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例2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例2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例2教学设计

精心整理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借助直观,经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推导过程,运用转化的思想领会计算方法的由来。

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得出的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温故旧知

1.计算。

2.说说下面的数量关系。

小何3小时走了9千米,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3.填空。

小时有(???)个小时;1小时里有(????)个小时。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教材第31页例2。

小明小时走了2km,小红小时走了?km。谁走得快些?

教师:题中有哪些信息?“谁走得快些?”实际上就是比较什么?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

预设:学生能叙述题中告知的信息是小明和小红各自行走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借助前面的教学环节中对数量关系的描述,能理解“谁走得快些?”实际上是比较

谁的速度快,速度=路程÷时间,由此根据题意分别列出算式,。

(三)引导“转化”,探究新知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现在你能试着把

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加以计算吗?

预设:

1.要想把除数变成整数而商不变,根据商不变性质,可得

(km)。

2.同样根据商不变性质,但除数可以化成1,即

(km)。

(四)数形结合,探明算理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的计算方法都非常自信,那么教材中是怎样推导计算方法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阅读理解线段图。

教师:线段图中1小段表示什么?3小段又表示什么?(借助直观图,启发学生:

1小时里面有3个小时。)?

教师:求1小时走了几千米(即3小段),应该先求什么?

(借助直观,启发:应该先求1小段走了多少千米。)

2.阅读理解算式。

结合对话框,引导学生理解(km)。

教师: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

(启发:要求1小时行了多少千米,要先求出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然后再求出

3个小时行的路程。)

(五)强调“转化”,统一算法

1.对比交流,寻找规律。

教师:从例1中的与例2中的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通过对比,学生能得出:分数除法都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方法是: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教师:例1和例2的计算过程有什么共同之处?

预设: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得出:不管哪种情况,都可以归结为“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

教师:小红1小时能走多少千米?即该怎样计算?你能用刚才得出的方法计算吗?试一试。

教师:看看教材中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可以直接写成“”?

2.课堂小结,归纳算法。

教师:通过例1和例2的计算,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吗?(学生交流。)

教师:再看看教材中是怎样总结的,和你有什么不同吗?

预设:学生可以初步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但较难概括完整,通过同伴补充或看书质疑来完善计算法则。

教师:对了,还应该注意,是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

(六)巩固练习,熟练算法

1.出示题目信息。

你能用字母来表示今天学习的规律吗?

其中都是不为0的整数。

教师:你能用字母来表示今天学习的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教师:你能用更加简洁的文字来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要点吗?

预设:(1)被除数不变;(2)除号变乘号;(3)除数变成它的倒数。

2.请你完成教材第32页上的“做一做”第1、2题。第2题要求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3.请你完成“做一做”第3题,不计算你能判断哪几道题的商大于被除数,哪几道题的商小于被除数吗?

预设:在学习小数除法时,学生已经接触到这一规律,学生应该不难总结规律。重点是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七)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全课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教材第34至35页练习七第5、6、7、8题。?

分数乘分数教案设计

第2课时分数乘分数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算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以下3个方法: 1.形象分析,直观理解。 教学初,首先在引入例3题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读题,然后让学生按要求操作,并借助形象的图示分析以及直观的操作演示,使学生从具体的图中理解题目,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观察比较,推导转化。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使学生感知并理解:求小时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41×1111111111求的是多少,墙的的相当于这面墙的,推导出:×=×1==,并在理解20445420554×455×算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3.灵活变通,举一反三。 把学习例4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解答的机会。让学生在探求答案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每人两张长方形纸、两种颜色的彩笔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414×3 7××251094174812??×37×2=×==?? 51091095??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板书:分数乘分数) 5 / 1. 设计意图: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3。 (2)汇报从例3中了解的数学信息。

