东吴到南朝的都城,当时外国船只到中国或者中国船只出海,都停靠在石头城下面的一个码头。那时,现在的河西地区还是滚滚长江。现在,这处已成为石头城遗址公园。 郑和府邸旧址位于太平路马府街(现马府街小学)。据《金陵志地录》记载:“郑和本姓马,家于此。”太平天国前尚存房屋七十二间,后悔于战乱。如今,在马府新村的今天又一块鉴于1990年的郑和府邸遗址纪念亭和纪念石碑。 净觉寺位于今南京升州路,始建于元,系伊斯兰教徒活动场所,宣德五年被火焚。郑和于第七次下西洋前奏请重建,并由郑和子孙后代居守,是保存最完整的一所与郑和有关的建筑。

南京名胜古迹

南京名胜古迹 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05-11-21 18:55 |提问者:白色沙沙手 最佳答案 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化石地点(南京人化石地点) 【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化石地点(南京人化石地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东约30公里处江宁县汤山镇雷公山葫芦洞。1993年江宁县在对雷公山溶洞进行旅游开发挖掘时,于洞中发现猿人头骨化石2具、牙齿化石1枚和一些动物化石。南京市博物馆与北京大学考古系合作进行了科学发掘。研究与鉴定结果表明,南京人生活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35万年左右,在体质发展阶段上应属于人类演化的直立人阶段。南京人在我国古人类演化序列中的位置,应在北京人时期偏晚的阶段,而早于安徽和县人。南京直立人的出土是我国古人类及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的重要发现,具有重大意义。 石头城遗址 【石头城遗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西干道虎踞路87号。面积19公顷。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称。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南京古城将其围在城内,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虏亭遗迹尚可寻。1992年在遗址上建石头城小公园对外开放。 朝天宫 【朝天宫】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区建业路西端冶山。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坐北向南,依山而建。此地为春秋时吴国冶城故址,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孝武帝建冶城寺,南朝刘宋创置"总明观"。此后历代兴替。明洪武年间重修并更名朝天宫。凡有重大朝会和祭祀,文武官员都在这里学习礼仪。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改为文庙,并附府学于东侧。主要建筑有:万仞宫墙、棂星门、

南京地方文化谈 南京市地方文化

南京地方文化谈南京市地方文化 南京简称为“宁”,别名“金陵”,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建业、建康、石头城等。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的南京,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各类遗存众多,历史名人辈出。 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游览南京后,写了一篇题为《南京》的文章,文中称:“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当我们回顾南京历史的时候,不能忽略的是那些历史的英雄、时代的先声,无法遗忘的是那些优美的诗歌、深情的词曲。 一、文化名人 孙权,字仲谋,是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他继承其父和其兄建立的基业,征战南北,建安三年和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在武昌称帝,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他善谋大局,是个很有作为的军事战略家;他善于用人,文武大臣愿为其用,甘为其死;他善于用威,专断大政,在政治、军事思想和用人等诸多方面都留下了令人思考的东西。辛弃疾曾在词中称赞他,认为“生子当如孙仲谋”。

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重八,汉族,祖籍安徽凤阳。他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逐渐成长为军队首领。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朝的残余势力后,他于1368年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建国后,他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免赋税,颁布《大明律》稳定社会秩序。同时他废除丞相,实行六部制,设立锦衣卫,对朝臣和百姓进行监督,大大加强了皇权统治。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字梦阮,号雪芹。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自他的曾祖父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受到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雪芹家受到重大打击,其父免职,产业被抄,举家迁居北京。他早年过的是封建大官僚地主家庭的奢华生活,而后因家道衰落,生活举步维艰,而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给了他写作《红楼梦》的灵感。曹雪芹的《红楼梦》以贵族封建家庭生活素材为基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为经线,纵向剖析了造成悲剧的深刻社会根源。同时,以贾府的兴衰为纬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故事,横向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红楼梦》成为了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魏源,清代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居于南京期间,他写出了对中国近代

南京文化

【解表】 解表,祭祀性舞蹈,又名"跳表"。流传于南京六合县及其毗邻地区。此舞为香火神会的组成部分,为独舞。由香火童子扮演王灵官将表(即公文)解送交付诸神。舞者手执花香鼓边唱边击鼓起舞。舞蹈步法跳动性强,自始至终跳动不止,步法灵活矫健,富于弹性。舞蹈中举手投足要求直线运动,动作古朴刚健,干净利落,灵活流畅。每完成一个动作时,都有明显的短暂的亮相,这些都突出了此舞独具的气质。 【金陵八家】 金陵八家,明末清初绘画流派。八家为龚贤、樊圻、高岑、邹吉吉、吴宏、叶欣、胡忄造和谢荪。他们都住在南京,隐居不仕,以书画为生,有时聚在一起,以诗酒自娱,且以"师造物"为主张,多取材于南京、江淮一带的实景,因而形成画派。8人之中,龚贤最著名。龚贤(1618~1689)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半亩、柴丈人。江苏昆山人,寓居南京清凉山扫叶楼,名居处为"半亩园",栽花种竹,悠然自得。其画法宗董(源)、巨(然),工山水画,善用积墨,常有奇趣,以韵胜,不以力雄。主张绘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其作品给人以祖国山河的亲切感。其代表作品是《木叶丹黄图》、《春山高阁图》、《江天帆影图》、《水墨山水图》等。 【芥子园画传】 芥子园画传,亦称《芥子园画谱》,为中国画图谱。介绍中国画基本技法,较为系统,浅显明了,便于初学参考,所以至今仍被广泛采用。此书由李渔女婿沈心友请王概、王质兄弟等人编绘。分山水谱、兰竹梅菊谱、花卉草虫禽鸟谱三集。每集首列画法浅说和歌诀;次摹诸家画式,附简要说明;最后为名家画谱的仿作。后人又补充了第四集人物画谱。前三集先后于康熙十八年(1679)、四十年(1701),刻印于芥子园,因以为名。芥子园是清初戏曲家李渔之别墅,位于南京周处台门楼附近,为李渔自原籍浙江迁居金陵后建筑。因"地止一丘",故名"芥子"。此园设计精巧,新奇雅致。每逢年节生辰喜庆,或宾朋宴集聚会,必在园中演戏为乐。 【南京白局】 南京白局,民间曲艺。始自明代织锦工人用南京方言演唱俗曲、小调、民歌以自娱,逐步发展成为曲艺曲种。因演唱者不取报酬,"白唱一局",故名"白局"。南京白局常用曲牌主要有:《满江红》、《银纽丝》、《穿心调》、《数板》、《梳妆台》、《剪剪花》、《下河调》、《汉阳调》等,形成曲牌联缀体。曲目近百个,内容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如《机房苦》是织锦工人对自身苦难的控诉,《抢官米》和《打议员》则反映了光绪二十四年和民国8年南京发生的抢官米和打议员两起风潮。清末民初后,"南京白局"随着织锦业一起衰落。1949年后,曾成立专业剧团,现在只有少数业余演唱者。 【南京白话】 南京白话,民间曲艺。用南京方言说相声,所以又名"南京相声"。流行于南京及其毗邻地区,相传始于20世纪30年代。起初只是简单模仿相声,后来逐渐有所发展。相声用第三人称,南京白话则用第一人称,演员便成为剧中人,所以演重于说。代表性曲目有《老相识》、《包您满意》、《人情债》、《庙上风情》、《商业新风》等。现在常有"南京白话"节目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和播出,颇受读者、听众和观众欢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