11(已知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求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451(3)操作、理解“一面墙”的。51①按要求操作:把一张长方形纸看作是一面墙,用彩笔涂出它的。(学生画,教师巡视、5指导) ②交流、检查。(小组合作) 11一面墙的或一面墙的55(4)操作、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1①涂一涂:看小时粉刷的面积有多大。4 ? 11小时粉刷的面积小时粉刷的面积4 ? 11小时粉刷的面积小时粉刷的面积411②想一想:求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求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4411几,就是求的是多少) 4511③议一议:求的是多少,怎样列式?4511(引导学生结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来考虑,明确求的是多少,用乘法4511计算。板书:×) 45④总结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5 / 2. 一个分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1111??板书:×??的计算方法。探究×(1)4545??11????小时粉刷了这面墙的几分之几。①涂一涂:看204??111②议一议:×为什么等于? 205411111(引导汇报:的是把一面墙平均分成5×4份,求其中的一份。板书:×=×1=44554×51×11=) 2045×1×111③看一看:×与中的分子、分母之间有什么联系?454×51111(1×1就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或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它们的商。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是后面学习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的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果单纯地从形式上去教学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学生能学得很扎实,但这样一来计算3÷4=3/4的算理往往被忽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是这样来组织教学的: 1.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把一张饼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让学生拿一张圆形纸片代表一张饼,亲自动手分一分,唤起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接着出示要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四人一小组想办法把3张圆形纸片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并让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分的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每人分得1张饼的四分之三,也可以说是3张饼的四分之一,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3/4的算理。 2、使学生清楚为什么要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结果 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我有意识的设计了这样几道练习题。1÷3= 8÷9= 2÷6= 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写在练习本上,比比看谁先算完。结果有的学生一两秒钟就举起了手,而有的学生费了很长时间才写出了计算结果。汇报之后,引导学生思考:1÷3=0.333……与1÷3=1/3 8÷9= 0.88……与8÷9= 8/9有什么区别?学生最直接的回答是:用循环小数表示商计算太麻烦,没有用分数表示快捷、简便。这时告诉学生,以后计算两个整数相除的商,除不尽时或商里有小数时就用分数表示他们的商,这样既简便又快捷,而且不容易出错。 3、借机引申,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第一次向学生介绍分率与数量的区别。如①“把一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分得这张饼的几分之几?每份分得多少张饼?”②"把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多少米"③"把4千克盐平均分成5份,每份重量是盐的总数的几分之几/每份重多少千克?先让学生明白这三道题第一问求的都是“分率”,分率没有单位,都是把总数看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求其中的一份是总数的几分之一,都是用单位“1”除以平均分的份数得到,如前三道题的分率分别是1÷4=1/4 1÷7=1/7 1÷5=1/5。而第二问都是求每份数量是多少,每份数量是有单位的,都是用总数量除以平均分的份数得到,得数一定带单位名称。前三道题第二问的算法分别是1÷4=1/4(张)2÷7=2/7 (米)4÷5=4/5(千克) 此处学生理解了分率和每份数量之后,为后面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做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4、让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 当学生发现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后,引导学生把数字换成它们的名称: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这时候,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字母a、b表示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多数学生写下:a÷b=a/b,老师拿一名稍差学生的板书出来,故意表扬这位同学。正表扬却突然转身给这名学生作业后面一个大叉号。正当同学们都诧异的时候?问为什么错了?这时几个思维灵活的先叫起来,说到:“b不能等于0!”我马上抓住这个契机,追问:“为什么b不能等于0?”。我继续用课堂中的例题把1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这块蛋糕的1/4为例,让学生说说这个分数中的‘4’表示什么?”“如果把‘4’换成‘0’呢?”学生恍然大悟: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平均分成“0”份就没有意义了。在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a÷b=a/b(b≠0)”学生经常会忘记,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 (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提要:《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 地产e网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课堂上,我帮助学生首先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接着出示例题: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学生列出算式后,接着探究算法。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经过思考后,争先恐后地说出了5种算法。学生的每种算法把算理都解释得非常清楚。我也被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对他们的每种算法不由得说:“你的想法真独特”。学生也被他们自己能够想出多种算法所鼓舞着。我接着让他们继续计算,使学生发现上述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计算题目。只适合于用乘倒数和商不变的性质解决。通过讨论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是最具普遍性的方法。学生获取的这个结论是在自己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得出的:他们通过计算实践,逐步明确通用的方法只有两种(即乘倒数和运用商不变的性质)。下课以后,我回忆这一节充满了学生思维智慧的数学课,使我感悟颇深。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代替学生发言,代替学生思维,代替学生说出结论,这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会慢慢抹煞孩子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代替学生去思维。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怕学生思考,会出现思维分散,偏离重点,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这实际上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导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最后只能自己替学生思考、归纳、总结。计算教学要体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本课中,我比较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已能通过各种思维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每种方法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我认为这样的思维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力争做到评价及时、准确。促使每个学生自主地发展,逐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质。 地产e网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分数乘分数》一课是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进行学习的。分数乘法在掌握了法则以后,计算并不复杂,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力图体现“让学生自己提出、验证计算方法,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总体思路。 一、充分开放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整节课设计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提供了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引入阶段,在情景的支持下让学生自己提出并确定学习、研究的材料;展开阶段,分两个层次让学生提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来展示、证明自己的计算方法,使研究过程体现开放与自主,努力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交流与发展。 二、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联系,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分数乘分数》一课,从情景入手,把较复杂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展示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课堂的“展开”阶段,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个一般分数相乘”,力图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的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学生探索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以“分数乘分数”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能较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研究的乐趣,即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方法的现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预设材料与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一、情境引入: 1、小明请小强到家里做客,请小强吃西瓜,先切了一半留给自己的父母,两人吃的各占了西瓜一半的一半,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该怎么列式(×) 前面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与分数与分数相乘,这题都是分数乘分数,你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2、观察这些算式,认为哪一些算式算起来会容易些?

【新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除法-优质教案

分数与除法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第49~50页的内容及第51~52页练习十二的1~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 1.3 5 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你们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 教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 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 法。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教材第49页例1)。 (1)读题后,指导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 (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 这个蛋糕的1 3,就是1 3 个“1”。 板书:1÷3=1 3 (个) 2.教学例2(教材第49页例2)。 (1)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画内容。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3)请几名学生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4)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 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1 4,即3个1 4 块,把3个1 4 块饼合 起来就是1个饼的3 4,即3 4 块,因此,3÷4=3 4 (块)。 由此可见,3 4 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精选.)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3~14页例8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数连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在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分率”与所对应的量的相对性。进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单位“1”“分率”与具体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 1. 找一找,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1)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 (2)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 2. 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1)篮球有35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足球有多少个? (2)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六(1)班有女生多少人?

3.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单位“1”的量,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环节中两个练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地复习了有关单位“1”的知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单位“1”、分率与具体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思辨交流 (一)阅读与理解 出示例8情境图:这个大棚共480 m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意思是说以()为单位“1”,()是()的()。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意思是说以()为单位“1”,()是()的()。 要求的是()的面积。 【设计意图】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有效的数学信息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将课标提出的“四基能力”落实在课堂之中。 (二)分析与解答 1. 分析:如果我们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表示整个大棚,你能折出或画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吗? 学生动手操作。

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分数除以整数,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和倒数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新的教学内容,为后面学生进一步学习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及算理以及简单的分数除法的应用做好铺垫。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知道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在本册知道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掌握了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这些已有的知识为学生探索本课新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的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的活动探索出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这一知识点和学习的方法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学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预设教案时,我力争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中,我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折一折,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折出4/7,4/7的1/2、1/3,把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和好的结合起来,以形论数,以数表形,把抽象的过程直观的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再在操作的过程中说一说,和文字语言相结合,三管齐下,从而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完成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现了“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节课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交流折纸的方法和折纸中的发现,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三、让学生经历发现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运算、比较、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性的明确了分数除以整数的的意义,得到了计算结果,但是,学生还处于直观的、浅层次的思维活动中。这时候,我让学生先口算算式的结果,在观察算式左右两边的符号和数字的变化,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形成技能。 四、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学生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他们的思维水平使得他们的探索缺乏深度和广度,因此,设计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让学生自主

分数乘分数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分数乘分数 如何突破分数乘分数这个难点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和分数乘法的意义是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也是整个六年级应用题学习的基础和关键。而在人教版第5页的例3中,它是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着手进行理解和分析,在经过繁杂的把单位“1”按分数意义平分再平分,还要借助画图让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十份,而这个十份就是把分母相乘而得来的。法则的证明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的复杂的。纵观教材的编排思路与意图,它是按照成人的思维能力从最正统的思路按部就班着手进行分析与解释,它忽略了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有没有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又不难得出分数计算法则的方法其实在学生学习分数乘法的过程中,特别是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的学习,到了后面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记得的只是它的计算法则了,我们大可以撇开分数乘法的意义,换个角度去进行思考。大家都知道学生在五年级时学过分数化小数的知识,不妨在这节里拿出来用用,从小数乘法着手进行推导,学生会很快接受和掌握。 可以这样进行,先讲例3,把例3里的分数改成可以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如 一、列式(要求只列式) 1、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3/5公顷,3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学生列式:3/5*3= 2、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3/5公顷,3/4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引导学生想数量关系: 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小时数=一共可耕地的公顷数 列式:3/5*3/4= 二、探讨怎么算,初步感知 1、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自由发言自己的想法 师生齐小结:3/5*3表示有3个3/5相加即 3/5+3/5+3/5=3*3/5=9/5(公顷) 2、而3/5*3/4则可以化成小数进行计算 3/5*3/4=*= 即 3/5*3/4= =9/20(把小数的结果化成分数) 让学生猜猜,中间的计算过程是可以怎样填写 补充完整:3/5*3/4= 3*3/5*4 =9/20 三、进行验证: 1、老师出题:1/2*1/5=5/8*1/4= 学生尝试完成并板书:1/2*1/5=1*1/2*5=1/10 5/8*1/4=5*1/8*4=5/32(这道题稍繁杂) 2、进行总结:你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可以怎样算 通过对以上式子的观察从而得出结论: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教学如何用以上的法则去学习分数乘整数 如例题中的3/5*3,其实也可以用以上法则进行计算 过程如下:3/5*3=3/5*3/1=3*3/5*1=9/5

《分数乘法一》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一)》 2、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结构特点:分数乘法(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过分数,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及分数除法的学习做铺垫。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后续学习分数乘分数、分数除法及分数混合运算及应用的基础。教材给出的情景初看十分简单,但是细细品味,隐藏了基本知识后面的分数乘法模型建构、画图、转化等不同的解题策略,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点。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过分数,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 (3)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教材给出的情景初看十分简单,但是细细品味,隐藏了基本知识后面的分数乘法模型建构、画图、转化等不同的解题策略,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点。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6、教学方法(个性化的教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7、媒体资源 白板PPT课件 8、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1、说说下面乘 法算式所表示 的意义。 4×5 6×8 巩固复习,为学新 知做铺垫

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 勉县定军山镇杨家山小学罗海清本课教学主要是学习分数除以整数,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一.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有了分数乘法的学习基础,学生们能够很快适应这一课的学习方式,本课的逻辑起点是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因此我从现实中的分数乘法问题和找一个数的倒数引入,帮助孩子们复习前知,当学生体会到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后,再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除法计算的必要性,为后续的学习架好了阶梯。 二.在准确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后,如何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本课如果仅仅关注学生是否会算了,那是不够的,在设计中,我们还应关注表象后的更深层元素,如:学生们对算理理解了吗?他们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实质上的提升?他们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到增进?他们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态度?等等。因此,在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我的着眼点是不仅使学生会算,更是通过对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们深刻认识这样算的道理,突出“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涂一涂、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形成一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态度,获取一种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反思整堂课,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没有给出正确的引导。我的问题没有给学生很好的提示,我也没有及时去引导他们,导致课堂的重点知识不是由学生探讨出来,而是由我灌输给他们的,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课件做的不到位。在分析“分数除以整数”时,要引导他们得出“除以一个非零整数等于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时,课件没有体现渐变的过程,因此也没有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算式的原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乘分数教案

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3和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具运用: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 2 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 占这块地的1 5 ,种玉米的面积占 3 5 .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 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 ,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 公顷的15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 ×15 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 ×15 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操作探究算理。 1、提问:12 ×15 究竟等于多少呢? 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 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12 ×15 =110 。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2 ,再把这12 部分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110 。说明12 ×15 =110 。

最新分数乘分数教案设计

分数乘分数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3、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弓I入新课。(PPT2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丄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种 2 5 玉米的面积占3。 5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 1 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丄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应把这块地 2 5 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丄公顷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 5

列式为1X 1 2 5 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 X -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2 5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操作探究算理。 -?提问:1X -究竟等于多少呢? 2 5 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 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X1二丄。 2 5 10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PPT3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再把这1部 2 2 分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丄。说明丄X -1二丄。 10 2 5 10 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PPT4 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 2 又把这丄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X 5二10份,1份是这张2 纸的丄。由此可以得到:1 X —=丄(板书算式) 10 2 5 10 (二)?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公 2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三年级教研组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是用除法意义理解分数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我首先让学生利用整除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复习了除法的意义,并且强调-------对于均分问题用除法算。接着,再引出几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不能整除),根据前边分饼的活动,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从而把除法与分数联系了起来。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学生思考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上面几个算式,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讨论,然后找学生说一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什么,除数相当于分数的什么,再找学生完整地说,我再补充,并强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且板书。

整节课,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都有充分的展现,学生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或者道理来证明,语言表达得十分流畅,分析能力路较强。通过最后练习题的巩固,学习效果不错,大大的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角形的特性听后反思 怎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什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具体而言也就是使学生在认知上,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又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使学生在情感上,由不喜欢到喜欢,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由不热爱到热爱。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核心问题是: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能否积极主动地学。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分数乘法》教案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课本第2页例1,做一做的1-2 教材直接利用整数乘法的意义来引入分数乘法,使学生理解几个相同分数相加和几个相同整数相加都可以用乘法计算。并通过将分数乘法转化为分数加法来探究分数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从吃蛋糕的实际问题引入,借助圆形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究计算方法。这一直观图延续了三年级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时所用的直观图,有助于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自主探索。此例中的分数带单位,是一个“量”,学生对于求几个相同量之和的数量关系非常熟悉。先呈现加法计算,然后直接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两个乘法算式,说明在这种情况下整数乘法的意义同样适用。计算时,先将分数乘法转化为几个相同分数相加,使学生明白分母不变、分子相乘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指出有时可以先约分再相乘的简便算法。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5个12是多少?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通过将算式: 3 10 + 3 10 + 3 10 改写成乘法算式,引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谈话并提问:今天是小新的生日。妈妈买来了一个大蛋糕。小新和爸爸、妈妈一起 分享了生日蛋糕。他们每人吃 2 9 个。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3个人一共吃多少 个?) (2)提出要求: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在草稿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请你画一画,算一算,争取让同学们看清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他们每人吃 2 9 个”,就是把整个蛋糕看作单位“1”。把这个圆平均分成9份,其中2份就表示一个人所吃蛋糕的大小,就是 2 9 个。那么三个人一共吃的就是求3个 2 9 是多少? 追问:你们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将问题分析得很清楚,那你们是怎样列式的呢?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① 2 9 + 2 9 + 2 9 = 2+2+2 9 = 6 9 = 2 3 (个)表示3个 2 9 连加的和是多少。 ② 2 9 ×3= 2X3 9 = 6 9 = 2 3 (个)也表示3个 2 9 连加的和是多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名师教案

第二课时 分数乘分数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5页例3及相应练习。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和算法,为教学例4、例5的小数乘分数等分数乘法做准备。 (二)核心能力 会运用数形结合和归纳推理的思想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2.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运用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思想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法则。 (四)学习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学习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六)配套资源 《分数乘分数》PPT 课件、一张长方形纸、水彩笔等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1.只列式,不计算。 (1)10m 的 2 1是多少米? (2)21 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 2.李伯伯家有一块15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5 1,种玉米的面

积占5 3。 根据上面信息,提出两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二)课堂设计 1. 迁移导入 出示:李伯伯家有一块15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5 1,种玉米的面积占5 3。 师:谁来说一下补充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师:大家同意吗?谁来说一说列式依据和计算方法? 15×51=3(公顷) 15×5 3=9(公顷) 师:如果李伯伯家的这块地只有2 1公顷,又该怎样来求土豆和玉米的面积呢? 出示例3情境图。 学生列式汇报。 预设:2 1×51和21×53。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列式依据是什么? 师:与刚才的算式15×51和15×5 3对比,它们的意义相同吗? 小结:它们的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2 1×51和21×53应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乘分数。(师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对分数乘整数意义与方法的回顾,也是对本节课分数乘分数的一个铺垫。】 2. 问题探究 (1)初识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师:大家猜测一下,21×51=?(可能是72、10 1……) 师:仅凭猜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动手实践一下,验证哪个结果是正确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通过一个实例从而揭示了分数另一方面的意义,表示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为0)的商。 【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4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技能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合作探索能力,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体 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经历探究过程,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剪刀胶棒或双面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今天,班里同学来家里做客,妈妈烙饼来招待大家。 二、复习旧知,探究新知。 1、引入题 课件出示题目,直接提问。 (1)把6张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张饼? 口答列式,教师板书:6÷3=2(张) (2)把1张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张饼? 口答列式,教师板书:1÷2=0.5(张) (平均分问题用除法来解决。) 2、教学例1 (1)课件出示题目,直接提问。把1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 (2)尝试口答列式,教师板书:1÷3= (3)引导学生理解1÷3,就是把1张饼平均分成3份,每人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张饼。 (4)用多媒体课件图解结果完善板书:1÷3= (张)。 2、教学例2。(小组合作) 课件出示例2。 (1)课件出示题目。把3张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张? 把2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 (2)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3÷4= 2÷3=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分数的乘法、分数混合运算、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利用分数乘法的计算,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2011版)》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分数、小数;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2.使学生经历分数乘法计算的探索过程,经历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的能力,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12课时。 1

2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的乘法,那么,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你们有谁能举例说一说? 生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生2:5×8就是指5个8相加,6×11就是指6个11相加。 师:同学们说得好,如果几个相同分数相加能用乘法计算吗?我们今天就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课教学 师:(出示教材第2页例1)你能从这个例子中得到什么信息? 生: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9 2 个。 师:有什么问题? 生:3人一共吃多少个? 师:每人吃9 2 块蛋糕,每人吃的有一个吗? 生:没有一个。 师:一个人吃了9 2个,三个人吃了几个92 个?(出示教材第2页例1扇形图)从这 张图片中你能看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